[爆卦]治警事件導火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治警事件導火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治警事件導火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治警事件導火線產品中有9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860的網紅傑拉德-知足常樂,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無論是怎樣支持他,總會因為他本身的不爭氣,最終都是無法支持下去。屹立於加勒比海的開曼群島雖然是英國的境外自治區,卻毫無英國人處事嚴謹的傳統,反而是惡名昭彰的世界避稅天堂。開曼群島的足球隊也「秉承」陋習,比賽成績固然不好,還接連爆出醜聞成為足壇笑話。 開曼群島雖然在1962年已經脫...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6的網紅南方家園,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林江邁—尋找二二八沉默的母親 「沉默的母親知道,愛比恨更長遠,她會因此繼續走下去。」—高爾基《母親》 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是婦人林江邁被菸警毆打流血,導致旁邊群眾不滿,而引起現場衝突。菸警開槍殺死一人,其家屬不滿,要求交出殺人兇手,最後導致全省大暴動。但林江邁女兒林明珠在現場,她的說法卻非如...

治警事件導火線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8:21:23

. 【日活カフヱー→新高雄大酒家→陳內科醫院→天天沙茶火鍋】210821 以下介紹全文皆節錄自 偏門研究員 @kun_kcstudio 〔高雄二二八事件點燃的第一把火—新高雄大酒家〕 1947年3月3日,臺北爆發衝突的二二八事件已經蔓延到高雄,當天高雄市參議會會議結束後,傍晚市參議員及公務機關的...

治警事件導火線 在 Emily ?? ??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16 13:21:06

今天,台灣快樂的收到了疫苗,大家紛紛開始揣測日本官方挑選良辰吉時送疫苗的政治含義。 32年前的今天,天安門事件。 如果想更認識事件,可以去看 @plainlaw.me 它成了禁忌,為了避免因用字被審查,大家也發明了各種代替「六四」的名詞:五月三十五、八平方。 本應守護人民的警察、軍人,站到...

治警事件導火線 在 林暮雪 Hayashi B.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1-02 14:46:01

【 #EndSARSNow : 警暴與我們的距離】筆者按:我們這世代終於發現了社會角落裡的不公。有些人一邊面對着現實毀了虛假的美好,同時走在黑暗之中,在政治與各既得利益集團之間斡旋,努力推動民主人權的進步。認識世界或者會讓你以為一切美好的價値觀會毀掉,但認清真正的世界,才能對抗壞掉的事物,守護真正的...

  • 治警事件導火線 在 傑拉德-知足常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30 12:57:51
    有 17 人按讚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無論是怎樣支持他,總會因為他本身的不爭氣,最終都是無法支持下去。屹立於加勒比海的開曼群島雖然是英國的境外自治區,卻毫無英國人處事嚴謹的傳統,反而是惡名昭彰的世界避稅天堂。開曼群島的足球隊也「秉承」陋習,比賽成績固然不好,還接連爆出醜聞成為足壇笑話。

    開曼群島雖然在1962年已經脫離牙買加成為獨立的英國海外自治實體,不過到了1990年才首次組織球隊參與國際賽,主要是參與區內的加勒比海盃。到了1996年,開曼群島首次參與世界盃資格賽,不過連續三屆賽事都在首輪戰不敵古巴出局,到了2014年世界盃資格賽,開曼群島與蘇里南、薩爾瓦多和多明尼加共和國在一個小組,結果除了在主場打和多明尼加共和國,其餘5場賽事都輸球。而在2022年世界盃資格賽,開曼群島跟加拿大、蘇里南和阿魯巴同組,結果還是以1和3負成績出局,當中以0比11慘敗在加拿大腳下,更成為開曼群島史上最大的敗仗。

    相比起打破恥辱紀錄,這場慘敗的場外因素為開曼群島足球帶來更大的破壞。國際足聯後來發現開曼群島足協沒有按規定在比賽前提交球員檢疫報告,所以判決開曼群島足協罰款以及禁止主席Alfredo Whittaker參與足球運動半年。事件引發多名開曼群島代表隊球員對足協作出抗議,當然這只是導火線,事實是球員不滿足協官員總是直接干預教練團選兵報陣。英籍總教練Ben Pugh則因為選擇站在球員一方,所以決定辭職,令代表隊陷入真空狀態。

    早於2000年,開曼群島足協意圖利用自己是英國海外領土這一點,透過經理人從英格蘭低級別職業聯賽招攬8名沒代表過英格蘭上場,卻跟開曼群島毫無關係的球員代表開曼群島上場,希望藉此加強競爭力。這些球員部分人甚至連開曼群島在哪裡也不知道,不過也總算在一場大勝華盛頓聯的非正式賽事上場。當然國際足聯不會坐視不管,結果開曼群島足聯的奸計沒能得逞,最終也沒有為開曼群島在正式賽事上場。然後就是前足協主席Jeffrey Webb,此人後來甚至「升職」成為國際足聯的副會長,後來卻因敲詐勒索被美國聯邦警察拘捕。

    開曼群島足球員水平在世界足壇來說確實不怎麼樣,不過托中北美洲國家聯賽出現的福,他們在2019年曾經贏過4場比賽,是自2010年後再次贏球。可是最近再次因為場外問題導致一切似乎要推倒重來,確實是相當可惜。

  • 治警事件導火線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3 07:30:41
    有 25 人按讚

    牛津大學今年初發佈的一份研究顯示,封鎖措施造成的壓力,使父母的壓力、沮喪、焦慮暴增,許多人感到難以放鬆、焦躁易怒、絕望、對事物失去興趣、恐懼與擔憂、沒耐性[1]。
     
    家長在面臨生活工作兩頭燒與疫情焦慮,同時還承受長時間和孩子關在家的教養壓力,心力交瘁的情況下,於社群媒體上貼出體罰照片既是取暖也是抒發怨氣,似乎也不用特別嚴肅的看待,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6月25日媒體報導屏東縣社會處統計,今年與去年5月15日至6月20日升級3級警戒期間,兒少保護通報量從275件下降至142件,減少近5成,這是代表兒虐事件減少嗎?
     
    社會處表示,由於過去通報來源學校約占43%、警察占23%、醫療院所占7%,而親友鄰居只占不到1%,當孩子沒有到校,學校無法察覺即無法通報,社區居民間又因為互動與接觸減少,社會處憂慮是否有不少兒少虐待案件黑數藏在家裡沒有被發掘。
     
    【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家暴陳情案件變多】
    — 防疫期間親子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
     
    ■體罰與兒虐的距離:用管教合理化暴力
    在社會處提出憂心警告,呼籲鄰里間多關心鄰家小朋友,一起擔任社會安全網守護者的時候,對比之前的網路「¬罰站照片」蓋貼文大樓,我們不禁要嚴肅提出一項關聯:根據2019年出版的《異常的正常家庭》書中內容(作者為韓國作家金熹暻,曾參與國際兒童救護組織,現為韓國女性家族部副部長):「當大家和整個社會皆認為,父母或養育者體罰孩子在所難免時,對於虐待的敏感度也會降低…在有大約一半社會成員接受可以對特定年齡層、在特定條件下使用暴力的社會裡,被視為無關痛癢的體罰會如同毒菇般,茁壯為更趨嚴重的暴力,沒有任何遏止的方法。」作者語重心長表示,體罰跟兒虐的距離並不遠。
     
    日前台中一名遭重摔27次的7歲柔道男童於6月30日傳出不治,各界悲痛,這些都是以管教或訓練為名,由輕而重變得不可挽回,那條碰觸孩子身體的線必須畫下,這是對權勢下的弱勢者必要的保護,他們身體弱勢,表達弱勢,心理上更是恐懼威權。
     
    ➤「世界上大部分的虐童事件均是一般人偶發性的體罰失控造成的結果,而非極度不正常的人蓄意行使的暴力。」[2]
     
    ■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家暴陳情案件變多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各級學校停課,學生通通在家遠距教學,沒想到親子多了時間相處,關係卻變得緊張,讓平常實施愛的教育的家長,都開始體罰了。
     
    縣議員張雪如表示,疫情警戒間一般陳情減少,不過家暴陳情案件卻變多,而且還是兒童家暴,近一個月就有4起,陳情對象為國小3年級到5年級男女生都有,一位小五男童表示,玩電動太久被爸爸用衣架打了3下,覺得被家暴,所以打來服務處陳情,一位小四女童說,因為遲了10分鐘開電腦上課,就被媽媽打耳光,她覺得媽媽平時都不體罰,怎麼突然打巴掌,覺得被家暴了。
     
    張雪如說,原來男童父母因疫情失業在家,父母多次因為他玩遊戲太久不寫功課斥責,最後爸爸受不了,拿起衣架對他體罰,他訝異平常都不會這樣,想到曾經上過反家暴演講,出現拿衣架打人畫面,所以看到爸爸拿衣架打人,就認為是家暴。
     
    而小女童家父母工作正常,但常三催四請要女兒起床上課,最後疑似情緒失控才打耳光,而女童想到家暴畫面最常出現的就是打巴掌,覺得委屈才跟她陳情,不過也說,媽媽最後有跟她道歉。
     
    張雪如表示,不過了解後,這4起案件體罰程度尚輕,也非常態施暴等,學童們也覺得是自己沒做好才被懲罰,都能體諒父母,也承諾會好好在家上課。她指出,疫情警戒期間,本應是親子相處最多最好的時機,可是教育、經濟等問題,易讓家長情緒起伏不定。
     
    ➤建議家長可跟子女一起做家事、烤蛋糕或是玩桌遊等互動遊戲,來增進親子關係。[3]
     
    ■新冠肺炎下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
    一場突如其來的傳染病不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步調,更悄悄改變了人際互動的樣貌。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升溫,愈來愈多公司採取遠端上班制度、社交聚會、公開活動陸續取消,出國工作、讀書的年輕人紛紛回台。一家人齊聚的時間變長,摩擦和衝突卻也增加了。
     
    「享開心身心診所黃惠琪醫師」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壓力,是全面性、不分世代的。一來,疫情天天都有變化,大家要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也得時時留意健康狀況,任何身體不適都可能造成自己或家人的恐慌。另一方面,疫情衝擊下,也讓許多人擔心工作受影響,收入可能減少、求職更加困難等。
     
    每個人壓力都不小,卻又不得不關在家裡長時間共處。即使是一點小事,都可能變成衝突的導火線。針對特殊時期的家人相處模式,她提出幾點建議:
     
    1. 劃分空間用途,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時間」
    隨著孩子長大成人,年輕世代本就更重視隱私。加上在疫情期間,很多上班族開始在家辦公,需要不被打擾的獨立空間。醫師建議,如果家中的空間有限、無法做到「每人一間房」,不如制訂時間表,分配空間在不同時段的用途。例如,客廳早上是長輩看電視專用、下午孩子可在此安靜工作,晚上才是全家人共餐的時間。
     
    美國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也建議,如果家中不只一個人需要遠端工作,大家每天早上可先確認彼此的行程,確保你們不會相互干擾。
     
    2. 約法三章,家事不只是父母的責任
    疫情期間,不少父母會為了兒女改變原本的生活方式。例如幫忙顧孫子、為全家人採買、煮飯、洗好幾人份的衣服、多倒幾次垃圾等,「孩子本來已經獨立了,現在又回來跟爸媽討救兵,確實讓他們比較辛苦。」
     
    黃惠琪醫師也指出,過往的家務分工往往是家庭成員權力角力下「不成文的默契」。像是爸爸要聽媽媽的、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情就由吵輸的人去做。趁著所有人都在家,這段時間正好能讓大家約法三章,討論合理的家務分工方式。
     
    3. 健康是個好話題,創造自然的親子互動
    有趣的是,在這波疫情當中,很多50後世代的爸媽累歸累,卻也因為能被孩子依賴而感到欣慰。不少人到了50、60歲,工作屆臨退休、子女都獨立搬出家中。卸下職場和家庭的重擔,反而讓人感覺無所適從,好像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這樣的擔憂也促使他們頻頻詢問孩子:「我還可以為你做什麼?」
     
    她認為,藉著這次機會,父母可以學會肯定自己,放下「不被需要」的恐懼。孩子雖然大了,但父母的協助和生活智慧仍幫得上忙。平常怕被嫌嘮叨、不知該怎麼和孩子聊天,這波疫情也剛好創造許多話題,討論買口罩的方法、關心彼此的身體狀況、一起檢查家中的酒精存量,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比起詢問孩子心情如何,現在關心他們的身體更容易創造對話。」黃惠琪指出,人有時候很難向他人具體地描述自己的心情。但以健康為引子,家人之間可以自然地關心彼此。像是防疫期間該採買哪些物資、怎麼吃才能增強免疫力、彼此喜歡吃什麼等,對話輕鬆又不尷尬。
     
    4. 做全家人都喜歡的事,紓壓又能增進感情
    疫情期間不方便出門,正好適合家人一起發展共同興趣。喜歡靜態活動的人,可以嘗試學習烹飪、在陽台種香草、多肉植物、用精油幫彼此按摩等。不只紓壓療癒,還可以造福家人[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天下雜誌)「在家防疫你吼過小孩了嗎 爸媽如何不崩潰?」: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948
    [2](蘋果新聞網「從罰站照到柔道男童離世 疫情下顯露的兒虐隱憂」: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701/JVL4OZPSRZCCLDBZCEGRBYECFA/
    [3](自由時報)「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陳情家暴變多」: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591814
    [4](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在家時間變長,易互看不順眼?新冠肺炎下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17840
      
    ➤➤照片
    [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社會及家庭署 #兒虐 #體罰 #虐童 #家暴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衛生福利部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天下雜誌
    蘋果新聞網
    自由時報
    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 治警事件導火線 在 張顯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7 21:03:24
    有 1,005 人按讚

    疫情嚴峻當前,防疫優先多說無益,台灣會陷入如此窘境,未來必須有人負起政治責任!

    疫情潮水在全面施打疫苗過後,會逐漸恢復,而這次疫情井噴式爆發蔓延,你們三位真不知還好意思繼續做下去?

    在今年3月31日,機師工會曾經到桃園市政府拜訪桃園市長鄭文燦,鄭承諾會「向中央爭取調整管制方案」,隔日4月1日,民進黨立委范雲,接著在立法院召開協調會,這位阿中部長也不知道在想什麼?應該是擔心如果影響華航貨機班次,間接影響出口經濟,成為經濟成長率大內宣的戰犯,而CDC在4月15日隨即做出長程機組員管制方案3+11的調整,之後造成了4月底諾富特飯店防疫的大破口。

    范雲、阿中部長點燃了這波疫情的導火線,錯就錯了,只要是人難免都會犯錯,承認錯誤趕快補救,也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民進黨政府卻偏偏完全不當一回事,相信自己能控制華航機組、諾富特飯店疫情,而後來的獅子會長事件及阿公店事件,導致疫情延燒至今無法收拾,而當大家在罵妳范大小姐的時候,妳還大言不慚的說妳何錯之有,當疫情如滾水慢慢燒開,阿中部長覺得不對勁了,提醒大家要有進入三級警戒的準備,話一說完股市立即崩盤,蘇院長臉色鐵青上午召開行政院記者會,還小聲說明總統叫我來的,要求阿中部長不要亂說話,三級警戒給我吞回去,阿中部長馬上改口今天不會進入三級…

    就這樣,錯過了提高警戒的關鍵時機,導致現在雙北市醫療量能崩盤,全台今年已累計 5526 名本土確診病例過世47人。

    台灣這波疫情海嘯,可說是人為疏失加操作不當造成,最致命的「超前部署」更是彌天大謊!

    一個重大悲劇,是一連串錯誤所造成的…

    台灣去年防疫成績仰賴全民自律,而有權利者卻沾沾自喜,認為一切都可防可控,造成今天到無法收拾的地步,等到潮水退去,該下台者請知恥近乎勇,留給後人可探聽的名聲!

  • 治警事件導火線 在 南方家園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2-25 18:28:19

    林江邁—尋找二二八沉默的母親


    「沉默的母親知道,愛比恨更長遠,她會因此繼續走下去。」—高爾基《母親》

    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是婦人林江邁被菸警毆打流血,導致旁邊群眾不滿,而引起現場衝突。菸警開槍殺死一人,其家屬不滿,要求交出殺人兇手,最後導致全省大暴動。但林江邁女兒林明珠在現場,她的說法卻非如此。她認為當時是菸警要掏錢,被誤會為要「掏槍」,才引起衝突。林江邁自此,被認為是一個歷史最重要的見證者,但她的說法,卻有許多種。到底何者為真相,還有待澄清。

    本片透過其女林明珠的口述,看見林江邁的家族歷史,還原她作為一個台灣人的生命故事。她不是一個空白的人,而是真實的生命。她二二八之後,回到現場的街道邊,繼續賣菸,直到過世。因為一個陳誠隨扈的協助,她把女兒林明珠嫁給外省人曾德順。她的家族都同意這件事。她一生愛乾淨,出門一定穿旗袍,梳包頭,戴著茉莉花,而不是一個破落的老婦人。

    她後來隱姓埋名,不為人知的歷史。直到生命的最後,都不願意談及這一段。這個故事,是想用她的一生,來呈現歷史的真實面貌。同時敘述其家族對族群、台灣歷史、台灣政治的平民的觀點。

    《林江邁—尋找二二八沉默的母親》
    策畫制作:楊渡
    導演:王育麟
    出品:南方家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6
    贊助:台北市文化局、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學學文創志業、中華基金會
    Copyright©南方家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分享本網站請註明出處。

  • 治警事件導火線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6-09 22:00:03

    美國總統川普5月28日針對Twitter和Facebook在內的社交媒體,簽署了一項具爭議性的行政命令,要求砍掉重練《通訊端正法》第230節也就是CDA 230。


    簡單來說這個CDA 230是用來保障社群平台「不須為使用者貼文負法律責任,也不會因為刪除、封鎖不適當的內容而遭到起訴」,不過川普指控這個CDA230被社群媒體當成「免死金牌」,所以下令改革,但這項舉動被解讀為,向社群媒體「開戰」,也有侵犯網路言論自由的嫌疑。


    其實這事件導火線是用「推特治國」的川普本人,史上頭一遭被推特「事實查核」了。因為美國總統大選會在今年11月登場,但是為了避免疫情影響選舉,民主黨的加州州長就打算擴大「郵寄投票」,但川普26日卻發了兩條推文說,郵寄投票會導致「嚴重詐欺」,信箱裡的選票有可能被搶走、偽造或是作弊,導致選舉不公。


    結果這兩條推文就被推特標註了一個藍色驚嘆號,提醒網友:「請點擊取得關於郵寄投票的事實查核」。結果川普就爆炸了!連續推文指控推特「干涉總統大選」、「扼殺言論自由」、「我作為美國總統,絶對不許允許這種事發生」。


    所以他就祭出了行政命令,重點包括:
    1.社群平台一旦編輯或修改用戶貼文,就不再享有免責;
    2.如果平台封鎖或刪除用戶貼文,就會請聯邦通信委員會去瞭解一下動機;
    3.檢察政府投放的廣告有沒有遭到平台不當限制;
    4.將建立投訴管道,用來檢舉平台的不當對待。


    推特方面當然是說,這是因為他們5月初開始實施一項新政策,會去特別標註或警告,某些誤導Covid-19疫情的訊息或假新聞。而且強調他們沒有雙重標準喔,大家還記得3月1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經推文質疑美軍把病毒帶到武漢嗎?這些推文也被補加上「事實核查」標記。


    川普槓上社群媒體,引發了「誰才侵犯言論自由」的激辯,有不少網友覺得川普「管得好」,但實際上這紙行政命令恐怕是「雷聲大雨點小」,如果要變成實際行動,會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必須審查聯邦法律,頒布新法規,再進行表決,很可能還要在法庭上為新法辯護,等一切塵埃落定,美國總統大選差不多已經結束了,曠日廢時。這個行政命令的真正目的,很可能只是象徵性的,嚇嚇這些社群媒體,至少讓他們在審核用戶貼文前,再想一想。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治警事件導火線 在 The DoDo Men - 嘟嘟人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6-04 15:30:00

    美國近期發生了最大規模的抗議和暴動,導火線為美國警察用膝蓋壓住Geroge Floyd 喬治佛洛伊德的脖子導致窒息死亡。警察的暴行和種族歧視一直是美國長期的問題...

    編輯這影片的時候實在是讓人非常鬱悶...希望這影片可以幫助大家了解美國的近況,讓大家正視種族歧視的存在,並且然後能夠正面的改善一些人的想法。

    #美國遊行 #種族歧視 #georgefloyd

    How to change Implicit bias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1&v=kKHSJHkPeLY&feature=emb_logo

    Links to donate:
    https://www.distractify.com/p/best-places-to-donate-for-blm

    Credit and sources:
    紐約時報敘述George Floyd死亡事件的全記錄: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31/us/george-floyd-investigation.html

    CNN Anchor, Chris Cuomo 敘述美國種族歧視的問題:https://www.cnn.com/videos/us/2020/05/30/chris-cuomo-george-floyd-tale-of-two-cities-may-28-sot-cpt.cnn

    Comedian, Trevor Noah 對種族歧視和暴民遊行的看法:
    https://www.facebook.com/TrevorNoah/videos/27154619396520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