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油門間隙過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油門間隙過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油門間隙過大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6萬的網紅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油門的「間隙」到底要留多少才行? 距離多少才是對的呢?...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編者的牌齡約15多年,大部份時間都是駕駛綿羊仔,而駕駛之初不在意機油的牌子,每次換油都交由車行拿主意,原因當年覺得150cc綿羊仔嘛,用甚麼油都一樣,沒必要左試右試,如是者用了同一款機油超過大半年,直到做開保養的車行推薦另一款機油,還要比原先用開的便宜10元,所以一試。可是車子行駛了大約300km便...
-
油門間隙過大 在 moto1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4-13 14:49:19編者的牌齡約15多年,大部份時間都是駕駛綿羊仔,而駕駛之初不在意機油的牌子,每次換油都交由車行拿主意,原因當年覺得150cc綿羊仔嘛,用甚麼油都一樣,沒必要左試右試,如是者用了同一款機油超過大半年,直到做開保養的車行推薦另一款機油,還要比原先用開的便宜10元,所以一試。可是車子行駛了大約300km便發出異常雜音,震盪也較往常大,油門感覺較遲鈍,但檢查後一切正常,所以技師建議我用回之前的機油,結果車子回復原來狀態。自始,編者漸漸意識到機油確實會影響車子的性能,出於好奇心下,開始嘗試不同種類及不同牌子的機油,包括私家車機油、半合成、全合成及賽車機油,近年則喜歡使用綿羊配方的機油。
但是編者覺得,要搵到一隻適合愛駒的機油是需要時間,例如騎士常用的10W-30或10W-40,每隻牌子都採用不同配方製造,用起來有好明顯分別。有些機油首個星期好爽,之後的反應跌得好快,持久力較低,引擎雜音同時增加,有些機油在凍車時好「立」,要待引擎進入工作溫油門才回復爽快感,還有有些機油在夏天行長途不會腳軟,反之,有些機油卻抵受不了高溫,長時間高速行駛特別容易乏力,而持久力較好的機油,能夠保持長時間暢順感,同時可以更省汽油。
別說不同牌子的機油,即使同牌子同油黏度的機油,用在兩部相同型號的電單車,都可能因為騎士的駕駛習慣、季節變化及車子的狀態(例如引擎損耗狀況)而出現不同效果,所以最好親自試用。此外,編者未駕駛綿羊仔前是駕駛四個轆,所以當年覺得只要機油的度數相同,私家車機油都適用於電單車。因此編者當年將自己的綿羊仔當做白老鼠,先後餵它進食兩款私家車機油,但油門反應同樣好「立」,所以兩款油加起都沒用夠2500km就換掉。但事實上除了「立」之外,編者不會認為私家車機油對綿羊仔的引擎造成傷害。
直至因為工作關係認識到從事機油開發的朋友,編者才理解不能亂用機油原因。而原因之一是綿羊仔的起步轉數、高速公路巡航轉數及最高車速轉數等等都遠比私家車高,再者電單車的引擎比私家車精密,機件的間隙更小,如果綿羊仔使用私家車機油,或許會超出機油原先設定的載荷能力而導致油膜爆裂,因此無法為引擎的部件提供潤滑及散熱作用,導致引擎部件嚴重磨損。此外,引擎運作會產生強大震盪,而機油其中一項功能是吸有強勁的衝擊力,萬一機油失效,引擎便會發出異常的噪音及震動。
雖然引擎在短時間內沒有問題,但如果車子經常高轉行車,又或者騎士沒有做好保養環節,長遠來說就是慢性疾,而私家車機油對採用濕式多片離合器的綿羊及棍波車傷害更大。既然市場上有針對綿羊仔及棍波電單車而設的機油,所以無必要使用私家車機油!
最近,本誌邀請YAMAHA XMAX 400車主—Maggie,試用專為4衝綿羊仔開發的MOTUL 4T SCOOTER EXPERT LE機油,度數是10W40。據廠方描述,呢款機油的優點可提高車子性能、符合低排放標準、改善燃油經濟性、延長引擎使用壽命、耐高溫及防止引擎過熱等等。此外,呢款油採用Technosynthese技術開發,大概意思是採用高質礦物油製造,故此擁有高性/價比。
先介紹MAGGIE的用車習慣,她之前用過幾款機油,但幫她車子做保養的車行選定後再沒有更換。MAGGIE約9個月前購入YAMAHA XMAX 400,每日經高速公路上落班,來回超過50km,因此車子已錄得14,000km行駛里數。
第一次換完機油後,我們相約兩星期後再見面,以便記錄試用感受。第二次見面時,Maggie已行駛857km,大約半個月後我們再聯絡,最新行駛里數是1395km。Maggie精略計算,她說之前的機油打滿油缸後,行駛至大約380km就要入油,但使用新機油後行駛至420km才需要入油,換句話更慳油。
Maggie說雖然慳下來的金錢不多,但新機油使引擎更寧靜之餘,行駛感比之前暢順,所以會不知不覺地加快車速,而新機油另一個優點是持久力較長,即使已行駛1,395km,油門反應及上斜力度沒有明顯下跌、仍然好爽。而之前用過的機油中,有些只維持300-400km,爽快感便漸漸下跌。 -
油門間隙過大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11 19:53:26編者的牌齡約15多年,大部份時間都是駕駛綿羊仔,而駕駛之初不在意機油的牌子,每次換油都交由車行拿主意,原因當年覺得150cc綿羊仔嘛,用甚麼油都一樣,沒必要左試右試,如是者用了同一款機油超過大半年,直到做開保養的車行推薦另一款機油,還要比原先用開的便宜10元,所以一試。可是車子行駛了大約300km便發出異常雜音,震盪也較往常大,油門感覺較遲鈍,但檢查後一切正常,所以技師建議我用回之前的機油,結果車子回復原來狀態。自始,編者漸漸意識到機油確實會影響車子的性能,出於好奇心下,開始嘗試不同種類及不同牌子的機油,包括私家車機油、半合成、全合成及賽車機油,近年則喜歡使用綿羊配方的機油。
但是編者覺得,要搵到一隻適合愛駒的機油是需要時間,例如騎士常用的10W-30或10W-40,每隻牌子都採用不同配方製造,用起來有好明顯分別。有些機油首個星期好爽,之後的反應跌得好快,持久力較低,引擎雜音同時增加,有些機油在凍車時好「立」,要待引擎進入工作溫油門才回復爽快感,還有有些機油在夏天行長途不會腳軟,反之,有些機油卻抵受不了高溫,長時間高速行駛特別容易乏力,而持久力較好的機油,能夠保持長時間暢順感,同時可以更省汽油。
別說不同牌子的機油,即使同牌子同油黏度的機油,用在兩部相同型號的電單車,都可能因為騎士的駕駛習慣、季節變化及車子的狀態(例如引擎損耗狀況)而出現不同效果,所以最好親自試用。此外,編者未駕駛綿羊仔前是駕駛四個轆,所以當年覺得只要機油的度數相同,私家車機油都適用於電單車。因此編者當年將自己的綿羊仔當做白老鼠,先後餵它進食兩款私家車機油,但油門反應同樣好「立」,所以兩款油加起都沒用夠2500km就換掉。但事實上除了「立」之外,編者不會認為私家車機油對綿羊仔的引擎造成傷害。
直至因為工作關係認識到從事機油開發的朋友,編者才理解不能亂用機油原因。而原因之一是綿羊仔的起步轉數、高速公路巡航轉數及最高車速轉數等等都遠比私家車高,再者電單車的引擎比私家車精密,機件的間隙更小,如果綿羊仔使用私家車機油,或許會超出機油原先設定的載荷能力而導致油膜爆裂,因此無法為引擎的部件提供潤滑及散熱作用,導致引擎部件嚴重磨損。此外,引擎運作會產生強大震盪,而機油其中一項功能是吸有強勁的衝擊力,萬一機油失效,引擎便會發出異常的噪音及震動。
雖然引擎在短時間內沒有問題,但如果車子經常高轉行車,又或者騎士沒有做好保養環節,長遠來說就是慢性疾,而私家車機油對採用濕式多片離合器的綿羊及棍波車傷害更大。既然市場上有針對綿羊仔及棍波電單車而設的機油,所以無必要使用私家車機油!
最近,本誌邀請YAMAHA XMAX 400車主—Maggie,試用專為4衝綿羊仔開發的MOTUL 4T SCOOTER EXPERT LE機油,度數是10W40。據廠方描述,呢款機油的優點可提高車子性能、符合低排放標準、改善燃油經濟性、延長引擎使用壽命、耐高溫及防止引擎過熱等等。此外,呢款油採用Technosynthese技術開發,大概意思是採用高質礦物油製造,故此擁有高性/價比。
先介紹MAGGIE的用車習慣,她之前用過幾款機油,但幫她車子做保養的車行選定後再沒有更換。MAGGIE約9個月前購入YAMAHA XMAX 400,每日經高速公路上落班,來回超過50km,因此車子已錄得14,000km行駛里數。
第一次換完機油後,我們相約兩星期後再見面,以便記錄試用感受。第二次見面時,Maggie已行駛857km,大約半個月後我們再聯絡,最新行駛里數是1395km。Maggie精略計算,她說之前的機油打滿油缸後,行駛至大約380km就要入油,但使用新機油後行駛至420km才需要入油,換句話更慳油。
Maggie說雖然慳下來的金錢不多,但新機油使引擎更寧靜之餘,行駛感比之前暢順,所以會不知不覺地加快車速,而新機油另一個優點是持久力較長,即使已行駛1,395km,油門反應及上斜力度沒有明顯下跌、仍然好爽。而之前用過的機油中,有些只維持300-400km,爽快感便漸漸下跌。
油門間隙過大 在 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油門的「間隙」到底要留多少才行?
距離多少才是對的呢?
油門間隙過大 在 豆花藥師 之 身體小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個關於老王的心得
連續兩週幫從建中時期一起練拳到現在的老同學調理,這過程驗證了兩個之前一直在觀察研究的方向:
第一,出來混的遲早要還。在我們的武術系統中的擒拿練習,與過去受傷的表面疤痕,其實對筋膜非常深遠,事出必有因,有些很難好的問題,必須要在處理完舊傷後才有辦法真的解開。
第二,人是一個整體。筋膜網絡環環相扣,除了同側線性關聯之外,也存在X型的關係,對側手與腳的關係也是存在的。
起因是老王最近練拳進步,打重袋的力道完全從腳上來,雖然已經是16盎司的拳套加上正確的纏手帶以及緩衝護墊,右手腕結構承受不了衝擊力受傷,之後一週右手腕不能承受任何力量,內外翻旋、上下轉動角度受限且都會痛,甚至騎車催油門的動作都會痛,非常影響日常生活。
手腕旋轉會痛除了八塊腕骨因為強烈的衝擊歪掉之外,尺橈骨、肩鎖關節與肋骨的排列本來就都有問題,軀幹、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相互拉扯的狀況太嚴重,所以手腕才沒有辦法承受打砂袋的反作用力,打沙袋的衝擊只是一個導火線,爆發的是十幾年前擒拿的舊傷,也因此身體沒辦法做代償與協調,所以疼痛與不適感一直揮之不去。
處理上要先把拳面骨節上的皮層皺褶處理開,讓皮能滑動,再把下臂伸區肌鬆開,把急性扯住新的、外層的張力鬆開才能處理舊傷。
擒拿鎖住的端點是從手腕到肋骨,一路上的筋膜都會被扭住,整體張力看似順,但端點上會有皺褶,胸骨柄與肋骨間隙有很多細小的皺褶與沾黏,卡住胸廓,所以橫軸無法帶動,要處理開,胸口的皮與筋才有辦法滑移。右手上一道舊疤痕(與下臂曲肌垂直,長4公分左右)是另外一個張力卡點,要讓疤痕下的皮與筋能分層滑動,接著才有辦法把肋骨、肩胛、肱骨、尺橈骨、腕骨、掌骨、手指的筋層與骨層一一對上,還有同側縱軸對上,手腕內外翻旋角度就跟左手一樣且不痛,也能撐,能承受力量。
隔三天沒做劇烈運動、扭到或什麼的,右手腕內外翻旋到極限忽然就痛起來,雖然可以撐但催油門會有異樣感。
再檢查發現上半身之前處理的東西都還是好的,而且橫軸不管做甚麼改變狀況都一樣,因此判斷應該跟橫軸無關,從整體的張力找發現問題從縱軸來的,追根究柢發現主要卡住的是左腳脛前的舊傷口,是他國中摔到大理石磁磚上的一個疤痕,有一大坨不能動卡住的筋膜皺褶與沾黏,脛骨卡住骨盆,脊椎肋骨無法連動,右手翻旋角度因此受限。一開始左腳張力沒有特別明顯,因為對側的X型結構關係沒有這麼明顯,再加上是很久以前的舊傷,代償張力狀況比較深層,要等到淺層問題處理完之後才會浮現出來。
因為是很久以前的沾粘,一整坨沾黏硬塊完全不會動,要由外而內一點一點處理開來,先讓表皮能滑,再把黏在脛骨上的面滑開,接著一層一層讓脛腓骨能轉動,當左腳脛腓骨能夠轉動之後,就算沒有處理手,內外翻旋角度就變大很多,痛感降低,接著把右腳共軛的筋膜裡順、縱橫軸對上,右手內外翻旋到極限就不會痛了。
大部分非常難處理的頑固型痠麻痛都不是忽然蹦出來的。
冤有頭債有主,有時候筋膜調理沒辦法一兩次就完全好的原因就出在這裡。
腳扭傷以前可能過個兩三天就不會痛了,因為身體筋膜還有空間能夠代償調整,但當傷害一點點累積,扭傷的腳過了一週、一個月甚至一年都還是會覺得怪怪的,微微痛痛的,那是因為身體已經沒有辦法靠代償消弭張力,只足夠維持在勘用的恐怖平衡。
當有一天不小心受傷破壞了平衡,甚至只是單純累積到極限,所有問題就一口氣爆發出來,這個時候要處理,就要一步一步把前面的問題都解決,讓筋膜空間慢慢回復,必要時還要配合復健重新訓練筋膜,單純的抹平張力遮蓋問題是不夠的,出來混的遲早要還。
#舊傷影響深遠
2020.10.11 豆花藥傷科
油門間隙過大 在 TCar 葉明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試車報告出來了喔!喜歡閱讀的朋友花點時間參考^^
【試車報告】Ford Focus 5D EcoBoost 180 汽油頂級運動型 SYNC®3搭載再進化
【4K UHD | https://youtu.be/q7Y_EB3gMMY】
Ford不僅在過去曾扮演將量產車下放至平民階級的推手,綜觀賽場,Ford其實也推出過多輛令人懷念的性能車種!
這天,我們所試駕的車款其威名也曾浩蕩於山道之間,可在配備了多項新穎科技之後,除了彎角,就連市區小巷也將被它征服!
【再上頂峰】
可能很多朋友知道,我的英文名字叫Sierra,但不知道他的由來!這其實得回溯至’80年代,那時福特稱得上全球早期採用渦輪化動力品牌,當時的Sierra Cosworth即是代表作之一,也因其性能表現威猛,我於是以Sierra為名。
‘80年代可以說是渦輪動力競逐的世代,除了F1出現渦輪車款,就連Rally賽事也針對渦輪開啟競爭激烈的Group B,當時,FIA賽車聯盟以排氣量乘以1.4倍作為渦輪車款與自然進氣引擎的性能等級分別。而福特在’84年推出的RS 200,或者Escort Cosworth,也都曾在Rally賽事拿下優異的成績!
這次再度試駕Focus S Ecoboost,不知為何總讓我聯想到賽車,當然,Focus車系也曾經參戰Rally,並且贏得出色成績,但因為渦輪化新引擎,更讓我想到’80年代的輝煌盛事!
不過比起當年的賽車,Focus除了造型動感以外,防護科技也先進得太多…觸控面板不僅按鍵經過重新設計,並配置可與手機智慧連結的第三代SYNC通訊整合系統,還多了APA自動停車輔助、LDW車道偏離警示、LKA車道偏移輔助、ACS都會行車防護系統、BLIS盲點偵測,以及緊急援助通訊等配備。在同級車中,科技等級可說是最強勁的。
尤其很多新手或女性駕駛,對於停車這件事會有著強烈的心理負擔,但只要按下排檔座上的P字開關,螢幕會顯示自動平行停車(路邊停車之意),再按一下開關則為垂直停車功能(倒車入庫),為了方便系統偵測,駕駛者只要依停車方向切換方向燈,緩慢移動掃描停車區後,系統便會自動判定停車格是否足夠停入,接著會於儀錶上顯示打倒檔或前進檔的提示,只要依循指令,Focus便可自動優雅停入,但在雙手離開方向盤任其轉動時,右腳必須輕帶煞車,以免速度過快不慎碰撞。
【酣暢新動力】
如果問我,Focus Ecoboost 180的動力表現好不好,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Focus是Ford品牌首度搭載這具引擎的車款,它除了排氣量僅有1.5升,並採缸內直噴搭配進排雙可變氣門正時,且輔以渦輪增壓之外,為了避免增壓造成的高溫,原廠還增設中央冷卻器,另外,水箱罩內的散氣孔並設有可變閘門,具有提升引擎工作溫度,並可減低風阻的雙重功效;其最大馬力為180hp/6000rpm、最大扭力為24.5kgm/1600~5000rpm。搭配SelectShift六速手自排之於,方向盤後方也設有換檔撥片,能夠提升操駕樂趣,讓駕駛者輕鬆換檔、更專注於車輛控制。
在平順地動力調校下,大腳油門起步雖然不會出現燒胎,或是出彎加速搶胎這樣的狀態,可是細緻的引擎聲浪加上柔順的換檔,卻能夠造就出0~100km/h 8.74秒的實測成績,已能夠名正言順地稱為鋼砲。
【精準俐落】
我曾經開過Ford GT、Mustang GT甚至廠車等高性能福特車款,如果問我哪一款前驅版福特讓我最懷念?迎接千禧世代推出的小跑車Puma,在跑山路時靈活且紮實的底盤反應,至今仍在我心裡留下美好印象。
然而,試駕Focus S,卻讓我重溫當時的感覺,首先,必須說,這一代Focus的介面設計得很好,不會讓你覺得著坐點太高,駕駛者與方向盤、踏板的相對位置,拿捏得剛剛好!
此外,與前期款車型相較,新車款的減震筒閥門經過重新設計,雖然阻尼係數變得較軟,然而懸吊襯墊的硬度卻提升25%,讓懸吊特性趨近於軟中帶硬,能夠過濾大部分的碎震,又能夠避免激烈操駕時,減震筒與連桿間的間隙因襯墊變形而加大,換言之,能夠擁有更精準的彎道反應,將前麥花臣、後多連桿的結構,調校得更紮實,在山道上疾駛,除了覺得動力銜接感酣暢,過彎時的側傾抑制也很出色,重點是減震筒收縮得過程俐落,不會讓車體出現諧震,且駕馭起來也能夠感覺車體剛性的提升。
加上方向盤握感出色,回饋力道清晰,劇烈操駕時更能提升人與車的溝通,再配合TVC扭力分配控制輔助,能夠細膩地調配車胎的速度及驅動的扭力輸出,使Focus入彎時,就像是配置LSD防滑差速器一般,擁有精準的轉向反應,讓Focus開起來有著濃郁的性能味,能夠本能地行煞車、降檔、入彎、加速、出彎轉向感受只有精準而已,不會因為車速太快,出現過於嚴重的推頭,反而得以更劇烈的煞車抑制車速,讓駕駛者可以流暢、線性的方式駕馭這輛鋼砲。
【TCar短評】
如果你打算參加獨走賽等初階賽事,原廠Focus在未改裝的狀態下已能夠滿足需求!其優異的體質具有很高的改裝潛力外,優異的支撐性除了發揮出色的過彎反應,行經顛簸、破碎、斑駁路段時,懸吊收縮也能夠過濾碎震,有效抑制車體諧震,底盤沒有多餘的跳動,將穩定、舒適與靈活的特質之間做出最佳平衡。
若要論及缺失,在操控、性能、科技及安全面面俱到的情況下,少了倒車攝影機似乎成為這款國產鋼砲唯一的小缺點。
【Ford Focus S Ecoboost 180汽油頂級運動型】
引擎形式: 1499c.c. L4 DOHC 16V + Turbo
最大馬力: 180hp/6000rpm
最大扭力: 24.5kgm/1600~5000rpm
長寬高: 4360x1823x1505mm
軸距: 2648mm
車重: 1428kg
驅動模式: FF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麥花臣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後215/50 R17
國內售價: 89.9萬元起
【主要配備】
HID頭燈
LED尾燈
自動遠光燈
電動天窗
金屬排氣尾飾管
17吋輪圈
運動化空力套件
Sony音響
9具環艙揚聲器
LED車內氣氛燈
SYNC 3 娛樂通訊整合系統
ACS主動式都會行車防護系統
APA主動全方位停車輔助系統
BLIS視覺盲點偵測系統
BOS煞車優先系統
EBA煞車力道輔助系統
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
ESP電子車身動態穩定系統
HSA斜坡起步輔助系統
LDW車道偏移警示系統
LKA車道偏移輔助系統
TCS循跡防滑控制系統
TVC扭力分配控制系統
前後六眼停車輔助雷達
雙前座氣囊、側氣囊、車側氣簾
Ford Taiwan TCar 葉明德
#ford #focus #ecoboost #tcar #新車試駕 #葉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