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油燈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油燈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油燈英文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3、4集觀後感: 1. 為什麼連通譯英文都那摸好...自嘆弗如... 2. 到目前為止覺得吳慷仁Kang Ren Wu演的最深得我心,蝶妹對不起了(? 3. 這兩集一樣在鋪陳,節奏偏慢,非喜愛文史或大河劇的觀眾大概快沒耐性了。 4. 萬巴德醫生...
油燈英文 在 DSE英文|港大英文系+翻譯系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30 08:56:11
Burn the midnight oil [#Phrasestoknow🌋 ] 事源係🐸我踏入死亡四月冇耐,就深深感受到日日都有deadlines既絕望 基本上每日都係 burning the midnight oil,所以今日就同大家講下呢個phrase啦 Meaning: to stay...
油燈英文 在 吉瑪植物園|雨林觀葉|英文教室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1:41:09
✨吉瑪的彩葉芋✨ 學名:月光彩葉芋 ☝︎︎Caladium Florida Moonlight☝︎︎ 科名:天南星科 ☝︎︎𝐴𝑟𝑎𝑐𝑒𝑎𝑒☝︎︎ 𝑆ℎ𝑜𝑜𝑡 𝑓𝑜𝑟 𝑡ℎ𝑒 𝑚𝑜𝑜𝑛. 𝐸𝑣𝑒𝑛 𝑖𝑓 𝑦𝑜𝑢 𝑚𝑖𝑠𝑠, 𝑦𝑜𝑢’𝑙𝑙 𝑙𝑎𝑛𝑑 𝑎𝑚𝑜𝑛𝑔 𝑡ℎ𝑒 𝑠𝑡𝑎𝑟𝑠.✨ 彩葉芋的花色千...
油燈英文 在 ★星星の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8-10 12:17:57
#星星の英語小教室 ☆ Burn the midnight oil 常指熬夜工作或學習 用「oil」這個字是因為以前人們點煤油燈來照明, 現在雖然都用電,這個說法卻流傳下來了~ ◇∞━***━***━***━∞◇◇∞━***━***━* #hkig #manga #drawing #notes...
油燈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3、4集觀後感:
1. 為什麼連通譯英文都那摸好...自嘆弗如...
2. 到目前為止覺得吳慷仁Kang Ren Wu演的最深得我心,蝶妹對不起了(?
3. 這兩集一樣在鋪陳,節奏偏慢,非喜愛文史或大河劇的觀眾大概快沒耐性了。
4. 萬巴德醫生喊「蝶妹」好像在喊「滴妹」,一秒噗赤...
5. 主角一行人腳程依然神速,居然可以一天從高雄附近的紮營地,走到車城、射寮、保力,再去墾丁大街,再走回高雄附近,我跪...是在參加226三鐵是不是...
6. 熱病好發的季節,屍體也爛得快,他們到事發海灘的時候屍體也完整的太離奇了...
7. 那個梅花鹿...出現一次我出戲一次...下次有這種規模的劇,可不可以請一個生態背景的專家當顧問... Please~ 希望後面梅花鹿不要太多XD
8. 看到這邊我整個大出戲... 為了避免侵害智慧財產權,我就和百岳借一下圖片,就是圖中這個煤油燈(火手燈)!
李仙得他們一行在清軍紮營地生活的時候,桌上擺的就是火手燈啊!這東西堪稱凹豆神器,是露營界超紅的燈!
(第三集 42:17開始,就一直有它的特寫...)
(第四集 37:48,正在吃飯的必麒麟旁邊...)
不過為什麼我會那麼出戲呢...因為雖然戶外用的煤油燈,是在1850年代左右發明的,但劇中出現的煤油燈形式,是「Cold-blast」,那是1873年才發明的...... 啊可是《斯卡羅》的年代,是1867年呀......
這下一不小心,又變成穿越劇了呢XDD
---
好啦,本週吐槽就到這邊,節目質感依然很好,只是覺得節奏該加快一點點囉~ 繼續期待下週!一樣老話一句,既然你不會要求《三國演義》要跟正史一模一樣,那就不該覺得《斯卡羅》有改編不合史實的部分是不能原諒的。
《斯卡羅》最大的價值,是喚醒我們去探究屬於這片土地、這些民族、與這個世界真實過去的好奇心,而不是「重現史實的紀錄片」。記住,這部影集距離真正的歷史,可是有「兩次改編」的遙遠距離,而它之所以好看,是因為虛實交雜,還有...這些吐槽點,以及拼命想要吐槽他而去挖掘歷史的過程,這不是很有趣嗎?
當然,因為考究失誤而出現的時空穿越,有點碰到「改編歷史」的底線,這個小插曲真的沒什麼好說的,就是無傷大雅的很好笑而已XDD
#可惡火手燈豪帥我也突然豪想買
#居然被斯卡羅推坑
*圖片來源:100mountain 百岳・Feuerhand 火手燈
(Feuerhand是1893年創立的煤油燈品牌,目前為Petromax集團成員之一。且劇中使用的這顆看起來也非現行版,儘管長得有87%像,但還是有些許不同啦~)
油燈英文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玫瑰花蕾]
今天香港有宗小新聞,《蘋果日報》位於將軍澳的壹集團總部大樓,內有很多綠色植物,自公司停業後擔心沒人打理,有心人聯絡過負責人,安排周日免費公開派發。
如此新聞,令人想起蘋果日報接待大堂,除了有漂亮的室內植物,還有一個巨型鳥籠,內裡的各式雀鳥吱吱喳喳叫個不停。據說,壹集團停業,有人已經把鳥兒也安頓好。
信奉自由市場的黎老闆,還在大堂展示了三個經濟學者的頭像和說話:分別為殖民地時代前財政司郭伯偉、學者佛利文和海耶克的話。早年我到訪過,逐一細看金屬板鑲起的話,大概是說,政府干預市場越少越好,市場無形之手是最好的。後來我去美國芝加哥,特意也到訪芝大看看這些學者的主張。
在傳媒大堂養鳥竪像,實在是非一般傳媒老闆的作風。一位前輩記者記得,她年輕時在香港任英文傳媒,曾經採訪過一單奇怪的新聞。原來黎氏大宅裡養了一頭黑熊,後來被有關當局帶走這只受保護動物。
這些作風,令我想起被譽為美國最偉大電影《大國民》的主角Charles Foster Kane. 這套1941由Orson Welles拍攝的黑白電影,以美國報業大亨William Randolph Hearst為藍本。
Kane自小窮困,被富翁收為養子後,收購一份紐約報紙,以大膽的手法做新聞,發達後與歌女再婚。被影射的美國傳媒大亨特別因為戲中描繪其愛情生活不滿,傳聞Hearst曾派人花錢購下底片準備銷毁,最終電影順利上影。多年以後,Hearst後人在大宅放映《大國民》,替這段歷史來個closure.
《大國民》其中一幕,寫Kane年少氣盛,進駐一間老牌報紙編輯室,他把自己藝術藏品搬來,連牀也搬進來。
原來的老報人表示側目,Kane反駁:「你們以前做新聞是運作12小時,我們的新聞是24小時運作。」Kane拿着別張報紙問為何我們的標題那麼小,別人的那麼大,老報人答,那個新聞根本不大,Kane答:「只要標題夠大,新聞就夠大。」還請「狗仔隊」到失踪婦人的家追問那位丈夫是否把妻子藏起來。
這種氣焰氣魄,小報做法,讓Kane的報紙迅即大賣。但Kane自命不只是個生意人,他出身寒微,永遠記得蟻民的苦況。夜深,他把氣油燈關掉,說出一句志氣話:「我要這份報紙,對這個城市的重要性,好比氣油對紐約那麼不可或缺。」
一張報紙,讓一個城市的人感到有所歸屬,也是蘋果日報於1995年創刊號,社論寫過的話。當年的社論題為〈《蘋果日報》:我們屬於香港〉,內文這樣寫:「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我們深信,習慣了自由的香港人,對不合理的禁制,不公平的對待一定不會啞忍,因為天生下來香港人便對自由熱烈追求。」結語寫道:「我們將忠誠地去緊守工作崗位,老老實實地做個驕傲的香港人。」
說回《大國民》,此電影不只是說報業,其戲名「Citizen Kane」,說明的就是一位報人不只是一個普通人,而是象徵了美國精神的國民。他的善與惡,好與醜,完美與瑕疵,也就是說明美國精神的衝撞、破格、探索。
在漆黑的房間,燈光師讓Kane的臉落入完全暗黑的當中,新穎的打燈法,說明了Kane內心的不可理解。他用筆於紙上寫了幾句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我們的原則。大意是,要為人民發聲,讓他們不會被有錢人的聲音淹沒。Kane的兄弟調侃道,「你好像寫的是美國憲法?不要把人民掛在嘴邊,口口聲聲。」
但雄心壯志的Kane當然聽不入耳,他喚了印刷小子進來,「第四次改版。」令我想起蘋果日報打破了一般報紙印刷規範,過去廿六年,每個清晨,它是最早應市的報紙,凌晨二時於九龍旺角已經可買;新聞只要夠大,隨時加印特集號外也可以。
這一天,香港也有一單不大也不小的新聞。有一間政府官方運作的康文署圖書館,早前被發現「館長推介」一欄,擺放了多本關於黎智英的自傳,究竟是館長知道,還是被戲弄不得而知,但事又引起一陣騷動。作為一個傳奇人物,多年來出版過多本傳奇,有些是由本人授權,有些是別人撰寫的。
香港的出版業從來頗自由,禁書進出口的聖地。自國安法一出,今年七月中辦的香港書展,營運方說,若有人舉報書籍涉違國安法,會召警方處理。而亦有人發現,於官方在全港的圖書館搜索系統,黎智英的多本自傳已經消失了,或不准借閱。
黎智英的歷史,有那麼令人害怕嗎?他的故事,也是千千萬萬香港人經歷過。那些年,大量人口為逃避政治運動,或追求更好生活,從中國內地逃難到港。在廣州,這段歷史叫「大逃港」。南中國的人民,抱着一只籃球或車呔,穿一條底褲,或爬山或游水,南來香港,尋找自由和生存的機會。
黎智英在廣州出生,父親很早來港,母親被抓往勞改,自小和輕微智障的姐姐及攣生妹妹一起求生,甚麼低下層的工作也做過,能夠有一口豬油撈飯吃已經很快樂。據說,今日黎氏能受得了香港監獄的狀況,部份原因,也因為出身寒微,捱得苦。
《大國民》始終是一套美國電影,說的是,發了達的Kane,無論多奢華的日子,也沒法滿足他,從政失敗,人民不愛他,他卻嘗試從一個失意歌女身上找真愛。然而Kane想操控歌女,兩人最後亦不歡而散,歌女離他而去。Kane在大屋Xanadu中孤獨終老,畢生追尋的是甚麼?
Kane在病榻上呢喃了幾次:「Rosebud」(玫瑰花蕾),一位記者於是展開偵查這名傳媒大亨死前的遺言究竟是指甚麼?是名是利?是兄弟情?是愛情?
電影最終幕,大堆官僚在點算Kane財產,在豪宅裡把已逝主人的藏品分類,值錢的放一邊準備變賣,不值錢的一概扔進火爐即場銷毁。其中一個木製雪橇玩具被指為「便宜貨」,被扔進火爐。
鏡頭大特寫雪橇的圖案,正是一朵人手畫的玫瑰花圖案。回帶電影開場,貧窮的Kane在冰天雪地的美國小鎮,被逼離開親生父母,到富翁家作養子,母子別離之前,少年Kane正在小屋門外的積雪上玩樂,伴着他離家的只有那只雪橇玩具。即使富甲天下,死前一刻,他還是想起自己那個寒微的家和父母。
我們的大國民,又有沒有他的玫瑰花蕾呢?黎智英坐囚前,不只一次接受訪問,說得哽咽,「香港的自由社會給了我這一切,為了回報這份自由,或許是時候我要為它付出。」“I came here with nothing, the freedom of this place has given me everything. Maybe it’s time I paid back for that freedom by fighting for it,” (法新社,2020)
12歲的黎,游水來香港後,由工廠散工做起,之後矢志要當老闆,開了製衣廠,佐丹奴曾是八十年代非常成功的成衣品牌,其推銷手法新穎,讓黎氏擁有強大資本,進軍傳媒業。
在傳媒業,由《壹週刊》到《蘋果日報》,他以優厚的薪酬招兵買馬,然而要忍受高壓工作環境也讓不少傳媒人又愛又恨。《壹週刊》聞名的「鋤書會」讓人聞風喪膽,公司競爭激烈,黎老闆炒人也手起刀落,如此管理風格和一般文人辦報相去甚遠。但香港曾經有一種精神,就是雅俗混雜,創意爆發,沒有界線的創新,也讓整個香港傳媒界風起雲湧。
在壹傳媒工作過的人,被該公司解僱過的,或會擁有深深的恨,但我也認識不少同業,對公司,對黎老闆,又恨又愛。尤其在香港如此風雨飄搖之日,黎氏本有機會脫身,但他卻一步一步走進牢獄。一位生意人,由擁抱自由市場,到擁抱自己相信的理念,不能自拔。
壹集團至今,有多位高級管理層及主筆以國安法被捕。公司資金被凍結,向員工出糧也有困難。有員工卻說,寧可自動辭職也不願被解僱,「不想公司蝕錢」。
黎老闆在囚車出入法院,原來追着囚車喊「老闆!加油!」的壹集團高層,現在自己身在囚車中,換成其他暫且獲保釋,或暫時安好的同事追着囚車大喊:「羅生,加油!張生,加油!」採訪法庭的《蘋果日報》記者,由寫抗爭者的故事,變成寫老闆的法庭新聞,變成寫上司成為被告的採訪筆記。
一位在《蘋果日報》打工的攝影記者說,在法庭第一排旁聽後,被公司派往「上山」去拍攝羅偉光總編被收押荔枝角收柙所的照片。由於那個山坡偏僻,要爬好一段路寄身樹叢以超長鏡才可以拍攝得到。「幸好你下囚車時沒有回頭,否則我應該會崩潰了。」平日在公司撞口碰面的上司,這一天,成為了照片新聞裡的主角。零距離的痛楚。
在香港,被關押的抗爭者,包括黎智英本人,在香港監獄有權訂閱一份報紙閱報,當中包括蘋果日報。這是牆外人們不明白的狀況。沒有了蘋果,就如切斷了關柙者對外資訊的一個重要選擇。很多記者或作家繼續寫實體報,也是抱着這種「文字可以進牆」的原因,奮力揮筆下去。總有一些東西,網絡不可取代。
說回我們的「大國民」,他沒有孤獨終老,因為他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黎老闆的妻子,在壹集團運作的最後一晚,受同事擁簇,在最後一份《蘋果日報》付印的時候,她獲員工們的深深擁抱。
或許,黎老闆也有他的「玫瑰花蕾」。據說,黎智英還未偷渡來港時,只有八、九歲的他,替別人在廣州車站開車門托行李,獲得小小打賞,有時是錢,有時是禮物,有時甚麼也沒有。
但他很記得,有人給了他一片巧克力:「我那時完全不知道香港是怎樣,但把巧克力放在口中,天下間有這麼美味的東西,來自一個地方叫香港,那時我便認定,香港就是天堂,我要去那個地方。」
(圖片來源:By RKO Radio Pictures, still photographer Alexander Kahle -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 Volume XII, Number 12, January 1941 (front cover),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6766797)
油燈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整理東西的過程中,越來越覺得~完全沒有利用價值的東西好可憐,放在一個角落好幾年都沒有人碰它,如果它有生命一定每天都在哭泣,就連裝飾品也該被裝飾,紀念品也該被紀念,如果都沒有的話,那就比垃圾桶還要悲傷!
所以這讓我增加了更多應該要捨棄的東西!
「⭐️」符號已經有主人囉!
⭐️221 YANKEE CANDLE的香蠟塊,要搭配精油燈使用,可是當香味蒸發後,剩下的蠟很難處理,所以漸漸的就沒有使用了!
⭐️222 IKEA的蠟燭,好像是南瓜肉桂香。
223 PRO SONIC的音波震動牙刷,買來一直都沒用,可是人家現在都USB了,這個是電池的我就不想用了,附替換頭。全新。
224 不知道哪裡來的兒童牙刷,超級可愛,可能是在日本買的吧,忘記了!
225 好久以前有一個飾品品牌「yume」幫媒體訂做的項鏈,但我根本就忘了它的存在😳!它的墜子是英文「O」,歡迎相同英文名字的朋友來認領。
⭐️226 Joe Malone London的香水「倫敦雨」,這是我的第二瓶,之前很喜歡,但現在沒有那麼喜歡了,給我妹。
227 這個貼紙很可愛,專門貼在筆記本內頁的隔線上,小貼紙會攀爬在線條上,很可愛,但是我現在沒有在用筆記本。
228 這個本來是要買來耳環的,但後來買到更適合的貼紙,這個貼紙有閃閃發光的亮片!
⭐️229 這個也是一直都在收集的個品牌緞帶,想說~幫該品牌拍照的時候,可以用來當作裝飾,但每次又會有新的緞帶,舊的都用不到,所以不保留了,預定的朋友說,我的緞帶陳列好像艋舺大道緞帶專門店一樣漂亮!
⭐️330 這個是Joe Malone London的香水收納盒,在我身邊應該也有個10年,決定讓出了,原本擺放它的位子,又可以放好多本書!(不含香水喔)當初可是買了上萬元的香水才獲得這個盒子的,瘋了!
000 算術真的很差,明明就算剛剛好10個,為什麼會多出一個,這雙拖鞋是跟朋友買的,買了兩雙,忘了這一雙一直沒穿,結果鞋底都脫落了,喜歡的人可以自己黏一下,全新。
🔎預告:星期天不營業,星期一要分享的是彩妝刷具,有粉底液刷、眉刷、眼線刷、頰彩刷!
⚠️以上商品有需要的人,
限台北,請叫快遞來拿!
#進階斷捨離
#爲了往後40年清爽好日子
#剩一年的時間可以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