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河洛電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河洛電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河洛電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河洛電子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台灣找美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海佃路上凌晨開賣的牛肉湯老店在地經營十數年,牛肉湯100元還送肥肉肉燥飯,紅燒牛肉麵也只要80元,是安南區朋友宵夜場的選擇之一,老闆只聽得懂閩南語(河洛話)不是態度不好,第一次來的朋友記得切換聲道喔。...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吳氏日本語:奇跡的な速攻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電子書索取)3個月合格日檢N2有可能嗎?⭐️⭐️⭐️ https://ilovejp.club/2003252/YT 😛有哪些台語(河洛話)跟日文的音根本一模一樣?! (詳細漢字發音相同的原理,請聽10分鐘學會1000個日文動詞該片) https:...

  • 河洛電子 在 台灣找美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6 16:46:15
    有 420 人按讚

    海佃路上凌晨開賣的牛肉湯老店在地經營十數年,牛肉湯100元還送肥肉肉燥飯,紅燒牛肉麵也只要80元,是安南區朋友宵夜場的選擇之一,老闆只聽得懂閩南語(河洛話)不是態度不好,第一次來的朋友記得切換聲道喔。

  • 河洛電子 在 台南學甲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08 18:23:39
    有 66 人按讚

    鯤瀛全國詩人聯吟大會騷人墨客齊聚學甲清濟宮創作
    台灣時報2020-11-08電子報
    http://www.taiwantimes.com.tw/ncon.php?num=137378page=ncon.php
    鯤瀛全國詩人聯吟大會騷人墨客齊聚學甲清濟宮創作
    李榮茂/臺南報導
    一0九年鯤瀛全國詩人聯吟大會於八日在臺南市學甲區大灣清濟宮登場,來自全國各地近四百名騷人墨客參與,九十五高齡國寶級書法家李賜端提供多幅墨寶參展,書法家廖進財當場揮毫,運筆行雲流水,令人驚歎,且提供十多幅墨寶義賣,所得作為詩會經費,清濟宮主委王清吉與諸委員更提供熱忱服務,讓與會騷人墨客有賓至如歸之感,首唱、次唱詩題優勝者分別由鯤瀛詩社社長吳登神、清濟宮主委王清吉以及彰化縣詩學研究會理事長謝秋美等等分別頒獎鼓勵。
    鯤瀛全國詩人聯吟大會由鯤瀛詩社社長吳登神主持,臺南市文化局副局長周雅菁、清濟宮主委王清吉、常務監事陳平貴、委員王碩宏、前總幹事王海杉、學甲藝文推進會理事長莊秋情、市議員蔡秋蘭、蘇秋金、世界河洛文化振興協會理事長許志聰、中國詩人文化會榮譽理事長吳錦順、李黃玉蘭基金會秘書陳金容、彰化縣甲骨文學會名譽理事長廖進財、彰化縣詩學研究協會學士吟詩社理事長林金成、彰化縣詩學研究會理事長謝秋美等等到場作嘉賓。
    鯤瀛詩社社長吳登神表示,該社於民國七十年起年年舉辦全國詩人聯吟大會迄今四十年,可謂全臺灣最有活力及號召的詩人團體,原本均在南鯤鯓代天府舉行,今年因代天府議事廳進行修繕,遂首度改在學甲區大灣清濟宮舉行。
    首唱詩題:「傳承中華文化」,七律徵詩,經聘彰化謝秋美、員林鐘麗娟為左右詞宗評選各一百名。左右前十名名單如下:
    左元北門吳中、左眼王美淇、左花桃園林鎮嵍、左四彰化楊阿雪、左五佳里林振輝、左六彰化王淑賢、左七北門洪高舌、左八鹽水曾德義、左九彰化黃添旺、左十旗山曾景釗。
    左元吳中詩作「禮失誰知野尚存,諸多學者亦堪尊;不求名利甘遺世,豈計窮通守故園。默默耕耘才藝大,兢兢著述典章繁;傳薪藜火揚遐邇,一脈相承繼孔門。」
    右元台中王命發、右眼宜蘭劉月雲、右花高雄洪塔美、右四台南鄭清和、右五學甲莊炳林、右六新竹陳千金、右七二林邱美麗、右八學甲莊斐志、右九佳里歐麗香、右十平鎮鄭述琪。
    右元王命發詩作「中華文化化蒼黔,無懼歐西惡俗侵;六藝三墳千代仰,四維八德萬邦欽。菁莪孕育才匡世,薪火傳承古耀今;弘道興儒安社稷,務期天下盡歸心。」
    開幕禮後公佈次唱詩題為「大灣清濟宮護國安民」,七絕平聲韻,與會騷人墨客即在會場絞盡腦汁創作,在下午交卷,經聘請彰化魏秋信、高雄黃志煌分任左右詞宗,各評選一百名。左右前十名名單如下:
    左元彰化吳承燕、左眼芳苑陳國勝、左花嘉義謝昂軒、左四彰化曾瑞慶、左五高雄吳英宰、左六學甲莊丹楓、左七二林邱麗珍、左八永康陳亮宇、左九彰化楊阿雪、左十彰化許麗琴。
    左元吳承燕詩作為「大灣清濟會詩盟,拜禱神前表赤誠;聖帝高功家國護,安和樂利世和平。
    右元彰化吳榮鑾、右眼台中王玲雅、右花學甲謝沂詩、右四善化蔡惠雅、左五高雄曾玉冰、右六鹽水蔡啟仲、右七學甲劉光明、右八二林邱麗珍、右九黃儒嫺、右十白河吳菁菁。
    右元吳榮鑾詩作「大灣二聖鎮蓬瀛,濟困扶危濁變清;帝德覃恩今古仰,除魔祛厲樂群生。」
    鯤瀛全國詩人聯吟大會首度移師學甲大灣清濟宮舉辦,清濟宮全體委員視為一大盛事,主委王清吉、常務監事陳平貴、委員王碩宏、前總幹事王海杉等全日在該宮服務與會者,並提供涼水供解渴,也贈送平安吊飾等等,讓與會者有賓至如歸之感。
    現場彰化詩班與鯤瀛詩社洪高舌、蔡秀雲詩詞吟唱,九十五高齡李賜端等多名書法家書畫展覽以及書法家廖進財現場揮毫,也有國小學童少林寺拳術表演等餘興節目,融詩、書、畫、樂於一堂,場面熱絡。
    109.11.8

  • 河洛電子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06 11:52:38
    有 6 人按讚


    一「兩岸哪裡一家親!研究:台灣人基因與中國不同」
    ㄧ「台灣非中國一部分!以色列學者撰寫首本希伯來文台灣專書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兩岸一家親還是基調 #中國有機會就吃吃我們豆腐 #台灣只是川普貨架上的商品 #統獨是個假議題 #你們台灣人 #說以後要統一或獨立的那現在打 #現在好好的管它過去幹什麼 #惡性循環兩岸關係不會好 #兩岸一家親標籤化 #合作代替對抗 #你統我我也能統你 #沒必要逞口舌之快 #我們都是Chinese中國人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59641420842601&id=584986081641475

    「#台灣族人依舊在,#只是忘了我是誰!」

    日本文獻,1895-7年,台灣居民分限處理手續通告記載:台灣現有華人16,474人,其中6,546人將於二年之內返回中國,其餘10,291人,將以華僑身份,繼續居留在台灣。另有257,104人,則將以台灣人身份居住台灣。

    當時留下來的華人對全島平埔族群台灣人的比例僅約3.8%。這還是在清帝國時期純種平埔族人被大舉漢化後的結果。而根據記載1895-1945這50年間,台灣的華人僅僅增加4萬人。

    「 #你我都是原住民」

    台灣人的祖先很多人都以為是來自福建的中國移民,此種自認中國漢人乃台灣人祖先的刻板印象其實是透過有政治目的的教育所造成。如今,許多的歷史、考古及醫學研究都否定了這個說法,底下將就各方面的研究及資料,說明台灣人大多數都是台灣原住民平埔族漢化的後代。

    台灣被列入歷史記載的時間始於1582年,葡萄牙船長在船行經過台灣時高呼「Ilha Formosa」,意思是美麗的島嶼,並紀錄於航海日誌中。然而,考古學上於台東"長濱文化"的發現,證明了台灣早於據今五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居住,並不是荒蕪之島,而新石器時代的遺跡更是遍佈台灣全島。 早期居住台灣的原住民屬於「南島民族」,使用的語言屬於「南島語系」,與南太平洋區域住民的語言同屬一系。 約略分為20多個族群,住在山區者稱為「高山族」(約九族),住在平地的稱為「平埔族」(約十族)。

    1616年已經有日本人來到台灣從事貿易, 荷蘭人於1624年佔據台灣,期間為了開墾及農耕需求,引進漢人從事耕作,然這些人力只是僱傭性質,而非移民。 荷人的政、教措施全不及漢人,未為漢人設置學校、教會, 荷人不視漢人為其屬民,教會亦視漢人為異教徒。因此所做的台灣「蕃社戶口調查」,均不將漢人計算在內。

    根據荷蘭人的人口統計,荷據時期(1624-1662)台灣各地就有約30萬人的平埔族 (註1), 而在荷蘭駐台最後一任長官揆一所寫「被忽視的台灣」中有記載,當時漢人庸工人數為2.5萬人。然而荷蘭勢力範圍只涵蓋台灣西部,且主要統治地區為台南,高雄一帶。

    沈建德博士以1624年為起點以日本學者(註1)及文獻會資料建立人口模型以人口年增率0.7%估計(同時期明朝人口平均成長率為1.054%), 認為荷蘭時期台灣平埔族約有38萬人,非歸附原住民(含平埔族及高山族)有25萬(註2)。

    1662 年荷蘭降於鄭成功,鄭家的東寧王國治理平埔族,態度與方法都比荷蘭人嚴苛激烈,對平埔族的剝削程度,更甚於荷蘭人,驅使奴役、虐待刻薄的情況時有所聞,使平埔族大為反感,並起來反抗。鄭式高舉反清復明大旗, 清帝國為消滅防堵鄭家勢力, 於1661年起實施堅壁清野的戰術。對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實施海禁,禁止人民跑到台灣,同時劃界遷民,在沿海地區的住民強制要遷到界內,並築界墻、立界石,派兵戌守,若越界則殺無赦。

    以福建為例, 1048公里的海岸線居民都要遷移到界內。 鄭式王朝時期, 漢人為11萬左右(註3)。

    1683年清帝國消滅鄭氏王朝,實施驅漢政策,把鄭式王朝的漢人通通驅離台灣。 1684年施琅「諸羅減租賦疏」說得很清楚:「自臣去歲奉旨蕩平偽藩,偽文武官員丁卒,與各省難民,相率還籍,近有其半」。可見1683年滿清入台後約僅一年,就將鄭氏軍民趕回約有一半。到了1688年,「華夷變態」上記載:「以前台灣人口甚為繁盛,漢人民兵有數萬人,自隸清以後,居民年年返回泉州、漳州、廈門等地,現僅有數千漢人居住」。可見,從1683年的數萬趕到1688年,只剩幾千漢人在台灣,而驅漢行動並未因而停止。

    清帝國納台灣入版圖,常駐在台灣的官士兵約1.5萬人,三年為一到就離開台灣輪調,為防止反清復明或造反再發生(事實上還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官士兵選有家眷者,但家眷不可攜往台灣, 以其家眷為人質,這樣官員到了台灣就不至造反。 於是海禁不但不因此被撤消,而且再加上特別嚴格的禁令。

    從1661 年起超過兩百年的時間採嚴格的海禁政策,直到1875年「牡丹社事件」,日軍出兵臺灣,清廷在外強壓境之下,採納沈葆楨之建言才廢止。 期間此禁令只有在1732(註4),1748,1760年短暫開過三次給官士兵能攜帶家眷一同前往台灣。

    1724年藍鼎元「論治台灣事宜書」:「若云番地,則全台皆疆番……。宜先出示,令各土番自行墾闢,限一年之內,盡成田園,不墾者聽民墾耕」,可見1724年清帝國據台時,全台灣仍皆「番」地。

    雖然清帝國嚴格禁止中國人民移民到台灣,然而犯罪者,逃犯,或是在中國生活不下去的人仍想辦法偷渡到台灣,這些人多為來自泉州漳州兩地的男性,也就是俗稱的"羅漢腳"。他們冒者生命危險通過"10去6死3留1回頭"的黑水溝到台灣謀生,羅漢腳到台灣後,因清帝國法律的規定,漢人不得進入生番(未歸附)及熟番(以歸附)地界開墾或佃田。但因全台非番地者非常少,兵律及戶律的規定,令偷渡者在台無法生存。於是透過結婚政策(入贅),同化政策,武力及騙取土地等手段(註5),取得土地,在台灣定居下來。

    有些人認為康熙40年以後因海禁令漸為鬆弛,漢移民偷渡接踵而至。然而根據《台灣府誌》記載,1691 (康熙30年) 至 1711(康熙50年) 二十年期間台灣漢移民戶數並沒有增加而丁口亦僅成長1,377人, 其中1691 (清康熙40年)至1,711(康熙50年) 間丁口僅增加 755 人。

    可見或許有羅漢腳偷渡到台灣, 然能落地生根者仍在少數, 而能落地生根著也多以娶平埔族為妻。乾隆二年(1737)戶律又規定,漢民不得擅娶番婦,番婦亦不得牽手漢民。違者, 即行離異。

    起因乃是因為羅漢腳藉入贅平埔族(母系社會)取得土地後,不但違反漢人不可進入平埔族地界開墾的禁令,且常引起漢人跟平埔族人的糾紛。 因此"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情形在1737年戶律規定之後必定減少甚至消失。

    依照《台灣府誌》的記載1711年時漢人戶數為12,727 戶,丁口僅18,834 人,以一戶平均四口人計算,漢人(含混血)約49,088人,而此時的平埔族及非歸附原住民從1661的38萬及25萬以0.7%人口成長率計算, 則分別是54萬及35萬, 漢人(含混血)人口僅佔全台灣住民的5%。

    這樣的估算雖然不夠精確, 然而漢人移民人口佔台灣人口比例不高仍是正確的。

    根據清帝國宮中奏摺提到的台灣府社番人口數(註6),1766年(乾隆三十年)為66萬6,380人,1768為68萬7,290人,1769 年為69萬1338人,1774年(乾隆三十八年)為76萬5,721人。這些數據顯現荷治時期平埔族人口以0.7%的人口成長率自然成長的結果跟清宮奏摺的數字是很接近的。

    從1732年開始至1760三次開放攜眷只有3萬人不到的眷屬來台,因此漢人(含混血)人口佔全台灣住民比上升到7.6% 。 而最後一次開放則僅兩百多人,顯現台灣因為人口增加,謀生不易,加上渡海風險,以及台灣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已經很少人願意冒著危險移民到台灣。

    平埔族人原本沒有姓氏只有名字,在命名上採連名制,簡單的說,新生嬰兒的名字,除了新名之外還加上母親的名字在後面(隨繼承法則)。清領時期採用賜姓政策當時的平埔族、賽夏族、排灣族等。漢姓是漢族血統與出身的一種表徵。《史記》云:「天子賜姓命氏,諸侯命族。族者,氏之別名也。姓者,所以統繫百世,使不別也。」

    據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所列,土番之姓有机、羅、李、卯、標、卓、萬、戴、穆、寧、來、毒、孽、乃、兵、竭白、北、鄂、岳、雙、尤、溫、鬱、大、蚋、月、落、璞、力、宜一字者,有道泌、埤弄、目加、舊來、之机、合萬、羅皆、池皆、加惹二字者,有弟其力、呂猫落三字者,不過這些姓並非由賜姓而來,而是藉由「番語家名」羅馬拼音的漢譯而來。

    清國對臺灣歸化番何時開始實施賜姓政策,文獻雖然闕如,不過當可推測是在「土番歸化」薙髮(即剃髮)納餉(鹿皮、小米)之後。

    連橫《臺灣通史》記載:「歸化熟番漸從漢俗,乃令薙髮,錫姓,以遵國制。」乾隆23年(1758年),諭令歸化平埔熟番應薙髮結辮(請參「社學」條),並賜與潘、蠻、陳、劉、戴、李、王、錢、斛、林、黃、江、張、穆、莊、鄂、來、印、力、鍾、蕭、盧、楊、朱、趙、孫、金、賴、羅、東、余、巫、莫、文、米、葉、衛、吳、黎等姓,其中以「潘」姓最多。

    1763年,楊景素任台灣道任內,嚴加禁止漢人越界侵擾平埔族,除此,並奏請準,對其轄內平埔族眾,鼓勵改姓漢化。他任內共對平埔族賜了潘、陳、 劉、戴、李、王、錢、斛、蠻、林、黃、江、張、穆、莊、鄂、來、印、力、鍾、蕭、盧、楊、朱、趙、孫、金、賴、羅、余、米、葉、衛與吳姓。

    1772年(乾隆37年)朱景英《海東札記》載:「番以父名為姓,以祖名為名。如祖名甲,父名乙,即呼曰乙礁巴甲。礁巴者,番口語也。近時各社均延師課讀番童,出就道試,錄取樂舞生,給予頂戴,與新生一體簪掛。前學政就番字加水旁,姓以潘者,今則張、王、劉、李,自為姓者多矣。」

    唐贊袞《臺陽見聞錄》亦載:「初,熟番有名無姓,既准與試,以無姓不可列榜;某巡臺掌學政,就番字加水三點為潘字,命姓潘。故諸番多潘姓;後別自認姓,有趙、李諸姓。」可見,賜姓時,初以「潘」姓居多,之後漸有張、王、劉、李、趙諸姓。

    有些番社,並不以「潘」姓為大宗,而是以「錢」姓最多,有些姓如黎、金,因繁衍數少,幾乎絕嗣。《新竹縣采訪冊》載,竹塹堡社(即新社)於乾隆年間,「丁口千餘,厥分七姓:曰錢、曰衛、曰廖、曰三、曰潘、曰黎、曰金。今惟錢姓丁口最繁盛,計有二百。衛、廖、潘、三等四姓,每姓丁口只有數十,其黎、金兩姓則已絕嗣矣。」

    1778年(乾隆42年):明令官方戶籍登記上,台灣平埔族人不再被記為「土番」或「社番」,而登記為「民」,聚落稱「民社」。

    1879年(光緒5年),後山統領兼辦卑南廳撫番事務的吳光亮寫成〈化番俚言〉三十二條,其中有一條曰:「分別姓氏,以成宗族。爾等從前父有父姓、子有子姓,數傳以後,就不知誰是祖宗、誰是子孫,血脈紊亂,實與野類相同。茲本軍門將爾等各莊分別姓氏,嗣後兒女須從父姓,一脈相傳,庶免錯亂宗支。」當時所賜漢姓,係擇自百家姓,如恆春縣各番社賜潘姓、金姓,卑南廳各番社賜陳、吳、戴、林等姓。

    1881年(光緒7年),將台灣各縣平埔族皆劃為漢籍。1886年(光緒12年),為了防止番姓之混冒,中路理番同知蔡嘉穀規定襲用漢姓或潘姓者必須於姓下加一「新」,成為「雙字姓」,以示區別,而且也規定各番姓之堂號。

    日治初期為管理方便,在戶籍登記上又出現「生番」與「熟番」登記,日據申報戶口自動登記為「熟番」的應該是遷居近山區拒受漢化不願背祖的一群,但人口數已寥寥無幾。

    至日昭和十年六月四日,台灣總督府公佈「戶口調查」規定,改稱「生蕃」為高砂族,原「熟蕃」改為平埔族,寓賤視意味的「蕃」或「番」一名詞這才從官方文書中消失,但也造成台灣平埔族後裔考証的困難。

    那麼平埔族又是怎麼漢化的?

    從鄭家東寧王朝到清帝國,統治者的強勢文化加上透過開設學堂,教平埔族漢字,透過賜漢姓,賜漢人祖譜與平埔族人,以及利用稅賦及勞役上的差別讓平埔族人不得不漢化。 於是平埔族雖然擁有多數人口,但聚落型態為主的社會,缺乏大型社會組織,才會落入荷蘭、鄭家東寧王朝、清帝國等的統治。

    經過外來政權兩百多年的統治,因而喪失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和語言。而隨著人口的增加, 生活空間變小,以及不願意被同化,平埔族展開了族群遷移,沿海的往內地遷移,內地的往山邊遷移(註7)。

    以筆者父親故鄉雲林西螺,以及母親彰化竹塘為例,根據沈建德博士的研究—
     
    6、7千年前,鄒族從玉山下,順著陳有蘭溪、清水溪,到達濁水溪、北港溪流域的雲林,故全縣原都屬於鄒族。但,數千年前平埔族到達之後,兩族在平地開始混血,混血後的新種族,後人稱為洪安雅平埔族。雲林人本都是平埔族,因為漢化的緣故,現都自稱是和佬人或客家人。各鄉鎮市真正血統的大要如下:

    斗六、古坑:斗六社,屬洪安雅平埔族。

    鄭時歸順,康熙中葉再降清,改稱柴裡社,頭目老眉德。斗六在清康熙時有客家人流浪到此,但並未把斗六變成客庄。

    1689年,斗六社「社番」漢化者留下棄社名改稱和佬庄,不漢化者遷出,部分遷去埔里鹽土庄。

    1850年左右,鹽土庄也漢化了,斗六社二度分家,不漢化者再遷埔里,1897年只剩21戶64人。

    崙背、土庫、褒忠、東勢、麥寮、台西、口湖、四湖、水林、元長、北港:貓兒干社,南社,土庫王社,屬洪安雅平埔族。斗南、大埤、虎尾:他里霧社,屬洪安雅平埔族。

    鄭時歸順,康熙時降清、就地漢化。1897年不漢化者只剩20戶57人。文獻記載,社男「多娶漢女」,其實娶的是漢化的平埔女性,否則,連平埔族都有漢女可娶,怎麼還會有「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傳說?

    虎尾是荷治時期的行政中心

    西螺、二崙、莿桐、林內:西螺社,屬貓霧拺平埔族。和彰化方面的血統相同。據說濁水溪以前是在西螺之南,改道之後才在西螺之北。故改道之前,西螺與彰化屬相同地理區域,因此同為貓霧拺族,而非雲嘉地區的洪安雅族。筆者的父母都是被漢化的貓霧拺平埔族人,只是父系的祖先在清殖時期就已漢化,母系祖先則直到日治時期後才遭漢化。

    荷蘭血統:1641年荷蘭進入北港,在大埤築紅毛埤,虎尾為行政中心。這些地方現應仍可找到荷蘭血統。

    筆者就讀雲林斗六正心中學時期,許多同學就有棕色眼珠、紅髮、捲髮等許多荷蘭血統的特徵。

    1895年清帝國割讓台灣給日本,當時台灣人口約255萬人,然當時清帝國的統治區域仍未及全台,日清和平條約第五條裡有規定寬限期間二年,給與台灣居民自由選擇留在台灣取得日本國藉成為日本國民,或把所有財產變賣而離開台灣,兩者擇取其一。實際上退離台灣者,一說約4,500人,另一說則為6,500人。

    國藉選擇的期限過後,台灣總督府開始嚴格限制台灣中國之間的往來,清國要在台灣設領事館也加以拒絕,同時努力排除清國對台灣居民的影響。

    台灣史上第一次正式的戶口調查是始於日治時代1905年(明治38年)。當時的台灣人口約312萬人。其中平埔族人約46,432人,高山族約11萬人, 日本人約59,618人,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外國人約8,223人, 其他本島人近290萬人。(註8)

    日本於1945年於二次大戰中戰敗投降,當時台灣人口已經成長到約690萬人,其中日本人約42萬人,外國人士 5萬多人,平埔族約7萬人,高山族約17萬人,其他台灣本島人士約619萬人。

    可見日本戰敗時仍有尚未漢化的平埔族人。而這些佔人口比例低的清國移民經過兩百多年與台灣平埔族的通婚,平埔族血源的比重早就遠遠超過了漢人的血源。而且歷經台灣被割讓後,這些人早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日治時代對台灣山地原住民仍採劃紅線封山圍堵政策,但仍尊重他們的姓氏、風俗、習慣,未強力干涉,甚至於實施土地居住權之保護;國民黨政府來台後立即下令要求他們改漢姓以達台灣全面漢化政策。目前原住民如果不是因面相輪廓更異於漢人及平埔人,尚可分辨,否則再經50年後原住民命運會與平埔族完全相同,就是所謂變成漢人了。

    國民黨政府於1949年為逃避中國共產黨的追擊,逃到台灣。跟據1956年「中華民國戶口普查報告書」逃到台灣的中國人不包括軍隊有64萬(註9),這裏面,女性只有21萬。

    而逃到台灣的國民黨軍隊數量根據駐台美援機構Foreign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的1954年的調查報告約為50萬人,而1956年台灣人口為939萬(不含職業軍人,1970年前戶籍與兵籍是分開的),所以這些中國移民在1956年只佔台灣人口的 6.8%,即使加計軍隊也不過佔全台灣人口的11.5%。而這些中國移民,因女性人口不多,要通婚也勢必與台灣人通婚,經過幾代的通婚,這些中國移民的後代平埔族的血源比重又超過原有的漢人血源。

    台灣目前的族群被略分為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等四個族群。其中閩南人及客家人都有「中原」祖籍。2001 年馬偕醫院檢驗科主任林媽利在國際組織抗原雜誌發表一篇研究報告,由基因等遺傳標誌分析,台灣的閩南人與客家人並不屬中原漢人。很顯然的,族譜再度被證明並不可靠(註10)。

    而且閩南人及客家人遺傳特質上確屬同源,無法分別。然而在中國閩南人,聚居於平原,客家人則散居於邊緣丘陵山區,兩族之間的交往和通婚並不頻繁(註11),如此經過兩、三千年的區隔,兩族群的遺傳特質會有分化,乃是生物進化學上常見的現象。

    正如多數學者所主張,中國閩客兩族分屬不同遺傳族群,這是不難想像的。只是,中國閩客既屬不同族群,為何台灣閩客卻具有共同的遺傳特質?

    唯一合理的解釋的就是因為台灣的閩南人及客家人皆屬平埔族漢化後被賜與漢姓及族譜, 加上清帝國時為了方便統治刻意分化操弄族群的結果。而此一現象就遺留到現在。時至今日,兩者之分只是語言及習慣等可以經由後天習得的特質。

    東寧王朝所使用的語言是河洛語系中的泉州音系。因鄭氏籍貫為泉州,追隨者自然多閩南人尤其是泉州人。荷據時期來台的漢人亦多泉漳之人,清帝國時期台灣在未設省之前屬於福建省,而移民到台灣的羅漢腳也是泉、漳居多。因此在平埔族漢化後形成一個以閩南語為主體的社會。

    除此之外,林媽利醫師發現所有高山原住民出現的抗原種類都很少,其基因的組合歷經幾千年的歲月沒有改變,成為全世界上最純的族群。每一族所具有的不同的組合數不只有限,且有很高頻率,其中賽夏族最高,成了最純的原住民。

    而林醫師於2005年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Biology發表的論文證明台灣原住民與玻里尼西亞人母系血緣有直接相關,顯示台灣原住民與亞洲大陸的族群在冰河時期結束時即已分開, 除排玻里尼西亞人與亞洲大陸的關係。加上 Jared Diamond 於Nature (Vol。 403, 709, 2000)以"Taiwan's Gift to the World"發表的論文都在在證明了台灣原住民乃是目前南太平洋南島語系之源。

    長久以來, 大多數的台灣人都以為自己的祖先乃是清帝國時期的閩南、廣東移民。如果真有此大規模的移民,史籍上必定會有所記載,然而,卻完全沒有這樣的記載閩南廣東曾經有過大規模的移民移向台灣。而且千人萬人之數對於族群遺傳特質的改變而言仍是杯水車薪,差之千里。族群的全部取代〈Total Replacement〉非同小可,並非短短的兩、三百年可以達成。鄭昭任博士即認為DNA漸次變異的方向所得的證據,語言的淵源關係,都代表台灣原住民昔日在歐亞大陸的移動。其經由中國內到台灣的可能性幾近於零。

    反之,經過印支半島中部或南部一帶由西向東或由南向北移動的可能性最大。林媽利醫師等HLA的研究顯示今日「台灣漢人」與古越南原住民的血緣最近。而林媽利醫師長期在血型上的研究,從亞孟買血型到米田堡 ( Milten-berger) 血型比例,顯現台灣人與東南亞國家(如泰國)是近乎相同,而中國則與台灣有很大的落差。

    這些結論與上述先民的移動路徑正好不謀而合。而林醫師的資料又顯示「台灣漢人」與平地原住民Pazeh(巴宰族)的HLA遺傳質十分相近,幾至不能分別(註12)。

    綜上所述,目前的社會科學及醫學上的研究,都指向台灣人大多數都是平埔族漢化的後代,非來自清帝國時期的漢移民,而外來移民,只佔了少數比例。 這些移民經過幾代的通婚後,也都含有平埔族的血統。這樣的結果不僅顛覆了長期以來的刻板印象,也讓台灣人得重新思考族群的關係。因為不管是閩南人,客家人,現存的原住民,或是部分外省籍的後代,全部都是台灣原來住民的後代,只是大多數已經漢化,因此,我們要特別珍惜與保存目前原住民的傳統文化,畢竟這是多麼寶貴的文化資產。

    同時,閩客的分野應該從此打破,雖然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與語言,卻有著相同的祖源。而從荷治時期到現在,短短三百多年,台灣人從部落文化開始逐漸與現代文明接軌,強大的學習能力與環境適應力,創造出全世界第十六大的經濟體,台灣的競爭力在世界名列前矛,科技實力更是倍受推崇,這樣的成果,舉世無雙,身為台灣人豈能不自豪,豈能不向我們的原住民祖先致上崇高的敬意。

    �註 1: 中村孝志著、吳密察等譯〈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

    �註 2: http://taup.yam.org.tw/PEOPLE/961117-4.htm

    �註 3: 陳紹馨纂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人口篇

    �註 4: 1732年(雍正十年 ) 廣東巡府鄂爾達奏請准予渡台者攜眷, 新的限制是知縣以上的文職人員必須要超過四十歲,而且沒有兒子,方可攜眷.

    �註 5: 中央研究院原始生產模式與歷代經營策略貳、歷代經營策略中第三節「有清時期之土地競爭及番課租稅」.

    �註 6: http://www.sinica.edu.tw/…/library/…/npmdatabase/piah037.htm

    �註 7: John Robert Shepherd (1995),《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Frontier 1600- 1800》,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註 8: 日治時期人口調查資料
    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statistic…/POP/Mt49-2.xls

    �註 9: 中華民國戶口普查報告書 第二卷第一冊

    �註10: 宋代以前不准民間私修族譜,而由官方公佈,為了統治或政治目的,其祖譜往往不可靠。 明代之後,私修族譜才成風氣。 據王世慶的「台灣公私收藏族譜目錄」,1218件現有族譜及93件功德榜之中,蔣介石在1951年後編印的有835件,佔全數的63。7%;乾隆23年賜姓以前編印的只有22件,佔1。6%。 可見台灣人的族譜,至少98。4%可疑。

    �註11: 高木桂藏:客家:中國內的異邦人,講談社現代新書,1991

    �註12: http://www.wufi.org.tw/taiwan/n020729a.htm

    �註13: www.taiwannation.com.tw

    文章來源:http://ppt.cc/Ucop
    (圖片取材自網路)

    《附記1》清帝國「化番俚言」

    �改社為莊,以示區別。查內地百姓所居之地,均稱某村、某莊,未有稱為社者。茲本軍門恩准爾等安居故土,其社名改名為莊。爾等將來置買田業、立契書券,一切皆照現改莊名辦理,以歸畫一。

    �分別姓氏,以成宗族。爾等從前父有父姓、子有子姓,數傳以後,就不知誰是祖宗、誰是子孫,血脈紊亂,實與野類相同。茲本軍門將爾等各莊分別姓氏,嗣後兒女須從父姓,一脈相傳,庶免錯亂宗支。

    �建立廟祠,以安神祖。爾番眾現已歸化,凡一村一莊、或幾村幾莊共建廟宇一座,安設關聖帝君、或天后聖母、或文昌帝君及各位正神身像,合眾虔誠供奉。又各莊各建祠宇一座,安設全莊祖宗牌位,每逢年節及每月初一日、十五日,眾備香燭虔心叩拜,必獲保佑人口平安、五穀豐熟,獲福無窮矣。

    清帝國平埔文獻之一《臺灣生熟番紀事》(1885年)
    「化番俚言」 http://www.guoxue123.com/tw/02/051/006.htm

    《附記2》清帝國「臺灣地圖」(地圖上方為原住民族遭統治年史)
    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Article.aspx?sNo=04001051

    《附記3》台灣史與基因比對呈現的「台灣人圖像」
    https://goo.gl/LcJu3t

    《附記4》2019年3月林媽利醫師:「『台灣血緣』╴台灣人的DNA」最新演講影片。
    https://goo.gl/ZbQNz3

    《附記5》國家地理雜誌以人類細胞粒腺體的基因,追蹤出人類從非洲遷徙到亞洲路徑

    台灣原住民有五萬年人文歷史,比亞洲大陸支那人種還早四萬年。
    https://s.yam.com/BVx4c

    《附記6》埔農的台灣歷史研究演說(上半場)
    https://s.yam.com/aNYvt

    埔農的台灣歷史研究演說(下半場)
    https://s.yam.com/PvKv3

    《附記7》1623 年以前, 琶侃(Paccan)國- 至少延續有1萬3千年
    https://s.yam.com/5c2fV

    (註):上列「臺灣」的「臺」字為清帝國及華帝國殖民用詞,「台灣」的「台」為古字用法。

    《後記》:由於本篇資料陸續有關心台灣民族史實脈絡的臉友提供寶貴資訊,在此將更多關於台灣人基因溯源的資料整理歸納如下:

    台灣人溯源

    科學解密生物密碼的核心脈絡叫「基因」,而現代的陸地板塊並不是幾萬年前的模樣。因為地球歷經過冰河期與大洪水。

    截至目前為止,當代人類基因研究報告指出,六萬年前人類從非洲出發後,有一支隊伍沿著陸地西方走,四萬年前抵達歐洲,而後混血融入丹尼索瓦人與尼安德塔人的基因後,成為了歐洲人的祖先;另有一支沿著大陸棚南端一路經過當時還是大陸棚的中南半島,而後走到台灣。這批人選擇留在這邊生活,也就是目前台灣原住民最早的祖先,當時是五萬年前。

    而後有一支隊伍,選擇離開台灣,繼續前進。後來渡海到日本成為了日本人的祖先;而後子孫再渡海到朝鮮,再翻閱長白山進入了支那大陸北方,成為蒙滿族人的祖先。

    支那大陸傳說的蚩尤大戰黃帝,依邏輯推論,就是台灣先民後裔的那支北方民族,戰勝另一支循著歐洲路線過來的百越民族。而戰勝的北方民族後來進駐大陸河套中原地區,成為大陸人最重要成份的基因來源。

    由於地球上人類出現過的痕跡有一大段空白,加上目前地球上的古文明都顯示地球曾出現大洪水,洪水直到約莫1萬2千年前才退去。大洪水當時只有少數高海拔的地區的人才有機會存活,而台灣島卻是全球唯一一個短短幾天步行的距離,就佈滿了268座三千公尺以上高山的陸地。當時這些留在台灣的祖先,就倖存了下來。

    而後六、七千年前台灣北部大屯山火山爆發,影響遍及全島乃至附近海域。

    當時台灣地底下的熔岩庫大噴發,岩漿流入台北盆地,形成了後來從湖乾涸逐步成為陸地,而後成為今天的台北市。

    當時的熔岩不只從山頂噴發,也從遠在台灣宜蘭外海11公里海底地殼薄處噴發。74座海底火山噴發的結果,形成了如今我們稱呼為「龜山島」的島嶼。

    由於這種大規模火山噴發,極度不利於作物與生物的生存,當時居住在台灣的先民,因為生存空間改變感到不安,被迫再向外移民,成為了後來整個太平洋南島民族共同的祖先。

    甚至有哈佛大學的教授依其研究指出,台灣人很可能是多數當代智人共同的祖先。

    或許真有少部份人從北方支那大陸在冰棚退去大洪水來臨前,循著陸地抵台台灣。但那些人在大洪水存活下來的機率遠比本島人低。而大洪水過後那邊的人要來的可能性,會遠比我們要過去的可能性低,因為台灣有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的威脅,而那邊沒有。

    也就是說,依造基因學的理論,台灣的基因之於亞洲種族相較是較為亙古的,而後陸續加入的百越民族血統,應該也都是台灣先民的後裔。這個只要從基因定序去看就能解開謎團了。

    依照哈佛大學對於人類基因的研究,東南亞民族的存在可追溯至500~7000年前,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更指出,東南亞的民族很可能是台灣的某支原住民族沿著海路抵達菲律賓、印尼定居後衍生。

    這與台灣六、七千年大屯山火山爆發造成島民遷徙不謀而合。我們甚至可以大膽推估,支那大陸南方的百越民族,很可能也是當時台灣先民為躲避火山爆發後嚴苛的生存環境,向北移民後的後代。

    摘》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報告指出,這是因為台灣過去是航海民族居住的大本營。靠著優異的還海技術,這位台灣人(嚴格上來說,他是現今原住民的祖先)從台灣航行到菲律賓,再到印尼,最西到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最東到復活島,最南到紐西蘭。

    《遠見》MIT研究:台灣人可能是現今地球人類的共同祖先?
    https://s.yam.com/pyJFZ

  • 河洛電子 在 吳氏日本語:奇跡的な速攻法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1-02 17:51:38

    ⭐️⭐️⭐️(最新電子書索取)3個月合格日檢N2有可能嗎?⭐️⭐️⭐️

    https://ilovejp.club/2003252/YT

    😛有哪些台語(河洛話)跟日文的音根本一模一樣?!
    (詳細漢字發音相同的原理,請聽10分鐘學會1000個日文動詞該片)
    https://youtu.be/pOTtrCwAlFo
    ⭐吳氏日文已經整理3600個必備的漢字,400句日文幫您一次學透透。
    ⭐不用再靠注音來學日文漢字發音,
    ⭐以音攻音,最簡單!
    ⭐用聽的來學,最自然,最輕鬆。

    🌸10分鐘學會1000個日文動詞,24小時就能閱讀日文網站!
    🌸立即加入吳氏日文LINE好友 https://line.me/ti/p/%40wusjp
    享有更多更快學會日文的秘訣!
    或搜尋ID: @wusjp
    *******************************************
    🌸吳氏日文 Android APP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

    🌸連日本人都稱讚的國寶級教法:吳氏日文以5個碼+4個記號,揭開1200年遣唐使設計日文的原理與方法,讓您24小時學會新聞日文!不用死記、死背句型,以理解原理的方式、快速、輕鬆學習日文。

    🌸本課程創下多項不可思議的記錄:

    1.企業家學完後,慨贈100萬元贊助開發經費(86工商時報報導)
    2.12歲本土小學生沒有出過國,即考上1級!!
    3.其他快速合格實例請參照官網。http://www.wusjp.com

    🌸吳其哲獨創快速就讓你學日文字母,只要會漢字就會日文,

    吳氏日本語只要短短半小時,就學會 日文字母(平假名+片假名)。

    索取相關課程資料,請至吳氏日文
    https://www.wusjp.com/request_data/

    ☆☆☆本課程特別適合:認為時間價值高過金錢價值之人士學習

  • 河洛電子 在 浪哥Holid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5-29 20:27:48

    趁著今年6.7.8月有好多武俠遊戲要問世之前,,趕緊的把之前最最最想做的遊戲事先做了,,
    那就是俠客風雲傳的最高難度紅門第2輪的天王線全通,,找了個時間,,玩了3天左右直播,,
    終於在滅了2把之後全通,,紀錄了過程作為紀念,,,,,,,因為不會再一次的討虐................... ...........

    #浪哥 #holiday1977 #drholiday #俠客風雲傳

    ➤歡迎訂閱/追蹤/關注!
    ....➤Twitch直播: https://www.twitch.tv/Holiday1977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DrHoliday1977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r.holiday1977
    ....➤bilibili:https://space.bilibili.com/72978349

    🔴感謝各種支持贊助!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 https://is.gd/xdy6sA
    ....🔴Twitch訂閱:https://www.twitch.tv/subs/holiday1977
    ....🔴歐付寶贊助:https://is.gd/cj2572
    ....🔴Paypal海外贊助:https://streamelements.com/drholiday1977/tip

    《俠客風雲傳》是河洛工作室開發的電子角色扮演遊戲,於2015年7月28日發行。遊戲以《武林群俠傳》為主體重製,並於劇情、玩法、系統等方面加入大量的新內容。本作曾命名為《河洛之新武林群俠傳》,然而《武林群俠傳》商標版權因歷史問題而在智冠科技手中,河洛工作室無奈迫於2015年3月22日更改名稱為《俠客風雲傳》。

    官方於2015年6月宣布即將啟動PlayStation 4平台上的開發工作。本作已通過Steam青睞之光 的投票,並於2016年4月28日於Steam上市。

    本作 DLC「天王歸來」及「碧血丹心」分別於於2015年10月30日及2016年5月31日上線。本作續作《俠客風雲傳前傳》於2016年9 月28 日上市。

    2017年6月9日上線俠客風雲傳手遊版本,由邊峰製作與發行,目前安卓版和ios版均已發售。

    背景設定
    本作故事為《金庸群俠傳》中主角小蝦米消失的一百年後。

    故事由徐子易說書開始,主角東方未明[註 1]因緣際會下,於杜康村認識逍遙谷的大師兄谷月軒,並相約至洛陽城瞻仰小蝦米雕像,後因遭其師叔玄冥子下毒,而被帶回逍遙谷療養,進而加入逍遙谷。

    遊戲特色
    本作延續《武林群俠傳》的高自由度,並增加了大量的劇情。
    本作增加了全新的天賦系統,使玩家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俠客。
    本作修改了戰鬥方式,將類棋盤式的戰鬥方式,更改為六角棋盤戰鬥。
    添加了新的小遊戲,使玩家能夠在進行劇情的同時,也能夠休息或探索出不同驚喜。
    本作保有前作極具特色的Q版養成系統。玩家能透過不同的行動,來打造屬於自己的俠客。
    本作添加了全新的晝夜系統。其非玩家角色(NPC)也不同於過去的遊戲,會有著屬於自己的作息時間。
    本作目前可攻略女主角總共有14位。10位除了龍王線之外,其餘線都能全部攻略,天王線可以10位在加夜叉,仙音只能天王線攻略,沈瀾只能在東廠或大忠與龍王線浪子回頭可以攻略,但只能攻略她,薇妮也只能在東廠或大忠可攻略,並且也可以跟其餘10位一起。

    登場人物

    逍遙谷//東方未明

    遊戲主角,目標是成為像小蝦米一樣的大俠。
    原先只是個不會武功的普通人,但後來成為逍遙谷三弟子。
    其生父母為天龍教原左右護法東方曦以及宮夕瑤。其中宮夕瑤為谷月軒父谷雲飛所殺,東方曦則為玄冥子所殺(假死)。
    東方曦假死後,化作游進,為朝廷做事,最後在杜康村見到東方未明,因被江天雄暗算被風吹雪一刀殺死。

    谷月軒

    逍遙谷大弟子,內力精純,擅使拳掌。曾是少年英雄會冠軍。
    為人端正斯文,一身正氣。平時行走江湖,視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為己任,故人稱「逍遙拳不平」。
    愛護同門,也非常的在意荊棘對自己的看法。
    雖是個正氣凜然的大俠,但在感情方面非常的遲鈍,對曹萼華的好感毫無知覺。不過月軒對她似乎也並非沒好感,於「闔家團圓」結局中顯示他會與曹萼華成婚。
    其父親為遼東大俠谷雲飛,在追捕東方曦與宮夕瑤時候身亡。

    荊棘

    逍遙谷二弟子,熱衷兵器,擅使刀劍。
    為谷月軒年幼時從荊棘叢中撿到的棄嬰,「荊棘」之名由此而來。
    個性倔傲,說話尖酸刻薄,讓無瑕子常常斥罵他「兔崽子」。但心地其實不壞,是個嘴硬心軟的人。喜歡打架,也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因此常常惹是生非。
    內在真心重視逍遙谷上下,但同時又對作為師兄的谷月軒懷抱著一些自卑感,希望能證明自己沒有不如他。最終與當年的玄冥子一樣,認為師兄奪走自己的一切,加上玄冥子的挑撥,而選擇背叛逍遙谷加入天龍教,然而其心中總是對師門有一股愧疚感。
    曾在無意間破解了珍瓏棋局。
    喜歡曹萼華,然而對方卻是看上了谷月軒,而這個原因使他更加忌妒師兄。
    常被身為小師妹的王蓉戲弄,可說是自己的天敵。在天王線中,假如東方未明沒有與王蓉成為情侶,之後荊棘會跟王蓉在一起。
    其與霹靂堂秦紅殤為親生兄妹,生父為天龍教現任教主龍王,生母為洛陽香燭店店主李愁眉。

    無瑕子

    逍遙谷現任掌門人,年近九十,是現今武林中輩分最高的前輩高人之一。自封為「逍遙散人」。
    江湖地位德高望重,武學造詣更是頂尖之列,但現因年事已高,不常離開逍遙谷。興趣為研究琴、棋、書、畫等各項雅藝,與忘憂谷中的忘憂七賢素有交情。
    年輕時與師妹蕭瀟情投意合,只是自己為了成全蕭瀟的幸福而讓她遠嫁天山,對此無瑕子一直感到遺憾。
    老胡
    逍遙谷的僕人,負責張羅谷內的日常事務。善於鑄造,以販售鐵器來補貼逍遙谷中的開銷。
    有著一把家傳的冷月寶刀,並學有一套家傳的刀法,實力不斐。家世似乎有些來頭,但他平時都不太願意提起自己的過去。

    王蓉

    塞外好漢王虎之女,逍遙谷新收的小師妹。
    天資靈慧,嬌美調皮。廚藝十分精湛,在加入逍遙谷後,隨即將谷內的飲食生活大幅上升。但唯獨對修練武功毫無興趣,不斷以伶俐的口才找出各種藉口迴避,讓想教她武術的父親、師傅與三位師兄,都對她沒有辦法。

    收集系統

    遊戲中武器類分為劍、刀、琴、棍、飛鏢,暗器類為筆,防具類為護甲、手套和飾品。
    裝備類除了殺傷力屬性,部分還具有特殊功能,如防反、防暴、閃避和防禦力等,甚至可以附加中毒、噬氣、恐懼等不利狀態。大部分裝備類可通過商店購買,其餘則通過特殊方式獲得。
    物品材料
    遊戲中有數不清的物品材料,從礦石、小動物、魚類、到丹藥、圖紙、繪畫,還有音樂、書法、茶、酒、花等等,涉及方方面面。這些物品材料在遊戲中都各有各的功能,如礦物類可製作出品質較好的兵器,丹藥則能恢復角色氣血甚至內力等,圖紙則為製作裝備類的必需品之一,不同的音樂在戰鬥中則提供不同的buff等。

    物品合成系統

    部分武器可通過圖紙消耗所需物品進行製作;丹藥類則消耗所需的藥材可進行煉製;遊戲中的菜餚則需要相應的食材製作出,對於角色的體魄也能有更好的提升。除此之外玩家還可以學習書畫等技藝並創作出相應的作品。

    生活養成系統

    在遊戲中,玩家可以通過各式各樣有趣的小遊戲,開發屬於自己的副業,如挖礦、採藥、釣魚、打獵等。
    玩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想要先練好基本功,修練各式各樣的武學,還是投入生產,努力賺錢。亦或者選擇在忘憂谷,跟著忘憂七賢學習琴棋書畫各種技藝。當然,豐富的閒逛事件也少不了。通過到各地閒逛,玩家將可以觸發各種精彩豐富的劇情,結交更多奇人異事,豐富江湖生活,累積名聲。

    在基本功的修練當中,玩家可以修練所謂的六大基本功。每一個基本功,都影響角色的培育。想要有更大的移動範圍,就得多練輕功,想要有更高的防禦力,就得練習硬功。當然,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只有修練內功才能有效提高氣血與內力,提供更強的續航力。

    俠客的養成除了在基礎的屬性上、武學上保留下來,俠客的性格、天賦也可由玩家來選擇。全新加入的天賦系統,會令角色有著更加明確的個性,“刻苦耐勞”者擅長應付粗重單調的任務、“狡黠多變”者喜歡變化性高的事情,最討厭一成不變。“玉樹臨風”的少俠會更受姑娘們歡迎。依照

    角色養成詳細介紹

    天賦的不同,角色的培育方法,大大增加了遊戲過程中的遊玩方式。
    在角色的培養上,對“悟性”這項數值做出最佳的平衡。角色的悟性加到最高,可以使修練變得更為迅速。但悟性低的玩家可能無法像悟性高的玩家學會這麼多的技藝跟武功,但勤能補拙,若肯苦練,也能獲得比悟性高的玩家更好的修練效果。

    戰鬥系統

    戰鬥系統為六角戰棋的回合製。
    每回合開始時,該回合角色根據功體,進行增益減益各種狀態屬性的調整。接下來可以移動,攻擊,或者使用絕技。戰鬥的過程中,有劇情的安排,或著事件的觸發,雙方會有新角色加入以及退出。甚至看破對方的陣眼,必須先行擊倒,否則對方就會不斷地加入援軍,或者獲得增益狀態,變得很難打。有些戰鬥沒有回合數限制,有些則是必須在特定的回合數下完成。
    交友系統

    遊戲中可以提高友好度的角色超過30位,有授業的師父們,有紅顏知己們,更有年齡相仿的少年英雄。
    提高親密度的方法,可以經常寫信給朋友,也可以送禮給他們。不過送禮物必須挑選對方喜歡的禮物,每個朋友喜愛的事物不同,有人喜歡書法名帖,有人愛瓷器,有人愛吃蜜餞,有人喜歡杭州的名傘等。
    友好度的提升可以帶來更多高深的武功,觸發更多的劇情,獲得一些絕技,拿到精良的裝備等。

  • 河洛電子 在 浪哥Holida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5-29 20:27:47

    #浪哥 #holiday1977 #drholiday #俠客風雲傳
    趁著今年6.7.8月有好多武俠遊戲要問世之前,,趕緊的把之前最最最想做的遊戲事先做了,,
    那就是俠客風雲傳的最高難度紅門第2輪的天王線全通,,找了個時間,,玩了3天左右直播,,
    終於在滅了2把之後全通,,紀錄了過程作為紀念,,,,,,,因為不會再一次的討虐................... ...........

    ➤歡迎訂閱/追蹤/關注!
    ....➤Twitch直播: https://www.twitch.tv/Holiday1977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DrHoliday1977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r.holiday1977
    ....➤bilibili:https://space.bilibili.com/72978349

    🔴感謝各種支持贊助!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 https://is.gd/xdy6sA
    ....🔴Twitch訂閱:https://www.twitch.tv/subs/holiday1977
    ....🔴歐付寶贊助:https://is.gd/cj2572
    ....🔴Paypal海外贊助:https://streamelements.com/drholiday1977/tip

    《俠客風雲傳》是河洛工作室開發的電子角色扮演遊戲,於2015年7月28日發行。遊戲以《武林群俠傳》為主體重製,並於劇情、玩法、系統等方面加入大量的新內容。本作曾命名為《河洛之新武林群俠傳》,然而《武林群俠傳》商標版權因歷史問題而在智冠科技手中,河洛工作室無奈迫於2015年3月22日更改名稱為《俠客風雲傳》。

    官方於2015年6月宣布即將啟動PlayStation 4平台上的開發工作。本作已通過Steam青睞之光 的投票,並於2016年4月28日於Steam上市。

    本作 DLC「天王歸來」及「碧血丹心」分別於於2015年10月30日及2016年5月31日上線。本作續作《俠客風雲傳前傳》於2016年9 月28 日上市。

    2017年6月9日上線俠客風雲傳手遊版本,由邊峰製作與發行,目前安卓版和ios版均已發售。

    背景設定
    本作故事為《金庸群俠傳》中主角小蝦米消失的一百年後。

    故事由徐子易說書開始,主角東方未明[註 1]因緣際會下,於杜康村認識逍遙谷的大師兄谷月軒,並相約至洛陽城瞻仰小蝦米雕像,後因遭其師叔玄冥子下毒,而被帶回逍遙谷療養,進而加入逍遙谷。

    遊戲特色
    本作延續《武林群俠傳》的高自由度,並增加了大量的劇情。
    本作增加了全新的天賦系統,使玩家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俠客。
    本作修改了戰鬥方式,將類棋盤式的戰鬥方式,更改為六角棋盤戰鬥。
    添加了新的小遊戲,使玩家能夠在進行劇情的同時,也能夠休息或探索出不同驚喜。
    本作保有前作極具特色的Q版養成系統。玩家能透過不同的行動,來打造屬於自己的俠客。
    本作添加了全新的晝夜系統。其非玩家角色(NPC)也不同於過去的遊戲,會有著屬於自己的作息時間。
    本作目前可攻略女主角總共有14位。10位除了龍王線之外,其餘線都能全部攻略,天王線可以10位在加夜叉,仙音只能天王線攻略,沈瀾只能在東廠或大忠與龍王線浪子回頭可以攻略,但只能攻略她,薇妮也只能在東廠或大忠可攻略,並且也可以跟其餘10位一起。

    登場人物

    逍遙谷//東方未明

    遊戲主角,目標是成為像小蝦米一樣的大俠。
    原先只是個不會武功的普通人,但後來成為逍遙谷三弟子。
    其生父母為天龍教原左右護法東方曦以及宮夕瑤。其中宮夕瑤為谷月軒父谷雲飛所殺,東方曦則為玄冥子所殺(假死)。
    東方曦假死後,化作游進,為朝廷做事,最後在杜康村見到東方未明,因被江天雄暗算被風吹雪一刀殺死。

    谷月軒

    逍遙谷大弟子,內力精純,擅使拳掌。曾是少年英雄會冠軍。
    為人端正斯文,一身正氣。平時行走江湖,視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為己任,故人稱「逍遙拳不平」。
    愛護同門,也非常的在意荊棘對自己的看法。
    雖是個正氣凜然的大俠,但在感情方面非常的遲鈍,對曹萼華的好感毫無知覺。不過月軒對她似乎也並非沒好感,於「闔家團圓」結局中顯示他會與曹萼華成婚。
    其父親為遼東大俠谷雲飛,在追捕東方曦與宮夕瑤時候身亡。

    荊棘

    逍遙谷二弟子,熱衷兵器,擅使刀劍。
    為谷月軒年幼時從荊棘叢中撿到的棄嬰,「荊棘」之名由此而來。
    個性倔傲,說話尖酸刻薄,讓無瑕子常常斥罵他「兔崽子」。但心地其實不壞,是個嘴硬心軟的人。喜歡打架,也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因此常常惹是生非。
    內在真心重視逍遙谷上下,但同時又對作為師兄的谷月軒懷抱著一些自卑感,希望能證明自己沒有不如他。最終與當年的玄冥子一樣,認為師兄奪走自己的一切,加上玄冥子的挑撥,而選擇背叛逍遙谷加入天龍教,然而其心中總是對師門有一股愧疚感。
    曾在無意間破解了珍瓏棋局。
    喜歡曹萼華,然而對方卻是看上了谷月軒,而這個原因使他更加忌妒師兄。
    常被身為小師妹的王蓉戲弄,可說是自己的天敵。在天王線中,假如東方未明沒有與王蓉成為情侶,之後荊棘會跟王蓉在一起。
    其與霹靂堂秦紅殤為親生兄妹,生父為天龍教現任教主龍王,生母為洛陽香燭店店主李愁眉。

    無瑕子

    逍遙谷現任掌門人,年近九十,是現今武林中輩分最高的前輩高人之一。自封為「逍遙散人」。
    江湖地位德高望重,武學造詣更是頂尖之列,但現因年事已高,不常離開逍遙谷。興趣為研究琴、棋、書、畫等各項雅藝,與忘憂谷中的忘憂七賢素有交情。
    年輕時與師妹蕭瀟情投意合,只是自己為了成全蕭瀟的幸福而讓她遠嫁天山,對此無瑕子一直感到遺憾。
    老胡
    逍遙谷的僕人,負責張羅谷內的日常事務。善於鑄造,以販售鐵器來補貼逍遙谷中的開銷。
    有著一把家傳的冷月寶刀,並學有一套家傳的刀法,實力不斐。家世似乎有些來頭,但他平時都不太願意提起自己的過去。

    王蓉

    塞外好漢王虎之女,逍遙谷新收的小師妹。
    天資靈慧,嬌美調皮。廚藝十分精湛,在加入逍遙谷後,隨即將谷內的飲食生活大幅上升。但唯獨對修練武功毫無興趣,不斷以伶俐的口才找出各種藉口迴避,讓想教她武術的父親、師傅與三位師兄,都對她沒有辦法。

    收集系統

    遊戲中武器類分為劍、刀、琴、棍、飛鏢,暗器類為筆,防具類為護甲、手套和飾品。
    裝備類除了殺傷力屬性,部分還具有特殊功能,如防反、防暴、閃避和防禦力等,甚至可以附加中毒、噬氣、恐懼等不利狀態。大部分裝備類可通過商店購買,其餘則通過特殊方式獲得。
    物品材料
    遊戲中有數不清的物品材料,從礦石、小動物、魚類、到丹藥、圖紙、繪畫,還有音樂、書法、茶、酒、花等等,涉及方方面面。這些物品材料在遊戲中都各有各的功能,如礦物類可製作出品質較好的兵器,丹藥則能恢復角色氣血甚至內力等,圖紙則為製作裝備類的必需品之一,不同的音樂在戰鬥中則提供不同的buff等。

    物品合成系統

    部分武器可通過圖紙消耗所需物品進行製作;丹藥類則消耗所需的藥材可進行煉製;遊戲中的菜餚則需要相應的食材製作出,對於角色的體魄也能有更好的提升。除此之外玩家還可以學習書畫等技藝並創作出相應的作品。

    生活養成系統

    在遊戲中,玩家可以通過各式各樣有趣的小遊戲,開發屬於自己的副業,如挖礦、採藥、釣魚、打獵等。
    玩家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想要先練好基本功,修練各式各樣的武學,還是投入生產,努力賺錢。亦或者選擇在忘憂谷,跟著忘憂七賢學習琴棋書畫各種技藝。當然,豐富的閒逛事件也少不了。通過到各地閒逛,玩家將可以觸發各種精彩豐富的劇情,結交更多奇人異事,豐富江湖生活,累積名聲。

    在基本功的修練當中,玩家可以修練所謂的六大基本功。每一個基本功,都影響角色的培育。想要有更大的移動範圍,就得多練輕功,想要有更高的防禦力,就得練習硬功。當然,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只有修練內功才能有效提高氣血與內力,提供更強的續航力。

    俠客的養成除了在基礎的屬性上、武學上保留下來,俠客的性格、天賦也可由玩家來選擇。全新加入的天賦系統,會令角色有著更加明確的個性,“刻苦耐勞”者擅長應付粗重單調的任務、“狡黠多變”者喜歡變化性高的事情,最討厭一成不變。“玉樹臨風”的少俠會更受姑娘們歡迎。依照

    角色養成詳細介紹

    天賦的不同,角色的培育方法,大大增加了遊戲過程中的遊玩方式。
    在角色的培養上,對“悟性”這項數值做出最佳的平衡。角色的悟性加到最高,可以使修練變得更為迅速。但悟性低的玩家可能無法像悟性高的玩家學會這麼多的技藝跟武功,但勤能補拙,若肯苦練,也能獲得比悟性高的玩家更好的修練效果。

    戰鬥系統

    戰鬥系統為六角戰棋的回合製。
    每回合開始時,該回合角色根據功體,進行增益減益各種狀態屬性的調整。接下來可以移動,攻擊,或者使用絕技。戰鬥的過程中,有劇情的安排,或著事件的觸發,雙方會有新角色加入以及退出。甚至看破對方的陣眼,必須先行擊倒,否則對方就會不斷地加入援軍,或者獲得增益狀態,變得很難打。有些戰鬥沒有回合數限制,有些則是必須在特定的回合數下完成。
    交友系統

    遊戲中可以提高友好度的角色超過30位,有授業的師父們,有紅顏知己們,更有年齡相仿的少年英雄。
    提高親密度的方法,可以經常寫信給朋友,也可以送禮給他們。不過送禮物必須挑選對方喜歡的禮物,每個朋友喜愛的事物不同,有人喜歡書法名帖,有人愛瓷器,有人愛吃蜜餞,有人喜歡杭州的名傘等。
    友好度的提升可以帶來更多高深的武功,觸發更多的劇情,獲得一些絕技,拿到精良的裝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