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沒有憂鬱症但想死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沒有憂鬱症但想死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沒有憂鬱症但想死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沒有憂鬱症但想死產品中有125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烏烏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看到國健署的新聞稿,表示明年將推出「爸爸手冊」,以男性視角針對懷孕知識、與育兒技巧著墨。我認為這真是新手爸媽的一大福音,因為身邊常有男性友人表示,過往校園教育甚少有懷孕相關的知識,使得自己難以在太太懷孕後立即進入狀況。而最近我在孕力線上講座進行意見調查,也發現多數媽媽認為懷孕期間隊友最白目的行為...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關確診患者痊癒後有肺纖維化問題,張上淳證實,從去年開始確實,部分個案也有這樣的情形,但狀況當然也有逐漸好轉,包括人肺功能完全正常,有部分只要後續追蹤一兩次,若沒有完全緩解,醫師也會繼續做後續門診追蹤。 ⭐全民搶打莫德納?台大名醫三個字逆轉真相 ► ►https://youtu.be/2T-T2G...

沒有憂鬱症但想死 在 閱讀三小事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6:56:52

「你是呼喊山過來的人,呼喊不過來就憤怒,只會捶胸頓足、充滿懊惱,然後只想狠狠批判山,為什麼不往山的方向走過去呢」 《 #行人》1913, 夏目漱石 推薦度:👍👍 👍 👍 👍🏿 易讀度:👍👍 👍 👍 👍🏿 💡#bookypoint 關於『探究真理所帶來的不幸』,一直是夏目漱石在各小說...

沒有憂鬱症但想死 在 葉淇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01:06:36

🔥你們有沒有聽過一句話: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這句話真的有點恐怖。 🌰恐怖的是,如果要跟比你優秀的人比較,他那麼優秀還比你努力,那自己努力的意義是什麼?乾脆躺平好了。 實際上,一個人努力與否,是跟自己比較的,今天比昨天的自己好一點,目標更清楚一些,就可以了。 跟大老闆比,他說他一天只睡3小...

沒有憂鬱症但想死 在 胡廷佑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7:27:55

最近接受警察廣播電台「網路霸凌」議題的專訪,雖然收錄的內容是我如何處理3年前另一半多劈事件的過程、情緒與後續的官司處理,但在回應記者問題的當下與前後,回想過去的總總,心裡其實還是很痛苦難受。 Q:當時發生了甚麼事? A:我當時的另一半是明星,因同時與許多男生交往並發生性關係,被他在台中的伴侶發現...

  • 沒有憂鬱症但想死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7 20:37:29
    有 1,460 人按讚

    最近看到國健署的新聞稿,表示明年將推出「爸爸手冊」,以男性視角針對懷孕知識、與育兒技巧著墨。我認為這真是新手爸媽的一大福音,因為身邊常有男性友人表示,過往校園教育甚少有懷孕相關的知識,使得自己難以在太太懷孕後立即進入狀況。而最近我在孕力線上講座進行意見調查,也發現多數媽媽認為懷孕期間隊友最白目的行為,就是對孕產知識一無所知。

    因此在我看來,如果政府希望透過鼓勵爸爸們更參與孕產過程,手冊一定要針對各孕期孕婦的生理變化、需要做的檢查等孕產知識做介紹,協助準爸爸快速了解伴侶懷孕後的身心狀況。不過相較於媽媽手冊,爸爸手冊在編排書寫上,更需要透過各種精準生動的比喻去描述孕婦孕期的各種感受。因為男性沒有相同的身體經驗,也沒子宮不曾經痛,確實很難體會懷孕的不適與身心變化。
    ***生動的描述 可能更有助體會孕婦的生、心理狀況

    最常見的好比初期的害喜,比起單純描述孕婦可能因黃體素上升而噁心、沒胃口,若用孕吐好比宿醉加腸胃炎、聞到食物就想吐、頭暈目眩很像在坐船來比喻,可能就會讓先生立刻感同身受,當然就不易在這種時候還催促太太盡可能多吃。
    另外,很多先生經常無法理解為何太太胎動時會突然大喊或覺得不適,手冊也可使用腸胃蠕動、魚在肚子裡游泳、有人在裡面拳打腳踢、打鼓等更生動的方式來幫助男性同理太太的狀況,提升在懷孕過程的參與感。

    不僅是生理狀況,媽媽在孕期的情緒也有著極大的起伏,常讓先生覺得太太「怎麼變了!」、「不知如何相處」。這些都不是一句「懷孕很辛苦請多體諒媽媽」或是一張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可簡單帶過。

    我認為爸爸手冊可詳盡地針對媽媽實際的困擾做說明。好比初期焦慮胚胎著床不穩定、胎兒發育異常,後期擔心無法順產、親餵不順利,也有人因身形外觀改變,體能下滑而憂鬱甚至變得易怒。
    更不能忽略產後,因劇烈賀爾蒙起伏、育兒大小事、擔心回不去職場而恐慌不安等,可能引發產後低潮與憂鬱症。

    當然,每個女生需要的支持不同,有人需要的是理性分析,有些人則是溫暖的感性安慰,手冊不可能將所有孕婦的身心變化,鉅細彌遺地寫出來。。也需要提醒爸爸們,在有了基本知識後,還是得用眼與心去感受太太的變化,不要過度比較或質疑對方感受,畢竟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拿其他孕婦的狀況跟太太相比實在有點白目。

    ***爸爸的憂鬱、負面的事件

    爸爸手冊一定也要提醒爸爸多留意自己的情緒。因為在懷孕過程中,男性雖然身形不會改變,但身份卻有很大的轉變,也不比太太輕鬆。從兒子變成爸爸,面對未知的經濟壓力、太太的各種情緒起伏、想幫忙卻插不上手的無力感,產後世代間育兒的觀念落差,家中地位的改變等,加上男人常有苦說不出,情緒只能隱忍,也難怪近年來爸爸產後憂鬱的機率越來越高。

    手冊可明確列出警訊,好比易怒、焦慮、暴躁、失眠、恐慌,體重巨幅改變,鼓勵爸爸不要迴避或故作堅強,勇敢的把內心的脆弱不安與親友分享或如何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

    另外,我也注意到負面的孕產事件比如流產、早產、胎死腹中,完全沒被列入媽媽手冊,猜想這是為了避免觸霉頭以及引發孕婦焦慮所以避而不談。但這樣反而讓夫妻在事件發生後容易自我責怪、陷入憂傷的情緒。因此我認為爸爸手冊可率先納入這些知識,好比流產發生機率高達五分之一、絕大多數是胚胎不正常的自然淘汰,和媽媽的食衣住行無關等,如此一來才有機會運用正確的知識安慰媽媽。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新聞一出現,就有新手爸爸無奈的和我說,爸爸手冊內容寫什麼不重要,能否在育嬰展換禮物也無所謂,他只希望憑手冊就能正大光明請陪產檢假。確實,有再多的知識,如果沒有和媽媽相當的福利和休假,就會讓很多人深感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我認為光有一本萬用的爸爸手冊還不夠,從陪產檢假、產假都需要政府更多政策配套,才能支持更多男人參與懷孕共同育兒,或許也能救救低迷不振的生育率。

    你認為爸爸手冊一定要有什麼呢?

  • 沒有憂鬱症但想死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07:31:00
    有 30 人按讚

    ▣ 後疫時代:除了「戴口罩」成為一個新常態,你更需要「運動」▣
    歷史洪流中始終帶不走疫情陰霾,當提到 SARS 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和平醫院封院,如果二十年後講起「新冠肺炎」你會想起什麼呢?
     
    奧運不可能延期、不可能不讓別的國家的人進出國門、不可能只在家辦公、不可能封城,如今太多的不可能都發生了,而且是在全世界發生。中研院賴明詔院士形容:「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過往很難想像街上的人全都戴起口罩,也很難想不管到哪都要量體溫,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說:「新冠給我們的一個事情,就是人要改變思維!」如同有可能口罩就成為「日常」,甚至成為一種裝飾品,這些都是一種新的常態,但長怎樣我們正在創造當中,也還不知道[1]。
     
    疫情的擴散著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留在家裡的時間增加了,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地旅遊、聚餐、逛街,連運動習慣也被迫改變。因為學校、運動中心、球場、健身房的關閉,讓原本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突然無法運動。對於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更長時間的宅在家會導致更多因為缺乏運動所產生的後遺症。
     
    ■後疫時代:你更需要的是運動:沒運動習慣,若染疫死亡率多2.49倍
    免疫系統在預防個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及避免病情惡化至關重要。要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就要從改善整體健康開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改善整體健康包括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營養、心理健康、行為和個人的健康應對策略。
     
    2021年4月最新一期《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有一篇針對不運動和新冠病毒病情嚴重度的研究,研究者針對4萬8,440位美國南加州的新冠病毒染病者做回溯性調查,結果發現:不運動的人如果罹患新冠病毒,其住院機率比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增加了2.26倍,進入加護病房比率增加了1.73倍,死亡比率增加了2.49倍。研究還指出,除了高齡和器官移植史外,不運動是導致嚴重新冠病毒病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這比吸菸、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影響度都還高!
     
    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已經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共識,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人是做到的比說到的少太多!這個研究結果對這個時間的我們有更大的啟示,你不運動,如果你不幸染疫,你住院的機會、進加護病房的機會、死亡的機會就會比有固定運動的人多好幾倍[3]!
     
    ■運動讓你防疫更有力
    2021 年 7 月南韓團隊發表涵蓋了 20 萬人的研究發現,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較低,即使染疫,疾病嚴重度及死亡率也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低。原因可能是運動使免疫系統調控更好,減少過度的發炎反應、並且增加 T 細胞及抗體的活性,此外也有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減少肺部發炎及病原體在呼吸道增生。
     
    針對運動的方式,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週做到累積 150 ~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中等強度簡單的判斷法是跑步還能夠簡短對話交談的狀態;此外還要有至少 2 個時段肌力訓練[4]。
     
    ■隨著美國進入後疫情時代,想與口罩「和平分手」、重新拉近與他人的距離,似乎沒想像中容易: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是過去15個月生活在全球最大疫區美國的保命口訣。
     
    Delta變種病毒入侵美國,最新統計每5例新確診就有一例是感染Delta病毒。儘管已經解封,洛杉磯郡衛生局仍公告,建議居民只要進入室內就要戴口罩[5]。
     
    ■接種疫苗後不能鬆懈,持續戴口罩2個主要原因、5大重要理由
    接種了疫苗,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
     
    ➤打完疫苗仍需要配戴口罩的2個主要原因
    台大感染科權威李秉穎醫師指出,主要不是變異病毒的問題,施打疫苗仍要配戴口罩的主要原因有兩項:
    1、接種疫苗仍然會感染,只是感染率較低。
    2、疫苗接種後,對於無症狀感染的保護效果較低,會有短時間的帶病毒狀態,仍可傳播病毒。即使再打第三劑還是一樣[6]。
     
    ➤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克里斯汀·英格蘭(Englund)博士說,在擁有一定程度的群體免疫力前,疫苗是針對新冠疫情的另一層保護,但是接種疫苗並不意味能立即以前的生活,強調需要再戴一段時間的口罩。
     
    Englund博士解釋為何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1. 疫苗生效需要時間
    第一劑後確實會獲得部分免疫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針頭進入手臂後就立即受到保護,而且接種完疫苗需要兩週以後才會產生保護力。
     
    2. 疫苗不能提供100%保護
    儘管疫苗有效果,但是只能提供某限度的保護力,就算接種疫苗後仍有感染新冠的風險。
     
    3. 接種過疫苗的人可能是無症狀傳播者
    接種疫苗意味著發病和出現症狀的可能性減少,因為接種疫苗的人可能在無症狀的情況下被感染,並將其傳播給尚未接種疫苗者,如果接種疫苗的人認為不需繼續戴口罩,他們可能會導致病毒繼續傳播。
     
    4. 保護免疫系統受損和無法接種疫苗的人
    如果你完全接種疫苗,建議避開心臟病、癌症沒有接種疫苗的高風險人群。
     
    5. 疫苗的劑量仍然有限
    達到群體免疫需要50%到80%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能達成,因此我們必須在他人等待接種疫苗時繼續戴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7]。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台三級警戒(已於110年7月27日起降為二級)。我們都知道運動能帶來健康,也可以增進免疫力,甚至沒運動習慣的人有更高機率感染新冠肺炎導致重症。然而,這時候想要運動卻面臨了一個很大的抉擇:要在家裡甚至狹小的房間中居家鍛鍊,還是要戴起口罩到空曠戶外揮灑汗水?
     
    ■戶外運動戴口罩,汗水沾濕記得換
    隨著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病毒可以透過氣溶膠漂浮在空氣當中進行傳播。在戶外不戴口罩,其實還是相當危險的。對於健康的成人,戴口罩與否並不會影響運動的表現,更不會造成大家擔心的休克或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
     
    對於防患新冠疫情,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對於戴口罩的建議是,戶外運動仍必須戴著口罩。如果在高強度運動下,覺得呼吸困難真的戴不住,也要保持至少6英呎(約1.8公尺)的安全距離,並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運動,否則可選擇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走或瑜伽。
     
    如果選擇在戶外跑步、騎腳踏車、快走,都務必戴著口罩。尤其是當運動的汗水沾濕了口罩時,請你換一個新的,因為口罩中的過濾層潮濕後,口罩過濾病菌的效果就會變差,降低口罩的保護力。
     
    另一篇刊登在《美國胸科學會年鑑(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的文獻回顧研究指出,對於健康的人來說,無論是衣服遮掩口鼻、戴著手術口罩或是隔絕效果更好的N95,所有生理指標如心跳、血壓、呼吸所需做功與主觀感覺疲勞指數其實都差不多,甚至在很高強度下的運動也是如此。因而,戴口罩對於一般健康人的運動表現來講,事實上是沒有影響的。
     
    對於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由於戴口罩運動可能會增加患者的身體負擔,因此建議在三級警戒的時刻,還是留在家中,避免外出運動。在室內單獨一人不必戴口罩,可選擇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進行如靜態拉筋伸展、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跳繩、啞鈴肌力訓練或瑜伽等運動,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與保持水分充足,這才是安全運動的不二法門[8]。
     
    ■#HealthyAtHome 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的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HealthyAtHome 的概念,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有幾個好處:
    ►控制體重,並且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中風等慢性病的危險性,以上疾病都會增加染上新冠病毒的風險及嚴重度。
    ►增加肌肉骨骼的力量及強度、提升平衡度,並且減少老人的跌倒風險。
    ►維持認知心理功能,降低憂鬱症及失智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成年人的運動建議
    ►一週至少做到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慢跑快走、來回上下樓梯、跳繩),或是 75 分鐘的劇烈運動;做到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會更好。
    ►大肌群的肌力訓練(例如深蹲、伏地挺身)一週至少做兩次。
    ►工作時注意姿勢,每 30 分鐘要起身活動一下。
    ►年長或活動力不佳的人,要加上一週至少三次的平衡訓練(例如腳跟對腳尖走直線一字步)[4]。
     
    運動已愈來愈被醫學界認可,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EIM)說明了運動對這些慢性患者的重要性,即使在疫情期間也不能輕忽。研究也發現,各國許多慢性病患者,封城居家隔離之後,心肺相關症狀加劇,不見得是感染,許多反而是來自長期缺乏運動後的肌肉無力萎縮。
     
    新冠肺炎大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家中居家鍛鍊時,也要注意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空氣流通。在外選擇可以保持距離的戶外運動,外出時,務必戴上口罩,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武器!持續的運動能帶給我們更健康的身體與快樂心情,也為疫情籠罩的黑暗帶來一絲曙光!而當疫情解封的一天,仍可保有一個健康如新的自己[8]。
     
    疫病下人類顯得渺小、卑微,我們無法拒它於千里之外,只能更加謹慎、戰戰兢兢迎接疫情下的新生活面貌[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ho健康)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十大學者分析改變了這些事 -
    https://heho.com.tw/archives/93094
    [2]Sallis R, Young DR, Tartof SY, et al Physical in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outcomes: a study in 48 440 adult patient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3 April 2021. doi: 10.1136/bjsports-2021-104080
    [3](康健雜誌)「疫情當前,更需要的是運動」: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296
    [4](Heho健康)抵抗新冠肺炎就靠「規律運動」WHO建議疫情期間維持運動好處多!:https://heho.com.tw/archives/184608
    [5](中央社新聞粉絲團)「洛杉磯抗Delta變種病毒 重新建議室內戴口罩」: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6300028.aspx
    [6](媽媽經)「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台大醫師告訴你2個主要原因」:
    https://bit.ly/3AkS2aI
    [7](健康醫療網)「接種疫苗後仍要戴口罩 5 個理由 你知道為什麼嗎?」: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0496
    [8](康健)「新冠肺炎來襲!戴著口罩運動安全嗎?」: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076
     
    ➤➤照片
    (udn.com 聯合新聞網)「戴口罩到底能不能運動?」:https://udn.com/news/story/7879/551930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疾病管制署 #後疫時代 #戴口罩 #運動 #HealthyAtHome #運動即良藥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沒有憂鬱症但想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5 21:14:41
    有 712 人按讚

    🔥你們有沒有聽過一句話: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這句話真的有點恐怖。

    🌰恐怖的是,如果要跟比你優秀的人比較,他那麼優秀還比你努力,那自己努力的意義是什麼?乾脆躺平好了。

    實際上,一個人努力與否,是跟自己比較的,今天比昨天的自己好一點,目標更清楚一些,就可以了。

    跟大老闆比,他說他一天只睡3小時,但是他沒說他是因為憂鬱症。

    跟同年紀成功的人比,他事業有成,但他沒說他很早就開始做這件事了,而且運氣還很好。

    跟網紅女主播比,她說她一個月賺100萬,但她沒說她快累死了,而且常常擔心不知道能賺到什麼時候。

    🌼掌握好自己的節奏,別管別人在做什麼,你只要穩定下來,在穩定中求進步,一年比一年更了解自己是誰?想要的是什麼?能把握節奏,掌控自己的生活,每天開心笑著的人生,才是最讓人羨慕的。

    #每晚九點十分
    #進步的軌跡

  • 沒有憂鬱症但想死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7-21 19:30:01

    有關確診患者痊癒後有肺纖維化問題,張上淳證實,從去年開始確實,部分個案也有這樣的情形,但狀況當然也有逐漸好轉,包括人肺功能完全正常,有部分只要後續追蹤一兩次,若沒有完全緩解,醫師也會繼續做後續門診追蹤。

    ⭐全民搶打莫德納?台大名醫三個字逆轉真相
    ► ►https://youtu.be/2T-T2GB5n08
    ⭐雞排妹自認聖女?三角關係驚人大翻盤!
    ► ►https://youtu.be/WdQWuy6KPLE
    ⭐疫苗猝死是假象?台大醫師公開震撼真相
    ► ►https://youtu.be/wsT_R163PVU
    ⭐名人憂鬱症纏身?鄭弘儀親吐10年悲劇雙面人內幕!
    ► ►https://youtu.be/90aCBUcQBrE
    ⭐國產疫苗成救星?醫師曝光驚人防護力數據
    ► ►https://youtu.be/c_DuBSAD9o8

    ⭐疫苗預約寫遺囑?三關鍵說服高齡老人接種疫苗!
    ► ►https://youtu.be/Vd_R2H4E8NY
    ⭐詹雅雯淚吐憾言!自爆悲苦身世當場逼哭鄭弘儀!
    ► ►https://youtu.be/Pop_jR6nPys
    ⭐台灣疫情微解封?唐鳳疫苗預約系統神解析!
    ► ►https://youtu.be/wSRzJ0Sy1Ho

    #肺纖維化 #部長剪頭髮 #混打國產可行性 #張上淳 #陳時中 #指揮中心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 沒有憂鬱症但想死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29 06:00:32

    《打疫苗 風險族群為什麼不先警示?》
    ~高金素梅 2021.06.28

    6月15日,85歲以上的長者開始接種AZ疫苗,可是疫苗施打短短十天之後,卻發生了不少死亡的案例。截至6月24號為止,接種AZ疫苗的人數將近173萬人,接種後死亡的人數,竟然高達169人,這個數字太可怕了!

    在日本,他們從今年二月份開始施打疫苗,直到六月,已經有超過2243萬人接種了第一劑疫苗。但是,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到了6月9日為止,總計才196人在接種後猝死。

    面對著超過4%的確診死亡率,還有每天不斷增加的疫苗接種死亡人數,台灣人民在沒有充分具體的醫療資訊和警示的情況下,不得不徘徊在希望和恐懼之間,猶豫著該不該施打疫苗。於是,台灣明明疫苗不夠,但施打的人數,卻從先前的每天15萬人,減少到5萬人。

    陳時中部長冷漠地說:「疫苗施打利大於弊!」 蔡英文總統只說:「輪到你,就去打。」

    但是,一定有很多人想問:
    有癌症病史或正在治療癌症的人,可以打嗎?
    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人,可以打嗎?
    有精神病和憂鬱症的人,可以打嗎?
    有心臟、腦和血管疾病的人,可以打嗎?
    有心臟手術史、心血管裝有支架的人,可以打嗎?
    手術之後還在恢復期的人,可以打嗎?
    長期使用生物製劑的人,可以打嗎?
    正在服用抗過敏藥物的人,可以打嗎?
    有甲狀腺疾病、定期服藥的人,可以打嗎?
    懷孕三到六個月的孕婦,可以打嗎?
    正在哺乳的媽媽們,可以打嗎?
    中重度貧血的人,可以打嗎?
    肝炎患者和帶原者,可以打嗎?
    剛打過流感疫苗的人,可以接著打嗎?

    政府難道就不能為人民著想,有溫度地、有人性地消除人民心中的疑慮,溝通好接種疫苗的風險嗎?

  • 沒有憂鬱症但想死 在 阿慶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4-16 17:46:57

    嘿 我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
    2015年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
    我記得那是12/8號 我要去找我媽媽
    當時在人來人往的月台上看到了你
    其實我的目光就已經被你吸引住了
    也就這麼剛好的我們上了同一班車
    當時可是心裡百般五味雜陳 才鼓起勇氣跟你說話
    沒想到一開口就劈哩啪啦講個不停
    覺得我們有好多相似處
    都剛好在跳舞 星座同樣而且生日才差四天
    後來一直有保持聯絡
    第二次見面我記得是在一中園遊會
    其實我很早就有看到你
    但因為我真的太緊張了!
    後來才跟你見面 也是一樣聊個不停
    記得當時有跟你和了一張照
    但因為手機不見照片也就這樣消失了 真的挺遺憾
    我們就見面三次
    記得最後一次是我們一起吃飯的時候
    記得當時載你的時候我緊張到爆
    當時的時間好像變慢了 已經好久沒那麼快樂過
    逛了益民商圈 吃了麻辣燙
    然後還跳舞給你看
    後來因為我要考試的關係 那時候我壓力很大
    學測不是說考得很好
    記得原本有約看電影
    其實我應該答應的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卻說 改天吧
    我真的想打死當初的自己
    從那時候開始我好像得了憂鬱症
    我什麼人都不聯絡 反正臉書也關了 就不開了
    開始每天都渾渾噩噩 也沒有工作
    整天在家裡也不知道在幹嘛
    有好一大段時間沒跟你聯絡
    就這樣到了現在
    說了這麼多只想要跟你說
    當時的我真的很喜歡你 我知道我們可能已經沒有什麼機會了
    因為從你跟我對話就能體會到跟當初的不同
    我會努力站起來 回到當時那個有自信 喜歡寫歌跳舞的我
    謝謝當初那個陪著我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