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沒人在乎梗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沒人在乎梗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沒人在乎梗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沒人在乎梗圖產品中有1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剛剛才看到那個唱歌,到底在唱些什麼,實在傻眼。 台灣政黨輪替後,藍綠相互攻訐是常態,選民互相怒罵也常見,說真的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就算罵的很難聽,亂貼標籤扣帽子,也是民眾自家事,罵過頭被告上法院就去,沒事就沒事,該罰錢就罰,這都不是新聞。 不過嘛,那個塔綠班稱呼就真的很扯,一般而言我們說這種人跟...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Daptop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有感筆電(訂閱會有好運氣😉):http://bit.ly/daptoper-subscribe ▶伺服器的管理員或MOD甄選表單(我本人會審核):https://forms.gle/zYpKtAirDyuKeygo6 ▶對伺服器內的問題投訴信箱:daptoper.discordstaff@g...

沒人在乎梗圖 在 彥瑜·愛吃的基督徒|減肥瘦身|皮膚管理|膠原蛋白|電商創業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20:17:28

應該吧🤔 . . . 話說 我需要有人幫我想想標題😂 關於第四張與第五張 我實在想不出什麼文字可以形容這個畫面對一個孩子的衝擊 #有看出來這是留白的標題嗎 #這題好像有點難 . . . 讀完這相關的整理其實我挺震撼的 曾經也以為自己就是沒時間啊😂 發現無形當中也走進了完美主義的漩渦裡 感謝 #吉卜...

沒人在乎梗圖 在 7LING aka NIKECHE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03:59:56

今天是我的生日,但我昨天半夜其實難過到有點睡不著…… 其實說我的歌難聽,說聽不懂,說我老,有的沒的八卦之類我都可以一笑置之,反正我知道那些人不會是我的粉絲。我只要好好愛我的粉絲跟愛我的人就好。講到帶舞者尷尬什麼的,身為一個舞者我也會嚴肅並專業的回覆,其實也都不至於氣到走心,但這個講到媽媽的留言真的有...

沒人在乎梗圖 在 林澄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7:50:14

六月,會紛紛的看到網友轉載任明信這首詩的一個月份,頓時播放清單也播放了夏夜晚風、夏季悲歌等等,大概是長期待在冷氣房的緣故,尚未感受到夏季的炎熱,但我是一個極度討厭流汗的人。 以前求學階段意識到夏天的來臨總是經過一陣又一陣的悶汗味,搭乘公車的時候總是會聞到大安高工或是延平高中的男生們的夏日氣味,雖然我...

  • 沒人在乎梗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1 11:29:33
    有 4,552 人按讚

    剛剛才看到那個唱歌,到底在唱些什麼,實在傻眼。

    台灣政黨輪替後,藍綠相互攻訐是常態,選民互相怒罵也常見,說真的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就算罵的很難聽,亂貼標籤扣帽子,也是民眾自家事,罵過頭被告上法院就去,沒事就沒事,該罰錢就罰,這都不是新聞。

    不過嘛,那個塔綠班稱呼就真的很扯,一般而言我們說這種人跟賓拉登沒兩樣,或說這組織行徑很像蓋達,都要有一些可類比的地方。但,拿的多是行為跟手段上可類比,不會取諧音。

    好比我罵共匪、赤化,甚至痛罵這就是匪,但我用的定義,你們都可以在反共復國年代中找到,翻一翻過去的政戰教材,都完全可以套用,我可沒重新發明輪子。

    之前罵綠共我就覺得很扯了,除了泛綠內的進步派很信共產主義外,其他手段上跟共產黨的關聯小的可以。真要拿現在小粉紅的民族主義,跟台灣這幾年民族主義覺醒的風潮比,還是跟共產主義拉不上邊。說實在的,會覺得左派提倡民族主義,這思維本身就很奇怪。

    但好吧,某種程度上,互貼標籤這檔事,硬要講也不是完全不行,只是完全去脈絡,比過去的三合一敵人更扯一百倍就是。

    就我來說,我是不在乎你怎麼說綠共還是塔綠班,就算你天天說啥綠畜我也沒感覺。因為,去分析說這些話的人,屬於哪些群體,追這些人的言論出自何處,拉出那個關係網,這才有趣。

    有趣在哪?你可以知道,哪些人是正牌共匪,哪一些人又是潛伏匪諜,試圖要撕裂台灣內部造成對立,而其他人只是單純搞不清楚狀況跟著講。

    但是喔,一般民眾,名嘴愛講是一回事,政治人物下場唱歌表演,這是另一回事。這代表,高立委自己承認,他就是這樣認為,並覺得這應該當作政治用語,並引以為傲。

    政治走到這一步,才是徹底綜藝化,塔綠班的由來純粹只是找個負面名詞亂類比,跟其他藍綠民眾互相辱罵的情緒用詞比,連去脈絡的等級都稱不上。

    這只有在過去的下流綜藝節目中可以看到,反正好笑可以圈粉拉高收視率就好,被人提告更棒。

    你們可曾見過各方政客,拿下流梗去當競選廣告嗎?

    政客私下講話更難聽的可多著,沒品的也很多,但至少都曉得檯面上的斯文要保持著。為何?各位可以多想想,這可不是故做清高。

    若我們民眾自己,看到公開拿下流梗嘲弄選民為樂,還沾沾自喜的政客,可以不以為意,甚至覺得喊出自己的心聲,這問題遠遠比亂講話大得多。

    不過嘛,我猜他們大概也是冷笑故做清高,然後派人到處留言,說別人也一樣,拿著支持者與政客層次有別的發言,全部混在一起。

  • 沒人在乎梗圖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1 16:38:16
    有 547 人按讚

    20年前的今天,911事件發生時,你正在做什麼?

    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當天的震驚,是一個不容抹滅的記憶。在那之後世界一連串的發展,讓許多的事物被賦予特定的色彩。包括國土安全和恐怖主義等等新的詞彙進入主流。中文翻譯成「聖戰」的伊斯蘭吉哈德 (jihad),成了這一串論述背後的壞人。但任何有回教徒朋友的人應該都知道,穆斯林大部分是非常溫和以及愛好和平的。為什麼有這樣大的反差?而在6到10世紀輝煌的伊斯蘭文化,以及後來發揚光大,橫跨近800年的鄂徒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又是如何發展?這一些問題都是我在選擇這本書的時候想要得到的答案。

    「興亡世界史」這個系列的書籍,之前就看了幾本很棒的,讓我在華人視角的世界史,與西方視角的世界始終史之外,看見一個不一樣的可能。之前一位書友的描述很貼切,說日本人看歷史,很像監視器一樣反應一切,平鋪直敘不帶立場的陳述事情。

    從穆罕默德開始創立說起,他說講述的思想與當時阿拉伯社會截然不同。包括獨一真神的信仰,社會的平等,還有賙濟窮人的理念,在當時部落主義盛行,多神信仰,以及富人只管自己的文化當中,幾乎是挑戰權威的一股力量。從那裡開始論述的「吉哈德」,講到的就是內心善與惡的爭戰,還有受到逼迫時自身保護的行為,並沒有什麼侵略或是攻擊他人的含意在內。

    這一連串因著堅定意志,和天時地利,與巧合之下,伊斯蘭的世界逐漸擴張在整個阿拉伯地區。到第6世紀開始,更是誕生了輝煌的文化,特別是他們著重翻譯和貿易,更是讓文化交流鼎盛。像是「一千零一夜」故事描述的繁華,還有現在數學基礎的阿拉伯數字和代數 (algebra),以及現代 AI 人工智慧必須由的「演算法」(algorithm) 都是從阿拉伯數學家 al- Khwārizmī 名字衍生的。在當時伊斯蘭文化強調的是對各種宗教信仰的兼容並蓄,社會的平等 (特別是對於窮人,另外伊斯蘭初期,婦女的地位也不低),和整體社會的和平發展。後來因著政治和接班人不明確的因素,什葉派和遜尼派的敵對,讓很多初期的善意開始變質。歷經鄂圖曼帝國百年的傳承後,包括阿富汗,土耳其,和伊朗,都有類似宗教改革的推動。但當時已經是面對20世紀的強大西方世界,因著石油的利益,讓這些改革受到嚴重的干擾。而1948年以色列建國產生的巴勒斯坦問題,更是挑起伊斯蘭世界最敏感的一根神經。

    現在我們熟知的一些人物包括賓拉登,以及塔利班,和蓋達等組織,某一段時間之內其實是西方世界所連結的勢力。所以書本最後的一部分是在檢討這些恐怖的攻擊,真的是伊斯蘭世界挑起的戰爭,還是西方世界所埋下的種子?在這裡我就不要破梗了。

    雖然這本書許多可蘭經內容,眾多烏瑪和哈里發的翻譯名字,不是那麼容易閱讀。但不要太在乎這些細節,還是可以掌握到一定的輪廓。冤冤相報的循環,到底要怎樣才能結束?我想引用我最欣賞的作 者,同時也是猶太拉比的Jonathan Sacks,在紐約 911 事件10周年紀念所發表的談話來總結:

    “Whenever Me takes precedence over We, and pleasure today over viability tomorrow, a society is in trouble. If so, then the enemy is not radical Islam, it is us and our by now unsustainable self-indulgence. The West has expended much energy and courage fighting wars in Afghanistan and Iraq abroad and defeating terror at home. It has spent far less, if any, in renewing its own morality and the institutions — families, communities, ethical codes, standards in public life — where it is created and sustained. But if I am right, this is the West’s greatest weakness in the eyes of its enemies as well as its friends. The only way to save the world is to begin with ourselves. Our burden after 9/11 is to renew the moral disciplines of freedom. Some say it can’t be done. They are wrong: it can and must. Surely we owe the dead no less."

    “當我們看重[我]超過[我們],看重今日的歡樂超過明日的繁榮,那麼社會就會陷入麻煩。這樣說來,我們的敵人並不是激烈的伊斯蘭主義,而是我們自己,和我們寅吃卯糧的個人主義。西方的世界用盡許多精力和勇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爭戰並且在國內防恐,卻幾乎沒有花時間精力在更新自身的道德,和創造並保持這些道德標準之處,包括:家庭,社群,道德共識,和在公開場合的行為標準。如果我想得沒有錯,那麼這就是西方世界敵人和盟友眼中,我們最大的弱點。拯救世界的方式,從檢視自己開始。911事件之後,我們共同的負擔就是要重新定義自由世界中的道德標準。很多人說這是不可能的,但我認為他們錯了,這是可能而且必須的。我們向所有逝去的犧牲者,有這樣的責任”

    📚延伸閱讀📚
    📗“Destiny Disrupted” 中文版 「中斷的天命」

    這是我15年前讀的書,是一位伊朗學者從伊斯蘭世界的角度講述世界史,讓我眼界大開,也開始愛上從不同視角來了解世界史。

    📙“Not in God’s s Name” 中文版「毋以神為名」
    我2018的top 10 之一,也是我知道惟一一本Jonathan Sacks的中文書。原來宗教戰爭,常常是一種有忌妒衍生出來的兄弟鬩牆? “當宗教將人變為兇手,上帝痛心垂淚”

    全文與延伸閱讀的連結在部落格中 👇👇👇
    https://dushuyizhi.net/%e4%bc%8a%e6%96%af%e8%98%ad%e5%b8%9d%e5%9c%8b%e7%9a%84%e5%90%89%e5%93%88%e5%be%b7/

    #伊斯蘭帝國的吉哈德 #興亡的世界史

  • 沒人在乎梗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1 12:00:31
    有 1,058 人按讚

    要看懂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在《自殺突擊隊:集結 The Suicide Squad》(2021)到底在玩什麼梗,請看這篇。本文列舉幾項典故來談談,先從阿根廷的伊娃.裴隆(Eva Perón)開始說起⋯⋯。


    1945年,曾掌握阿根廷軍政大權的胡安.裴隆(Juan Perón)倉皇下台。與此同時,他與後來以「裴隆夫人」聞名於世的伊娃結婚。裴隆是一介武夫,他清楚軍人形象無法服眾,要贏得民心必須倚靠貼近民心的魅力。


    此時,他意識到被喻為如玫瑰般嬌豔的伊娃足以作為自己攻城掠地的利器。伊娃出身貧賤,是不被承認的私生女,早期流連酒家。但她天生美艷,也有過人才智,使得裴隆拜倒裙下。不只是裴隆本人,當她走上阿根廷各地的演講台上,人民無不被她的過人魅力給折服。


    除了美貌之外,伊娃以其貧窮出身說服挨餓的百姓,自己能夠傾聽眾生疾苦。在她的賣力助選之下,裴隆得以重掌權力,在1946年選上總統。而伊娃也始終在背後為丈夫運籌帷幄,鞏固其民望。


    然而,裴隆夫婦雖然善於營造形象,但絕非善男信女,在他們的主導之下,阿根廷成了一個法西斯國家,獨裁專政治國,誅殺異己。對納粹主義異常崇拜的裴隆,更大量收容納粹分子躲藏,包括「死亡天使」約瑟夫.門格勒(Josef Mengele)與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等人。


    在1952年,伊娃.裴隆因為癌症去世,以33歲之齡揮別人世。身後,她獲得了國葬的至高待遇,在過往的阿根廷,這是元首才享有的特權。


    1976年,提姆.萊斯(Tim Rice)與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共同製作音樂劇《艾薇塔 Evita》重現伊娃.裴隆的一生,描寫出身低微的她如何一步步爬上權力核心、獲得萬民擁戴。該音樂劇最終成為了經典,也促成了亞倫.帕克(Alan Parker)翻拍為電影版《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Evita》(1996),由流行歌后瑪丹娜(Madonna)飾演伊娃.裴隆。


    這對夫婦當時的確費盡心力,讓自己能夠享有救世濟貧的形象。但《艾薇塔》可不是他們出錢製作的政宣戲劇,而是英國人看見故事的戲劇化成分,加油添醋創造出的作品,完全是一種對阿根廷的浪漫想像。


    伊娃.裴隆不免從而被尊為女神,但事實上她雖然時常為底層發聲,對奢侈品的愛好程度恐怕不落伊美黛夫人(Imelda Marcos)之後(這在劇中也描寫,但僅被淡化成成為慈善家之前的習性)。就連這場史詩級的婚姻,也未必真正幸福,有史學家認為這很可能不過相互利用的假面婚姻。


    在《自殺突擊隊:集結》之中,這只是身兼編導的詹姆斯.岡恩眾多埋很深的梗之中的其中一個。


    劇中,科托馬爾他(架空的南美國家,與阿根廷一樣說西班牙語)的獨裁者西爾維.奧盧納向「小丑女」哈莉.奎茵大獻殷勤,他開誠布公地說,自己需要一個像她一樣美艷的夫人來襯托自己,如此無疑能讓他獲得人民支持。在這段對白之中,奧盧納更提及自己對納粹人士的收容政策,已經明顯代表他就是在影射裴隆將軍。


    沒想到,詹姆斯.岡恩玩了一個精彩翻轉。他讓哈莉.奎茵當場殺害奧盧納,理由是「如果這個男人很危險,就得讓他送命」。這個編排不只是一個對歷史典故的顛覆,也像是一種性別革命。


    女性依附在男性獨裁者之下,享有榮華富貴與政治權力,這類為虎作倀的故事,已經儼然成為一個陳腔濫調。更不用說居然還有人將之美化,拍成音樂劇與電影,表面上是在描寫女性如何自主,但本質上依然暗示女性若不緊扒著有權力的男人,光靠自己根本無法創造不凡。


    哈莉.奎茵如果同意奧盧納的提案,那這終究只是再走一次伊娃.裴隆走過的路。所以她的選擇是,直接大開殺戒,殺掉偽善暴君,表徵21世紀的女性,不再傻傻靠別人,也不必再被男人操弄,既然槍(權力)握在手上,那為何不自己殺出一條血路?


    詹姆斯.岡恩除了在《自殺突擊隊:集結》玩了裴隆夫婦的典故,還在一開場就重演了惡搞版的「豬玀灣事件」(Bay of Pigs Invasion);全片表面上是一個愛國行動,演變到最後,「美帝」陰謀居然逐漸遭到揭露,冠冕堂皇理由一大堆,在乎的終究還是自身利益;再來,入侵之後將人家的國家搞得一團亂再拍拍屁股走人(居然與美國目前撤離阿富汗的時事高度相合)。熟知美國現代史的觀眾,觀賞全程應該既視感濃濃。


    至於巨大海星這種獵奇怪物,熟知影史典故的影迷大概也能為之投射,不知詹姆斯.岡恩或1960年時創造牠的DC漫畫家是不是也曾看過島耕二執導的《外星人現身東京 Warning From Space》(1956)?該片的外星人同樣也是海星扮相。而本片劇末,巨大海星死前一番對星空的囈語,該不會是對《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1982)的致敬吧?


    在冷戰前期,這類巨獸(巨螃蟹、巨蜘蛛)電影在美國B級片的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其中隱喻的無疑是足以毀滅世界的核能力量。而片中只要帶好面具(mask)就可以躲開襲擊的海星,是不是像極了COVID-19的隱喻?(不過這個設定應該只是神奇的應景巧合,因為電影是在2020年二月殺青,當時美國尚未大流行)


    離開漫威轉效DC的詹姆斯.岡恩,藉由這部作品展現了無止盡的爆發力,不只是對節奏的掌握以及娛樂性的拿捏。更以嬉笑怒罵的態度嘲弄「世界警察」美國人的自以為是,對比意識形態保守許多的漫威,DC在他操盤之下,竟能以一種近乎反文化的精神重新翻轉美國現代史,對性別敘事也有獨到觀點,「驚為天人」四字已不足以形容。要是給詹姆斯.岡恩持續操盤,未來該是DC的世代了。


    對了,詹姆斯.岡恩當時之所以會被迫離開漫威,正是因為戀童傾向的言論被揭露之故。不妨看看《自殺突擊隊:集結》當中對小朋友產生威脅的人是什麼下場,這題問哈莉.奎茵就對了。



    (圖為「小丑女」哈莉.奎茵。)
    #自殺突擊隊集結 #TheSuicideSquad #華納兄弟
    #詹姆斯岡恩 #JamesGunn #小丑女 Warner Bros. Picture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