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沉默寡言好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沉默寡言好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沉默寡言好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沉默寡言好處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173的網紅瑜珈這檔事 Oh,My yog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如果你的身邊有男人說瑜伽很娘,是女生的運動,怎樣都不肯做瑜伽,請拿這篇給他讀。 我要謝謝身邊的男性瑜伽練習者,讓我不斷見到陽剛中的柔軟與深度,不僅是身體,還有內在的品質。 練瑜伽的男人實在太迷人了:) _____ 男子瑜伽 2020-02-02 06:00聯合報 文/Phoebe Chang ...

沉默寡言好處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7:18:14

⭕️第399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弘一大師」,俗名「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又名李岸、李良;出家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生於天津,祖籍山西洪洞,民初遷到天津,因其生母本為浙江平湖農家女,故後來李叔同奉母南遷...

  • 沉默寡言好處 在 瑜珈這檔事 Oh,My yog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02 12:08:00
    有 52 人按讚

    如果你的身邊有男人說瑜伽很娘,是女生的運動,怎樣都不肯做瑜伽,請拿這篇給他讀。
    我要謝謝身邊的男性瑜伽練習者,讓我不斷見到陽剛中的柔軟與深度,不僅是身體,還有內在的品質。
    練瑜伽的男人實在太迷人了:)

    _____

    男子瑜伽
    2020-02-02 06:00聯合報 文/Phoebe Chang

    敞開心胸接納自己的身體

    瑜伽是專屬於女性的活動嗎?到底男性適不適合練瑜伽呢?在大部分的瑜伽課堂上,學員確實都以女生居多,當人們想到瑜伽,腦中浮現的也幾乎是身材曼妙的柔軟女子,在墊上展現拗折自如的高超技巧,令許多男士望之卻步。

    歸結男人不願意練瑜伽的原因,多半是自認筋骨太硬,即使鼓起勇氣嘗試練習,見到身邊的老婆或女同學輕鬆自在便能完成動作,自己費盡全力仍彎不下去,內心的小劇場便開始上演了:「我好糟糕,怎麼都做不到。」「好沒面子,丟臉死了。」接著再幫自己找藉口:「拉來拉去的好無聊,還不如去跑步健身。」「瑜伽好娘,不適合我。」

    在手忙腳亂、深感挫折之際,如果再被左右鄰居有心無心地瞄了一眼,或者被熱心卻不諳人情世故的老師不斷呼喊、調整,全班的目光如暗箭般頻頻飛射過來,雄性自尊頓時嚴重受創,直想找個地洞鑽進去,再也不想踏進瑜伽教室。

    然而也有一群男學員願意放下自我防衛,敞開心胸接納自己的身體,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中,覺察並卸下社會賦予男性角色的壓力與期待。偶爾讓身心放鬆下來,毋須總是全力以赴,擁抱自己的脆弱與疲憊,在墊子上好好照顧自己一回,充電片刻,那是多麼美好而必要的事。

    所謂的「僵硬」不只是身體,還有心理層面,當內在缺乏彈性時,肉身也會顯現出相同的狀態,長期下來有損健康。如同瑜伽大師艾揚格(B.K.S. Iyengar)說,在這世上沒有任何事情能完全擺脫緊張與壓力,最重要的是要能應對隨時產生的壓力,不讓壓力留下痕跡,也不在身體各個系統中蓄積,這才是克服壓力的根本。

    練習瑜伽能幫助我們紓解日常生活中的壓力、緊張與匆忙,重歸平衡穩定,不分男女老少都很需要。而身體所具有的條件,以及是否能變得柔軟、強健倒是其次,內在的轉化與安頓才是重點。

    我朋友阿德是一位男性瑜伽老師。數年前他加入健身房,熱衷於鍛鍊體魄,但身為男性,對於瑜伽終究存有一定程度的猶豫。當他透過教室玻璃窗窺見裡頭的學員做出各式體位法,抗拒中帶著一絲好奇,無數的問號在心中盤桓:「他們好奇怪,為何要擺出這些怪異的姿勢,真的無法理解。」直到某次健身完,途經韻律教室,終於忍不住走進去,拉了張墊子開始練習,就此離不開瑜伽。

    「第一次上完課覺得通體舒暢,流了很多汗,非常舒服。」瑜伽沒有想像中困難,做完再去上班,一整天都精神抖擻、情緒穩定,讓他不禁一堂接著一堂做下去,不知不覺過了許多年,後來還接受瑜伽師資訓練,在下班後兼職教瑜伽。因為親身走過,阿德非常懂得男人對於瑜伽的各式情結,而男學員有了他的引導,練起瑜伽也更自在了。

    「瑜伽練的不只是身體,練完心中還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平靜。於是這幾年我開始嘗試靜坐,也分享給我的學員。」阿德的業務生涯需要經常在世界各地奔波,他的行李箱始終都有一張薄墊,無論到哪裡出差,墊子一鋪就能展開簡單的練習,靜坐更是每日所需,跟飲食和睡眠同等重要。

    透過瑜伽,阿德得以在忙碌的旅途中安定下來,而瑜伽也神奇地成為他工作上的助力:「常常遇到客戶不經意地聊起瑜伽,有了共同話題,愈談愈開心,就算生意沒談成,彼此也留下很好的印象。而當有客戶抱怨身體不適,我就教他幾個姿勢來放鬆,兩人一拍即合,成功簽下一筆訂單。」

    阿德不管到哪裡,都會吸引「瑜伽人」來到他身邊:「我沒在騙你,就連在歐洲坐火車時,身邊的外國人也莫名其妙跟我聊起瑜伽。」他笑著說,因為瑜伽,工作變得更順遂有趣了,這真是始料未及的恩典。

    瑜伽就像一位忠實的朋友

    另一位瑜伽男孩名叫阿昱,他從國中開始接觸瑜伽。因為加入跆拳校隊,在多年的集訓過程中留下諸多舊傷。身強體壯且酷愛運動的他,年紀輕輕便飽受膝蓋疼痛之苦,於是在阿姨的引薦下練習瑜伽,成為瑜伽教室少見的青春期男孩。

    青少年一直是最難推廣瑜伽的族群,因為這個年紀多半喜歡具有速度感或競爭性的體育活動,例如打球、游泳、跑步、跳舞,幾乎不會選擇瑜伽。兒童瑜伽能寓練習於遊戲,但小大人卻覺得太幼稚,一點也不好玩。可若要用成人的方式來上課,他們又感到太無聊,缺乏耐性停留在動作中,令老師束手無策。

    然而在青春期階段,正要從兒童期過渡至成年期,身心皆處於劇烈變動的狀態,種種失序卻也最需要透過靜心來平衡。

    「朋友們都不知道我在練瑜伽,我從來不說,因為沒練過,講了他們也不懂。」阿昱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瑜伽不只對他的身體有療癒的功效,還有其他附帶的好處:「每次考試前壓力都很大,還有遇到人際關係不順,不知該怎麼辦,但練完瑜伽後,心裡輕鬆很多。」

    瑜伽是阿昱校園生活的浮木,憑藉著一份興趣與喜愛而練習,晚間或假日時常能見到他的身影。當念設計的他缺乏靈感時,也常踏上墊子放空片刻,讓腦袋關機後再重新啟動。瑜伽就像一位忠實的朋友,陪伴他完成諸多精采創作。

    目前阿昱已經高中畢業,準備出國留學。在台灣的最後一堂瑜伽課,他依然自嘲:「我的身體不管怎麼練都一樣硬。」但看在我眼裡,阿昱的進步與成長豈能用柔軟度來衡量,對於一位這麼年輕的孩子來說,能主動堅持瑜伽如此多年,這份不畏艱難的精神,無論施展在哪個領域,都能獲得很大的成就吧!

    另一位男學員建睿目前還在讀大學,第一次上課時,父親帶著他來到教室,告訴我:「老師,我兒子從小到大都有失眠的問題,看遍無數醫生,吃了各式各樣的藥都沒用。我聽說瑜伽能幫助放鬆,所以想讓他試試,就請您多照顧他了。」

    聽完這位父親的一席話,讓我想到以前當我憂鬱又睡不著時,我爸爸也是這樣伴我多年,直到我慢慢揮別充滿陰霾的人生。爸爸真是偉大的存在,默默在孩子的背後提供無條件的支持,沉默寡言,卻一直用行動去愛著自己的孩子。

    我立即點頭允諾。課間我不斷觀察這位學生,他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容易焦慮及不由自主地抖動肢體,很需要放鬆身體和頭腦,讓身心慢慢靜止下來,而瑜伽對他會是很好的一條路。

    課後跟建睿聊了一下,他說剛剛大休息時竟然睡著了!而當他描述失眠的痛苦,每晚十一點上床,卻要到半夜兩點才得以入眠,即使服藥也完全無效時,我完全能感同身受,跟他分享我也曾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失眠,以為此生都好不了了,但後來卻藉由瑜伽而慢慢調養好。

    當我們一起返回大廳時,又見到等待兒子下課的爸爸。他幫兒子找到教室,然後一直陪著他,希望他能早日好睡,真是令人感動。

    隔周建睿來上第二堂課,這回他在大休息睡得「不省人事」,課後我不斷搖晃他的手臂、呼喊他的名字,他都無動於衷,就連大夥兒踏出教室的腳步聲、談笑聲,以及打掃阿姨打開刺耳的吸塵器都無法吵醒他。無計可施之下,只能請他的父親來幫忙。

    我一邊走向大廳,一邊在心中頑皮地想:「這位爸爸,你兒子真的有失眠嗎?我看他睡得挺好啊。」

    「建睿睡得太熟了,我叫不醒他。」我告訴對方,接著領他進入教室。建睿爸爸臉上流露不可思議的驚訝表情,走到鼾聲大作的兒子身畔:「弟弟,下課了,我們回家吧。」建睿終於在父親的呼喚聲中揉揉眼睛坐起來,不好意思地笑了。

    望著眼前兩位緊張的男子終於放鬆了,這個畫面實在太美妙了。或許這只是一個開頭,繼續走下去,日後瑜伽必定能帶給他們更多的禮物。

    ●摘自有鹿出版《瑜伽這檔事》

  • 沉默寡言好處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24 07:15:08
    有 1,866 人按讚


    假新聞、長輩圖、懶人包,無所不在的政治訊息,是否正在侵蝕你我的親密關係?
    當客廳、臥房變成吵吵鬧鬧的政治擂臺,又該如何維繫家人日常的情感交流

    最近,你又刪除或封鎖了哪些臉友,當中有好友或家人嗎?你一方面焦慮國家的未來,另一方面卻無法忍受朝夕相處的人立場與自己不同,只要一開口聊政治,音量就會大過電視名嘴。

    《政治學期刊》(The Journal of Politics)中也有作者指出,比起跨種族或跨宗教,父母更擔心子女和不同政治傾向的人結婚。威克菲德調查公司(Wakefield Research)也發現,比起金錢問題,百分之二十的伴侶吵架焦點都放在政治議題,顯示它已成為婚姻問題的引爆點。

    本書作者指出,在親密關係中爭吵政治議題,有時是出於不切實際的幻想,希望與家人、伴侶的想法和觀點可以同步,或是受過去的家庭關係影響,想從政治議題中找回關注或權力。但我們總是不經意忘了,每個人所抱持的政治主張,跟出身背景、生活歷練、價值觀密切相關。

    取自《在家不要談政治》

    ************************************

    我想,不需要做我的工作,朋友們舉目四望,大概不難找到,因為政治撕裂家庭的例子。社會有沒有變得更好,還不知道,家庭氣氛先變糟!

    我特別希望在這個時間點,推薦這本書。因為最近我碰到一個家庭,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跟他相處不睦的爸爸,政治立場相左,孩子一看到爸爸就生厭。所以雙方陣營攻訐得越激烈,親子關係的裂痕就越明顯。

    說實在話,我個人的力量,難敵負面新聞每天播送,政治人物之間的激烈攻防。親子之間要能相處融洽,不知道選後還有沒有機會?(攤手)

    出版社願意送兩本書,麻煩想參與活動的朋友留言、分享、設公開,兩天之後,由出版社抽出兩位讀者贈書(不包含海外地區),並在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只有在這一篇文章下面留言會送書,之後其他貼文就沒有送書了。

    如果可以,保持理性討論政治議題,且願意欣賞孩子的不同意見,這對孩子是很好的教育,這我非常贊成。只是,能好好做到的家長,又有幾個?

    這一系列貼文,會希望我們藉著這個議題,知道價值觀不同,依然有愛的可能性。

    祝福您,先能齊家,再談治國!

    ************************************

    從事物的原貌發現愛

    【文/ 珍.賽佛】

    現在,你已經看過各式各樣左右派的人物與伴侶──固執己見或心胸開放的、年輕或年老的、直言不諱或沉默寡言的、信仰虔誠或無信仰的。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強烈反對所愛之人的政治理念,並想要改變彼此互動的方式。

    他們都察覺到關係出現危機,希望修補破損的關係,也願意採取行動。這是好事,否則深陷政治對立的泥沼中找不到出口,無助的感覺往往會使人覺得改變是不可能的。

    他們學到了什麼?他們大部分的人都表示,在這個沉重話題中探索,確實讓他們學到重要的事情。而我們又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

    令人高興的是,經由訪談,他們得到思想、行為上的啟發,大家幾乎都擺脫了原本的窘境。過程中,他們漸漸了解自己,也發展出新視角,發現在表現的政治衝突下,潛藏了真正的問題。接著他們與對方進行深入對話(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次這麼做),不僅收穫良多,也更了解自己以及對方在關係中的付出。明瞭這些事情後,他們改變了看待彼此關係的角度,也能懷抱希望,從窘境中解脫、開啟新的可能性。他們不再只以意識形態為本,而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重新了解彼此的政治衝突,也知道如何進一步改善。

    他們還發現,原來自己有多執著於「頑固的希望」。以前他們相信,自己只要夠努力,就能改變對方的觀點。現在才了解到,為了這個無望的目標,自己太急切又徒勞地投入太多心力,在關係中造成許多摩擦。

    我很訝異,受訪者都同意我所觀察到的事,能夠聽取建議,也願意實際應用。有些伴侶的相處方式根深柢固、難以改變,但居然也做到了。我想幫助他們探索內心,為不斷重複的可怕爭執找到心理根源,其潛藏的問題通常和政治無關。令我驚喜的是,他們都能找出解開癥結的答案。要了解彼此真正的問題為何,通常只需要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彼此的互動,而許多受訪者從沒這樣嘗試過。然後,他們便能進一步思考,怎樣的行為造成了衝突,以及背後到底有什麼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對方。無法溝通的問題不在政治歧見,而是性格或態度上的碰撞。

    每次看到他人內心想通了什麼,我都會驚喜又受到鼓勵,這代表了,就算看起來最無藥可救的衝突,也不是不可能和好。讀者們能以此獲取信心,並效仿在書中讀到的許多案例,看看那些人如何靠自己改善關係。關鍵是自我省察。

    克里斯多夫.德瑞克的轉變是最強而有力、鼓舞人心的例證,他展現出了洞察的力量。克里斯多夫的母親為了他的政治觀點,不斷攻擊他、羞辱他。我問道,為什麼他堅持要和母親爭執,他說因為不想像他父親一樣消極。他聽到自己說出這番話之後,有助於他想通,主動拒絕與母親交戰其實才是掌控局面的方法。克里斯多夫以前從沒想過,原來這才是父親沒做到的。許多人只是想法上需要啟發,只要一有方法,都能睿智地處理。

    我也很訝異,當我提供受訪者們不同的解決方法時,他們都願意聽,並改變討人厭的行為。費莉絲.霍爾珀林的丈夫馬克被逼得在地下室偷偷看福斯新聞。她也承認,自己經常不顧丈夫意願,就塞文章給他讀。我告訴她必須停止這種行為,她居然一口答應:「我做得到!」她也實現承諾。對她丈夫以及夫妻關係來講,這是非常大的轉變。

    史蒂夫.尼爾森在網路上跟人嗆聲吵政治,成功地讓他的所有家人都疏遠他,但他會怕他的舉止會讓他失去最愛的姊姊希拉,希拉也是最後一個會和他連絡的親人。我建議他,不要用網路傳訊息,最好用電話或當面跟希拉表白,她對你有多重要。史蒂夫將我的建議放在心上,他們的關係因此就修復了。

    政治立場不同時,最重要、最基礎的事,是要有維持關係的強烈欲望,一切都從此開始。當你願意檢視自己的行為及其根源,並願意以對方的角度看自己,盡可能地敞開心胸傾聽親密伴侶的話,並調整自己的行為,關係就會改變。

    檢視你自己的行為如何導致兩人爭執,有這樣的自我認知,你們的關係才真正能從衝突轉為合作。雖然對許多重要的政治議題你們依然有歧見,並且可能永遠不會有共識。無可避免地,無論兩個人意識形態是否一致,總是會有一些根本的分歧,至少性格就不同。幸好,洞察可以帶來同理心,每個人只要努力,就能培養這種能力。我的研究顯示出,當你有不同的行為,對方也會跟著有不同的反應。

    自我分析是值得投入的浩大工程,它所帶來的好處遠遠超過不吵政治。一旦你決定進行自我分析,就能看到過去與現在的連結,以及政治與其他事務的連結,這些都是你以前不曾注意到的。沒有什麼事能比發現自我更驚奇、更有收穫了。

    你可以放心,你的理念無需變動。產生同理心不需要以一致的觀點為基礎,就如同迪倫.馬龍(Dylan Marron)所說:「同理心不代表完全支持對方。」迪倫是我播客節目的來賓,他自己也有主持播客節目。一定可以找到政治之外的許多共通之處,因為就我們所見,政治絕不是表達基本價值觀的唯一途徑。我們必須承認,政治觀點不能作為道德評斷的基礎;否則的話,自由派就不可能相信擁護持槍權或反對墮胎的人,就不會覺得對方值得愛、讚賞與尊重。有時我們還是會十分欣賞政治立場不同的人。

    所謂真愛、永恆不變的伴侶,絕不是像照鏡子一樣面面相通。

    .

    以上文字取自
    在家不要談政治:擁抱不同立場,修補彼此的關係黑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2120

    .

    12/28蔡璧名老師《學會用情: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2》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39134477005452/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沉默寡言好處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24 07:15:07
    有 1,861 人按讚

    假新聞、長輩圖、懶人包,無所不在的政治訊息,是否正在侵蝕你我的親密關係?
    當客廳、臥房變成吵吵鬧鬧的政治擂臺,又該如何維繫家人日常的情感交流

    最近,你又刪除或封鎖了哪些臉友,當中有好友或家人嗎?你一方面焦慮國家的未來,另一方面卻無法忍受朝夕相處的人立場與自己不同,只要一開口聊政治,音量就會大過電視名嘴。

    《政治學期刊》(The Journal of Politics)中也有作者指出,比起跨種族或跨宗教,父母更擔心子女和不同政治傾向的人結婚。威克菲德調查公司(Wakefield Research)也發現,比起金錢問題,百分之二十的伴侶吵架焦點都放在政治議題,顯示它已成為婚姻問題的引爆點。

    本書作者指出,在親密關係中爭吵政治議題,有時是出於不切實際的幻想,希望與家人、伴侶的想法和觀點可以同步,或是受過去的家庭關係影響,想從政治議題中找回關注或權力。但我們總是不經意忘了,每個人所抱持的政治主張,跟出身背景、生活歷練、價值觀密切相關。

    取自《在家不要談政治》

    ************************************

    我想,不需要做我的工作,朋友們舉目四望,大概不難找到,因為政治撕裂家庭的例子。社會有沒有變得更好,還不知道,家庭氣氛先變糟!

    我特別希望在這個時間點,推薦這本書。因為最近我碰到一個家庭,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跟他相處不睦的爸爸,政治立場相左,孩子一看到爸爸就生厭。所以雙方陣營攻訐得越激烈,親子關係的裂痕就越明顯。

    說實在話,我個人的力量,難敵負面新聞每天播送,政治人物之間的激烈攻防。親子之間要能相處融洽,不知道選後還有沒有機會?(攤手)

    出版社願意送兩本書,麻煩想參與活動的朋友留言、分享、設公開,兩天之後,由出版社抽出兩位讀者贈書(不包含海外地區),並在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只有在這一篇文章下面留言會送書,之後其他貼文就沒有送書了。

    如果可以,保持理性討論政治議題,且願意欣賞孩子的不同意見,這對孩子是很好的教育,這我非常贊成。只是,能好好做到的家長,又有幾個?

    這一系列貼文,會希望我們藉著這個議題,知道價值觀不同,依然有愛的可能性。

    祝福您,先能齊家,再談治國!

    ************************************

    從事物的原貌發現愛

    【文/ 珍.賽佛】

    現在,你已經看過各式各樣左右派的人物與伴侶──固執己見或心胸開放的、年輕或年老的、直言不諱或沉默寡言的、信仰虔誠或無信仰的。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強烈反對所愛之人的政治理念,並想要改變彼此互動的方式。

    他們都察覺到關係出現危機,希望修補破損的關係,也願意採取行動。這是好事,否則深陷政治對立的泥沼中找不到出口,無助的感覺往往會使人覺得改變是不可能的。

    他們學到了什麼?他們大部分的人都表示,在這個沉重話題中探索,確實讓他們學到重要的事情。而我們又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

    令人高興的是,經由訪談,他們得到思想、行為上的啟發,大家幾乎都擺脫了原本的窘境。過程中,他們漸漸了解自己,也發展出新視角,發現在表現的政治衝突下,潛藏了真正的問題。接著他們與對方進行深入對話(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次這麼做),不僅收穫良多,也更了解自己以及對方在關係中的付出。明瞭這些事情後,他們改變了看待彼此關係的角度,也能懷抱希望,從窘境中解脫、開啟新的可能性。他們不再只以意識形態為本,而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重新了解彼此的政治衝突,也知道如何進一步改善。

    他們還發現,原來自己有多執著於「頑固的希望」。以前他們相信,自己只要夠努力,就能改變對方的觀點。現在才了解到,為了這個無望的目標,自己太急切又徒勞地投入太多心力,在關係中造成許多摩擦。

    我很訝異,受訪者都同意我所觀察到的事,能夠聽取建議,也願意實際應用。有些伴侶的相處方式根深柢固、難以改變,但居然也做到了。我想幫助他們探索內心,為不斷重複的可怕爭執找到心理根源,其潛藏的問題通常和政治無關。令我驚喜的是,他們都能找出解開癥結的答案。要了解彼此真正的問題為何,通常只需要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彼此的互動,而許多受訪者從沒這樣嘗試過。然後,他們便能進一步思考,怎樣的行為造成了衝突,以及背後到底有什麼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對方。無法溝通的問題不在政治歧見,而是性格或態度上的碰撞。

    每次看到他人內心想通了什麼,我都會驚喜又受到鼓勵,這代表了,就算看起來最無藥可救的衝突,也不是不可能和好。讀者們能以此獲取信心,並效仿在書中讀到的許多案例,看看那些人如何靠自己改善關係。關鍵是自我省察。

    克里斯多夫.德瑞克的轉變是最強而有力、鼓舞人心的例證,他展現出了洞察的力量。克里斯多夫的母親為了他的政治觀點,不斷攻擊他、羞辱他。我問道,為什麼他堅持要和母親爭執,他說因為不想像他父親一樣消極。他聽到自己說出這番話之後,有助於他想通,主動拒絕與母親交戰其實才是掌控局面的方法。克里斯多夫以前從沒想過,原來這才是父親沒做到的。許多人只是想法上需要啟發,只要一有方法,都能睿智地處理。

    我也很訝異,當我提供受訪者們不同的解決方法時,他們都願意聽,並改變討人厭的行為。費莉絲.霍爾珀林的丈夫馬克被逼得在地下室偷偷看福斯新聞。她也承認,自己經常不顧丈夫意願,就塞文章給他讀。我告訴她必須停止這種行為,她居然一口答應:「我做得到!」她也實現承諾。對她丈夫以及夫妻關係來講,這是非常大的轉變。

    史蒂夫.尼爾森在網路上跟人嗆聲吵政治,成功地讓他的所有家人都疏遠他,但他會怕他的舉止會讓他失去最愛的姊姊希拉,希拉也是最後一個會和他連絡的親人。我建議他,不要用網路傳訊息,最好用電話或當面跟希拉表白,她對你有多重要。史蒂夫將我的建議放在心上,他們的關係因此就修復了。

    政治立場不同時,最重要、最基礎的事,是要有維持關係的強烈欲望,一切都從此開始。當你願意檢視自己的行為及其根源,並願意以對方的角度看自己,盡可能地敞開心胸傾聽親密伴侶的話,並調整自己的行為,關係就會改變。

    檢視你自己的行為如何導致兩人爭執,有這樣的自我認知,你們的關係才真正能從衝突轉為合作。雖然對許多重要的政治議題你們依然有歧見,並且可能永遠不會有共識。無可避免地,無論兩個人意識形態是否一致,總是會有一些根本的分歧,至少性格就不同。幸好,洞察可以帶來同理心,每個人只要努力,就能培養這種能力。我的研究顯示出,當你有不同的行為,對方也會跟著有不同的反應。

    自我分析是值得投入的浩大工程,它所帶來的好處遠遠超過不吵政治。一旦你決定進行自我分析,就能看到過去與現在的連結,以及政治與其他事務的連結,這些都是你以前不曾注意到的。沒有什麼事能比發現自我更驚奇、更有收穫了。

    你可以放心,你的理念無需變動。產生同理心不需要以一致的觀點為基礎,就如同迪倫.馬龍(Dylan Marron)所說:「同理心不代表完全支持對方。」迪倫是我播客節目的來賓,他自己也有主持播客節目。一定可以找到政治之外的許多共通之處,因為就我們所見,政治絕不是表達基本價值觀的唯一途徑。我們必須承認,政治觀點不能作為道德評斷的基礎;否則的話,自由派就不可能相信擁護持槍權或反對墮胎的人,就不會覺得對方值得愛、讚賞與尊重。有時我們還是會十分欣賞政治立場不同的人。

    所謂真愛、永恆不變的伴侶,絕不是像照鏡子一樣面面相通。

    .

    以上文字取自
    在家不要談政治:擁抱不同立場,修補彼此的關係黑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2120

    .

    12/28蔡璧名老師《學會用情: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2》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39134477005452/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