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沉迷遊戲怎麼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沉迷遊戲怎麼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沉迷遊戲怎麼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沉迷遊戲怎麼辦產品中有6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romo 貓狗影片、熱播戲劇、療癒遊戲......常常讓人一開始投入就停不下來,青少年們萬一不小心成癮怎麼辦? 其實, 網路成癮有明確的定義,並不是長時間使用就代表成癮,在討論之前,讓我們先來理解它造成的症狀! 如果想避免網路成癮,也可以試著找「PC-cillin家長守護版」來幫忙:...

沉迷遊戲怎麼辦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10:23:45

立即 Follow @businessfocus.presslogic 【網絡遊戲】打機都要管?中國禁未成年者10點後打機!⠀ · ⠀ 「打機成癮」所引起的「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在今年五月份正式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精神疾病範疇,該指標將於2022年1月生效,而就在昨日...

沉迷遊戲怎麼辦 在 藍橘子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18:25:43

我叫阿瑟,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不分晝夜地沉迷在一隻叫《碧血狂殺2》(Red Dead Redemption 2)的遊戲中。 . 如果你沒玩過這遊戲,簡單來說就是在美國西部牛仔的世界裡,你可以自由做任何事,打獵、行俠仗義、當亡命之徒也可以。 . 但當我在遊戲中遇到一件非常詭異的事後,我便不敢再觸碰這...

  • 沉迷遊戲怎麼辦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07:30:59
    有 13 人按讚

    【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沉迷遊戲怎麼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3 13:27:06
    有 16 人按讚

    【人們與遊戲的 love hate relationship | 盧斯達 on Patreon】

    兒童青少年陸續收到通知,電子遊戲只在假日開放,遊玩時間不可超過三小時。

    全人類和電子遊戲都發展出一段 love hate relationship。「家長」一向討厭小朋友打機,但近年手提裝置可以玩的遊戲越來越多,很多中老年人在街上捉小精靈或者爆 candy crush。但問到很多平常家長,子女打機對他們就好像吸毒,一吸人就廢了,會馬上上癮繼而喪失所有生產力。你打機,肯定上不了大學,一生都毀了。

    一些經典遊戲重製再推出,要賣情懷,總會提醒你在中學時和朋友去網吧打機的日子。回憶有美好的,也有黑暗的。我記得當時很多人都在網吧過活,對入迷的人們來說,不在乎每一餐吃杯麵,不在乎網吧充滿煙味。甚至當 03 年沙士來襲時,我會照去玩,只有那時才不怕死。當時香港有人在香港打到暴斃,無聊的傳媒還會找風水師評論為何隻遊戲咁邪?

    後來買斷制遊戲慢慢被月費制、時費制甚至免費課金制基本取代,但為了一把武器而自殺的事情還是很多遊戲都有。人長大之中要考慮的事越來越多,自然不覺得那件虛擬武器是甚麼,但對一些十幾歲的人來說,那是第一次「耕耘」的成果,可能是他在朋友圈裡地位突然躍升的憑據。最地獄的是,對現代的年輕人來說,人生第一次努力地「工作」通常是為了打機。自己看攻略、跟朋友交換情報和物資、形成一個互助的圈子、分黨分派以及互相鬥爭,可以說很多少年的智能、博弈和社會能力,最初是弔詭地通過遊戲來培養發展。

    電子遊戲是有癮頭的,但特別上癮嗎?其實所謂成年人世界都有很多東西沉迷,在別人眼中都是看不明白的狂熱。賭搏就很上癮,所以很多遊戲都設計得很像賭搏,抽卡轉蛋會配合特殊震動、聲效、光效,去構成大腦的快感回饋機制,而且那種遊戲一律以「頻繁通知,確保玩家經常登入」的思路去設計,外層套甚麼 IP 根本無關痛癮,機制就是這一種,廠商可以用心做遊戲,但也可以疊埋心水做賭場莊家,更加和味。

    就像人類對「毒品」有剿撫兩派。剿滅派基本認定電子遊戲是一種禍害,能不碰就不碰,好像血管裡的脂肪。遊戲帶來快樂,帶來體驗,有學者認為是第九種藝術,優秀的遊戲也具備文學性。審美需求在生存需求和自我實現之間,但仍然是很難消滅的人性。據說美國政權在越戰前後發動的禁毒運動,最後演變成特別針對低下層和黑人用藥,而社會賢達有可卡因。這個背後的思想是把用藥者視為一種社會問題。因此政策而引發很多災難發生之後,他們自我反省去想補救方法時,通常會向北歐取經,主張鬆綁、治療、協助,而不是一味懲治,認為這可以為社會帶來很多好處,也可以節省很多資源。正如你或許可以用電擊和監禁來治療一個少年的嚴重網癮,但你的成本可能是毀了一個人的人生。

    然而這只會是一個紛爭不斷的議程,因為這涉及「甚麼是毒品、甚麼是異常」的形而上問題。遊玩時間不可超過三小時,就是認為玩遊戲是可以的,在三小時之內屬於「正常」。然而這極少量的供應,面對龐大需求,之後人們會如何扭盡六壬,又會發生甚麼劇烈的戒斷症狀,簡直不可想像。

    雖然遊戲有這樣黑暗的一面,但所有戰略家都不敢輕看電子遊戲業。今日富可敵國的 Apple 曾經與遊戲業保持距離,到現在還要苦苦追趕——沒人會買蘋果電腦玩遊戲。

    遊戲只是一連串技術之下的終端產品,在上游是一堆因為遊戲需求和資源湧入而受惠因而進步的技術產業,這些技術產業最終就成為某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一大部份。遊戲機越做越小,終於到了今日的微型,當中有一部份是家用機市場都飽和之後,日本人去了開闢手提機市場。據說地球上有一億台 Gameboy,當你做完一億台之後,你的製造工藝又可以去做一些更難的事情,做更小的電子組件,繼續升級下去。然後在那裡亮相的寵物小精靈,現在成為全球最值錢 IP,晉身代表全日本的文化軟實力。然後台灣也有了她的科技神山,是一個政治上很重要的東西。

    例如 NVIDIA 或者 AMD 的顯示卡究竟是誰人買的?應該主要是有強烈遊戲繪圖需求的人,而近年入場的還有很多礦老闆。還有一堆人是用來剪片,為甚麼有那麼多人要剪片?因為大家都要做 youtube。你用來剪甚麼,都是付了錢,理論上都有份推動技術進步。

    一些看來很純娛樂的東西,上面都是一套最終會促進生產力和累積知識的東西。現在你可以說智能手機統治了世界,iPhone 的原型機其實有一些 walkman 的靈感,是日本將東西越做越小;為了生產某一款家用遊戲機,他們和東芝、IBM 合作設計和製造晶片,即當時很多國家傾舉國之力都無法通過的技術門檻,他們能通過,都是因為要生產一台「不事生產」的遊戲機。這應該是電子製造業的進步。

    家長會投訴,那他們的孩子怎麼辦呢?所以他們不會在遊戲這一塊上癮,但明天也會在別的事情上癮。你的孩子,問我們怎麼辦?

  • 沉迷遊戲怎麼辦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3 13:21:39
    有 47 人按讚

    【人們與遊戲的 love hate relationship | 盧斯達 on Patreon】

    兒童青少年陸續收到通知,電子遊戲只在假日開放,遊玩時間不可超過三小時。

    全人類和電子遊戲都發展出一段 love hate relationship。「家長」一向討厭小朋友打機,但近年手提裝置可以玩的遊戲越來越多,很多中老年人在街上捉小精靈或者爆 candy crush。但問到很多平常家長,子女打機對他們就好像吸毒,一吸人就廢了,會馬上上癮繼而喪失所有生產力。你打機,肯定上不了大學,一生都毀了。

    一些經典遊戲重製再推出,要賣情懷,總會提醒你在中學時和朋友去網吧打機的日子。回憶有美好的,也有黑暗的。我記得當時很多人都在網吧過活,對入迷的人們來說,不在乎每一餐吃杯麵,不在乎網吧充滿煙味。甚至當 03 年沙士來襲時,我會照去玩,只有那時才不怕死。當時香港有人在香港打到暴斃,無聊的傳媒還會找風水師評論為何隻遊戲咁邪?

    後來買斷制遊戲慢慢被月費制、時費制甚至免費課金制基本取代,但為了一把武器而自殺的事情還是很多遊戲都有。人長大之中要考慮的事越來越多,自然不覺得那件虛擬武器是甚麼,但對一些十幾歲的人來說,那是第一次「耕耘」的成果,可能是他在朋友圈裡地位突然躍升的憑據。最地獄的是,對現代的年輕人來說,人生第一次努力地「工作」通常是為了打機。自己看攻略、跟朋友交換情報和物資、形成一個互助的圈子、分黨分派以及互相鬥爭,可以說很多少年的智能、博弈和社會能力,最初是弔詭地通過遊戲來培養發展。

    電子遊戲是有癮頭的,但特別上癮嗎?其實所謂成年人世界都有很多東西沉迷,在別人眼中都是看不明白的狂熱。賭搏就很上癮,所以很多遊戲都設計得很像賭搏,抽卡轉蛋會配合特殊震動、聲效、光效,去構成大腦的快感回饋機制,而且那種遊戲一律以「頻繁通知,確保玩家經常登入」的思路去設計,外層套甚麼 IP 根本無關痛癮,機制就是這一種,廠商可以用心做遊戲,但也可以疊埋心水做賭場莊家,更加和味。

    就像人類對「毒品」有剿撫兩派。剿滅派基本認定電子遊戲是一種禍害,能不碰就不碰,好像血管裡的脂肪。遊戲帶來快樂,帶來體驗,有學者認為是第九種藝術,優秀的遊戲也具備文學性。審美需求在生存需求和自我實現之間,但仍然是很難消滅的人性。據說美國政權在越戰前後發動的禁毒運動,最後演變成特別針對低下層和黑人用藥,而社會賢達有可卡因。這個背後的思想是把用藥者視為一種社會問題。因此政策而引發很多災難發生之後,他們自我反省去想補救方法時,通常會向北歐取經,主張鬆綁、治療、協助,而不是一味懲治,認為這可以為社會帶來很多好處,也可以節省很多資源。正如你或許可以用電擊和監禁來治療一個少年的嚴重網癮,但你的成本可能是毀了一個人的人生。

    然而這只會是一個紛爭不斷的議程,因為這涉及「甚麼是毒品、甚麼是異常」的形而上問題。遊玩時間不可超過三小時,就是認為玩遊戲是可以的,在三小時之內屬於「正常」。然而這極少量的供應,面對龐大需求,之後人們會如何扭盡六壬,又會發生甚麼劇烈的戒斷症狀,簡直不可想像。

    雖然遊戲有這樣黑暗的一面,但所有戰略家都不敢輕看電子遊戲業。今日富可敵國的 Apple 曾經與遊戲業保持距離,到現在還要苦苦追趕——沒人會買蘋果電腦玩遊戲。

    遊戲只是一連串技術之下的終端產品,在上游是一堆因為遊戲需求和資源湧入而受惠因而進步的技術產業,這些技術產業最終就成為某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一大部份。遊戲機越做越小,終於到了今日的微型,當中有一部份是家用機市場都飽和之後,日本人去了開闢手提機市場。據說地球上有一億台 Gameboy,當你做完一億台之後,你的製造工藝又可以去做一些更難的事情,做更小的電子組件,繼續升級下去。然後在那裡亮相的寵物小精靈,現在成為全球最值錢 IP,晉身代表全日本的文化軟實力。然後台灣也有了她的科技神山,是一個政治上很重要的東西。

    例如 NVIDIA 或者 AMD 的顯示卡究竟是誰人買的?應該主要是有強烈遊戲繪圖需求的人,而近年入場的還有很多礦老闆。還有一堆人是用來剪片,為甚麼有那麼多人要剪片?因為大家都要做 youtube。你用來剪甚麼,都是付了錢,理論上都有份推動技術進步。

    一些看來很純娛樂的東西,上面都是一套最終會促進生產力和累積知識的東西。現在你可以說智能手機統治了世界,iPhone 的原型機其實有一些 walkman 的靈感,是日本將東西越做越小;為了生產某一款家用遊戲機,他們和東芝、IBM 合作設計和製造晶片,即當時很多國家傾舉國之力都無法通過的技術門檻,他們能通過,都是因為要生產一台「不事生產」的遊戲機。這應該是電子製造業的進步。

    家長會投訴,那他們的孩子怎麼辦呢?所以他們不會在遊戲這一塊上癮,但明天也會在別的事情上癮。你的孩子,問我們怎麼辦?

  • 沉迷遊戲怎麼辦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6-03 20:00:28

    #promo 

    貓狗影片、熱播戲劇、療癒遊戲......常常讓人一開始投入就停不下來,青少年們萬一不小心成癮怎麼辦?
     
    其實, 網路成癮有明確的定義,並不是長時間使用就代表成癮,在討論之前,讓我們先來理解它造成的症狀!
     
    如果想避免網路成癮,也可以試著找「PC-cillin家長守護版」來幫忙:https://reurl.cc/g7nKLR
     
    #網路守護天使 #pccillin家長守護 #網路時間管理 #兒童上網
     
    ●註:PC-cillin家長守護版是由趨勢科技與教育部合作開發的「網路守護天使2.0」最新版

    ※本影片由趨勢科技與泛科學共同企劃※
     
    延伸閱讀:
    收心三步驟 助家長管理孩子上網時間 輕鬆恢復正常作息
    https://blog.trendmicro.com.tw/?p=63498
    螢幕無所不在,3C世代兒童該如何面對? —《欲罷不能》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8250
    「按讚」為何讓人墜入成癮深淵? —《欲罷不能》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8147

  • 沉迷遊戲怎麼辦 在 丁小鈺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3-06 19:00:08

    其實我覺得防疫以來最大的危機是,
    宅在家吃吃喝喝追追劇,
    很容易變胖啊啊啊!
    .🤣.
    Feat. 米琪琳
    鈺米組合來啦❤️❤️.
    .
    ✨吃胖了該怎麼遮?
    ✨如果一百萬,打算怎麼花呢?
    ✨怎樣才算有禮貌?
    ✨沉迷遊戲讓我最後悔的是......
    . 💟喜歡我的影片,
    別忘記按讚、分享出去唷~ .
    .
    🔎FB:蘿絲丁小鈺
    🔎IG:anbi920
    🔎Youtube:蘿絲丁小鈺
    🔎Tiktok:anbi920
    🔎IM短影:1184997
    🔎浪直播:1173232
    🔎痞客邦:蘿絲丁小鈺

  • 沉迷遊戲怎麼辦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1-07 11:44:31

    好啦好啦我知道你還沉迷在亨利卡維爾比女主角還大的胸部之上,但其實NETFLIX的獵魔士是有原著的啊!而且你最近也看到原著作者大聲稱讚亨利演得好,影集拍得好,就知道他一定拿到了一大筆錢龍心大悅啊!

    因為原作者其實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經濟學家啊!

    永遠不爽的經濟學家:安傑·薩普科夫斯基(Andrzej Sapkowski),喔他也是巫師系列遊戲的原著作家!

    人生其實就是這樣,有的時候你會中,有的時候你不會中。安傑·薩普科夫斯基其實原來是個經濟學家,在波蘭的政府直轄的機關中工作,是個非常不錯的穩定公職。但忽然之間,波蘭改革開放,他很快就要失業了!對一個經濟學家來說,失業就等於沒有經濟可以分析了呀!

    於是他把腦筋動到其他的營生上。

    他決定要成為全職的小說家,但當時的波蘭沒有全職的小說作家這回事-當然更沒有人看好他。

    就算沒人看好又怎麼樣!經濟學家的分析能力可以打敗一切!

    於是他參加了雜誌的小說獎,身為經濟學家的他,經過精密推演,發現在當時波蘭的奇科幻小說界還是以科幻和政治諷刺小說為主,其實根本沒有經典的奇幻小說類別,要如何脫穎而出呢?

    寫奇幻。

    要如何在三十頁的規範內寫到得名得獎還有獎金可以拿呢?

    最好是重新描述經典童話,讓大家能夠有熟悉的立足點來做比較,卻又能夠有翻案的驚喜。

    要如何寫出讓人經驗的經典童話翻案文呢?

    把經濟學的需求與供給代入:如果這是一個經常有各種妖魔鬼怪出沒的世界,那麼人們一定會需要專業的除魔士或是獵魔人。總不可能老是把工作交給毫無經驗的鞋匠之子吧?(或者住在與世無爭的樂園裡面只愛吃喝的小矮子吧!)

    不知道人力銀行怎麼想這種超自然人資?

    於是經濟學的那隻隱形之手,就推出了專業的超自然對抗從業人員,獵魔士這個職業就此誕生。

    然後有一年,有一家波蘭的小小公司叫做CD Projekt跑來找當時已經非常有名的暢銷奇幻作家安傑·薩普科夫斯基,詢問可否拿小說裡面的主角和世界設定來做遊戲。安傑·薩普科夫斯基當時覺得其實不一定可以,所以就拿了一小筆授權金,著作系列隨便他們用。

    然後,改編自小說【獵魔士】的巫師系列遊戲三部曲,全球賣出兩千五百萬套,銷售額突破兩億五千萬美金。

    但是,安傑·薩普科夫斯基還是很不爽,不是因為小說作者是自己但大家不知道而不爽,而是因為他媽的他不是簽版稅約啊!所以不管遊戲賣再多套,他老兄一點都沒辦法多賺啊!

    而且更怒的是,小說明明是遊戲的原著,1986年就出了,但是許多遊戲玩家因為是在遊戲之後才接觸到原著,所以就產生了【魔戒抄天堂】效應,安傑·薩普科夫斯基被大家誤認成改編遊戲的小說作家,所以他還是不爽!

    以上這幾段都是他一邊喝著啤酒,一邊當面告訴我的不爽。拿到2016年世界奇幻大會終身成就獎的老爺子真的很不爽,而且他不但不爽,也很樂意告訴所有人他的不爽。不知道是不是經濟學家看世事多了,滄桑的話語中依舊是非常的憤世嫉俗。

    歐巴馬還我書!

    好啦,2011年的時候,歐巴馬拜訪波蘭,波蘭總理把【巫師】第二集跟老爺子的奇幻小說原著當成國寶一併送給歐巴馬。這下子老爺子出人頭地獲得了國寶級的待遇了,照說應該很愉快吧!

    不!老爺子還是非常不爽!因為波蘭外交部事出突然,要送給歐巴馬小說的時候才想到啊靠不對,我手上的【獵魔士】都是波蘭文的版本啊!一定要送英文的怎麼辦呢?於是他們就把腦筋動到老爺子頭上來!他們十萬火急的派了穿西裝打領帶的外交人員坐著專車殺到老爺子那邊,死求活求的要到了一套【獵魔士】英文版,才趕上送給歐巴馬的盛典。

    那麼老爺子哪裡不爽呢?直到數年之後我跟他喝著啤酒聊天的時候,波蘭外交部還沒有還給老爺子一套英文版的【獵魔士】!所以這等於老爺子被占了便宜!就算只是一套小說也是不行!不爽就是不爽!經濟學家不能接受沒有等價交換這種事情!

    但是,老爺子接下來一定是會比較高興了!因為NETFLIX宣布拍完了改編自【獵魔士】原著的影集!而且還聘請老爺子當創意顧問,老爺子在新聞稿中表示非常高興能夠跟NETFLIX合作,並且忠於原著的將小說改變成影像!但是老爺子啊,我很清楚其實你高興地還是終於有機會獲得合理的顧問費,而不是一次授權就把權利賣光光啦!補充一件事情,後來獵魔士上映之前老爺子忽然又大讚遊戲跟影集都拍得超好的:顯然你就知道念了那麼多年,遊戲製作公司終於受不了碎碎念,跟他重簽了一個顯然有版稅的合約啊哈哈哈哈~~~~難怪他最近都只會說好話~~~~

    祝你能夠大發利市,安傑·薩普科夫斯基老爺子!乾杯!

    蓋亞文化

    http://www.gaeabooks.com.tw/events/2014_10_Blood_of_Elve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