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沉思者創作理念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沉思者創作理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沉思者創作理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沉思者創作理念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白鷺鷥的抗議 ◎白樵 盤旋在遭受汙染能見度不高,朦朧的大氣 我小心翼翼地選擇航線 低空飛行,避免遇上飛機 發生失事的悲劇,用雙眼 被輻射線損傷的雷達,偵查 一處安全,適合落腳的地方 只敢在遠遠的沙洲 忍受汙泥侵襲,卻不敢停靠 河岸,生怕不測的危機 從發臭的倒影,我底身軀消瘦 羽毛披上灰色敗壞的...

  • 沉思者創作理念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9 21:24:41
    有 65 人按讚

    白鷺鷥的抗議 ◎白樵
     
    盤旋在遭受汙染能見度不高,朦朧的大氣
    我小心翼翼地選擇航線
    低空飛行,避免遇上飛機
    發生失事的悲劇,用雙眼
    被輻射線損傷的雷達,偵查
    一處安全,適合落腳的地方
    只敢在遠遠的沙洲
    忍受汙泥侵襲,卻不敢停靠
    河岸,生怕不測的危機

    從發臭的倒影,我底身軀消瘦
    羽毛披上灰色敗壞的外衣
    營養不良,黑皺的腳爪攫住汙水
    生活是越來越艱困
    河中到處飄流垃圾、化學物質
    魚蛤、貝類和牡蠣
    正面臨動物界的經濟大恐慌
    不景氣的食物、環境生態
    像文明的黑死病再次蔓延
    而這次,不知曉有沒有特效藥

    回想,僅僅數十年前
    祖先還在這個美麗如南風的寶島
    這條豐碩潔淨如天使的河流
    展開純潔雪白的翅膀翱翔
    清朗如多瑙河的天空
    魚族們穿梭在渡河快樂的舟楫
    蘆荻搖曳著新世界飛舞的美夢
    漁民們仍談論著,數百年前
    從大陸海口攜帶過來的幸福感
    雖有戰亂,卻滿懷希望

    我也曾對生命滿懷希望
    像每種存在的生物種族
    繁衍在自然造化裏,充滿喜悅
    但不知何時,我底信心勇氣麻木了
    目睹同伴被獵殺,死亡的陰影
    籠罩天上每寸自由,我也看見
    魚族們一箇箇翻白肚,掙扎吐沫
    而撿便宜,為了活下去的我們
    也一箇箇抽搐,羽毛脫落
    生存對我們,是一種神聖的負擔

    暮秋時,我越來越孤獨
    向南下避寒的灰面鷲揮淚訣別
    牠們知道,歸途將有一半同族消失
    我在河洲沉思,那句響亮的格言: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標語般,藏在環境保護局的貯存室
    思慮著,上帝究竟賦予人類
    何等權力,能忽視自然的公理正義制裁
    用戰爭殘殺自己的同類
    用獵槍、毒物消滅無辜的動物
    用廢棄、工業遊戲毒殺僅有的地球

    於是,我想邀集所有動物代表聚會
    共同表決,通過避孕節育的提案
    減少生產,或是絕種
    向罪魁禍首──人類提出
    歷史上最大的抗議:「這個地球
    已經不是我們願意生存的地球。」
    但是無力的哀的美敦書
    如何用信使傳達,只能想像
    在下個世紀靜寂的春天裏
    鳥類昆蟲不再鳴叫
    河川不再奔流,森林不再綠色
    而現在,我決定靜坐沙洲
    節食抗議,用不再純潔的灰羽
    拍出最純潔的呼聲
     
     
     
    *編按:「哀的美敦書」即Ultimatum,意指最後通牒。
    --
     
    ◎ 作者簡介
     
    白樵,作者資料不詳。本詩原發表於1983年《臺灣詩季刊》(林白出版社)第三期,被《1983台灣詩選》選入。
     
    --

    ◎小編 #宇路 賞析
     
    白樵的這首〈白鷺鷥的抗議〉,收錄在吳晟編選,前衛出版的《一九八三台灣詩選》。其背景正值台灣的現代詩論戰時期,因此分析這首詩以及下一篇將要賞析的陳斐雯〈養鳥須知〉,特別具時代意義。吳晟在主編序〈誠惶誠恐話編選〉一文當中特別指出,鄉土意識的崛起,或許使現代詩逐漸走向語言淺白,意象單純的的風格,但是卻大大擴張了詩的題材豐富性,也擺脫過去語言晦澀,意象混亂模糊,以至於意義主題不明確的詩風,他更主張,鄉土和現實才是創作的兩大根源,不該予以譏笑,應根植於鄉土而不囿於鄉土,開拓更寬廣的視野。就讓我們來看看在此種觀點下,詩如何表現其藝術性,以下為筆者對詩的解析:
     
    〈白鷺鷥的抗議〉以白鷺鷥化成第一人稱視角「我」,控訴整個台灣的環境汙染問題,可預見的即是平白的敘述口吻,從第一段「我小心翼翼地選擇航線/低空飛行,避免遇上飛機/發生失事的悲劇……」就能感受到身為一隻大自然中的動物擔心害怕的心境,延續到第二段從牠的視角看見空氣、水以及土地皆被各種垃圾和化學物質汙染。二段六行處,突然跳出很有趣的比喻:「魚蛤、貝類和牡蠣/正面臨動物界的經濟大恐慌/不景氣的食物、環境生態/像文明的黑死病再次蔓延」以人類視角來看,動物並無文明,何來經濟?但此處的「經濟大恐慌」,不只生動地將食物短缺比喻為人類的經濟蕭條,更用了疫病的意象──文明的黑死病,在covid-19疫情中的現在,我們能非常深刻地體會每天生活在恐慌之中的心情,「而這次,不知曉有沒有特效藥」,連即便有疫苗的我們,還是會擔心副作用的問題,更何況沒有呢?
     
    第三段,作者將個體的生存議題,擴大為整個物種的延續,且明確地寫出了「死亡」,不只是因為這些環境中的汙染,還有人類獵殺的因素,剝奪了動物的自由。為了填飽肚子的白鷺鷥,即使看到死掉的魚,也只能飲鴆止渴而吃進重金屬和毒物。進入第四段,我們看到了其他鳥類──灰面鷲的出現,顯示出不只是留鳥,包含短暫過冬的候鳥也受到同樣的生存危機,並建立不同的物種之間也是朋友的關係,才會有「揮淚訣別」的動作,而在此處凸顯出失去朋友的孤獨感。接著才出現本詩的最大重點,也就是作者藉白鷺之口所要控訴的對象──人類,在動物和自然的眼中是多麼罪大惡極,上帝卻要賦予人類這些權力?
     
    最末段,我認為是整首詩最奇幻的一段:「於是,我想邀集所有動物代表聚會/共同表決,通過避孕節育的提案/減少生產,或是絕種」作者寫出了一種超越擬人化的想像,將動物/自然的意志,化為一種民主的討論過程。為什麼這件事值得一提?我認為在過去的藝術作品中,大部分以「動物」來做政治比喻或描寫時,都是「上對下的統治階層關係」,就如自然界有食物鏈一般,是一層一層的關係,也就是「弱肉強食」的概念,對應的是人類社會中的不平等。然而在這首詩中,動物們是彼此平等的地位,透過民主,也就是「理性的」討論及表決,得出「減少生產或絕種」的決定,當然這也是一大諷刺,物種的數量減少,絕非自由意志的選擇,而是人類造成的結果。
     
    綜觀整首詩,雖然語言平易近人,沒有各種華麗的文字技巧,但是將人類的情感,以及文明的產物如經濟與民主制度,以動物的視角寫出對人類的控訴,比起單純用人類角度還要更具衝擊性與說服力,此為這篇作品具開創性的特點,並且符合「根植於鄉土」的文學理念,可以理解為何這首作品會受到吳晟等編選人員的青睞。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生態詩 #白樵 #白鷺鷥 #年度詩選 #臺灣詩選 #前衛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19.htm

  • 沉思者創作理念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01 21:00:01
    有 239 人按讚

    泰戈爾《新月集》── 黑暗之中的溫暖 ◎黃禹涵
      
    一、作者介紹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 5. 7. - 1941. 8. 7.)是一個跨世紀的印度詩人,跨越了十九世紀後半期,和二十世紀前半期,在印度有著「詩聖」的文學稱號。當時歐洲、美國和日本都進入資本主義的時代,並且進一步發展成為帝國主義,同時對外爭奪,作為列強國家開始瓜分全球。
    泰戈爾出生的那一年,也就是1861年,英國已經對印度侵略長達260年,同一年也是印度民族大起義後的第五年,當時殖民者的貪婪掠奪、殘酷壓榨和欺凌,讓印度人民極端反抗。在他晚年的時候,1914年和1941年又先後爆發兩次世界大戰,他在1941年離世,由此可見,泰戈爾生長在一個非常動盪不安的年代。
    雖然被殖民者苦不堪言,但是泰戈爾卻誕生在一個地主兼商人的文藝家庭中,這是一個不同於他人的生活起點。
    從泰戈爾的祖父那一輩起,已是成功的企業家,而其父親身為長子,承襲了祖父的家產,處在一個社會地位極高的位置,享有高等教育和資源。他是家中排行最小的孩子,父親教育孩子們能夠適性楊才,各展所長,遺傳基因圍繞在文學和藝術裡面,在泰戈爾生長的家庭環境裡面,充滿自由民主、文學藝術、古印度文化及宗教信仰,而他本身也是一個富有哲學思維、愛國主義的人。
      
    二、《新月集》成書背景與創作理念

    泰戈爾在1901年於聖蒂尼克坦創辦小學,此舉對於後來的印度有著極大的貢獻。隔年,與他生活二十年的妻子瑪麗娜麗妮(比泰戈爾小12歲,原名薄瓦達莉尼)病逝。1903年,《新月集》(原出自詩歌《兒童》)出版了,創作的語言包括孟加拉語和英語,同年九月,二女兒列奴卡病逝。1905年,父親逝世。
    泰戈爾有很多著作反映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封建和種姓制度的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反抗精神。但是《新月集》這部作品,是一個充滿愛與美好,描繪兒童的詩集。
    在動盪不安的社會裡成長,伴隨著親人相繼離世的歲月裡,泰戈爾也寫下很多作品追憶親人,即使如此,他依然堅強地書寫,擁有對於「愛」的一套美學觀念,他以兒童為中心寫下《新月集》,從詩的文字中可比對出當時印度社會兒童與外界之間產生的微妙關係。此外,在讀者的視角中,也能看到一個他在詩裡的母親投射和最後對於迷失的人的呼喚,以下分別舉例說明:

    (一)以兒童為主角
    泰戈爾在《新月集》裡開篇的第一首詩〈家〉寫著(節錄片段):
    我獨自漫步於田間小路,
    夕陽如吝嗇財主,隱匿最後一點金黃。……

    望著幽黑的大地在我眼前開展,
    用雙臂環繞著無數的家庭、搖籃和眠床、
    母親們的心和夜晚的燈光,
    還有那年輕而自然愉悅的生命,
    毫不自覺這樣的歡愉對於世界的價值。
    混亂的社會是印度當時的黑暗,泰戈爾緩緩透出人們漆黑幽暗的心境,但是那些年經的小生命,就像未被浸染的純淨成為黑暗中的光彩,作為《新月集》的開端,「孩童」們成為這本詩集裡的主人公,化作一股黑暗中的清流,以歡愉的聲音流入人間。

    (二)孩童與外界的關係
    隨著兒童成為詩集的主角,他們的純淨則與外界的混亂形成一種反差。在《新月集》收錄的第二首詩〈在海濱〉的末段(節錄片段):
    暴風雨在無徑的空中怒吼,
    船隻在無蹤的水裡崩解。
    死神處處皆在,而孩子們嬉耍。
    在無盡世界的海濱,
    是孩子們盛大的聚會。
    泰戈爾藉著海與孩子的嬉耍,寫出作為童年孩子最乾淨而純樸的歡笑,透過前一章作者時代背景的介紹,已知當時的印度生活並不容易,從「暴風雨、船隻崩解、死神」中看見其中的辛酸與悲憤,即便如此,孩童也依舊快樂玩耍,有一個自己的世界,這份對比也轉化為人們希望的力量。

    (三)母親角色的投射
    數篇詩中也有以母親的語氣去關懷兒童的詩,透過一種母愛的親情來傳遞世界上仍存在的美好,〈盜眠者〉(節錄片段)寫著:
    母親將水瓶抱在腰間到鄰村汲水。
    正午。孩子的遊戲已結束;
    池塘的鴨子靜謐。
    牧童在菩提樹蔭下臥睡。
    白鶴肅靜的佇立在芒果樹叢邊的水澤。
    這時,盜眠者前來,
    從嬰兒眼中奪取睡眠逃走。……
    是誰從我們的嬰兒眼中偷走睡眠?
    我定要知道。
    我定要找著她,並將她鏈起。……
    我會搜查她的巢穴,
    看她將所有偷來的夢藏在何處。
    我會全數搶來,將它們帶回。
    〈盜眠者〉藉由孩子的睡眠,詩人以真實的生活姿態投射到母親的角色裡,即使在詩裡一句「愛」的獨白都沒有,也可以看到詩句流露出來的母愛。

    (四)最終的呼喚
    〈榕樹〉收錄於《新月集》較末端的篇章,在這個篇章哩,彷彿可以看到詩人在藉著榕樹這個大自然的形體取代,並呼喚著那些遺忘世間最純真美好的人,以下節錄:
    啊,你,佇立在池塘邊枝葉扶疏的榕樹,
    你忘記那個小孩了嗎?
    她曾向鳥兒般在你的枝枒間築巢,
    後來又離你而去?
    你難道不記得他如何坐在窗邊,
    驚奇的望著你那竄進地底的糾結樹根?
    其中,透過母愛親情的回顧,〈榕樹〉更將印度婦女到池塘取水和自己心中黑暗的陰影寫出:
    婦女們來到池塘用她們的水瓶裝滿水,
    你那巨大的黑色身影,
    在水面上蠕動,
    彷彿從睡眠中掙扎著醒來。
    陽光在水波上舞蹈,
    有如不停息的小飛梭編織著金色織錦畫。
    最後,〈榕樹〉也用了兒童最單純天真的模樣呼喚著榕樹:
    兩隻鴨子沿著遮覆牠們倒影的
    濃密草叢邊緣遊過,
    而這孩子則靜坐著沉思。
    他渴望是風,吹過你颯颯的枝枒,
    渴望是你的影子,隨著日斜在水面上延展,
    渴望是鳥兒,棲息在你最高的細枝上,
    像那些鴨子在草叢和倒影之間漂浮一樣。
    從大自然中化身為榕樹,看到婦女們每天依然來池塘邊取水,再到純真的孩童仰望著榕樹,整首詩象徵一種自身麻木而被溫情喚醒的味道。
        
    三、泰戈爾的美學風格

    首先,探討傳統印度美學的風格,其中包含「神人合一」、「主客合一」、「我與自然合一」、「小我與大我合一」的準則,泰戈爾承襲印度美學的傳統思想,並擁有屬於自己的藝術特色。
    泰戈爾擁有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他曾在《創造的統一》書中的篇章〈詩人的宗教〉這麼說:「美無所不在,任何事物都具有使我們享受的能力。」論美的本質,他曾到過歐洲,他認為歐洲人往往喜歡談論抽象的美,泰戈爾獨立出自己的派別,他的美學不是脫離周圍世界的一種抽象,他說:「美不是幻想,它具有實在的永恆意義。」然而,美也不是指事實本身,因為事實有時會引起沮喪和憂愁。美則意味著某種實現,即是愛的實現。
    在泰戈爾的心裡,世界的本質由愛出發,《新月集》裡寫下的美學情感,就是母愛、孩童之愛,也是人類最純潔的情感,他希望透過純樸的愛去填滿世界,只要世界擁有這份純樸的美,便會換來和諧。那些被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遺忘、麻木的情感,他寫下來,在《新月集》的世界,他有時以詩人,甚至是大自然的角度去看孩子,有時候又將自己投射為一個愛著孩子的母親,有時又或者是一個孩子的視角。
    泰戈爾在〈詩人的宗教〉說:「美就是『一』對另一個『一』的自我奉獻。」前面的「一」指個人,後面的「一」指他人、神或大自然。現實社會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矛盾,這些矛盾往往使我們感到迷惑,關於想像和現實的統一,在泰戈爾的美學觀中,想像的作用就是要把實際的東西轉化為心靈的東西,把各種雜亂無章的事物轉化為使我們心靈達到完美歡樂的和諧。

      
    註:
    一、 專書
    泰戈爾,《泰戈爾詩集:新月&漂鳥》,李慧娜、卓加真譯,初版,臺北,遊目族文化出版,2014年。
    宮靜,《泰戈爾》,初版,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1992年。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1-2.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泰戈爾 #新月集 #兒童與母親

  • 沉思者創作理念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17 21:00:00
    有 108 人按讚

    家居 ◎陳少
     
    燈泡的思維一閃一滅
    於是我們有了更換的念頭──
    改用LED寫詩,或者
    乾脆倒頭大睡
    做一個長長的夢
    沒有過剩的光源
    招來陰影
     
    究竟底薪兩萬三,能不能養活一對
    恩愛的鸚鵡;能不能買下
    幾棵待砍的老樹,救活
    一坪抵抗暖化的園藝
    廁所的黃金葛始終世故
    陽台的瑪格麗特以枯萎抗議
    虛偽之日光,假意之修剪
    窗簾按照自己的皺褶
    逐一布置卡片的心願,這裡有床
    與午休有關的理念都裝潢好了
     
    盥洗因為起錨而歌唱
    馬桶的漩渦因沉思而遠征
    水龍頭的另一端,為剩下的世界
    保存一座海洋;隱身在此
    不被命名的魚群,此生
    不會知道釣竿為何許物也
     
    拿著望遠鏡的旅人
    在對街樓頂觀測我的失眠
    失準的濕度
    讓除濕機不再噘嘴撒嬌
    瞳孔裡仁慈的水蘊草
    供給淚光一生所需的養分
    逐字擺渡的部族子民
    或許知道我以後還過得去
    放心留下口信;轉身
    趕往關懷另一
    急需光合與雨水的居家規劃
     
    --
     
    ◎作者簡介
     
    陳少,一九八六年生,臺北教育大學語創所畢業。得過林榮三文學獎、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優秀青年詩人獎。著有詩集《被黑洞吻過的殘骸》以及《只剩下海可以相信》。
     
    --
     
    ◎小編 守志 賞析
     
    「城市」作為一種概念是複雜的,是群體的生活與環境之間,發展出更多樣而隱微的關係。陳少的這首詩作〈家居〉,並不局限於家居的種種意象,而是向內探進人們內心,道出城市之於我們的影響。也向外延伸至種種議題,讓我們看見自己的生活起居,如何與一些看似遙遠的事件產生連結。
     
    本詩首段以明滅的燈泡比喻思緒,表示過往的思維已經無法適應現下的生活。於是「改用LED寫詩」,我們開始用更為簡易而不耗能方式思考,甚至我們便放棄思考而墮入沉睡。「沒有過剩的光源/招來陰影」當我們不去思考,也就沒有問題存在。或許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總是日復一日地簡化,甚至於抗拒思考的可能。
     
    及至第二段開頭即拋出疑問:究竟底薪兩萬三──以如此微薄的俸祿支撐自己的生活,都已經如此困窘的我們,究竟還能否支撐更多的什麼,而我們又該如何去取捨?「恩愛的鸚鵡」、「幾棵待砍的老樹」、「一坪抵抗暖化的園藝」,種種選項的羅列,後方往往連接著更多的問題:老樹的有無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園藝能抵抗或是加劇暖化?我們的所有選擇,終將觸碰到某個看似遙遠的事件,然而我們所關注的,卻往往只是自我滿足的自私念頭。我們許多未經熟慮,而自以為是幫助的行為,多半僅是虛假的情感。
     
    「拿著望遠鏡的旅人/在對街樓頂觀測我的失眠」在同樣的深夜,同時也有著另一人受困於失眠,卻只是遙遙觀測著自己。在城市之中,我們有著各自的孤寂與悲傷,這使得我們何其相似。然而我們同時都是「逐字擺渡的部族子民」──我們都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會在留下簡單而缺乏情感的關切後,回到我們的居家規劃中:那個與許多事物都產生連結,卻又只由我們所關心的事物堆疊而出的場域。
     
    --
     
    美術編輯、照片: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1/20201117.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都市詩 #都市的模樣 #陳少 #家居 #底薪兩萬三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