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才結束非常燃燒生命的案子,以為能稍微喘口氣,我和Lara卻多次面臨緊繃的母女關係(這不應該還要再10年──青少年時期才需擔心的嗎?)。
周一晚上我答應哄孩子們上床,Lara爬進被窩前,突然轉身幽幽地對我說:「媽媽,我覺得妳沒有生寶寶比較好──因為妳就能好好忙妳的工作。」
此話搞得我一頭霧水,...
上周才結束非常燃燒生命的案子,以為能稍微喘口氣,我和Lara卻多次面臨緊繃的母女關係(這不應該還要再10年──青少年時期才需擔心的嗎?)。
周一晚上我答應哄孩子們上床,Lara爬進被窩前,突然轉身幽幽地對我說:「媽媽,我覺得妳沒有生寶寶比較好──因為妳就能好好忙妳的工作。」
此話搞得我一頭霧水,她又接著說:「不然妳就會一直對我們生氣。」
因為不同於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我無法時間到就打卡登出。除了平時要做到全職媽媽的工作,還得額外找出空檔忙手邊的案子。也因此,當孩子知道我在家卻無法陪伴,自然容易感覺受冷落而抗議;或是當姊弟的爭執一起,工作受不了噪音的我便容易暴走,讓他們覺得媽媽凶暴如虎。
「對不起Lara,因為我沒有當過媽媽,所以必須透過和你們相處,我才能慢慢學著怎麼當一個媽媽。」那個當下,心中有著難以言表的無奈。
又過了幾天,下課後Lara開始上演一上車就崩潰的劇場,一不如她的意(例如抱怨我的車每天停在一樣的地方、抱怨我讓她錯失和老師說再見的機會…等),上車後便一秒鐘崩潰,除了一路尖叫回家,或甚至自己解開汽車座椅上的安全帶表達不滿。
我試著讓她前晚提早就寢(睡眠)、午餐吃飽(體力)、接到孩子後的下午茶從甜點改成水果(減糖),卻仍被Lara突如其來的崩潰弄得不知所措,這兩個禮拜一想到要接孩子下課就全身緊繃。
我紅著眼眶向老丹抱怨了幾次,面對孩子不斷的崩潰,我覺得心力憔悴。但內心深處卻又明白:Lara的反常,更是一面鏡子──映照著的,是我努力想做好一切而壓抑的心情;是我強忍卻再也無法偽裝的疲態。
我累到撐不起自己,又如何能真心面對孩子呢?
面對家鄉的疫情,網路過於轟炸的資訊,工作心境上的得失,我不知不覺間也慌亂了起來,好像人生總必須要「快點」做些什麼行動才行。
於是孩子們竭盡所能阻撓──在我滑手機時哀求著念故事書;在我趕著工作時要我陪玩,讓我又急又氣。但他們才是最活在當下的。孩子知道:慢慢來,比較快。
好在週五有了小姑神救援。在知道我需要很長的自我修補時間,但Lara又需要100%的一對一關注後,在家工作的她下午幫忙接孩子到她家過了一晚。而我也因此有時間放空,甚至看了一本書:《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最後的生命洞察》
作者是一位還不到四十歲就攀上人生巔峰的神經外科醫師,卻在一夕之間發現自己得了肺癌末期。他最終決定以醫生&病人的雙重角度,記錄自己患病期間心態的轉換,並不斷詢問自己:卸下醫師的頭銜,我究竟還剩下什麼?人生的意義為何?
當初作者為自己規劃了40年的職業規劃:前20年行醫,後20年當作家。最後卻在辛苦完成住院醫師的審核後,發現癌症再度復發,不久溘然長逝。
讀完書,心中悲喜交加,卻也重拾了一點力量。
此刻,若是心情低落,我把它寫下;心中有痛,哭出來,我讓它疏通;關係緊繃,沒關係,我們明天再接再厲。最重要的是察覺並承認每個自己當下的情緒,那麼明天就會越來越好。
(圖解:最近很悶的媽媽,請小丹表演喝巧克力牛奶解憂。)
#澳洲生活 #育兒日記 #育兒生活 #媽媽視角 #媽媽心聲 #媽媽的日常
汽車座椅修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周才結束非常燃燒生命的案子,以為能稍微喘口氣,我和Lara卻多次面臨緊繃的母女關係(這不應該還要再10年──青少年時期才需擔心的嗎?)。
周一晚上我答應哄孩子們上床,Lara爬進被窩前,突然轉身幽幽地對我說:「媽媽,我覺得妳沒有生寶寶比較好──因為妳就能好好忙妳的工作。」
此話搞得我一頭霧水,她又接著說:「不然妳就會一直對我們生氣。」
因為不同於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我無法時間到就打卡登出。除了平時要做到全職媽媽的工作,還得額外找出空檔忙手邊的案子。也因此,當孩子知道我在家卻無法陪伴,自然容易感覺受冷落而抗議;或是當姊弟的爭執一起,工作受不了噪音的我便容易暴走,讓他們覺得媽媽凶暴如虎。
「對不起Lara,因為我沒有當過媽媽,所以必須透過和你們相處,我才能慢慢學著怎麼當一個媽媽。」那個當下,心中有著難以言表的無奈。
又過了幾天,下課後Lara開始上演一上車就崩潰的劇場,一不如她的意(例如抱怨我的車每天停在一樣的地方、抱怨我讓她錯失和老師說再見的機會…等),上車後便一秒鐘崩潰,除了一路尖叫回家,或甚至自己解開汽車座椅上的安全帶表達不滿。
我試著讓她前晚提早就寢(睡眠)、午餐吃飽(體力)、接到孩子後的下午茶從甜點改成水果(減糖),卻仍被Lara突如其來的崩潰弄得不知所措,這兩個禮拜一想到要接孩子下課就全身緊繃。
我紅著眼眶向老丹抱怨了幾次,面對孩子不斷的崩潰,我覺得心力憔悴。但內心深處卻又明白:Lara的反常,更是一面鏡子──映照著的,是我努力想做好一切而壓抑的心情;是我強忍卻再也無法偽裝的疲態。
我累到撐不起自己,又如何能真心面對孩子呢?
面對家鄉的疫情,網路過於轟炸的資訊,工作心境上的得失,我不知不覺間也慌亂了起來,好像人生總必須要「快點」做些什麼行動才行。
於是孩子們竭盡所能阻撓──在我滑手機時哀求著念故事書;在我趕著工作時要我陪玩,讓我又急又氣。但他們才是最活在當下的。孩子知道:慢慢來,比較快。
好在週五有了小姑神救援。在知道我需要很長的自我修補時間,但Lara又需要100%的一對一關注後,在家工作的她下午幫忙接孩子到她家過了一晚。而我也因此有時間放空,甚至看了一本書:《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最後的生命洞察》
作者是一位還不到四十歲就攀上人生巔峰的神經外科醫師,卻在一夕之間發現自己得了肺癌末期。他最終決定以醫生&病人的雙重角度,記錄自己患病期間心態的轉換,並不斷詢問自己:卸下醫師的頭銜,我究竟還剩下什麼?人生的意義為何?
當初作者為自己做了40年的職業規劃:前20年行醫,後20年當作家。最後卻在辛苦完成住院醫師的審核後,發現癌症再度復發,不久溘然長逝。
讀完書,心中悲喜交加,卻也重拾了一點力量。
此刻,若是心情低落,我把它寫下;心中有痛,哭出來,我讓它疏通;關係緊繃,沒關係,我們明天再接再厲。最重要的是察覺並承認每個自己當下的情緒,那麼明天就會越來越好。
(圖解:最近很悶的媽媽,請小丹表演喝巧克力牛奶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