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話趨勢-防疫專題】防疫啟動自駕當道!精選三大功能級距的13款高性能實用車款,都會悠遊、商務尊榮、舒適休旅一應俱全,安全出行,抑疫非凡!
全台疫情警戒持續升級,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動,是防疫的明智之舉。但若遇出行必要時,為降低群聚感染風險,能避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也成為當前聚焦的防疫要點!順應防...
【凱鈞話趨勢-防疫專題】防疫啟動自駕當道!精選三大功能級距的13款高性能實用車款,都會悠遊、商務尊榮、舒適休旅一應俱全,安全出行,抑疫非凡!
全台疫情警戒持續升級,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動,是防疫的明智之舉。但若遇出行必要時,為降低群聚感染風險,能避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也成為當前聚焦的防疫要點!順應防疫對策,連帶掀起自駕購車潮,這次就精選三大功能級距的13款高功能性車款,以提供在選購時依據預算、需求、空間等考量進行評估,效率聚焦命定車款
📌一、都會車款(小型級距)
特點:停車便利、省油耐用、外型摩登、入手實惠
#HYUNDAI-Venue
搭載62%高剛性鋼材以及6SRS輔助安全氣囊。FCA 前方主動煞停輔助系統(含行人偵測) / FCW 前方撞擊警示系統,當偵測到與前車或行人距離過近、可能發生碰撞時,系統會發出警示音提醒,並視情況自動啟動煞停輔助,避免意外發生
#NISSAN-TIDA
全新NISSAN家族V-Motion風格設計,搭載高亮度LED導光式光源,讓光線投射更均勻、更有高效節能效果。內裝能依據家人與朋友不同需求,調整左右獨立雙區最舒適的車室恆溫溫度,再搭載獨家PM2.5等級空調過濾系統,一次享有清淨空氣、冷氣、暖氣恆溫三合一空調效果
#MINI-Countryman
經典與時尚兼具的車體外觀,9款個性化車色選擇與4種迷人的對比車頂顏色、引擎蓋賽車飾條。寬敞的行李廂擁有450公升置物空間,後座椅背傾倒更可創造高達1,390公升的實用大空間
📌二、商務車款(中型級距)
特點:外型氣派、性能卓越、直覺駕馭、安全防禦
#Tesla-Model 3
搭載雙馬達全輪驅動配置、19吋Aero Sport輪圈、進階煞車系統以及低位懸吊設計,能在所有氣候環境中提供全面的操控性。Tesla 全輪驅動車款有兩個獨立的電動馬達,可提升車輛可靠性。Model3是完全使用電力驅動的車輛,如果晚上在家充電,次日清晨即可滿電出發
#MAZDA3
新世代KODO設計,遵從less is more的日式美學,搭載全速域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MRCC),時速 0~145 公里間,系統可依駕駛設定的目標車速與車距巡航,並即時偵測前車行駛狀況,自動加速、減速或停止,以維持安全距離
#Volkswagen-The Arteon Fastback
前衛的外觀設計,搭載強悍動力系統,MQB 模組化橫置引擎平台導入熱成型超強鋼材,並運用先進的製造技術,先行加熱後再沖壓,讓成型的結構更強、更穩,車重卻大幅減輕,提高性能與操控性,同時減少油耗
📌三、休旅車款(大型級距)
特點:馬力充沛、頂規配備、空間寬裕、備受呵護
#Audi-RS Q3 Sportback
以類雙門跑車的流線車頂為靈感基礎。引擎蓋下那具獲獎無數的Audi 2.5 升 L5 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400 hp馬力。不僅有換檔提示燈號功能,亦可顯示高性能車款所需的各種必要資訊,如車速、引擎轉速、加速表現、動力與扭力輸出,都能按照駕駛需求進行調整
#Infiniti-QX60
全新升級的HID頭燈,能夠投射出比一般燈泡更高強度、更寬廣的照明光線。以先進雷達測距儀和電子系統,建立主動預警範圍,實現 「預見危險、 提示危險、 閃避危險」 的主動行車安全,讓你更專注享受駕馭樂趣
#Lexus-RX
明亮前衛的三眼式頭燈,透過層次排列展現深邃美感;搭配修長銳利的箭型日行燈,與轉彎時循環亮起的序列式方向燈,不僅增添日間行車安全,更帶來加倍安心的駕駛感受。全彩顯示幕面積達 240mmx90mm,可同時顯示車輛時速、導航指示、故障警示或主動安全配備之警訊等多項資訊
#Volvo-XC90 Recharge
插電式油電車,結合了安全性與舒適性的頂級家庭SUV,極致優雅且空間寬敞。在電動馬達和汽油引擎的完美配合下,讓頂級雙能電動休旅車降低廢氣排放、提高抓地力和即時傳輸動力。雙能電動汽車在純電模式,不會產生任何廢氣。電池充滿時,純粹使用電動馬達即可從容應付日常通勤之需
#LandRover-DISCOVERY SPORT
提供加價選配的5+2人座設定,矩陣式 LED頭燈含經典日行燈,配備主動調整頭燈功能。此功能可增加遠光燈光束以達成最佳能見度,並在來車前方投射陰影以防止眩光。啟動 PURIFY 功能後,經過特殊設計的過濾器能濾清外部空氣中的微粒,例如PM2.5與空氣中的過敏原,灰塵和花粉
#BMW-X7
以家族標誌的雙腎型水箱護罩為核心,與鋒利的類六角形智慧LED頭燈一氣呵成,使將近五米二的車長以及兩米的車寬依然能從容地散發出凜然氣勢。在雷射遠光燈模式中,採獨特X設計的智慧雷射頭燈可照明範圍達600公尺,大約為一般頭燈的2倍遠。搭載自動停車輔助系統,360度環景輔助攝影可提供俯視畫面、全景畫面、遠端3D畫面及橫向停車輔助,帶來全方位各面向的安全守護
#Benz-Maybach GLS
所展現的優雅、大器,完美實現了最高水準的乘坐舒適性,可自由選擇豪華的獨立四座座椅,亦或是保有乘坐彈性的五人座車。搭載停車輔助套件含 360 度環景攝影、多光束智慧型 LED 頭燈主動防撞輔助等安全配備
#凱鈞話趨勢
汽車冷氣溫度設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孩子待在家,好多人都是冷氣不停歇!
是不是大家都挫著等下一期電費帳單?(抖
根據統計,冷氣每降低1℃,一天下來就要多用6%的電。
如果屋內加入循環扇,讓室內的空氣對流,冷氣不需要開太低溫,這樣可以達到節能省電的效果。
我自己是開27度加上循環扇,客廳感覺風就會流動流動~舒服😌
🛒#循環扇團購看這邊👉🏼https://gbf.tw/scb9z
🪄防疫期間顯然已經成為小當家&家事小精靈的me
順便教你們一招梅雨季的衣服速乾法 !
#利用循環扇搭配除濕機!乾衣效果UP!
☔️滴滴答答下雨的日子,衣服晾在陽台兩三天都乾不了。
不少人都會選擇放在室內用除濕機除濕,
如果想再加強除濕效果,想要更有效率乾燥,搭配循環扇,也能形成空氣流動,提升除濕效率~~~
幫你們整理一下,什麼情況下你會需要循環扇!
❗️冷氣總是吹很久才涼!溫度越調越低。
❗有死角,某些區域不涼。
❗️不喜歡電風扇直吹腦門或過敏造成鼻塞。
❗️室內悶熱不通風
❗️陽台曬不到太陽想在室內乾衣。
那你可以考慮一下ikiiki 360°陀螺循環立扇 !
〰️可360度旋轉
〰️三段風力設定
〰️風力最遠可到12M
〰️2.1公斤輕巧好移動
ikiiki 360°陀螺循環立扇也很省電喔,每天使用12hr的話,以夏天電力計算,每日電費不到2.5元!
/
🌀|這次團購還有去年大熱賣的艾美特風扇系列
🔋艾美特風扇電池通過台灣標檢局的「BSMI認證」
✔️正常使用下有#一年保固最安心。
✔️三段風速調整
【#桌立款 充電風扇】
2021新款,可以立桌上也可以掛脖,風口是在上面,直接往上吹,後面立片翻出來就可以直立在桌上,很適合辦公室使用~馬卡龍色很討喜呢!
【#掛脖款 垂直翻轉電風扇】
掛脖子真是太聰明的設計,玩耍的時候兩隻手直接可以空下來。可90度抬頭,垂直翻轉零死角。130g的重量非常輕巧,小孩掛也無負擔,方便攜帶吹涼涼。#今年有新款是角落生物聯名款唷!
【#夾扇夾式小風扇】
可360度旋轉調整。以前夾推車、夾汽車後座,現在居家防疫中可以拿來夾書桌~~上網課不流汗!夾力很好這款還附上安全網,避免孩子手伸進去。
🛒團購時間:即日起~6/28
⚠️現貨於7/1開始出貨
🛒團購連結: https://gbf.tw/scb9z
📒客服:service@osharemommy.com.tw
(02)2559-2733 (一~五 9:30~18:00)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baby_woody_/
汽車冷氣溫度設定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夏天必備KINYO風扇 👉 https://meim.ai/23e0c9
🌷滿3000元贈USB手持風扇-風信子(顏色隨機)
炎炎夏日還是得團個電風扇啊!這次KINYO有超過15款電扇團購,不過是要桌上型、手持、頸掛、夾,通通都有!
身為一個住在熱帶地區的高雄人,買過近十種品牌的小風扇也是很合理的吧,在購買小風扇的這條道路上當然難免踩過幾次雷,常常會有為了小電扇的顏值而犧牲了風量這回事,又或是網購回家才發現實品根本醜到分手!!!
KINYO這個三十多年的台灣在地老品牌,一直以來都是以CP值超高出名,最近推出的產品變得超年輕質感啊!所以要來推薦幾款KINYO的優質小風扇!
#靜音復古無段式桌扇
這次的大亮點就這個推出新的木紋色,質感超棒!也因為這樣,一般款直接折價200!買起來超划算!
這一款也是我覺得必買的小風扇,我已經離不開它了!除了四個顏色都很文青美型之外真的太好用了,我電腦邊擺一個讓我打文章的時候吹,我就不需要其他電扇了,夏天在化妝整理頭髮的時候,常常熱到直發汗,有時候流汗流到頭髮都夾不捲又扁塌了,所以我從化妝開始就一定要開這台,其實整個上半身都能吹到,更不用說吃麵、吃火鍋的時候,一定要有這台啊!
晚上女兒回房睡我繼續在電腦桌前工作,為了節能減碳我就不開冷氣,光靠這台吹上半身也很夠,廁所沒有電扇,我也都帶著這台進去拉屎,真的夠涼夠好用!
仔細看看外型真的無可挑剔,皮製的手把超有質感,而且風扇還可以調整角度耶!無段式調風設計可以依個人喜好調整風速唷,而且這一台的風量真不是蓋的有夠大!而且續航力可以達到10小時,也很適合外出野餐、露營使用喔!有五吋的大小卻很輕盈喔!隨提隨走!
☀無段式調風,可依據喜好調整風量
☀超靜音大風量
☀大容量2400mAh電池,最長可達10小時
☀USB充電超方便
#USB頸掛分享扇
忽然爆紅的分屍扇,真的入手之後才知道有多實用,這支真的賣太好了,真的缺貨缺了超久!大家如果再躊躇一下,我怕可能下次出貨時間是明年了,所以有心動的趕快就先下單了!
還是得說說這支哪裡棒棒,這支實品真的超級美喔!握把的地方有點像鬱金香超級可愛不說,實用性實在太高了!
平常當然就是可以頸掛,兩個風扇吹臉真的很爽,不管是在戶外運動或是媽媽煮飯超熱都可以戴上這個吹風馬上涼爽,或是貼妙鼻貼(還有人在用這東西嗎?)很難乾的時候也很適合啊!
重點是這款可以從中間拆成兩支,不管是愛侶出門可以分享不吵架之外,我覺得超棒的用法就是一支繞在娃娃車前面吹孩子,一支放後面吹媽媽,這樣要在夏日推孩子出門的朋友也能很涼爽喔!而且多種用法真的超級棒,而且買一組有兩支電扇真的感覺神划算!
而且矽膠支架可以隨意彎曲調整吹風角度之外,這個矽膠支架可以讓小電扇自己穩穩地站在桌上,不管是兩支一起或是拆成一支都可以自己站很好啊,還有前面提到的可以繞在娃娃車上,如果有在騎飛輪也可以繞在腳踏車上,可以非常涼爽的運動欸!
然後大家會以為這種絢麗的東西風量可能不大,錯!這款的風力超級強勁又不會吵喔,反正是一款很完美的小風扇!
☀兩段風量調整,風力強勁低噪
☀矽膠支架可自由彎曲,折疊收納不占空間
☀可拆式雙風扇
☀大容量鋰電池可續航2小時
☀USB充電超方便
#復刻3用輕巧掛脖扇
這是今年新品啦!我覺得頭髮長的女生怕被頸掛電風扇吃頭髮可以買這台,掛在脖子上的時候,風是往上吹出,也是蠻涼的喔!
#USB立掛夾多用噴霧扇
有水箱可以一邊吹風一邊噴水霧的小電扇,因為有水霧的關係所以可以直接體感降溫三度啊!而且會噴水霧這個功能感覺拿來吹我的觀葉植物也很適合(嗯?)
#多功能夾立式小風扇
可夾可站的小電扇,嬰兒車上必備,但現在應該沒人會推小孩出門,也可以夾在電腦螢幕上、汽車椅背上,反正很實用啦!
☀三檔位風速,隨心所欲調整風量
☀大容量1800mAh電池,長效使用
☀可夾、可站 多地點可使用
☀貼心手壓凹槽設計,一手可操作不費力
☀韓系簡約外型,百搭各裝潢
#3D智能溫感循環扇
這台賣超好,很適合搭配冷氣做室內循環,冷氣就不用開太強比較省電喔!而且會自己偵測環境溫度,自動調整風量,一共有三段風速+智能/自然風雙模式
☀️搭載觸控面板、LED顯示,簡約美型
☀️1~8HR定時功能,自由設定
☀️可拆式前網,方便清潔扇葉
☀️後側貼心提把設計,方便移動
☀️磁吸式遙控器,可收納
🛒 夏天必備KINYO風扇 👉 https://meim.ai/23e0c9
汽車冷氣溫度設定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什麼是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一次搞懂Net Zero、Carbon Negative、Climate Neutral..... (04/20/2021 天下雜誌)
氣候議題是全球列強的最大公約數,淨零Nert Zero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責任,我們該怎麼做?
Net Zero、Carbon Negative、Carbon Neutral、Climate Neutral、Carbon Footprint,這些關鍵字,已成為2021年各國政府、各大國際企業與環境組織、民眾最關心的議題。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不僅是企業、政府營運必須注意的風險,更是永續發展的契機。《CSR@天下》帶你一次搞懂跟淨零有關的大小事。
文:黃昭勇
一、為什麼會有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
2020年1月,微軟(Microsoft)宣布堪比人類下一個「登月計劃(moonshot)」的挑戰:在2030年實現碳負排放,屆時,微軟從環境中消除的碳排將超過所排放的碳。微軟更承諾2050年將從環境中消除該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來產生的所有碳排放,包括直接排放或因用電產生的碳排放。
2020年7月,蘋果電腦(Apple)公司宣布整個商業活動、製造供應鏈與產品生命中期要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也展現出比IPCC(聯合國於1988年成立負責研究和評估變遷的組織)設定在2050年更積極的目標,最終要達到零氣候衝擊。
同一時間,微軟串連NIKE、星巴克、聯合利華、賓士汽車、達能等各產業龍頭,成立「Transform To Net Zero」聯盟,致力於推動各個產業往淨零排放轉型。
可以看出,不管是淨零(Net Zero)、負碳排(Carbon Negative)、碳中和(Carbon Neutral)還是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都是一種氣候行動的目標,都是要減緩、調適甚至逆轉氣候危機下的人類文明生存挑戰。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現在的氣候危機很大原因是人類工業革命產生大量溫室氣體,造成了地球暖化升溫,如果不阻止地球升溫超過工業革命前1.5度C到2度C之內,地球很可能在2100年就不宜人類居住。而要阻止地球持續升溫,一大關鍵就是在2050年以前,全球碳排放要降回2005年的水準。
因此,淨零、負碳排、碳中和、氣候中和等等,都是用來設定氣候行動的目標。
二、什麼是淨零、負碳排、碳中和、氣候中和?
淨零、負碳排等等都是針對氣候危機的行動目標,對大多數企業/組織來說,這些名詞的意義可能很接近,進一步分析這些名詞的不同定義,就可以看出對企業/組織的不同要求與使命。
根據IPCC的定義: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 ,是一家企業或一個組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經過清除二氧化碳達到平衡(衡量期間通常是一年)時,就代表達成碳中和,或是淨零排放二氧化碳(CO2)。
如果一個企業或組織清除的二氧化碳遠超過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會達到負碳排carbon negative的效果。
淨零 Net Zero,是因為造成氣球暖化的溫室氣體不是只有二氧化碳,還有甲烷等等,要逆轉氣候危機光是減碳還不夠,必須是要減少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淨零指的就是溫室氣體排放接近零值。
IPCC指出,如果沒有自然的溫室效應,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會降到冰點以下,人類也無法生活。但燃燒化石燃料和濫砍濫伐等人類的活動,劇烈擴大了自然溫室效應,又會引起全球暖化。
科學家分析,地球的大氣99%以上由氮氣(N2)和氧氣(O2)組成,含量最高的氣體是氮氣(乾燥大氣中的含量為78%)和氧氣(21%),這兩種氣體幾乎不產生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主要來自於水氣,其次是二氧化碳(CO2),還有大氣中存在少量的甲烷(CH4)、臭氧(O3)、氧化亞氮(N2O)、氟氯碳化物(CFCs)、氟氯烴(HCFCs)、氫氟碳化物(HFCs)等也會導致溫室效應。
IPCC認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汽車、飛機、發電廠、工廠中燃燒大量的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的CO2,增強了溫室效應;此外,排放到空氣中的溫室氣體生命期長達數10年以上且穩定,自從人類工業革命以來二氧化碳的濃度急速增加,是最大的威脅。
至於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就是在努力讓各種溫室氣體朝向淨零排放之外,也考慮區域或局部的地球物理效應,例如來自飛機凝結痕蹟的輻射強迫效應,企業或組織努力往零環境衝擊發展,就有機會達到氣候中和。
三、溫室氣體是怎麼產生的?
溫室氣體至少有下列七種:
二氧化碳(CO2),主要是燃燒化石燃料時產生;
甲烷(CH4),主要由反芻動物(如綿羊和母牛)以及垃圾填埋場產生排放;
一氧化二氮(N2O),主要因為農作物的肥料使用和牲畜肥料使用過程排放;
氫氟碳化合物(HFC),主要來自冷氣、製冷設備排放;
全氟化碳(PFC),主要是鋁產業排放;
六氟化硫(SF6),主要由開關設備排放;
三氟化氮(NF3),主要在電腦製造過程中排放。
二氧化碳是對環境威脅最大的溫室氣體,不但因為排放大,並且它在大氣中會存在數百年以上;另一類生命期限長的溫室氣體是一氧化二氮,壽命也超過100年。
也因此,大多數企業/組織都把二氧化碳作為優先要減除的溫室氣體。
四、企業/組織要如何達到這些氣候行動目標?
要達到這些氣候行動目標,首先要知道自己所屬的企業/組織每年排放多少溫室氣體?有哪些營運或製造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因此要針對自己的企業進行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盤查,包括營運過程、生產製造。
在實務上,碳足跡盤查分為:
範疇一,是企業/組織直接的溫室氣體排放,例如製造過程使用甲烷等氣體;
範疇二,是能源的間接排放源,主要是用電、熱或蒸汽造成間接排放溫室氣體;
範疇三,則是組織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像是員工的移動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
盤查之後,就要針對各種溫室氣體產生的狀態去分析,可以減少的就減少,不能減少的就替換。例如在範疇二的用電部分,節電就可以減少溫室氣體,但人類文明不可能不用電,因此就可以透過改變能源結構,像是大量採用再生能源替代燃煤或燃氣發電,就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五、為何多數國家、企業都是設定2030或2050年為行動期限?
聯合國在2015年制定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當時的設想是多數目標要在2030年達成。例如,針對SDGs 1的消除貧窮,就要求在2030年前消除每天生活費不到1.25美元(約新台幣35元)的極度貧窮;或是在2030年確保每個人都可以有負擔得起的潔淨能源可以使用、落實森林生態保護等等。
2015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 25)完成了《巴黎氣候協定》,有上百個國家同意在2050年以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巴黎氣候協定最重要的是同意的國家紛紛推動國內立法,將淨零目標立法,確保人類的共同目標可以達成。
美國在川普前總統時一度宣布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讓全球的減碳進程受到衝擊。但在拜登就任後,已經重新回到協定內。在拜登就任前,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也都提出了淨零時程,歐盟更是藉由綠色新政加速減碳工作。
因此,速度快的企業選擇在2030年達到淨零或是碳中和,最慢2050年達到這些行動目標,將會是所有企業與組織未來必須要完成的目標。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