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決策包裝偏誤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決策包裝偏誤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決策包裝偏誤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決策包裝偏誤例子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8的網紅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自我成長書籍實踐報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圖文讀書心得03】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嗨~大家好,我是三妍良語,勵志實驗狂。 這次要和大家分享跟貧窮陷阱有關的書📗 圖文讀書心得【窮人的經濟學】 一起來探究跳脫不了貧窮的原因吧!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跟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一樣是同個說書影片介紹的,作者是2...

  • 決策包裝偏誤例子 在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自我成長書籍實踐報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2 09:39:29
    有 70 人按讚

    【圖文讀書心得03】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嗨~大家好,我是三妍良語,勵志實驗狂。

    這次要和大家分享跟貧窮陷阱有關的書📗
    圖文讀書心得【窮人的經濟學】
    一起來探究跳脫不了貧窮的原因吧!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跟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一樣是同個說書影片介紹的,作者是2位經濟學家,把理論跟實作連結,在亞洲、拉丁美洲與非洲貧窮地區實作,探討衛生、教育、經濟、家庭制度、微型貸款制度、政策評估。
    最後用微型信貸的方式,改善人們的生活,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我想找出不論怎麼工作,薪水永遠在低薪循環的自己,背後到底有什麼因素讓我無法脫離這個循環?
    當我一心往成功學、有錢人的思維學習模仿的時候,也該反向思考,自己是不是有落入貧窮的陷阱裡。我期待可以借助2位經濟學家的所見所聞,用科學的知識和實驗精神,找出窮人如何翻身的方法。
    👺對這本書的提問
    窮人跟我們的差異在哪裡,如何脫離貧窮的方法?
    👺3個關鍵字
    1. 健康很重要
    2. 創業若是無法做大,只能微利勉強餬口
    3. 保持希望和樂觀的心
    👺16個有感句
    1. 富裕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貧窮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2. 窮人即使有多餘一些錢多買點食物吃,不是拿去買營養的食物,而是買美味、價格較高、營養較低的食物,其實大部分的窮人有能力讓自己溫飽。

    3. 你的錢越少,你會花在健康食物的錢就越少。你會想要吃稍微美味一點的東西,即使沒什麼錢,也一定會有便宜又好吃的東西等著你

    4. 婚嫁品和喪葬費用佔走窮人高比例的存款,寧可省吃儉用也要替孩子存一筆結婚費用。

    5. 人們天生有追求娛樂的天性,即使窮也有便宜的娛樂消耗品可以使用,例如單支賣的煙、糖果,或是慶典活動。

    6. 即使再窮,也要做點讓未來生活變得更好的投資。

    7. 造成貧窮的陷阱:食物營養不足,平日不注重健康保養,生病了才花大錢去治療,甚至拖垮全家的經濟。

    8. 窮人在知識上的貧乏,並不清楚好處為何,窮人接受生活窮的事實,於是把自己的需求降低去過日子

    9. 窮人會傾向生越多的小孩去增加老時有人照顧的機率,這是他們給自己老時的保障,而富裕國家有社會保障、退休計畫、保險等等的機制,因此依賴孩子當作老年的經濟依靠的需求較小。

    10. 保持希望,對未來樂觀,就能習慣犧牲短期享樂,來達成長遠目的是第一步,努力儲蓄,把錢分配給未來,才有機會翻身。

    11. 當你處於極大的壓力之下,壓力誘發的皮質醇會讓我們比較難以做出理性的決策,像是好好存錢,控制消費不買奢侈品,下意識選擇可以讓自己獲得快樂的生活方式。

    12. 對未來保持希望非常重要,會影響你把錢存去未來,還是選擇當下花掉。

    13. 當你追求的每件事都看起來遙不可及,就難以維持追求的動力,把目的搬近一點,才能讓窮人開始朝目標邁進。

    14. 窮人其實富有創業精神,不過他們經營非常小的生意,所以利潤很微薄,也沒有錢去貸款把生意變大,或是相關經營管理的技術

    15. 窮人的創業比較像是傳統的就業管道走不通後,自己買一份工作來做而不是特別想要創業

    16. 每天的靜心和留時間給自己安靜思考是很重要的,好好思考未來的規劃和策略,然後耐心的儲備實力,等待機會。

    👺總結:
    書中有許多值得深刻討論的地方,例如社會結構和窮人思維造成推行政策的困難,讀完本書會解開對貧窮的認知偏誤,但我只想偏重對自身有無幫助的部分。
    裡面有幾段研究成果,看的我心裡驚到:

    ☘️窮人即使有多餘一些錢多買點食物吃,不是拿去買營養的食物,而是買「美味、價格較高、營養較低」的食物,其實大部分的窮人有能力讓自己溫飽。
    🔸讓我反省自己喜歡去買一些小點心和垃圾食物的習慣,如果我有點錢,我會更傾向去麥當勞點個薯條來吃,而不是去吃更有營養價值的餐點。

    ☘️婚嫁品和喪葬費用佔走窮人高比例的存款,寧可省吃儉用也要替孩子存一筆結婚費用。
    🔸的確很多人會為了結婚花一大筆開銷,甚至還有聽過為了歐洲蜜月旅行跟高利貸借100萬的誇張例子,讓我在結婚相關花費上會更謹慎的面對預算支出的部分。

    ☘️貧窮國家的教育制度
    🔸我以為在貧困國家沒有錢去上學,但事實上很多小學的教育是免費或義務教育的,讓這些孩子的缺課率主要是健康問題,例如寄生蟲導致的腹瀉或其他狀況,更多是上學很無聊不願意去,父母沒辦法或不願意逼小孩上學。
    政府以為多蓋點學校、找訓練有素的老師,把孩子送去學校上課事情就可以解決,立意雖然良好,但更多要考慮的不是政策合理性,而是人性的部分。

    ☘️窮人其實很多都是創業家或是店家老闆
    🔸窮人的創業比較像是傳統的就業管道走不通後,自己買一份工作來做,而不是特別想要創業,讓我想到許多帶小孩的媽媽們自己創業賣相關的餅乾便當、開二手店鋪,可以顧小孩兼增加收入。還有賣紅豆餅的攤子,其實他們都是老闆和創業家。
    不符合一般社會要求的人反而會選擇創業,但是風險高,用日薪在結算,除非能把攤子壯大僱人,讓其他人幫你賺錢,否則會脫離不了自己辛苦做而且賺很少的窘境。
    反而是在企業底下工作有穩定的薪水,成為中產階級,這個觀點跟一般鼓勵創業有不一樣的思維。
    書中印象深刻的無成本創業案例,是婦女們在早上時在地上鋪上潮濕海砂,通勤時車子經過道路,高溫的輪胎變會把沙子輾乾,他們再把乾掉的沙子刮下來,用報紙的包裝包著,做為鍋子刷劑賣給村子裡的人。

    ☘️窮人最大貧窮陷阱-生病
    明明有疫苗注射可以預防疾病,但是窮人更傾向拖到重病再去看醫生,而不是健康的時候花時間去注射疫苗(這點台灣的看診費用相較國外真的很便宜)只要家庭裡有人生病住院臥床,高昂的治療相關費用更能讓一個小康家庭直接掉入貧窮的陷阱,如果生病的人是家裡的主要經濟支柱問題就更加嚴重。
    在身體上花了許多治療費用的我對這點體悟超級深刻的啊!根本就是血淚的教訓....

    🧙‍♂️最後我的結論是,平日在健康的時候就要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避免生病了再花大錢去看病,保持樂觀和希望,相信自己未來會變好,花錢之前仔細想想有沒有必要,把每一塊錢紮實的存下來。
    習慣犧牲眼前的享樂,投資在未來,並且投資在自己,擴充知識上避免錯誤和偏見造成無效的行為,是最簡單划算容易實行的。
    以及在結婚和喪葬費用上的支出應崇尚簡約即可,結婚相關花費是容易花掉大錢的地方,因此要量力為出。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窮人的經濟學
    #貧窮陷阱
    #貧窮陷阱你中了哪幾樣?
    #圖文讀書心得
    #圖文合作歡迎私訊

  • 決策包裝偏誤例子 在 April懶得說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24 23:45:25
    有 35 人按讚

    我必須要說,從政治角度去觀看《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是極為可惜的,它是一部關於大至人權、民主,小至關於個人同理心、自尊心的電影作品。

    我曾經在電影發行商擔任宣傳兩年,我可以理解以政治包裝行銷、宣傳、操作的理由,就是像是下了一個偏離事實的新聞標題,其目的就是要讓更多人注意(當然包含反感,也是一種關注)越是參與媒體知道,我們不能去責怪那些依照點擊率以下標題寫文章的人,或是決定以聳動內容來接近觀眾的決策者,他們的工作的成效的指標,我們沒辦法用自己的道德標準來批評,但我們能從他們想要扭曲以及誇大事實的程度,加以來判別這件事情有多需要被看到的急切性。
    我們迅速地收集資料,從各種角度去感受以及理解分析我們對於事件的真實。
    當你越專注於調查,會發現事實往往最沒有價值,它可能不好看、可能很土、沒有戲劇張力,你會發現事實需要包裝,大家才會願意看。

    這是我可以理解《我們的青春,在台灣》行銷的手法和理由,但也同時覺得可惜,因為台灣看紀錄片的人真的太少了,所以我們幾乎只能用議題把人騙進戲院,再請求他們理解內容。

    來談談我極度熱愛這部電影的部份,導演角色不如同我們社會觀感之下、檯面上,我們所期望的導演:需要有魅力、有想法、有主見、很確定自己要什麼。

    但這部片導演反而透露了自己的脆弱、罪惡感、需要信仰、需要有人給他解答,導演當下的「沒有答案」,卻是這部片最有價值以及最珍貴的地方。

    當我們感到無助、脆弱時,我們會開始尋求信仰,有人是投身於宗教,有人是投身於愛情或是工作,有人開始信仰「人」。

    我所說的信仰,是超越信任的愛,信仰是沒有邏輯的、可能破綻百出、顛倒是非,但是你基於「信仰」這個人或是這件事,你會包容、你會看見你所想看見的好,屏蔽到大家所說的惡,繼續「信仰」這件事情下去,可能是自不願意讓自己一直以來所相信的是假的,或是你沒有能力也沒有力氣去推翻自己以前所看到的。

    無奈人不是神,人終究就是人,人會犯錯,人會變,可能是變好或是變壞,人不完美,如果我們把宗教式的期待放在人身上,就是一種綁架。其實是當我們的當下是無力解決問題時,我們開始依賴、以及期待、信仰其他人能給你答案。或是他一直以來都能給你解答和出口時,我們開始埋怨他「你怎麼突然給不起了呢?」

    如果你願意跳出來看看自己,會發現這一切始於你當下無法解決事,於是把這些希望,投射在特定的「人」身上,最後當這個「人」達不到你設定的期望時,你開始失望、憤怒、甚至更加嚴厲的檢視他們,但,這些根本是因為自己當時的無能,不是別人,是因為當初你的選擇,其實是非常自私的,你想讓世界變單純,你不想親身上戰場、去體驗、去理解事情時,你選擇信仰了你覺得可能給你答案的人。

    在這裡我認為好比任何的宗教信仰,許多人沒有答案時,他們相信宗教,因為簡單、明瞭、容易找到解答,其實本質上是非常懦弱的行為。

    「因為神要我承受這些苦難,所以我的苦難是有來由的。」-(出自我幻想的信仰者)
    「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各書1:2-4)

    WHAT??????????我給這經文十個問號

    因為這些信仰者相信神,相信神要他忍耐,就會成功,但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多數的例子,人忍耐、被欺負了一輩子,像個老鼠一樣渡日,最後他仍然是一隻徒勞無功、受人唾棄孤獨的死去,這未開發國家日日發生,神怎麼沒拯救他們?

    我想表達的是,成功相較於失敗總是少數,許多人做善事一輩子也沒得到他理想的成功,或許宗教上最後就會開始說服他,「你一生平安度日就是一種成功。」
    然後他因為信仰,所以開始相信可憐的自己已經成功了。(非常悲慘)
    一個大家認定真正的成功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種自己已經有答案的東西,就不用問人了,更也不用問神。

    但非常奇怪的,人幾乎是不咒罵、不責怪神的,也不會對神嚴厲,我的推斷是因為神根本沒出現過。

    神不會開記者會,讓你批判他,神不會被狗仔拍到他去約炮,因為他根本不在世界上,但我們卻會對活生生的人嚴厲,去質問他為什麼犯錯,要怎麼解釋。

    這很諷刺,因為我們是活在充滿人的世界呀,但社群上卻以非常自以為的完美、變態的角度來審視彼此,我們衍生出非人性化的思維模式「毀滅性的完美主義」,明明有困難時我們是受到「人類」的互相幫助(不是神欸),但當緊急重大的時刻,我們卻容易忘記這些曾經幫助你的「人」,和著社會一起評頭論足這個「人」所應該擁有的社會正義以及道德,或是他應該要給予社會的典範(實在太扭曲太變態了)這典範或許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做的到,要把自己的ㄧ切、包涵隱私任人評論,不讓任何人失望根本是天方夜譚。

    我太激動了,但我是表達,人自己造神,把信仰放在人身上,失望後,最後再自己崩潰,是非常愚蠢的。

    我也可以理解,信徒們選擇相信宗教,這使他們讓自己在世界上好過一些,選擇相信一個宗教足以解釋世界,這樣他就不用親力親為去了解,也不用太費力,認定自己所遇到的困難是有代價的(但很可惜多數時候是沒有),承認世界、承認現實、承認自己是孤獨的是痛苦的,但信仰給他們港口予以逃避面對,逃離這個巨大的世界,好像這世界總有個規則,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但多數時候可能沒有),以上所說的並沒有要針對、排擠任何宗教的意思,只是筆者非常好奇信仰者的心態來做討論。

    我們身為小小的人,就算搜集了,看遍全世界的資料,我們還是不可能全盤的了解世界的真實,其最大原因有兩個:第一、我們的資訊來源不夠明確,除非親眼、親耳聽到或看到,或是總是第二手以上的資料,前人加了什麼讓我們誤解的成分,我們根本不可能曉得。第二、就算是資訊正確我們仍是以自己的角度、眼光來詮釋世界,還是非常單一並且可惜的,光是這兩個原因,就可以猜想真實與假像的差距,有多猖狂。

    「你在箱子中生活,只要不碰到箱子的壁,你就會覺得不錯,但是一旦不小心碰到它,就會很真實感覺到它的存在。」-蔡博藝

    但也不用灰心,不知道事實沒有關係,身為人類最難能可貴的事就是同理心,去猜想一個當時的心態、理解他無助的原因、你會發現我們都是人,對於困難、挫折有相同程度的感受,當你願意開啟同理之心,你會更去善待你身邊的親友、或是電視上你認為應該要有什麼樣子的公眾人物、你認為應該做出什麼典範的菁英份子、為什麼某名人偷吃、吸毒、抽煙、嫖妓(每件事都與你無關,也不會現實生活影響到你)最後,你會發現自己很荒謬,大家都是人,何苦這樣評論彼此,何苦這樣對待彼此,並不是推崇別人做犯法的行為,而是在這個文明的時代,個人的法律責任、情緒責任已經必要的自己承擔,我們是不是該學會放過一些人,放過自己加諸給他們的道德以及價值觀,放過自以為的社會正義,我更相信社會正義基於人權。
    《世界人權宣言》中第一條明確指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這條法案雖見諸多方,時時刻刻提醒者我們,但是公眾若不奮起捍衛它,它便是一張白紙,毫無意義。

    你會從《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看到台灣民主的缺陷,以及自身的反省。
    我也曾經看到那位中國學生蔡博藝想要參選學生會長的新聞,但因為社會、媒體給予的標籤,我沒有多做調查她的社會運動背景,我潛意識認定他的國籍對於其他台灣候選人可能有威脅性,所以我不表態,甚至在沒有任何理解前提之下希望她敗選,最後片中所描述,因為各方爭議,校方直接暫停選舉,這件事也沒有獲得該有的關注,是因為當我們的集體利益此時大於她的個人利益,所以我們不在乎嗎?這樣的我尊重人權嗎?我們口口聲聲喊著平等、自由、民主,我只是在捍衛自己想要的民主嗎?我是那個自私的想要自己支持的對象當選而不分是非的人嗎?這是台灣應該引以為榮的民主社會嗎?

    我很喜歡導演最後得不到答案的崩潰,與立法院前聽到要退場的民眾相互剪接。
    「我支持的人,怎麼能退場了呢?」
    「他不繼續奮鬥的原因,為什麼不和我說明呢?」
    我認為導演的無助來源,是因為過去自己曾經冷眼的看待那些急需求助的人,然而這些事情轉而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他理解自己和這些人一樣可悲後感到釋然,他因為自己過去的紀錄而得到了安慰,就是這紀錄部片最大的價值。

    一般來說,我們社會上總是追求著像《越來越愛你》「無需過度在意觀眾喜好,人們總會追隨熱情的人」。但《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這部電影,卻在演繹著這些「人們」,就是你和我,當我們身為追隨者的視角,當我們絕望時將眼光投射在充滿能量的人身上,我們還剩下什麼。
    這句話並不是空話,不是毫無意義的空白,而是如果你看了這部電影,會有屬於你自己的標準答案。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對於我的意義在於觀看「人」的體驗,而不是這個「人」的社會背景,希望大家可以看見外表與內容的差異,可以一起看見電影中最觸動我的人類!

    上面談了這麼多信仰,我根本不信基督教,希望大家不要再造神傷害人了,請把「人」當「人」看!
    如果真的要信仰,請信仰自己吧,不要再把自己莫名其妙的期待放在你覺得會發光的人身上,他們很忙,沒時間理你!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幹,快去看!

    -
    FB: April懶得說話 (內心小世界)
    FB:我就是極品 (幹話粉專)
    IG @apriltzu (真實的自己)
    https://www.instagram.com/apriltzu
    YouTube 智商正常:https://reurl.cc/exKNgL

  • 決策包裝偏誤例子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05 06:00:44
    有 45 人按讚


    #社論

    國民黨改造第一課:學習做好在野黨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搶頭香登記黨主席補選。記者侯永全/攝影

    大選民意海嘯再次席捲國民黨,早該進行的新血培育,象徵改革起步的黨主席改選,將成為下一階段政黨改造的試金石。改造不在表象的取新捨舊,無論郝龍斌或江啟臣出線,都要帶領全黨重新定位國民黨的存在價值,從做好在野黨開始,讓人民從現實認同「台灣需要國民黨」。

    國民黨改革呼聲圍繞在世代交替、九二共識及組織改造等課題,和四年前大同小異。當年洪秀柱接補朱立倫的主席任期,到吳敦義接手,兩岸路線在「一中同表」、「一中各表」來回跳躍,黨內喧囂看似民主,但缺乏社會共鳴。主席改選大談黨務改造,但黃復興黨部的結構很大程度決定了選舉提名,人民則用選票否決黃復興的選擇,這樣的結構矛盾迄今難解。

    這些例子說明:國民黨雖知道問題所在,卻沒有修補能力。說好聽,黨內菁英歷史包袱沉重,但說穿了,他們也是包袱的一部分,也習於得利自這部扭曲的黨機器。正如地心引力原理,沒有人能把自己提起來;國民黨上下使盡力氣,也難革自己的命。

    國民黨被追查黨產,幾至無立錐之地,卻仍無法貫徹改革決心。全黨都心存僥倖:以為民進黨不得人心,民意鐘擺會迅速擺回。四年前除了換柱的分裂,還有青年低薪、經濟成長分配不均、兩岸服貿政策引起政經失衡疑慮等,牽動民意板塊挪移。但黨內山頭無心深刻改造,未提出新的論述,一心坐等對手犯錯。前年地方選舉藍軍意外大勝,更加深這種心態,政治投機已為重蹈覆轍埋下伏筆。

    除了投機,另一積弊是抱殘守缺。國民黨長期執政,曾在經濟建設與兩岸關係創造不少政策紅利,驕惰於「從國民黨看台灣」的視野,只能坐吃老本。然而,敗選就是因為失去民心,不思興革如何重獲選民信任?這次大選,藍軍幾乎沿用馬政府的國政藍圖,連包裝都不換,難以吸引青壯選民。除了急就章心態,問題在國民黨拘限於「執政者視野」的慣性,不願下苦功做在野黨功課。

    首度政黨輪替,國民黨因朝小野大,有如偏安小朝廷。馬英九重獲執政後延續傳統路線,雖疏於關注勃發的新興社會力量,尚能連續執政。但那套與基層疏離的封閉決策模式,終究錯過察覺全球化浪潮造成的社會變遷與價值移轉,終誤判民心思變輸掉政權。吳敦義等大老輕忽「反中」因素,也是欠缺「在野視角」,以舊框架因應國際與社會氣候轉變,而遭民意吞沒。

    政黨存在的目的是為執政,但若不能為人民利益發聲,再多論政都是空談。國民黨必須學習「從社會出發」的在野視角,要與基層建立有機連結,尤其是過去執政時未照顧到的民眾,以及現在執政者傲然漠視的角落,才能爭取中間民意。國民黨必須跨出百年老店的人脈權力藩籬,在各類議題與社會角落耐心深耕當下的價值,民間多元力量才能成為支撐國民黨重生的土壤。

    做好在野角色,也有助釐清兩岸路線爭議。國民黨堅持憲法一中,主張和平共榮;但九二共識是執政時解決兩岸互動的論述工具,作為在野工具卻無法著力。政黨必須靠對話爭取民意支持基本立場,論述工具不論充實、升級或興替,都不能與恪守立場混為一談。解決當前兩岸僵局的責任在民進黨,國民黨有再好論述,也無法為民進黨解套。在野黨的兩岸論述重點在取得人民信任,接班世代若無法釐清問題本質與角色義務,最終還是會被兩岸問題綁住手腳。

    一黨獨大,民主暴力粉碎制衡機制,威權幽靈蠢動,當前台灣亟須有效的制衡力量。新民意翻騰出第三勢力板塊,若讓民眾黨、時代力量主導朝野攻防,國民黨很快會失去存在價值。如果連在野黨都做不好,人民怎會相信這個疏懶的政黨可堪大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