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019 steam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019 steam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019 steam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019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半瓶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專欄【電。玩影】 【序:啃錄影帶與搖桿長大的孩子】 在我小時候住的莊敬路上,有一家販售電玩與模型的店家,叫做義峰模型玩具,我還記得老闆白白胖胖的,每次笑的很開心時常常看不到眼睛。從幼稚園到大學為止,我成為這家店的忠實顧客,我童年的事物都從這家店出來的,四驅車、鋼彈模型、SEGA MD電...

 同時也有7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萬的網紅Semenix Gam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注意:請務必選擇8K(4320p)選項才有最高畫質!! 本頻道已經全面4K化,但未來仍有可能繼續提升畫質解析度,因此先測試&練習一下超越4K的錄製與輸出。有甚麼可以改進地方都歡迎在底下提供意見!各位如果有需要的話也可以使用本片做32:9螢幕測試。 本片精選6個高速運動畫面+高明暗對比的遊戲片段,...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019 在 4Gamers編輯部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4:55:59

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在這個夏天爆發性歧視調查訴訟案件後,在事件正走入法院程序之際,海外社群再次爆出動視旗下遊戲《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019)出現商品美術宣傳圖盜用日本知名動漫名作《哥布林殺手》(Goblin Slayer)。⁣ ⁣ 這個發現是在 9 月初由海外玩家 ...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019 在 4Gamers編輯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4 15:25:07

去年重啟版《決勝時刻:現代戰爭》為動視(Activision)再度打響 CoD 系列招牌,至少在海外社群來說,免費大逃殺《現代戰域》(Warzone)仍是財報表現的金雞母,相對的,作為 CoD 第 17 款作品《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Call of Duty: Black Ops Cold Wa...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019 在 4Gamers編輯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9-21 14:35:10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多人模式與免費大逃殺「現代戰域」(Warzone)移除了遊戲中許多玩家喜愛的一個手勢,「Okay」表情符號,而不論動視(Activision)或開發團隊 Infinity ward 皆未作出解釋,也引來外媒揣測可能該手...

  •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019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07 10:59:23
    有 13 人按讚


    專欄【電。玩影】

    【序:啃錄影帶與搖桿長大的孩子】

      在我小時候住的莊敬路上,有一家販售電玩與模型的店家,叫做義峰模型玩具,我還記得老闆白白胖胖的,每次笑的很開心時常常看不到眼睛。從幼稚園到大學為止,我成為這家店的忠實顧客,我童年的事物都從這家店出來的,四驅車、鋼彈模型、SEGA MD電玩主機與Play Station主機等等,所有的次世代的回憶都跟這個店家離不開關係。

      另一個佔據我童年大部分時光的,則是錄影帶店。二十幾年前的信義區交通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當時電影院都離我住的家很遠,所以我家人不太會帶我去電影院,我兩次去電影院都是因為《侏羅紀公園》,第一集是去宜蘭的羅東戲院看的,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那時我才六歲,由於我太愛侏羅紀公園,所以當《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上映時,我家人才把我帶到比較近的統領戲院。我十歲之前老是往錄影帶店跑,大概一個禮拜可以租兩支片,什麼類型都看,包括年齡不宜的冷門電影我都狼吞虎嚥。

      然後直到1998年華納威秀(現在的信義威秀)在我家附近開幕,我的觀影習慣才有了改變,我開始跟家人平均一個禮拜上一次戲院。那時候我玩電玩的習慣也開始改變,從卡匣主機電玩轉移到電腦上,那時候的電玩作品也嘗試加入了許多電影敘事的過場動畫,家裡客廳的錄影帶機也變成了DVD播放機。那一年我經歷了許多媒體革新的時代。

      十年前因為屋齡老舊的關係,我們舉家搬到內湖,直到今年才回到信義區居住。占據我童年時光的事物完全消失,街道依舊維持熟悉的結構,但許多電家已經消失。光顧十幾年的模型電,已經變成毫無特色的連鎖咖啡店,DVD出租店也完全失去蹤影,熟悉的外殼已經被陌生的未來所進駐。但在我感慨惆悵之際,過去歲月經歷的一切,慢慢匯集成一條新的渠道。

      電玩與電影之間存在著既抗拒又合作的曖昧界線,我們可以將電影的經驗挪移進電玩,但當電玩要徹底的變成大銀幕上的作品時,大部分會一蹋糊塗。就我成長的經驗裡,我比較無法跟電影業界的前輩談論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是不接觸電玩的世代,他們無法知道兩者影像呈現的特性,而我剛好是比較少數兩個世代都經歷過的人,所以對這樣的隔閡頗有感觸。這個也是目前好萊塢的問題,大部分的製片都不太玩電玩,所以無法拿捏兩邊取捨的標準。

      我個人認為,在未來一定會出現某個媒體形式,是會容納兩種敘事的優點,彼此改編上產生的摩擦,只是為了那個融合的目的而產生的。舊有的作品系列,會因為媒體的革新而在新時代產生新的意義與價值。電影跟電玩傳統的敘事都在轉化與消失,就如我個人面對逐漸褪色的記憶一樣。

      在眾多好萊塢改編類型的電影裡,電玩始終是最難克服的類型,成功的例子可以說是屈指可數。相較於【哈利波特】小說系列,電玩改編電影的票房很難有亮眼的起色,甚至不慘賠都要謝天謝地了。

      雖然如此,但好萊塢還是前仆後繼地在個題材上做嘗試,因為電玩的產值相當驚人,2019年的《決勝時刻:現代戰爭》開賣三天就有六億美金的收入,許多好萊塢大片首周票房都不見得有這個數字,當然也不見得每部電玩做品都有這麼驚人的成績,但電玩產業的產值整體來說真的無法忽視。

    【大眾對於電玩載體的陌生】

      電玩之所以遠比小說難改編,原因在於原作載體的通俗性。小說與漫畫價格較低廉,許多消費者都買的起,再加上小說容易被視為增進閱讀能力的途徑,是一個容易被中高年齡層長備包容的存在。

      電玩是一個門檻稍高的娛樂,你必須花錢購買有些昂貴的硬體主機,軟體價格也不斐,算是家庭經濟狀況中上才能負擔的娛樂。若是教職相關行業的父母,不允許小孩接觸電玩的機率又高了一些。經濟狀況再加上教育成長環境使然,電玩的普及率又比小說或漫畫緩慢了些。回想我那個時代,周遭當老師的親友都會把電玩視為嚴重的禁忌,有的時候跟他們的小孩打電玩,都會覺得有點尷尬。

      電玩雖然累積了龐大的族群,但與一般大眾的區隔相當明顯。一般大眾可能對於《超級馬琍歐》耳熟能詳,但如果跟你爸媽提到《音速小子》可能就滿臉問號,更不要說《最後一戰》或《FGO》這些系列作,它們的知名度跨不出電玩愛好者的圈子。

      因為電影是一個低門檻的消費,三百塊就可以輕易得到一個娛樂,一款軟體動輒快三千元,而且還要主動克服操作的技術,反應能力不太好還要一直承受失敗的挫折,遠比攤在沙發上被動的接受電影還要累人!

      電玩本身因為篇幅比電影寬廣,形成了一個獨自的敘事風格,跟電影的劇本結構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改編上就有不少的摩擦。

    【電玩粉絲,不一定能完全兌換成電影票房】

      以微軟開發的《戰爭機器》為例,目前這部電玩已經洽談改編電影多次,但十幾年下來進展仍然相當有限。《戰爭機器》從2006年問世以來,累積了兩千兩百萬套的銷量,數字看起來相當可觀,但若換算電影的票房,還是存在著不少的疑慮。

      假設美國的電影票一張八美元好了,再假設電玩粉絲都會去看電影,兩千兩百萬套乘以八美元,票房頂多就是一億七千萬美元,而且這兩千兩百萬套的銷量部分是同一群玩家累積的結果,人數肯定要再下修,再加上美國以外的國家有些電影票價更低,所以預估數字會更低。

      所以電影公司在改編的時候,不可能完全只考量到粉絲的感受。在改編上如果太貼近電玩原作的架構,不熟悉電玩的觀眾就比較難投入,若太偏離原作,就存在著失去原作粉絲支持的風險。但若完全對粉絲言聽計從,改編上也會不利。

      就在電玩改編電影一片愁雲慘霧時,終於出現了幾部不太一樣的嘗試。

    (待續......)

  •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019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07 10:29:40
    有 40 人按讚


    專欄【電。玩影】

    【序:啃錄影帶與搖桿長大的孩子】

      在我小時候住的莊敬路上,有一家販售電玩與模型的店家,叫做義峰模型玩具,我還記得老闆白白胖胖的,每次笑的很開心時常常看不到眼睛。從幼稚園到大學為止,我成為這家店的忠實顧客,我童年的事物都從這家店出來的,四驅車、鋼彈模型、SEGA MD電玩主機與Play Station主機等等,所有的次世代的回憶都跟這個店家離不開關係。

      另一個佔據我童年大部分時光的,則是錄影帶店。二十幾年前的信義區交通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當時電影院都離我住的家很遠,所以我家人不太會帶我去電影院,我兩次去電影院都是因為《侏羅紀公園》,第一集是去宜蘭的羅東戲院看的,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那時我才六歲,由於我太愛侏羅紀公園,所以當《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上映時,我家人才把我帶到比較近的統領戲院。我十歲之前老是往錄影帶店跑,大概一個禮拜可以租兩支片,什麼類型都看,包括年齡不宜的冷門電影我都狼吞虎嚥。

      然後直到1998年華納威秀(現在的信義威秀)在我家附近開幕,我的觀影習慣才有了改變,我開始跟家人平均一個禮拜上一次戲院。那時候我玩電玩的習慣也開始改變,從卡匣主機電玩轉移到電腦上,那時候的電玩作品也嘗試加入了許多電影敘事的過場動畫,家裡客廳的錄影帶機也變成了DVD播放機。那一年我經歷了許多媒體革新的時代。

      十年前因為屋齡老舊的關係,我們舉家搬到內湖,直到今年才回到信義區居住。占據我童年時光的事物完全消失,街道依舊維持熟悉的結構,但許多電家已經消失。光顧十幾年的模型電,已經變成毫無特色的連鎖咖啡店,DVD出租店也完全失去蹤影,熟悉的外殼已經被陌生的未來所進駐。但在我感慨惆悵之際,過去歲月經歷的一切,慢慢匯集成一條新的渠道。

      電玩與電影之間存在著既抗拒又合作的曖昧界線,我們可以將電影的經驗挪移進電玩,但當電玩要徹底的變成大銀幕上的作品時,大部分會一蹋糊塗。就我成長的經驗裡,我比較無法跟電影業界的前輩談論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是不接觸電玩的世代,他們無法知道兩者影像呈現的特性,而我剛好是比較少數兩個世代都經歷過的人,所以對這樣的隔閡頗有感觸。這個也是目前好萊塢的問題,大部分的製片都不太玩電玩,所以無法拿捏兩邊取捨的標準。

      我個人認為,在未來一定會出現某個媒體形式,是會容納兩種敘事的優點,彼此改編上產生的摩擦,只是為了那個融合的目的而產生的。舊有的作品系列,會因為媒體的革新而在新時代產生新的意義與價值。電影跟電玩傳統的敘事都在轉化與消失,就如我個人面對逐漸褪色的記憶一樣。

      在眾多好萊塢改編類型的電影裡,電玩始終是最難克服的類型,成功的例子可以說是屈指可數。相較於【哈利波特】小說系列,電玩改編電影的票房很難有亮眼的起色,甚至不慘賠都要謝天謝地了。

      雖然如此,但好萊塢還是前仆後繼地在個題材上做嘗試,因為電玩的產值相當驚人,2019年的《決勝時刻:現代戰爭》開賣三天就有六億美金的收入,許多好萊塢大片首周票房都不見得有這個數字,當然也不見得每部電玩做品都有這麼驚人的成績,但電玩產業的產值整體來說真的無法忽視。

    【大眾對於電玩載體的陌生】

      電玩之所以遠比小說難改編,原因在於原作載體的通俗性。小說與漫畫價格較低廉,許多消費者都買的起,再加上小說容易被視為增進閱讀能力的途徑,是一個容易被中高年齡層長備包容的存在。

      電玩是一個門檻稍高的娛樂,你必須花錢購買有些昂貴的硬體主機,軟體價格也不斐,算是家庭經濟狀況中上才能負擔的娛樂。若是教職相關行業的父母,不允許小孩接觸電玩的機率又高了一些。經濟狀況再加上教育成長環境使然,電玩的普及率又比小說或漫畫緩慢了些。回想我那個時代,周遭當老師的親友都會把電玩視為嚴重的禁忌,有的時候跟他們的小孩打電玩,都會覺得有點尷尬。

      電玩雖然累積了龐大的族群,但與一般大眾的區隔相當明顯。一般大眾可能對於《超級馬琍歐》耳熟能詳,但如果跟你爸媽提到《音速小子》可能就滿臉問號,更不要說《最後一戰》或《FGO》這些系列作,它們的知名度跨不出電玩愛好者的圈子。

      因為電影是一個低門檻的消費,三百塊就可以輕易得到一個娛樂,一款軟體動輒快三千元,而且還要主動克服操作的技術,反應能力不太好還要一直承受失敗的挫折,遠比攤在沙發上被動的接受電影還要累人!

      電玩本身因為篇幅比電影寬廣,形成了一個獨自的敘事風格,跟電影的劇本結構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改編上就有不少的摩擦。

    【電玩粉絲,不一定能完全兌換成電影票房】

      以微軟開發的《戰爭機器》為例,目前這部電玩已經洽談改編電影多次,但十幾年下來進展仍然相當有限。《戰爭機器》從2006年問世以來,累積了兩千兩百萬套的銷量,數字看起來相當可觀,但若換算電影的票房,還是存在著不少的疑慮。

      假設美國的電影票一張八美元好了,再假設電玩粉絲都會去看電影,兩千兩百萬套乘以八美元,票房頂多就是一億七千萬美元,而且這兩千兩百萬套的銷量部分是同一群玩家累積的結果,人數肯定要再下修,再加上美國以外的國家有些電影票價更低,所以預估數字會更低。

      所以電影公司在改編的時候,不可能完全只考量到粉絲的感受。在改編上如果太貼近電玩原作的架構,不熟悉電玩的觀眾就比較難投入,若太偏離原作,就存在著失去原作粉絲支持的風險。但若完全對粉絲言聽計從,改編上也會不利。

      就在電玩改編電影一片愁雲慘霧時,終於出現了幾部不太一樣的嘗試。

    (待續......)

  •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019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07 10:29:40
    有 40 人按讚

    專欄【電。玩影】

    【序:啃錄影帶與搖桿長大的孩子】

      在我小時候住的莊敬路上,有一家販售電玩與模型的店家,叫做義峰模型玩具,我還記得老闆白白胖胖的,每次笑的很開心時常常看不到眼睛。從幼稚園到大學為止,我成為這家店的忠實顧客,我童年的事物都從這家店出來的,四驅車、鋼彈模型、SEGA MD電玩主機與Play Station主機等等,所有的次世代的回憶都跟這個店家離不開關係。

      另一個佔據我童年大部分時光的,則是錄影帶店。二十幾年前的信義區交通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當時電影院都離我住的家很遠,所以我家人不太會帶我去電影院,我兩次去電影院都是因為《侏羅紀公園》,第一集是去宜蘭的羅東戲院看的,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那時我才六歲,由於我太愛侏羅紀公園,所以當《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上映時,我家人才把我帶到比較近的統領戲院。我十歲之前老是往錄影帶店跑,大概一個禮拜可以租兩支片,什麼類型都看,包括年齡不宜的冷門電影我都狼吞虎嚥。

      然後直到1998年華納威秀(現在的信義威秀)在我家附近開幕,我的觀影習慣才有了改變,我開始跟家人平均一個禮拜上一次戲院。那時候我玩電玩的習慣也開始改變,從卡匣主機電玩轉移到電腦上,那時候的電玩作品也嘗試加入了許多電影敘事的過場動畫,家裡客廳的錄影帶機也變成了DVD播放機。那一年我經歷了許多媒體革新的時代。

      十年前因為屋齡老舊的關係,我們舉家搬到內湖,直到今年才回到信義區居住。占據我童年時光的事物完全消失,街道依舊維持熟悉的結構,但許多電家已經消失。光顧十幾年的模型電,已經變成毫無特色的連鎖咖啡店,DVD出租店也完全失去蹤影,熟悉的外殼已經被陌生的未來所進駐。但在我感慨惆悵之際,過去歲月經歷的一切,慢慢匯集成一條新的渠道。

      電玩與電影之間存在著既抗拒又合作的曖昧界線,我們可以將電影的經驗挪移進電玩,但當電玩要徹底的變成大銀幕上的作品時,大部分會一蹋糊塗。就我成長的經驗裡,我比較無法跟電影業界的前輩談論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是不接觸電玩的世代,他們無法知道兩者影像呈現的特性,而我剛好是比較少數兩個世代都經歷過的人,所以對這樣的隔閡頗有感觸。這個也是目前好萊塢的問題,大部分的製片都不太玩電玩,所以無法拿捏兩邊取捨的標準。

      我個人認為,在未來一定會出現某個媒體形式,是會容納兩種敘事的優點,彼此改編上產生的摩擦,只是為了那個融合的目的而產生的。舊有的作品系列,會因為媒體的革新而在新時代產生新的意義與價值。電影跟電玩傳統的敘事都在轉化與消失,就如我個人面對逐漸褪色的記憶一樣。

      在眾多好萊塢改編類型的電影裡,電玩始終是最難克服的類型,成功的例子可以說是屈指可數。相較於【哈利波特】小說系列,電玩改編電影的票房很難有亮眼的起色,甚至不慘賠都要謝天謝地了。

      雖然如此,但好萊塢還是前仆後繼地在個題材上做嘗試,因為電玩的產值相當驚人,2019年的《決勝時刻:現代戰爭》開賣三天就有六億美金的收入,許多好萊塢大片首周票房都不見得有這個數字,當然也不見得每部電玩做品都有這麼驚人的成績,但電玩產業的產值整體來說真的無法忽視。

    【大眾對於電玩載體的陌生】

      電玩之所以遠比小說難改編,原因在於原作載體的通俗性。小說與漫畫價格較低廉,許多消費者都買的起,再加上小說容易被視為增進閱讀能力的途徑,是一個容易被中高年齡層長備包容的存在。

      電玩是一個門檻稍高的娛樂,你必須花錢購買有些昂貴的硬體主機,軟體價格也不斐,算是家庭經濟狀況中上才能負擔的娛樂。若是教職相關行業的父母,不允許小孩接觸電玩的機率又高了一些。經濟狀況再加上教育成長環境使然,電玩的普及率又比小說或漫畫緩慢了些。回想我那個時代,周遭當老師的親友都會把電玩視為嚴重的禁忌,有的時候跟他們的小孩打電玩,都會覺得有點尷尬。

      電玩雖然累積了龐大的族群,但與一般大眾的區隔相當明顯。一般大眾可能對於《超級馬琍歐》耳熟能詳,但如果跟你爸媽提到《音速小子》可能就滿臉問號,更不要說《最後一戰》或《FGO》這些系列作,它們的知名度跨不出電玩愛好者的圈子。

      因為電影是一個低門檻的消費,三百塊就可以輕易得到一個娛樂,一款軟體動輒快三千元,而且還要主動克服操作的技術,反應能力不太好還要一直承受失敗的挫折,遠比攤在沙發上被動的接受電影還要累人!

      電玩本身因為篇幅比電影寬廣,形成了一個獨自的敘事風格,跟電影的劇本結構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改編上就有不少的摩擦。

    【電玩粉絲,不一定能完全兌換成電影票房】

      以微軟開發的《戰爭機器》為例,目前這部電玩已經洽談改編電影多次,但十幾年下來進展仍然相當有限。《戰爭機器》從2006年問世以來,累積了兩千兩百萬套的銷量,數字看起來相當可觀,但若換算電影的票房,還是存在著不少的疑慮。

      假設美國的電影票一張八美元好了,再假設電玩粉絲都會去看電影,兩千兩百萬套乘以八美元,票房頂多就是一億七千萬美元,而且這兩千兩百萬套的銷量部分是同一群玩家累積的結果,人數肯定要再下修,再加上美國以外的國家有些電影票價更低,所以預估數字會更低。

      所以電影公司在改編的時候,不可能完全只考量到粉絲的感受。在改編上如果太貼近電玩原作的架構,不熟悉電玩的觀眾就比較難投入,若太偏離原作,就存在著失去原作粉絲支持的風險。但若完全對粉絲言聽計從,改編上也會不利。

      就在電玩改編電影一片愁雲慘霧時,終於出現了幾部不太一樣的嘗試。

    (待續......)

  •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019 在 Semenix Gami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8-29 15:59:09

    注意:請務必選擇8K(4320p)選項才有最高畫質!!

    本頻道已經全面4K化,但未來仍有可能繼續提升畫質解析度,因此先測試&練習一下超越4K的錄製與輸出。有甚麼可以改進地方都歡迎在底下提供意見!各位如果有需要的話也可以使用本片做32:9螢幕測試。

    本片精選6個高速運動畫面+高明暗對比的遊戲片段,適合用於測試Mini LED或OLED螢幕的亮度與對比。

    全程原生5120x1440錄製,升頻8K上傳(提高碼率&測試輸出)
    觀看時請選擇8K(4320p)選項,方可有最佳觀賞體驗。(僅支援Chrome瀏覽器)

    PS.感謝三星出借最新32:9旗艦螢幕Odyssey Neo G9做錄製&輸出測試。

    ***************************************

    快速跳躍按鈕👇 :
    00:00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019)
    03:37 電馭叛客2077
    09:18 極限競速:地平線4
    11:14 惡靈古堡3:重製版
    14:28 古墓奇兵:暗影
    18:43 星際大戰:戰場前線2

    ***************************************

    PC主機配備 :
    -NVIDIA Driver 471.11
    -intel core i9-10980XE(18C36T) OC 4.6Ghz
    -ASUS ROG RYUJIN 360
    -ASUS X299 Edition 30
    -G.SKILL Trident Z RGB CL14 16G*8(128G) OC 3600mhz
    -ROG Strix RTX3090 OC 24GB GDDR6X
    -Avermedia GC573 Live Gamer 4K
    -Samsung 970 EVO Plus NVMe M.2 2TB
    -Samsung 860 Pro 2TB*2
    -WD Black 6TB*2
    -Seasonic PRIME TX-1000
    -LIAN LI PC-011 Dynamic XL ROG Certified
    -Corsair iCUE QL120 RGB Fan*7
    -Samsung Odyssey Neo G9 Mini LED 49"
    -ASUS ROG PG27UQ
    -LG 4K OLED 55C8P
    -Razer Huntsman Elite
    -Razer Mamba HyperFlux
    -Razer Firefly HyperFlux
    -XBOX ONE Elite Series 2 Controller

  •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019 在 館長成吉思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00:46:19

    全新現貨服飾、墨鏡、毛巾、包包、潔手噴劑、凝露及香皂
    乾拌麵、蜂蜜&堅果組合、蜂膠
    5/10晚上八點開賣~敬請期待~
    https://notorious-2019.com/

    冰淇淋開賣囉!還有全新蜂蜜紅豆牛奶口味
    趕快來嘗鮮👇 👇 👇 👇 👇
    https://notorious-2019.com/

    惡名昭彰最新公告訊息詳情請參見
    https://notorious-2019.com/news.aspx

    語音斗內請點我(最低100NT)
    https://p.ecpay.com.tw/43C5B

    加入頻道會員享有徽章和特殊貼圖符號以及非公開影片

    FB搜尋 - 飆捍 按讚搶先看 獲取最新消息
    惡名昭彰 官網 - https://notorious-2019.com/
    飆捍粉絲團 - https://goo.gl/urXSnz
    成吉思汗粉絲團 - http://t.cn/EqUJvNn

  •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019 在 梓凜Tsuli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4-04 17:00:18

    加#CODPartner #FreeCallofDuty #Warzone
    《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英語: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中國大陸譯作「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是一款由Infinity Ward製作並由Activision發行的,涵蓋Mac OS X、Windows、PlayStation 3、Xbox 360、任天堂DS和Wii多種平台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該作的名稱和細節首次披露於2007年4月25日,並於2007年11月12日正式發售,而移植至Mac OS X平台的版本則於2008年9月26日發售。該作是決勝時刻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不包括資料片)。該作摒棄系列前作一貫採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題材,將劇情展開於現代世界中。遊戲採用自有遊戲引擎開發,其開發時間長達2年。該作的續集《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已於2009年11月10日發售。《決勝時刻:現代戰爭3》於2011年11月8日發售。而重製版則於2016年先捆綁於《決勝時刻:無限戰爭》的限定版發售,後在2017年6月起開始單獨銷售。本次重製版將帶有繁體和簡體中文遊戲內容。[2]

    該作的劇情發生在一個虛構的未來(2011年),中東地區一名激進的領袖發動了政變,俄羅斯的極端主義分子則在國內煽動進行內戰。遊戲中通過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和英國空降特勤隊突擊隊員的視角參與了發生在中東、亞塞拜然、俄羅斯、烏克蘭普里皮亞季等多個地點發生的戰爭衝突。多人遊戲的部分則包含多種遊戲模式,以及一套升級系統允許玩家隨著等級提升解鎖額外的武器、附件和迷彩組合。

    該作發售後得到了不少好評,在GameRankings和Metacritic都得到了94%的累計得分。其遊戲要素、多人遊戲和劇情都得到了表揚,而批評主要集中在其對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沒有革命性的改變。遊戲獲得了許多獎項,包括IGN的最佳Xbox 360遊戲獎。該作是2007年全球最暢銷的遊戲[3],截至2008年1月底共發售了超過700萬份,而至同年6月則達到了1千萬份。截至2019年5月底拿下了全美銷售冠軍。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