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活在飛也似的時代,過去那些緩慢的自主的美好伸手也不再可及。
若是要離開待了第八年的臺北,最捨不得的大概就是捷運吧。幾分鐘一班車,完全沒有誤點問題的地下交通,就如同它越來越多的環與線,愈發緊地綁住了臺北人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去完酒吧沒有捷運要怎麼回家呢。
當她對我說,她到高中才知道原來...
-
我們活在飛也似的時代,過去那些緩慢的自主的美好伸手也不再可及。
若是要離開待了第八年的臺北,最捨不得的大概就是捷運吧。幾分鐘一班車,完全沒有誤點問題的地下交通,就如同它越來越多的環與線,愈發緊地綁住了臺北人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去完酒吧沒有捷運要怎麼回家呢。
當她對我說,她到高中才知道原來現在還有火車的時候,我噗嗤一聲地笑出來。對於臺北以外的人來說,火車可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還記得以前下課的光景,糾察隊的竿子一揮,數以百計的卡其色的制服淹沒東山街,那像是充滿汗臭的土石流。來自竹北、湖口甚至苗栗的同學都期盼著趕上最早的火車,回到家裡,那應該剛好是屬於家人的晚餐時間。
當時的家,是在火車也不可達的地方,我仍然會與同學一起走到火車站,再到旁邊的轉運站等公車。
一班公車的間隔,冷門時段是四五十分鐘一班,班班珍貴。從火車站回家,因為是在起始站,時間上倒沒什麼問題,只要算好出發時間,準時抵達月台即可;從家裡要來新竹市,就不是這麼容易的事了。
我只能「推估」從起始站到離家裡最近的公車站約莫要20分鐘,但路上的狀況,比如說沿路紅燈、車禍、道路施工等等,並非沒有APP的時代可以預料的。有時候跟朋友約定三點到市區逛街,但公車從兩點半等到三點半都還沒來,只能說聲抱歉,然後改天再約。
開始頻繁的搭火車,則是搬到了汐止之後。
這裡除了是落雨之都、是一個人口達三十萬人的城市,也是一個唯一沒有捷運的臺北縣轄市。這樣一個大的都市,許多南軟與內科的北漂青年寄生於此,卻只有一條主要幹道通往台北市。
台鐵雖比客運能夠掌控時間,卻難免仍有誤點,短則五分鐘,長則半小時。對我來說,至少它是有時間的標記的,那便足夠。
這樣的時間標記,不只標記在公共運輸的節點上,也刻印在都市人的心臟。像是心律調整器,催著我們八點半上班、十二點吃午餐、五點半下班,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失去了這些,生活嘎然而止,你我都顯現出不會生活的恐慌。
有時很想回到那等不到公車的日子,充滿著不確定、充滿著生活的希望。
汐止火車站到台北火車站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陸一帶一路的一列浙江義烏到歐洲倫敦火車,共297節[貨櫃287節+車頭10節(前5中3後2)],火車全長14.85公里。從汐止火車站到台北火車站的距離是15.4公里。那是什麼埸景?
汐止火車站到台北火車站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基隆的通勤族,又遇到一個高速公路塞爆的夜晚。
許多市民朋友,因為內湖堤頂大道出口處、汐止、七堵一帶,因故塞車,最長有塞到將近三小時以上的狀況。
通勤塞車的問題,是基隆人長久以來的痛。
我也時常接到市民的各種陳情,這些訴求,不外乎幾種:
一、等車等不到,請加開班次。
二、高速公路塞車,請加寬交流道。
三、從A點到B點沒有直達車,請加開跳蛙公車。
也有人會把問題拉更遠,表示,之所以基隆人要通勤,是因為基隆沒有工作機會,因此,重點就是把工作機會帶回基隆,就不用上高速公路,當然就更不用塞車了。(這題是產業經濟題,改天再聊)
同樣的,前陣子,也有很多基隆人很關心基隆捷運的問題,是否會與現有的火車站衝突?台鐵會否停駛基隆站?
這些都引起市民之間,很熱烈的討論。
我想就我自己的通勤經驗,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我認為,真正有效且徹底解決通勤塞車問題的方案,就是大眾運輸,而且,就是軌道的大眾運輸。
因為,只有軌道運輸,「比較」不會有塞車的問題。
不論是捷運、火車、還是輕軌,只要上了車,就會一站站到達目的地。除非像是台北捷運的尖峰時間,上車的人過多,就算車廂載運量再大,都還是要等一兩班車,才能上車,就算上了車,可能也沒位子坐。
但是,只要上了車(而且一定上得了車),就一定可以在指定時間內,到達目的地。
以我在安樂區搭車為例,倘若我要去台北的忠孝復興站,我可以:
一、搭國光1815客運直達,
二、搭1815,在市府轉運站下車,轉搭北捷板南線,
三、搭首都9026到南港展覽館,轉搭北捷板南線。
這三個方案裡,只要是尖峰時間,我絕對不選「直達」,因為車子會塞死在內湖交流道與忠孝東路上。
在這個博弈賽局裡,我選擇的,絕對是「最短時間內到達一個捷運站,再由捷運解決剩下的路程」的方案。
這裡面,只要是在道路上,不論平面或高速公路,都必然會有塞車的風險。
但只要在軌道上,尤其是捷運,那縱使站站停,我也知道,不論如何,幾乎不可能有塞車的風險。
現在基隆捷運的計畫,雖然還有綜合規劃要完成,有中低運量改為中高運量的問題要克服,但都是政府面對塞車問題的開始。
而基隆市交通處也應該要提出一個有效的全市與基隆捷運的接駁路線與計畫,不論最終捷運起站是設在八堵或市區。
每當我站在雨中等連續來了三班卻過站不停的客運,每當我在客運上看到要遲到了,可是全車塞在某交流道口動彈不得,或是全車塞在高速公路的中間,而我已經憋尿三小時了。
我都覺得,我寧可現在在一個捷運上,在一個軌道上,我可以在下一個站下車方便,我可以準確地知道我可以幾點到站。
而我也會知道,因為我的捷運使用獨立的軌道,我的列車不用為了花東來的列車,不會為了區間車與直達車,而借軌、讓軌,因而讓我的列車誤點進站,誤點到站。
如果我在台北市內往返兩個點,除非地點太特殊,附近沒有捷運站,否則我一定首選捷運,不會在台北裡搭公車,同樣原因,避開塞車。
幾年前一個晚上,我曾在一高七堵段附近,目睹一起嚴重的連環車禍,四五台車撞在一起,很幸運地,似乎沒有人嚴重傷亡。但那個晚上,我也是國光號上度過了三個小時,我只記得,膀胱真的快爆炸了。
那次以後,我就很認真在思考,到底我們為什麼這麼依賴客運與公路?真的不能改變嗎?
我認為軌道運輸很重要,因為它比公路準時、穩定,而且不會塞車。
如果基隆捷運,是比起現行的誤點台鐵,更好的選擇,我就覺得應該把建設性的力量,放在如何把捷運變得更好上面。
如果用捷運取代台鐵,是實際、可行、可負擔的方案,那就應該這麼做。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汐止火車站到台北火車站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社論
政府捷運大戲,讓基隆人被火車拋棄?
三年前蔡英文總統到基隆,宣布將基隆「輕軌捷運」納入前瞻基礎建設,並稱「一定讓捷運進基隆」。但根據交通部鐵道局最新規畫,八堵到基隆站間的台鐵軌道將讓給輕軌,未來火車不進入基隆站。沒盼到捷運的基隆人一定沒想到,總統的大禮,原來還要用基隆人被火車拋棄來交換。
蔡總統的大禮,引發基隆市民強烈反彈。蔡英文其實是在幫基隆市長林右昌政見支票背書的,林右昌極力辯護幾天後,似乎有點猶豫了,他坦言目前方案不夠好,希望有更好的方案。民進黨立委蔡適應則已明顯轉變態度,不再遲疑地開了綠營第一槍,直言只要火車不進基隆站就反對到底!
近廿年來,每逢選舉,捷運到基隆幾乎是不分藍綠都會開出的政見支票。林右昌競選立委時,主打捷運板南線延伸到基隆,後來被當時的交長葉匡時告知南港到基隆無路廊可供捷運延伸,再選基隆市長時放棄重運量的板南線延伸想法,改喊南港捷運到基隆,仍把捷運當成選舉的吸票機。
蔡政府上台後,為替林右昌兌現支票,把捷運改輕軌,交通部還提出「tram-train」方案,說輕軌可與台鐵共軌,但鐵道專家幾都認為不可行、效益低。去年十一月,當時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張善政質疑「tram-train」在技術上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要民進黨別用政治話術糊弄市民,還遭林右昌反唇相稽是狀況外。
未料不到三個月,輕軌與台鐵共軌方案就悄被推翻,因為鐵道局評估確實不可行。基隆站到八堵間只能容納一種軌道運具,要讓捷運大戲演下去,台鐵只好讓出路權,經費也從八十億增加到上百億。如此,未來基隆市民要從基隆站到南港以南,得先搭輕軌再換火車。每天有數萬基隆市民往返基北通勤通學,如此涉及市民交通權益的重大改變,基隆市政府居然沒先徵詢市民,令人匪夷所思。
直到近日本報大幅報導引發市民關注後,林右昌才被動回應,理由卻是台鐵易誤點,輕軌班次多、不會誤點,甚至無視輕軌停站較多,竟說「輕軌比火車快」;更迴避了未來基隆到台北勢必增加的轉乘時間與周折,方案一再變形、經費不斷上修,難道只為了成就「輕軌捷運」四個字?
火車誤點,林市長該做的是請交長林佳龍改善。林右昌與綠營市議員卻把不同意見導向是對手的選舉操作;市府交通局也急稱二○一六年快捷公車開辦後,基隆火車站運量只剩三分之一,每天僅一萬五千多人,但立即有市民扮演「鍵盤柯南」,發現快捷公車開辦前後,基隆站運量改變不多,且去年高居全台兩百多個車站第廿四名。基隆市府帶風向不成還被抓包說謊,反惹怒更多市民。
面對洶湧民怨,林右昌強調輕軌與火車並非二擇一;但地面空間就是如此,除非再砸大錢地下化或高架化,但真需要這麼做嗎?基隆人要的只是一條發車密度高、行車時間短的軌道,如果基隆南港間還能再增設輕軌,那把這空間讓台鐵增加一股軌道,再透過改善排班、開行跳蛙式列車,不用再花上百億就可讓基北間有條快速方便的通勤鐵道。
更嚴重的問題是,林佳龍打算將高鐵延伸宜蘭,取代北宜直鐵,這又跟當初規畫基隆輕軌增加東幹線運能的目的產生競合。而近日通過環評的捷運民生汐止線也跟基隆輕軌在汐止段的路線重疊,同一路廊有輕軌、捷運跟台鐵,不僅疊床架屋,更是資源重置的浪費。
火車不進基隆了嗎?基隆到台北的鐵路,是清朝劉銘傳蓋的台灣最早鐵路,後經日人改建,而基隆設站已有近一百卅年的歷史。蔡政府可以抹去台灣歷史與鐵路記憶,改認日本殖民者為「台灣鐵道之父」;但蔡總統和林市長可以為了他們膨風的捷運畫餅,讓基隆人被火車拋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