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永遠不再歌詞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永遠不再歌詞意思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永遠不再歌詞意思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TRICKYKID (崔基基)看板LyricsStudy標題[心得] 比較雷光夏《情節》和陳昇《...

永遠不再歌詞意思 在 Yolanda Mila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27 23:39:18

(文長,但是如果你不了解什麼是變裝皇后,也許你可以看完) 大家好,我是Yolanda 如果你在十年前問我,我未來想做的職業是什麼?我可能不會告訴你現在這個答案,但是現在,我可以很驕傲地告訴你,我是一名變裝皇后,一名專業的變裝表演者。 我想大家可能有看到我昨天的貼文,有關於申請藝文紓困金,但是被...



本文同時發表於網誌:

http://blog.roodo.com/trickykid/archives/11640535.html



誰(不)知道你的知道?比較雷光夏《情節》和陳昇《然而》


1

來談談兩首歌,雷光夏《情節》與陳昇《然而》。

雷光夏《情節》:「你一定全都知道 你一定全都不在乎 就讓我無聲地 嘆息」

陳昇《然而》:「然而你永遠不會知道 我有多麼的喜歡 因為有你 等待也變得溫暖
然而你永遠不會知道 我有多麼的悲傷 在你心中 我還沒有名字」

對我來說,雷光夏寫得比較好,
因為「全都知道」卻不在乎,要比「永遠不會知道」更殘忍。
「你一定全都知道」像是追著情場老手的單戀,
而「你永遠不會知道」比較像暗戀身邊好友的阿宅。

其實「你從來不知道」這種聲稱在國語歌曲經常出現,
我馬上想到張學友《我等到花兒也謝了》:「你知不知道 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以及黃韻玲《改變》:「這樣的改變 妳從來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或「怎麼會不知道」雖是問句,但其實都在抱怨「你竟然不知道」,
一再重覆呼喊表達了悲愴與憤慨。
諸如「你從來不知道」這樣的聲稱,總薀涵著一段「等待」或「失去」的敘事,
在陳昇那裡也不例外。

依精神分析學者Slavoj Zizek在《幻見的瘟疫》所言,
幻見(fantasy)是敘事的初始形式,提供座標,組成我們的欲望。

「知不知道」的吶喊在那些「等待」或「失去」的敘事中,是個不可或缺的重點,
從中敘事者欲求的是希望被「知道」,心意被「了解」。
彷彿只要對方「知道」了,我的欲望就可以被滿足。

就像許多網路論辯經常一再出現這句話:「你不懂我的意思,其實我的意思是……」
於是重點被轉移到雙方「懂不懂對方的意思」,而不是問題到底該怎麼處理;
或者如同那些瘋狂追求者,
他們總覺得自己不被接受是由於「對方不懂他的愛」這種溝通的問題。

Zizek:「幻見乃是將欲望與驅力隔開的特殊屏幕。」
我們總覺得只要對方「懂我」就會「愛我」,所以把自己與對方的隔閡,
編織成「心意不被了解」的悲慘故事,在幻見劇本裡上演。

2

Zizek提出一個意識形態公式:我們對所作所為一清二楚,卻依舊坦然為之。

也就是說,我們明明「知道」事情是怎麼樣,卻仍然執意去做。
因此,對情人聲稱「你從來不知道」雖然可以為自己塑造痴情受害者的角色,
但它所遮蔽的真相是:
「對方早就知道(你的心意)了,但(他的拒絕)只有你不知道。」
因為拒絕承認,或者迴避創傷,所以搬演「自己不被了解」的幻見劇本。

陳昇的歌詞提及另一個重點:「在你心中 我還沒有名字」。
這不就像是對「名份」的渴望嗎?認為得到「名份」就能得到「愛情」,
第三者的悲劇莫若是。
陳昇雖止於苦澀中的些許溫暖,不若張學友、黃韻玲等人灑狗血,
但「然而你永遠不會知道」這語氣也夠強烈了。

相較之下,雷光夏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如Zizek公式,他其實知道我喜歡他,而依然不為所動。
這雖更殘忍,卻不致成為自憐的受害者。

有人說萬芳《半袖》的歌詞與陳昇《然而》表達了同樣的情感,
但我覺得前者曲折且細膩,反而接近雷光夏《情節》。
相較之下,《然而》的聽眾可以直接接收敘事者的意志,
這從重覆了四次的「然而你永遠不會知道」可以得知。

《半袖》跟《情節》都以一種委婉的、旁觀的腔調來描述雙方互動。
愛情沒有很想擁有對方是騙人的,不想擁有就不會為了無法擁有而難過,
《半袖》:「撕落的玫瑰像眼淚」。
這與其說是「沒有很想擁有」,不如說是「難以擁有」,
因為對方想飛,所以只好放手。

3

我們先把《然而》的歌詞全部展示出來,再繼續談下去。

然而你永遠不會知道 我有多麼的喜歡
有個早晨 我發現你在我身旁
然而你永遠不會知道 我有多麼的悲傷
每個夜晚 再也不能陪伴你

當頭髮已斑白的時候 你是否還依然能牢記我
有一句話我一定要對你說
我會在遙遠地方等你 直到你已經不再悲傷
I want you freedom like a bird

然而你永遠不會知道 我有多麼的喜歡
因為有你 等待也變得溫暖
然而你永遠不會知道 我有多麼的悲傷
在你心中 我還沒有名字

歌名的「然而」一詞,表示語意的轉折,也可理解為情感的轉換。
雖然歌詞舖陳是先主歌抱怨對方不知道,然後到副歌說我等沒關係,
結束於希望對方自由,感覺敘事者好像已經釋懷,
但注意主歌一開頭就是「然而」,那在「然而」之前是什麼?歌詞沒告訴我們。
若把主歌與副歌對調,整首歌的意思就會變我希望你飛,然而你不知道……。
哀嘆的氣氛又出現了。

因此,這首歌有個循環的結構,
況且歌名「然而」早就告訴我們其實敘事者還在兩端之間擺盪。
若認為歌詞是在說「我已經放下想望,你可以飛沒關係」,就有點太樂觀了。

陳昇《然而》雖不如張學友《我等到花兒也謝了》以及黃韻玲《改變》那麼自棄自憐,
曲式旋律也比較溫柔舒緩,可是痞子即使想自憐也會裝一下瀟灑。
「自憐」有程度之分,陳昇並非灑狗血的歌手,如果說他自憐,那像在撒嬌,
就像小孩子對玩伴說「我永遠不跟你好了」,
偶而自憐撒點嬌可是痞子把妹的高招啊!
要是等而下之,就變成自怨自艾自殘,像其他愛不到要死的慘情狗血歌。

4

再來是雷光夏《情節》的完整歌詞:

十二月的陽光下 我轉頭看你的側臉
你的聲音有如盪漾在微風中的一首歌
啦......
你一定全都知道 你一定全都不在乎
就這樣回過頭 晴朗的一笑
你一定全都知道 你一定全都不在乎
就讓我無聲地 嘆息

雷光夏的歌詞比較冷靜,至「你一定全都知道」才開始拉起情緒,
而「一定全都不在乎」就是抱怨了,但這抱怨終於無聲地嘆息,
如一縷沈重的輕煙。

Zizek在《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裡提到「假定無所不知的主體」。
在精神分析治療過程中,分析師預先被認定是「無所不知」的主體,
他知道在被分析者的病徵底下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假定對方無所不知」之所以重要,在於能引發「移情」(transference),
意即將無意識裡對原初欲望對象的愛恨轉而投射到其他對象上。

不同於一般人對精神分析的想像,
分析師並非先假設一套心理機轉才從被分析者身上得到「實證」,
而是被分析者起初就認定分析師知道他的秘密,而分析師「坐實」了他的想像。

當雷光夏唱出「你一定全都知道」,意思不是對方「知道關於我的所有事」,
而是知道「那一件事」,那個勾起一切愛恨糾纏的秘密,即「我喜歡他」。
如同被分析者對分析師的移情。

當我認定對方「全都知道」,就等於「我知道他的知道」,
於是從他身上我看到了自身的愛恨秘密。
再來「全都不在乎」的壓抑呼喊,則來自一個歇斯底里的主體。

5

雷光夏《情節》的「知道卻不在乎」和陳昇《然而》的「永遠不知道」,
兩者差別在於:前者是「我的秘密被對方知悉,他卻藏起它」;
後者是「對方對我的無知,正是我的秘密」,
意即對方越不知道我的心意,我就越愛他,可以永遠等下去。
我的秘密藏在別人那裡,這是歇斯底里、去中心的主體;
而對方越遠離我越愛,是性倒錯的主體,如SM中的被虐者。

「你永遠不知道」這句話的SM傾向,
在張學友《等到花兒也謝了》、黃韻玲《改變》、林良樂《冷井情深》都很明顯
(抱歉都舉老歌,老人知道的歌不多 XD)。
陳昇《然而》雖也是,但其唱法、曲式和性格,卻不易讓人聯想至此,為什麼?
或許他寫的那飛行遠離的對象,其實是他自身的投射,
比如在《風箏》這首歌裡,貪玩自由,希望像鳥飛翔的,應該是陳昇自己吧?

雷光夏《情節》,歇斯底里主體隱微浮現,看歌詞還不致到瘋狂執迷的地步。
Zizek《幻見的瘟疫》認為:
設定「無所不知的主體」讓歇斯底里主體不斷探詢主人的知識,有助於新知識產生。

我們是否也曾在想像對方知道自己心意之後,便開始對自己有了新的想法?

--


一些二手CD,包括電音、HIP-HOP、R&B、搖滾、抒情

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tricky4402&d=228500&o=0&m=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1.27.252
※ 編輯: TRICKYKID 來自: 118.231.27.252 (02/07 23:23)
※ 編輯: TRICKYKID 來自: 118.231.27.252 (02/07 23:24)
timohu:great!真是獲益良多 02/08 00:36
timohu:原本也想說說然而,不過那是因為內容就像自己發生過的事XD 02/08 00:37
timohu:對了~你一些中職、NBA老球員卡我也有~哈 02/08 00:38
solemnity:推這篇!! 02/08 12:3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