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dcast 單集推薦 #2:花與畫框、分離焦慮、棒棒糖
2019 年 11 月第二週
(封面:《舞動青春》動畫第九話「花與畫框 」。)
(這部真的很愛可惜作者身體不好休刊嗚嗚。)
1110
主題|EP.13 與楊一九問----借鏡中國播客圈 (上)
節目|Barney'...
👂
Podcast 單集推薦 #2:花與畫框、分離焦慮、棒棒糖
2019 年 11 月第二週
(封面:《舞動青春》動畫第九話「花與畫框 」。)
(這部真的很愛可惜作者身體不好休刊嗚嗚。)
1110
主題|EP.13 與楊一九問----借鏡中國播客圈 (上)
節目|Barney's Talk 巴尼播起來
這集是 Barney 和中國 Podcast《忽左忽右》的主持人楊一對談,由楊一分享中國播客圈的經驗(做節目的訣竅、市場觀察、近期計劃)。對 Podcaster 來說很值得聽聽看,中國和台灣的情況不一樣,但畢竟發展比較早、而且同樣作為中文市場,還是存在可以參考的地方。
有段討論是 Barney 問楊一為什麼不覺得 Podcaster 需要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楊一將 Podcaster 分成兩大類,一類個性強烈,節目也充滿主持人的個人觀點(我想李如一就是這類 Podcaster 的翹楚),另一類風格不強,但有能力用採訪技巧深入挖掘來賓的故事。前者可能很吸引人,但後者把自己的專業做好也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舞動青春》對國標舞有「花與畫框」的比喻,舞者可以選擇成為艷絕觀眾的花朵,或者襯托舞伴身姿的畫框。無聊的節目可能就是在這兩個方向都乏善可陳吧。
題外話,坦白說每次我聽到 Barney 說「So download the Anchor free APP or go to anchor.fm to get start it.」都有種迷之尷尬感,會起雞皮疙瘩那種,有點好奇為什麼要特別用英文講這句話。
1111
主題|分離焦慮無所不在,了解焦慮和逃避的依附關係,鞏固安全放心關係
節目|鄭淳予的深夜播客
腦神經科醫師鄭淳予的節目,這集和諮商心理師鄭乃銘聊分離焦慮(科普一下,台灣沒有心理醫師,進行心理治療的主要是精神科醫師或諮商心理師)。
聽了很療癒耶,喜歡鄭乃銘提到建立安定關係的三個訣竅,似乎對任何形式的關係都適用,我有把逐字稿打出來,引一小段給你們看:
//第二個就是說當他今天真的有需要,不管是她經歷好或壞的事情的時候,你是可以給他回應的,你是會針對他的情緒或者他的需求,你是可以給他一些 feedback 跟回饋的,你不一定能夠提出什麼解決方案,但是你會讓他知道你怎麼想,然後你的存在這樣。//
1111
主題|EP3 純粹對談,真實對話
節目|聲音時光機
SoundOn 和 DJ 袁永興合作的新節目,回顧袁永興在《我和凌晨有個約》和凌晨的對談,這集談三毛。
補充一點背景:
1. 袁永興是臺灣相當知名的廣播主持人。
2. 凌晨在民國六、七十年代主持警廣的深夜節目《平安夜》,你可以理解成袁永興是聽凌晨的節目長大的。
3. 《我和凌晨有個約》這個節目獲得了 2010 年的廣播金鐘獎。
《聲音時光機》的概念有點像全面啟動,第一層是袁永興在 2019 年的今天幫 2010 年的節目做個簡單的引言,第二層是 2010 年袁永興和凌晨聊距離當時十幾二十年的《平安夜》,第三層是凌晨在《平安夜》採訪蔣勳、倪匡這些來賓的片段。這個結構一開始不太好懂,搞清楚就滿好玩的。
這個節目的價值是讓今天的聽眾(例如我)知道廣播有那麼輝煌的年代。概念很棒,不過執行起來有點掉漆,那個關鍵好像在於:2019 年的今天,袁永興的引言好像缺乏一個當代的觀點,去告訴觀眾我們可以怎麼理解 2010 年的《我和凌晨有個約》甚至更久以前的《平安夜》,就是袁永興和它們之間並沒有火花。
如果找到比袁永興小一兩個世代的人和他對談,因為彼此完全不了解,那個組合的衝突感說不定會有趣很多。
1112
主題|EP03 | 麗莎恰比:直到變成老奶奶,都要一直甜蜜蜜
節目|請問怎麼稱呼你?
哇也是 SoundOn 的節目,同系列好像只會有六集,主軸是同志和情慾流動。
這集訪插畫家麗莎恰比,聊她的創作歷程、認同還有感情生活。Lisa 和女友超級可愛,「我每次見到妳都給妳一隻棒棒糖,等到妳願意接受我那天,再回送我一支」,也太會撩了吧,難以想像現實生活中有人的戀愛這麼夢幻,還以為只會出現在浪漫愛情片。
1113
主題|電子書特輯:以後你會說「我要去『逛』圖書館」
節目|星箭廣播
三創育成基金會的節目,這集找 Readmoo 執行長龐文真聊他們家的電子書,調性有點像在教育市場,身為電子書使用者也深感自己被教育到。
有段談到為什麼電子書不比紙本書便宜多少(我一直都很困惑)。基本的想像是電子書不存在印刷、倉儲、通路成本,在幾乎沒有邊際成本的前提下,價錢理應能壓到很低,龐文真的回應分成兩個層次:第一是電子書有不同紙本書的成本(繕打、製作、雲端儲存),這部分比較沒說服力,因為事實上電子書的邊際成本就是遠遠低於紙本書,不過其實可以想像電子書市場還沒那麼蓬勃,所以遞增的邊際效益通常不足以抵銷成本;第二是電子書有紙本書不具備的優勢(搜尋、分享、易於攜帶),這個倒比較能說服我。
永興結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物】當代醫學發行人 肝臟研究卓越 廖運範(1942〜 )
文/陳永興
廖運範,1942年出生於桃園楊梅,是客家人,父親為中醫師。中學時候廖運範對文學很有興趣,原想唸中文系,父親勸他學醫,說:「你將來當醫師,還是可以不放棄文學,但若你唸文學,將來就不可能當醫師。」他聽從了父親的話,在新竹中學畢業以第一名保送進入台大醫學院。他在竹中時喜歡排球讓他成為台大的排球校隊,還曾參加大專盃比賽贏得冠軍。1967年畢業,次年服完兵役,他回台大內科當住院醫師,被派去病理科半年學習病體解剖並看了無數的肝臟切片,又讀完肝臟病理學之父波帕(Hons Popper)名著《肝臟的結構與功能》,並且常去請教宋瑞樓教授,後來宋教授找他做「肝癌」研究的緣分。他在台大跟隨宋教授做了6年的研究,成為他日後專攻慢性肝炎病程及致病機轉的前奏曲。
#當代醫學發行人 #中央研究院院士 #肝臟研究
永興結構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物】旗山名醫 省立醫院院長 吳基生(1916〜1990)
文/陳永興
#吳基生(中),1916年出生於日治時代高雄旗山。吳家為地方望族,其祖父吳萬順擔任當時蕃薯寮街(今之旗山)的保正,其父親吳見立擔任旗山街區總代及旗山信用組合的組合長,在旗山鎮中山路吳家巴洛克式樓房是二進二包的漂亮建築自成社區型的庭院聚落,還有旗山基督教長老會的禮拜堂,都是吳見立親自監工興建完成,紅瓦磚結構的百年老厝是旗山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物。吳基生和 #吳基福(1916〜1985)是孿生兄弟,哥哥吳基福是南台灣有名的眼科醫師,也是對台灣醫療發展及社會公益有卓越貢獻的醫界人物。
吳基生在1953年接任高雄縣立旗山醫院院長,他任內積極爭取美援、擴建院舍、充實設備,並於1957年將該院改制為「省立高雄醫院旗山分院」,之後於1961年升格為「省立旗山醫院」,1974年後來又擔任省立高雄醫院院長(1974年),任內他發揮醫療行政專長整頓老舊的省立醫院缺失,為醫院打下了良好基礎才於1981年退休。
永興結構 在 黃家齊:年輕世代,做事實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85年歷史的「桃園郡米穀統制組合倉庫」興建於日治昭和11年(西元1936年),其3棟米穀統制倉庫保存良好,於2017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市府規劃「永興、西門里市民活動中心」及「米食體驗館」、「150人座位小劇場」、「小劇場服務空間」於昨(2)日進行修復工程開工典禮,預計明(111)年4月完工,期許桃園郡米穀統制組合倉庫修復活化後,成為兼具藝文活動基地與推廣米食文化的歷史建築。
#桃園郡米穀統制組合倉庫
#永興里 #西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