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永樂雞湯三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永樂雞湯三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永樂雞湯三重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謝謝網友王昌隆分享他收藏的三重「金國電影城」貴賓優待卡。 昔日坐落在今新北市三重區正義北路6號的金國戲院,由林子張創立,開幕於1956年4月28日,營業超過半世紀(2010年9月1日歇業),曾是三重地區著名的電影院。 林子張的父親是台北迪化街人,世居迪化街達數百年,日治時期在永樂市場經營和...
永樂雞湯三重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謝謝網友王昌隆分享他收藏的三重「金國電影城」貴賓優待卡。
昔日坐落在今新北市三重區正義北路6號的金國戲院,由林子張創立,開幕於1956年4月28日,營業超過半世紀(2010年9月1日歇業),曾是三重地區著名的電影院。
林子張的父親是台北迪化街人,世居迪化街達數百年,日治時期在永樂市場經營和洋雜貨店與販賣衫褲。
年輕時的林子張是位「阿舍仔」,經常穿著三件式衣服(上衣、長褲、背心),掛條金項鍊,偕友在大稻埕知名的「江山樓」日本料理餐廳飲酒作樂。
1936年,身為台北市大稻埕永樂市場布市小開的林子張,在中學畢業沒多久,其父舉家搬到三重埔,在中央南路開設舊衣回收漂白工廠「共益株式會社」,做起估衣與回收衫褲的買賣。
這間距離台北橋不遠的估衣工廠有不小的規模,位於古早三重的稻田與菜園一帶,外觀非常明顯,工廠業務由林子張一手包辦,其父則從旁協助。
那個年代,台灣社會買賣新衣服的店家極少,大部分的人都是到估衣市場買衣服。林子張的爸爸帶著他在三重經營估衣生意,將一些舊衣服漂白清潔後,交付紡織廠,紡織廠再將其製漿做成布,生意頗佳;後來他們又改做「布袋衫」賣給軍隊,供美軍俘虜穿著,把製衣廠經營得有聲有色。
二戰後,他的中學日籍同窗在返回日本前,將放映電影的機器送給對電影有興趣的他,於是他便開始籌措資金,打算開設戲院。
1951年,林子張在三重中央南路44號的漂染工廠所在地設立了專映電影的「民生戲院」。
其時戲院的片源並非來自電影公司,而是由第三方進口電影片,再交付民生戲院自行排片,最初專映日本片,在三重地區造成轟動。
1952年,三重最早公開放映的國語片《月兒彎彎照九洲》就是在民生戲院上演的;之後,民生戲院更名為金都戲院。
由於金都戲院附近有不少工廠,三槍牌、新亞鐵工廠、太平洋電線電纜、華南紡織等大廠林立,因此每當電影放映時,總會吸引大批死忠工人前來排隊進場觀賞。金都戲院位於中央南路,而欲買票看戲的人群常常會排隊到重新路一段,盛況空前。
由於戲院的生意愈來愈好,規模並不大的金都已不足以應付大排長龍的觀眾,因此林子張決定再開設新的戲院,金國戲院便應運而生,於1956年4月28日在三重正義北路(近重新路)開幕。
當時金國上映的片子和金都一樣,不過金都除了放映電影,還有安排表演節目,包括脫衣舞。
1961年,在金都演出的歌舞團裡有人在做月子,她在後台煮麻油雞湯時加了燒酒,但沒有在一旁顧,孰料碰到貪吃的貓,讓整桶加了酒的雞湯和火爐傾倒在木板地上,結果釀成大火,由於金都戲院是木板蓋的兩層樓房,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整間戲院化為灰燼,結束了其在三重短短的十年燦爛戲台歲月。之後,林子張在金都原址改建大樓。
昔日政府規定日本片配額限制,一部電影在戲院首輪上映的時間不得超過十天,所以不管在台北市戲院的票房有多好,也得被迫下片,然後改到三重埔進行二輪上映,所以來不及在台北戲院觀賞的台北居民只得前往三重看戲,而讓三重地區戲院的生意特別地好。
早在1956年就開始營業的金國戲院因為歷史悠久,大量的老主顧成了票房的基本盤,加上其銀幕、音響、座椅等設備也比其他戲院好,所以金國戲院成了三重地區的首選戲院。
昔日在台十分賣座的西片《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957年發行)與《第七號情報員》(Dr. No,1962年發行)曾為金國戲院賺進了大把的鈔票。
1994年1月28日,改裝之後的金國戲院以「金國電影城」之名重新開幕,當時地址是台北縣三重市正義北路4-6號4、5樓,內有龍、鳳二廳,共468個座位,配備標準大銀幕和英國原裝進口SRD、DTS杜比音響,全票100元,學生軍警票80元,兒童票60元,一片電影票可觀賞兩部電影(其實並沒有清場,所以只要你有時間,一張票可以連看7部電影),可說是「首輪設備、二輪消費」。
2010年9月1日,金國電影城停業,其54年的歷史畫下了句點,而該地的公車站名也從「金國戲院」改成了「正義重新路口」。
參考資料:三重區公所網站上的《三重戲院史》
http://www.sanchong.ntpc.gov.tw/…/file/20090629_223155.3198…
永樂雞湯三重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謝謝網友王昌隆分享他收藏的三重「金國電影城」貴賓優待卡。
昔日坐落在今新北市三重區正義北路6號的金國戲院,由林子張創立,開幕於1956年4月28日,營業超過半世紀(2010年9月1日歇業),曾是三重地區著名的電影院。
林子張的父親是台北迪化街人,世居迪化街達數百年,日治時期在永樂市場經營和洋雜貨店與販賣衫褲。
年輕時的林子張是位「阿舍仔」,經常穿著三件式衣服(上衣、長褲、背心),掛條金項鍊,偕友在大稻埕知名的「江山樓」日本料理餐廳飲酒作樂。
1936年,身為台北市大稻埕永樂市場布市小開的林子張,在中學畢業沒多久,其父舉家搬到三重埔,在中央南路開設舊衣回收漂白工廠「共益株式會社」,做起估衣與回收衫褲的買賣。
這間距離台北橋不遠的估衣工廠有不小的規模,位於古早三重的稻田與菜園一帶,外觀非常明顯,工廠業務由林子張一手包辦,其父則從旁協助。
那個年代,台灣社會買賣新衣服的店家極少,大部分的人都是到估衣市場買衣服。林子張的爸爸帶著他在三重經營估衣生意,將一些舊衣服漂白清潔後,交付紡織廠,紡織廠再將其製漿做成布,生意頗佳;後來他們又改做「布袋衫」賣給軍隊,供美軍俘虜穿著,把製衣廠經營得有聲有色。
二戰後,他的中學日籍同窗在返回日本前,將放映電影的機器送給對電影有興趣的他,於是他便開始籌措資金,打算開設戲院。
1951年,林子張在三重中央南路44號的漂染工廠所在地設立了專映電影的「民生戲院」。
其時戲院的片源並非來自電影公司,而是由第三方進口電影片,再交付民生戲院自行排片,最初專映日本片,在三重地區造成轟動。
1952年,三重最早公開放映的國語片《月兒彎彎照九洲》就是在民生戲院上演的;之後,民生戲院更名為金都戲院。
由於金都戲院附近有不少工廠,三槍牌、新亞鐵工廠、太平洋電線電纜、華南紡織等大廠林立,因此每當電影放映時,總會吸引大批死忠工人前來排隊進場觀賞。金都戲院位於中央南路,而欲買票看戲的人群常常會排隊到重新路一段,盛況空前。
由於戲院的生意愈來愈好,規模並不大的金都已不足以應付大排長龍的觀眾,因此林子張決定再開設新的戲院,金國戲院便應運而生,於1956年4月28日在三重正義北路(近重新路)開幕。
當時金國上映的片子和金都一樣,不過金都除了放映電影,還有安排表演節目,包括脫衣舞。
1961年,在金都演出的歌舞團裡有人在做月子,她在後台煮麻油雞湯時加了燒酒,但沒有在一旁顧,孰料碰到貪吃的貓,讓整桶加了酒的雞湯和火爐傾倒在木板地上,結果釀成大火,由於金都戲院是木板蓋的兩層樓房,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整間戲院化為灰燼,結束了其在三重短短的十年燦爛戲台歲月。之後,林子張在金都原址改建大樓。
昔日政府規定日本片配額限制,一部電影在戲院首輪上映的時間不得超過十天,所以不管在台北市戲院的票房有多好,也得被迫下片,然後改到三重埔進行二輪上映,所以來不及在台北戲院觀賞的台北居民只得前往三重看戲,而讓三重地區戲院的生意特別地好。
早在1956年就開始營業的金國戲院因為歷史悠久,大量的老主顧成了票房的基本盤,加上其銀幕、音響、座椅等設備也比其他戲院好,所以金國戲院成了三重地區的首選戲院。
昔日在台十分賣座的西片《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957年發行)與《第七號情報員》(Dr. No,1962年發行)曾為金國戲院賺進了大把的鈔票。
1994年1月28日,改裝之後的金國戲院以「金國電影城」之名重新開幕,當時地址是台北縣三重市正義北路4-6號4、5樓,內有龍、鳳二廳,共468個座位,配備標準大銀幕和英國原裝進口SRD、DTS杜比音響,全票100元,學生軍警票80元,兒童票60元,一片電影票可觀賞兩部電影(其實並沒有清場,所以只要你有時間,一張票可以連看7部電影),可說是「首輪設備、二輪消費」。
2010年9月1日,金國電影城停業,其54年的歷史畫下了句點,而該地的公車站名也從「金國戲院」改成了「正義重新路口」。
參考資料:三重區公所網站上的《三重戲院史》
http://www.sanchong.ntpc.gov.tw/…/file/20090629_223155.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