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永信謙樂格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永信謙樂格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永信謙樂格局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94的網紅法學博士石人仁,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來沒有看到如此這般深入地解剖國民黨的文章,一個老國民黨員的心聲。以及相對論述,佩服佩服! ~今後國家何去何從~ 撰文者:黃冏堂 自從國民黨敗選後,本不太願意發表言論,但,積鬱仍在,最近天熱,在家避暑,一時心血來潮,就細細整理出滿滿的牢騷,若夥伴們有興趣、有耐心,歡迎分享。 過去國民黨犯的第一個...
永信謙樂格局 在 許米恩nn KANIS 品牌創辦人♡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31 03:11:58
有的人覺得 快樂是昂貴的 ⋯ ⋯ 你過的好與不好 只有你自己知道 很多的人擁有榮華富貴 內心是空虛的 有的人沒有功成名就 但心中卻是踏實的 有的人覺得自己賺了七位數 已是百萬富翁 有的人存款千萬 卻對未來持續擔憂著 所謂成功 沒有相對的定義 每個人心中那把尺 都不一樣 你認為你成功 那你...
永信謙樂格局 在 ♠ 凱喬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1-02 11:56:12
有腦子 不要用耳朵做人🙂 人生有格局大小之分,格局是指一個人心胸寬不寬廣的表現,也俗稱氣度,雅量。一個格局小的人,自身就存在很多的惡習,可能人不窮,但是心卻很窮。 而一個格局大的人,可能出身的環境很貧苦,但是他有一顆志氣,心寬似海,有這種特質的人往往會得到別人的認可。 籠統來說,格局大一般具備...
永信謙樂格局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來沒有看到如此這般深入地解剖國民黨的文章,一個老國民黨員的心聲。以及相對論述,佩服佩服!
~今後國家何去何從~
撰文者:黃冏堂
自從國民黨敗選後,本不太願意發表言論,但,積鬱仍在,最近天熱,在家避暑,一時心血來潮,就細細整理出滿滿的牢騷,若夥伴們有興趣、有耐心,歡迎分享。
過去國民黨犯的第一個錯誤是無法打敗共產黨,致流落台灣,第二個錯誤是促成了民進黨的茁壯,致淪落在野,第三個錯誤是國人給了國民黨重新執政機會,甚至完全執政,最後又因為失能再度崩解,第四個錯誤,2018年意外的翻轉了地方政權,還產出了蓋世英雄韓國瑜,結果呢?2020沒能奪回中央政權還葬送了韓市長,國民黨到底怎麼了?一寸寸的喪失人心,一次次的政權更替,甚至黨產被步步收繳的歷史教訓,都不能帶來警示、喚回黨魂,重整再戰?現在連惟一的神主牌「一中各表」「九二共識」都成了負值,準備擱置,國民黨未來如何求戰?令人無言。
回顧國民黨政權演繹,自蔣經國離世,李登輝獨攬政權即開始為裂解國民黨勢力與協助民進黨發展不遺餘力,國民黨居然毫無警覺令人不解;連戰接手後,雖有長期政壇歷練,卻是守成有餘、開創不足,建樹甚微的黨主席,國民黨居然放任無為,令人稱奇;至於馬英九則頂著哈佛博士高學歷,也經歷過公職與八年北市長歷練及獲得選民託付兩任八年全面執政機會,可惜,因為「恃才傲物,理念太重、格局太小」,以為自許「全民總統」、高擧「清廉大纛」就足以治國,完全輕忽同黨利益與三教九流的感情交流,立法院又被王金平長期把持,以不作為的多數掣肘執政黨,又放任民進黨少數造亂,進而影響了國民黨執行力,致「令出不了府,法出不了院」,凡事「一籌莫展」,除了讓馬英九成了全民公敵外,還徹底拖垮了國民黨,馬英九這位迂腐到能讓藍營寧願自廢武功、棄械投降與無恥度自我牽扯的立法院王前院長,還能讓國民黨視若珍寶,令人無言;當朱立倫臨危受命,聲勢低迷亦如強弩之末的黨與黨高層各個只求明哲保身,難得洪秀柱不畏譏讒挺身而出,卻遭抽樑換柱,結果,朱立倫領軍的選戰兵敗如山倒,令人咋舌;爾後的吳敦義不遑多讓,看好的一局棋,居然玩到滿盤皆輸,坐實了「國民黨昏庸無能」的罪名,令人髮指;更可議的是,多位領導者在位的表現總是「利用」國民黨多於「經營」,難怪無法建立中心思想、統一戰力,以致任人宰割,另外,藍營還有位永遠的宋省長楚瑜先生,這位才思敏捷、能力過人卻桀驁不馴的高人,近二十年總統大選幾乎無役不與的韌性,成了綠營裂解藍營團結的重要棋子,令人作嘔;綜觀前論,李登輝之後的數十年,這些歷任黨主席與未曾當過黨主席的高層與國民黨發展史一直息息相通,國民黨的敗能說「與他們無關」?現任黨主席江啟臣能脫穎而出,是老世代被嫌棄,至於,在百廢待舉的黨內能有多少作為,黨員確實難有太多期待,因為,除了國民黨羸弱外,台灣的環境已有太多無法掌控的變化,均非自稱「溫良恭儉讓」的國民黨所能駕馭,比如:
學生:讀一點書,懂一些小知識,透過網路片段、看懶人包,就以為盡知天下事,對事件全程、全景、他人觀點均不屑一顧,未能對父母盡孝、對家庭盡責,亦未對社會有所貢獻,動輒以正義之師衝撞義理、法制,那種狂妄、無知行逕,還自以為是英雄,更甚者,一群盲從者在政客調教、輿論的推波助瀾下,讓猖狂更是無限上綱,國民黨能掌控得了?
選民:現在的民主就是民進黨做主,愛台灣就是愛民進黨認同的台灣價值,至於台灣陷入藍綠、族群、階級、世代鬥爭,政經發展停滯不前等均非選民關注的大事,現階段選民要的是反中與腥羶大戲,猶如台灣的本土劇,鎮日呈現背離事實、勾心鬥角、逞兇鬥狠、傷風敗俗,使壞目標甚至指向家人、朋友、職場、情敵、政敵,那種「不耍狠」不足以出頭的手法令人不寒而慄,什麼是國人正確的生活價值觀?已無人在意,國民黨有能力改變嗎?
議會:國會殿堂、地方議會諸委員、議員,明裡是為國效力、為民服務,暗裡則是沆瀣一氣、朋比為奸、坐室分贓,各個還能道貌岸然的在殿堂上扒糞掀臭、謾罵羞辱,視政事如草芥、視官員如禁臠,予取予求,現立院民進黨的多數,更讓國會霸凌亂象發揮到極致,誰能抗衡?試想,以國民黨過去在國會擁有絕對多數時能被無極限的霸凌,如今屈居少數,若說有能力改變,有人會相信嗎?
輿論:誰人不知傳媒善以聳動標題,達成聚焦,藉腥羶話語推波助瀾,博取版面,萬年本土劇為炒熱收視率常以低俗手法,鎮日毀損生活價值觀為樂事,至於「名嘴之流」亦少思正義公理,習以偏私、妄言,製造對立,尤其,在民進黨的主導下,「網軍出征,寸草不生」更成台灣另一種禍源,請問,國民黨有本事翻轉嗎?
國民黨:檯面上的連戰、馬英九、朱立倫、洪秀柱、吳敦義等歷任黨主席,除了馬英九參選未嚐敗績外,其他的都是輔選或參選的輸家,不要說勇於承擔,連表態都是虛軟的,現黨員均已老邁且士氣低盪谷底,少席次的黨籍立委也無「論述」與「攻堅」之力,各層級接班人又青黃不接,前途乖舛,如今,民進黨縱然失政產生民怨,也難以轉為國民黨所用,黨產會又困住國民黨,新任黨主席江啟臣在內憂外患下,又能有多少作為?
民進黨:在全面執政之後,依過往經驗、堅固的基本盤與勢如破竹的網軍,還有卓越的選戰技倆,台灣已如囊中物,不再需要虛掩謙卑之事,未來想幹什就幹了,現今的國民黨已被鬥得氣若游絲,名存實亡,不知國民黨是否學到了教訓?可有起死回生之道。
國軍:中共對收復台灣的野心是眾所周知,為確保國家安全,政府理應整軍經武、勵精圖治才是,事實上,年輕世代對服役視為畏途,軍人地位亦一落千丈,護衛疆土的國軍又因承平日久,輕本務,重雜務,致高層以行政績效掛帥,為求官,趨炎附勢,基層則察言觀色,被動苟且,嚴謹的軍隊連軍法都不可得,還談何謂軍務?軍規?更不要說軍魂了,更甚者,軍人為國家奉獻一生的退休保障都被惡名化,朝不保夕,民進黨當家,無論如何進行軍改,自有其心思,不予置評,至於國民黨任由軍人被糟蹋卻毫無阻滯之力,無論現役或退役軍人還能對國民黨有所期待?
世事:新冠肺炎肆虐、香港反中、台灣獨台、中印邊界紛擾、南北韓叫陣、釣魚台事件、美國的興風作浪,讓世局充滿了一觸即發的變數,民進黨已藉由全面執政準備走自己的路了,反觀國民黨,連自己論述的神主牌「九二共識」都準備棄置了,還有其他能力參與、承責嗎?
結語:
台灣有不同族群、不同信仰、不同政黨、不同階級、不同行業、不同世代等差異,我曾相信這些人是愛這個土地,會努力為台灣的未來付出,同樣的,任何執政黨也會帶領國家走上康莊大道,遺憾的,政黨卻是以奪權為目標,政客則以滿足個人私欲為優先,為謀奪金錢、利益、權勢,無不費盡心思、用盡手段,尤其,民進黨更是箇中高手,經過長期殺伐,「民進黨世代」不再是崛起,而是全面強力登場,更卓然有成的掩埋了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正式宣告進入「民進黨」的輝煌時代;話說至此,還真是語重心長,尤其,看著依附已久的政黨衰敗,還落井下石的數落,那種無奈終非所願,今日,我已是近七十的老翁,早期曾幻想中國一統好夢,可惜,未能圓夢,晚期則身不由己,得在新世代引領下為獨台追夢,一生兩夢情境大不相同,既然時勢使然,也是台灣住民的新選項,我可以坦然面對並接受未來衍生的後果,暫時安於生活與看輕世事,只是,偶爾想到國民黨的沒落與下一代要迎接那麼多不安的變數,總是心有戚戚焉。
成大同學晚安。我知道你憂國憂民,這是我薄薄的淺見,您參考參考。
是一個新的概念!不是明朝,不是滿清,不是民國,是 中華民國台灣!這總共四個朝代,(明白嗎?明白嗎?明白嗎?)所以綠朝早就準備好了⋯⋯台灣人南洋蠻夷化,有綠色政客法理論述,不學習中華文化,還滅中華文化,更改課綱,用教育來洗腦,用街頭暴力帶領悲情選舉,侵吞蠶食,府院黨軍情警調,文化總會,地方農漁會水利會鄉鎮民代各地區長,所有國營事業,轉投資的各肥肉公司,大法官會議,等等等。所以⋯這是改朝換代 改朝換代 改朝換代。所以宣誓就職是騙你的,街頭抗議就用油壓剪對付,剪個手指算什麼?有上校摔死絕對不讓你英雄化,立刻發動所有宣傳力量把事情污名化,現訴求憲法?門都沒有,大法官全部綠化。想訴求民意?完全不可能,名嘴,媒體,1450,誰有能力抵禦。監察院呢?本來就是個雞肋,現在派滿提滿,分贓剛剛好。古時改朝換代殺進城,搶糧搶錢搶女人,規矩我訂,官位我派,天下我獨享,看看高雄市派了多少中央官,口水哥從上尉直升少將誰說不可以。中央警衛官記個大過而已,升個少將誰說不可以?目地就是要告訴所有有志於官癌的人,來跟著綠營效忠綠營的人,ㄧ定會有回報率的。民國的官箴概念沒有了,四維八德也沒了,綠陣營就是不要,看懂了嗎?所有價值全部推翻,通通不算,換綠的來定義,這是另一個國家,另一個朝代,綠朝只是懼於中共,不敢台獨,非綠營的政客想要得江山?恐怕只有政變ㄧ途,不信?大家等著看,綠魔爪ㄧ定更狠,緊緊的控制台灣,想靠中共武統,那肯定是民族悲劇。未來會如何發展呢?回顧歷史,其實早就告訴我們,中華文化ㄧ定會繼續,民族ㄧ定會強盛,歷史的共業中國人是有智慧解決的,願綠營能讓台灣島上的人民在這過程中,安居樂業,傳宗接代,與中華民族共存共榮,騙 來的江山是短暫的,綠陣營政客看遠一點吧!否則將來報應來時,可別怨天尤人,聊表言盡於此。至於國民黨???應該氣數已盡,可以出殯了。
永信謙樂格局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陣子與深度學習發明人之一、2019年ACM圖靈獎得主Yoshua Bengio教授一起對話,深深為他身上的科學家底蘊所感動。
Bengio教授長期致力於推動AI的合理使用,尤其對用AI解決環保議題有很多投入,如使用新藥研發的AI演算法概念,延伸應用在發掘全新低污染材料以對抗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艱巨挑戰。
他相信,人工智慧將推送社會的理性和包容,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這是我們討論的視頻和文字記錄。
……………………
李開復對話Yoshua Bengio: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7月23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受邀參加SGInnovate主辦的“深度科技(Deep Tech)造福人類”活動,與Element AI聯合創始人Yoshua Bengio教授對話,討論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
在對話中,李開復博士與Yoshua Bengio教授探討了AI對人類社會的意義,尤其在COVID-19疫情後時代,AI如何幫助未來的經濟社會更加富有彈性、宜居和可持續。
他們認為,AI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人類得以真正從重複性事務中解脫出來。在 AI 的幫助下,我們將有希望希望建立一個明智、理性、包容的社會,構建人類社會與AI的良性循環。
他們討論的話題包括:
1、AI技術的下一個突破,如何加速AI從科研到應用轉化?
2、COVID-19疫情如何加速AI應用,由此帶來了什麼風險?
3、AI的責任和挑戰:如何促進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4、你心目中理想的AI未來是什麼樣的?
▌深度學習2.0時代,提升機器理解和執行能力
話題1:AI技術的下一個突破,以及如何加速AI科研到應用
“接下來的研究雖然繁重,但新的進展會令人振奮。尤其是在深度學習領域,我稱其為‘深度學習2.0’。” ——Yoshua Bengio
Yoshua Bengio:第一個問題我非常有共鳴,在我看來,目前機器學習的一大限制,是學習系統的泛化能力。
過去幾十年研發的系統,都建立於一個假設,即預設測試數據與訓練數據有相同的數據分佈。
然而在現實世界中,無論在什麼行業應用,都會存在實際情況與AI訓練時不同的問題。
這一問題看起來無解,但目前我們找到了幾個突破點和想法,主要是借鑒人類的意識加工機制,對原本分散的知識積累,快速進行全新重組。
雖然這些知識的組合不一定遵循訓練數據分佈,但我們還是能從中獲得某種重組方向的優勢,從而在訓練分佈中進行更好的歸納。
接下來的研究雖然繁重,但新的進展會令人振奮。尤其是在深度學習領域,我稱其為“深度學習2.0”,它能吸收人類的歸納傾向,對數據分佈演算法進行泛化。
李開復:我借 Bengio 教授的觀點多說幾句。我從大學時期就開始著手會話式 AI 的研究。目前的人機界面,我稱之為委託界面,大多基於直接操作,如鍵盤、滑鼠、多點觸控等。
但語言是人類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最自然的交流途徑。向AI語音辨識、自然語言理解進軍,一直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例如,以前我們使用搜尋引擎時,會通過輸入關鍵字來查找網頁。後來,Google帶來了新的突破,基於深度學習的智慧問答功能,可以直接讓機器“說”出答案。
但我們不應止步於此,而是應該繼續向下一步目標努力:通過深度學習的進一步研究,提升機器對人類指令意圖的理解和執行能力。
例如,我們是否可以直接向亞馬遜 Alexa發送指令:“給我媽媽送個生日禮物”。之後,它將自動理出頭緒,流覽禮物,安排配送。它瞭解我的個人喜好,知道我能接受的價格範圍,也知道我媽媽是誰,住在哪裡,想要的禮物是什麼。
Yoshua Bengio:關於AI的行業應用,我做個簡短分享。我認為這是個很有難度的議題。困難來自兩方面:一是社會方面,二是技術方面。
在社會方面,從基礎科學研究,到最後產品研發階段,需要共同營造一種文化,讓研究人員可以擁有研究自由,從而取得真實的突破。在技術方面,我們需要一些軟體工具,讓技術從研發到生產這一轉化過程,盡可能的高效快速。
李開復:AI的行業應用,我將之分為兩大類:顛覆式和漸進式。
顛覆式是指引入 AI 會對行業造成顛覆性的結果,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例如,自動駕駛將徹底改變運輸行業;Alexa某種程度上正在改變音箱行業;新的互聯網保險應用,比如美國的Lemonade,極可能顛覆保險行業。
這些行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讓行業專家通過 AI 帶來顛覆影響,讓人非常期待。當AI與行業的顛覆式創新兩相結合,將有機會擊敗行業巨頭,重整行業格局。
然而顛覆式只是冰山一角。在人工智慧帶來的巨大機會中,漸進式變革佔據絕大部分份額。
普華永道預估,人工智慧將在2030年給全球帶來15萬億美元的財富淨增,主要來自于傳統行業和AI的結合。由於傳統行業規模龐大,僅僅提高幾個百分點,就可以產生海量財富。
但困難在於,當前一些傳統企業對 AI 一無所知,他們以為AI是科幻小說的臆想,看不到即刻就能產生的收益,再加上技術工具太難使用,導致他們的 IT 部門無法駕馭。
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培訓,説明傳統行業接受並認識到AI的益處。同時,我們投資的AI企業或像 Element AI 之類的公司,需要幫助傳統企業找到簡單易用的工具,讓他們跨越技術鴻溝,上手即用。
▌AI提前預測傳染性,應權衡公共衛生與隱私保護
話題2:疫情如何加速AI應用,由此帶來了什麼風險?
“必須在公共衛生或個人健康的背景下考慮隱私,在公共衛生危機期間,國家應該在尊重權利和必要防控措施間加以權衡,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李開復
李開復:我說幾個親身經歷的例子。疫情期間的社交隔離,催生了眾多的 AI 應用,例如醫院中的送貨機器人。
對於隔離中的人也一樣。前陣子我回到北京隔離時,在我居住的公寓樓裡,沒有見到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一台機器人代勞,包括網購的包裹和食品運送,真正實現了零接觸,將危險降到最小化。
第二個例子是AI與醫療的結合。我們投資的AI 醫療企業Insilico Medicine,主要使用生成化學對抗神經網路,研發新藥小分子。在疫情期間,他們通過AI平臺,用幾個星期的時間,研發出了能抑制病毒內負責複製的主要蛋白成分的新藥物小分子。
最後一個例子或許有些爭議,就是接觸者追蹤。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成功的建立了接觸者追蹤體系,並較為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但在美國、歐洲等地方,這種做法被視為是對隱私的侵犯。
對此,我的觀點是,對那些重視隱私的國家,我表示完全理解和尊重,但是我認為必須在公共衛生或個人健康的背景下考慮隱私。在公共衛生危機期間,國家應該在尊重權利和必要防控措施間加以權衡,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等到疫情結束後,再回歸正常。
我們都不希望重蹈疫情的覆轍。我預計在未來,AI將被用來預防流行病的發生和傳播。醫院將廣泛使用感測器、可穿戴設備,匯總疫情資訊,及時報告潛在危害,在早期遏制疫情指數級增長的趨勢,從而更好地應對危機,避免再次失控。
Yoshua Bengio:李開復博士提到的這幾個領域,我都有所涉及。
一個是藥品研發,我本人參與了幾個專案,其中涉及神經網路、即時強化學習和主動學習。
在化學和生物領域,需要進行測試的組合方式太多,逐個進行研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合理的搜索策略,這就是我現在參與的專案內容。我們希望能用AI縮短研究時間,通過重組已有藥物,研發新型抗病毒藥物。
在接觸追蹤方面,目前已有的接觸追蹤大都沒有用到AI,只是進行簡單的測試法:如果有人測試結果為陽性,或者確診感染,那麼與其接觸過的所有人,都應該採取隔離措施。但是,在測試為陽性進而被隔離之前,傳染就已經開始了。
我們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能借助機器學習,提前預測某個體是否具有傳染性以及傳染性強弱,透過一些模糊的數據分析,就能大幅節省等待時間,及早知道曾接觸過病毒攜帶者,從而抑制病毒的傳播。
當然不可避免會出現隱私問題。隱私保護與機器學習需求之間存在有趣的矛盾。隱私保護需要盡可能降低數據交換,而機器學習卻需要盡可能收集大量的數據。
許多國家非常擔憂接觸者追蹤的濫用會侵犯隱私,因此催生了許多隱私保護技術。好消息是,這兩者可以共存。
▌AI是把雙刃劍,應推動全球治理、改變文化
話題3:AI的責任和挑戰:如何促進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如果我們能對人工智慧的能力善加利用,就能更快速地找到更好的新材料,以取代現今對地球造成長期污染的碳、電池等毒性材料。”——Yoshua Bengio
李開復:我會從創新工場的角度舉一些例子,創新工場是一家創業投資公司,我們非常希望 AI 能得到合理應用。Bengio 教授可能會在氣候變化上再補充一些。
在 《AI新世界》一書中,我描述了一個人類與 AI 的共存的藍圖:由 AI 承擔優化常規工作,讓人類專注於需要創造力和同情心的工作。
從社會責任感的角度說講,AI與醫療和教育的結合,將帶來極大的社會福祉。
未來,醫生將成為富有同情心的護理者,深切關懷病患,與他們交流。而 AI 可以用於分析放射結果、MRI、CT報告,提出各種可能的診斷及治療結果,針對性推薦藥物,以及輔助科學家研發新藥。
教育行業也是這樣。我們投資了很多線上教育公司,發現 AI 在教師的常規工作上表現非常出色,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而異地佈置作業,幫老師們節省了時間,讓他們專注于為孩子指導能力和引導心靈,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幫助他們培養創造力、團隊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同情心。
所以,醫療和教育既是 AI能夠顯現優勢的領域,也是有價值的投資。目前這兩個領域正在蓬勃發展,我們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金。
Yoshua Bengio:我完全同意李開復博士的觀點。AI 技術的進步,能夠造福大多數人,我們需要將大量精力投入到此類項目中。
我個人對用AI解決環保問題投入很多,目前正在參與的一個項目就和氣候危機相關。
我們使用類似新藥研發的AI演算法,應用在對抗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艱巨挑戰上,生成、合成、評估各種新型材料技術,包括碳回收和電池。
正常情況下,這些新材料研發耗時極長,動輒十幾年,甚至比新藥研發的時間還要久。但是如果我們能對人工智慧的能力善加利用,就能更快速地找到更好的新材料,以取代現今對地球造成長期污染的碳、電池等毒性材料。
但是,我們同時應該保持警惕:如果AI僅被少數市場玩家掌握,也有可能被用做牟利的工具,破壞正常、自由、動態競爭的市場環境。
因此,在向AI 未來發展的路上,我們需要時刻謹記 AI 具有的社會危害性。要將AI治理落實到各個層面,小到公司,大到全球。只有具備放眼全球的管理,才能合理有效地協調所有的力量,一起應對這些挑戰。
如果我們真的想引導 AI 應用富有道德和責任,就必須改變現有的文化。而這依賴於所有人的努力。
政府必須參與其中,要投資好的技術應用,改變教育體系,讓工程師、科學家不只專攻特定的科技領域,還要具備足夠的社會學科知識;科學家必須懂得謙虛,認識到自己對專業以外的領域知之甚少,與其他不同領域的專家合作,保證自己的成果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話題4:你心目中理想的AI未來是什麼樣的?
如果我們能努力抓住人類與 AI 共存的機遇,思考人類存在真正的意義,從我們這一代便開始努力,最終將可以實現理想的AI未來。——李開復
Yoshua Bengio:未來,在 AI 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更明智、更公平、更理性、更包容的社會,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進行充分辯論,再做出最佳決定。
社交媒體在誕生之初,本意是做一個最為透明、最為公平、普惠大眾的公眾傳播平臺,但由於演算法基於人類偏好的推薦,及帶有特定企圖的傳播者作祟,造成社交網路的破碎淩亂,煽動的、謬誤的、偏見的資訊被放大傳播,不僅沒法幫助我們理性討論,也欠缺幫助人們做出最佳集體決策的能力。
人工智慧應該在這一方面有所作為,從各種垃圾資訊中篩選出有用結果,讓社交
平臺更加智慧,做到真正的公正透明,推送社會的理性和包容。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都能變得更理智,也就能更好地使用 AI 技術,就能構建一個良性循環。但如果應用不當,就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我們必須謹慎選擇。
李開復:Bengio教授說得太好了!我們是幸運的一代,AI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人類能夠與AI共存合作,由AI來承擔常規事務,我們則專注於人類擅長的領域,從重複性事務中解脫出來,放手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我想用我心愛的、約翰·亞當斯的一首詩來結束這場分享。如果我們能努力抓住人類與 AI 共存的機遇,思考人類存在真正的意義,從我們這一代便開始努力,最終將可以實現理想的AI未來:
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
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
that my sons may have libert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因此我的兒子們能夠學習數學和哲學
My sons ought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geography, natural history, naval architecture, navigation,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我的兒子們應該學習數學、哲學、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
in order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right to study painting, poetry, music, architecture, statuary, tapestry and porcelain
使得他們的孩子們可以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織物和瓷器
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的五個成員之一,被譽為“美國獨立的巨人”。
本文及視頻內容經主辦方 SGInnovate 同意翻譯轉載
永信謙樂格局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陣子與深度學習發明人之一、2019年ACM圖靈獎得主Yoshua Bengio教授一起對話,深深為他身上的科學家底蘊所感動。
Bengio教授長期致力於推動AI的合理使用,尤其對用AI解決環保議題有很多投入,如使用新藥研發的AI演算法概念,延伸應用在發掘全新低污染材料以對抗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艱巨挑戰。
他相信,人工智慧將推送社會的理性和包容,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這是我們討論的視頻和文字記錄。
……………………
李開復對話Yoshua Bengio: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7月23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受邀參加SGInnovate主辦的“深度科技(Deep Tech)造福人類”活動,與Element AI聯合創始人Yoshua Bengio教授對話,討論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
在對話中,李開復博士與Yoshua Bengio教授探討了AI對人類社會的意義,尤其在COVID-19疫情後時代,AI如何幫助未來的經濟社會更加富有彈性、宜居和可持續。
他們認為,AI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人類得以真正從重複性事務中解脫出來。在 AI 的幫助下,我們將有希望希望建立一個明智、理性、包容的社會,構建人類社會與AI的良性循環。
他們討論的話題包括:
1、AI技術的下一個突破,如何加速AI從科研到應用轉化?
2、COVID-19疫情如何加速AI應用,由此帶來了什麼風險?
3、AI的責任和挑戰:如何促進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4、你心目中理想的AI未來是什麼樣的?
▌深度學習2.0時代,提升機器理解和執行能力
話題1:AI技術的下一個突破,以及如何加速AI科研到應用
“接下來的研究雖然繁重,但新的進展會令人振奮。尤其是在深度學習領域,我稱其為‘深度學習2.0’。” ——Yoshua Bengio
Yoshua Bengio:第一個問題我非常有共鳴,在我看來,目前機器學習的一大限制,是學習系統的泛化能力。
過去幾十年研發的系統,都建立於一個假設,即預設測試數據與訓練數據有相同的數據分佈。
然而在現實世界中,無論在什麼行業應用,都會存在實際情況與AI訓練時不同的問題。
這一問題看起來無解,但目前我們找到了幾個突破點和想法,主要是借鑒人類的意識加工機制,對原本分散的知識積累,快速進行全新重組。
雖然這些知識的組合不一定遵循訓練數據分佈,但我們還是能從中獲得某種重組方向的優勢,從而在訓練分佈中進行更好的歸納。
接下來的研究雖然繁重,但新的進展會令人振奮。尤其是在深度學習領域,我稱其為“深度學習2.0”,它能吸收人類的歸納傾向,對數據分佈演算法進行泛化。
李開復:我借 Bengio 教授的觀點多說幾句。我從大學時期就開始著手會話式 AI 的研究。目前的人機界面,我稱之為委託界面,大多基於直接操作,如鍵盤、滑鼠、多點觸控等。
但語言是人類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最自然的交流途徑。向AI語音辨識、自然語言理解進軍,一直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例如,以前我們使用搜尋引擎時,會通過輸入關鍵字來查找網頁。後來,Google帶來了新的突破,基於深度學習的智慧問答功能,可以直接讓機器“說”出答案。
但我們不應止步於此,而是應該繼續向下一步目標努力:通過深度學習的進一步研究,提升機器對人類指令意圖的理解和執行能力。
例如,我們是否可以直接向亞馬遜 Alexa發送指令:“給我媽媽送個生日禮物”。之後,它將自動理出頭緒,流覽禮物,安排配送。它瞭解我的個人喜好,知道我能接受的價格範圍,也知道我媽媽是誰,住在哪裡,想要的禮物是什麼。
Yoshua Bengio:關於AI的行業應用,我做個簡短分享。我認為這是個很有難度的議題。困難來自兩方面:一是社會方面,二是技術方面。
在社會方面,從基礎科學研究,到最後產品研發階段,需要共同營造一種文化,讓研究人員可以擁有研究自由,從而取得真實的突破。在技術方面,我們需要一些軟體工具,讓技術從研發到生產這一轉化過程,盡可能的高效快速。
李開復:AI的行業應用,我將之分為兩大類:顛覆式和漸進式。
顛覆式是指引入 AI 會對行業造成顛覆性的結果,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例如,自動駕駛將徹底改變運輸行業;Alexa某種程度上正在改變音箱行業;新的互聯網保險應用,比如美國的Lemonade,極可能顛覆保險行業。
這些行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讓行業專家通過 AI 帶來顛覆影響,讓人非常期待。當AI與行業的顛覆式創新兩相結合,將有機會擊敗行業巨頭,重整行業格局。
然而顛覆式只是冰山一角。在人工智慧帶來的巨大機會中,漸進式變革佔據絕大部分份額。
普華永道預估,人工智慧將在2030年給全球帶來15萬億美元的財富淨增,主要來自于傳統行業和AI的結合。由於傳統行業規模龐大,僅僅提高幾個百分點,就可以產生海量財富。
但困難在於,當前一些傳統企業對 AI 一無所知,他們以為AI是科幻小說的臆想,看不到即刻就能產生的收益,再加上技術工具太難使用,導致他們的 IT 部門無法駕馭。
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培訓,説明傳統行業接受並認識到AI的益處。同時,我們投資的AI企業或像 Element AI 之類的公司,需要幫助傳統企業找到簡單易用的工具,讓他們跨越技術鴻溝,上手即用。
▌AI提前預測傳染性,應權衡公共衛生與隱私保護
話題2:疫情如何加速AI應用,由此帶來了什麼風險?
“必須在公共衛生或個人健康的背景下考慮隱私,在公共衛生危機期間,國家應該在尊重權利和必要防控措施間加以權衡,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李開復
李開復:我說幾個親身經歷的例子。疫情期間的社交隔離,催生了眾多的 AI 應用,例如醫院中的送貨機器人。
對於隔離中的人也一樣。前陣子我回到北京隔離時,在我居住的公寓樓裡,沒有見到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一台機器人代勞,包括網購的包裹和食品運送,真正實現了零接觸,將危險降到最小化。
第二個例子是AI與醫療的結合。我們投資的AI 醫療企業Insilico Medicine,主要使用生成化學對抗神經網路,研發新藥小分子。在疫情期間,他們通過AI平臺,用幾個星期的時間,研發出了能抑制病毒內負責複製的主要蛋白成分的新藥物小分子。
最後一個例子或許有些爭議,就是接觸者追蹤。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成功的建立了接觸者追蹤體系,並較為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但在美國、歐洲等地方,這種做法被視為是對隱私的侵犯。
對此,我的觀點是,對那些重視隱私的國家,我表示完全理解和尊重,但是我認為必須在公共衛生或個人健康的背景下考慮隱私。在公共衛生危機期間,國家應該在尊重權利和必要防控措施間加以權衡,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等到疫情結束後,再回歸正常。
我們都不希望重蹈疫情的覆轍。我預計在未來,AI將被用來預防流行病的發生和傳播。醫院將廣泛使用感測器、可穿戴設備,匯總疫情資訊,及時報告潛在危害,在早期遏制疫情指數級增長的趨勢,從而更好地應對危機,避免再次失控。
Yoshua Bengio:李開復博士提到的這幾個領域,我都有所涉及。
一個是藥品研發,我本人參與了幾個專案,其中涉及神經網路、即時強化學習和主動學習。
在化學和生物領域,需要進行測試的組合方式太多,逐個進行研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合理的搜索策略,這就是我現在參與的專案內容。我們希望能用AI縮短研究時間,通過重組已有藥物,研發新型抗病毒藥物。
在接觸追蹤方面,目前已有的接觸追蹤大都沒有用到AI,只是進行簡單的測試法:如果有人測試結果為陽性,或者確診感染,那麼與其接觸過的所有人,都應該採取隔離措施。但是,在測試為陽性進而被隔離之前,傳染就已經開始了。
我們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能借助機器學習,提前預測某個體是否具有傳染性以及傳染性強弱,透過一些模糊的數據分析,就能大幅節省等待時間,及早知道曾接觸過病毒攜帶者,從而抑制病毒的傳播。
當然不可避免會出現隱私問題。隱私保護與機器學習需求之間存在有趣的矛盾。隱私保護需要盡可能降低數據交換,而機器學習卻需要盡可能收集大量的數據。
許多國家非常擔憂接觸者追蹤的濫用會侵犯隱私,因此催生了許多隱私保護技術。好消息是,這兩者可以共存。
▌AI是把雙刃劍,應推動全球治理、改變文化
話題3:AI的責任和挑戰:如何促進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如果我們能對人工智慧的能力善加利用,就能更快速地找到更好的新材料,以取代現今對地球造成長期污染的碳、電池等毒性材料。”——Yoshua Bengio
李開復:我會從創新工場的角度舉一些例子,創新工場是一家創業投資公司,我們非常希望 AI 能得到合理應用。Bengio 教授可能會在氣候變化上再補充一些。
在 《AI新世界》一書中,我描述了一個人類與 AI 的共存的藍圖:由 AI 承擔優化常規工作,讓人類專注於需要創造力和同情心的工作。
從社會責任感的角度說講,AI與醫療和教育的結合,將帶來極大的社會福祉。
未來,醫生將成為富有同情心的護理者,深切關懷病患,與他們交流。而 AI 可以用於分析放射結果、MRI、CT報告,提出各種可能的診斷及治療結果,針對性推薦藥物,以及輔助科學家研發新藥。
教育行業也是這樣。我們投資了很多線上教育公司,發現 AI 在教師的常規工作上表現非常出色,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而異地佈置作業,幫老師們節省了時間,讓他們專注于為孩子指導能力和引導心靈,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幫助他們培養創造力、團隊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同情心。
所以,醫療和教育既是 AI能夠顯現優勢的領域,也是有價值的投資。目前這兩個領域正在蓬勃發展,我們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金。
Yoshua Bengio:我完全同意李開復博士的觀點。AI 技術的進步,能夠造福大多數人,我們需要將大量精力投入到此類項目中。
我個人對用AI解決環保問題投入很多,目前正在參與的一個項目就和氣候危機相關。
我們使用類似新藥研發的AI演算法,應用在對抗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艱巨挑戰上,生成、合成、評估各種新型材料技術,包括碳回收和電池。
正常情況下,這些新材料研發耗時極長,動輒十幾年,甚至比新藥研發的時間還要久。但是如果我們能對人工智慧的能力善加利用,就能更快速地找到更好的新材料,以取代現今對地球造成長期污染的碳、電池等毒性材料。
但是,我們同時應該保持警惕:如果AI僅被少數市場玩家掌握,也有可能被用做牟利的工具,破壞正常、自由、動態競爭的市場環境。
因此,在向AI 未來發展的路上,我們需要時刻謹記 AI 具有的社會危害性。要將AI治理落實到各個層面,小到公司,大到全球。只有具備放眼全球的管理,才能合理有效地協調所有的力量,一起應對這些挑戰。
如果我們真的想引導 AI 應用富有道德和責任,就必須改變現有的文化。而這依賴於所有人的努力。
政府必須參與其中,要投資好的技術應用,改變教育體系,讓工程師、科學家不只專攻特定的科技領域,還要具備足夠的社會學科知識;科學家必須懂得謙虛,認識到自己對專業以外的領域知之甚少,與其他不同領域的專家合作,保證自己的成果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話題4:你心目中理想的AI未來是什麼樣的?
如果我們能努力抓住人類與 AI 共存的機遇,思考人類存在真正的意義,從我們這一代便開始努力,最終將可以實現理想的AI未來。——李開復
Yoshua Bengio:未來,在 AI 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更明智、更公平、更理性、更包容的社會,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進行充分辯論,再做出最佳決定。
社交媒體在誕生之初,本意是做一個最為透明、最為公平、普惠大眾的公眾傳播平臺,但由於演算法基於人類偏好的推薦,及帶有特定企圖的傳播者作祟,造成社交網路的破碎淩亂,煽動的、謬誤的、偏見的資訊被放大傳播,不僅沒法幫助我們理性討論,也欠缺幫助人們做出最佳集體決策的能力。
人工智慧應該在這一方面有所作為,從各種垃圾資訊中篩選出有用結果,讓社交
平臺更加智慧,做到真正的公正透明,推送社會的理性和包容。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都能變得更理智,也就能更好地使用 AI 技術,就能構建一個良性循環。但如果應用不當,就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我們必須謹慎選擇。
李開復:Bengio教授說得太好了!我們是幸運的一代,AI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人類能夠與AI共存合作,由AI來承擔常規事務,我們則專注於人類擅長的領域,從重複性事務中解脫出來,放手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我想用我心愛的、約翰·亞當斯的一首詩來結束這場分享。如果我們能努力抓住人類與 AI 共存的機遇,思考人類存在真正的意義,從我們這一代便開始努力,最終將可以實現理想的AI未來:
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
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
that my sons may have libert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因此我的兒子們能夠學習數學和哲學
My sons ought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geography, natural history, naval architecture, navigation,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我的兒子們應該學習數學、哲學、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
in order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right to study painting, poetry, music, architecture, statuary, tapestry and porcelain
使得他們的孩子們可以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織物和瓷器
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的五個成員之一,被譽為“美國獨立的巨人”。
本文及視頻內容經主辦方 SGInnovate 同意翻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