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style.mag】許廷鏗笑欣宜中文差係「文盲」?
.
許廷鏗(Alfred)與欣宜(Joyce)一向是圈中著名的異性好友,更自稱為「異父異母低能巨孖寶」,不時打打鬧鬧,逗笑粉絲。近日許廷鏗就突然在網上「公審」欣宜,直指她中文差?
.
#中文水平
出生於加拿大的欣宜,因為成長背景中文能力...
【@girlstyle.mag】許廷鏗笑欣宜中文差係「文盲」?
.
許廷鏗(Alfred)與欣宜(Joyce)一向是圈中著名的異性好友,更自稱為「異父異母低能巨孖寶」,不時打打鬧鬧,逗笑粉絲。近日許廷鏗就突然在網上「公審」欣宜,直指她中文差?
.
#中文水平
出生於加拿大的欣宜,因為成長背景中文能力一向較弱,近日她就因此被好友許廷鏗取笑。
.
許廷鏗日前在IG Story公開了一張欣宜的中文手寫菜單,不過三道菜的名字中,近乎全部都是錯字,例如將「冬陰功湯」寫成「冬音公湯」、「豬頸肉」寫成「揚脛肉」,而海南雞飯中的「雞」字更只能寫出部首。
.
不過最令許廷鏗無奈的是,欣宜連自己好友的名字也不會寫,以自創字加上「廳」來寫出許廷鏗的名字。
.
眼看好友的中文水平令人擔憂,許廷鏗也只能無語地說一句「I'm蘇拋鑊腰(so proud of you)」令人爆笑。
.
#男女之間的「純友誼」
其實許廷鏗與欣宜這對「活孖寶」不但經常互相打鬧取笑對方,亦曾經陪伴對方渡過低潮期,認證男女之間其實是有真正的「純友誼」。
.
2011年,他們二人成為了同事,同為星煥國際旗下的藝人,由於唱片公司經常安排他們一起工作,久而久之就成為了好朋友。許廷鏗曾經在訪問中透露欣宜就好比他「異父異母」的家人。二人相處時毫無底線,經常吵架,但是總有一方會敗下陣來求和,正正所依仗的就是對這段關係的信任。
.
出道多年,許廷鏗十分感激欣宜陪伴他渡過不同的高山低谷。面對狗仔隊的追逐,欣宜教會了他尊重他人的職業;面對負面新聞,欣宜以獨有的正能量鼓勵他「鄭欣宜都能有這樣的大逆轉時,你又有甚麼過不到的呢?」
.
正因為欣宜會身體力行地將自己的那套信念做出來,讓許廷鏗也受到啟發,令自己變得更正面,或許這就是朋友的意義。
.
#「異父異母」的家人
許廷鏗與欣宜關係密切,直到二人分道揚鑣,輾轉進入不同的公司後,依然沒有令他們之間變得疏遠。原來欣宜曾邀請許廷鏗一同到加拿大拜祭自己的母親,肥姐。欣宜曾經在母親墳前說:「媽咪,這個係我好朋友,他以後會睇住我」,欣宜是打從心底將許廷鏗當成自己的家人。
.
許廷鏗亦曾經透露他們其實已見過雙方的家長。2016年欣宜演唱會的後台,其父親鄭少秋跟許廷鏗的父母偶然遇見,互相問候。秋官先說:「多謝你教育了一個好兒子。」許廷鏗的父親又回道:「他們會互相扶持,多謝照顧。」兩位父親之間的一來一往,令兩位當事人感到既奇怪又好笑不已。
.
許廷鏗與欣宜會為對方的新作品宣傳,會幫對方徵婚,在這個一丁點情緒都會被放大的圈子中,他們會坦承地分享自己吵架的一來一往。他們跨越10年的友誼真摯的令人非常艷羨。
.
#女生娛樂快訊
.
【GirlStyle Club 隆重登場 】
立即入會獨家免費贏取豐富禮品💕
.
宋熙年【成功不由別人來定義】
Cover story vol.12
.
FB: GirlStyle 女生日常⠀
『 💌如果妳都有打卡靚相/情侶甜蜜照想同讀者分享 📷即刻 #GirlStyle女生日常 或tag我哋或inbox比小編!我哋會係女生日常嘅IG同大家分享💕 』⠀
.⠀⠀
#hkig #hkgirls #beauty #lyrics #hkiger #love #sisters #lovemygirls #mygirls #hklife #hkboy #hkgirl #hkboys #hkgirls #852 #hkcouples #hkstore #hkonlineshop #hklover
水部首名字女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睡前故事:【宴會】
日落下的北美西北部太平洋海岸,夸夸嘉夸族的漁船回到了金色沙灘。漁夫們下了船,步伐雀躍輕快,跟採完野莓的婦女碰面,然後一起前往酋長的部落。途中,人們三三兩兩加入,愈聚愈多,島上的氣氛忽然熱絡了起來。
各色彩飾在風中撩動一種意念,天色漸暗。人們進入酋長的宴會大廳,只見四周立著動物圖騰柱,雷鳥、海鷗、殺人鯨以及灰熊,滿室的金銀財物如烹熟的牛羊魚鮮一般香氣蒸騰。酋長的兒子穿梭在賓客之間,頭頂上的羽飾彷彿隨時就要起飛。人們知道,酋長很快便會出現。
不久,酋長便邁著穩健的步伐來到了宴席中央,接受族民的注目禮。兒子回到父親身邊,盛宴即將開始。每隔一段時間,父親便會舉辦一次誇富宴。邀請四方賓客,將滿室的財富大方饋贈予在場各人,這是從他有記憶以來便常有的事。他最期待的,是之後的儀式。
收完了禮物,賓客隨酋長來到火架前。四周綠草叢生,而柴火已經燒成灰白色。酋長對兒子交代了幾句,語畢兩人都露出了笑容,神色自若。不久,只見置放在火堆前的珍貴物品像長了腳似的,紛紛投入了火光中,火燒得更旺,煙火燒向夜空,化作星辰閃爍。
燒完了能燒毀的,兒子聽見父親的聲音,在煙霧中更加篤定。從小,父親就對他說:
「累積財富,然後全部送贈出去,這才是真正的力量與富有。」
父親希望的是自己讓積累的財富在人們眼前徹底消失,並且,在這些人當中,會有人接受挑戰,舉辦更盛大的誇富宴。
所有人跟著父親來到海邊,這是今晚最後一個儀式了。凝視著寶物一箱箱沉進海底,今晚的島,又接收了人類的禮物,容納了被捨棄的物欲,被捨棄的財富等級⋯⋯
+++
你以為這只是一個故事﹖其實誇富宴真真確確存在過。
誇富宴(potlatch,意為「給予」),在十九世紀的北美西北部十分盛行。也許這個名字不夠精確,畢竟這個詞語源自殖民國家的經濟和政治關切。由於海陸資源豐富,物質生活不曾匱乏,在北美原住民的部族間,各部首領會以看似窮奢極侈的方式,透過誇富宴,把擁有的財富拿出來分掉、毀掉,從而建立個人權力及威望,同時也吸引更多的追隨者;這亦是當地社會社群經濟及象徵系統的運作方式。
這是人類學告訴我的故事,同時也告訴我,人性並非亙古不變,而任何一種盛行的文化,亦可能隨著社會環境而轉變。十九世紀,殖民政府視原住民社群之誇富宴為「浪費」、「魯莽」、「放蕩」的落後習俗,立法加以禁止。
何謂文明﹖何謂進步﹖任何一個社群,自有其社會、文化組織的方式。能夠理解和想象多元,才能創造解決人類問題的方法。畢竟所有的可能性,其實都掌握在人們手中,只是有人看不見,有人視而不見;幸好,總會有人看見。
👉 了解更多「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修課式碩士課程」:https://www.arts.cuhk.edu.hk/~ant/tc/programmes/postgraduate/ma/ma-programme/
Storyteller:Anthropology Departmen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
Text by 文卿 @starryisland_story
Illustrator:Dani Lam @ddd.an.i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StoryTeller 說故事」是一個說故事的平台,也是一個獨立創作單位,連結一群風格獨特的影像及文字創作人,創作各類插畫故事。我們相信故事的力量。歡迎任何合作/品牌推廣,請電郵至info@story-teller.com.hk。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參與 StoryTeller 年度展覽及首個期間限定店「The Heart Seekers」
主場館展期 Date:Dec 1- 15 2020
地點 Venue: 2/F PHVLO HATCH(深水埗黃竹街13號|13 Wong Chuk Street, Sham Shui Po)
開放時間 Time: 10:30 – 19:00(Mon - Sun)
#everyoneisstoryteller
水部首名字女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她也是他】
還記得前幾日我們介紹了四位歷史人物的血腥瑪麗、川島芳子、呂后、慈禧嗎?
綜觀來看,她們之所以會在歷史下留下不好的名聲,不外乎是因為殺人眾多、爭奪權勢,但明明在歷史上,做這樣的事不只她們呀!
歸根究柢,影響世人們對她們留下負面評價,不過就是因為她們是「她們」,是女性罷了,從過去相對父權、男性視角所解讀出來的產物。
事實上,光是從造字、詞彙到職業乃至整個社會觀點,女性不只受歧視,甚至可能是男性視角底下的「反派角色」!
首先,從我們常用的漢語來看,不難發現有不少部首是「女」的字,本身就有負面意涵,例如:
▶神話傳說中會害人的「妖」
▶地位低下或獲罪者的「奴」
▶面貌醜惡或是狡猾的「姡」
▶自私虛偽違法犯罪的「奸」
▶不正當性交或邪惡的「姦」
▶表示虛假荒誕胡亂的「妄」
▶形容貪心而不滿足的「婪」
雖然並不是所有「女」字旁的字都有負面的意思,而上面這些字也不限於只有一種解釋,但不可否認的,古代造字仍能反映出當時女性地位較於低下、卑賤甚至是被歧視的狀況。
其實,不只是漢語,世界通用的英語也有許多專門形容女性並且帶有偏見的負面詞彙,例如光是形容「醜惡的婦人」就有好幾種:
▶愛管閒事的八婆 Hen
▶粗聲大氣的肥婆 Warhorse
▶乾癟皺皮的阿婆 Crone
而帶有明顯偏見的詞彙,還有這些:
▶喜歡小題大作的 Drama Queen
▶那些愛慕虛榮的 Prima Donna
最有名的就是人們俗稱不要遇到的三種人,恰好都是女生的名字:
▶相當刻薄且永遠悲觀的 Negative Nancy
▶總是會潑妳冷水掃興的 Debbie Downer
▶永遠都悲觀看這世界的 Pessimistic Patty
不論是漢文還是英文,都有以男性視角創造觀感較為負面的「女性詞彙」,而這些詞彙是深入人們生活的,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社會對女性的觀感,而女性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這個社會的「反派角色」。
📖惡女當道!美少女與壞母親的銀幕角力
➤bit.ly/phainn-lang-O7
水部首名字女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
── 李蘋芬《初醒如飛行》的個人生命蹤影
◎ @詩.聲.字小編李蕪賞析
詩人李蘋芬於2019年4月底時出版第一本詩集《初醒如飛行》,集中主要收錄的是她在24、25歲時的創作。閱讀詩集,我們會注意到其間溶入她個人的故事、經驗及感思,隱隱約約可觀察出她生命特定時期的軌跡,及其留下的蹤影。先引《初醒如飛行》一首頗獲好評的詩作,亦可發現其創作上的慧黠之處:
醒在果核上 ◎#李蘋芬
草在長 玻璃在碎
雲和果皮在黑
鐵皮屋在醒
皮膚的汗
在熟
謎語一般可愛
的草,你種的透過
玻璃像貓眼
那樣驕傲
黑而且亮
我站在角落
來自發汗的雲
若不是熱
枝椏也有黑色
醒在一顆果核上
屋裏都是壞掉的草
我踏出泥
次日
交還名字的部首
給那些
眼裡的荒原
它的意象新穎、別致,節奏輕盈,情感卻有深沉之處。乍讀時並不好理解,詩人陳義芝在詩集推薦序〈插下一面風旗──讀李蘋芬詩集〉裡提及這首詩:「非常有身體感。草不再是草,玻璃不再是玻璃,全成了身心靈的借喻,果核的象徵於是變得曖昧歧義。」當我們去推敲詩中的一些詞語時會發現:
詩人巧妙地運用自己的名字「蘋芬」設下謎語:名字中有「蘋」,可能以蘋果作為自我的比喻,果核或許即指自己的內心,或是其所嚮往純粹的核心、事情的本質﹝按﹞;「蘋芬」都是草字頭,「草在長」、「謎語一般可愛/的草」、「屋裏都是壞掉的草/我踏出泥」,可能是指情感的滋長,以及後來被踐踏的心路歷程;「次日」(走出這段情感後)「交還名字的部首」,把「蘋芬」的「艸」交還,眼底只剩荒原。另外,這是聊備一說的:「芬」拿掉艸字頭變成「分」,亦宛如情感結束的暗示之一。
呂佳機的採訪〈遺忘名字的速度:李蘋芬在《初醒如飛行》〉一文裡,曾以「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歸納個人閱讀李蘋芬詩集的感受,並提及:
「整本《初》集之中,幾乎從不避諱第一人稱,令人好奇,詩人如何想像詩中的那個『我』──她是作為化身,或者是一種投射?李蘋芬笑答,她從來不會特別避諱『我』這個字眼,『為什麼要避諱呀?』經她一問,我才發現自己好奇的問題其實是:詩人幾乎如同日記體一般的形式,是一個看似簡單,在詩壇中卻並不常見的特出之處。」(《幼獅文藝》,2019年8月號,總第788期)
李蘋芬並不避諱詩中顯影的自己、記錄的生活及相應的感受,「若『我』不會傷害這份至美,則這些物件便能被留下」(見於呂佳機該篇的後文),這些與自己相關的詞語、物件便能被留下;不僅如此,像是〈醒在果核上〉這樣的詩作,還因此增添一些文字上的別趣。
《初醒如飛行》所附的作者簡歷提及其為「一九九一年初夏生」,接下來我們來看一首與初夏生日有關的詩。
蟬聲大噪 ◎#李蘋芬
他生日的這天無法決定
如何慶祝
熱得很,那赤裸的空氣
亮晃晃地像落後於
主流的憂鬱
他許願成為一個容器
並在六月開始密封
許願自己成為唯一保管的人
分手的情人
不曾施予他親暱的小耳光:
你怎麼任憑自己跌倒
你應該在家族聚會的餐桌上保持微笑
生日的這天
他已不想如何過
沒有人攜來清酒跨過他的門
沒有人把大葉合歡變成火
儘管這空氣適合手舞足蹈
在那開了窗戶
卻關了紗窗的地方
蟬聲大噪
左眼的淚水散落在單車疾駛的風中
右眼還記著今天
今天是他的生日
〈蟬聲大噪〉雖然運用第三人稱「他」,但一方面其內涵、情感與〈醒在果核上〉有一些疊合之處,加上「蟬聲大噪」時的六月生日,與其簡介提及的「初夏生」相符,推測這首詩亦是基於作者本人的親歷而書寫。
詩中寫道「許願自己成為唯一保管的人」,並從後續「分手的情人」一段,顯示這背後即有不為旁人所知的故事;我們所知曉的,是詩中主角遭逢了某些打擊,像是「跌倒」,未能在「聚會的餐桌上保持微笑」,特別是分手情人尖銳的話語。
倒數第二段寫及「沒有人把大葉合歡變成火」,在夏季的枝頭上,大葉合歡的花朵會如羽扇般綻放著,「變成火」是種比喻,實意應是「他」沒有心思、也沒有人能一同欣賞。「沒有人」,主要指的,恐怕仍然是分手的情人;蟬聲大噪,自己的生日,原來正是個分開與離別的時刻。
雖然我猜測這首詩是作者的親身經驗,不過詩中既然用第三人稱來寫,讀者也不妨把「他」視為某一個人/一群人(處境相似者)的故事。
本篇最後討論的一篇作品,讓我們再次回顧「每天為你讀一首詩」曾分享的:
太陽與檸檬 ◎#李蘋芬
──記一段在景美的日子
一起踏過椰子林的清晨
日日倒數
時光的核滾動不已
喧囂有時,恬靜有時
一起擁有了
起跑和瞌睡的姿勢
在那裡。我們亦能唱歌
當冬天是一個抽屜
呼吸的節律
在試卷背面回歸胸口
一起姍姍而至的午休
日日洗臉,疊好鉛字
逃跑,紅字──
當公車鄰座只有陌生人
若牆也有眼睛
那是白和螞蟻──
而我亦是雪藏般
銘記了所有,日行動物
夜行淚水
你是幸運的,而我亦能
讓太陽與檸檬飽染我們的顏色
讓輕率的心眼得以
復歸寧靜,因為一筆紙箋
一盒削好的蘋果
因為後來
我們念記的每一次相視而笑
當時小編全糖的賞析提及:「李蘋芬這首詩最初於2017發表在人間副刊上,第一版名稱叫做〈太陽與檸檬的顏色〉──記我在JM的日子,後於2019出版詩集《初醒如飛行》時,詩名改為〈太陽與檸檬〉──記一段在景美的日子。」
李蘋芬本人曾就讀於景美女中,可參考林易柔採訪的〈詩是有裂痕的,從中才能產生創作:李蘋芬《初醒如飛行》〉一文:「她擔任一年教職後,決定繼續讀博士班。『回到』木柵在毫無淵源的政大讀博士班令她感到意外,『因為高中就讀景美女中,當時畢業以為可以脫離木柵了,沒想到又回來了。』」(《國藝會線上誌》,2020年6月4日)故〈太陽與檸檬〉詩裡所寫及的,應可視為作者的親身經歷。
那裡頭有我們幾乎都經歷過的升學壓力:「疊好鉛字 逃跑,紅字──」,以及因此產生的苦澀生活,「銘記了所有,日行動物/夜行淚水」。不過,「李蘋芬並不諱言青春有其痛處,那些痛苦的她雪藏進記憶,而對於景美的日子,最終外顯的是充滿太陽與檸檬的時光,因有人能相伴而回憶得以溫柔。」(見於全糖賞析)在苦澀的青春裡,與「你」相伴、「我們」共處時的小確幸,是其中特別值得憶念的故事。
假設李蘋芬在詩集裡未將JM改為「景美」,我們從詩作內容,再基於是其本人經歷,仍可推知是寫其在景美女中的一段歲月、紀念一段友誼。
以上討論了三首李蘋芬寫及自身的詩作,最後仍要提醒大家,即便《初醒如飛行》中多首詩作均是作者生活的倒影,或者是獨我的遊戲,但我們最好還是不要先入為主,以為每一首詩均如此,譬如陳義芝在解讀〈新居〉一詩時即提及該詩「情節不必是自傳,而係為人代言」。
﹝按﹞:題目「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借自呂佳機採訪文的小標;文中「嚮往純粹的核心、事情的本質」等字眼,借自林易柔採訪文的歸納。
-
◎作者簡介
李蘋芬
一九九一年初夏生,師大國文系、台大中文所畢業,現為政大中文博士生。愛小動物和美的事物,駭怕巨大岩石、水晶和洞窟,曾獲詩的蓓蕾獎、台北文學獎等。著有《初醒如飛行:李蘋芬詩集》(啟明出版,2019年4月30日)。
-
◎手寫者簡介
林依儂
新竹人,現居屏東。世新大學平面傳播科技學系攝影組畢業。熱愛攝影及手寫,經營手寫、攝影IG:writingxphotography
-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詩.聲.字 #獨我 #遊戲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