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水車減速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水車減速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水車減速機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文茜的世界周報》 【3月的最後一天,法國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四個,死亡破3000人次的國家,巴黎也淪為法國東部之後的第二個重災區。3/30法國政府祭出了加速疏散重症病患的戰略,負責將36名重症病患從東部重災區,運往西南部的各個城市的十幾家醫院,將有兩輛特別改裝後的醫療高鐵,和30位全程陪同的醫護人...
水車減速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3月的最後一天,法國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四個,死亡破3000人次的國家,巴黎也淪為法國東部之後的第二個重災區。3/30法國政府祭出了加速疏散重症病患的戰略,負責將36名重症病患從東部重災區,運往西南部的各個城市的十幾家醫院,將有兩輛特別改裝後的醫療高鐵,和30位全程陪同的醫護人員負責運送。馬克洪視察野戰醫院,要求加快口罩生產,但雖然在四月底前,可以增產到每月4000萬個,問題是,根據法國衛生部自己的統計,目前法國每週就需要4000萬個口罩。東部地區向中國訂購的兩百萬個外科用口罩,沒想到還遇上美國人要用高出三倍的價錢搶貨。如何能儘早結束這場看不見盡頭的戰爭?法國總理菲利普宣佈,禁足令延長至4月15日,法國極力抗疫,希望不會淪為下一個西班牙或是義大利。】
{內文}
(馬克洪\法國總統)
(Silence)我們會打勝(Silence)
這不像是一個胸有成竹勝券在握的將領,馬克洪遲疑的口氣,是一個欲言又止的問號,要怎麼打贏一場已經輸在起跑點的戰爭,當他3/17向新冠病毒正式宣戰,頒佈全國禁足令時,法國已經死了175人了。一星期之後,3月24日,東部疫情重災區的野戰醫院啟動使用。
(新聞旁白)
一個使用人工呼吸器的重症病患,由醫院醫師轉交給將接手治療的軍醫
這個在72小時之內軍方趕工支援的野戰醫院,可以接收30名需要呼吸器的重症病患。
(Antoine\法國野戰醫院軍醫主任)
選在醫院停車場的原因是離醫院近,因為轉移病患是一個風險相當大的步驟,他們離開ICU之後會以特殊車輛運送,時間要越短越好
截至4/1,法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經突破四千人,4/2更創下了死亡509人的單日新高,東部重災區的死亡人數佔了全法國的40%,有已經超過900個需要呼吸器的重症病患,和只有1100張ICU病床的地區容量,野戰醫院的30個重症床位不過是杯水車薪。
(新聞旁白)
在一小時的飛行之後,這架從Colmar軍用醫療專機,停在Poitier的機場,機上是醫療人員和兩位情況緊急的重症病患,從頭到腳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到位協助,一共要六位醫護人員,才能把這兩位病患移出機外
馬克洪動員陸海空三軍啟動的「恢復力行動」,除了野戰醫院之外,也包括以軍機疏散重症病患至其他地區,和兩艘承載直升機和完整醫療設備的航空母艦,前往科西嘉島和法屬圭亞那待命支援。
(新聞旁白)
德國首次出動軍用直昇機,到法國東部地區的Metz接收病患
德國 瑞士和盧森堡三個鄰國,截至4/1,一共已經接收了近百名來自法國東部重災區的患者,但即使全力動員軍用醫療專機 直昇機,也趕不上面臨重症病床飽和的緊迫倒數。
(Olivier Veran\法國衛生部長)
歐洲第一輛醫療高鐵,將會從東部Strasbourg和Mulhouse,轉送30名重症病患到其他有床位的地區
法國政府3/30祭出了加速疏散重症病患的戰略,負責將36名重症病患從東部重災區,運往西南部的各個城市的十幾家醫院,將有兩輛特別改裝後的醫療高鐵,和30位全程陪同的醫護人員負責運送。
(Lionel Lamaut\法國醫療高鐵統籌醫師)
除了可以運送更多的病患之外,高鐵的好處是可以動用非疫情災區的資源,同時不會影響到重災區緊迫的資源,除此之外的優點是,你們會發現病人不會搖動,沒有加速減速的變化,比我們在直昇機上要好得多
這是法國2015年遭受一連串恐攻之後,為了緊急疏散傷患的災難演習備案,已經在一年前開始演練。
(Lionel Lamaut\法國醫療高鐵統籌醫師)
我們試圖運送的病人是熬過了重症病房,很艱苦的第一階段的病人,他們的病情基本上已經穩定了,所以我們才能進行轉院
每節車廂就是一個改裝的ICU,可安置4名經過挑選和評估的重症病患,還有全程隨行的6名醫護人員,和一名技術人員。
(Lionel Lamaut\法國醫療高鐵統籌醫師)
全程都能繼續所有在原來ICU病房的治療,火車很平穩 車速不變,而且整條路線幾乎完全是只讓我們使用,就是為了避免所有需要減速煞車的情況
一組醫療高鐵是由兩列火車組成,高鐵駕駛及鐵路技術人員在第一列火車,運送的病人和隨行的醫療人員是第二列火車,還需要一列在前面開路同時檢查路線的維安火車。
(Jerome Salomon\法國公共衛生署署長)
到3月31日,我們已經疏散了288名需要特殊醫療的重症病患,轉移到疫情比較輕微的地區,以高鐵進行轉移看起來很輕鬆,事實上非常複雜
從接到命令到醫療高鐵的實際出發之間,至少需要48小時的準備時間,動員大約200人,為了更方便醫護人員工作,高鐵車廂更進一步撤除了座椅的椅背,第一批醫療高鐵疏散的是東部重災區,然而東部已經不是法國唯一的重災區了,這個星期 巴黎所有醫院的ICU病房,幾乎逼近到飽和的臨界點,3月的最後一天,法國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四個,死亡破3000人次的國家,巴黎也淪為法國東部之後的第二個重災區。
(Aurelien Rousseau\巴黎地區衛生局局長)
我們已經到了醫院可以提供醫療的飽和點,我可能只需要給一個數字,我們一共只有1200張ICU病床,但是我在和您說話的這一刻,我們有2700位重症病患,我們不單是把我們重症病床加倍,我們所需要的醫療人員更是加倍
離3/17頒布禁足令已經整整兩週了,擁有兩個機場,人口密集的巴黎,疫情開始升溫,首當其衝的是所有的醫院。
(Philippe Juvin\巴黎龐畢度公立醫院急診室主任醫師)
最明顯的所有來急診室的病人,他們的病情都已經相當嚴重,幾乎有超過半數都需要留下來住院治療
其中有5%的病人是立刻被安排到ICU的患者,而一旦住進重症病房,停留的時間是2-3週。
(新聞旁白)
巴黎地區的醫院也達到了飽和點,高鐵將疏散第一批9名重症病患到法國中部的羅瓦河地區
(Philippe Juvin\巴黎龐畢度公立醫院急診室主任醫師)
我們還沒有到義大利的程度,還沒有到需要選擇這一位插管急救,還是替另一位插管急救的地步,但是我們把他們轉到離他們家越來越遠的醫院
除了病患被轉移到越來越遠的地區之外,極度缺乏的還有越來越吃緊的醫護人員,他們不但有面臨感染率最高的風險,還有面對疫情越來越緊張的壓力和累積的疲勞。
(Philippe Juvin\巴黎龐畢度公立醫院急診室主任醫師)
在中國武漢,你當然會說那是震央,有63%的醫護人員被感染,他們是怎麼挺過來的,一定要了解這一點,中國是一個大國家,全國各地都拍了醫護人員去頂替支援,我們是一個相比之下比較小,所以我們的備援空間更小,絕對要保護醫護人員
中國武漢的醫護人員,防護衣上寫下自己名字以便識別的情況,不會在這裡發生,就如這張說明圖表,這家巴黎曾經搶救過黛安娜王妃的大型醫院,要進入一個不是負壓病房的ICU,護士的裝備不過如此,但是他們起碼還有最陽春的防護,法國醫療系統裡最脆弱危險的缺口,就像義大利和西班牙一樣,是老人療養院。
( Florence Aubenas\法國世界日報資深記者)
老人療養院的院長不停地收到一波波的email,盡是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mail,別家老人院說,我們這裡有17個老人被感染,另一家說我們有30人感染,另一種email是葬儀社發的,問他要不要盡快訂購屍袋,要小心恐怕棺材會不夠
她在3/17宣佈禁足的第一天,就進入一家巴黎郊區的老人院閉關11天,事實上在全國禁足之前,法國就已經禁止外人進入老人院,包括家屬探望,但她實地所見所聞,還是令人難以相信。
(Florence Aubenas\法國世界日報資深記者)
我們一直搪塞回答他們的需求,說欸等一下,你們也不是醫院,也不是急診室,你們又不是重症病房,所以沒有口罩 沒有手套 沒有酒精乾洗手
截至4月2日,全國老人院的死亡人數,一直沒有被納入官方的統計數字,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最脆弱對病毒毫無抵抗能力的族群,被關閉在全法國,甚至是全歐洲所有的老人院裡。
(Florence Aubenas\法國世界日報資深記者)
世界日報給我提供了口罩,但是他們卻沒有,我是全院唯一一個戴口罩的人,這實在很荒謬
一直試圖領導歐盟軍事防禦的法國,擁有完整的陸海空三軍部隊,和可以和引以為傲的核武,但是這些在第一線和病毒奮戰的醫護鬥士卻沒有口罩,在第一時間就到野戰醫院視察的馬克洪,也來到決定這一戰勝負的關鍵資源生產基地。
(馬克洪\法國總統)
危機發生前在法國每週可以生產330萬個口罩,4月底之前,我們的產量將超過1000萬,這意味著我們將在幾週內將產量翻了三倍
法國四月底前可以最高增產到每月4000萬個口罩,問題是根據法國衛生部自己的統計,目前法國每週就需要4000萬個口罩,只有一個解決辦法。
(Olivier Veran\法國衛生部長)
我們向中國訂購為法國製造的口罩,我可以給大家一個數字,現在超過了十億個
這架連夜從上海直接飛回法國,停在東部重災區的飛機,裝載著所有人千盼萬盼的寶貴資源。
(新聞旁白)
飛機上載著現在新的「白金」,東部地區向中國訂購的兩百萬個外科用口罩
但是這場第三次世界大戰也是一場資源戰,得口罩者得天下。
(Jean Rottner\法國東部大區省長)
這是真的,在停機坪上美國人趕到掏出現金,以比我們高處三倍的價錢搶貨,所以我們真的是要拼命搶回來
不僅要和美國人角力搶購口罩,一旦口罩到了法國境內,還要出動軍方及警力全程保護。
(新聞旁白)
這是今天早上在巴黎戴高樂機場,帶著面罩全副武裝重型機槍的警察,因為這些護駕的卡車裡裝的是昨晚從中國運到的,眾人覬覦極為珍貴的口罩
(法國武裝警察)
我們前面有車隊開道,車隊後面還有車輛把關,我們的任務是確保中途沒有人可以接近,以目前的情況而言這是非常珍貴的
除了武警全程護航口罩的運送分發,還出動軍隊保護看守,馬克洪所視察的口罩工廠,這是抗疫大戰的核心資源的生產基地。
加上自流行開始以來,在醫院和在養老院的死亡人數,這表示從3月1日開始算起,我們今晚很遺憾一共有6507人死亡。
2020的4月1日,法國創下了單日最高死亡新高509人,但這並不是愚人節最可怕的玩笑。
我們對醫院累積的5,091人死亡感到遺憾,這些死亡中有83%是70歲以上,老人療養院中的死亡人數,迄今為止已有1416人。
老人院一直是疫情爆發以來的灰色地帶,全法國有一萬多個老人安養院,一直都被被排除在官方統計之外,而且這只是片面不完全的數字,已經讓法國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超過了6500人,一場已經犧牲了六千五百多人的戰爭,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嗎?
(Apolline de Malherbe\法國BFMTV記者)
請問您我們在這場戰役裡的優勢在哪裡
(Philippe Juvin\巴黎龐畢度公立醫院急診室主任醫師)
我想是大家的善意
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恐怕沒有任何戰爭能夠以善意勝出。
(EDOUARD PHILIPPE\法國總理)
很可能我們不會在全國所有地方,讓所有人同時解除同樣的禁足令
法國能夠期待的,已經不是打贏這場疫情戰爭,而是如何儘早結束這場看不見盡頭的戰爭,法國總理菲利普宣佈,將禁足令延長至4月15日,法國最好的結局就是,不會淪為下一個西班牙或是明天的義大利。
水車減速機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他發現台灣水產養殖業增氧水車超耗電 竟然1年用電可讓高鐵跑17年 於是他投入研發新馬達 能讓水車省電五成!!! (09/29/2017 聯合報/商業週刊 1559期)
“..... 台灣水產養殖業至少有100萬台增氧機,1年用電量上看85億度,可讓高鐵列車跑17.9年,」陳善南說,這是過去沒發現的吃電怪獸,他一頭栽入節能增氧機研發。
傳統高密度的養殖漁業,為了提高池中的溶氧量,必須使用增氧機打水,以提高魚蝦的存活率。
電費是水產養殖業的3大成本之一。「水車要24小時運轉很耗電,我還特別跑到南部去看,養殖戶沿著台電的電線杆偷牽電線供電,有人因此被電死。」
辛苦堅持,換來好成果。他的智慧馬達,讓增氧機的效能大幅提升,經成功大學前瞻綠色產業科技研究暨驗證中心的實驗證明,其增氧效果比傳統水車多2倍,「更能節省約5成的耗電量。
從IC設計,投入省電馬達,原來是因為他7年前從國際能源總署的統計發現,全球有50%用電量是被馬達所消耗,因此先投入智慧馬達的研發。身為上市IC設計公司老董的陳善南帶領研發團隊,花了7年、燒光10億元,要為台灣解決缺電問題,進而找到商機。....."
文:林淑慧/商業週刊
815全台無預警大停電,造成逾600萬戶居民陷入黑暗,揭露台灣電力供應的潛藏危機。不過,卻有一家上市IC設計公司的老董,花了7年、燒光10億元,要為台灣解決缺電問題,進而找到商機。
他,是茂達電子創辦人陳善南,研發工程師出身的他,曾為台積電發表第一篇國際專利論文,早在7年前就投身節能馬達的研發,提倡「自己的電自己省」。
創辦大青節能科技,已晉升為全台最大智慧馬達製造商,從IC設計跨業經營,他要解決台灣限電危機的最新方法,竟是挑戰水產養殖業。
他發現養殖水車超耗電 1年用電可讓高鐵跑17年
「台灣水產養殖業至少有100萬台增氧機,1年用電量上看85億度,可讓高鐵列車跑17.9年,」陳善南說,這是過去沒發現的吃電怪獸,他一頭栽入節能增氧機研發。
從IC設計,投入省電馬達,原來是因為他7年前從國際能源總署的統計發現,全球有50%用電量是被馬達所消耗,因此先投入智慧馬達的研發。
當時,智慧馬達的技術,掌握在日本大廠之手,為找出節能秘密,他發揮研發工程師的性格,花了一年半拆解至少500顆的日本馬達,終於發現馬達的銅線線圈位置是其關鍵。「線圈從馬達外面改放到裡面,銅線用量省一半,成本也降低4成。」他說。
「他的馬達節電效率超過50%,拿下國內8成變頻電風扇的馬達訂單,」國內最大家電馬達供應商、宥力翔董事長邱三福說。大青不僅間接供貨給東元、聲寶、統一與奇美等大廠,也跨足商用空調馬達市場,連澳門美高梅(MGM)酒店也是它客戶。
智慧馬達一役成功叩關,有了利器加持,陳善南著手各式產品的改造,從果汁機到電動車,都有他投入研發的身影。2015年底,在富美鑫集團副總裁夏立言的引介下,結識了印尼的養殖業者,讓他找到節能的新目標。
「傳統高密度的養殖漁業,為了提高池中的溶氧量,必須使用增氧機打水,以提高魚蝦的存活率。」夏立言說。他的提醒,讓陳善南特地調閱空拍圖,觀察東南亞和台灣的養殖池增氧機(俗稱水車)的分布情況,「不只是東南亞,台灣中南部的魚塭、蝦塘,密密麻麻的分布點,都是一台台的水車。」這才發現其用電量之大。
電費是水產養殖業的3大成本之一。「水車要24小時運轉很耗電,我還特別跑到南部去看,養殖戶沿著台電的電線杆偷牽電線供電,有人因此被電死。」陳善南說,這讓他更堅定研發節能水車的決心。
他砸近6成年營收 幫水車「減重」,省電5成
傳統式水車因使用交流感應馬達,須以減速器來間接驅動馬達,只能發揮5成的馬達效率,每年耗電量更上看8,500度。他足足花了2年時間,帶領團隊研發,先是計算馬達的輸出扭力,再重新設計適合的新式水車馬達。
為達省電效果,他曾買扭力大的中國製摩托車馬達來開發,不料卻踢到鐵板。
「中國做的品質不佳,拿到池裡一試用就爆炸。」陳善南笑說。貴為上市公司老董的他,帶著工程師,「也穿著青蛙裝下水,只為了測試馬達效果,一下要去追沒綁好的浮筒,一下扯掉電線,還有一回踩到池底的魚,滑了一大跤。」20年的老戰友、大青節能科技公司總經理沈正民回憶。
最後的解決方式,還是選擇投資1億元、等同其公司去年營收的五成九,重新開模打造馬達模組;他以智慧馬達取代減速器的功率,讓增氧機成功減重40公斤,馬達效率是傳統式的3倍。
提升效率還不夠,如何防水才是關鍵。池中的水無孔不入,「從螺絲孔滲入馬達內部,造成IC驅動裝置短路,」陳善南說,為了研究防銹、防水的馬達製程,他至少做出30個馬達樣品,測試十多種防水材質,最後設計出O型環,成功封住接縫處,讓馬達滴水不進。
辛苦堅持,換來好成果。他的智慧馬達,讓增氧機的效能大幅提升,經成功大學前瞻綠色產業科技研究暨驗證中心的實驗證明,其增氧效果比傳統水車多2倍,「更能節省約5成的耗電量。」旺欣節能科技公司董事長邱毓全說。
據台電規畫,備轉容量低於50萬瓩則要啟動限電,陳善南說:「我的增氧機每台節能500瓦,全台至少有100萬台增氧機在運轉,如果全改用節能增氧機,就能節電50萬瓩,等於1個核電機組的發電量。」
稱霸相對成熟的電風扇馬達市場後,現在陳善南要進軍一個沒有既定通路的領域,他要如何讓台灣的水產養殖業,願意換上智慧省電馬達,才是接下來的挑戰。
★ 小檔案:陳善南
出生:1954年
學歷:美國新墨西哥大學電機博士
經歷:台積電研發工程師、茂達電子創辦人兼總經理
現職:茂達電子董事長、大青節能科技公司董事長
地位:全台最大智慧馬達製造商
★ 小辭典:智慧馬達,學名為「DC直流無刷馬達」。使用IC驅動器回路,透過電流切換來使馬達轉動,並結合微電子控制器,達到節能效果。當有過載或接觸不良等異常發生,能立即停止馬達運轉,比傳統交流感應式馬達更安全。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559期。
文章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6837/2729490
水車減速機 在 三立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下雨天騎車真的要減速慢行!好危險!!!#快分享出去
▶▶ 看完整報導:http://goo.gl/vtR7rA
下載全新【三立新聞網APP】直播互動體驗:http://goo.gl/tQKvHr
快來加我【三立新聞網LINE】給你更多新聞:http://goo.gl/Te1ifA
快來追蹤【三立新聞網G+】看更多新鮮事:https://goo.gl/a3Iqmo
【滑鼠快移到這裡 >> 三立新聞 << 按個讚,給你更多最新話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