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新訓與專訓下來,偶爾會遇到讓我不得不思考軍中性別文化運作樣貌的時刻。(大多數時間我都在放空。而且,替代役不是軍人。)
⠀
#下方高能請注意
⠀
有一次是某講師在台上不斷強調「兵變」對役男而言相當重要,因為它會讓男生成為男人。講師說:「女生會兵變就會兵變,失去另一半的役男朋友,你反而要感謝那個取...
這幾天新訓與專訓下來,偶爾會遇到讓我不得不思考軍中性別文化運作樣貌的時刻。(大多數時間我都在放空。而且,替代役不是軍人。)
⠀
#下方高能請注意
⠀
有一次是某講師在台上不斷強調「兵變」對役男而言相當重要,因為它會讓男生成為男人。講師說:「女生會兵變就會兵變,失去另一半的役男朋友,你反而要感謝那個取代你的人,因為對方幫你把不適合你的人篩選掉。有許多情侶在男生服役時分分合合,我跟你說,是你的就會是你的。」這段話也許安撫了台下的同學,但整套說詞忽略了感情的經營與付出需要雙方的努力,單純且不負責任地把役男從關係中抽離與錯置,分時役男可以置身事外,一味指責女方紅杏出牆、水性楊花,合時卻又將彼此穩定的親密關係歸功於役男己身,這樣的論述其實無益於人的成長。
⠀
有一次則與性侵害及家暴保護服務法規和相關業務課程內容有關。有一張投影片列出了一般大眾對於性侵害的迷思,例如「被害人只要奮力抵抗,就能避免性侵發生」、「都是女生穿太露了才會被性侵」、「女生說不,其實她只是在害羞」等等。台上講師大概花了三五分鐘挑了幾項照本宣科唸過,接著說:「這些你們看過就好。」我覺得有點可惜。其實講了再多的法規與業務,或許都比不上當下用更多時間與更詳細的論述去破除這些迷思。我認為,消除責備被害者的文化某方面來說比起告訴我們民事保護令有甚麼、暫時或緊急保護令核發內容又有甚麼來的重要得多。這部分的授課內容在期末考試的選擇出了一題,我消極地揣想,在我們全數答對時(畢竟考題太簡單),又有多少人會在ptt八卦板留下仇女的言論呢?
⠀
另外一次是台上握著麥克風的發言人激動地大談替代役與服勤處所的女職員談戀愛的故事。他說這位役男因為很帥、有錢、開賓士,所以才能夠在服勤處所把到妹。我能理解他在分享這段(他所視為的)傳奇時,一方面是要勉勵台下的單身者,另一方面則是要安慰那些服役時與另外一半分手的同袍。但我在這整段浮誇的演說中卻看見了性別刻板印象的幽靈。女職員是汲於從男性身上獲取利益勢利者;男人若非男方開豪華轎車、若非高富帥,在這個社會註定成為失敗者。
⠀
還有一次是練習軍歌的時候。(原來有首軍歌叫做「中國的駱駝」,歌詞寫著:「那路雖然遙遠漫長/我依然往前衝/只因我是中國的駱駝。」但這不是這次要講的東西,恕略。)台上負責教唱的同學說:「唱軍歌就是要大聲吼出來,不要像個娘娘腔,我們要懂得運用丹田的力量。」我沒想到這番話竟是由一個文學院碩士畢業的人的嘴說出。(謎之聲:是讀冊讀對尻脊骿?)顯而易見,男性在父權體制下不必然是受惠者,因為父權同樣對男性有諸多要求。父權思想的信徒總是利用「陽剛崇拜」與「陰柔賤斥」去檢視男性,男性則需要不斷地藉由貶低、攻擊娘娘腔與女性,來證明自己「夠man」、夠格成為掌權者。
⠀
令我驚訝的是,我後方的鄰員小聲地半開玩笑脫口而出一句:「喔,這是歧視嗎?」在昏暗且吵雜的集合場上,鄰員這句話並未掀起漣漪,也許聲音太小,也許沒人在意。我笑了出來,轉過頭去向鄰員說:「是啊。」在這些場合,也許絕大多數意識到問題所在的人並不會認真看待指揮者的那句話。我認為這並不是具不具備勇氣的問題,而是提出質疑(或開始對幹)的成本太大、效益太小。服從與團結一致很殘酷地有時候比政治正確來得重要。
⠀
下單位第二天,督導向我介紹局內的組織編制。她說:「我們有個『婦女及保護服務科』,你不會聽到有哪個地方有『先生及保護科』,這個意思不是男性不會受到傷害或者不需要、不值得保護,而是目前台灣社會仍承襲了舊時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女性地位相對較低、較弱勢。這一科除了提供一般婦女、新住民、單親家庭福利服務外,也會承接一些家暴與性侵性騷擾的業務。」這幾天,從韓國瑜譏諷蔡賴配是「潘金蓮與武大郎同蓋一條被子」、李佳芬造謠國小實施不當性教育,乃至柯文哲堂而皇之講出「正是因為性平過頭了,缺乏性別意識,說話常常不符合社會的期望」這樣的話,在在顯示出性平教育的急迫與重要性。當我們不斷大聲疾呼「性別平等」、「女權」時,不也代表了仍然有人為「自己是誰」、「自己應該像什麼」所苦嗎?正因如此,我們才必須持續倡議、讓改變成真。
⠀
話雖如此,放眼亞洲,其實台灣在性別平權所做的努力與其成果是相當值得台灣人民驕傲的。只是,在這些成果背後,許多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仍強而有力地限制與傷害我們的生活。性平並不只是口號,也絕非製造社會對立的武器,而是一座能讓每一個人都理解彼此的橋樑。也許有一天,當譁眾取寵的政客都懂得閉嘴與尊重,當成功嶺的役男或軍人都懂得不再用性別去定義一切,那麼我相信屆時都不再需要喊任何口號了,因為口號早已在我們的心中。
水性楊花歌詞 在 余佩真JenJ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Little Shy on Allen Street
(艾倫街的力透帥樂團)
第一次聽劉哲麟彈電吉他,是在柯泯薰 forgood live 好多聲活,2015年的現場錄影演出。我是在YOUTUBE上看的!好喜歡這場演出,三位創作者堆砌出來安靜內斂飽滿的氛圍。柯泯薰吉他彈的真摯的騙不了人,哲麟用電吉他展開音牆的方式細膩又深邃,好喜歡秦序章把手指頭握拳敲擊琴鍵造成的不安定音色⋯⋯這場在YOUTUBE上看到的現場表演,是《真真》專輯在製作過程,常常跟君豪大哥分享的參考資料。
應該是從那之後就開始跟身邊的人打聽這位電吉他手。雖然在審美上,余佩真可能是個水性楊花的女人我也是有自覺的(喜歡的很直接討厭的很絕對這樣的水性楊花),但,一直有一種基因決定我愛你的直覺發生,這個直覺常常會發生在一些音色和氛圍的感受上。是一種不可逆、不得不的嚮往(但也不是每首歌音牆很深我就喜翻這也是真的),但這種喜歡,常常發生在劉哲麟的作品上。
是無意間聽到 Little Shy on Allen Street的作品,耳朵為之一亮,在內心大喊:天啊!好久好久沒有聽到這樣直率真摯的搖滾樂,非常像是國三高中開始聽小白兔和台灣地下樂團的那種簡單熱情的氛圍。雖然整張專輯都是英文歌,我英文也很差,但以聆聽經驗就覺得一定是台灣的地下樂團,這個質地我曾經聽過浸泡過我知道,
也是一年半載之後,從創作歌手黃士勛的分享,才知道 Little Shy on Allen Street的主創是劉哲麟,那種基因決定我愛你的感覺又大噴發了一下。
〈Death on Christmas〉是 Little Shy on Allen Street 的第一張專輯。
裡頭有收拾內化過的激情與悲傷,在哲麟的創作下都提煉成一種率真的詩意。哲麟對於生命的熱情展現在旋律的溫度上與編曲的遼闊上,歌詞的浪漫與溫暖,對我而言都藏不住這位創作者性格上對於人性的關懷。
透過音樂能讓我讀到這些事,而不是透過創作者介紹歌曲創作背景及概念來理解,然後讓身為聽眾的余佩真可以好感動好感動,我想,這不是創作者的小我所能闖出的視野,一定有什麼更高的智慧、更深的連結與盼望在音樂裡不斷共振,才能牽引我全然相信與感動。
我跟劉哲麟分享聽完專輯的感受。
青春期有兩種,一種是余佩真式的,直接跟不解的憤怒的美好的對幹起來玉石俱焚的青春;一種是劉哲麟式的,傷心難過的時候,選擇自己騎著腳踏車吹著口哨到河堤邊吹風曬太陽大哭一場,然後再趁著風騎腳踏車吹著口哨回家。這是我很欣賞很羨慕哲麟作品裡的浪漫與溫柔,溫柔這裡指的是收拾自己的情緒,以相較之下不打擾世界的方式與之連結,余佩真沒有這個,余佩真需要很用力地後天學習才有這樣的能力,但在 〈Death on Christmas〉專輯裡,浪漫與溫柔就是整張專輯不斷跳動的脈搏。
這是一張適合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播放,陪伴你賴床厭世後,起床刷牙煮熱水泡咖啡滑手機放空深呼吸的專輯。哲麟主唱,大男孩直率熱情又溫暖的聲音線條,陪著你穿越在每首不同主題與氛圍的樂曲裡。不怕,大男孩有的是用瀟灑和浪漫,陪著你經驗生命的沈重。
跟大家分享專輯裡,我最喜歡的一首歌,哲麟跟亦琪(哲麟夫人)合唱的歌曲 〈Death on Christmas〉,
每一次聽,每一次雞皮疙瘩,每一次我的右邊鼻孔都會淺淺的流下一條透明的鼻水,關於這樣的,簡單與深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hfvVi7SAkI
註:
Little Shy on Allen Street 在2020年七月推出了新作
https://orcd.co/strangelove
一起,帥起來吧
❤️
Chelin Liu
水性楊花歌詞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意外發現,我這麼這麼這麼愛《末路狂花》,卻從來沒有為這部片寫過一篇專屬於它的文章,這是身為狂花迷的失職,趕忙為自己的愛片留下一筆記錄。
#好讀圖文版:http://mypaper.pchome.com.tw/hatsocks75/post/1380290173
.
少婦黛瑪和好友露薏絲一同出遊,卻遇見惡男想要性侵黛瑪,露薏絲開槍射殺男子。黛瑪打算報警,露薏絲卻不相信警方,決定開車逃往墨西哥。一路上狀況不斷,意外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
一,《末路狂花》兩位女主角 Susan Sarandon 和 Geena Davis 雙雙獲得奧斯卡女主角提名肯定,可惜最後由《沈默的羔羊》的 Jodie Foster 拿下影后殊榮。面對同等強勁的對手,只能說運氣不站在狂花身邊(#兩人同時入圍多少也瓜分了票源)。
.
二,「這真是一趟好棒的旅行...」黛瑪。
「嘿,如果不是一開始妳想要尋開心,我們也不會變成這樣。」露薏絲。
「所以這全都是我的錯囉?」
.
黛瑪應露薏絲的邀約踏上旅行,槍殺事件後,她忍不住埋怨起當初為何要陪露薏絲走這趟旅行。面對好友的責難,露薏絲也抱怨黛瑪的行為不檢,才會惹出風波。她們的第一時間反應都很直覺地認定對方要為這起件事負責。
.
但無論是黛瑪認為自己只要「乖乖的」待在家裡就不會出事,或是露薏絲暗示黛瑪的「不守規矩」,兩人都是依據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在思考,除了第一時間不敢報警(害怕人們不會相信她們是正當防衛)外,甚至進一步認為該對自己的「墮落」負起責任。受害者害怕無法被公平對待(過往經驗的陰影),或是受害者檢討受害者,終讓兩個女性成了亡命之徒。
.
三,「我令我們陷入險境。我不曉得當初為何不報警。」露薏絲。
「妳知道原因,妳已經說過了。」黛瑪。
「我說了什麼?」
「沒人會相信我們,我們仍然會有麻煩,這輩子大概也完蛋了。妳知道嗎,那人傷害了我,若不是妳即時出現,他會嚴重傷害我,而且最後可能會無罪脫身,#因為大眾都看見我們一起跳舞他們會說那是我自找的。我的一生最後會變得比現在更不堪。起碼我現在很開心。我對那混蛋死了並不感到愧疚,我只是抱歉,當初是妳動手而不是我。」
.
我真的很喜歡黛瑪和露薏絲的轉變。露薏絲的性格保守,她甚至會告誡年輕女孩不准抽菸,或是糾正黛瑪腳跨在儀表板上的坐姿不端莊,但隨著事件越鬧越大,她的心境也越來越寬闊,或許保命成了心中唯一的想法,對於許多禮節不再計較,也或許是在逃亡過程中,嚐到了做自己的快感,也就不再事事遵循著社會教導的規則行事。
.
同樣的,黛瑪18歲便跟先生結婚,一輩子都是乖乖牌,凡事以夫為重(#丈夫對黛瑪多是指使與高高在上的態度)。然而,黛瑪的血液裡藏有叛逆因子,蠢蠢欲動,當她接連被兩個陌生男子欺負後,黛瑪謹守的女性守則全部被拋在腦後,開始大鳴大放(當個乖乖牌的結果,就是每個人都可以欺負你)。電影中段,黛瑪的性情益發地閃閃發光,你在她身上看到了熱情,看到了「原來可以這樣活著」的興奮感。
.
片中,黛瑪對露薏絲說過一段話:「我從沒這麼清醒過,妳懂我的意思嗎?#一切看起來很不一樣而妳感覺到有些事情值得去期待。」沉睡中的甦醒。這趟漫長公路旅程之於劇中兩位女性的意義,不在報復男性,而是覺醒,清楚看見自己,並且願意為那個自己做出戰鬥。
.
看完《末路狂花》,我想著:如果黛瑪和露薏絲活了下來,她們會面臨怎樣的未來?被陪審團批評不守婦道、被丈夫指責丟臉、被大眾檢討水性楊花、被新聞媒體塑造成性格偏激仇視男性的恐怖女子?電影裡,黛瑪說:「你知道,有些事情閃過我的腦海,我不能走回頭路,我就是不能再那樣活下去。」我想,在黛瑪憶起的過往與想像的可能未來中,她看到了自身無力掙脫的困境。
.
黛瑪剛踏上旅程時,有一幕假裝抽煙的畫面,那時候的她只是在想像/揣摩「叛逆」的滋味,到了影片後段,我們可以看到黛瑪老練地抽著煙,說明她已經從想像階段過渡到現實人生(解釋一下,#我覺得叛逆一詞有時是人們為能掌控他人而使用的詞彙)。
.
某方面來說,黛瑪會令我想起《臥虎藏龍》的玉嬌龍,官家小姐從嚮往江湖到成為江湖的一部分,不就跟黛瑪的轉變如出一徹,就連兩人的結局,都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約而同地都從懸崖一躍而下,拒絕活在那個「不再」適合她們的世界(但玉嬌龍的心境比較是贖罪,黛瑪堅持「我們繼續向前行」的精神,反而是積極而拒絕妥協的)。
.
四,聽過《末路狂花》原聲帶 N 遍,但從來都只是聽旋律沒有好好聆聽歌詞,這兩天又聽起原聲帶,片尾黛瑪和露薏絲駛向她們人生終站前的插曲《The Ballad Of Lucy Jordan 》,歌詞如此說著。
.
「在她37歲的年紀
她突然明白,自己永遠不會
駕著跑車穿越巴黎
讓溫暖的風兒吹撫自己的秀髮
.
她讓電話持續響著
而她坐在那兒
父親的安樂椅上
輕聲唱著
兒時記憶裡的一首美麗童謠」
.
原來這首歌的歌詞,如此哀傷又感慨呼應了黛瑪和露薏絲當下的心情啊( #GeenaDavis拍攝本片時的年紀差不多是38歲正好與歌詞產生緊密連結)。我非常喜歡 Marianne Faithfull 這首作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聽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0NxhFn0szc
.
五,布萊德彼特憑《末路狂花》的小混混 J.D. 一角受到影迷的矚目。是的,他在片中出場的時間非常短。是的,他的短暫現身光芒萬丈,不只擄獲了黛瑪的心,也擄獲了觀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