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氫氣爆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氫氣爆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氫氣爆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氫氣爆炸產品中有3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什麼核四爭議不斷?臺灣真的需要第四座核電廠嗎?(06/23/2021 Greenpeace綠色和平) 2021 年適逢福島核災 10 年、車諾比核災 35 年,再次喚起全球對核能安全的關注,5 月全臺接連停電,更引發公眾對供電吃緊以及能源轉型的疑慮,能源議題在臺灣社會引發洶湧聲浪,隨著「重啟核四...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路邊販售的可愛造型氣球,是不少人的共同回憶,但你知道嗎?你在路邊隨意購買的可愛氣球,可能造成孩子極大的危險!由於氫氣非常不穩定,遇到火花即可能爆炸,現在大多業者改為使用穩定的氦氣,但氫氣成本較低,有些不肖業者還是持續使用,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憂。 今天的實驗將讓你見識氫氣爆炸的可怕,在購買氣球前務必問...

氫氣爆炸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7-03 20:22:52

《#福島50英雄》這些為國家犧牲奉獻的人們 (8.2/10) ⠀ (Part1)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福島50英雄》是一部日本災難劇情電影,由若松節朗執導,演員佐藤浩市、渡邊謙、吉岡秀隆、齋藤工、...

  • 氫氣爆炸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4 14:14:03
    有 40 人按讚

    為什麼核四爭議不斷?臺灣真的需要第四座核電廠嗎?(06/23/2021 Greenpeace綠色和平)

    2021 年適逢福島核災 10 年、車諾比核災 35 年,再次喚起全球對核能安全的關注,5 月全臺接連停電,更引發公眾對供電吃緊以及能源轉型的疑慮,能源議題在臺灣社會引發洶湧聲浪,隨著「重啟核四」公投即將於 8 月舉行投票,更引發擁核與反核兩方的激烈辯論。究竟核四電廠存在哪些爭議?臺灣是否真的需要這座核電廠?除了核能,臺灣還有哪些能源方案?

    臺灣能源現況

    在討論核四爭議前,先與您看看臺灣目前的能源現況。以臺灣近十年來的全年發購電量為例,火力發電量約占 80%,核能僅占約 12%,顯見臺灣電力目前仍以火力發電為主要電力來源。在夏季用電尖峰時段,核電亦只佔 6 至 7% 的發電量。

    事實上,根據台電公司所公布的歷年發購電量各能源別占比,自民國 105 年(2016年)起,核能占比都低於 15%,在 109 年(2020年)也僅佔 12.7% 。換言之,核能並非臺灣最主要的電力來源,而為了因應日趨嚴重的氣候危機,目前臺灣的能源政策規劃:「2025 年前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總體發電量的 20%」,若提高再生能源發展及用電占比是能源政策主要目標,臺灣還需要將資源投注於發展核能嗎?

    核能的優缺點

    目前世界上的核能發電,主要是利用輻射物質——鈾-235 進行「核分裂」反應來發電,發電前首先須開採鈾礦,鈾礦經過提煉及濃縮程序後,製造成一般核反應爐可用、鈾濃度約為 3% 的燃料棒,再將大量的燃料棒放入反應爐之中,確保足以核分裂達致臨界並持續產生熱力,熱力所產生的蒸氣即可推動發電機發電。

    核能發電的整個供應鏈,包括開採、提煉、濃縮、發電,以及燃料棒後續處理,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污染以及碳排放,完成發電後的乏燃料棒(spent fuel)最終處置方法也尚未有最佳解方。因此全球主要的國際能源組織對於核能,多以「低碳能源」或「潔淨能源」稱之,但不會稱為綠能(green energy)或永續能源(sustainable energy),顯示核能整體生命週期對環境的破壞力仍大。

    換言之,核能支持者認為核電具備低碳與穩定供電等優點,卻忽略了核能在開採、提煉、濃縮過程中產生的廢石、廢泥漿、廢水與輻射均為巨大污染,此外核能發電過程產生大量的核廢料,也成為懸而未解的環境問題。自 1951 年12 月 20 日人類首次用核反應爐產生出電力,至今 70 年過去,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及地區可以解決「如何安全處置核廢料」的問題。(延伸閱讀:《全球核廢料危機報告》:大量核廢料難以處理)

    為什麼臺灣社會聞「核四」色變?

    核電廠最具爭議之處,就是「核安」問題。自 1950 年代開始,全球已發生三哩島、車諾比、福島等重大的核災事故,這三場不同類型的核災發生原因包括設計缺陷、人為疏失,以及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的系統故障,造成爐心融解、反應爐爆炸、氫氣爆炸等事故,並且對當地環境造成大規模的輻射污染,即使經歷多年,依然難以復原。(延伸閱讀:福島十年核災處理無期 綠色和平盼望臺灣平安終結核電)

    臺灣位處地震帶,板塊運動本就頻繁,存在地震釀災的風險。然而目前的 4 座核電廠,都興建於斷層附近,其中核一、核二與核四皆分布於北海岸,與人口眾多的臺北市直線距離僅不到 30 公里。而核四廠半徑 80 公里海域內有 70 幾座海底火山,其中有 11 座為活火山,2011 年,中央地質調查所也確認,有一條長達 2 公里的 S 斷層位於核四廠的正下方,貫穿整個廠區。《華爾街日報》更在福島核災後,將臺灣 4 座電廠列為最危險等級。

    目前討論聲浪最熱烈的「核四」,因預算不足而無法採用大多數核電廠的「統包」方式,轉而將貨就價採「分包」作法,將核四建廠由台電自行進行統籌施工與整合,分拆給美國、日本等跨國公司負責不同部份的施工,最後。因為分包關係造成元件與元件間的介面複雜程度提高,系統不一致且難以整合,而這不穩定的系統整合,最後卻交由過去沒有相關整合經驗的台電處理,讓許多電力專家擔憂核四的安全性。

    於 1999 年正式動工的核四電廠,由於建設時間超過二十年,許多系統零件已經老舊不堪使用,原製造商也沒有生產對應零件,如果重啟,需要再進行系統全面的修復跟維護,保守估計須要投入 800 億新台幣以上資金, 10 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發電,若正式發電後還有營運、核廢料處置的成本。重啟核四不僅曠日費時更所費不貲,也無法回應近期經濟成長的電力需求。將大量資源與金錢投入一座最快 10年後才能發電,而且存在核安疑慮的核電廠,真的是最佳的決定?

    積極發展綠能為導向的能源轉型

    臺灣政府目前以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為再生能源主要發展項目,並預計在 2025 年達到總體發電量的 20%。隨著全球各地政府相繼承諾淨零碳排目標,許多大型企業如 Apple、微軟等紛紛提出潔淨產業鏈的要求,以綠能為導向的能源轉型已是全球共識,也是臺灣在能源政策上應該積極發展的方向,現正站在能源轉型路口的臺灣政府,若能集中資源,加速發展再生能源,儲電及節能,不僅可以比核四更快彌補短期用電缺口,更可減少碳排放與空氣污染。

    台電獨立董事許志義教授也於研究報告指出,未來新的能源系統將是綠能為主,電力供需則應以分散式供電,取代以往穩定供電的觀念。除了多元開發再生能源,在電力需求端必須思考更多節能、儲能或調配負載的方案。另外在綠電市場開放的狀況下,企業及公眾能夠成為電力「產銷者」,除了用電外,可以透過公民電廠、自建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甚至是儲能系統,成為電力供應者的角色,這些行動都能夠協助減輕臺灣電力系統的負擔,並在電業當中成為貢獻系統的部分力量。

    綠色和平因反核運動而誕生,五十年來,始終秉持反對核能、核武的立場。邀請您一起加入呼籲政府落實能源轉型的行列,淘汰高碳排的化石燃料及高風險的核能,轉用更加永續、潔淨、安全的再生能源,使您我及下一代無須再擔憂可能發生的駭人核災,或為艱難的核廢料處理問題苦惱。

    綠色和平小教室:
    統包(Turnkey):由一個得標的統包商負責整個工程興建的統籌,根據電力公司所需的規格,包辦設計、施工到測試,在建廠過程中從頭到尾把關,再交由電力公司進行運轉與管理。目前全球絕大多數的核電廠(包含臺灣核一、二、三電廠)都是以統包方式建設而成。

    完整圖文以及更多參考資料請見: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25521/

  • 氫氣爆炸 在 趙少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6 15:58:40
    有 7,034 人按讚

    不停拿台灣核電廠的正常排水類比福島的核廢水,「助日代表」謝長廷到底什麼意思?

    謝長廷說核二廠也排放含核污染的廢水,企圖證明他指控台電正確無誤。謝長廷犯的是邏輯上的「類比謬誤」,把台灣核電廠的正常排放廢水比成福島核反應爐爐心熔燬及爐體氫爆後,由消防灌注降溫以及地下水、雨水等接觸過燃料棒核種的廢水一樣,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謝長廷做為我國駐日代表,不但對日本以鄰為壑的惡行不加抗議,反而再三以不當舉例替日本開脫,強詞奪理、欲蓋彌彰。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核電廠1-3號機相繼發生爐心熔毀,1、3、4號機發生氫氣爆炸。自衛隊的直升機和消防車向反應爐燃料池注水以求降溫。加上至2020年,每日流入的地下水、雨水等,雖從2014年的約440 m3降至約100 m3,每日生成的污染水由2014年的約540 m3降至約140 m3。但現在累積的核污染廢水已有120萬立方公尺。

    回顧這場不幸的核能外洩災難,當時福島核電廠爐體被氫爆炸破,必須出動直升機和消防車,從爐頂灌水降溫,雨水也流進爐體,導致地下水遭到核汙染。這種被國際評為第七級最高級的核電廠事故產生的核廢水,不論受核污染的程度和數量,台灣核電廠的正常排水如何能和福島的核污染廢水相比擬?根本是天壤之別。

    這麼簡單的道理,謝長廷會想不通?他為什麼一再堅持核二廠和福島一樣都排放含核廢水,把好好的核二廠搞得跟反應爐頂被氫爆炸破及爐心熔融的福島核電廠一樣,真應該到立法院好好解釋一番,看看民進黨立委是否支持。

  • 氫氣爆炸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3 15:38:46
    有 15 人按讚

    2021.4.13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聲明 - 反對日本以鄰為壑,排放福島核污水入海!

    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廠因發生核災,10年來持續產生輻射污水與污土,至今污水總量超過124萬公噸,日本內閣今日決議將把難以善後的輻射污水排放入海,將於兩年後執行。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提出聲明,台灣嚴正反對日本將輻射污水排放至海洋,使輻射物質進入到生態圈,造成輻射污染風險,更不應因成本考量,將鄰近國家的環境生態、海洋漁業與人民健康置於輻射污染的威脅之中。而此種便宜行事的做法更引發國際上強烈的抨擊,跨國發起的「福島核災將屆10週年,反對輻射污水排入海洋,終結核電!」連署由24個國家、311個團體共同聯名發起,台灣也有近40個團體加入連署表達反對。

    福島核災已十年 輻射污水仍難以解決

    福島核災是2011年發生的悲劇,但直到2021年還要承受核災帶來的污染還有影響,很多人以為核災結束了,但事實上經過10年,如何處置污水與核廢料仍然是日本政府最頭痛的問題,目前福島核電廠因為反應爐內至今仍有大量殘留的高放射性核燃料碎片殘骸難以移除,仍需持續注水冷卻反應爐心,每日有上百噸的輻射污水不斷被製造出來。東京電力公司目前用多核素除去設備(ALPS)來處理福島的核污水,雖然絕大多數的輻射核素都可去除,但卻無法除掉「氚」,因此一直儲存在廠區週邊,每5.5天就需要1個新水槽,現場蓄水量為140萬立方公尺,預計於2022年底飽和。

    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曾表示核電廠區內仍有總量1200兆貝克的氚,這意味著將來可能會釋放出更多受污染的水,排放至海中透過魚貝類而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日本民間團體建議可以用其他方式如透過大型水槽的陸地儲存與透過沙漿固化的儲存、以及增加儲存區土地的等提案,但政府卻在對這些提案沒有進行充分的討論下,選擇直接放流至海洋的做法。

    2020年屢傳日本政府以現場儲水槽即將不敷使用為由,擬決議將輻射污水排放入海,不但引發日本全國漁會以及福島漁會表達反對立場之外;福島縣內有43個市町村(相當於鄉鎮市)的議會也做出反對的決議;此外,一項由福島縣縣民發起的連署,也募集了45萬筆連署名單,但日本首相菅義偉仍一意孤行,不顧在地民意反對,偏袒核電業者,不惜犧牲自己國家國民與鄰國權益。此種「以鄰為壑」的自私行為,令人憤怒,也突顯核電宣稱的「便宜」,其實是將污染處理成本與健康風險推給他人承擔,製造的假象。

    核電代價高昂 日本不該以鄰為壑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曾號召民團在2020年5月赴台日交流協會外抗議,正式遞交反對意見書給日本政府,11月更在外交部前召開記者會,重申反對立場,請日本政府三思,不該以鄰為壑,傷害海洋環境,更讓東亞鄰國一併承受日本使用核電的高昂代價。

    這些受污染的廢水,排入大海不只是會影響到日本的漁民,也會隨著洋流影響到台灣,將侵害我國漁民權益、增加我國輻射檢測成本、甚至威脅水產品消費者的健康。此次決策影響重大,核污水排放入海不會只有一次,這代表未來三四十年沿海可能要長期承受污水排放,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是長期累積的,另外,日本內閣決議將在兩年後才施行,為了保護海洋環境,仍需持續呼籲日本政府應改採其他處理方式,台灣政府也應該重視未來可能的衝擊,經由正式外交管道表達反對,為國民健康與周遭海洋環境把關。

    福島核污水背景說明:

    福島核一廠在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的東日本大地震遭海嘯侵襲,一號機至三號機發生「爐心熔毀」事故,甚至數度氫氣爆炸,造成大量放射物質外洩,是全球僅次於車諾比事故的最嚴重核災。為讓反應爐降溫,必須不斷注水,此外,滲入毀損建築的地下水和雨水也因此含有放射物質,使污水量增加。

    目前福島約儲存了接近124萬公噸的輻射污水,這些污水含有氚(放射性氫),其輻射總劑量高達860兆貝克,難以透過緊急設置多核種除去設備(ALPS)將其去除。而目前儲存於水槽中的水有70%以上含有放射性物質,如鍶90、銫137和碘129,完全超過可排放的濃度標準,並無法透過二次處理將其完全去除。

    2019年抽取的污染水再次增加到每日180立方公尺。等量的水經部分去污後儲存於1,000立方公尺的水箱。因此,每5.5天就需要1個新水箱。現場蓄水量為140萬立方公尺,預計於2022年底飽和。

    「福島核災將屆10週年,反對輻射汚水排入海洋,終結核電!」國際連署,發起團體有24個國家,311團體,截至目前為止已有65,360人(來自86個國家)簽署了請願書。
    網頁:http://chng.it/XgzQzHz6

    【台灣也有近40個團體加入連署】台湾環境保護連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守望文教基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看守台灣協會、PAPA非核陣線、環境法律人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千里歩道協會、台灣永社、人本教育基金會、新北市愛鄉協會、林口社區大學、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綠色和平、綠黨、台灣公民自主發電行動聯盟、主婦聯盟南部辦公室、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綠能臨門一腳協會、台灣環境教育協會、台南新芽、荒野保護協會、美濃愛鄉協進會、屏東縣好好婦女權益發展協會、高雄市公民監督公僕聯盟、高雄市鳳山社區大學、全國教保產業工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南部辦公室、台南社區大學、屏東縣教育產業工會 

    發稿單位: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此為一跨團體的串連平台)
    2013年309全國廢核大遊行,北中南東共有超過22萬人上街要求終結核四、核電歸零。遊行結束後,數百個民間團體為串起台灣自主的公民社會力量,共同組成了「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廣招環保、人權、工運、教育、性別、社福...等各領域的公民團體,以「團體」作為成員單位,但不包含政黨組織,現已有超過兩百個公民團體加入。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