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另類神父》Corpus Christi | ★★★★
信仰的真諦,就是你相信什麼就是什麼
.
以「耶穌聖體」Corpus Christi 為題,《另類神父》想要探討「宗教」和「信仰」本質的意圖十分強烈,卻透過冒牌神父在氣氛低迷的小鎮裡佈道,這則看似離奇誇張又荒誕的故事,將原本可能嚴肅、甚至...
#影評《另類神父》Corpus Christi | ★★★★
信仰的真諦,就是你相信什麼就是什麼
.
以「耶穌聖體」Corpus Christi 為題,《另類神父》想要探討「宗教」和「信仰」本質的意圖十分強烈,卻透過冒牌神父在氣氛低迷的小鎮裡佈道,這則看似離奇誇張又荒誕的故事,將原本可能嚴肅、甚至是敏感的話題處理地相當寫實動人。除了貼近你我生活之外,同時也呈現了社會群體在處理衝突時的非理性反應,讓人反思信仰的意義為何。
.
電影故事從甫獲少年觀護所假釋的主角-丹尼爾說起,原本被安排到偏遠鄉鎮的鋸木廠工作,卻陰錯陽差成為該小鎮的代理神父;這樣的意外雖然讓他一圓擔任神職人員的夢想,但隨著走訪小鎮的各個角落,他也漸漸發現這個曾經發生過重大死亡車禍的小鎮,瀰漫著一股瀕臨崩潰的低氣壓。
.
丹尼爾一方面隱藏自己的身份,一方面又想透過自己的方式幫助鎮民走出陰霾,新的群體關係就在逐漸被建構的同時,似乎又同時走向另一個崩潰的邊緣。而Corpus Christi 除了代表片中的丹尼爾準備為小鎮居民籌辦「耶穌聖血節」的大型彌撒外,對當地人而言,丹尼爾就是一個神祕的人以救世主之姿來到小鎮,帶給了小鎮不一樣的氣象;他在完成任務後裸身離開,沒有人知道他最後去了哪,只知道他在這段時間裡為小鎮帶來改變,這不也是一種「耶穌降世」帶來福音的另類型式嗎?
.
我們都渴望獲得救贖,在《另類神父》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長期處於悲傷狀態的鎮民,指責另一位車禍肇事者的寡婦,引發嚴重的仇恨對立,又讓許多人避而不談那些傷心往事。救贖是個相當抽象的概念,關係到我們如何原諒,放過自己;我喜歡電影中提及的「原諒」Forgive 不是「忘記」Forget,諒解絕對不是要我們無條件地放下或任由時間淡化,而是我們能不能感同身受人們彼此的痛苦,並試著理解衝突發生的背後,我們是不是內心缺乏了什麼?
. 「耶穌聖血節」或是任何宗教節日,不也是如此嗎?重點不在放假,也不在我們獲得了什麼?而是我們能不能從這些節日中,了解到生命的可貴;任何在生命旅途中所遇到的人事物,有的人來得突然、去得突然、有的人則留下,我們是否能夠從中認識到宗教信仰所帶給我們的啟發?我想正是本片希望傳達的重點。
.
正如同這個小鎮並不是缺少了一個神父,而是缺少了推動往前的動力;丹尼爾雖然是個冒牌神父,但他至少給了這些小鎮居民繼續活下去,甚至是給對立雙方彼此放下或認識、和解的機會,不是嗎?
.
電影整體的攝影風格,讓我對《另類神父》這部電影充滿好奇;幽暗和缺乏生氣的色調,彷彿暗示著人們受困於仇恨和悲傷的陰影之中。隨著主角丹尼爾的獨特佈道方式,漸漸讓色彩找回活潑的氣氛;有趣的是,丹尼爾在少年觀護所對比到小鎮裡的生活,我們始終看到了身份和話語權之間的微妙關係。不論是宗教色彩濃厚的小鎮,或是少年觀護所,人群的權力核心、主流意識,似乎都凌駕在理性思考之上;或許我們該試著問問自己,我們是否在日常生活也是少了那份關心,多了那些荒謬呢?
.
也正因為冒牌傳教士的原因,《另類神父》代表著對信仰對象的神性質疑,反思我們人類社會對於宗教信仰的本質,是否還保有著追求內心平靜、撫慰傷痛、生活有所依靠的核心價值。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信仰,一個人生追求的目標,就算那個目標很高很遠、遙不可及,我們也得終其一生去面對和挑戰。而人總是有起有落,我們能不能在這些起伏中獲得啟發,我想才是宗教或是信仰的最大用意。
.
整體而言,《另類神父》是部敘事平穩,故事格局小,卻帶著強烈批判和反諷的劇情片。看完後或許我們會問,這部電影中所提及的死亡車禍到底真相如何?或是最後在少年觀護所內的群體鬥毆事件中嘎然而止,究竟代表什麼意義?但那些其實都不是重點,因為在現實生活裡本來就沒有絕對,人們只在乎自己想聽到看到的東西,那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真相了。
.
所以,片中呈現的天主教對你而言是什麼樣的宗教呢?十字架、敬拜上帝、聖父聖母聖子、三位一體等宗教符號、象徵或是專有名詞,其實都只是宗教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價值,就在於我們相信什麼罷了。
.
. 《另類神父》Corpus Christi
台灣上映日期:2020-03-13
@cineplex_tw .
.
.
#另類神父 #corpuschristi #jankomasa
#XXY
氣象專有名詞 在 拉裘立蓓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到底是霧,還是霾?
--
❗️這篇文章很長,但是如果你耐心看完,會讓你對於霧與霾的知識提升很多。
❗️若需要高解析度圖片,請點擊:goo.gl/DXo2jr
❗️本文歡迎引用,但用於公開播送之場合,必須註明「來源為:天氣即時預報」,FB分享則無此限制,惟不得將LOGO識別消除,敬請尊重原創者。
--
(22:40發佈)秋冬季節是台灣空污盛行的季節,在商業與工業、民生活動不改變的前提下,「大氣條件改變」成了空污嚴重與否的重要因素,其中不乏東北季風吹拂所形成的弱風尾流、冬季逆溫層不易突破、多數地區降雨偏少、境外空污隨冷高壓移入等因素。
看到外頭又「霧茫茫」,大家第一個印象是「是不是空氣又變糟了?」
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霧」這個東西,起霧也是冬春回暖時節台灣的特產,以下就來細細介紹有關於「大氣變得不清澈時」可能出現的氣象專有名詞介紹吧:
🔰首先,#天氣小編 先將空氣狀況分類:
⬜️如果空氣是「乾淨」的(如AQI為普通~良好),天空看起來霧霧的,可能的情況有兩種:
❶靄(ㄞˇ,Mist):靄,又稱薄霧,通常出現在相對濕度75%以上的環境中,為眾多小水滴所組成,使得能見度不佳但卻能在1000m以上,稱之。
❷霧(ㄨˋ,Fog):霧,由非常密集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所組成,通常出現在相對濕度90%以上甚至接近100%的環境中,使得能見度在1000m以下,稱之。
⬛️如果空氣是「骯髒」的(如AQI為不良),天空看起來霧霧的,可能的情況也有兩種:
❶霾(ㄇㄞˊ,Haze):霾,通常出現在相對濕度75%以下的環境中,由於霾的核心物質是懸浮微粒(氣象稱:氣膠),適合出現在濕度較低的環境中。
❷霧霾(ㄨˋ ㄇㄞˊ,Smog):霧霾,又稱煙霧,英文的Smog為「Smoke(煙)」與「霧(Fog)」所組合而成,通常出現在相對濕度75%以上的環境,甚至可達100%,當空氣污染嚴重時,大氣條件又適合起霧,水蒸氣就會附著在眾多的「霾」物質上,使得大氣相對濕度持續升高,達到類似「霧」的狀態,但是是「非常骯髒」的霧氣。
🔰那「小水滴」到底怎麼形成的?
每一個小水滴都有一個小主人,這個小主人就是「凝結核」,凝結核的大小大概多是0.1~0.2微米(約1公分的十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二),在大氣水氣逐漸達到飽和狀態時,水蒸氣會開始尋找凝結核附著,每一個凝結核就開始變成「雲滴(約20微米)」,再來,只要雲滴形成,就可以在數十分鐘內形成「雨滴(約2000微米,2mm)」,進而落下變成雨水。
🔰怎麼簡單分辨「霧」還是「霾」?
霧與霾,碰到「陽光」就會露出真面目。
以台灣來說,西部多數地區多數時間,起霧的成因為「輻射霧」,出現在半夜~隔天清晨居多,如果:
-一早太陽出來,霧氣很快散去:霧、靄。
-一早太陽出來,霧氣散去,但天空仍霧:霾、霧霾。
🔰那「看顏色」看得出來嗎?
可以。
-霧或靄,多呈現「灰色(霧較淡時)~白色(霧較濃時)」。
-霾,多呈現「乳白色(有點偏黃的白)」遠處的光亮物體會呈現黃色~紅色,黑暗物體略帶藍色,呈現多色反應。
🔰「霧霾」出現了,會很可怕嗎?
-1952倫敦霧霾事件:高濃度霧霾(煙霧),導致至少4000人「死亡」,數十萬人呼吸道疾病。
-2013年中國中東部霧霾事件:南京PM2.5瞬間最高濃度達到943微克/立方米, 為「紫爆」的13倍。
--
寫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家對於霧、霾、霧霾、靄,有沒有概念了呢?
起霧,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但是也要懂的分辨是「乾淨還是髒」的霧。
期盼我們有一天,都能在乾淨的霧氣中,並且放心地深呼一口氣,望著霧氣繚繞在遠方城市高樓中,就像天空之城的場景一般,美麗,而潔淨。
--
📱唯一合作APP:臺灣超威的,推薦大家下載,掌握最新天氣資訊:
iOS:https://goo.gl/WGJ0Ap、Android:https://goo.gl/XOVcpc
氣象專有名詞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常常傻傻分不清楚眼前的朦朧美是霧還是霾😅😆這裡感謝天氣即時預報小編的用心整理👏讓我們可以面對現實😂
#霾害 #219反空污遊行 #311反核遊行
到底是霧,還是霾?
--
❗️這篇文章很長,但是如果你耐心看完,會讓你對於霧與霾的知識提升很多。
❗️若需要高解析度圖片,請點擊:goo.gl/DXo2jr
❗️本文歡迎引用,但用於公開播送之場合,必須註明「來源為:天氣即時預報」,FB分享則無此限制,惟不得將LOGO識別消除,敬請尊重原創者。
--
(22:40發佈)秋冬季節是台灣空污盛行的季節,在商業與工業、民生活動不改變的前提下,「大氣條件改變」成了空污嚴重與否的重要因素,其中不乏東北季風吹拂所形成的弱風尾流、冬季逆溫層不易突破、多數地區降雨偏少、境外空污隨冷高壓移入等因素。
看到外頭又「霧茫茫」,大家第一個印象是「是不是空氣又變糟了?」
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霧」這個東西,起霧也是冬春回暖時節台灣的特產,以下就來細細介紹有關於「大氣變得不清澈時」可能出現的氣象專有名詞介紹吧:
🔰首先,#天氣小編 先將空氣狀況分類:
⬜️如果空氣是「乾淨」的(如AQI為普通~良好),天空看起來霧霧的,可能的情況有兩種:
❶靄(ㄞˇ,Mist):靄,又稱薄霧,通常出現在相對濕度75%以上的環境中,為眾多小水滴所組成,使得能見度不佳但卻能在1000m以上,稱之。
❷霧(ㄨˋ,Fog):霧,由非常密集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所組成,通常出現在相對濕度90%以上甚至接近100%的環境中,使得能見度在1000m以下,稱之。
⬛️如果空氣是「骯髒」的(如AQI為不良),天空看起來霧霧的,可能的情況也有兩種:
❶霾(ㄇㄞˊ,Haze):霾,通常出現在相對濕度75%以下的環境中,由於霾的核心物質是懸浮微粒(氣象稱:氣膠),適合出現在濕度較低的環境中。
❷霧霾(ㄨˋ ㄇㄞˊ,Smog):霧霾,又稱煙霧,英文的Smog為「Smoke(煙)」與「霧(Fog)」所組合而成,通常出現在相對濕度75%以上的環境,甚至可達100%,當空氣污染嚴重時,大氣條件又適合起霧,水蒸氣就會附著在眾多的「霾」物質上,使得大氣相對濕度持續升高,達到類似「霧」的狀態,但是是「非常骯髒」的霧氣。
🔰那「小水滴」到底怎麼形成的?
每一個小水滴都有一個小主人,這個小主人就是「凝結核」,凝結核的大小大概多是0.1~0.2微米(約1公分的十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二),在大氣水氣逐漸達到飽和狀態時,水蒸氣會開始尋找凝結核附著,每一個凝結核就開始變成「雲滴(約20微米)」,再來,只要雲滴形成,就可以在數十分鐘內形成「雨滴(約2000微米,2mm)」,進而落下變成雨水。
🔰怎麼簡單分辨「霧」還是「霾」?
霧與霾,碰到「陽光」就會露出真面目。
以台灣來說,西部多數地區多數時間,起霧的成因為「輻射霧」,出現在半夜~隔天清晨居多,如果:
-一早太陽出來,霧氣很快散去:霧、靄。
-一早太陽出來,霧氣散去,但天空仍霧:霾、霧霾。
🔰那「看顏色」看得出來嗎?
可以。
-霧或靄,多呈現「灰色(霧較淡時)~白色(霧較濃時)」。
-霾,多呈現「乳白色(有點偏黃的白)」遠處的光亮物體會呈現黃色~紅色,黑暗物體略帶藍色,呈現多色反應。
🔰「霧霾」出現了,會很可怕嗎?
-1952倫敦霧霾事件:高濃度霧霾(煙霧),導致至少4000人「死亡」,數十萬人呼吸道疾病。
-2013年中國中東部霧霾事件:南京PM2.5瞬間最高濃度達到943微克/立方米, 為「紫爆」的13倍。
--
寫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家對於霧、霾、霧霾、靄,有沒有概念了呢?
起霧,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但是也要懂的分辨是「乾淨還是髒」的霧。
期盼我們有一天,都能在乾淨的霧氣中,並且放心地深呼一口氣,望著霧氣繚繞在遠方城市高樓中,就像天空之城的場景一般,美麗,而潔淨。
--
📱唯一合作APP:臺灣超威的,推薦大家下載,掌握最新天氣資訊:
iOS:https://goo.gl/WGJ0Ap、Android:https://goo.gl/XOVcpc
氣象專有名詞 在 氣象主播 簡瑋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甚麼是西南季風?甚麼是梅雨,好多氣象專有名詞真是搞混了!來看看我們氣候總監賈博士怎麼說吧! ^^
http://www.tenki.tw/company/news/main.php?id=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