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氣候變遷績效指標環保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氣候變遷績效指標環保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氣候變遷績效指標環保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環保署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鄭麗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綠色經濟戰役打響,台灣又双叒輸給韓國了】 上週,歐盟執委會提出一系列法案與綠色新政架構,設立具體目標:歐盟在2030時,需較1990年減少55%的溫室氣體排放 並且提供具體行動建議,包含在2030年前種植30億棵樹以增加碳匯、2035年所有的汽車都必須是零排放、在2030年前完成3,500棟建築...

  •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環保署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1 10:08:15
    有 1,495 人按讚

    【綠色經濟戰役打響,台灣又双叒輸給韓國了】

    上週,歐盟執委會提出一系列法案與綠色新政架構,設立具體目標:歐盟在2030時,需較1990年減少55%的溫室氣體排放
    並且提供具體行動建議,包含在2030年前種植30億棵樹以增加碳匯、2035年所有的汽車都必須是零排放、在2030年前完成3,500棟建築更新、創造16萬個新的綠色就業,以及最受關注的碳邊境調整機制 #推行碳稅勢在必行,根據歐盟及美國的計畫,
    ⚠️最快2023年開始,分階段對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等產業課徵碳關稅⚠️

    南韓總統文在寅去年7月14日正式宣布推出《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
    表明政府將帶領韓國企業在後疫情時代逐漸步回軌道的決心,
    並宣示要從「高碳經濟」邁向「低碳經濟」,加快韓國轉型為環境友善、低碳排放經濟體
    🇰🇷韓版綠色新政時程及內容
    ☑️2017年提出計畫:#2038年將核能反應爐數量從24座減少到14座、#2060年達成無核家園目標
    ☑️2020年10月,韓國政府首次公佈凈零排放時間表。文在寅在國會舉行2021年政府預算施政演說時提出,#韓國要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2月,文在寅發表「#2050碳中和宣言」全國電視直播演說,全程以黑白畫面呈現,凸顯低碳、環保理念
    ☑️2021年4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公布《新能源與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普及促進法》修正案,#給予綠色新政具體措施相關法源,已經國會通過並將於10月21日生效
    ☑️ #大型發電廠的再生能源發電配額上限 將由10%大幅上調到25%,以加速能源轉型,對抗全球氣候變遷。這是韓國在2012年規定再生能源配額標準後,時隔9年首次修法上調其上限
    ☑️ #再生能源配額制,利用法律對發電量500百萬瓦以上之獨立發電業,強制規定其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若業者無法自行生產達到法定配額,須向再生能源發電廠購買等額的綠電
    ☑️2021年7月14日, 文在寅主持韓版新政戰略會議第四次會議,最終敲定「韓版新政2.0」,將在2025年前為相關項目投入220兆韓元(1,910億美元),#預估創造250萬個就業機會
    ☑️原先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 20% 的目標,#將變更時程與提高占比,依照草案綠能比例2034年將增加到40%
    ☑️策略:靠先進的氫能等低碳能源技術、構建碳中和財政專案、推動綠色金融等綠色新政,立法並設立直屬青瓦台的「#碳中和委員會」

    🇹🇼反觀台灣,若要達成2050碳中和,以目前措施根本不夠
    因為台灣的減碳策略,欠缺 #國家領導人的決心、#欠缺完善法令、 #欠缺專責組織、#欠缺政策執行力
    ❌蔡英文多次於公開談話中提及氣候變遷治理,
    現實卻很骨感,#台灣在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仍為全球倒數第五
    ❌依據現行的能源轉型規劃,2025年尚有80%電力來自火力發電,排碳量偏高
    ❌環保署把「溫室氣體管理法」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推動碳定價,施行碳費;
    卻 #沒有把2050碳中和目標入法,也 #沒有跨部會的指揮機制,未能與國際接軌,無法因應氣候危機
    ❌目前國內沒有施行碳定價,許多高碳排產業連碳足跡都不清楚,更別說減碳;
    未來台灣若想出口高碳產品至歐美,必須繳一筆碳關稅、成本大增
    ❌國內減碳機關如多頭馬車,台大教授周桂田及地球公民基金會都提出,必須 #先將行政部門的系統整合,讓企業的「氣候成本內部化」,碳中和目標才可能成功

    歐美均企圖透過貿易政策來對抗氣候變遷,
    對於高度依賴出口的韓國和台灣而言衝擊非常大,然而南韓早已做好萬全準備,
    信心迎接這場減碳戰役
    台灣卻是政府遲遲未跟進,
    勢必將影響 #產業發展、#國際競爭力、#外資投資意願 #企業龍頭必須自己來
    大佬們反而比政府更緊張也更具號召力
    台灣必須體認到 #未來排碳必須付費,
    因此減碳是必須走的路
    不僅是為了下一代的環境權與生存權,
    #更攸關台灣未來的產業及經濟生死存亡⚠️

    #綠能經濟是國際普世價值及共同趨勢
    #台灣只剩下一年半的時間解決問題
    #不能再以虛應的態度面對
    #保護環境也保護台灣的優良經濟

  •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環保署 在 陳宜民教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22 23:07:11
    有 460 人按讚

    「搶救大潭藻礁,臺灣減碳政策檢視」記者會

    大潭藻礁每年成長高度只有0.1公分,相當脆弱,是台灣全世界最大最完整的藻礁生態區。但為了減煤,中油公司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的興建計畫卻威脅到大潭藻礁的生態,引爆民眾對政府決策有欠思考之憂慮,而發起搶救公投。如今離連署門檻尚有一段差距,亟需你我合力促成。

    陳宜民召集人也表示,近年來台灣飽受空氣污染之苦,依據由台灣大學、中興大學、陽明大學、國衛院與台灣癌症登記中心等學者共同合作,2019 年刊登於國際期刊《胸腔腫瘤》(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的研究,大數據分析出來,指出台灣南北的肺腺癌發生率走勢出現交叉,近年來高屏地區的肺腺癌年增加率是北部的 15 倍以上,且患者餘命較短,推測空污是造成不吸菸人口卻罹患肺癌的可能因子。另外,「氣候變遷」問題方面,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簽署重返《巴黎氣候協定》,並新設了「氣候特使」,2020年是《巴黎氣候協定》簽訂五週年,聯合國舉辦了氣候問題的高峰會,呼籲各國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新北市也宣布加入氣候緊急狀態,我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近兩年來,更是年年吊車尾,依據2020年12月8日「2021氣候變遷績效指標」評比結果,台灣倒數第五,尤其「溫室氣體排放」分類和「再生能源發展方面」分類表現極差,排名皆倒數第三,被評比為「非常差」(very low)。陳宜民召集人強調,台灣不是不能做,只是溫管法有沒有好好執行,並提出兩項建議:一、落實推動「行政院組改環保署升格環境資源部」修法,成立「氣候變遷辦公室」。二、推動「氣候變遷法」,作為減碳友善之法規體系與產業環境之上位法源。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也透過影片表示,「當所有的救援手段都用盡了,用公民投票複決,來翻轉不當的政策,就是及時雨。」他也感謝社會各界願意站出來支持公投的朋友,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以環境生態保護為訴求的公投,希望大家加入連署,讓公投成案,讓守護藻礁成為公民環境教育的啟蒙運動,創造這個光榮且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

    張曉風作家表示,保護環境是住在地球上第一個義務,藻礁被破壞了是個恥辱,我們應該好好守護。執政者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信用,以但丁的神曲比喻地獄,最嚴重的地獄是給破壞信任的人類。張曉風作家強調,執政者的智慧不夠足以解決問題,建議三接應暫停,有個健康的社會和環境不是更好嗎?

    呂玉玲委員認為,中油錯估海底深度與海象,再加上政府粗糙的改變環評的結果,使得大潭藻礁被嚴重破壞,呂玉玲委員強調,臺灣的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急需要降低碳排放,但藻礁有固碳功能,政府卻為了天然氣而破壞藻礁,實在是本末倒置。

    吳怡玎委員表示,昨天台北空氣空品AQI破百,境內本土空氣污染多數來自境內,認同天然氣發電比燃煤好,但藻礁是否適合做天然氣接收站?吳怡玎委員強調,建議政府可以找對大自然破壞最少的地點做接收站,藻礁是很底層的生態鏈,其實對人類有相當程度的破壞,中油所提時間與環評問題,執政黨應可以改善行政效率解決,不要補了小洞又破一個大洞。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92376

  •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環保署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25 08:16:25
    有 40 人按讚

    【吳佩蓉觀點:無尾熊悲鳴的警示 —從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的濫用看台灣氣候變遷治理現況】
      
    本屆總統與立委大選,空汙議題持續在中部發酵,去年底更因燃煤用量超過許可量,盧秀燕市長除下令裁罰中火300萬元,並揚言撤銷發電機組的操作許可證。若以選舉結果論斷,此役空汙議題的發酵程度未如前年底縣市長選戰般威猛,不僅沒有傷及民進黨的選情,甚或連盧市長的大本營北北屯都遭攻下易幟。歸咎原因,可能與盧過去喊出的選舉口號「市長換人、空氣換新」未能兌現有關。
      
    正值總統、立委大選步入後半段,澳洲從去年9月開始的森林大火持續蔓延,吞噬面積600萬公頃,超過1.5個台灣大、其中又以新南威爾斯州最嚴重。高達數千棟民宅被毀,造成28人死亡,全國近5億隻動物在野火中死亡,包括8千隻無尾熊。
      
    澳洲過往的夏季,當氣候過於炎熱乾燥,常會引發野外大火。2019年是澳洲有史以來最熱、最乾燥的一年,比起往年的均溫高出了2°C,12月更曾創下41.9℃新高溫紀錄,加上許多地方連年處於乾旱狀態,伴隨著強風,更加助長火勢。
      
    數月來,澳洲人在各地發起遊行,譴責政府在減少碳排放的政策失敗,要求政府必須採取積極的行動來遏止氣候變遷。不過,澳洲迄今仍仰賴燃煤發電,人均碳排量在全球名列前茅。然而,官員卻堅稱,氣候變遷和這波森林大火並無直接關聯,全盤否認氣溫明顯暖化造成火災發生率提高。
      
    今年夏季,幾個襲台的颱風並未帶來致災型的降雨,但國際間包括美國和印度北部的洪災、入侵日本的超級颱風哈吉貝,以及澳洲燃起的野火,因氣候變遷導致的災害頻傳,前幾天,台中梨山佳陽部落也發生森林大火,燒毀3公頃的造林地。氣候變遷的危害可能已近在咫尺,台灣社會卻鮮少正視相關議題。
      
    事實上,環保署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降低與管理溫室氣體排放,依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設立「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簡稱溫管基金),主要用途是「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各項工作。翻查歷年的補助情形,地方政府的計畫名稱尚且符合用途,團體或個人的部分,舉凡各式球賽、慶元宵、划龍舟、反毒、愛在夏天、遇到春天、竹報平安、瘋年祭及樂活節,不論是對象或辦理內容,多數與「溫室氣體減量」或「氣候變遷」根本是「八桿子打不著」,卻照樣獲得經費補助。
      
    從107年開始,溫管基金的補助案件數和核定金額大幅增加,團體與個人的總經費甚至暴增近十倍,地方政府的部分同樣也倍增。問題是,這些補助案,到底對於溫室氣體的管理產生何等效益?
      
    在台中市府為了空汙與中火、經濟部起爭執時,環保署也發出新聞稿,宣稱燃煤電廠在冬季降載,對於空品有顯著改善,並強調已依《溫室氣體管理法》推動「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及環境」等6大部門減碳,各縣市政府提出了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共同努力達成減碳目標。
      
    對長年飽受重工業汙染的高雄市民而言,無論四季,均處在對健康有所危害的環境,尤其在小港的沿海工業區,煙囪高達800根,加上大型車輛進出,排放的廢氣,常讓空氣瀰漫一股異味,政府實不該坐視,應更積極採取政策手段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另根據「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 2020),台灣的成績連續四年下滑,從2019的56名後退了三個名次,來到第59名,全球倒數第三。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逾13噸,政府的減碳措施顯然未見成效。而這樣的成績單,也令國人臉色無光。
      
    今年的總統大選,「看得見」的敵人(反中)成為選戰主旋律,身處海島,台灣面臨氣候變遷的潛在威脅,實不亞於其他飽受天災的國家。海平面的上升、颱風、瞬間強降雨、森林野火等,對於民眾的生命、財產、居住安全,尤其是沿海養殖業和農漁林牧業,都可能造成巨大的傷害。
      
    蔡總統在選前許諾,在未來四年的時間,一定會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給我們,多數國人寄予厚望。除了國家主權的捍衛、經濟動能的提升維持、民主人權法治的維護保障外,對於氣候暖化的因應,更應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審慎看待極端氣候的各種考驗,做好充分的防災準備。
      
    請從停止溫管基金的濫用開始吧!讓相關經費的運用,能真正投入在溫室氣體的減量,並且進一步地擬定具體的期程與措施,讓台灣善盡地球公民一員的責任,也是自保自禦之道。澳洲大火令無尾熊的棲地焚毀超過三成,氣候變遷的危害,殷鑑不遠啊!
      

    全文圖表請參見風傳媒
    https://www.storm.mg/article/2212916

    #無尾熊
    #氣候變遷
    #澳洲野火
    #溫室氣體
    #溫管基金
    #空汙
    #環保署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