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氣候變遷對台灣農業的影響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氣候變遷對台灣農業的影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氣候變遷對台灣農業的影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氣候變遷對台灣農業的影響產品中有13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專文】農業應對氣候變遷任重道遠 文/李武忠(農漁經學者) 近來全球各地不斷發生嚴重的天然災害,台灣亦無法倖免,而農業是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部門之一。農漁業的生存發展高度依賴氣候,原因在於作物的種植、成熟、收穫、運輸及儲藏等,都取決於一致的季節性模式,只是農業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可能威脅到數以千...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20的網紅江啟臣,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極端氣候的來臨,靠天吃飯的農友最有感,最清楚。 年前連續的寒流,讓許多農作物都受到影響,年後又因為缺水乾旱,無法灌溉,今年的農產真的令人非常擔心。 東勢是水梨之鄉,啟臣近期走訪農友,實地會勘,了解梨穗接枝的狀況,也發現今年的梨穗嫁接成功率僅1至3成,將致農民血本無歸。 台灣農業在氣候變遷下能永...

氣候變遷對台灣農業的影響 在 PanSci 泛科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6 23:24:48

#promo 【#科學腦洞時間】這邊一個洞、那邊一個洞,早上從市場買的小白菜上,布滿蟲啃的洞洞,是要怎麼吃啦!還有,光是想到一堆蚜蟲爬在葉子上的畫面,我的密集恐懼症就警鈴大作,全身直打哆嗦...... 這些討厭的小東西,如果從整個地球上消失了,不知道該有多好? _ 🌿要說到害蟲不見的好處,就要...

氣候變遷對台灣農業的影響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27 13:40:14

【凱鈞的專家會客室】小小吸管背起世界使命!農廢料甘蔗渣和咖啡渣竟化身國際級環保吸管?黃千鐘點石成金的創業之路,用良心餐具征服全球五大洲! 水深火熱是近年地球的氣候寫照,像是各地屢創新高的熱浪侵襲、嚴重乾旱或豪雨洪水、森林大火等,甚至是傳染疾病肆虐,這些都與過度排放溫室氣體後,在極端氣候下所衍生出的...

  • 氣候變遷對台灣農業的影響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8 14:55:57
    有 5 人按讚

    【專文】農業應對氣候變遷任重道遠
    文/李武忠(農漁經學者)
    近來全球各地不斷發生嚴重的天然災害,台灣亦無法倖免,而農業是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部門之一。農漁業的生存發展高度依賴氣候,原因在於作物的種植、成熟、收穫、運輸及儲藏等,都取決於一致的季節性模式,只是農業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可能威脅到數以千百萬人的生計及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帶來乾旱、酷熱、颶風、暴雨和洪水等災害,重塑了作物、害蟲、病原菌和雜草之間的關係(包括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土壤健康狀況惡化、授粉昆蟲減少、病蟲害加劇、改變降水模式、生長季節變短、成長減緩等),生產條件惡化給農漁業帶來空前挑戰。
    #農業發展 #氣候變遷 #氣候智能型農業

  • 氣候變遷對台灣農業的影響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08:00:48
    有 123 人按讚

    #乾旱 會不會越來越常發生?

    「長期來看,未來下雨的情況,臺灣的 #水資源、自然災害的情況都容不樂觀。」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認為,依據氣候變遷推估的情境,雖然本次為號稱百年一遇的大旱,但未來類似的旱象極可能更加頻繁。

    為了掌握臺灣未來的氣候變化,台灣學者組成了「氣候變遷研究聯盟」,自行研發改進「氣候模式系統」,希望利用此模式精準預估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將帶給台灣的衝擊。

    除了乾旱之外,這個模式還預告了哪些極端氣候將會影響台灣?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 研之有物
    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過了這次乾旱還有下次!臺灣不容樂觀的水資源困境──專訪許晃雄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5424
    就是韌性——有機農業對水逆境的調適力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7628
    最新 IPCC 報告出爐!作爲地球公民一分子,你不可不知的氣候變遷現況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9584
    _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 氣候變遷對台灣農業的影響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5 07:30:07
    有 41 人按讚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 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空汙對發育中的兒童影響甚鉅,受到髒空氣的傷害會比成人還嚴重。「空污」是當前各國皆須面對的重要議題之一。尤其,與成人相比,孩童的健康受到更大傷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全球有高達93%(約18億)15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呼吸嚴重威脅健康的髒空氣。
    世衛進一步解釋:
    ▪第一,兒童呼吸速度比成人還快,會吸入更多污染物。
    ▪第二,他們個頭較小,生活空間接近地面,此處污染物濃度卻也最高。
    因此,對於身體、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來說,他們更容易受到空汙危害[1]。
     
    史丹佛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兒童若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當中,成年後罹患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機率也會跟著上升,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的這項分析,是首次在人體單細胞中調查空氣污染影響的研究,並同時關注了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而這次的發現可能會改變醫學專家和家長對兒童呼吸空氣的看法,並為那些長期暴露在嚴重空氣污染中的人提供臨床干預措施。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瑪麗說:「我認為這份研究是可以讓人相信的,且我們有證據表示因空氣污染原因造成的免疫和心血管系統變化,更可怕的是,那些看起來只是短暫的空氣污染暴露,實際上也會改變兒童基因的調控甚至改變血壓,這都會為日後罹患疾病的風險指數奠定基礎。」[2]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空污已被科學家視為沉默的殺手,學術界愈來愈多研究提出空污對健康的危害證據,最新研究發現,童年階段接觸空污,就足以改變基因,影響成年後的健康,且即使低水平污染,也會增加罹患心肺疾病的風險。
     
    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時期暴露在骯髒的空氣下可能會改變基因,並可能改變血壓,從而增加成年時罹患心臟病與其他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針對居住在加州弗雷斯諾市(Fresno)6~8 歲兒童群體為研究對象,主要是西班牙裔。選擇這個城市原因是這個地方受到工業、農業和野火等原因影響,是加州空氣污染程度最高的城市。
     
    研究人員計算 1 天、1 週和 1、3、6 和 12 個月的平均空氣污染暴露量,結合當地健康和人口統計調查、血壓讀數和血液樣本,並首次使用質譜分析免疫系統細胞,可同時對多達 40 個細胞標記物進行更靈敏的測量,讓研究人員可更深入了解污染暴露的影響。
     
    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露於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與甲基化增加有關,甲基化是 DNA 分子改變,可改變 DNA 活性而不改變序列,基因表達這種改變可能會傳給後代。研究人員還發現,空氣污染與單核球[3]的增加有關,這種白血球在動脈斑塊的形成有關鍵作用,並可能使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是首次在單細胞層級研究空氣污染的影響,並同時關注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
     
    ■「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 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美國心臟協會及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聯合發行的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新研究分析 2000~2016 年超過 6,300 萬美國醫療保險患者的數據,並研究三種不同類型的污染物,PM2.5、二氧化氮和臭氧對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即使是長期接觸低於國家標準的空污,也會增加肺炎、心臟病、中風和心律不整的風險。
     
    2019 年 PM2.5 污染最嚴重國家排名,前十名都是中東與亞洲國家,分別是孟加拉、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印度、印尼、巴林、尼泊爾、烏茲別克、伊拉克,中國排第 11,台灣排名第 58。
     
    全球 90% 人口呼吸不安全的空氣,是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每年導致死亡人數增加近 700 萬人,其中呼吸系統疾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4]。
     
    ■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3%全球疾病負擔和 26%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可歸因於有調整可能的環境因素。以全球觀點來看,傳染性疾病仍是影響兒童健康極重要的環境因子。
     
    但對已開發或工業化國家來說,導致兒童罹病或致死最主要因素已被慢性疾病取代。氣喘、神經發展性疾病、白血病與腦瘤、兒童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且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暴露為重要致病因子。
     
    人體可經由多種途徑接觸到環境汙染物,吃的食物、飲用的水、呼吸的空氣與家塵、個人用品如乳液的皮膚接觸等都是常見來源。兒童某些特質讓他們特別容易受到環境毒素的危害,例如喜歡把手放到嘴巴的行為,可能增加來自地毯、家塵或土壤中毒物接觸。
     
    以每單位體重與成人相比,孩子喝較多的水、吃較多的食物、呼吸較多的空氣;大多數的汙染物可以通過胎盤或經由母乳傳給幼兒。
     
    兒童的代謝系統發育較不成熟;兒童處於快速生長與發育階段,這些精細的發展進程容易被外來因子干擾、破壞;再者,對於生命早期的環境暴露,兒童比成人有更多時間發展成慢性疾病。
     
    近年來的研究更支持健康與疾病發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的理論,即早期的生命事件,包括母體內源性因素如基因、營養,和外源性暴露如環境汙染物,都可能影響整個生命歷程的發展與健康。
     
    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曼谷舉行「第一屆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國際會議,提出幾項措施,包括移除汽油中的鉛、清潔的飲用水、減少汞污染和反吸菸運動等。
     
    而臺灣過去重大環境污染議題,從半世紀前含砷地下水導致的烏腳病流行、米糠油遭多氯聯苯汙染的油症事件、有機化學廢料或重金屬農地污染;到近期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惡意添加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起雲劑遭非法添加的塑化劑事件,這些對健康面向最大的影響往往是孕產婦及幼童;同時,臺灣也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或室外空氣污染威脅。
     
    依據 PM2.5 的來源,東北部因地理位置,大多數汙染來自境外移入如大陸霾害,而其他地方則以本地製造為主,包括交通運輸如道路揚塵、工業汙染、燒稻草或金紙等活動。
     
    還有各種新興關注汙染物(Contaminants of emerging concern),因為人類活動而進入環境生態圈。這些物質可能長期存在環境中,或已在人類或其他生物體被檢測到,卻未納入規律監測或管制,這都是未來訂定管制標準或策略時的挑戰,應特別考量易受傷害族群之兒童健康[5]。
     
    ■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
    兒童尤其是受空氣污染危害的弱勢族群,原因是兒童更接近地面,並且呼吸速度比成人更快,時常用嘴巴呼吸而不是有天然過濾系統的鼻子。兒童在戶外的時間更多,一旦孩子暴露在外,污染物會對他們的身體產生更嚴重的影響,原因是 3 歲以前,童年大腦每秒建立超過一百萬個新神經連接,身體和大腦正在快速成長。
     
    PM 2.5 會經由鼻子和嘴進入兒童的身體,透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到達身體的每個器官。這些顆粒會破壞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包括破壞腦細胞,並增加兒童在以後生活中發展心臟、大腦、呼吸、免疫和發育狀況的風險。
     
    此外,暴露在污染物中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子宮內認知發育受損以及自然流產有關,大約 18% 的早產可歸因於子宮內污染顆粒物的暴露。子宮內和兒童接觸空氣污染也與支氣管炎和哮喘、肺功能降低、復發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生長發育受損有關。溫哥華和上海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接觸微粒物質、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與自閉症的發病率之間存在關聯。
     
    隨著對化石燃料繼續毒害空氣、食物和水,城市變得愈來愈不適合居住,且只有少數人能夠逃脫,扭轉空污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採取勇敢和激進的行動,如果這些努力沒有實現,兒童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商業周刊「小孩玩得越開心,空氣就越乾淨!這座遊樂場如何在空汙城市辦到」: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7345
    [2](明日科學)「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https://tomorrowsci.com/healthy/%E9%95%B7%E6%9C%9F%E6%8E%A5%E8%A7%B8%E7%A9%BA%E6%B0%A3%E6%B1%A1%E6%9F%93%E7%9A%84%E5%85%92%E7%AB%A5%EF%BC%8C%E6%88%90%E5%B9%B4%E5%BE%8C%E7%BD%B9%E6%82%A3%E5%BF%83%E8%87%9F%E7%97%85%E7%9A%84%E9%A2%A8/
    [3](維基百科)「單核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5%E6%A0%B8%E7%BB%86%E8%83%9E
    單核球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血球,單核球產生於骨髓,在血管內為單核球,血管外就變成巨噬細胞。其在人體免疫系統內有兩種作用:一,補充正常狀態下的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二,在有炎症信號下,單核球會在8到12小時快速聚集到感染組織,並分化出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在白血球中的數量約佔2%~10%。
    [4](Technews 科技新報)「沉默的殺手,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https://technews.tw/2021/02/26/air-pollution-can-change-dna/
    [5](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環境健康」:https://chrc.nhri.org.tw/professionals/files/chapters/11_5_%E7%92%B0%E5%A2%83%E5%81%A5%E5%BA%B7.pdf
    [6](Technews 科技新報)「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https://technews.tw/2019/03/11/child-is-the-biggest-suffer-from-air-pollution/
     
    ➤➤照片
    (天下雜誌)「全球3億兒童吸有毒空氣 傷身又傷腦」: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9099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環保署 #環境健康危害 #氣候變遷與健康 #空汙 #兒童 #空氣污染 #沉默的殺手
     
    國民健康署 / 環境保護署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186593071836:274: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
    明日科學
    維基百科
    Wikipedia
    Technews 科技新報
    天下雜誌
    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

  • 氣候變遷對台灣農業的影響 在 江啟臣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3-13 18:23:55

    極端氣候的來臨,靠天吃飯的農友最有感,最清楚。

    年前連續的寒流,讓許多農作物都受到影響,年後又因為缺水乾旱,無法灌溉,今年的農產真的令人非常擔心。

    東勢是水梨之鄉,啟臣近期走訪農友,實地會勘,了解梨穗接枝的狀況,也發現今年的梨穗嫁接成功率僅1至3成,將致農民血本無歸。

    台灣農業在氣候變遷下能永續發展,不只是農民要面對的問題,更是政府考量整體國安下,應該積極處理的問題。

    政府除了啟動天然災害救助,更重要的是,農政單位務必要針對極端氣候積極的找出應對方式。協助農民改善,讓台灣農業能夠永續發展。

  • 氣候變遷對台灣農業的影響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26 22:00:13

    幾個月前呢,一種源自亞洲的巨型大黃蜂,宣告正式入侵美國,這是美國史上頭一遭!這種大黃蜂下顎非常發達,體型巨大,可以長到3~5公分,會多次螫人,毒液多又毒,據說7隻就能撂倒一頭牛,被稱作「殺人大黃蜂」。在日本,每年有超過50人因此喪命,我還記得1985年我小的時候,台灣也曾經發生過虎頭蜂叮死人的案件,造成陳益興老師和兩名學童不幸罹難,後來好長一段時間,人人「聞蜂色變」。不過這回入侵美國的亞洲大黃蜂,主要威脅對象不是人類而是小蜜蜂,目前華盛頓州已經傳出災情,有蜂巢被殺個片甲不留。
     
    去年11月的某天早上,華盛頓州北部一名蜂農做例行巡視的時候,赫然發現他的寶貝蜜蜂們一夕間全部死光光,成千上萬隻的蜜蜂橫屍在蜂箱外,而且每一隻都「身首異處」,死狀淒慘!然後這個蜂農打開蜂箱,看到被斬首的蜜蜂,以及牠們的頭,散落在箱子裡,完全就是一場大屠殺!
     這些亞洲大黃蜂會專門鎖定蜜蜂,發現蜜蜂巢穴之後就會用費洛蒙默默標記下來,然後派遣殺手過去展開掃蕩,牠們攻擊非常的快速,而且只鎖定頭部,砍完一隻就換下一隻,平均每1.5秒就能砍斷一隻蜜蜂的脖子,每分鐘可以殺死40隻蜜蜂,就跟動作片裡面扭脖子殺人一樣快,所以如果二三十隻的大黃蜂聯手攻擊,就是上演《進擊的黃蜂》,幾個小時內就可以殺光成千上萬隻的蜜蜂,滅掉一整個蜜蜂聚落,蜜蜂毫無招架之力!
     
    而這次美國會那麼緊張,主要是蜜蜂的存亡,會牽動糧食生產,據說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蜜蜂從地表上消失,人類活不過四年。」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我們每天吃進肚子的東西,都跟蜜蜂息息相關,其實我們的每一口,裡面有三分之一是靠蜜蜂授粉,主要是蔬菜水果類,例如蘋果、櫻桃、草莓、黃瓜和堅果類,還有最近很流行的酪梨,統統都仰賴這些小幫手繁衍後代。
     
    如果不靠蜜蜂,就得用人工授粉,非常耗時耗力,還常常失敗,所以如果蜜蜂滅亡了,我們就挫賽了。但是近年因為氣候變遷、農藥汙染以及殺蟲劑的濫用,都導致蜜蜂快速消失,已經讓全球各地的農業損失,上看幾千幾百億台幣了,而美國又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糧食生產國,如果美國蜜蜂萬一死光,人類恐怕難逃缺糧危機!
     
    因為之前發現大黃蜂蹤跡的時候,正好是冬天,所以牠們會自然消亡,但現在牠們差不多醒來開始覓食了,接著會在夏天展開大規模覓食和獵殺蜜蜂的行動,所以專家們現在已經開始用玻璃罐製作陷阱,再跟蹤牠們回巢穴,希望能一舉殲滅蜂巢,但其實基本上非常難趕盡殺絕,頂多只能抑制牠們的規模而已,如果接下來一兩年內無法控制災情,那我們剛剛提到的蜜蜂大屠殺恐怕會在美國各地上演。
     
    最近受到「排華」氣氛的影響,連大黃蜂入侵美國,都被貼上「黃禍」的標籤。雖然亞洲大黃蜂會捕食害蟲,也能擔任授粉者的角色,但比起牠們殺害的蜜蜂數量,終究是「弊大於利」。過去30年來,全球昆蟲數量已經嚴重下滑24%,再加上最近沙漠蝗蟲肆虐,我們先前提到的「聖經級饑荒」恐怕不是說說而已。美國沒能抑制住Covid-19疫情,但這回亞洲大黃蜂災情,真的不能再掉以輕心了。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氣候變遷對台灣農業的影響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10 19:13:09

    湄公河全長超過4千公里,是世界排名第12長的河流,流域包含了六個國家的土地。從源頭的中國青藏高原出發,經過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最後進入南海。整個主幹跟支流覆蓋面積廣大,所以也被稱為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整個下游大概有六千萬人都靠湄公河的自然資源維生。

    不過中國這幾年在湄公河的上游,也就是瀾滄江的河段,蓋了十幾個水壩要發電,結果去年年中,下游湄公河的水量測到是50年來最低,搞得後面幾個國家都沒水可以用,影響超過六千萬人。

    雖然下游國家在二戰之後,就一起成立了一個「湄公河委員會」要一起解決水資源問題,不過上游的中國卻沒有加入,反而另外成立一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倡議」,叫大家來支持他的。

    湄公河委員會開宗明義就說,我們這個組織是要處理湄公河沿岸國家的水資源問題,灌溉啊、漁業啊,反正就是各種跟水相關的他們都負責協調。但那個中國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倡議呢,野心超大,包山包海,不只水資源相關的問題,還包括了國家警察、司法合作、跨境經濟合作區啊、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還有五年合作減貧計劃。

    但是「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倡議」餅畫的這麼大,但這些協議卻都沒有細節。官網上最清楚的東西只有他們主辦的趣味問答比賽「精彩瀾湄知多少」的得獎名單。

    當然瀾滄江跟湄公河雖然支流多流經很多地方,但是在水量跟深度落差太大不適合發展航運。上游真的是除了發電也不能幹嘛。但是中國就是也沒先跟人家說好就直接把水源堵起來,下游的人就通通都只能渴死啊。而且大家也說中國西南方用電量需求根本也沒這麼大,根本就是在亂搞下游國家。

    雖然中國極力否認,把罪名都推給氣候變遷,還說瀾滄江經過的雲南也是乾旱。但就被一個關注全球自然環境的組織 Eyes on Earth 抓包,它們在今年四月的時候發表了一個報告。用特殊的微波成像技術,調查1992年到2019年的衛星數據,模擬出在降雨跟融雪量跟湄公河水位高低關係的模型。這個組織就在報告中說,中國的水壩工程有直接的影響到瀾滄江往下游的水量。

    我覺得我們台灣人可能對這種河流、水資源的問題真的很無感,因為我們就是個島國,不會有什麼國境內的一條河也有流過別人的家裡這種狀況。但是這其實在國際上還滿常出現的。

    像墨西哥也因為科羅拉多河的事情跟美國有很多爭議。他們雙方在1944年的時候就簽了一個協議,讓美國可以在河上蓋水壩,條件是要確保墨西哥有農業用水。結果美國水壩蓋好之後,給人家的真的就只剩灌溉用的水量。從1899年代開始,科羅拉多河流進海裡的水幾乎是零。本來的河流出海口都只剩下乾地,三角洲的森林跟濕地有八成都消失了。

    水水資源珍貴,不只人要喝,種地要灌溉,工業也需要用水。歷史上幾乎所有大城市都是蓋在河邊,真的有不少戰爭,說到底都只是在搶可以得到更多水的土地。現在人口爆炸又氣候變遷,水資源真的越來越珍貴。湄公河的問題還是要各國一起認真好好解決。我們在台灣能做的,就是不要浪費水。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