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rreads
Aldous Leonard Huxley《美麗新世界》
「一公克索麻,勝過一聲罵。」
“How beauteous mankind is! O brave new world, that has such people in it.”
書名取自莎士比亞的...
#purrreads
Aldous Leonard Huxley《美麗新世界》
「一公克索麻,勝過一聲罵。」
“How beauteous mankind is! O brave new world, that has such people in it.”
書名取自莎士比亞的《暴風雨》,這句台詞與這部經典相呼應,精確地言明一切的反諷。
《美麗新世界》高中時期曾讀過一次,再次拾起是去年的時候。相對於喬治歐威爾《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帶給人的戰慄,並在某種程度來說在中國已經預言成真;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卻是更加符合現代自由國家所面臨的處境,成為我們的日常恐怖。
從自我的主體性消失,應證現代社會中不追求同溫層的民粹,我們渴望與他人合而為一,每個人都強調自我的主體性,廣告販賣的是你的缺點或是問題,並告訴你快樂是什麼。我們在消費主義當中迷失了自我定義的權利,所有你認為的你,都是消費主義告訴你的定義。
從此展開觀看書中的「人人屬於我,我屬於人人」,精神上的主體性消逸,讓位給強大社會的「共有、劃一、安定」。聽起來是否與政治人物的口號有著微妙的巧合?我們願意讓位多少自由與思考給消費主義?又願意讓自己的主體性失語於社會中所謂的和諧整齊?
在《娛樂至死》中,Postman 明確地比對《一九八四》與《美麗新世界》的相異之處,並在二十年前就嚴厲指出我們真的迎來了現實版的美麗新世界,在這個世界當中,娛樂成為了我們的索麻,所有的不開心與思考的本能,都交給索麻處理。
《娛樂至死》寫在電視風靡全球的年代,電視中刻意斷片話的資訊讓人類迷失在與不在的幻覺,人們坐在家裡,透過重複觀看遠在天邊的悲劇來麻痺自我的心靈,也同時驗證蘇珊桑塔格所指「觀看有其道德必要性」的影像迷失時代。然而現代的社交平台與演算法,更是將我們歸納在各自的社群當中,在這個社群裡,人人都標新立異,都亟欲透過追求名利或是物質來彰顯自我的主體,結論就成了我們攜手邁進一個更加「共有、劃一、安定」的社會當中。
這個年度我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仰崩解臨界點,過去我曾經相信過的價值,包含自由民主,以及全球化帶來的好處,我並非天真單純的忽視其中的問題,而是認為全球化有其可議之處,但是確實也改善了無數人民的生計。但面臨疫情的嚴峻考驗,全球化產業鏈讓先進國家醫療設備不充裕,自由化市場讓企業有絕對的權力拒絕提供人民危難之時必要的醫療器具...我重新思考這件事,全球化的發生,不也是驗證了一切「秩序」之下的分野,《美麗新世界》中的五種人類「階層」,在全球化的自由經濟體系下早已被實現。
不管哪一種階層的人類,都服用「索麻」,跟我們一樣,我們不也在消費主義所打造的社會下,輕薄一切嚴肅的議題,追求思考不如追求精品包,追求知識不如追求新品上市?
浮濫充斥市場的「心靈雞湯」,說妳要可愛、說你要成為「男人」,令人琅琅上口的無腦金句,被推崇至極的娛樂教條;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沒有被改寫,卻巧妙的被消費主義重新定義:
垃圾食物成為我們的生存必須、名牌精品成為了安全必須、廢言浮濫是社交技巧、按讚留言分享成為了尊重需求,而自我實現?去你的自我實現,不如來顆索麻。
我們已活在赫胥黎的預言中。
即便身在自由國家的我們,去重新思索自由都困難重重。慾望成了生命了主宰與推力,我們任憑慾望指引,終究走向毀滅一途。我多想抓著誰的肩膀搖晃,醒醒吧,慾望只是生存的本能,你必須明白生存本能的無意義,你必須反證出人類自我主體性的消亡,才有辦法從中認清反抗的本質,看到反抗無意義的光芒。
「我要自由,善、和罪惡。」野蠻人約翰如此鏗鏘有力的說。
二十一世紀,有時候我甚至覺得,有勇氣選擇上吊的約翰,比我們幸福多了。
#AldousLeonardHuxley #赫胥黎 #美麗新世界 #好讀出版 #文學 #翻譯文學 #歐美文學 #經典 #反烏托邦 #閱讀 #閱讀筆記 #讀書筆記 #心得 #書蟲日常 #讀後感 #閱讀日常 #reading #booklover #bookworm #taiwan #taipei
民粹主義缺點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娛樂圈過去在兩岸三地、新馬地區擁有極高影響力,其設立的三大獎項金鐘獎、金曲獎、金馬獎堪稱華人電影、電視、流行音樂的標桿,影視歌巨星們無不趨之若鶩,以獲得獎項、提名為榮;不過現在,三金獎卻處在了相當尷尬的境地。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金曲獎:影響力衰落
台灣金曲獎,華語歌壇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音樂獎項,自1990年開始每年5、6月舉行,與金鐘、金馬並成為台灣年度三大獎項。與香港的四大頒獎禮相比,台灣金曲獎被認為更開放包容、更據權威性,兩岸三地。影響力自然也更強,兩岸四地、新馬地區的華語歌手們非常重視該獎。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近些年來,隨著台灣經濟實力、文化軟實力的下降,加之島內部分人士要求本土化的呼聲,金曲獎也不可避免的影響力、關注度下滑,與當年每到頒獎造成的轟動不同,除了島內外,越來越少人關注。不過,在資深歌迷、實力派歌手、業界專業人士看來,金曲獎在華語歌壇的地位仍無可撼動,當內地的獎項被諷無公正、香港的獎項大牌歌手幾乎都不願去時,金曲獎的權威性、含金量也顯得愈發珍貴。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金鐘獎:關起門自嗨
金鐘獎是台灣電視領域的最高獎項,綜藝與劇集是其主要評選領域。與金馬獎、金曲獎的開放包容不同的是,金鐘獎完全是關起門來自嗨,禁止大陸地區的作品和個人參加,金鐘獎相關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大陸地區人士不得報名個人獎項。其實,島內一直有金鐘獎「必須堅持本土化」的呼聲,綜藝天王胡瓜便認為,大陸影視、綜藝節目入台,會打壓、擠壓台灣影視、綜藝的生存空間,不想看到金鐘獎變為金馬獎。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盡管金鐘獎的限制措施主要針對的是大陸,但其他地區亦無意參加。香港有TVB,每年有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新加坡則有新傳媒所辦的紅星電視大獎,完全不care金鐘獎。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綜藝天王吳宗憲對於金鐘獎這種關門自嗨的玩法很是不爽,認為台灣市場狹小,唯有開放包容邁入更大市場才有進步,他說:「要有大的胸懷,彼此交流才會進步,難道只能接受贏,不能接受輸嗎?何必這麼保護自己,倒不如精進去攻城略地。」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金馬獎:台灣人不高興
自1995年開始,金馬獎便成為大中華地區最具開放性、包容性的電影獎項,整個華語地區都可參與評選,這點與頗為故步自封、強調必須香港電影、香港元素的金像獎有所不同,也是它生命力、影響力長久不衰的重要支柱,正是因為這樣的方針,所以金馬獎獎項近些年來頻頻為內地、香港方面奪得。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但是,因為台灣電影在金馬獎上屢戰屢敗、折戟沉沙,這讓島內許多人很不高興,他們並不考慮這是台灣電影本身的問題,只是認為:這是台灣出錢主辦的獎項,怎麼拿大獎的都是外地人?金馬獎是在討好大陸、打壓台灣電影!去年,台灣主持人豬哥亮去世,由於他每年都拍賀歲電影但到死都沒拿到金馬獎,讓很多本土色彩的人士炮轟評委不公,苛待台灣電影人。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這一切都是源自經濟實力的下滑、軟實力的退卻,台灣已不再是站在潮流尖端。或許,缺少了內地的仰望,台灣影視圈將在經濟實力的下降與民粹、本土主義的撕扯中繼續沒落。
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
170以下須知,過了發育期這招也能長到170!
PR(超火增高方法)
手機出現VoLTE是什麼意思?
天!「胸部」怪不得這麼小,早該看到這個豐胸小撇步!
PR(豐胸國際講師)
裝逼打臉爽文,15年老書蟲推薦書單,量大管飽,一路爽到底!
法令紋顯著比同齡人老10歲!日本最新LOX技術,輕鬆撫平紋路
PR(日本法令紋保養協會)
晚上長期喝小米粥,對身體有哪些好處?養生專家一次性告訴你
豐胸先改掉這3大錯誤觀念,花2分鐘看完,豐胸效果超驚人
PR(女性豐胸)
如果貓咪對你有這10種親昵表現,說明它已經把你當作父母!
男女每天吃點它口臭沒了
PR(祛除口臭方法)
iPhone在官網無法查到保修日期時的解決辦法!
灰指甲的‘天然剋星’終於找到了,每天塗一塗輕鬆搞定!
PR(灰指甲剋星)
為什麼小貓長大了母貓就開始討厭小貓?
一旦超過60公斤,早上空腹吃這個,排油減脂,瘦到不想瘦!
PR(之·初)
男人有這樣的舉動,其實就是吃醋了!
賓士的缺點,BMW的缺點,奧迪的缺點,一看便知
女人身體有這5個特徵,說明是易孕體質,基本上「一碰就孕」
3個月沒來月經,到底是「季經」還是「閉經」?會不會影響懷孕?
色彩搭配好,灰色才會顯得高級!
Recommended by
推薦閱讀: 易誤解!骨骼線閉合不能長高?NO,成年後也能輕鬆長高!
延伸閱讀
用美髮師老婆推薦的這個讓頭髮狂長!
PR
網友推爆:「法令紋」塗上某個東西後就能馬上被撫平?在家輕鬆完成抗老保養而引起話題!
PR
不節食不運動,女子60天瘦到45公斤,只因飯後喝這個!
PR
金馬獎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
Website Facebook LinkedIn
更多文章
王者歸來!《當每顆星星》阿信獨唱版於QQ音樂獨家首發!
2018-08-05 尋夢園 260 Views
近期,在萬千粉絲的呼喚下,8月3日晚,有”亞洲天團”之稱的五月天主唱阿信最新歌曲《當每顆星星(阿信版)》獨唱版本於QQ音樂獨家首發,一經上線,引發眾多聽眾熱烈討論,好評不斷。 [繼續閱讀]
馬思純真會凹身材,普通針織衫穿成深V,網友:真是深不可測
2018-08-17 尋夢園 144 Views
來源:時尚美搭搭 最近在拍攝《蕎麥瘋長》的馬思純,也現身機場,個性獨特。金馬獎影後馬思純,獲獎後更是演技了得,演繹各種電視劇電影,同時也參加各種綜藝娛樂節目,她的成功也離不開,這些年兢兢業業,08年正 [繼續閱讀]
今日娛樂大事件|戀愛實錘?網友疑似偶遇趙麗穎馮紹峰牽手逛街
2018-08-24 尋夢園 207 Views
明星頭條 頭條 馮紹峰趙麗穎疑似牽手逛街,店里買了10w+衣服 丨更多 頭條 台媒曝金馬獎初選結果 章子怡舒淇楊冪有望爭影後 丨更多 馮紹峰趙麗穎疑似牽手逛街 店里買了10w+衣服 馮紹峰、趙麗穎 8 [繼續閱讀]
林心如終於承認此生摯愛,不是霍建華,而是同居8年的他
2018-09-09 尋夢園 17922 Views
唐季禮本身是名武術指導,還是成龍大哥的禦用導演,在不少經典港片中都有他的身影。唐季禮和成龍有過多次合作,如,《警察故事3》《紅番區》《功夫瑜伽》等,幾乎每一次都能得心應手的,並多次獲得金馬獎、金像獎的 [繼續閱讀]
好久不見伊能靜,身穿印花裙+紮個少女髮型,嫩過20歲少女!
2018-09-12 尋夢園 198 Views
伊能靜,1969出生,進娛樂圈有31年了,她是出唱片,專輯《有我有你》進入娛樂圈的,因音樂專輯《十九歲的最後一天》而走紅,95年開始走入演藝事業,憑借電影《好男好女》中「梁靜」一角獲得第32屆台灣電影 [繼續閱讀]
金馬「特別貢獻獎」是他 神預言劉若英電影賣30億
2018-09-20 尋夢園 175 Views
〔記者洪素津/台北報導〕集剪接、監製、編劇於一身的資深電影人「廖桑」廖慶松,於5日獲頒第55屆金馬獎「特別貢獻獎」,POP Radio《POP最正點》節目邀請廖慶松,接受主持人林書煒與影評人鄭偉柏專訪 [繼續閱讀]
南征北戰NZBZ大膽愛演唱會開票在即 感受火熱現場
2018-09-20 尋夢園 152 Views
最近,多元流行組合南征北戰NZBZ官方公布:即將於2018年10月13日在北京舉辦「大膽愛」演唱會。據了解,本次演唱會是由娛人製造、東亞星光主辦,TCC國際承辦,更有著名日本視覺系燈光師早川綾子傾力加 [繼續閱讀]
周冬雨詮釋「整容級」穿搭,美到不敢認,太有女人味兒了!
2018-09-27 尋夢園 165 Views
說到周冬雨,大家應該首先想到的就是她之前在《山楂樹之戀》的表現了吧,憑著在該劇精湛的的表現,還獲得多項大獎。之後更是拍了許多叫座率高的影片,更是憑借著《七月與安生》與馬思純共同摘下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 [繼續閱讀]
馬思純分手後畫風突變,短裙硬要穿成中裙,鐘麗緹都穿不出這效果
2018-09-29 尋夢園 990 Views
夏季馬上就要過去,姑娘們都趕著最後的時刻穿上自己喜愛的短裙。馬思純是內地知名影視女演員,憑借電影《七月安生》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曾出演過多部優秀的影視劇,8月時和歐豪分手也是在演藝圈掀起一大波熱議 [繼續閱讀]
古裝扮相不輸范冰冰,演技多次被肯定,被問到前任老婆高圓圓,張鈞甯的回答才叫得體!
2018-10-01 尋夢園 292 Views
不知不覺《如懿傳》已經接近尾聲,在播出的這一個月期間,如果說有最大的贏家,不是女主周迅,也不是男主霍建華,而是海蘭小天使張鈞甯。 這個角色不僅讓大家看到了張鈞甯不靠化妝的「黑化」演技,也讓她登上《我就 棒球》
民粹主義缺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童年的種種脆弱與傷痕,會深埋在我們的心田。
在某種程度上,把過去的經驗複製到現在,是人很自然會做出來的事情。對此我們唯一擁有的防禦工事,就是要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意會到有哪裡不對勁,然後阻止自己(或者阻止別人)。
我們可以善用的線索是注意自己正在體驗的情緒是否異常地原始,異常地失控。具體而言,這類情緒會觸動人哭泣、抑鬱,或是過度樂觀。被這類情緒下了咒語的個體,會很可能表現出與平日大相逕庭的說話口氣與肢體語言,看起來就像他們真的回到了過去,重新把當年的人生再重演一次似的。
在這樣的情緒來襲時,我們必須努力把自己抽離出來,細細思索其可能的來源──兒時的創傷──還有這情緒將我們鎖進了什麼樣的模式。對自己與自己的弱點取得深刻的理解,是我們能夠變得理性的關鍵。
取自《人性18法則》
……………………………………………………………
各位朋友,早安:
我們所展現的強烈愛、恨,常常是童年經驗的重現。
但各位即便看了這一段摘文,就要能夠對自己保持清醒的覺察,這相當困難。心靈成長,本來就難以速成,我們常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控之後,才能慢慢摸索出個所以然,進一步才能透過先知先覺,來對自己喊暫停,停止來自過去的投射,回到當下的現實。
這一段摘文異常重要,我相信對心理學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大概可以深刻體會。但我再次強調,就我的經驗來說,因為一方面是文章長,二方面是要能好好閱讀,需要對自己的探索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懂得文字的涵義。所以只要您讀完了,請給自己一個大大的肯定,我猜,大部分看到這篇摘文的朋友,很難專心看完。
對我來說,我看相關內容的文章,可以幫助我回到動心起念處,減少掉入思考陷阱的可能性。不只是認識自己,這本書對於理解人際,也有相當的價值。
祝願您,能藉著這本書,多看見自己腦中的虛妄!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2571846303126785
……………………………………………………………
【文/ 羅伯‧葛林】
低階的情緒會終年無休地影響我們的思緒,而這些情緒源自我們自發性的衝動──包括我們(腦中)想要聽好話的需求。相對之下,高階的情緒會現身於特定的時機,強度猛烈,並通常是由某個外在的火種所引起──那可能是個徹底把我們惹毛的人,也可能是一個特定的環境。高階情緒撩撥出的情緒更激昂,網住我們注意力的程度也更徹底。我們愈是滿腦子都是這種情緒,這種情緒就會愈發強勁;而這種情緒一變強,我們又更沒辦法把它從腦裡趕出去,一個惡性循環於焉成形。我們的心靈會以這種情緒為目標鑽起牛角尖,大小事都要我們別忘了自己有多生氣,多不肯罷休。我們變得只能被動反應。最終因為過程中的壓力,高階情緒往往會促使我們草率行事,最終招致災難的發生。在這樣的情緒爆發中,我們往往會覺得自己遭到附身,就像有個邊緣腦主導的第二分身將我們的意志架空,真正的我們反而對一切都束手無策。
理想的狀態下,我們要能對這些誘發因子有所警覺,以免我們的心靈一路從鑽牛角尖走到爆炸的終點,到時你一定會後悔的結果將已無法挽回。同一時間,你也要慎防別人心中的高階不理性,你要麼躲得遠遠的,要麼日行一善把他們從虛妄中拉回來。
…………
源自童年早期的引爆點
童年早期,是我們人生中最敏感、最易受外界影響的一段。愈是往回推,與父母親的關係就影響我們愈深遠。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任何人生早期的重大經驗。童年的種種脆弱與傷痕,會深埋在我們的心田。時不時我們會出手去壓抑這些過往的記憶,因為它們可能帶有負面的影響力,那或許是種深刻的恐懼,或許是曾遭受到的羞辱。但也有些時候,這些童年片段會連結到正面的情緒,像是被愛、被關懷等我們會想不斷重溫的記憶。在日後的人生當中,記憶裡的某個人或某件事會成為引信,觸發兒時某個或好或壞的回憶,並一併引發強力化學物質或賀爾蒙的釋放。
比方說,一名青年可能有位疏離而自戀的母親。在嬰兒或兒童時期,他把從母親處感受到的冷漠解讀為被拋棄或被「放生」,而會被放生,一定是因為自己哪裡不好,所以不值得母親去愛。或者在另外一個平行宇宙裡,一個新的弟弟或妹妹來到世上,讓母親對他的關心無法像原本那樣全心全意,而這對他一樣會產生被拋棄的感覺。等他長大成人了,談戀愛了,女朋友可能會暗示自己不滿意他的某個特質。原本這都是交往關係裡健康的磨合,但對青年而言,這也可能會成為他心中雷的引爆點。他內心的小劇場會是女友注意到自己的缺點了,下一步就是要放生自己了。他內心的情緒激動起來,他感覺到自己即將遭到背叛。這情緒的源頭他看不見,這一切已不再他的控制之內。於是他開始反應過度、開始無的放矢、開始變得退縮,而這一切都像自我實現的預言,倒過來造成他最不樂見的結果──女友提出分手。他的行徑,只是被內心某種回憶所激發的反應,現實並不是他行動的根據。什麼叫不理性,這就叫不理性。
要提早注意到自己或別人內心出現這種的狀況,你可以觀察對方是不是無來由地孩子氣到一個境地,是不是突然變得很不像他平日的自己。這樣的變化,可能以任何一種關鍵的情緒為核心,那可能是恐懼──恐懼失控、恐懼失敗。而說起恐懼,我們的反應會是從環境中將自己抽離,讓眾人看不見自己,就像小朋友把自己縮成一顆球。往往強烈的恐懼若讓人一病不起,我們就有了再正當也沒有了的理由脫離戰線。
這種關鍵情緒也可以是愛──或許因著某人讓我們模糊地想起那失去的快樂園地,我們便會在當下義無反顧地去設法複製自己與雙親或手足的緊密關係。這情緒還可能是極度的不信任,因為我們可能在幼時被某個權威角色給辜負過或背叛過,如做父親的就是常見的罪魁禍首。這經常是人態度突然轉趨叛逆的原因。
此間埋藏著的一個風險,是在對現在有所誤判,同時又以過去做為對象來進行反應的過程中,我們會製造出衝突、失望與不信任感,而這些東西只會傷口上撒鹽。在某種程度上,把過去的經驗複製到現在,是人很自然會做出來的事情。對此我們唯一擁有的防禦工事,就是要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意會到有哪裡不對勁,然後阻止自己(或者阻止別人)。
而想要把「引爆點」逮個人贓俱獲,我們可以善用的線索是注意自己正在體驗的情緒是否異常地原始,異常地失控。具體而言,這類情緒會觸動人哭泣、抑鬱,或是過度樂觀。被這類情緒下了咒語的個體,會很可能表現出與平日大相逕庭的說話口氣與肢體語言,看起來就像他們真的回到了過去,重新把當年的人生再重演一次似的。在這樣的情緒來襲時,我們必須努力把自己抽離出來,細細思索其可能的來源──兒時的創傷──還有這情緒將我們鎖進了什麼樣的模式。對自己與自己的弱點取得深刻的理解,是我們能夠變得理性的關鍵。
…………
轉瞬之間的得與失
突然的成功或獲得,是很危險的事情。從神經學的角度去看,化學物質會在大腦中猛烈釋放,讓我們感覺到興奮與能量在心中爆發出來,進而讓我們產生想要複製這種體驗的欲望。任何一種上癮或瘋狂的行為,都可以以此為起點出現。另外當成就一下子就到手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忘記一項很基本的智慧,那就是真正能夠長長久久的成功,都需要先下足扎扎實實的苦功。我們會無視於暴紅或一夜致富中的運氣成分。
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要重新捕捉到那種賺大錢或一夕成名所帶來的快感。我們會開始目空一切,對任何想要上前警告我們的人心存抗拒──他們不懂啦,我們會這麼告訴自己。但因為爆紅很難持久,我們終將墜回平庸,而爬得愈高,摔得愈痛,這個循環也會自此展開令人憂鬱的階段。雖然說對這種過程最熟悉的莫過於賭徒,但其實有另外兩種人也不會對這樣的心路歷程感到陌生,一種是歷經經濟泡沫時的商人,一種是新時代瞬間爆紅的各種紅人。
意想不到或是一連串的挫敗,也跟成功一樣會引發我們不理性的反應。我們會想像自己遭到厄運詛咒,而這種厄運將永無止境。我們會心生恐懼而開始心存猶疑,而這又會引發更多的錯誤或失敗。在運動競技上,這會導致勝負關鍵時所謂的「軟手」(choking),主要失敗與失手的記憶會讓選手心裡產生陰影,他們的肌肉會無意識地緊繃而造成失誤。
這一體兩面的問題,並不難解:每當你意外成功或失敗的時候,也就是你該向後退一步,用一些該有的悲觀或樂觀來平衡一下的時候。其中突如其來的名利你更得小心──天降的錢財與名譽都是沒打地基的空中樓閣,而且具有強大令人上癮的拉力,一旦打回原形,你就會在無可避免的痛苦中扮演自由落體。
…………
壓力暴漲
身邊的人在你看來,永遠都是那麼理智,對自己的人生那麼有把握。但只要把他們放在充滿高壓的情境中,隨著壓力水漲船高,你就會看到一幕幕令人意想不到的現實上演。自我控制的冷靜面具會剝落,他們會突然在暴怒中幹話狂噴、會顯露出有受迫害妄想症的那一面,還會變得超級玻璃心、超級小器。壓力或威脅的出現,會讓我們大腦中最原始的那部分興奮與活躍起來,進而壓過人類的理性力量。事實上,壓力或緊張會掀開人類精心藏好不讓人看見的缺點,所以真的要觀察人,就要選這樣的時候,因為這種時候你才看得到他們的本性。
一旦注意到自個兒生活中的壓力值上升,你就必須要仔細的觀察自己,注意自己是否表現出與環境因子不成比例的脆弱、敏感、多疑,以及恐懼。觀察的時候要盡量跳脫自己,盡量騰出時間與空間獨處。你需要拉出距離來創造更好的視角。千萬不要自以為你是那個可以在壓力下面不改色的練武奇才。那是不可能的。但透過自我的覺醒與反省,你可以避免自己做出日後會後悔的決定。
…………
人形引信
因著個性,所以有些人天生就會觸動其周遭所有人的強烈情緒。這些情緒包括極端的愛意、恨意、自信與不信任。歷史上的這類案例包括《聖經》裡的大衛王、古代雅典的阿爾西比亞德斯(Alcibiades)、古羅馬的凱撒、法國大革命期間的喬治.丹頓(Georges Danton),還有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這種人往往有著幾分個人魅力,他們能辯才無礙地表達出自身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又會彈無虛發地挑動起旁人心中相同的漣漪。但這類人當中也有一部分很自戀;他們會把內心的劇場與煩惱向外投射,將旁人捲入他們一手創造出的漩渦。這樣的特質,會讓他們令人又愛又恨。他們會讓一堆人黏過來,又會讓某些人閃得遠遠的。
像這些彷彿人形引信,到處放火的人,我們理想上是不要等到自己受影響,最好在他們影響到其他人時就先注意到而有所提防。沒有人能與他們的影響力徹底絕緣。只要他們在場,很多人就會暫時喪失與人講道理,或與人保持安全距離的能力。甚至連他們不在場的時候,這些人都能讓你對他們念念不忘。他們就是有這種令人著魔的天分。一不小心,你就會被他們領著去幹一些走偏鋒事情,不論是以死忠追隨者的身分,還是以死敵的身分。在這道光譜上的兩個極端──受他們吸引或對他們排斥──你都會傾向於不理性,都有必要立刻讓自己與對方拉開距離。一個不錯的辦法是要看穿他們端給人看的表象。他們會想方設法讓自己散發出某種光環,讓你無法視他們為凡人,你會因此覺得他們有種神祕的特質能使人自慚形穢。但事實上,你是人,他們也是人,也跟人一樣都在意某些事情,有著某些弱點。試著專注在這些弱點上,提醒自己他們不是男神或女神。
…………
群體效應
群體效應是一種高級的群體偏誤。當身處於其中的團體人數夠多時,我們就會變得跟平常有點不同。你可以趁參與運動賽事、演唱會、宗教活動或政治造勢場合時注意一下自己與旁人。基本上,你不可能不覺得自己被群體的情緒感染。你會心跳加速,會一不小心落下喜悅或悲傷的淚珠。身處於團體裡,不會促進你獨立思考的判斷力,反而會強化你對歸屬感的渴望。這一點也同樣可能發生在職場上,尤其如果你有一位善於「帶心」的主管的話。這類領導人善於撩動人的情緒去激發我們的求勝心與攻擊性,或是創造出一種「我們vs. 他們」的敵我有別。群體效應不見得需要一大群人在場。社群媒體的力量一樣可以引誘我們加入在網路上口耳相傳的行列,讓分享的意見像病毒一樣散播出去,而且這時被分享的往往不是溫和的情緒,而是像暴怒這種重口味的東西。
群體情緒的刺激,也有其可以振奮人心的正面效應。有些狀況下,我們可以在群體效應帶動下去做有利於公益的事情,但要是你注意到的群體效應是對應到負面的情緒,比方說彼此仇恨、病態的愛國主義、攻擊傾向、一元的世界觀,那你就必須要幫自己接種好抗體,避免自己被強大的群體風向給帶過去。通常為了維持自身的理性與判斷力,我們寧可對群體環境敬而遠之;如果非置身險境不可,我們也必要把質疑的防護罩開到最強。
民粹領袖特別善於利用群體效應,並習於刺激人的非理性爆發,所以是我們格外需要提防的對象,而有些東西是他們固定會使出來的招數。在群體的場合下,他們首先會把氣氛炒熱,搬出一些大家有共識的觀念與價值來講,創造出一種和樂融融的認同感。他們會倚賴模糊但曖昧的語言來煽動人的情緒,由此像是公(平正)義、真相、真理、某某優先、某某價值等愛國主義用語,都是他們愛用而琅琅上口的字彙。他們開口閉口都是抽象而崇高的理想,但就是不會講到怎麼用具體的行動去解決明確的問題。
媒體或政壇中的民粹型人物的目標,是讓人心中持續感覺到焦慮、慌亂與忿忿不平。民眾的情緒高亢而激昂,他們才有條件繼續登場。對此你想見招拆招,難度其實不高,你只需要懷著一個念頭,那就是把理智、判斷力與為自身著想的能力,全部視為你最珍貴的財產,這樣就行了。任何人想要侵門踏戶,進犯你獨立的心智,你都要一律以敵人視之。所以一旦你的雷達上顯示某個人物是民粹屬性,你馬上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倍警醒,加倍理性。
關於人性中的非理性,我最後想說的是:不要自顧自地以為進步與啟蒙已經不知怎的將比較極端的不理性給消滅殆盡。歷史已經一再證明非理性或許會有起伏高低,但你永遠看得到它的身影。伯里克利的黃金時期不乏哲學大家與蠢蠢欲動的科學精神在萌發,但繼之而起的年代卻充斥著迷信、邪教與排斥異己。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之後。這種循環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是一種必然,也是人性中的一環。
不理性不會消散,只會改變其外觀與裝扮。我們或許不會再有與字義相符的「獵巫」行為,但在不久之前的二十世紀,我們還是在三○年代的俄國目睹了史達林主政下的「莫斯科審判」、在二戰後的美國看到了參議員麥卡錫的反共聽證會,還在六○到七○年代的中國見證了名為「文化大革命」的集體迫害。邪教的代代相傳,從來未斷,對某名教主的人格崇拜或對於某個名人的偶像崇拜都層出不窮。科技如今也誘發了更多的宗教狂熱。現代人急切地想要找到一樣東西可以寄託他們的信任,必要時他們會飢不擇食。民調顯示在二十一世紀,相信鬼魂、神靈、天使的人不是變少,而是變多。
只要地球上還有人類的一天,不理性就不會默不出聲,也不會停下擴散的腳步。理性是個人才得以去追求的能力,無關乎群眾運動與科技發展的風起雲湧。感覺高人一等,感覺無所不能,就是不理性在你內心作祟的錚錚鐵證。
.
以上文字取自
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
★博客來 https://reurl.cc/EzZGkR
★誠品 https://reurl.cc/3L5Odj
★金石堂 https://reurl.cc/ld5v3A
★讀冊 https://reurl.cc/2goLMr
★momo書店 https://reurl.cc/Y6jell
李茲文化 Leeds Publishing
https://www.facebook.com/leedspublishing/
.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民粹主義缺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的自省能力,是有限的。
遇到錯誤或失敗,我們自然的反應是怪別人找碴、怪環境條件太差、怪自己一時不察。人之所以會有這種偏誤,是因為自己的錯誤看起來實在太痛苦了。看著自己失敗,會動搖我們的優越感,就像有棒子朝我們的自尊戳上來。
欲望與情緒會再度將我們蒙蔽,結果就是我們日後會重蹈覆轍,犯完全一樣的錯誤,不痛不癢地自責一番,然後又是忘性大作,直到大限來臨的那一天,這種模式都不會改變。如果人真的能從錯誤中學習,我們就不會看到世界上那麼多錯誤不斷重複,也應該看到大家都在職涯發展上不斷自我突破才是。
取自《人性18法則》
……………………………………………………………
各位朋友,晚安:
這本書之前直播過,目前依舊可以參與贈書活動。
摘文裡面有很多不理性的思維方式,各位大概很容易看到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有類似的心理歷程。然而,光是各位願意閱讀,我就佩服,因為這需要有相當程度的自省能力,還有挫折容忍度—閱讀下列摘文本身,我認為就違反了享樂原則。
我特別希望各位注意到「究責偏誤」,因為不少師長常用這種態度,去對待被霸凌的孩子,進一步造成二次傷害。這也是這個社會上,常檢討受害者的一種心理歷程。
祝願您,願意理解人性,並且保持覺察!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2571846303126785
……………………………………………………………
【文/ 羅伯‧葛林】
情緒潛伏在我們的意識底下,周而復始地在影響著我們的思緒與決定,而其中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情緒,就是對快樂的欲望與對痛苦的逃避,這是一種趨吉避凶的概念。我們的想法幾乎無可避免地會繞著這類欲望打轉;光是在腦中把玩會讓我們覺得不舒服或痛苦的想法,就會有想要退縮的反應。我們會以為自己在找尋真相,或覺得自己還蠻腳踏實地的,但其實我們不過是在謹守著讓自己能釋放壓力並自覺滿意的想法,因為這能讓我們感覺高人一等。人類思想中的這種「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是我們所有心理偏誤的根源。要是你覺得自己不知怎地是個特例,對下方我們要介紹的各種偏誤都有抵抗力,那正好可以當成享樂原則在作用的現成案例。聰明的話,我們就不該逃避現實,而應該探索這些偏誤如何在自己的內心持續作用,乃至於學著在別人身上辨識出這些不理性的狀態。
…………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我之所以達成自己的決定,是看過了證據,也經歷了多多少少算是理性的思考流程。
為了秉持某種觀念,並說服自己是理性得到這樣的結論,我們會四處搜尋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見解。理論上,還有什麼東西能比證據更客觀,更科學呢?但由於享樂原則在暗地裡發揮的影響力,我們會專門去蒐集能確認己身觀點的證據,讓我們能繼續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東西,而這──就是「確認偏誤」。
想觀察確認偏誤,我們可以在職場上注意別人的企劃,特別是那些輸贏很大的企劃。所謂的企劃,都是為了一個想要達成的正向目的所設計。如果有人把可能的正向與負向後果都平等地考慮進去,那他會發現自己寸步難行。所以無可避免地,他們會不知不覺地倒向能確認達成正向結果的資訊,在那個世界裡一切都很順利。職場上還有另外一種狀況,可以讓我們看到確認偏誤的模樣,那就是當有人「理論上」在徵詢別人意見的時候。對於大多數擔任顧問職的人來說,這都是一個甩不開的宿命。話說到底,大家都希望聽到自己的想法與偏好受到專家意見的肯定。不論你說了些什麼,對方都還是會聽到他們想聽的,而要是你的意見與他們的想法相左,他們就會設法貶低你的觀點,否定你所謂的專業。通常一個人愈是手握大權,他受制於確認偏誤的程度就會愈明顯。
放眼全世界來訪查確認偏誤之際,你可以留意一下有沒有那種好到不像話的理論。這理論身邊會有大量的數據與研究被丟出來當成左右護法,而這一點並不難做到。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旦你說服了自己,認定自己的論述沒有問題,相關的證明就會跑來供你閱兵。在網路上,我們不難針對一項爭議的兩造都找到支撐的研究論點。整體而言,你永遠不應該因為別人提供了「證據」就覺得對方的說法可信。正確的作法是在冷冽的光天化日下檢視這些證據,並窮盡一切的心力去質疑。面向你自身或別人敝帚自珍的想法或信念,你的第一反應永遠應該設為尋找反證,這樣才符合科學的精神。
…………
信心偏誤(Conviction Bias)
▍這件事情我都信到這個份兒上了,還能有假嗎?
有些觀點我們私心會非常滿意,但內心深處,我們多少也對這些說法有一點點存疑,於是乎我們會不辭辛勞地去說服自己──要自己義無反顧地去相信這番說詞,遇到有人反對一定大聲斥責,絕不坐視。這件事若是有假,我們怎麼拿得出如此的熱情來為其辯護?我們會這麼告訴自己。這樣的偏誤,若表現在我們與領袖的關係上,就更為顯而易見了。你看看領袖說起話來那樣兩手並用而充滿激情,用詞遣字也到處是五彩繽紛的比喻跟讓人會心一笑的旁徵博引,看起來就是充滿了如深井般取之不竭的自信,那肯定代表他們功課做得很足,所以才能把話說得這麼信心滿滿,毫無破綻。反之,那些講話中處處存在語意上的模稜兩可,口條動輒有所躊躇猶豫的人,則似乎顯得不夠堅強,顯得自我懷疑而舉棋不定。這些人說的話多半不能相信,我們會這麼想。人的這種偏見,是推銷員與民粹政客的好朋友,他們把自信當成門面,讓我們易於被他們說服與欺騙。他們知道人都喜歡看好戲,所以他們就把自己似是而非的東西用戲劇效果包裝起來,藉以混淆視聽。
…………
外觀偏誤(Appearance Bias)
▍我交往的人我心裡有底;我能用肉眼看到真正的他們。
我們看到的人都不是本體,而是表象。而這些表象很容易誤導我們。首先,社會化把人都訓練得很好,我們會知道什麼樣的場合需要端出什麼樣的菜色,才能獲得社交上的認可。一般較常見的組合是理想崇高、敬業形象維持得很好、良心沒有被狗吃掉。看著這些「面具」,我們會以為他們真的就是這樣的人。再者,我們多半很吃以偏概全的「光環效應」(halo effect)那一套──看到某人身上有特定的缺點(拙於社交)或優點(聰明才智),我們就會自動延伸,把可能相關的優缺點也腦補上去。帥哥美女看起來就是比較可信,特別是政壇上的帥哥美女。一個人事業成功,我們就會想當然耳認為他們品行亦優、良心爆棚、所以老天爺才會讓他在工作上圓夢。但這模糊了一項事實,那就是很多功成名就,響叮噹的人物,都在超車別人的來時路上幹了不少狗屁倒灶的渾事,你看不到是他們的公關太有本事。
…………
群體偏誤(The Group Bias)
▍我的想法是我的想法。我並不聽從群體的指揮。隨波逐流不是我的作風。
我們天生都是群居的社會動物。被孤立的感覺,不被群體當一回事的感受,於我們都是既挫折又恐怖。知道了別人的想法跟我們有志一同,我們心中會覺得放下一塊超大的石頭。事實上,為了能這樣鬆一口氣,內心會有一股動力要去認同特定的觀點或意見;唯我們並不會有識地認知到這股拉力,而會以為自己的每個決定都完全是自己的意念。
看看那些支持某一黨或某種意識形態的人──明明沒有人發號施令,也沒有人大剌剌地給予壓力,但某種正統或正確就自然而然地拔地而起。一個人若屬於右派或左派,那麼遇到種種問題,他們的意見就幾乎都會自動歸隊,保持左或右一系列相同的立場,就像在變魔術一樣。但會承認自己的思考受到左右之別影響的人,少之又少。
…………
究責偏誤(The Blame Bias)
▍我能從經驗跟錯誤中學習。
錯誤與失敗,會讓人想去解釋些什麼。我們會本能地想學到教訓,希望自己下回不要重蹈覆轍。但事實上,我們並不真的那麼想湊近瞧瞧自己幹的好事;我們的自省能力,是有限的。遇到錯誤或失敗,我們自然的反應是怪別人找碴、怪環境條件太差、怪自己一時不察。人之所以會有這種偏誤,是因為自己的錯誤看起來實在太痛苦了。看著自己失敗,會動搖我們的優越感,就像有棒子朝我們的自尊戳上來。我們會看似完成了所有的動作,裝出有在反省的樣子,但隨著時間過去,享樂原則又會冒出頭來,然後我們就會連原本一點點怪罪自己的心情,都飄散到九霄雲外去了。欲望與情緒會再度將我們蒙蔽,結果就是我們日後會重蹈覆轍,犯完全一樣的錯誤,不痛不癢地自責一番,然後又是忘性大作,直到大限來臨的那一天,這種模式都不會改變。如果人真的能從錯誤中學習,我們就不會看到世界上那麼多錯誤不斷重複,也應該看到大家都在職涯發展上不斷自我突破才是。
…………
優越感偏誤(Superiority Bias)
▍我跟別人不一樣。我比別人理性,道德也更高尚。
很少人會在日常對話中把這話說出口,因為這聽起來實在太狗眼看人低了。但在不在少數的民意調查與研究當中,只要是被問到要拿自己跟別人比較,受訪或受試者的想法大抵八九不離十,就是上頭那句話的意思。人會這麼想,就如同思想遭遇到某種障眼法,我們看不到自己的謬誤與不理性,我們只看得到別人的這兩種東西。所以比方說,我們會輕易相信敵對政黨的人思考是不經大腦,而我們這陣營的人做事都經過深思熟慮。在道德的層面上,我們少有人會坦承自己曾經在工作上欺騙或利用過誰,或是曾經為了出人頭地或平步青雲而抄過捷徑或耍過心機。自身一切的成就,在我們的想像中,都是才華與努力的成果。但如果是別人嶄露頭角,那就是他們效法馬基維利主義而無所不用其極,這些人成功卻卑鄙。我們這樣的想法,目的是不論結果為何,自己永遠都是對的。在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拉扯下,我們會賦予自己一個理性、守禮、道德完備的形象,而這些正好是受文化高度提倡的特質。任何蛛絲馬跡與這樣的形象有所悖離,都有可能讓自己千夫所指。唯事實上,如果大家真的都如此講理而溫文自持、道德上毫無瑕疵,那世界大同早就降臨許久,善良與和平早就在地球上供過於求。真實的狀況是怎麼回事,我們都清楚。換句話說,我們起碼一部分人,甚至大部分乃至於所有人,都是在自欺欺人。理性與道德,必須透過自覺與努力才能達成。跟很多東西一樣,這兩項品格都不會跟雨一起下下來。要具備理性與道德來讓你的人格變完整,你需要歷經一種叫做「成熟」的過程。
.
以上文字取自
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
★博客來 https://reurl.cc/EzZGkR
★誠品 https://reurl.cc/3L5Odj
★金石堂 https://reurl.cc/ld5v3A
★讀冊 https://reurl.cc/2goLMr
★momo書店 https://reurl.cc/Y6jell
@李茲文化 Leeds Publishing
https://www.facebook.com/leedspublishing/
.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