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民族實驗 國中 社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民族實驗 國中 社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民族實驗產品中有18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芭樂人類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民族誌影展「療癒與教育的技藝」這個系列包括五部影片,分別是《礱之旅》、《masan caucau成為真正的人》、《生命的抽搐:妥瑞日常》(TICS)、《嗨,AI》(Hi, AI)與《松樹嶺上的熊孩子》(The Bears on Pine Ridge)。這幾部影片有的談的是傳統技藝繼承的危機、...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住民族教育師資培育體系,開步走!》 ~高金素梅2020.09.07 自去年始,很多原住民族實驗學校向我反應相關「師資」問題,我多次透過質詢、協調會議讓教育部理解「原住民族教育師資」的急迫性及重要性。 所謂的「原住民族教育師資」不是僅具有「原住民籍」身分的老師,而是「可以進入原住民族教育/實驗...
「民族實驗」的推薦目錄
民族實驗 在 吳建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03 06:35:38
嘉許縣府在復振族語、重視民族文化教育,落實族語教師專職化,並支持民族實驗學校發展的努力。吳建志議員並表示本縣是原住民族大縣,為落實特定教育理念,必需有足夠師資人力和優質課程結構,才能產出高品質的民族教育。為此,花蓮縣議會教育小組特別安排至鶴岡國小考察,同時瞭解學校在民族文化課程教學及文化學習環境建置...
民族實驗 在 魏嘉彥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21 15:36:34
花蓮縣議會教育小組考察 瑞穗鄉鶴岡國小| 花蓮縣立瑞穗鄉鶴岡國小於去年轉型為「秀姑巒阿美族實驗小學」,為全台第2所阿美族實驗小學,花蓮縣議會教育小組總召集人吳建志議員、副召集人嘉彥及小組成員李秋旺、Lamen Panay (蔡依靜)、葉鯤璟議員等人於4月14日,前往考察瞭解由游可如校長所領導的...
民族實驗 在 吳建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21 07:23:29
今年一月初開幕營運的「花蓮縣考古博物館」(見圖)及前往鶴岡國小了解原住民族實驗教育推展情況,對於考古博物館營運迄今參訪人數已達八千三百多人,文化局用心營運予以以肯定;鶴岡國小是全國第二所阿美族實驗小學,召集人吳建志議員嘉許縣府在復振族語、重視民族文化教育,落實族語教師專職化,並支持民族實驗學校發展的...
-
民族實驗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08 06:00:07《原住民族教育師資培育體系,開步走!》
~高金素梅2020.09.07
自去年始,很多原住民族實驗學校向我反應相關「師資」問題,我多次透過質詢、協調會議讓教育部理解「原住民族教育師資」的急迫性及重要性。
所謂的「原住民族教育師資」不是僅具有「原住民籍」身分的老師,而是「可以進入原住民族教育/實驗學校」之教學現場的原住民籍師資。因此,「建構原住民族教育師培體系」就非常的關鍵與重要!。
終於,在今天的討論會議上,教育部允諾未來會以此方向進行,並於一個月後提出方案報告;另外,也請教育部針對偏鄉、離島(尤其是蘭嶼地區)長期甄聘不到師資的問題,必須做研議並列入報告書裡。
最後,我要肯定教育部理解師資培育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建構原住民族教育師培體系」,這是新的里程碑,更是「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實踐成果的最佳寫照!
延伸閱讀:
一、《在南湖大山研討原住民族師資培育》
~高金素梅2020.08.26
https://reurl.cc/WLrkRO
二、《原住民族教育師資如何培育?』》
~高金素梅2020.03.26
https://reurl.cc/Grxojp
三、《希望,來自於自己有承擔的力量!》
~高金素梅/在巴楠花小學上課的一天
https://reurl.cc/9XGO3j -
民族實驗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30 12:15:04《原住民族教育需要超前部署》
~高金素梅2020.07.29
自103年始,我長駐教育文化委員會推動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為了要建構完整的原住民族教育體系:
一、104年,盤點原住民族教育政策及預算,落實專款專用,並制定符合當今原住民族教育現況的政策及計畫。
二、105年,督促原民會及教育部成立「共同推動平台」,涉及原住民族教育的事務必須兩部會共同推動,並以原住民族主體性為原則。
二、106年,成立「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中心」,協助學校成立原住民族實驗學校,以及課程教材的開發。
也因此,從107年起,我們的原住民族學校(學齡前、國小、國中階段),遍地開花、大綻光芒,成績受到各界肯定,TASA成績更是超越全國。
今天,我邀請五所承接協作中心的校長們來討論,未來我們如何銜接到高中、大學端。大家歸納出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原住民族師資培育」以及「原住民族中等師資」。
未來,我會邀集原民會、教育部、師培中心共同來研議,並列入我下會期重點的前進方向。
「建構完整的原住民族教育體系」,我們需要超前部署!
※延伸閱讀
2019.05.24「原住民族教育邁向新里程!」
https://reurl.cc/xZnYWV
2019.07.25「原住民族教育法修正通過後的第一突破!」
https://reurl.cc/mnEW1Y
2020.03.26「原住民族教育師資如何培育?」
https://reurl.cc/mnEWx7
「希望,來自於自己有承擔的力量!」
https://reurl.cc/GVWz2d -
民族實驗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3-26 20:27:52『原住民族教育師資如何培育?』
~高金素梅2020.03.26
現有的原住民師資可分為三大類:
一、《原住民籍師資》:具有原住民身分的一般教師。
二、《民族教育師資》:同原住民籍師資,但具備了「原住民族語言」專長。
三、《族語教學師資》:在學校教學族語課程教師。
為因應原住民族實驗教育,修訂原住民族教育法,明文規定應培育「原住民族教育師資」,以符合當代原住民族教育師資。
但是,自修訂以來未看見教育部任何積極作為。
今天,我針對「原住民族教育師資」提供兩點建議,在大學系所及師培機構開設專門系所及課程規劃:
一、落實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在大學系所開設「原住民族語教育或語言」相關專門系所,並銜接至第二點建議師培課程。
二、師資培育法明列幼教、小教、中教、特教等專門課程,應增加「原住民族教育」師培課程,方能培育「原住民族教育師資」。
民族實驗 在 芭樂人類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民族誌影展「療癒與教育的技藝」這個系列包括五部影片,分別是《礱之旅》、《masan caucau成為真正的人》、《生命的抽搐:妥瑞日常》(TICS)、《嗨,AI》(Hi, AI)與《松樹嶺上的熊孩子》(The Bears on Pine Ridge)。這幾部影片有的談的是傳統技藝繼承的危機、有的針對原住民族實驗小學的教學策略、有的探索從薩滿教儀式治療妥瑞氏症的可能性、有的試圖理解機器人照護老人的狀況、有的關注原住民青少年的自殺問題。儘管看似發散的題目,系列介紹者藍美華老師指出這些作品都在探討傳統技術的轉變與傳承、新科技的應用、傳統文化的復振、傳統與現代技術在醫療與教育上的角色,但更顯示了當今人類的孤獨、失去文化根源、渴望認同的種種困境,以及回應這些困境的創意方式。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888
民族實驗 在 馬見 Lahuy Ip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揭牌的隔日,依然有族人與馬見分享那掩不住喜悅。這份喜悅,也確實值得我們歡慶。
部落及學校的正名、民族實驗學校的設立,曾經是一個難以想像里程碑,能夠達成所需要歷經的努力,馬見要再次感謝其中的每一個族人。有您們,有部落耆老的建言,有部落會議的組織,才能成就這美好的事。
回顧歷史,是洗鍊思緒一種方式。
曾經我們的祖輩,因武力的不平等,被殖民、被統治,但這沒有磨去原住民族血液及靈魂裡的民族驕傲。
在此,不多誇誇其談,謹記錄下我們的努力。並再次感謝,感謝每一個領域中的人,支持我們的堅持及驕傲!
讓我們發揚泰雅族、泰雅學!做一個真正勇敢的泰雅人!
#Lokah
#Atayal
#部落正名
#MhwaySuBalay
民族實驗 在 蔡培慧 慧做事真實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愈在地愈國際 #國姓鄉長福實驗小學揭牌 🏫
九月一日是開學日,放了一個史上最長暑假,大家都很期待回到校園💖
對 國姓鄉長福國小 來說,更是一大里程碑
阿慧長年關心偏鄉教育、健全校園環境,
在立委時期成功通過 #偏遠地區教育發展條例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
陸續實施的實驗教育三法 發展實驗教育就有了法源基礎💪💪💪
南投第一所非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的學校就在我們國姓鄉
長福國小環山圍繞,黃彥超校長與學校老師們非常用心的融合親山資源
發展出戶外探索體驗課程,是非常優秀的新課綱前導核心學校、教學成果十分卓越!
阿慧沿著校園走了一圈,看到木材建構的攀爬設備、攀岩裝置,非常驚喜!
黃校長跟我說,同學們還會學習搭樹屋,除了戶外體驗課程是亮點,
學校的國際雙語也是教育主軸,這次特別跟台中市的星光國際實驗教育締結姊妹校,
課綱鬆綁、鬆綁班級及學區的制式規定,吸引了許多外縣市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國姓來✌️
#探索挑戰放眼國際 #愈在地愈國際
【南投新聞】國姓鄉長福實驗小學揭牌典禮 蔡培慧到場祝賀勉勵「愈在地愈國際」
https://news.st-media.com.tw/news/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