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民國50年農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民國50年農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民國50年農曆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風雨師傅的第一個【拜拜蛋糕】 民國59年農曆7月13日 我到高雄前鎮草衙找大哥, 那時正值中元普渡,各家祭拜的時間不一,從7/12~7/18皆算中元,每天都有人拜。 小時候老母親每逢7月都拜3次即: ㊗️7/1鬼門關開拜一次 ㊗️7/15中元普渡拜一次 ㊗️7/30鬼門關關拜一次 但這個習俗留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傑拉德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年2月13日 港人講台 第二集:港人移民台灣農曆新年奇遇記 主持:傑拉德、神秘老溫 嘉賓:許留山 請即訂閱「傑拉德頻道」 ======================================== Facebook 群組:在台香港人 https://www.faceboo...
-
民國50年農曆 在 傑拉德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2-21 10:19:472019年2月13日
港人講台 第二集:港人移民台灣農曆新年奇遇記
主持:傑拉德、神秘老溫 嘉賓:許留山
請即訂閱「傑拉德頻道」
========================================
Facebook 群組:在台香港人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aiwanhkg/
民國50年農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風雨師傅的第一個【拜拜蛋糕】
民國59年農曆7月13日
我到高雄前鎮草衙找大哥,
那時正值中元普渡,各家祭拜的時間不一,從7/12~7/18皆算中元,每天都有人拜。
小時候老母親每逢7月都拜3次即:
㊗️7/1鬼門關開拜一次
㊗️7/15中元普渡拜一次
㊗️7/30鬼門關關拜一次
但這個習俗留傳到現在,好像只有中元普渡才有人拜,月初月底的祭拜己少有人拜了!
大嫂知道我從小就學糕餅,
提議我做個蛋糕來拜拜,
在缺乏工具下,只好用
電鍋來烤蛋糕,
花型蛋糕模五金百貨就可買到,
當時只有全蛋式打法(糖法),
分蛋式的戚風蛋糕還沒有流行,
因此用全蛋式方法在電鍋裡烤了
「第一個拜拜蛋糕」🎂
當初不抱很大希望,
因為電鍋大部份功能是蒸與煮
對於烤還不是很有把握,
💖是一種大膽的嚐試,
但想不到一次就成功,
而且底部著色得很漂亮,
口感更勝👍烤箱烤的,
烤箱烤的蛋糕比較乾鬆,
有着噎睺的感覺,
但是電鍋烤的有蒸氣回流口感濕潤,不失戚風蛋糕的口感。
#圖中花形蛋糕模為保存50年原模
💖跟著師傅一起用電鍋做蛋糕
🔴手刀衝
⭕️優惠時間:1/25-2/5
[鍋寶] 萬用316分離式電鍋-萊姆黃+贈大理石不沾鴛鴦鍋30cm,連結 https://tinyurl.com/yym4mxul
[鍋寶]萬用316分離式電鍋-茶花粉+贈大理石不沾鴛鴦鍋30cm,連結 https://tinyurl.com/y56lwtpe
⭕️優惠時間:1/25-2/28
[鍋寶]萬用316分離式電鍋雙鍋組-茶花粉,連結 https://tinyurl.com/y5fu8lwl
[鍋寶]萬用316分離式電鍋雙鍋組-萊姆黃,連結 https://tinyurl.com/yymlmnbw
[鍋寶]萬用316分離式電鍋雙鍋組-玫瑰金,連結 https://tinyurl.com/y4967o3f
民國50年農曆 在 林海陽開運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牛年 民國110年 農曆(陰曆)運程詳解-生肖鼠
https://youtu.be/guvx4UZf3Y4
民國50年農曆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艋舺隘門遺址 2011 vs 2020
左圖為張哲生於2020年7月5日翻攝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23巷口的艋舺隘門遺跡「艋舺記憶」馬賽克創作下方之舊時照片,該照拍攝於2011年8月24日,記錄了艋舺隘門遺址建物拆除前的最後樣貌。
右圖由張哲生於2020年7月5日在左圖中同地拍攝。
艋舺隘門建於清代嘉慶年間,作為聚落防禦之用,而隘門內的彎曲巷道則是為了避免敵人能夠直搗黃龍。今臺北市廣州街223巷在300年前的清代即已存在,早年為淡水河碼頭進入艋舺的必經道路,巷口所設置的隘門,乃是保護艋舺的第一道防線。
臺灣進入日治時期後,此隘門之防禦功能已不復需要,於是當地居民集資在隘門上方的瞭望台建造了一座福德正神廟,以將原本棲身於隘門底下的土地公迎至廟中供奉,而成為臺灣少見的懸空式土地公廟;該廟供奉的土地公神像相傳是艋舺龍山寺籌建之初,由一名泉州的雕刻師父隨身攜帶來臺,為泥造金身,其歷史超過300年。
當地居民世代供奉這尊高坐隘門上方的土地公,每逢節日都會備置牲品以祭祀祈福,而在經過隘門時,也會仰望合手一拜;每年農曆8月15日的土地公誕辰時,整條巷子會被信眾擠得水洩不通,蔚為壯觀。
艋舺隘門曾被中華民國內政部指定為暫定古蹟,是萬華地區重要的歷史建物之一;然而在2011年,基於交通安全的整體規劃,臺北市政府決定將隘門所在巷道拓寬,使得隘門面臨被拆除的危機,此消息傳到地方後,激起了保存文史的聲浪。
但臺北市政府還是決定在2011年9月拆除艋舺隘門,將此巷拓寬為6米寬的雙向道路。由於隘門曾在1993年重建過,早已不是臺北市列管的文化資產,而且其存在影響了居民基本生活,例如有人家裡沒自來水,就是因為巷道太窄使得新管線拉不進去,另外消防車和救護車皆無法進入此巷,阻礙了救災救難的工作,因此非拆不可。
然而,位於隘門上的土地公廟亦面臨了拆除的命運。在拆除之前,信徒持筊請示土地公想遷往何處,但土地公就是不肯點頭,堅持留在老家不走,於是信徒向青山里里長李昭成求助,
於是,李昭成里長在臺北市長郝龍斌主持的萬華區100年區里發展座談會上,向市長正式提案,表示為了串聯隘門沿線之剝皮寮、龍山寺、仁濟院育嬰堂碑、學海書院等人文歷史觀光動線,希望市長能同意以重建舊城門方式重現「隘門」原貌。
當時,在郝市長的指示下,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將在拓寬工程完成後,於原地以原貌重建隘門和土地公廟,以兼顧歷史和信仰。
2011年9月14日,北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開始進行此巷的拓寬工程,從廣州街一路打通到桂林路,令其成為寬6公尺、長百餘公尺的雙向通行道路。
2011年9月底,隘門和土地公廟已被夷為平地,整個拆建過程由市府都發局指派專人拍成紀錄片,土地公神像則由信徒重整金裝後,暫時擺在陳姓廟公住家奉祀,打算等待翌年隘門和土地公廟重建完成後,再迎回繼續守護當地居民。
後來,臺北市文化局邀集學者與地方人士積極溝通,雖受限於法令規定而無法按里長的提議重建隘門,但最後還是經由集思廣益、發揮創意,而達成了共識,決定以馬賽克拼貼設置壁畫的方式,來保存大眾對艋舺隘門的記憶,盼能創造雙贏。
2013年8月22日,位於艋舺隘門遺址巷口東側牆上,由簡明輝創作、名為「艋舺記憶」的馬賽克拼貼壁畫,正式對外公開。
以下為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於1975年夏天在艋舺隘門遺址設置的「艋舺隘門沿革記略」石碑之內容:
艋舺隘門沿革記略
隘門為我國固有建築,以泥土或磚石砌成,隘門有單門、雙門,中加木門,或設頂樓之分;其作用乃在入暮後或急變時管制出入,並供瞭望示警之用。艋舺隘門遺址已廢,其頂樓亦經改放福德正神,但舊市區存此古蹟,信足證明臺灣為我漢族開發而無疑矣。
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夏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