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有一個戀愛實境秀的節目,內容大概是兩天一夜出遊,然後兩人一起進行各種體驗和訪談之類。
-
在前陣子我也幸運的在受邀名單之中。出發前,製作單位給出了一大張QA,多達26題,每題都是一個申論題或者大哉問,我花了整整兩天才完成。經紀人說這簡直可以當成新聞專訪了。
-
愛情觀這種東西很奇妙,在酒吧和...
-
台灣有一個戀愛實境秀的節目,內容大概是兩天一夜出遊,然後兩人一起進行各種體驗和訪談之類。
-
在前陣子我也幸運的在受邀名單之中。出發前,製作單位給出了一大張QA,多達26題,每題都是一個申論題或者大哉問,我花了整整兩天才完成。經紀人說這簡直可以當成新聞專訪了。
-
愛情觀這種東西很奇妙,在酒吧和朋友輕鬆閒談是一回事,但對自己坦白的在書桌前,一項一項深入思考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
-
若要深入了解,除了必須要能回答「理想對象的樣子」或是「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戀愛經驗」之外,同時也必須回答充滿罪惡和羞恥心的部分,像是「最後悔的破裂關係」以及「無法忍受的事?為什麼?」
-
接著再更深入的追問,我緩慢的回答了「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以及「夢想是什麼?它與對方的關聯又是什麼?」這些自我認識的問題。
-
原來,「愛一個人」這件事,包含了自己所有的一切。只要仔細追問下去,它無可避免的延伸至生活所有的面向。
-
在愛裡,我們都期許自己是個「能給予的人」。
-
沒有人希望自己是吝於給予的,但是要能給予,必須先成為一個富裕的人。接著你會慢慢思考,什麼是富裕的人呢?我想,能帶給別人歡笑、有趣的人很是富裕的,帶來知識與智慧也是富裕的,因為這些東西是一個人能夠源源不絕創造的。
-
也就是說,能毫不吝惜的給予他人自己能力的人,是富裕的人,也是懂得愛的人。
-
體貼,責任感、尊重、理解,則是富裕的人在愛的行動裡,實際展現的樣貌。因為,由過往的經驗得知,一旦自己被對方以體貼、責任感、尊重、理解對待,我會感到自己在對方心中是重要的。
-
「這樣的感覺好好,我是被成熟的愛著。」
-
我花了超過十年的時間,才從「共生關係的依戀」之中,漸漸能夠區別出成熟的愛。
-
前者只是自我中心主義擴大之後的現象,將對方視為自己的擁有物,進行「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借此達到合而為一的體驗,只為了擺脫孤立不安的人生處境。
-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裡提到了一個練習愛的方式,方法很簡單:
坐在椅子上,眼睛輕閉,自然呼吸,就可以了。他說,這時候心中會有許多想法、情緒、影像,而你必須忽視它們,像旁觀者一樣使自己沉潛在寂靜之中。這樣一來,我們會變得「只感覺到存在本身」,他建議早上晚上各做二十分鐘練習。
-
顯然,很多人熟悉這個練習,它就是冥想,但是弗洛姆沒有把這套練習稱作冥想,因為他想去除與名稱相關的宗教意味與其他不必要的聯想。
-
愛的基礎練習竟然是「忽視情緒與想法的呼吸練習」?這一圈繞的又遠又紮實,他的思路是這樣的:
依照這個做法,內心可以變得沉靜、平穩、自在,感覺到自己越來越能夠全心投入自己手邊的事物,體驗到一切事情與現象各自的意義。
-
再粗糙點形容,那是很充實的感覺、沒有耍廢後沾沾自喜但又有些空虛的感覺,意思不是說一定得逼自己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或是看起來很上進的事。
-
任何日常瑣事,以練習之後的全心全意去感覺,都有潛力這麼充實。因此,只要實行這種生活方式,就不容易感到後悔。
-
接著,在人際關係中出現的偽裝、策略、操弄、奉承,也會自動消失。因為你說話的方式不同了,更純粹了,你只想說發自內心的話,只和必要的人說。
-
自然而然,你避開了商場上試圖操弄誘導的溝通模式,開始傾向與「能夠以具體語言說出內心想法的人」往來,因為現在你的覺知能力讓你具備了辨識這類對象的能力。
-
這樣的感知方式開啟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與人際關係,而在這樣的存在狀態中,才有真正的愛。
-
現在你是富裕的人,能夠給予的人,並非將犧牲視為美德的被虐人格,也不是為了脫離孤立的不安而渴望共生的依戀關係,你是源源不絕的將自己的能力給予別人的人。
-
也許你能為他人帶來歡笑、樂趣,也許是知識、智慧,這些給予就是愛,經過十分努力的練習之後習得的愛。
-
我會告訴我所有的朋友,在我眼中,你是一個體貼、有責任感,並且懂得尊重與理解的人。
-
(但是,就在出發前兩周呢,宣布了疫情第三級警戒,所以我的相親之旅就告吹啦!我一點都不在意、我一點都不在意、我一點都不在意噢😭)
毫不吝惜意思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意外地,柯文哲和柯系網軍,選擇拿 #禾馨診所 來祭旗;他們試圖以重罰禾馨來營造柯文哲「鐵面無私」的形象,意在轉移稍早 #好心肝診所 事件的焦點。
我必須說,這又是柯文哲拿手的 #烏賊戰術。
同樣是役喵打到不屬於前三類人員的身上,禾馨與好心肝這兩件事,本質上完全不同。
禾馨犯的錯,頂多只能說是把打役喵的必要性,擴大解釋到一些名義上不屬於前三類人員,但實際工作上就是要天天進出醫院的人們。
而好心肝事件,則是打從一開始就沒造冊,根本談不上盡到管理責任;市府便宜行事、糊裡糊塗就把役喵交下去給他們打。而且趁著混亂的當口,中間還被塞進一大票權貴「志工」。
這兩件事情怎麼能一體看待?真正該被究責的,罰了筆錢以後,被輕輕放過;而真正認真在衡量打役喵的優先程序的,卻被追殺到海角天邊。
好多柯系網軍,連帶一大批的柯粉,一看到「禾馨有非前三類人員打到役喵」就高潮了。老實說,這是沒有實務經驗,也搞不清楚現場狀況的人,才有的紙上談兵的心態。
如果我是真正站在第一現場的醫護,才沒興趣仔細計較打到役喵的人算第幾類!我的 #實務經驗 會告訴我:
🔹 誰是真正每天出現在醫療現場的人,只有現場工作的人最清楚。這些人,有的是外包、有的是臨時工、有的是志工,根本不可能用硬梆梆的分類規則去界定。但是我只知道一件事:他們最好都能役喵打好打滿。
🔹 即使名單造好造滿,真正施打現場,一定會有人臨時有急事到不了,即使全員到齊,也可能會剩罐底。役喵這種東西,一離開冰箱就要趕快打完,我不趕快現場找人來打,難不成要拿去丟掉,像士林洗腎診所那樣?
🔹 衡量現場狀況,不可能完美吻合白紙黑字的一到三類標準。但是柯文哲已經交下來「六月八號一定要打完」的KPI,衛生局基層都快被柯文哲整死了,哪有時間在那邊公文往返一一審核?
防疫比較成功的縣市,在前三類人員造冊的時候,大多採取一種策略:讓前線單位 #自主管理-包括大型醫學中心、公立醫院系統等等;基層診所的部份則由醫藥牙護檢五大公會匯整上報。地方政府則大致上信任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只概略性去核對數字不要太超過,不做過多刁難式的公文往返。
我相信五大公會開出來的名單,多多少少有那種「前三類邊緣灰色地帶」的人員,甚至也不無親朋好友請託的可能性。像我有一位在中南部開小診所的同學,六十幾歲的母親,平常就在診所幫忙行政工作,天天上班,但是純屬義務性質不領薪水條。這樣的人,用CDC的明文規定,是絕不可能屬於前三類;但是論實際工作狀況,他母親絕對需要這支役喵。所以公會還是幫他報上去了,衛生局也沒多花時間去刁難。
這,才是大規模役喵施打的狀況現場。
畢竟,這些地方政府都很清楚,做事要抓重點。「執行大規模施打役喵」這樣的巨型任務,「讓前三類人員能夠盡快打好打滿不拖延」遠比「確保施打名冊百分之百準確無誤」更重要。
我完全可以想像,台北市政府內部可能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與公會與基層醫界非常不睦的柯文哲,在交辦役喵任務的時候,大概不忘跟衛生局講一句「公會那些人都是騙子,名冊開出來一定不能看;要抓嚴一點,不要讓他們太好過」
問題是,面對柯文哲這種酷吏式的指示,已經忙到人仰馬翻的台北市衛生局,哪有閒情逸致能夠一筆一筆核實?但是又不敢違逆柯文哲的政治指示,無奈之下,只好使出公務員的自保大絕招:「#拖字訣」,不做不錯,先看看上頭的風向再說。
結果就是基層醫護等役喵等到望穿秋水,然後CDC也一直來問「為什麼台北市役喵施打如此之慢」?最後柯文哲受不了了,直接撂一句「六月八號以前一定要給我把手上的役喵打完」。
這樣一來苦了基層公務員。明知道短時間內根本無法顧及名冊的準確性,但是軍令狀都交下來了,也顧不了這麼多了。禾馨的量能大,而且本來就造好冊等在那邊,現在剛好成全他們;而剩下的,只好給「老同事兼好朋友」的好心肝診所來幫忙了。
話說回來,好心肝診所的「權貴名單」是怎麼來的?雖然說肝病基金會本來就是上流社會俱樂部,但如果看(疑似是柯文哲的御用記者)洩漏出來的名單,很明顯是一份熟稔政治公關工作的圈內人,才開得出來的。我不認為診所有這樣的know-how。最大的可能性,應該是柯文哲身邊的公關幕僚,趁著好心肝診所手忙腳亂的時候,把這份名單硬塞給他們的。沒想到事情爆開來,反而成為柯文哲甩鍋卸責的把柄。好心肝診所恐怕也是有苦只能肚裡吞吧!
在上位者愈是察察為明,組織基層的行政負擔就愈重;而行政負擔愈重,拖到最後便宜行事的機率就愈高;而便宜行事的機率愈高,有心人士在裡面作威作福的情況就愈多。道家祖師爺老子所說的:「法律滋彰、盜賊多有」,大致上就是這個意思。
柯文哲既不給基層公務員一點行政上的裁量彈性,事情爆開後又毫不吝惜地把基層公務員拖出來殺頭;柯文哲這個人又聰明自命,朝令夕改,三不五時就交下來一套新噱頭,要基層趕快生出執行辦法來,但是又容不得基層做錯一步。
結果就是怎麼樣?就是台北市政府內部充滿著寒蟬的氣氛,大家都 #不求有功但求自保。秉持著「#不做不錯」的精神,十萬火急的防疫工作就被拖在那邊。
上頭愈是自認為精明不沾鍋,下頭就愈是消極不作為。
然而,付出的,是人命的代價啊!
(圖片來源:《Fate/Grand Order》)
毫不吝惜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台灣有一個戀愛實境秀的節目,內容大概是兩天一夜出遊,然後兩人一起進行各種體驗和訪談之類。
-
在前陣子我也幸運的在受邀名單之中。出發前,製作單位給出了一大張QA,多達26題,每題都是一個申論題或者大哉問,我花了整整兩天才完成。經紀人說這簡直可以當成新聞專訪了。
-
愛情觀這種東西很奇妙,在酒吧和朋友輕鬆閒談是一回事,但對自己坦白的在書桌前,一項一項自白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
-
若要深入了解,除了必須要能回答「理想對象的樣子」或是「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戀愛經驗」之外,同時也必須回答充滿罪惡和羞恥心的部分,像是「最後悔的破裂關係」以及「無法忍受的事?為什麼?」
-
接著再更深入的追問,我緩慢的回答了「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以及「夢想是什麼?它與對方的關聯又是什麼?」這些自我認識的問題。
-
原來,「愛一個人」這件事,包含了自己所有的一切。只要仔細追問下去,它無可避免的延伸至生活所有的面向。
-
在愛裡,我們都期許自己是個「能給予的人」。
-
沒有人希望自己是吝於給予的,但是要能給予,必須先成為一個富裕的人。接著你會慢慢思考,什麼是富裕的人呢?我想,能帶給別人歡笑、有趣的人很是富裕的,帶來知識與智慧也是富裕的,因為這些東西是一個人能夠源源不絕創造的。
-
也就是說,能毫不吝惜的給予他人自己能力的人,是富裕的人,也是懂得愛的人。
-
體貼,責任感、尊重、理解,則是富裕的人在愛的行動裡,實際展現的樣貌。因為,由過往的經驗得知,一旦自己被對方以體貼、責任感、尊重、理解對待,我會感到自己在對方心中是重要的。
-
「這樣的感覺好好,我是被成熟的愛著。」
-
我花了超過十年的時間,才從「共生關係的依戀」之中,漸漸能夠區別出成熟的愛。
-
前者只是自我中心主義擴大之後的現象,將對方視為自己的擁有物,進行「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借此達到合而為一的體驗,只為了擺脫孤立不安的人生處境。
-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裡提到了一個練習愛的方式,方法很簡單:
坐在椅子上,眼睛輕閉,自然呼吸,就可以了。他說,這時候心中會有許多想法、情緒、影像,而你必須忽視它們,像旁觀者一樣使自己沉潛在寂靜之中。這樣一來,我們會變得「只感覺到存在本身」,他建議早上晚上各做二十分鐘練習。
-
顯然,很多人熟悉這個練習,它就是冥想,但是弗洛姆沒有把這套練習稱作冥想,因為他想去除與名稱相關的宗教意味與其他不必要的聯想。
-
愛的基礎練習竟然是「忽視情緒與想法的呼吸練習」?這一圈繞的又遠又紮實,他的思路是這樣的:
依照這個做法,內心可以變得沉靜、平穩、自在,感覺到自己越來越能夠全心投入自己手邊的事物,體驗到一切事情與現象各自的意義。
-
再粗糙點形容,那是很充實的感覺、沒有耍廢後沾沾自喜但又有些空虛的感覺,意思不是說一定得逼自己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或是看起來很上進的事。
-
任何日常瑣事,以練習之後的全心全意去感覺,都有潛力這麼充實。因此,只要實行這種生活方式,就不容易感到後悔。
-
接著,在人際關係中出現的偽裝、策略、操弄、奉承,也會自動消失。因為你說話的方式不同了,更純粹了,你只想說發自內心的話,只和必要的人說。
-
自然而然,你避開了商場上試圖操弄誘導的溝通模式,開始傾向與「能夠以具體語言說出內心想法的人」往來,因為現在你的覺知能力讓你具備了辨識這類對象的能力。
-
這樣的感知方式開啟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與人際關係,而在這樣的存在狀態中,才有真正的愛。
-
現在你是富裕的人,能夠給予的人,並非將犧牲視為美德的被虐人格,也不是為了脫離孤立的不安而渴望共生的依戀關係,你是源源不絕的將自己的能力給予別人的人。
-
也許你能為他人帶來歡笑、樂趣,也許是知識、智慧,這些給予就是愛,經過十分努力的練習之後習得的愛。
-
我會告訴我所有的朋友,在我眼中,你是一個體貼、有責任感,並且懂得尊重與理解的人。
-
(但是,就在出發前兩周呢,宣布了疫情第三級警戒,所以我的相親之旅就告吹啦!我一點都不在意、我一點都不在意、我一點都不在意噢😭)
毫不吝惜意思 在 水深之處(水深之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把 #水深之處fb追蹤 設為「#搶先看」,fb才將文章推給您,謝謝
親愛主,祢對愛祢、順服祢的人之祝福是沒有限量、沒有保留、毫不吝惜、豐富満溢的。祢將天上所有的福、地下深淵所藏的福、以及生產乳養的福都賜給了約瑟,因為他是承受得起祢祝福的人。不論他的兄弟如何害他、誤會他,他認定祢的意思原是好的,照樣愛弟兄、照顧他們;祢就與他同在,以天上地下所有的福祝福他。哦主,我們不懷疑祢的愛情,也不懷疑祢的智慧,祢是牧養我們一生的主,我們愛祢,也愛從祢生的弟兄姊妹們。祢的愛情既然永不改變,我們的讚美還要加添。
哦主啊,對承認自己是病人的群眾,祢是大醫生,任何病症到祢面前都可以得痊癒。對跟隨祢的群眾,祢滿了慈心。當門徒面對那超過自己能力所及的需要時,就天然地看自己所沒有的,但是祢的教導是要我們給出我們已有的。我們雖只有七個餅和幾條小魚,但是我們有祢,有祢的同在!只要我們把自己與所有的都交給祢,喂飽四千人豈是難成的事;但是祢並不讓人停留在吃餅得飽上,以免造成人們有不勞而獲的期待。祢對尋求神跡、看熱鬧的人,就撇開他們走了,不給他們隨意批評祢的機會。祢是有原則、有法則的救主,我們崇拜祢,愛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