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比比昂速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比比昂速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比比昂速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比比昂速度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流氓中醫師的極道診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次開車直播時都會有粉濕問醫濕開什麼車,也有粉濕好奇醫濕是不是都開很好的車子,今天就開一篇來好好介紹一下我的三個兄弟、好朋友們。(如果對車子沒有興趣的可以跳過) 什麼?男人不是都把車當老婆嗎?沒有喔~ 醫濕我的觀念老婆是老婆,車子是兄弟🤣 醫濕目前名下有三台車(全都手排)~ 【第...

  • 比比昂速度 在 流氓中醫師的極道診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8 03:54:59
    有 2,206 人按讚

    每次開車直播時都會有粉濕問醫濕開什麼車,也有粉濕好奇醫濕是不是都開很好的車子,今天就開一篇來好好介紹一下我的三個兄弟、好朋友們。(如果對車子沒有興趣的可以跳過)

    什麼?男人不是都把車當老婆嗎?沒有喔~
    醫濕我的觀念老婆是老婆,車子是兄弟🤣

    醫濕目前名下有三台車(全都手排)~


    【第一台.小白】

    1988年的Mazda RX7 FC3S Turbo II,這台車是醫濕人生中的第一台車,也是靠著自己在奶茶店打工賺錢買的,那時候才大一還大二的樣子。醫濕我是當年被頭文字D毒害的一群,因爲高橋涼介的一句「我對我的轉子引擎有絕對的信心」而產生興趣。後來經過自己上網研究和請教業界人士後,對轉子引擎瘋狂的著迷,所以當時存了第一筆買車錢首選就是RX7 FC3S。它是一台基本上沒有什麼電子輔助系統的機械車,當年我就是靠著這台車把自己的駕駛技術練上來的。

    這台車有我難以割捨的情感和諸多心血,它跟我走過很多風風雨雨,也因爲是第一台車,所以就算壞了,我也是老二捏著砸錢在修。十年磨一劍,因爲生活遭遇和經濟狀況,我差不多用了十年在修它改它,而現在的它是台輪上450匹,車重僅1頓初的小怪獸。

    當初買它時是瞞著我老母買的,因爲我老母認爲開車很危險,整天怕我車禍所以非常反對,而我老爸只說了一句「只要你能自己負責和負擔得起,老爸沒意見。」但瞞了老母兩年多,最後還是被她知道了,她見既然都買了有段時間了,只問我「爲什麼要買跑車?買台普普通通四門家用車不好嗎?」

    這時我不得不提到我爸的一個朋友,他是道上的大佬,當年聽到我想買車,當我父母都不太願意時,他當著我父母的面對我說「買!年輕人就該買台車,最好還是台兩門的小跑車好好享受年輕的自己。」我非常認同,別想著等到自己年紀有了才想玩車,往往那個時候你已經沒時間沒心力了。


    【第二台.大白】

    2005年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8 GSR。醫濕的所在地冬天下的雪很可怕,由於小白是後驅車,在雪地裡的性能和安全性實在不高。曾經在大雪紛飛的夜裏,下班的我開著小白在還未鏟雪的高速公路上回家,一路上只敢開40,因爲稍微踩多一點車屁股就亂滑,然後看到一台Audi 用著它的壁虎系統從我旁邊以90-100的速度刷過,被洗臉的我決定我要入手一台四輪傳動的車子來因應冬天的雪地。

    後來因緣際會之下,後來在2015年年初,小白進廠大修,剛好市場上有人放出幾台EVO 8代在賣,我跟師父討論後,在他的建議下收入了這台EVO 8代,而且很剛好的是它是醫濕我喜歡的白色。(當年其實已有EVO 10代,但價錢昂貴所以沒有考慮選10代。而且醫濕我這個人喜歡玩別人沒有的,由於EVO是直到10代才在加拿大上市,所以老款EVO都是進口,在加拿大的數量比日本製的壓縮機還要稀少。)

    EVO 8是台任勞任怨的好兄弟,它沒讓我顧車過,唯一比較有花到錢的也就是修修老車漏機油、換了掛掉的原廠避震系統和渦輪翻新小升級而已,我沒有改很多東西,畢竟是代步用,所以雖然它的硬體足以調到輪上500匹,但我請師父壓在350匹讓車好開就好。

    至於它的性能,三菱的全時四驅系統成績在車界和拉力賽事上有目共睹的,代號4G63T的鑄鐵引擎,相信懂車的人都知道它有多可怕,這邊就不再贅述了。

    喔,對了,你們所熟知的短髮妹、外拍妹跟綠茶妹它都載過,是我三台車裡唯一載過三任感情的,這樣你們就知道這三段感情有多短🤣


    【第三台.胖白】

    2018年Honda Civic Type R FK8。有鑒於大白也有年紀了,我不想讓它冬天還受鹽、雪的危害,加上早年我都有在外診,大白的油耗有點吃不消,所以萌生了再買一台代步車來取代大白受苦。

    那時候經濟上有寬裕一點,因此想買台全新車,至少不用三不五時就得東修西修的。我當時想著我已經有小白大白兩台性能車了,所以第三台就來個家用車吧,加上我老母希望我買「正常」一點的車,於是我就從各家日本車廠上去挑,最後選定要嘛Honda Fit(小車)或是Mazda CX5(小SUV)然後我跟家人說這兩台車時,我媽跟我說⋯⋯

    「你孤身一人開什麼SUV !?」

    於是被老母爆擊噴血後的單身狗我默默的把CX5從名單上移除,乖乖的進了Honda dealer 坐下簽了這台Civic Type R......

    疑?
    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啊不是說好要買台普通家用車?
    說好的Honda Fit呢?

    很多人看到我簽單上寫著Civic Type R都問我是不是被魔神仔牽去買Civic Type R了?

    藍鵝...他們並不知道,我就是我自己的魔神仔。我也不知道爲什麼坐在業務面前,明明都談好Honda Fit的價錢準備簽字時,我會多問一句「疑?那Type R勒?」我那時候看著Civic Type R的單不斷的告訴自己,多個3萬多塊而已,我就能入珠....啊不是,我是說入主紐柏林最速前驅車,要馬力要操控要空間要ㄏㄧㄠˊ咖稱一次滿足,然候我鬼畜的手就簽字了。

    當時拿著單子的我走出dealer我還一副「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幹嘛?疑?我簽了台FK8?」

    至於這台Civic Type R FK8我這邊就不著墨太多,300匹的馬力說真的也不算什麼,但看過它跑紐柏林的就知道操控性有多可怕,很多大馬力的名車在賽道上都被FK8電到歪腰,直線上FK8的尾速快過近400匹的車,所以不得不佩服Honda的黑科技。

    我在胖白身上沒有花什麼錢改,僅僅換了短彈簧和買了套Rays的名圈而已。因爲原廠其實就已經改好了才賣你這台車,算是非常佛了。

    入手胖白後,醫濕我才圓了自己自駕長途旅遊的夢。(因爲小白大白有年紀,我不想太操勞它們,加上油耗傷不起,所以跑長途的重責大任就落在胖白身上😂)胖白雖然也是性能跑車,但它能文能武,舒適程度上,醫濕曾經連開好幾小時出遊,腰背也沒有不適感。(可能我對舒適度的要求也不高吧!)

    我老母看到胖白後問我「啊你怎麼買喜美?」我說「性價比比較高。」然後老母看了一下尾翼說「你又買跑車?」

    我:「妳不要看到什麼有尾翼的都是跑車啦!它只是一台很普通、最低配置的喜美!」

    我老母要是知道這台我口中很普通的喜美在台灣要賣到200多萬台幣,應該會打斷我的狗腿。

    好啦~三台車子就介紹到這裡,你們一定發現我的車全是日本車。是的,醫濕我對歐美車比較無愛,就像看謎片也是都選日本的(喂

    不是說歐美車不好,單純自己無感而已,我承認現在很多歐美車動輒原廠就給你300-400匹甚至500匹,用最高端的電子技術,給你最享受的舒適和駕馭,你說BMW 的M3、M4或是M2CS不香嗎?賓士的AMG系列不香嗎?奧迪的RS系列不香嗎?

    香~當然香。

    車子快嗎?當然快。

    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事實不能不承認,我心裡也都知道也很清楚。但是醫濕我就是對日本車有個情懷在,尤其是90年代到2000年初期的日本性能車。現在很多車廠生產的車是爲了滿足市場消費者的虛榮,當然也是爲了賺錢反正你要大馬力要多豪華,我做給你,你就掏錢就是。

    然而當時90年代日本很多性能車的出現是爲了因應賽事,車廠爲了參加賽事才搞出這麼一台車,是有些比賽規則規定要有多少該車的市售量才能參賽,所以這些車才被作了幾台賣給民間。簡單說那個年代你有錢想買這些車,車廠還不屑賣你的那種感覺。這是爲什麼,我就算有了胖白,還是把小白大白留在身邊的原因之一。

    如果真的要說有沒有喜歡的歐美車的話?有吧,唯一會想收藏的只有老的保時捷911 Turbo或是 911 GT2 RS,藍鵝...我買不起。🤣

    好了,介紹個車扯這麼遠。最後來解個惑,時常有人問爲什麼當醫生了不買台能搭自己身份的高級車,如果不喜歡歐美車,那日本車也有像Lexus之類的高級品牌不是嗎?

    我這個人是這樣,我並不認爲什麼身份就一定得開什麼車來襯托自己的地位。而且以我現在這個年紀開台Lexus或是雙B,大多人還是會覺得「你家有錢」或是「你家人買給你的」,這並不是我想要的。我反而覺得車的選擇和年齡、心境比較有關。

    比如說,我寧可自己是個有了年紀的大叔駕駛著保時捷,開車門下車後被一旁的地方媽媽跟迷妹們說我是個很有品味的帥大叔,然後要約我去吃晚餐。而不是開了車門下車後被說「他爸媽買的」的洨孩。(我只是打個比方,不要高潮不要對號入座,我沒有仇富,我也知道現在很多年輕人賺錢能力很強。)

    所以說,醫濕覺得現在自己這個年紀開個Honda, Mazda和Mitsubishi不爲過,而且誰說當醫生就不能改車玩車作個熱血醫師呢?當然啦,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這篇文章僅闡述我自己的狀況,大家看看就好。

    PS. 感謝台灣的車友幫我畫了這張圖,滿足我三台車同框的心願。(因爲家裡車庫不夠停,有兩台車停朋友家車庫。)

    #我玩車改車不是爲了飆車
    #我只是想跟別人不一樣
    #有個性不是罪
    #我想作自己
    #好自在(疑

  • 比比昂速度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1-12 20:57:26
    有 44 人按讚


    這是我半年多前在深圳,為T&F創業小伙伴演講的一部分內容,經由深圳灣團隊摘錄整理出有關產品競合策略的部分,發佈在深圳灣網站和我的朋友圈。

    謝謝深圳灣的協助,轉為繁體字版本,並且轉載到臉書T&F粉絲專頁。我得以再分享給我的臉書朋友們。

    做這個演講的主要背景是,在我輔導的過程中,許多創業團隊經常問我,如何防止被山寨?如何和其他創業團隊競爭?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創業團隊先做好自己的產品定位。究竟是屬於成熟期產品的微創新呢?還是在增長期的應用差異化產品?還是另外一個誕生期的新品類產品?

    如果定位為成熟期的微創新產品,那麼只有競爭別無他途。這時的主要競爭對手,其實不是其他小創業團隊,而是已經雄據市場的品牌大企業,或是虎視眈眈想進入智能硬體市場的互聯網企業BAT, 360, 小米。這時候,唯一的策略就是「順其折騰」了。

    這種產品定位的勝算非常小。但是我輔導的團隊卻又不知不覺掉入陷阱。原因無他,初創團隊信心不足,產品定位常用加法,不斷的在產品上添加應用,心中期待的是“東方不亮西方亮”,會有用戶因為不同的應用或多種應用,而買了自己的產品。

    例如有幾個團隊做智能汽車的HUD抬頭顯示器,除了導航之外,又添加上網、微信、音樂播放、AR增強現實⋯⋯。殊不知,這種加法產品除了增加成本、產品失焦之外,還把自己䧟入與成熟期導航品牌和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小蝦米挑戰大鯨魚,又挑大鯨魚的主場作戰,除了「順其折騰」還可以做什麼?

    聰明一點的初創團隊,挑一個比較保險和看好的增長期產品,然後開發些垂直應用,縮小目標用戶市場,進行差異化。例如在日漸増長的無人飛機、飛行器、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產品領域,做差異化應用。這種策略叫做「節外生枝」。

    最聰明的戰略當然就是,在成熟期產品做垂直市場差異化應用的創新,高度滿足縮小的目標市場用戶的需求。並且在市場行銷上定位產品為誕生期的新品類。

    這種做法其實就是一種破壞式創新或傳統產業顛覆。選擇成熟期產品或是市場,是因為這種產品肯定是“剛需“,不是nice to have的可有可無的產品。然後以新技術,新工業設計,賦與產品新的生命,創造一個誕生期的新產品品類。這種策略就是「另起爐灶」。例如,Nest, Tesla, 等等。

    以上講的是下面文章的背景和產品定位策略。下面文章則是延伸下去的競合策略。希望我這些補充,能夠讓各位朋友更加清楚文章的內容。

    亦競亦合,看產品生命週期所處的階段

    一個產品從誕生,到成長,到成熟,到消退,這一生命週期又長又短。你不是一個人在奮鬥,在每一個階段,你都可能遇到你的競爭對手,或是合作夥伴。是競爭,還是合作?程天縱老師給我們創業小夥伴提了一些建議:

    一般當產品和競爭對手基本上不是一個等級的產品時,就要明晰產品品類是在產品生命週期的哪一個階段,從而採取或是競爭、合作,或者另辟戰場的方式應對競爭對手。

    當產品處在品類的誕生期,主要以合作為主。
    需要聯合競爭對手共同推廣、科普產品,增加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度。一般在產品誕生期追求產品的通常是發燒友,而吸引他們的往往是創新、技術、功能、速度,並不在價格。這時就需要以產品研發單位為主導戰略單位,強調用戶體驗。

    例如電動汽車品牌 Tesla 宣佈開放自身 400 項專利技術,與競爭對手共同開拓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大家都知道傳統汽車行業屬於典型的傳統產業,成熟期非常長。但由於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對環保意識的普及以及石油短缺造成的高油價,往前來看汽車行業其實正在緩慢進入衰退期。而正是在此基礎上,傳統汽車已經變得非常封閉保守而不再歡迎新供應商、不接受創新。

    但即使是正在衰退期的傳統汽車,撼動其地位也並非易事。畢竟汽車行業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存在著大量的技術壁壘。在 Tesla 之前犧牲的烈士也不在少數,開放專利技術其實正是 Tesla 吸取前者的教訓採用的一種合作的應對策略。它跟同樣是智能電動車的 「同行」 不在是競爭關係,而採用合作,共同對抗傳統汽車行業和它們造成的消費者使用習慣和體驗。這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智能電動汽車在大眾心目中的認知度以及對於整個市場的開拓。

    但如果是進入快速成長期的產品品類,就應該採用的是亦競亦合的策略。
    這個階段的產品特色是競爭,天下未定,沒有壟斷的品牌,沒有統一的標淮,百花齊放、百鳥齊鳴,機海戰術流行。每個產品瞄准不同的目標市場。這時以市場行銷部門為主導戰略單位,要強調滿足目標市場用戶的需求和解決目標市場用戶的痛點。

    如果產品品類已經進入成熟期或衰退期,這個階段的產品只有比較規格、價格和外觀設計,那麼和競爭對手只能是競爭。

    在這方面蘋果定位就非常明確,因為智能手機早已進入產品品類成熟期,從市面上手機品牌的廣告不難看出,比規格、價格、外觀設計的比比皆是。產品在此週期內比較典型的就是依靠專利戰來奠定產品的競爭防守策略,所以相對於新興的 Tesla ,蘋果採用的則是完全相反的專利保護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尤其是處在衰退階段的產品,競爭的同時,更重要的應該是盡快脫離糾纏另辟戰場。

    在眾多的產品功能當中,應該集中火力強調創新、別人沒有的、特色的一項功能。然後將產品塑造出一個新產品品類的形象,將戰場拉到一個新品類的誕生期。而許多企業和團隊經常犯的錯是仍然與競爭對手產品糾纏撕殺,強調同樣功能但是比競爭對手優越。因此產品競爭策略強調許多功能,模糊了自己產品的特色,反而暴露自己產品由於擁有許多消費者未必需要的功能而價格昂貴的競爭劣勢。

    以上內容源自「Terry & Friends」創業社群,經編輯整理發佈。

    附錄

    市場是開放的,是合作還是競爭還是另辟蹊徑,則需要在實踐中去把握。

    順便奉上近期由 iFanr 主編陳一斌翻譯的「技術成熟曲線」,供創業路上的小夥伴參考。
    http://www.shenzhenware.com/articles/7

  • 比比昂速度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1-12 17:45:23
    有 113 人按讚


    亦競亦合,看產品生命週期所處的階段

    一個產品從誕生,到成長,到成熟,到消退,這一生命週期又長又短。你不是一個人在奮鬥,在每一個階段,你都可能遇到你的競爭對手,或是合作夥伴。是競爭,還是合作?程天縱老師給我們創業小夥伴提了一些建議:

    一般當產品和競爭對手基本上不是一個等級的產品時,就要明晰產品品類是在產品生命週期的哪一個階段,從而採取或是競爭、合作,或者另辟戰場的方式應對競爭對手。

    當產品處在品類的誕生期,主要以合作為主。
    需要聯合競爭對手共同推廣、科普產品,增加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度。一般在產品誕生期追求產品的通常是發燒友,而吸引他們的往往是創新、技術、功能、速度,並不在價格。這時就需要以產品研發單位為主導戰略單位,強調用戶體驗。

    例如電動汽車品牌 Tesla 宣佈開放自身 400 項專利技術,與競爭對手共同開拓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大家都知道傳統汽車行業屬於典型的傳統產業,成熟期非常長。但由於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對環保意識的普及以及石油短缺造成的高油價,往前來看汽車行業其實正在緩慢進入衰退期。而正是在此基礎上,傳統汽車已經變得非常封閉保守而不再歡迎新供應商、不接受創新。

    但即使是正在衰退期的傳統汽車,撼動其地位也並非易事。畢竟汽車行業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存在著大量的技術壁壘。在 Tesla 之前犧牲的烈士也不在少數,開放專利技術其實正是 Tesla 吸取前者的教訓採用的一種合作的應對策略。它跟同樣是智能電動車的 「同行」 不在是競爭關係,而採用合作,共同對抗傳統汽車行業和它們造成的消費者使用習慣和體驗。這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智能電動汽車在大眾心目中的認知度以及對於整個市場的開拓。

    但如果是進入快速成長期的產品品類,就應該採用的是亦競亦合的策略。
    這個階段的產品特色是競爭,天下未定,沒有壟斷的品牌,沒有統一的標淮,百花齊放、百鳥齊鳴,機海戰術流行。每個產品瞄准不同的目標市場。這時以市場行銷部門為主導戰略單位,要強調滿足目標市場用戶的需求和解決目標市場用戶的痛點。

    如果產品品類已經進入成熟期或衰退期,這個階段的產品只有比較規格、價格和外觀設計,那麼和競爭對手只能是競爭。

    在這方面蘋果定位就非常明確,因為智能手機早已進入產品品類成熟期,從市面上手機品牌的廣告不難看出,比規格、價格、外觀設計的比比皆是。產品在此週期內比較典型的就是依靠專利戰來奠定產品的競爭防守策略,所以相對於新興的 Tesla ,蘋果採用的則是完全相反的專利保護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尤其是處在衰退階段的產品,競爭的同時,更重要的應該是盡快脫離糾纏另辟戰場。

    在眾多的產品功能當中,應該集中火力強調創新、別人沒有的、特色的一項功能。然後將產品塑造出一個新產品品類的形象,將戰場拉到一個新品類的誕生期。而許多企業和團隊經常犯的錯是仍然與競爭對手產品糾纏撕殺,強調同樣功能但是比競爭對手優越。因此產品競爭策略強調許多功能,模糊了自己產品的特色,反而暴露自己產品由於擁有許多消費者未必需要的功能而價格昂貴的競爭劣勢。

    以上內容源自「Terry & Friends」創業社群,經編輯整理發佈。

    附錄

    市場是開放的,是合作還是競爭還是另辟蹊徑,則需要在實踐中去把握。

    順便奉上近期由 iFanr 主編陳一斌翻譯的「技術成熟曲線」,供創業路上的小夥伴參考。
    http://www.shenzhenware.com/article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