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韓國線上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韓國線上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韓國線上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韓國線上看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840的網紅Dr. A-bau,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關於殺警案,還是決定說點什麼。我並沒有要給一個什麼明確的答案,只是提出個人看法,與大家公開討論。先聲明,我一定有我的立場和先入為主的想法,可是我盡可能地用溫和的語氣在闡述,所以,如果你是那種一言不合就一定要謾罵,嘲諷,開酸的人,為了你我都好,麻煩你別看吧,感恩。 老實說,無論是認為精障者犯罪應該獲...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30的網紅李吳兄弟Li Wu Brother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李吳兄弟成軍以來首次粉絲家人同樂會 錄影聚會時間4/24 背景音樂:李吳兄弟『因為有你』 三立華劇【三隻小豬的逆襲】插曲 ♫ 各大數位平台線上聽 https://star.lnk.to/leewu 五年了!謝謝你們ㄧ直陪在我們的身邊。還記得李吳剛成軍的時候,後援會只有少少的人,不過...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韓國線上看 在 Amber♡在韓國說故事給你聽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16:23:08

#關於你也關於我 #上 他變了好多。  從國外回國後的安,多了分穩重、多了分野心,多了幾分..確信。  最近發了幾篇關於他的照片,其實在我跟他交往三年多的日子裡,他總是不要我這麼高調、因為畢竟他的身分本來就不適合高調,如果我不能接受的話,當初就不會選擇交往。  但最主要是,我沒有光明正...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韓國線上看 在 Dr. A-ba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10 22:02:22
    有 92 人按讚

    關於殺警案,還是決定說點什麼。我並沒有要給一個什麼明確的答案,只是提出個人看法,與大家公開討論。先聲明,我一定有我的立場和先入為主的想法,可是我盡可能地用溫和的語氣在闡述,所以,如果你是那種一言不合就一定要謾罵,嘲諷,開酸的人,為了你我都好,麻煩你別看吧,感恩。

    老實說,無論是認為精障者犯罪應該獲判無罪,或是認為應該一視同仁地關監禁甚至死刑,兩派都多少有些過激的言論讓人不舒服:認為應該無罪的,會一直喊著人權人權,好似相反立場的人就是沒人性,認為死刑只是為了『報復』。另一派的人,則常夾雜類似詛咒的話,「等哪天你家人被人殺死了,你再來說你不支持他判死刑。」甚至更激進的人會認為,不論大罪小罪,反正只要犯罪,就希望司法判處極刑。

    廢死和精障者犯罪無罪,雖然是兩個不同議題,可是支持者時常有著極大的交集,反對者亦是(支持A也通常支持B,反對A也常跟著反對B),所以先都歸在一起去討論。而這是不是一個單純的人權議題呢?以人權議題來說,婚姻平權絕對是,畢竟婚姻說到底是關乎兩個人的事而已。但廢死或精障者犯罪呢?這不僅僅是關於(兇手的)人權,還是一樁犯罪,更有受害者的人權(如果還活著)以及其家屬要追求的正義。

    以王婉諭來說,第一時間,她的立場是反對死刑的,也因此招來許多嗜血的人批評她不夠愛小燈泡,可是隨著時間過去,她轉為希望兇手被判處死刑。我相信以前的她一定也曾是個廢死派的理想主義者,她大概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這麼希望兇手被槍決。難道她從廢死轉為支持死刑,她就成了不懂人權的人嗎?

    我們往往會對自己支持和信仰的事情,找到很好的理由和理論,說服自己也說服他人,可是對相反立場者,卻會用一種過於簡單,而去脈絡化的方式來解讀,甚至以偏概全,認為反對者『都是』怎樣的人。然而,一個人會產生怎樣的立場,一定跟他的生命經歷等等是息息相關的,就像上述的王婉諭的例子。但這去脈絡化的解讀方式,也造成兩邊立場的人無法產生對話。

    講究人權是一個世界的大趨勢,但並非所有打著人權旗幟的人,都真的了解其內涵。例如在婚姻平權上,有些人喊著支持,卻又會說那些扮裝皇后,或是女性化(娘娘腔)的男生『噁心』,又或是說,他們支持女同,但反對男同,因為肛交很髒云云。雖然同婚的推動他們還是幫忙推了一把,但說到底,那或許只是在吃人權自助餐,因為喊人權似乎是件很『潮』的事(我指的是部分的人)。而我也有些疑惑,雖然「精障者犯罪應判無罪」的想法是良善的,但其中是否夾雜著一絲歧視的味道?例如原住民考試的加分,我也始終不懂這是否是漢人某種優越感,認為「你不如我」所特立的,即使,那政策是出於良善。

    另外,關於精神鑑定,前陣子大家才在說,普篩會有偽陽性偽陰性。再先進的科學分析,都會有謬誤,再精密的程式,也免不了出現bug,可是這時精神鑑定又變成不能被質疑了?倒也不是我不認同那位專業醫師的鑑定,我想,任何精神科醫師去,大概都會判定殺警案的犯人,當時確實處在發病狀態(所以,這案子打一開始就不可能求處死刑就是了)。

    而我比較想詬病的是司法程序。我跟一位擔任過法官和律師的朋友聊到此案,他認為應該第一時間送交三組不同的醫事人員做鑑定,並且在不讓他們知道同時間還有別人做鑑定的情況,以自己的專業來做判斷。縱使出來的結果可能一樣,但至少比較能讓人信服,畢竟這是這麼重大的刑案,多花些錢和人力,本是應該,而且也才不會讓單一一位醫師承受所有壓力。

    然而現在已經不可能了,時間已久,現在的鑑定都已無法還原犯人當時的身心狀況,而且,鑑定的醫師都已被大眾知道,鑑定結果也半公開,那接下來的鑑定,也就不可能是自由心證,不可能不被影響了。「要推翻前一位醫師的診斷,重新下一個診斷,是遠比你立一個新的診斷,來得困難許多。」

    而診斷這件事情,總是一翻兩瞪眼的。即使你的病歷和報告有密密麻麻一大疊,但最後出現「你有/無 高血壓」,就是會影響你能不能申請到保險。然而所有的病症都是一條軸線發展的,今天高血壓的定義是140/90,難道139/89的人就不用擔心,而多了1mmHg就會馬上腦溢血嗎?可是報告上頭寫著「病患犯案時處於心神喪失狀態」或「未達到心神喪失狀態」,就多少會影響我們心中的天平。不過,雖然我認同犯人在當時處於發病狀態,有嚴重被害妄想,但他被捕後說「我知道再這樣下去他會死」這類的話(大致語意是這樣,詳細內容我忘了),所以他是否完全地心神喪失?這有待商榷,不過我當然不是專業。

    然而,真正有裁決權的還是法官。過去也是有很多案例,法官不採納鑑定的報告,例如某個醫療糾紛,三位醫事人員鑑定結果,不是沒有疏失,就是疏失本身不足以影響病人結果(死亡),但法官還是對醫師判了刑。而不論是醫師或法官,只要是人就有自己的立場,一位廢死派的法官,大概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求處犯人死刑。這也是為什麼關於同婚釋憲,憲法擺在那幾十年了,明明大家看到的文字內容都一樣,不同的大法官卻對婚姻平權的解讀南轅北轍,說到底,還是每個人的立場根本性的不同啊。

    不論這個案子將來如何發展,最該注意的是,將來出現『模仿者』。這模仿者指的是,沒有精神疾病的人,謊稱自己有,或是曾經有精神病史的人,在犯案當下並非發病狀態,卻還是犯案,並宣稱自己發病了,例如王景玉就是這樣。即便他殺害小燈泡時,『可能』有些症狀,但那些症狀不足以影響到他的認知,就不該構成減刑要件。而一旦越來越多人聲稱自己有精神疾病,其中有真有假,然後去犯案,就是更加造成精障者的污名化,讓真正弱勢而應該受到照顧的人,被剝奪資源,甚至讓他們不願出來,也會形成大眾對醫師的鑑定和司法體系更加不信任。

    精神疾病有那麼容易判斷嗎?如果今天『與惡』的應思聰出現在你面前,你該如何判定他是有思覺失調症的應思聰,還是演技很好的演員林哲熹?甚至是曾經有應思聰病史,但此刻正在演戲的林哲熹?或許專業的醫師比我們懂得判斷,但有沒有可能出現演技更厲害的模仿者呢?

    記得我高中時讀了『24個比利』這本訪談小說,即便採訪者(本書作者)在一開始就告訴讀者,他相信比利確實是有人格分裂(解離型人格),然而這本小說我從頭讀到尾,我都無法說服自己比利是真的有病,我始終認為他是個模仿高手。除了他的每個人格都太完整太立體,更重要的是,那24個人格多是男性,且多掌握權勢,而佔少數的女性人格,則較為懦弱且邊緣。可是他聲稱犯下多起性侵案的,竟是其中一個邊緣的女同志人格。把責任推給了一個女同志的他,是個完全的生理男性,此舉就像是要淡化自己的罪行。

    或許有人會說,一般人不會想被當精神病患,所以不可能假裝精障者去犯案。但同樣地,一般人也不會想去殺人或性侵,一般人也不會想去坐牢呀,因此我們只是用著自身想法,去套用在犯罪者身上,而實際上我以前也遇過一個中國籍人士,希望能以被害妄想症(他認為自己遭中共監控)的名義,讓我們收治住院,可是被老師拒絕了。也遇過幾個在急診喊著希望精神科收他住院的病人,所以這世上真的是各種想法的人都存在啊。大眾期待醫師去拆穿謊言,但說穿了,沒有任何科學方法是能夠完全讓一個人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這實在太為難了。

    誤導醫師,影響診斷,實務上有沒有可能呢?我自己曾經幹過一件事。三年前我有一個故事入圍文化的優良劇本獎,後來拿到台北市影委會的劇本獎,還得到兩個文學獎,講的就是一個思覺失調症患者如何『偽裝』成正常人,最後逃出醫院。先說,那個時候的我狀況很糟,媽媽過世,失戀,決定不從醫,並從研究所休學等種種事情接踵而來。為了完成這個劇本,我希望能真實的體會被當成病人的感受,於是我去了身心科。

    我先為自己塑造了一個形象,在我闡述自己的狀況後,醫師也做了些回饋和建議,然後我發現,那些回饋跟建議跟我過去在精神科實習所學到的一模一樣,也就是,當我說我有A的症狀,我知道醫生會給我a這建議,當我說我有B的問題,醫生一定會用b這答案來回答我。因為所有建議和答案幾乎都在我預期之內,所以醫生給予的口語方面的治療,是無效的,然而我並沒有表現出來,而是乖乖領了藥,那些我預期他會開的藥。

    接著我想了解,吃藥會引起哪些副作用?為什麼精障者很多不願配合治療?於是我吃了幾天醫生開的藥,直到某天,我頭痛欲裂的起床,卻還要搭高鐵到台中去接案拍照,不僅遲到了,還把行李箱忘在高鐵站櫃檯,我就不敢再服用了。後來我要求醫師為我做檢測,他找了心理師來。看著那一份密密麻麻,有幾百題的測驗,即便題目看似亂數排列,可是我卻能清楚分辨出,「這一題在問我是否有思覺失調症症狀」,「這一題在測試我是否有躁鬱症」等等,也就是,藉由答題,和我在醫師面前形塑的形象,我可以有一定的程度去影響醫師對我的診斷。在那一刻我其實覺得有點可怕,精障的『模仿者』如果可以做到這樣(但實際如何操作,我想還是別說得太細)。

    後來我還是跟醫生坦承,我有醫學的背景,目前正在創作劇本(我沒有說我是為了寫劇本才來看診的啦,那太不給醫生面子了,不過我有說他給的建議我自己都聽過,所以沒什麼效果)。在那一刻我才感覺鬆了一口氣,也才終於建立起我跟醫師之間的信任感,不過那次之後我就沒再回診了,沒有後續,當然也沒利用這些去犯罪啥的,申請保險什麼的(題外話,後來接觸很多線上編劇,才知道滿多人都滿瘋狂的啊,為了瞭解酒店文化,去當一日小姐,或是跟著法醫去命案現場之類的)。

    雖然我們期待醫生做出正確診斷,也沒有醫生想犯錯,但每個醫生執業生涯中,大概不可能沒出現過判斷錯誤的時候吧。我有一個親戚二十幾年前被診斷為憂鬱症,他的學歷家庭等等都很好,可是他就是發病了,最嚴重的時候,被強制住院治療一個多月。或許大家身邊多少有接觸到憂鬱症確診的親友,可是有因此住過院的應該很少,所以可想而知他當時情況有多嚴重。

    往後的十幾二十年,他時不時的會發病,並且一發病就要花很長的時間來恢復。直到幾年前,他才正式被確診為是躁鬱症,不是單純憂鬱症。由於他天生性格就很溫和,情緒的起伏不明顯,以致於他在躁鬱症的『躁期』,看起來也不顯著。而人在躁期時,往往自我感覺良好,很不容易有病識感,因此他永遠在『鬱期』才會去求醫,導致每次醫生看到他,都是在鬱期,也就被診斷為憂鬱症。而如同我前述,「要推翻前一位醫師的診斷,重新下一個診斷,是遠比你立一個新的診斷,來得困難許多。」即便他不斷換醫生,但每位醫生翻開他的病史,密密麻麻都是其他精神科醫生下給他『憂鬱症』的診斷,使得他這麼長時間都被當作是單純憂鬱症在治療。

    而實際上不管是哪種疾病,一旦進入長期的慢性病,病人與自己的病『共處』了許久,也就產生『共生』關係,有的時候他們比醫生更能掌握自己的狀況。我有一個朋友,有先天性的心臟異常,導致他心跳始終維持在兩百以上。一般人心跳數如此,早就昏過去了,可是因為他一出生就是200bpm,就像一般人爬山可能會有高山症,但長期居住在高山上的人,身體已發展出一套自我調節機制,所以他可以打球熬夜樣樣來,他甚至是我遇過運動神經最協調的人之一。當然他幾年一次,還是會發生類似休克的瀕死狀況。而在兵役體檢前,他刻意熬夜多天讓自己疲憊,當醫生看到他的數據,想當然爾是判免役了(普通人不要學,他是真的有心臟異常,而且這很危險)。

    我也認識一位編劇,曾拿過兩大劇本獎首獎,是個創意無限的創作者,但他本身有躁鬱症。躁鬱症的躁期其實是個自信滿滿,且創意噴發的狀態(並不是大吼大叫就叫躁鬱症。如果有不熟悉躁鬱症表現的人,可以看看電影『LUCY』,裡頭Lucy說自己「腦袋速度跑得很快」就是典型躁鬱症表癥),生病十幾年下來,他其實知道如何調配藥物,讓自己處在輕躁狀態,不會過於失控,卻又能展現創意。

    我舉這些例子,不是要大家不信任醫師診斷,而是醫生的判斷確實有許多變因在其中,而這變因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仰賴病人本身給的資訊。坦白說,要醫生從短短三五分鐘(台灣一般門診時間,精神科會再長一些),去下正確診斷,這未免也太強人所難。所以,或許假扮成應思聰的林哲熹不會有,但卻可能存在著不少,有應思聰病史,可是此刻正在演戲的林哲熹,例如王景玉,或是前陣子新店路上隨機砍死人的現行犯,他們確實有精神病病史,可是他們犯案當下真的沒有判斷能力了嗎?

    我們一定都有過生氣的經驗,也有過『模仿』自己生氣的經驗,假裝對某人發脾氣,所以就像我前面舉的例子,生病久了的人,對自己疾病越熟悉,有些人甚至可能具有一定掌握能力,導致醫生的精神鑑定也更加困難,他們在犯案後又一再地在媒體面前強調自己的精神病史,讓大眾對精障者敵意更深,讓弱勢的病患更躲到角落,這些『模仿者』,才是真正與惡的距離很近。

    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無助和對身邊的人造成的影響,我其實滿熟悉的。除了上述那個躁鬱症被診斷為憂鬱症的長輩是我三等親,我外婆在糖尿病導致失明後的幾年後,也開始精神錯亂,被診斷為思覺失調(不過她情況特殊,可能是高血壓和糖尿病引起的腦部病變,而有了幻覺),我母親在神經退化性疾病MSA的過程中,也時不時有「我已經死了,心臟沒在跳了」這類妄想的言語,後來也有了憂鬱症,主要照顧者我爸也一樣得了憂鬱症,而我哥則有輕微亞斯伯格(亞斯伯格在2013年以前都屬精神疾病)。也因為這樣,我滿痛恨明明不是在發病狀態下犯案,卻以精神病史來為自己脫罪的人,因為他們造成社會更多的誤解與對立。

    『與惡』讓我們開始重新省思,但我認為,或許是題材的關係,『與惡』揭示了一種面向,可是卻不是全部面向。在『與惡』裡,受害家屬的喬安是個社經地位高的女強人,非常跋扈,看似她的憤怒大過於喪子的悲傷,甚至利用職權,一路追殺到兇手家屬。而兇手的父母,憨厚,低薪,縱使隱姓埋名,還是想默默還債。影集對於曉明屠殺的過程,用很快速的方式的帶過,不讓人感受過多可怕或悲傷的氛圍,但卻重複著曉明父母在眾人面前下跪的畫面。觀眾當然在不知不覺中,『沒有那麼同情』喬安,而同情應思聰和李曉明及其家屬。這不見得代表編劇本人的觀點,就像我上述那個寫思覺失調症的得獎劇本,很多人也認為我在為精障者犯罪脫罪,可是那真的就是取材問題,我也許下個案子就是另一種觀點。而相對的,韓國電影『素媛』則是以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某些人,就是全然的邪惡,帶給你永久的傷痛」。

    回到『與惡』,確實有時候新聞畫面會出現兇手或其家屬在媒體面前下跪的悲慘鏡頭,例如殺警案的兇手妻子就是,但這個社會上也有很多時候,受害者家屬拿不到賠償(雖然那幾百萬根本無法與人命相比,可是對一些低薪家庭,那卻是救命錢,尤其如果死的是經濟支柱),而那在『與惡』中是沒有被呈現的(例如前陣子有一個受害者媽媽跟兇手下跪,請求他賠償,還被兇手踢的)。坦白說,『與惡』為了戲劇效果,確實用了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但現實生活中,除了事件剛發生時,記者會去採訪兇手家人,可是當時間過去了,有人知道鄭捷或王景玉的家人的現況嗎?

    我們先撇除精障者犯罪,或是自我防衛時不慎將加害人誤殺,或是威權時代政府亂抓人亂殺人等情況,先聚焦在一般的殺人案件,以下是我自己私人的一些想法:在一場悲劇之後,最該被照顧的,是受害者(如果還活著)以及受害者家屬的心情,其次才考量兇手以及其家屬。如果家屬選擇原諒,其他人也不用在那邊鼓吹一定要上訴,如果家屬無法原諒兇手,那麼國家是不是有什麼能幫助家屬的?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質上的,畢竟,這種兇殺案,死者家屬可能連保險都領不到多少。

    我外公在我國中時過世的。當天晚上九點多,他獨自在附近公園運動,在台中英才路過斑馬線時,被一輛由剛滿18歲就有車的爸寶,以時速九十幾公里撞過來,拖行了五十幾公尺,我外公頭蓋骨碎裂,當場死亡。在那之前,我外公什麼糖尿病,高血壓,痛風都沒有。家族裡的大人其實都準備好了,在第一時間就調閱監視器,找專人來量煞車痕,而媽媽家族裡有法院書記官也有記者,肇事者滿18歲就有車,家境肯定不差,所以決定提告。

    但我外婆卻說「算了」。倒不是她多體諒肇事者或是她為人和善,事實上外婆是我見過最具威嚴的長輩,所有的兒子媳婦孫子都怕她,所以她只是不想頻繁地跑法院,因此肇事者連一毛都沒賠,那個肇事者我也只看過一次,就這樣結束了。因為兒孫們都尊重(怕)外婆,因此再沒有人提出要繼續提告(雖然外婆曾有一說,是外公死後,她獨居,她怕一提告,對方會來私下報復。所以明明是受害者家屬還要擔心被報復,唉)。

    然而那畢竟是外婆自己的意願,沒有人強迫,或給她出主意。倘若這時候有人跳出來,「妳一定要告死他」或是說「算了啦,人都過世了,你再告他也於事無補」,我大概都會覺得「干你屁事?」。所以,如果我是受害者家屬,有人說「你支持廢死,你不愛你的家人」或是一直喊著要廢除死刑,然後搖著人權的旗幟時,我大概心裡也會想「所以你在說我沒在care兇手人權?你認為希望兇手被判死的我,是個壞人嗎?」。對於受害家屬來說,他的家人就是無緣無故被人殺了(先不提那種行竊失風被屋主殺了,或是要強暴人反被殺這類的例子),在那悲痛的情緒中,大概沒辦法去想那個兇手是不是精障者,是不是低收入戶。也因此當其他無關緊要的人一直喊著人權人權,或告死他關死他之類的言論,是否有站在受傷最深的,被害家屬去想?我們都只是局外人而已。

    對我來說,廢死並不是我們宣布1月1號開始不執行死刑,社會就太平了,而是在各種機制下,不論是犯罪的預防,假釋犯的管理,精障者的社會支持系統,讓我們真的不再需要動用到死刑,那才有廢死的意義。否則,那就像是把期末考門檻降低,讓大家all pass,只是表面上的數字好看。是的,死刑有其『不可恢復性』,一旦死了,生命再也不可恢復,既然如此,那兇手在殘殺被害者時,又怎能輕易地奪去他人生命呢(一樣地,先撇除精障者等等特殊情況)?

    我自己也是常常在天秤的兩邊搖擺,然而,當我看到了印度公車上,一個醫學院女生被人輪暴,然後腸子被從肛門中拉出慘死的新聞,看到台灣一群男生因為聽信謠言,而輪暴一個弱智女學生,棄屍在焚屍的新聞,我很難相信會在犯案後說出「她應該乖乖讓我們強暴,這樣她就不會死了」或是將人棄屍在草叢後,跑去夜唱,再回來焚屍的人,是有教化的可能。或許,這個世界真的有所謂純粹的邪惡吧,才能這樣無視他人的生命。

    最後,聊到死刑在我心中的意義。死刑的存在,不是為了要我們用它,而是希望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它,就像保險一樣,我們買保險不是為了發生意外,而是希望永遠不會使用到它。是,這或許是近乎不切實際的理想,但其實廢死派有一部分人不也是理想主義者?某一部分人認為人都有教化的可能,任何生命都有被拯救的價值。

    以上,我只分享自己的想法,沒有要影響誰,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自己的信念,而沒必要因為想法的不同,就去將對方妖魔化,畢竟,每個人的成長和背景都是不一樣的,那我也確實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不同的想法。(能看完的人,也是很厲害。)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韓國線上看 在 世界,進行中 The Ongoing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29 23:15:27
    有 41 人按讚

    [20200229 • 台南 • 龍族]
     
    229這日子總給我一種奇妙感,有點像旅行時明明飛了快一天,卻因為時差錶面上只增加3小時,或高緯度國家的夏天總是很晚才天黑一樣,有種突然多了好多時間可以用的錯覺。於是把去年沒做完的事情收個尾,整理好不容易入手,第三波初版一刷的《龍族》。
     
    《龍族》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接觸的奇幻小說,故事線單純,講述少年修奇與他的夥伴,為了完成任務,在充滿怪獸與魔法的大地上與各種種族相遇的故事。書中的生物種族設定,基本上沿用《魔戒》,包括人類、精靈、巨魔、龍、半獸人、矮人等。
     
    為什麼我對故事線的描述不會是「少年修奇與他的夥伴,在充滿怪獸與魔法的大地上與各種種族相遇,完成任務的故事」呢?因為這本書的精彩之處並不在任務本身,是修奇與夥伴們在與其他角色交會與對話過程中,闡述(更多時候是在論辯)對世界的思考。
     
    更精確來講,這是一套包裝在奇幻故事裡的哲學小說。整個故事圍繞一個很明確的中心概念:「我」不是單數。
     
    意思是說,人會和周遭的人事物不斷產生關係,我們出生當下,就是爸媽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成為他人的朋友、情人、同事...我們藉由行為與人際交往,在不同人事物身上投映無數個自己。雖然在《龍族》的世界觀中,人類是混亂又不完美的種族,卻因此留下不滅的存在。在書中,角色同樣會遭遇死亡,但因為逝者不滅,仍繼續活在每個角色的心裡,悲傷似乎也淡化了一些。
     
    當然如果通篇說理就太無趣了,《龍族》讓人著迷的地方,就是把哲理包含在各種優美、幽默的文句甚至主角們的小拌嘴裡。比如書中的智囊角色卡爾,就這樣對修奇解釋人類與精靈的差別:
     
    「人類走過森林,就會創造出小徑;精靈走過森林,就會變成樹木。人類仰望星空,就會創造出星座;精靈仰望星空,就會變成星光。」
     
    人類以自己為中心解讀環境,設法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但有時卻會因為理解的偏誤造成傷害。精靈則是和所處的環境合而為一,和世界在一起。
     
    還有許多很有特色的招呼語或有哲思的句子,像是「祝你旅途愉快,耳畔常有陽光,直至夕陽西下。祝你一路平安,歸來時猶如離別,笑顏常在(以前成為好多人的簽名檔)」、「星星給予仰望者光芒」、「死亡是約定好的休息」。
     
    主角的夥伴們大都很碎嘴,每個人的個性也因著碎嘴以及作者對種種瑣事的刻畫功夫中變得立體。在時而感性時而好笑的對話中,你不會覺得自己在看哲學,卻已經自動開始思考例如存在主義之類的問題了。
     
    《龍族》起先在網路連載,造成轟動後實體出版,在韓國銷售200萬冊(現在來看真是難以想像的數字)。後來遊戲開發公司eSofnet順勢推出線上遊戲,台灣緊接著推出同名小說。小說由宏碁投資的電腦軟體公司第三波出版,全套12本書,每本封面就是一個遊戲的角色人物,還有非常精美的書籤。高中的時候,朋友借我這套書,看了真是驚為天人,我媽怕我太沉迷,還先整套沒收,考完一次大考才恩賜一本(雖然我也知道放在哪啦)。窮學生如我非常想收全套,但只能想想而已。
     
    在第三波轉型收掉原本業務後,這套書也絕版了。從前在家樂福貼上每本99元大特賣貼紙的初版《龍族》,不知不覺成為二手書市場中的珍品。後來春天出版社在2008年重新出版,不過新版封面就沒有高中時代的回憶,始終讓我興趣缺缺。這些年來每次去二手書店,我總留意著架子上有沒有《龍族》,或拜託老闆幫忙打聽,但總只找到零散的書冊。網拍雖然能找到,但往往是租書店釋出,有訂書針或蓋上店章,書籤也已佚失,都不是我心中理想的樣子。
     
    去年,我終於從網拍收到書況比較理想的《龍族》,但書籤有缺。接著有朋友割愛收藏多年的愛書,而且書籤是齊全的(灑花)。今天趁著休假,把書本重新擦拭整理一次,泛黃部分用240#的細砂紙磨過,有種新年新氣象的感覺(?)過了十幾年終於實現的心願,一口氣擺上書架就是滿足!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韓國線上看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05 08:22:39
    有 220 人按讚

    【#有感覺 #線上讀河正宇的話與畫】

    *我想畫的並不是掛著虛假笑容的悲傷小丑*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面無表情,雖然會生氣也會笑,卻不會像演員那樣為了展現情感而刻意去運用臉部肌肉。如果將演員的臉皮扒下來只剩裡面的肌肉的話,我想應該就會佈滿著那些極細微的肌肉紋理。

    這種想法甚至延伸出:演員是戴著面具的存在。我畫的Mask這幅作品,在第一次個展上展出時,我並不是很滿意,如今回想,可能是因為放進了太多我的個人想法,所以才令我感到不自在。但是最近不曉得為什麼,我突然對這幅畫作特別有感覺。

    也許是直到今天,我才終於明白自己當初想畫的是什麼──我要畫的並不是單純的「臉蛋」,而是「小丑」,最能夠代表演員人生的小丑。

    從我開始畫小丑這個主題迄今,已經累積了好多個不同的小丑畫作,最深得我心的是一幅名為Joker Love的作品。不曉得各位是否看過由小勞勃.道尼主演的《卓別林與他的情人》(Chaplin,1992),那部電影的開場畫面到現在都還令我印象深刻。

    一個人用冷霜卸著臉上的妝,帶著濃妝的半邊臉及卸了妝的另半邊臉同時出現銀幕上。我認為那就是演員的人生,不屬於任何一邊,而是站在那條分界線上。Joker Love這幅畫的誕生就是基於這樣的想法。

    Pierrot of Tears是我身邊的演員朋友最喜歡的一幅畫,也許是因為他們少有展現內心真實情感的機會,所以特別有共鳴。身為演員,不論當下自己的情感狀態如何,一旦攝影機開機,就必須忠於角色人物的情感,將其表現得淋漓盡致才行。所以我認為演員是「情感苦工」,就如同臉部會練出肌肉一樣,我們的心也會有肌肉生成。

    I Don’t Know Who I Am這幅畫要和Baby一起欣賞會更有趣。猶記有人說過,小丑是天生注定的,這句話聽起來像幸運也像不幸。西裝筆挺的小丑雖然用心妝點自己,但仍然看起來不像紳士,彷彿小丑的本質是藏不住似的。看著這小丑,令我想起法國的香頌女歌手愛迪.琵雅芙(Édith Piaf)。她從小遭母親遺棄,在妓院裡長大,因罹患嚴重的眼疾雙眼失去視力,最後又奇蹟似地找回了視力。她的人生崎嶇坎坷,不禁令人好奇:難道只有經歷如此悲慘的人生藝術才會開花結果?

    其實,小丑畫早已不是什麼獨特新穎的主題,講述藝術家生平事蹟的電影或傳記,也常用。那麼我為什麼還會想說小丑的故事呢?

    我是個演員,同時也是畫家;是演戲的小丑,也是畫畫的小丑,是我的演員身分引領我去畫這樣的畫,而且正因為是在畫自己的故事,所以才不想把小丑描繪得太過悲情。

    我不想重複大眾過去對小丑的印象,想畫出另一種小丑。我們最初看見小丑,先想到是快樂,而非陰暗。所以,打從我開始畫小丑,我的用色比以往鮮明,多虧那些光鮮亮麗的顏色,每次完成小丑畫,我的心情都會特別好。總而言之,我畫的小丑都是快樂的。

    就算笑容底下暗藏憂傷,也不表示那張笑臉虛假,它只是另一面。在我的認知裡,小丑並不是隱藏真心來虛假演出悲傷,而是反映出一件事的另一面的人物,這才是我知道的小丑。將自己視為虛偽小丑的人一定很憂鬱;將自己視為反映出真實的另一面,並藉以打動人心的小丑,應該是幸福的。我想呈現的,就是後者。

    📌 2011年 河正宇第一次畫展發佈會影片
    https://bit.ly/2UqPqpO

    📌本週六(2月8日)新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653704764849072/

    📖📖繼《走路的人,河正宇》後,
    韓國票房影帝河正宇新書第二彈《#有感覺_河正宇的繪畫與生活隨筆》

    博客來:https://bre.is/F7yDwj4W
    誠品:https://bre.is/rCY7ur7x
    金石堂:https://bre.is/5fGJx2LR
    三民:https://bre.is/TscLzkvo
    讀冊:https://bre.is/qYpkgctw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韓國線上看 在 李吳兄弟Li Wu Brother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17 20:00:15

    李吳兄弟成軍以來首次粉絲家人同樂會
    錄影聚會時間4/24

    背景音樂:李吳兄弟『因為有你』
    三立華劇【三隻小豬的逆襲】插曲

    ♫ 各大數位平台線上聽
    https://star.lnk.to/leewu

    五年了!謝謝你們ㄧ直陪在我們的身邊。還記得李吳剛成軍的時候,後援會只有少少的人,不過只要我們有活動外場,你們總是發揮以ㄧ擋百的精神,為我們大聲吶喊,把氣氛吵到最熱。成為李吳最堅強的後盾。你們用心經營後援會,為辦見面會傷透腦筋,這些我們都看在眼裡。也希望你們可以好好照顧身體,別累壞了。如今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好家人認識李吳,加入李吳這個大家族,我想你們應該比誰都開心吧!在音樂的路上有苦也有樂,因爲有你們一路相挺,我們會更勇敢一直走下去,寫出更好的歌曲給你們。未來不管多少年,也希望你們陪著我們,成為我們最大的力量。因為家人是永遠不會分開的。親愛的家人謝謝你們!愛你們❤️

    李吳兄弟Youtube頻道
    https://pse.is/KDCVB
    李吳兄弟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iWuBrothers/
    李吳兄弟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wu_brothers/?hl=zh-tw
    李吳兄弟微博
    https://weibo.com/u/7214570850
    李吳兄弟17頻道
    https://17.live/profile/r/14251978

    #李吳兄弟
    #首張同名作品集
    #因為有你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韓國線上看 在 李吳兄弟Li Wu Brother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3-28 20:12:57

    成軍以來漫長的等待 X 創作能量大爆發!

    「親手足全能唱作男團」李吳兄弟!

    「2019首張同名作品集」正式發行!

    由李吳大哥「潤恩」及李吳三弟「鴻恩」再度聯手打造!

    特別邀請到「JJ林俊傑」及「BY2」的金牌製作人Dr.Moon 「林子欽」老師所製作。

    第四波嘻哈饒舌主打歌曲「我真的覺得可以」

    強烈的嘻哈饒舌節奏正式襲捲你的耳朵!

    ♫ 各大數位平台線上聽→ https://orcd.co/thefirstalbum



    ”每個人就像本小說,故事內容統統應有盡有,你跟我一樣是作者,路是由你自已選擇!

    ”生存”往往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遠比表面上看過去複雜的多。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乖、要聽話。做人做事要循規蹈矩。後來才發現原來這社會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就像包裹著糖衣的外表,危險且又黑暗。就算再努力也還是會有人嘲笑你、不看好你。但沒關係這一切只是過程,終有一天會證明“自已的存在”

    強烈的嘻哈饒舌節奏顛覆原本「李吳兄弟」給人家唱跳的既定印象。三位親兄弟,三種不同的vocal,各自有各自的flow,但卻對整首歌唱出同一種態度。不管前方的路好不好走,11號公車只會堅定的往前走!


    Song Lyrics


    詞 李吳水門王
    曲 李吳鴻恩


    我真的覺得可以 這diss讓我還給你 我只想順著呼吸 這沒有什麼道理

    我真的覺得可以 這diss換我送給你 忽快忽慢才刺激 做我自己我很可以

    我和我的11號公車 不畏懼向前走著
    旅程途中沒有停靠 我不到終點都不能下車
    這路上荊棘的事有太多 經歷了一些種種
    不是三言兩語幾句話 就能夠形容
    每篇故事就像本小說 故事內容統統應有盡有
    你跟我ㄧ樣是作者 路是你自己選擇 沒有什麼叫對錯
    只有看你自己 願意不願意去做

    有新的元素 新的創意 新的地方 新的自己 新的事情 新的能力
    don’t give up 不是被嚇大
    一直前進 一直努力 一直更新 一直期許 凡事都只能靠自己

    我真的覺得可以 這diss讓我還給你 我只想順著呼吸 這沒有什麼道理
    我真的覺得可以 這diss換我送給你 忽快忽慢才刺激 做我自己我很可以

    別管是否 我作的儘管還不夠幽默 當作這是上天 讓我有天會立地成佛
    任何方法我都try 咬緊牙關撐起來 明白任何事情都為了證明自己存在

    每一段故事的背後 總會有幾個小丑
    他露出詭異的笑容 想盡辦法硬要讓你出糗
    是好加在哥哥我有練過 讓你不攻自破
    不然光是閒言閒語 也會讓人快發瘋
    人說台上表演一分鐘 台下最少就要十年功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 很多人都有說 我挫折當作普通
    我吃苦當作吃補 沒人可以撂倒我

    有我在的場子一定把你嚇瘋
    我拿著麥克風 我隨時都能發功
    不用羨慕我這沒什麼 說了你也不懂
    上了台一拳ko 我已經 等了很久


    我想我會實現 夢想藍圖畫面
    時間說長不長一眨眼 也好多年
    我問心無愧 小細節 都已作好準備
    等待時機我的時代 放心馬上就要出現


    有新的元素 新的創意 新的地方 新的自己 新的事情 新的能力
    don’t give up 不是被嚇大
    一直前進 一直努力 一直更新 一直期許 凡事都只能靠自己


    我真的覺得可以 這diss讓我還給你 我只想順著呼吸 這沒有什麼道理
    我真的覺得可以 這diss換我送給你 忽快忽慢才刺激 做我自己我很可以

    我真的覺得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我真的覺得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我真的覺得可以 這diss我要送給你 忽快忽慢才刺激 做我自己我很可以

    我真的覺得可以


    歌曲製作 Credit


    作詞 Lyricist : 李吳水門王 Maddux Wu
    作曲 Composer : 李吳鴻恩 Li Wu Hong En
    編曲 Arrangement : 李吳鴻恩 Li Wu Hong En
    合聲編寫 Backing Vocals Arranger : 李吳兄弟 Li Wu Brothers
    合聲 Background vocals 李吳兄弟 Li Wu Brothers
    錄音:Dr. Moon (Beatz Monster Studio @Taipei)
    混音:Dr. Moon (Beatz Monster Studio @Taipei)
    製作人:Dr.Moon

    母帶後期工程:Dr. Moon (Beatz Monster Studio @Taipei)

    OP:大潮音樂經紀有限公司(Touch Music Publishing)
    OP:大潮音樂經紀有限公司(Touch Music Publishing)

    MV 製作 Credit

    導演:李吳兄弟
    編劇 : 李吳兄弟
    製片:李吳兄弟
    場務: 吳潤恩
    攝影師:李吳鴻恩、林伊文
    攝影大助:吳仲麟
    燈光師:吳邦崴
    燈光大助:吳潤恩、吳仲麟
    妝髮:李吳兄弟


    MV後期管理

    剪接:李吳鴻恩
    後製:李吳鴻恩

    更多李吳兄弟消息:

    李吳兄弟Youtube頻道 :https://pse.is/KDCVB
    李吳兄弟Facebook專頁:https://pse.is/KBJYG
    李吳兄弟IG專頁:https://pse.is/H725L
    李吳兄弟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iWuBrothers/
    李吳兄弟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wu_brothers/?hl=zh-tw
    李吳兄弟微博
    https://weibo.com/u/7214570850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韓國線上看 在 李吳兄弟Li Wu Brother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3-08 17:30:44

    今天探討主題就是李吳的默契史!
    到底有多好玩?看了就知道囉~
    你所不知道的李吳兄弟各種面向,如何吃,如何玩,如何樂!
    都在每個禮拜日,晚上九點半,
    李吳兄弟官方臉書粉絲團首播!

    更多李吳兄弟消息:

    李吳兄弟Youtube頻道
    https://pse.is/KDCVB
    李吳兄弟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iWuBrothers/
    李吳兄弟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wu_brothe...
    李吳兄弟微博
    https://weibo.com/u/7214570850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