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比基尼登山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比基尼登山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比基尼登山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比基尼登山客產品中有5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04的網紅酸酸時事鐵絲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另】 ㄧ「比基尼登山客遇難 立委籲修國安法不讓山友背罵名」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67209063419170&id=584986081641475...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政府不想要使用者付費? #登山險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

  • 比基尼登山客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19 23:17:06
    有 3 人按讚

    【另】
    ㄧ「比基尼登山客遇難 立委籲修國安法不讓山友背罵名」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67209063419170&id=584986081641475

  • 比基尼登山客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7 18:30:42
    有 747 人按讚

    【「比基尼登山客」G哥,一年後】
    最初看到網友分享的時候,讓我吃了一驚。G哥竟然上了美國老牌體育雜誌「Sports Illustrated」!匆匆讀了一遍,初步印象是老外應該會覺得臺灣的山很難爬 (倒也不假) 😆

    但也稍稍感到一些悲哀:2006年民生報停刊之後,與山相關的議題正式退出主流媒體。如今同樣的報導深度,竟然要懂英文才看得到,身為一位愛山的臺灣人實在是情何以堪。

    外國人是怎麼看G哥的呢?以下是一些翻譯和感想。

    -----

    標題:The Fatal Calling of the Bikini Climber

    試翻為「比基尼登山客的致命招喚」,核心的calling一字代表她對山發自內心的衝動與渴望。這兒不該理解是山在招喚她,因為這只是人類浪漫的想像罷了──招喚她的力量,永遠來自她自己的心靈。

    -----

    1. 題材
    G哥的故事背後有太多有趣題材可用了。他是一位嬌小的亞洲女性,走的卻不是尋常路,甚至負重、經驗和體能都遠超一般的男性山友;然而他又是一位網路紅人,喜愛分享在山上拍攝的泳裝照片。顛覆傳統價值觀的經歷、網紅的身分和熱烈的爭議合而為一,無怪乎能獲得主筆的青睞。

    請大家不要忘了剛出事時,酸民的言論可以多麼無知。最經典的一句話也被收錄進文章囉:「穿比基尼爬山當然會被凍死啊。」

    .

    2. 治療與成長
    說真的,大家多少都會好奇「她怎麼會有這麼多時間花在爬山上」吧?原來是2014年的時候,雇主希望她去中國大陸工作,加上父親逝世的打擊,讓她決定辭去工作並開始投注在爬山這個嗜好上。所以她活躍的那些年,基本上就是靠著累積數十年的積蓄過活。

    每人登山的動機都不太相同,但小至生活壓力,大至心靈創痛,大自然都是能提供治療的場所。

    又因為她和朋友打賭輸了,登頂必須要拍泳裝照,倒是意外地開啟了一條自我發現的道路 (據文章所述,以前的她屬於嫻靜的類型)。藉著大膽展露身體和網路分享(包含實用登山資訊),G哥的追隨者日益變多,她也再也不是從前那位害羞的女孩了。

    她拒絕贊助商的邀請、樂於提供實用的登山資訊、撿拾步道上的垃圾、幫受傷的山友分攤背包重量,並著眼更大的挑戰:完登臺灣268座超過3,000公尺的山峰。

    G哥的朋友們相信,她希望父權的框架之下奪回自己的身體。旁人心中慾望的投射,對她來說則是驕傲的展現。但另一方面,成長後的她也越來越難找到合拍的夥伴,使她逐漸走上了孤鷹的道路。

    .

    3. 可能的致命因素:輕量化

    2018年12月,一位名叫瓊恩‧所羅門(Jon Solomon)的資深外國山友與她在山上巧遇 (文章說現場的山屋和周遭營地裝了150人左右)。常在臺灣健行的他,認為輕量化有助於在臺灣濕滑不平的山徑上保持平衡,所以當G哥把背包裡的食物秀給他看的時候,瓊恩驚呆了──重量/能量比不優的糖果棒、需要沉重廚具烹煮的飯與麵、多餘的水,甚至還有更大更重的專業攝影器材。

    他勸說G哥改用乾燥食物跟和較輕的裝備,降低背負重量至適合她身體質量的等級,這樣失去平衡的時候,背包重量才不會扯她下墜。然而她只是禮貌性地揮揮手,回去繼續拍照,沒有理會他的建議。(看描述的話,我感覺這位老外應該覺得有些被冒犯)

    「當時山上這麼多人,怎麼就沒有人給臺灣最有名的健行者建議呢?但至少我試過了。」瓊恩如此想著。事後他在香港得知G哥的死訊時,也沒有太過震驚。(看吧果然有記恨 😅)
    .

    4. 死後餘波
    有人認為G哥是山友的表率,有人認為她只是又一個為名而死的網紅。當時社會輿論對登山者極不友善,尤其是爬「黑山」出事的山友。政府一度揚言要罰錢,但後來取消了,文章裡只說是G哥的岳界朋友出手相助。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龍應台、立委、網路名人、登山社群等於事後一齊發聲的力量,不只扭轉了輿論風向,還讓山林議題終於上達天聽。換句話說,「山林解禁」政策是G哥留下的遺產。

    -----

    【個人感想】
    輕量化那一段超級有《聖母峰之死》裡面外國遠征隊看臺灣隊 (高銘和、陳玉男等)的既視感。但輕量化觀念在臺灣有嚴重的代溝,倒不是太有爭議的事情。

    假如G哥有輕量化,又如何?當然可以說是事後諸葛,但登山安全講究的是從各方面降低風險,而文章提到的輕量化論述的確合理。

    我們自己的登山文化中,也往往會崇拜負重能力傑出的山友,但這是因為早年觀念和裝備取得不易使然。未來大家還是應該多多學習輕量化,瞭解「揹得輕又爬得好」也是值得崇拜的登山方式喔。

    .

    最終,還是要說一句:謝謝你。

  • 比基尼登山客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21 22:35:11
    有 6,002 人按讚


    今天是G哥(a.k.a. 比基尼登山客)逝世週年,
    雖然以我有限的線索推測,
    覺得他比較有可能是求救當天就走了。

    過了一年,他依然活在友人們的心中,
    近日看到不少與他交情匪淺的朋友們紛紛發文紀念,
    才猛然發現時間悄悄的又往前飛奔了一載。

    我們都不捨他的離開,
    但也毫無疑問,是他的離世引起政府最高層的關注,
    讓整個台灣山岳政策的進步有如坐上火箭一般,
    直衝雲霄。

    雖然很欣慰看到政府的前進,
    但我由衷希望我們的政府,
    是一個可以理性對話的政府,
    能重視法規內涵、重視人民的聲音與需求;
    而不是緊抱著一部不合時宜、
    或者內容根本違背憲法的惡法,
    高喊「依法行政」的官僚。

    G哥這一條命,換來了山岳開放的加速,
    成果大家有目共睹,也見證了政府的積極作為。

    那麼,其他尚被無能官僚殘害的領域,
    如水域、機車路權,
    可不可以不要等到出現下一個「G哥」才來加速改善呢?
    可不可以,不要再拿人命來加快改革了呢?

    就像蘇花改,一句「長隧道空氣與噪音有害機車騎士身心健康」,就能夠毫無法律根據的,禁止所有機車行駛。

    交通部在沒有任何法律與科學依據的情況下,擅自規定台灣3公里以上隧道禁行所有機車,跟當年封山禁山的情況,完全一致。

    但親愛的台灣人們,你知道嗎?

    台灣的隧道內污染物容許值,已經是全世界數一數二低的了。在污染數值比台灣高的國家,如老人頭的故鄉挪威,他們24公里的世界最長隧道,機車可以暢行無阻呢!

    而最近被歌頌不斷、拿全民納稅錢蓋的蘇花改,卻只允許身體是鐵打的公務員騎著公務機車在隧道內巡邏、救火。而且颱風天時隧道空氣還會突然清新,能在警察帶領下開放機車通過。

    林佳龍 部長啊,我們台灣,能不能不要等到真的有機車騎士,在「被迫行使舊蘇花」而被落石砸死的時候,才來積極開放蘇花改,還有南迴改呢?

    蘇花改和南迴改,不是高速高路、也不是快速公路,
    而是屬於每一個人的省道呀!

    路,不是屬於每一種交通工具的嗎?

    可不可以不要再任意用法律沒有的規定,繼續戕害人民本來就擁有的權益?

    可不可以,不要再「用生命開放」?

    既然蔡英文已經當選,四年內政局不再動盪;那麼,可不可以請交通部開始我們的交通改革呢?我期待體制內外的對話被聽見,而推動改革的一天到來。

    -\-\-

    G哥不是為了環境而有意犧牲的,所以我覺得感謝他可能會讓他在天之靈有點困擾,他可能會回一句「我哪知道會這樣啊~」吧!

    但我會把今天山岳環境的進步與開放,以他的事件作為起點,以紀念一個勇敢、特別而美麗的山友。就算下一個時代不一定會記得,我想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都會記得曾經有這麼一位中央山脈當後院、又樂於助人的獨行女俠,意外地用生命開啟了台灣登山文化的新紀元。

    去年12月,我站在洶湧的郡大溪河谷時,心微微悸動著。

    因為我知道,在那一刻,我只要沿著河岸一直往上走,在不到3公里的前方,就長眠著一個愛山成痴,也與我無緣一面的瀟灑靈魂。

    前進吧!連逝去的人們的份,一起爬起來!
    背負著他們的生命光輝,推動時代齒輪轉動,
    是我們每一個人所能為逝者們所做,最浪漫的事了。

    #G哥
    #向山致敬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