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核災更可怕的核試爆】
1946 年,巴黎工程師 Louis Réard 發明了一種新泳衣,決定將它命名為「比堅尼」。為甚麼要叫比堅尼?本人表示名字取自位於北太平洋的比基尼環礁,寄望新泳衣能與此地一般具「爆炸性」 —— 因為,當時的比基尼環礁,剛經歷了美軍第一場原子彈試爆。
事實上,當...
【比核災更可怕的核試爆】
1946 年,巴黎工程師 Louis Réard 發明了一種新泳衣,決定將它命名為「比堅尼」。為甚麼要叫比堅尼?本人表示名字取自位於北太平洋的比基尼環礁,寄望新泳衣能與此地一般具「爆炸性」 —— 因為,當時的比基尼環礁,剛經歷了美軍第一場原子彈試爆。
事實上,當年比堅尼環礁的試爆只是美軍的第一爆,陸續有來的是直到 1992 年才告終的逾千次試爆,而比堅尼環礁所在馬紹爾群島,承受了當中 67 爆。
馬紹爾群島是在二戰以後遭美國佔領,直到 1986 年才獲得獨立主權,期間成為了美軍的核武實驗室,不少居民因此需要疏散。誰料 60 多年過去,研究員走訪群島中 4 個環礁,包括比基尼環礁、埃內韋塔克環礁等,發現土壤中的核輻射水平依然高企,部分地區更高於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周邊地區 10 倍,如果與福島相比,更高達 1,000 倍。
除了核試爆殘留的輻射,馬紹爾群島更面對核廢料洩漏問題。美軍在 1977 - 1980 年間曾於附近回收核試產生的核廢料,運到魯尼特島上的核爆炸坑堆填,覆上水泥混合封印。只是,最近這副「核棺材」亦被發現因海水上升而降解,核廢料流出太平洋。事實上,當地居民患癌、出現先天缺憾的情況亦愈來愈多。
儘管最高危的島嶼已人跡罕至,疏散的居民回歸之日恐怕也遙遙無期,如今整個馬紹爾群島仍有約 7 萬人口。不過,這些留下來的居民也不見得比較幸運,研究員從群島中 11 個島嶼採集的椰子和野菠蘿樣本,都驗出核輻射超標,部分甚至高於切爾諾貝爾和福島樣本。
#茶杯人類日常
#茶杯天高海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