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比例尺1/1000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比例尺1/1000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比例尺1/1000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比例尺1/1000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47的網紅Lawrance Lin 林冠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先跳過其他天的行程聊聊比賽吧 11/2的比賽在重慶工業博物館舉行 比賽進行的方式有一點特別 首先是比例尺 戶外的比例尺是1:2000 室內是1:1000 賽程會從室外開始然後進入室內 室內的點完成後出到戶外要換一次圖 然後預賽的前六名會進入決賽 決賽會以追逐賽的方式進行 賽程的部分男女是一樣的 ...

  • 比例尺1/1000 在 Lawrance Lin 林冠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03 22:03:52
    有 47 人按讚

    先跳過其他天的行程聊聊比賽吧

    11/2的比賽在重慶工業博物館舉行
    比賽進行的方式有一點特別
    首先是比例尺
    戶外的比例尺是1:2000 室內是1:1000
    賽程會從室外開始然後進入室內
    室內的點完成後出到戶外要換一次圖
    然後預賽的前六名會進入決賽
    決賽會以追逐賽的方式進行
    賽程的部分男女是一樣的

    整場比賽算是滿有趣的
    連歐洲菁英也說沒有跑過這種類型的比賽
    因為比例尺的關係所以必須要保持高度的專注
    雖然距離很短但卻感覺跑了很長時間
    只能說他們真的很厲害
    在這種類型的比賽中跑出這麼快的秒數
    我在跑的過程中也有2.3個失誤浪費了一些秒數
    不然應該是可以跑進11分的

    原本我以為就像往年一樣
    就是來學一些經驗跟交流的
    不過今年多了一個亞洲組的獎項
    所以就僥倖的上了頒獎台
    拿到了一個第三名而且還有獎金
    不過我也不知道有多少
    就算是這幾天的加菜金吧
    多少補貼一些機票錢
    這樣後面在北京的三場比賽必須要加倍努力啦
    最好是還能在賺一些獎金走 哈哈

  • 比例尺1/1000 在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4-23 14:12:11
    有 0 人按讚


    🏢🏢#苗栗縣府 說明都計一千分之一數值地形圖申請作業📝📝

    苗栗縣政府表示,鄉親如有苗栗縣都市計畫區數值地形圖(比例尺1/1000)之使用需求,可先於苗栗縣府「都市計畫資訊暨查詢系統查詢」網站查詢欲申請使用之圖資圖幅編號(網址:http://urbanplanning.miaoli.gov.tw/upmiaoli/,查詢路徑為首頁>都市計畫規劃>都市計畫書圖查詢>便民服務>千分之一圖幅查詢),再至苗栗縣府工商發展處都市計畫科填寫申請書,並依規繳納規費後,約1-3個工作天即可領取電子檔光碟。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 比例尺1/1000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3-02 21:04:32
    有 31 人按讚


    #主編誠摯推薦
    #歡迎現場報名
    #巧克力的逆襲 #微物誌
    透過物品,我們能夠知道些什麼呢?
    這項既微觀又鉅視的挑戰,在《微物誌:現代日本的十五則物語》裡以微觀的物,開啟了對於世界更多元與宏觀的想像。

    明晚7點在三創生活園區將舉辦書籍座談會,說書主編誠摯推薦,邀請大家一同與曉林窺探戰後日本文化的萬花筒:
     
    在過去一年多的日子裡,因為工作的關係,我認識了一群很有熱情的年輕人,他們很聰明,也很有寫作的才情。在年齡的帳面上,我三十幾歲,他們二十幾歲,感覺有段距離。當我們一起吃飯、討論事情時,我也覺得距離其實沒那麼遠。不過,我曾想過一件事情,當我開始讀小學在操場打起棒球時,他們之中的有些人,其實還是一縷靈魂,在天堂游移,準備降生在未來的家庭之中。這個時候,我突然覺得 Alfred Schutz 對日常生活世界的分析有些道理,我的「真實世界」和「感覺世界」總是有段距離。
     
    不知道為什麼,這些零星的感受總讓我想起以前貪婪地閱讀微觀史學的日子,那時候我對微觀史學一往情深,恨自己不能讀義大利文和法文,總要漫長地等待英譯本和到處去讀相關的書評和研究討論。上課時,同學們總是會提出一個問題:微觀史學研究的案例,可以代表整體嗎?那時候 Ladurie 的《蒙大猶》剛出版漢譯本,厚厚的上下兩冊,講一個十四世紀法國南部村莊的故事。從《蒙大猶》裡,我認識了去年剛到中研院做講座的Carlo Ginzburg的名著《乳酪與蟲子》,當時就聽聞這本書要出版漢譯本,但一直等到現在,還是不見蹤影。因為這些原因,後來花了很大的力氣,讀了許多Ginzburg的書,收穫很大。到後來,我很心虛地不太想管微觀史學的問題,我只是覺得這些距今五六百年的人們,他們表達情慾、婚姻、宗教的方式,其實跟現代人差不了多少。只是表述的形式改變了,現在的人會送花或是物質性的禮物,過去的人是用抓蝨子表達他們的情感。但對親密這件事的心態,我覺得並沒有什麼改變。
     
    後來我因緣巧合知道了一位據說不太敢搭飛機的法國歷史家 Arlette Farge 和法國史家 Jacques Revel 合寫的一本書,講的是1750年舊制度下的法國,出現了警察掃蕩在街上遊蕩小孩的事件。這起事件是當權者為了控制遊蕩人口的行為,卻引起民眾的抗爭。在抗爭中,流言蜚起,還傳出說是法國國王要吃小孩這樣的描述。事實於是和謠言交錯,簡直是電影情節。之所以會讀到這本書,其實是Jacques Revel,我認識這位歷史家,是以微觀史家的面貌認識他的。
     
    Jacques Revel編過一本以比例尺為名的書,這本書戴麗娟老師寫過一篇書評。這本書中談的是「普遍化」和「比例尺」的問題,比例尺的意思還是回到微觀研究的代表性問題。不過,「普遍化」或是「整體史」所化約掉的歷史細微之處,難道就不是問題嗎?1:1、1:100、1:1000所再現的過去,究竟哪一個比較真實?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Braudel的《15-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中曾經提過,日常生活的微觀權力總會展現在物質文明之上。我並不是說微觀史學影響了物質文明的研究,而是透過物品這樣的視角,用來觀察權力運作的模樣。一項物品,以及造就這項物品的物質性設施,如何成為詮釋或補充歷史的可能。
     
    透過物品,我們能夠知道些什麼?這是一個既微觀又鉅視的挑戰。微觀之處在於深描細寫那項物件的故事,鉅視之處在於那項物件位處的脈絡以及處及的故事。對寫作者而言,這其實是項挑戰。現在有一位年輕人願意嘗試,我覺得勇氣十足。

    她叫蔡曉林。

    曉林是我前面說的年輕人裡面,率先出書的一位,就像她在書中說的,現在出書比以前簡單。但我覺得寫書總是困難的。特別是寫一本文字曉暢、又有意思的書更是困難。我因為說書的編輯工作認識曉林,她是說書派駐在日本邀稿的小編,她幫我們找了一些日文書的書評,現在還繼續幫忙。我跟她有過幾次談話的機會,曉林非常年輕,大學畢業後就到東京唸書,一邊寫論文,還一邊寫出這本《微物誌》。
     
    我不太想就此披露書中的內容。她在3月3日晚上七點有一場座談會,地點是在鴻海集團經營的三創生活園區,在大財團的建築物裡,講小物品的故事,不是很酷嗎?她會告訴大家寫書的過程,為什麼寫這樣一本書,還有作為一個年輕的留學生,她對日本的觀察。
     
    最近在通勤期間,我總是在聽小男孩樂團的「妳,這個小東西」,歌詞前奏中曖昧的音樂,總讓我想到曉林的這本書。我們對於日常生活的觀察,好像應該是比例尺的運用,那個你最愛的人,挑動你心絃的人,其實只是個你稱為「小東西」的人。如果你也愛小東西,我誠懇地邀請你來聽聽曉林談她的「小東西」。

    報名這裡去☞☞☞http://pics.ee/cbs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