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高一新生應該知道的四件事
📍|前情提要|
▫️大家剛升上高一應該都是既緊張又興奮吧!今天J編就來分享高一新生該注意的四件事,一次讓你對新課綱產生基本認識!
1. 📍|數學科螺旋式教學、自然科授課時數縮減|
「螺旋式課程」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布魯...
|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高一新生應該知道的四件事
📍|前情提要|
▫️大家剛升上高一應該都是既緊張又興奮吧!今天J編就來分享高一新生該注意的四件事,一次讓你對新課綱產生基本認識!
1. 📍|數學科螺旋式教學、自然科授課時數縮減|
「螺旋式課程」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布魯納提出,主張應依循「簡單到複雜」、「具體到抽象」等概念來規劃學習內容與教材安排。對應108課綱,螺旋式教學對數學科的影響較為顯著。以三角函數為例:高一會先接觸基礎的三角比,接著要等到高二才正式學校三角函數及其圖形。也就是說,原本舊課綱中同一個單元的內容會被打散,依照難度重新被分配至不同年級。因此從高一到高三的數學課程都有連結,不再像舊課綱一次教完一個單元,前後相關性較小。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能讓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並緩解國高中數學難度落差太大的問題,然而若是高一沒奠定良好的基礎,則很可能會影響到高二、高三的學習,因此不可不慎。
自然科則因為新課綱在課表中加入了多元選修與自主學習等課程,導致授課時數縮減。課程編排上,國中教過的東西原則上將不再重複。以基礎生物為例,舊課綱中原本有六單元,到了新課綱單元數卻砍半,其中演化的單元內容也不再重提國中就教過的天擇說、用進廢退說,而是從種化開始。所以如果會考完玩得太盡興,過完暑假國中內容全都忘光了,這樣升高中可能會一時無法適應。
已經清楚108課綱的新規則後,最後針對學習方法,J編的想法是:『雖然螺旋式教學牽一髮而動全身,自然授課時數又縮減,但是新課綱有一種「回頭是岸」的好處。因為同單元的內容會反覆出現,讓學生有很多機會能夠趕快拾起曾經落後的課業。相比舊課綱一次就是要惡補一整單元的內容,新課綱給了學生在高二幡然醒悟,彌補高一荒廢課業的機會。』所以高一如果真的不小心玩過頭,高二還是有機會可以拯救的!話雖如此,最好的作法還是從高一就按部就班把基礎打好,每次段考都認真準備,之前有用心讀過一次,將來即便遺忘了,要重新喚起記憶也並不會太困難。另外,寒暑假(尤其是暑假)在玩樂之餘,也可抽空複習國中或上學期的課業,使自己能順利銜接下個年級,也讓自己高三面對大考時能輕鬆一些。
2. 📍|高二數學有難易之分,傳統類組改為四大班群|
舊課綱中,自然組和社會組的高二數學難易度差距不大,內容僅有些微差異,學測時大家也是考同一份試題。直到高三課程與指考才出現有著明顯難易差的數甲、數乙。然而,新課綱在高二時就提早按難易度將數學分成了數A(難)及數B(易),學測數學也改成分開測驗,大學端也將依科系對數學的需求來選擇採計數A或數B。
另外,新課綱上路後,高中傳統的三類組分法不再適用,自然組、社會組界線更為模糊,各校多半以「班群」分類做為高一升高二後分班選課的參考。每間高中編列的班群種類及數目也都不太一樣,譬如:成功高中設置了文藝、法商、理工、醫藥、醫農5種班群;西松高中則只分成文法商管及理工生醫2大班群。
因應這些新措施,J編建議大家從高一時就開始探索自己的興趣,思考未來想從事怎樣的工作,讓自己在高二選擇數學與班群時,能有衡量標準和大致想法。參加營隊、請教在職人士、閱讀週刊、認真上輔導課、做性向測驗等等方法都能幫助你更瞭解自己,趁著高一課業壓力相對小,大家可以多方探索!
3. 📍|讀書方法的改變|
如果國中是用死背的方式讀書,那麼在高中繼續沿用此法可能無法幫你順利獲得好成績。新課綱著重觀察、理解、分析,教學上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考題也因此變得多元。課程內容也降低了背誦的比例,例如:高中化學中最需要大量記憶的有機化學單元,原本在舊課綱中的基礎化學就出現了,到了新課綱卻全被移到選修化學才教。
所以J編建議高一新生們改用「理解」來代替大量記憶。面對多元、生活化的出題方式,傳統的題海戰術也可能不再管用,希望大家都多留意新聞時事,同時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4. 📍|安排自主學習計畫|
「自主學習」是108課綱的重要內涵,設計理念參照了芬蘭新課綱的「跨域學習」與新加坡課綱的「少教多學」。往後高中課程每週會多2~3小時「彈性學習時間」。
這段時間會運用於「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學校特色活動、充實與補強教學」等四類。由於後三類課程需視校方安排而定,因此下文會聚焦在「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需要自訂主題學習,並尋找資源,為自己安排學習計畫,在每週課程結束紀錄學習情況、遇到問題、解決方法,最後統合成一份學習歷程。
學習方式上,學生最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方法:「看書自修」、「線上課程」。購買課外書自修學習的優點是價格便宜,缺點則是遇到問題時,周遭可能沒有具備該項專業的老師能為你解惑。而以線上課程學習的優點則是進度已由線上授課老師規劃好,學生只需定時點開影片觀看即可,另外課程也可能有提供線上發問的服務,或是頒發修業證明,讓學生放進學習歷程內。但是缺點則是費用相對自修高出不少。
大家可以衡量自己的自律能力與經濟考量後做判斷喔!
另外,也因為各校在課程設計上保有彈性,所以每間學校推行自主學習的方式會有所不同。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分享你們學校的自主學習模式!
📍|編者|
▫️J小編
▫️底下留言tag高一新生,讓他/她準備好迎接高中生活!
比例原則考題 在 賴川、祁明、高宇的民商法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星期五民商法教室|非法人團體與決議門檻>
各位好,我是賴川。星期五民商法教室復刊後的第二篇文,我和各位一起來讀一個過去較冷門但最近可能出成考題的爭點,這個爭點是:非法人團體社員大會表決普通決議時,如出席人數未過半,該決議效力為何?
舉例而言,非法人團體A寺廟召開信徒大會,信徒名冊人數共計31人,會議簽到簿上雖有19人簽名,但部分簽到係偽造,實際出席僅7人,顯未達過半數16人出席,該信徒大會決議之效力為何?
▎有效成立說(不限制出席門檻)(通說及實務)
通說認為,法律既未限制總會普通決議之最低出席人數之明文,則反面推論,立法者應無限制之意思,此時章程如有規定,應依章程規定定之,章程如無規定,則無出席門檻限制,不問出席社員人數多寡,只要經出席社員過半數決議即為已足。但通說中之多數看法認為,僅有1人出席,則不具會議形式,故至少應有2人以上出席,始得依出席人數過半數做成決議
實務認為,民法第52條第1項之社團總會普通決議規定,與民法第53條第1項及第57條相互比較,第53條第1項增加「應有全體社員過半數出席」之要件,第57條則是以「全體社員」為計算基準,故本於明示其一,排除其他原則,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民法第52條第1項並無全體社員過半數出席之門檻限制。
■ 最高法院 108 年台上字第 120 號民事判決
按未辦理法人登記之寺廟,倘有一定之辦事處及獨立之財產,並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屬於非法人團體者,其團體性與法人無殊,自可類推適用民法有關社團之規定。又民法第52條第1項規定:「總會決議,除本法有特別規定外,以出席社員過半數決之」,係源自18年5月23日之同條項條文。考其立法理由:「謹按總會之決議,除本法有特別規定外,以出席社員過半數之決議行之。所謂特別規定者,如第53條變更章程之決議,及第57條社團解散之決議,均不得以出席社員過半數決之是也……」,與當時民法第53條第1項「社團變更章程之決議,應有全體社員過半數之出席,出席社員4分3以上之同意,或有全體社員3分2以上書面之同意」及同法第57條「社團得隨時以全體社員3分2以上之可決解散之」對照以觀,前者增加「應有全體社員過半數之出席」要件;後者以「全體社員」為計算基準,足見立法者就社團總會決議是否應有一定比例社員出席,已有斟酌。本於「明示其一,排除其他」原則,除民法有特別規定外,社團總會決議並無「全體社員過半數之出席」之限制。
▎不成立說(限制出席門檻)
陳忠五教授認為,社團總會之普通決議,應有出席門檻之最低限制,並應「類推適用」民法第53條第1項之「應有全體社員過半數出席」之規定,如未達出席門檻之最低限制,應認為決議不成立。理由在於,首先,不限制出席門檻之考量,是為「便利社團運作」與「尊重社團自治」,但出席門檻之限制,既僅為一預設任意規範,社團仍得以章程變更之,則此即無害於便利社團運作及尊重社團自治之目的。然而,如法律之預設為無出席門檻之限制,則將使決議形成過程違反民主原則及失其正當性之基礎。因此,限制出席門檻,係在便利社團運作或尊重社團自治下,同時兼顧社團運作程序之民主原則及總會決議行程之正當性或代表性,較為可採。
比例原則考題 在 行政法林清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壢志光,大學應屆畢業考取戶政三等,分享給要報考的同學!
——~~~~~~~~—
首先要感謝林清老師,每當我在家自己準備考試唸書到懷疑人生的時候,看到老師粉絲專頁發的那些激勵人心的文章,總是能夠讓我重拾信心再繼續奮鬥下去,林清老師真的是一位非常關心學生、用心教學的好老師。
(一)背景
108年畢業於致理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於大學四年級上學期時報名志光年度班準備戶政類科的考試,由於學校還有許多課程尚未修完且通勤時間長,以至於能準備考試的時間不多,108年度第一次參加高考時以平均5.1分的差距落榜(普考差6.5分)。畢業後補習班年度班的課程也剛好結束,我選擇在家自修當全職考生,有幸在畢業後五個月參加新北市地方特考三等戶政類科的考試中金榜題名。
(二)了解考試
首先要了解國家考試的性質跟以往其他學生時代的考試是不同的,因此要用不同的方式及心態去準備這個考試,以下為幾點我認為必須知道的幾件事情:
1.這是「考試」不是做學問:
既然是考試要用準備考試的方式去唸書,很多人都會在一些小地方鑽牛角尖,如此以來將會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沒有必要所有東西你都要了解,你要了解你的考試會考到多深的程度,以此為依據來準備各種「考試」。
2.知道出題(閱卷)老師想看到的是什麼:
想像自己是出題老師出這個題目的時候,他希望看到的回答是什麼。我高考落榜後看到自己的分數之後,發現這個考試不會太刁難人,我只要寫對「關鍵字」分數就不會太差,寫對越多分數越高。就算遇到不會的題目也是照著題目給的線索,把跟該題有關的關鍵字有邏輯、有架構的安排進答案內。
3.要做好長期奮戰的準備
與以往學校的期末考或是其他證照考試不同,要知道這個考試的範圍非常廣、知識量非常大,通常沒辦法在非常非常短的時間內精通所有考科,可能要面對長期的壓力或旁人的閒言閒語,尤其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更是折磨人心。因此一定要有堅定的意志、不忘初衷的決心,時時刻刻都認真念書,才能盡量在最短的時間考上。
4.抓住出題的趨勢、方式、類型:
我這次能夠考上很大部分是因為考出來的題目很多都是我重點準備的部分,簡單來說就是我猜題猜中很多題,例如行政法猜對2題、移民法我也猜對2題等等,但也不是完全靠運氣的猜,我覺得這是有方法的,每科的分析方法雖然略有不同,但還是先大致把我的猜題方法分享給各位:
(1)找出歷屆考古題(我是找5年內的題目),記得找自己考試類科的就夠了,因為我發現例如行政法,雖然很多類科都有考行政法,但不同類科的出題方向會不一樣。
(2)把歷年出過的題目按年份列出來。
(3)觀察各法條或是釋字、原理原則等等的出題頻率,包括每隔幾年出現一次,或是有什麼考點隔一段時間沒考了,然後把各個考點或是釋字考題的出題機率、頻率做一個統計。
(4)把常考的、今年有可能出現的考點依機率做排序。
(5)最後妥善特利用「82法則」,把8成的時間花在最有可能會考的地方,2成的時間去唸沒出題過「但你真的覺得很有可能考」的地方,真的不要浪費時間在其他地方了,很多部分沒出過題目就代表在你這個類科不會考這種題目,我們就不要浪費時間在這些地方了,或是看過有印象,如果考試真的這麼雖考出來,到時候掰的出來就行了,要記住沒有這麼多時間讓我們每個地方都念熟的,我們的目標是越短時間內上榜越好。
(三)各科準備方法
我主要的準備方法大致在前段已經說明過了,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考試的趨勢,考古題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考古題能讓你知道「這個考試在考什麼東西」,雖然我有幾科考得不好,但還是來分享一下我的各科準備方式:
1.國文(52分):
公文考前1.2個月或是前幾週,有空就練一下公文,作文跟選擇都吃老本。
2.法英(64分):
我是韋伯老師教的憲法,我也只有念憲法,雖然也只有看幾次而已哈哈,我覺得憲法看老師說重要的地方就好,尤其是憲法增修條文。至於法緒跟英文我沒在念,就上課認真上而已,這次英文我全部用猜的(我有看題目但都看不懂),所以我覺得共同科目對於三等(高考)是否上榜的影響真的沒有這麼大,若沒考上也不會是共同科目的問題,絕對是專業科目不夠強,把時間花在專業科目上cp值才是最高的。
3.行政法(80分,申:20/18,選:42):
我這次能夠上榜真的要多虧林清老師教我的行政法,這是我最高分的科目了。以下分段說明:
(1)認真上林清老師的課,老師會把考點講的非常清楚,不會浪費時間在不會考的地方,相信老師就對了!這邊我想替老師澄清一下,因為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老師猜題沒有很準,認為老師猜的題目都沒考出來,我要說那是因為老師的學生非常多,準備各種考試的都有,老師猜的題目雖然沒在高普考出現,但可能會出現在警特或是法制等其他考試,這是我從蒐集考古題發現的結果。結論就是,老師猜題很準,老師猜的題目通常都會考出來,但是會出現在哪個考試老師沒辦法一一告訴所有學生,因此你要自己再從老師猜的眾多考點裡面去分析哪些是你準備的類科會考出來的東西,因此我在上面才會說要找自己類科的考古題,其他類科的題目只是拿來參考用的。
(2)申論題就按照老師的架構去寫就行了。至於行政法我是如何去猜題的呢?行政法比較不一樣因為除了法條他還會考原理原則、釋字、聯席會議決議,因此我以上述這幾項來分析出題方向,然後一樣是去找考古題,然後去分析他的出題機率,只要照著做就會發現行政法的考點其實是很好抓的,就跟林清老師說的一樣。
(3)選擇題一直刷題目就對了非常非常簡單,買林清老師的行政法測驗題型百分百,然後把題目刷個4.5遍,如果有問題拿去問老師,就可以搞定行政法的選擇題了,選擇題真的沒甚麼技巧,只要一直練習題目就可以搞定了。
4.人口政策與人口統計(66分):
這科應該可以說我猜題命中了2.5題,因為有一題原本有列入重要考點但後來覺得還好所以比較少念,沒想到竟然考出來了,但還好之前有唸過一下還能寫出一些內容,以下分段說明之:
(1)首先一樣把考古題列出來,然後了解考時事的機率、考人口統計的機率跟比例等等,例如有些時事常常在發生一年後會被拿來出題,或是人口統計常常只考一題等等的資訊都能列入分析內。
(2)人口政策就上網關注重要政策等等的就夠了,我的課本上完課後幾乎沒在看,只看老師補充一些時事政策的講義跟自己上網找資料分析哪些東西會考,僅此而已。
(3)人口統計練習老師說會考的題目就好,沒出過題或是很少很少出題的部分就不要管他了,非常浪費時間。還有有些人口統計的專業名詞可以去背一下,因為考古題有出現過,這部分各位再自己去研究考古題吧。
5.國籍與戶政法規(71分):
這科我完全猜中一題拿了滿分,有兩題算是猜中一半吧,一題拿17分一題拿19分,以下分段說明之:
(1)這科一定要把法條背熟就對了,但也不用全部都背,一樣把考古題列出來,好好分析他愛考哪些法條。
(2)戶籍法、姓名條例、國籍法、涉民法都是把會考的法條背熟,然後多看題目知道如何去應用跟搭配各個法條就沒問題了。涉民法我只有背常考的法條,其他我雖然也有看過然後有劃可能考的地方但後來也很少看,我這次就被突襲到涉民法那題只拿10分,但我是覺得分數就送他沒關係,這也沒辦法,但是會的地方要把握住,我覺得這就是82法則的概念。
6.地方政府與政治(32分):
這科我覺得考點很難抓,所以我原本打算這次地特如果沒上要把這科的準備時間減少,因為cp值太低了,我的目標不是每科都拿高分是要考上,所以我寧願花時間在其他科目拿高點分數我覺得更值得。這科我一樣從考古題抓考點,把地方自治法背熟,然後治理的部分上網找最近有沒有甚麼重要政策之類的,剩下就要看唬爛的功力了,這次的題目我真的是幾乎都不會還是靠唬爛拿了32分(雖然不多啦),一樣寫滿了8頁,記住不管會不會都一定要寫滿8頁就對了,而且是照著題目的問題有邏輯的去寫,不要答非所問就行,一定會比都空白來得好。
7.民法總則、親屬與繼承編(48分):
老實說我以為自己這科會考高分一點的,因為我覺得我都有抓到出題的方向,2、3、4題我都有猜到可能會考但沒有完全命中考點,可能是沒寫到老師想要看到的點上,亦或是其他原因導致分數不高吧,這邊一樣向大家分享一下我此科的準背方式:
(1)考古題列出來,分析常考考點。
(2)把常考的法條背熟。
(3)我後來發現民法蠻常考一些實務見解,很多是光看法條不會的,所以要認真聽老師上課、多練習題目,知道每個部份有甚麼特別的實務見解,然後再搭配各法條的運用,如此一來就能順利解決這一科了。要訣就是多看題目跟見解、背法條、多練習如何運用。
8.移民政策與法規(60分):
這科我猜中了2題,一題拿23分一題拿20分,剩下兩題我真的念書的時候是完全沒念到,但也靠著題目給的資訊好好的去做答,其中一題還拿了11分,所以細心的去分析題目,然後大膽的去做答就對了,以下分享準備技巧:
(1)把考古題列出來分析常考題目,你會發現移民特考跟戶政會考的東西不太一樣,戶政常常就考法條運用而已,移民特考考得比較深或比較多政策,知道考甚麼就不用浪費時間去念比較難又不會考的東西了,不然你會覺得這科法條超多又超細根本念不完,但實際上很多東西戶政根本不會考,我也是後來才發現的,能早點發現不知該有多好。
(2)移民法就背會考的地方就好,然後釋字沒幾個就大概背一背吧。
(3)移民政策一樣從考古題去看都考甚麼,然後自己讓網找資料,例如新經濟移民法草案、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等等,少數幾個看一看能寫出東西就好。
(四)結論
從我的準備方式可以知道考古題絕對是非常重要的資料,會分析考點、出題趨勢、並利用82法則節省念書時間也是縮短上榜時間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求完美,只求上榜,因此一定要學會如何運用82法則。
到考場上要知道每題的作答時間分配,然後考完就不要討論不要回想,好好準備下一科的考試,還有就是要想好中午要吃甚麼,會花多少時間吃東西,我自己是中午都沒吃時間拿來看書(我是習慣了才這樣做,看個人),總而言之就是要在內心沙盤推演考試當天的所有情形,如此一來才不會出現平時念書都會但到考場一緊張全部都忘記或是行程亂掉不知道接下來要幹嘛的情形了。
網路上說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例如網路上都說到考場還帶一大堆書的就是沒念熟一定考不上,但我就是偏好看書本,我覺得做太多筆記很浪費時間,因此我的筆記不多,我就是每科都帶書去考場念,我知道要翻哪裡要看哪邊,我也是考上了啊。所以人家說甚麼選擇題一定要拿幾分、每科都不能放掉或是一定要做甚麼屬於自己的完美筆記等等,都是沒有一定的,只有最適合你的讀書方式才能幫助你在最短時間內上榜。
雖然我沒有拿到特別高分,但我上榜了,上榜才是我們考生的目的,可以依照自己的狀況跟每科的cp值去分配各科的念書時間,不是一定要每科都拿非常高分才會上榜的,會的科目把握住,不好拿分的的科目(如考點分散的科目)維持住一定水準就行。
5.最後,我的念書方式也一定不是適合所有人,但希望能夠多少給還沒上岸的同學們稍微有一點方向,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祝各位都能夠早日金榜題名!
比例原則考題 在 王政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三生注意!109年國中會考第六冊考試範圍公布了】
開學延後,但會考如期,台師大心測中心今天很有效率的公布了第六冊考試範圍,這是一個展現公部門行政體系橫向聯繫的好表現,值得讚許.
關於延後開學,對於國三考生以及國一二學生,我有一些看法分享:
■關於國三
1.國文科影響最小,因為國文科三家課本文本出現在會考題目的比例極低(2019年會考只出現了兩個選項31個字).
2.承上,所以即便延後開學有影響,影響重點也只在這個學期才會出現的國學常識,即便延後開學,到會考之前的時間也是綽綽有餘的.
3.再承上,所以前五個學期的閱讀理解功力積累才是決戰關鍵,也一直都是,不論是否延後開學.
4.繼續承上,多出來的這兩個禮拜,保持閱讀理解解題練習,不論是紙本或者網路資源,都好,家長老師學生都不必驚慌失措於媒體或網路一片關於遠距教學、網路教學、線上自學等等,想學願意學,紙本一樣好用,差別只是載體而已.
5.最後一個承上,我的國三國文小老師周一就主動連繫我(好棒棒的小孩),我們已經就原有的班上每人都有的閱讀理解題本,規劃了安排了且宣達了適量的在家自主練習份量,想學願意學的孩子就會好好練習,不想學不願意學的孩子,用PS4設題也只會使出多視窗絕技而已.
6.數自社英都有明確的命題範圍,跟學校選用哪一家版本無關,這樣的份量,到會考前,授課時間也都是足夠的,程度中等的孩子不用緊張;程度好的學生,私校的學生,學習進度早早就超前了,根本沒有教不教得完的問題;程度不好的孩子,現在要他線上自學新進度看得懂嗎?國文看得懂,英文看得懂嗎?英文看得懂,數學看得懂嗎?
7.繼續承上,所以新進度看得懂的就看,看不懂的,那不如複習舊知識;複習舊知識,不是有舊課本舊講義舊資料嗎?所以一定要線上平台嗎?
8.線上平台自學也好,紙本學習資源也好,新進度也好,舊知識也好,想學願意學,載體都不是問題.
9.所以平常在課堂上建立學習動機、建構學習能力才是王道.
10.結論,我的小國一到現在沒人聯繫我.這就是結論.句點.
■關於國一二
1.我的小國一到現在沒人聯繫我.先說結論.
2.不過我沒有生氣,有什麼好生氣?因為延後開學的這兩週,本來就是他們暑假,朝三暮四的故事讀過嗎?
3.我也沒有焦慮,有甚麼好焦慮?學習節數根本沒有縮短啊!
4.我也沒有驚慌,有甚麼好驚慌?原本的以前的暑假的前兩週,我有安排規劃線上自學過嗎?
5.如果平常沒有實施線上自學的軟硬體環境、教與學的習慣與設計,這兩個禮拜如果真要整體性的全面對任課班級實施,恐怕效果也會很個別很差異,有人學有人沒學,有人學到這裡有人學到那裡,有人學會了有人完全沒學會有人學會一點點,那麼開學後,課堂教學就需要面對及處理這些學習的個別差異-而這些學習的個別差異,如果是過往開學後的統一課堂教學,即便仍然會出現,但對一個有經驗的教學者,明顯會是在可受控制的範圍,也會是可以處理的日常問題.
6.全然個別差異化的線上教學之所以大部分存在於體制外的實驗性質學校,那就是因為整體實施需要的各種軟硬體環境尚未成熟-尚未成熟到可以成為一個國家的國民基本教育階段的主流.
7.如果你的教學場域是已然成熟的線上個別差異化教學模式,那很好,這兩個禮拜是驗收,也是日常;如果不是,那就要謹慎思考,如果讓延後開學的這兩個禮拜的線上自學輿論氛圍形成一種檢驗-檢驗學生認不認真?在國民教育階段,這樣的輿論氛圍符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對那些弱勢的、環境未成熟的孩子是否公平正義?
8.承上,如果認真的老師在延後開學的這兩個禮拜認真的規劃了屬於新學期的新學習進度的線上自學課程,別忘了,現在是寒假,不是學期中,他們沒有逃學,他們只是放了兩個禮拜提早的暑假.
9.更別忘了,對那些不過就是放他們該放的暑假,安排他們的假期生活,享受他們的樂活人生、沉浸在可以放鬆片刻的學期空檔的孩子而言,他們沒有在兩個禮拜後少了該有的學習節數,他們不過是延後開學,不是停課.他們不是學習節數的小偷,他們只是欣喜沉醉於朝三暮四情境裡的小猴子而已.
10.我及我的學校在各種跟學生及家長的管道公告了教育主管機關以及學校老師提供的各種線上自學網路平台資源,我們善意的鼓勵學生如果願意,如果環境允許,可以善加利用這些資源延伸學習,但不會用來檢驗我的國一國二學生是否認不認真,當然,更不會用來自我檢驗:我是不是一個認真的老師?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4325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