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母親韓國小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母親韓國小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母親韓國小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母親韓國小鴨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240的網紅緒語の雜食性影劇觀後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高文英與她的暗黑童話 「童話是將現實世界的殘酷與暴力,以違背常理的方式寫成的慘忍幻想。」 身為童話作家的高文英,在幫精神病院裡的病人上課時,給出的童話定義卻狠狠的打破了在場所有人,包含病人也包含護工們的思維。 首先,高文英先針對童話的定義下了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Boba ETtod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全新不准不漂亮:https://bit.ly/2RRRGUI 訂閱播吧:https://bit.ly/2Q7eUFH 去你的化妝間看更多:https://bit.ly/3aJQRnZ 不准不漂亮 全新單元【去你的化妝間】 吳怡霈X陳彥婷 聯手主持 來賓 一隻阿圓 #阿圓#去你的化妝間#訂閱...

母親韓國小鴨 在 如兒|美食•景點•懶人包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9 09:03:11

【生活懶人包 - 電影分享】  2021前半年最火紅電影非《 #當男人戀愛時 》莫屬啦! 而疫情期間想看一些電影卻不能去電影院 只好在一些影音平台滑呀滑💻 . 應該有許多人跟我一樣,都是搜尋"免費影音平台" ✔本身不太追劇但偶爾想看 ✔不想花月租費 目前我最常使用的有﹝小鴨影音、Gimy劇迷、9...

  • 母親韓國小鴨 在 緒語の雜食性影劇觀後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02 20:57:05
    有 62 人按讚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高文英與她的暗黑童話
      
      
    「童話是將現實世界的殘酷與暴力,以違背常理的方式寫成的慘忍幻想。」
      
    身為童話作家的高文英,在幫精神病院裡的病人上課時,給出的童話定義卻狠狠的打破了在場所有人,包含病人也包含護工們的思維。
      
      
    首先,高文英先針對童話的定義下了一個違背常識上的說法,她認為童話只是一個包裹糖衣的殘酷現實,那層糖衣是為了小孩而存在,等待他們長大後,存於他們腦中記憶的糖衣將會剝落,裸露出來的是他們正在經歷的成年現實世界。
      
      
    給出定義並不能說服那些病人,所以高文英提出了幾個童話或故事,先讓台下的人說出自己心中認為這些童話的寓意為何,然後自己再來一一來戳破這些粉紅泡泡。
      
      
    「《興夫傳》的寓意是甚麼?」
    「為人善良才有機會發橫財。」
    「不對,興夫不是長子,所以過得很貧困,這是在批評長子獨占家產的繼承問題。」

    (《興夫傳》是韓國三大古典名著之一,故事內容大致在說:興夫和孬夫是兄弟。貪婪的孬夫霸占了遺產後,把興夫趕出了家門。有天興夫救了個小燕子,因此得到了巨大的財富,貪婪的孬夫為了也想得到財富,把小燕子打了一頓再救它,結果換來了家破人亡的下場。)
      
      
    「那醜小鴨呢?」
    「不要以貌取人。」
    「不對,寓意是養育別人的孩子只是白費力氣,顧好自己的孩子就好。」
      
      
    「小美人魚的意義呢?」
    「即使會化成泡沫永遠消失,也要至死不渝,愛著一個人。」
    「小美人魚的寓意是,覬覦有婚約在身的男人必遭天譴。」
      
      
    從上面幾段對話我們不難發現,台下的病人們給出的是相對世俗與正向的解讀,高文英反駁的說法像是卸掉一切妝容,她選擇無視表層的那些美好,轉而凝視著深處的陰暗面。
      
      
    我們不能說她的解讀是錯誤或是有問題,她只是用另一種觀點來解讀同一件事,多種面向的解讀法在對話中也很常見,如同日劇《四重奏》言外之意:

    「人們總是對喜歡的人不說我喜歡你,卻說我想你;對想見的人不說我想你,卻說要不要一起吃個飯;嘴上說的和心裡想的是不一樣的,這就是言外之意。」
      
    對話中的言外之意,或者故事裡的寓意,透過「作者已死」把解讀權回歸到了讀者手法,因此一個故事有多少讀者就有多少種看法。
     
    她的解讀方法會如此灰暗如此真實,原因在於她的童年與成長經歷。
      
      
    這邊我們可以引用決定論者的說法,決定論者認為,我們的認知與行為上的選擇,這些選擇的形成,本身就是由我們先前的性格特質所決定,而這些性格特質又是由我們所無法選擇的遺傳因素與早期環境所決定。
      
      
    簡單說就是有因必有果,高文英的解讀方法是「果」,造成她的解讀法的是她差點被父親殺死的童年加上母親的死亡和謾罵。在很小的時候,她已經提早接觸了世界上的陰暗面,那層原本應該還存在童話上的糖衣,在很早以前就不復存在。
     
      
    其實,本來很多童話的原版都是陰暗的,相信大家小時候多少都看過格林童話,其中的《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小紅帽》對於小孩子來說是能夠記著一輩子的故事,但在故事一開始出版的時候,故事的內容都特別慘忍,包含著許多暴力與色情的元素。(網路上找得到許多原本文章,如果不怕破壞童年記憶,可以找來看看)
      
      
    以成人視角來看內容當然沒有什麼問題,但問題就在於冠了童話兩個字,這就代表必須以小孩的面向做書寫,顯然過於色腥羶的情節絕對不適合出現在童書之中。因為被抗議,格林兄弟也陸陸續續修改了內容,粉飾和諧了許多黑暗的部分。
      
      
    同樣的,高文英作家也面臨了這個處境,她的前幾本童話書都曾被批評過過於黑暗現實,到了最新準備出版的《喪屍小孩》因為有吃人肉情節過於血腥,終於被出版界聯合抵制暫停出版,但高文英仍然不願修改,她自始自終認為童話的糖衣可有可無,最重要的是想要傳達的寓意,至於故事過於黑暗,那又如何?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藝術創作源自於一股形成的衝動(formative impulse)以及情感表達的渴望。基本上,藝術形式即為一種對現實的模仿,反應自然界的真實寫照。藝術所要表達的目的並非事物的外觀,而是他們內在的意義,也就是說,並非他們的格調形式以及細微末節,而是他們的真實存在。(《哲學的故事》P.107)
      
      
    這也印證了高文英的想法,她毫不在意表現形式是否符合童書的標準,悲慘的童年導致了相對負面的視野,這也形成了她的創作衝動,她的創作手法偏向黑暗,然而只要想傳達的事物有好好地傳遞到讀者手上,她絲毫不在意其他事情,她不會像格林兄弟一樣妥協,仍然繼續畫著那些代表自己人格的暗黑童話。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 母親韓國小鴨 在 繪本,生活練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12-27 21:06:16
    有 96 人按讚

    繪本 | 媽媽的畫像

    「就像周杰倫的「葉惠美」、吳寶春的「陳無嫌」,繪本《媽媽的畫像》也還給媽媽名字,祝福她無限美好」

    這是一個介紹繪本《媽媽的畫像》的文章標題,來自作家Emily 。標題很長、很吸引人,內文更是引人入勝,寫的真是好。

    相較於以赤祼的情緒語言描述母職覆蓋自我的妥協,我更喜歡《媽媽的畫像》裡,以明朗輕盈的態度,認識媽媽的名字,接受名字背後有一個完整、卻可能陌生的靈魂。欣喜認同與接納是最好的祝福,也已然是對母親角色辛勞奉獻的理解。

    書很棒,這篇文章的介紹也很棒,錯過了會很可惜的一本繪本和介紹文。

    * * * * * * * * * *

    全文:

    作者/Emily

    要是媽媽當初沒有生下我們,沒選擇成為「媽媽」,沒有家的牽絆和包袱, 她會飛往多高多遠?會成為什麼模樣的人?這本《媽媽的畫像》,是女兒贈予母親的一個可能。韓國插畫家劉智娟(유지연)運用她的創作力與對母親的情感,試著給媽媽另一段未曾出現的人生。

    做為孩子,我們最初只知道媽媽是媽媽,後來才知道她有名字,和跟我們不同的姓氏。又再不知多久以後,子女或許才「良心發現」:她除了是我媽,她更應該是她自己,我能不能也敬愛那個她?於是周杰倫的專輯叫做葉惠美、吳寶春的鳳梨酥叫做陳無嫌,然後我們看到,這繪本裡的「美英」。
    全書有著統一的視覺布局,每翻開一個跨頁,左邊刻劃了作者熟悉的媽媽,右頁是多彩多姿、天馬行空,活於平行世界的美英。作者筆下媽媽的外貌,就像韓劇中的平凡「阿朱媽」,身穿菜市場賣的那種花花上衣(定是涼爽透氣、易洗易乾且不會皺的那種軟布料),頭髮為了方便做家事而胡亂綁起;而美英呢,則穿洋裝帶洋帽,一頭紅髮認真「些豆」,臉上胭脂水粉,身上珠光寶氣,儼然是梅莉史翠普在電影《走音天后》的造型。

    作者用想像力給予母親美英一切可能的夢幻與自由:美英雍容愉悅地與他人共舞、坐在雲端接收天使捎來的包裹。她是飛舞於花間的蝴蝶、駕小鴨船兒航海的冒險家。美英悠閒看夕陽、興奮遊花都。美英臉上有著媽媽罕有的從容自在,眼睛閃爍著媽媽沒有的自信神采。

    而作者畫筆下現實裡的媽媽,常常獨自在家。媽媽在梳妝鏡前為乾裂的嘴唇補口紅,她跪在床前虔誠禱告(為誰為何而求?),側臥沙發看電視看到睡著,留在眾人已離席的飯桌獨自吃魚頭。媽媽蹲在浴室地板洗擦,外八的腳穿著廉價塑膠拖鞋,彎下的寬闊腰身,褲頭上露出一節肉(多寫實啊!連毛巾都是贈品呢)。回家路上抬頭看,天上有月亮,就如家裡有媽媽,媽媽是整座公寓裡最亮的燈火,等候著誰和誰回家。

    媽媽與美英的描繪手法對比鮮明,前者拘束於木刻版畫小框內,後者畫面開闊,色彩紛呈,總有部分細節伸延出邊界,生動活潑,亦彷彿暗示著,現有的畫面以外,美英還有想像不完的可能性。

    媽媽的畫像質樸堅毅,美英的花俏開朗,讓我聯想到修圖app的濾鏡。有的濾鏡套用後沉鬱凝重,有的濾鏡亮麗夢幻。透過作者心頭的濾鏡,讀者看著畫面亦能同感母親的辛勞,也看見作者但願給能美英的一切美麗。

    我享受閱讀這本書的每頁插畫,反覆細看每有新發現。我相信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構想,且背後用情甚深。例如左邊的媽媽只能燙頭髮掩飾髮量稀疏,右邊的美英卻有換不完的洋帽。媽媽澆水灌溉,美英於花團錦簇裡閃閃發亮。媽媽背影佝僂且寂寥,美英的背影輕快若兒童。作者將媽媽鬆綁成為美英。左右頁、書的開場和結尾,插圖無論是概念上抑或細節間,均有呼應與伏線,而且圖畫裡藏著不少彩蛋,每當發現我便很樂。

    我試著光看插畫去感受內容,然後再蓋著圖畫只讀字,想去理解作者如何以視覺與文字,分配處理她想傳達的故事。我發現,她的文字看似輕省簡單,卻也補足視覺未能傳遞的心事,例如她對媽媽的熟悉、對美英的陌生;媽媽能為女兒會畫畫而覺得驕傲,卻沒能為自己身為人母的樣貌感到自豪。繪畫媽媽的插圖氣氛相當沉鬱,但配搭上有一點優美、有一點童趣的句子,起了稀釋中和的作用。濃重的畫面配以輕盈的字句,圖畫重重舉起,文字輕輕放下。

    為著多了解作者的背景,我搜尋到一篇韓文訪問(感謝線上翻譯功能),驚喜發現這本書背後的小故事。作者就讀藝術學院期間,曾經畫了一幅肖像送給媽媽,媽媽收到卻不歡喜。後來媽媽旅遊時居然請別人為她繪畫肖像,回家還框起來展示。女兒送她的畫,則被擱置於倉庫角落。作者檢討反思良久:為什麼媽媽不喜歡她畫的版本?數年之後作者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家,更能體會母親為家人付出的辛勞與犧牲。於是,她再次嘗試繪畫媽媽,創作出《媽媽的畫像》這個故事,成為她的第一本繪本。作者承認她對母親了解不足,可能永遠也不足。她到現在,仍然沒有把握媽媽會否喜歡這幅新肖像:「因為我的母親美英是不可預知的。」

    母親常期望孩子前途無可限量,而這種無私的祝福,每每建立於她做為人母、犧牲和限制了自我人生的基礎上。我覺得這繪本的用心很溫柔,因為它不單只為母親創造出一個平行宇宙,還在那個空間裡,還給媽媽所有的自由、祝福她無限的美好。��如果最極致的愛是放手,不把「媽媽的模樣」看作理所當然,或許是我們能給母親最好的放手。

    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10397

  • 母親韓國小鴨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3-10-04 12:19:33
    有 14 人按讚


    節錄內文:陳虹穎的家庭革命,走來並不順利,她從小功課頂尖,親友都認為她的未來將會是一帆風順,但她選擇追求公平正義,選擇追求一條不同的人生路,她革家庭的命,讓家人成為她最堅強的後盾,也讓這個社會離公平、正義又更加靠近了些。

    1386【特別企畫】社運女兒的虧欠:三十歲沒辦法養我媽
    終於理解的母親:為什麼社會要這樣對待下一代?

    原本應該是和平理性的抗爭,卻成了一場戰爭……如果對話的窗口都未開啟,政府就派遣警力硬碰硬,還能說是抗爭者不理性嗎?媽媽不瞭解我在做什麼,她的疑問愈多,我也愈掙扎……

    撰文:林筱庭

    無論是華光社區、文林苑都更案社會運動,都可以看見陳虹穎一襲瘦影穿梭其間,拿著麥克風拚命喊話,聲嘶力竭,抗議政府強拆人民安身立命的屋宅。不論是烈陽下,或者颱風天,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她一定到現場,昂首站立第一線,挺身捍衛迫遷戶們的「家」。

    但面對自己的「家」,陳虹穎心中卻存在太多虧欠。今年邁入三十歲大關的她,是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理事,平日氣魄不讓鬚眉,面對記者時,話語卻格外溫柔。她說,進出警察局、做筆錄,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一景,幸好擔任律師的妹妹能從旁協助,讓她上法庭打官司不用太費心力;這也讓她對於「家」、對於母親蔡秋桂,有著說不出口的抱歉。

    沒有人會無緣無故走到虧欠著「家」的人生,我們來看看陳虹穎怎麼說她自己的故事:

    如果對話窗口都未開啟……

    五年前,我還在成功大學念都市計劃系,那時只覺得搞運動的人都是浪費社會資源的人,上街頭搞抗爭,根本是浪費所學,只有不講理的人才需要走上街頭。當年的我,「服膺」在都市計劃的理想,認為人與人之間,沒有什麼是不能透過溝通解決,理性溝通與協調才是計劃者最主要的手段。

    畢業後,我參加浩然基金會「國際志願者交流計劃」,到韓國亞洲交流協會工作。一下班就四處參與當地的各種活動,包括社運抗爭場合,其中有一場令人相當難忘。

    ○九年一月,南韓首爾龍山地區的反迫遷抗爭,抗議居民才剛開始靜坐、闡述主張,當地政府就指派一千五百名警察(包含五十名特勤隊與反恐部隊)到場「鎮壓」,直昇機不斷於上空盤旋。

    原本應該是和平理性的抗爭,卻成了一場戰爭,不小心引爆的汽油彈,讓現場成了一片火海,造成現場六人死亡、二十四人受傷。我很是震撼,「凡事都能理性溝通」的理想開始在心中動搖,如果對話的窗口都未開啟,政府就派遣警力硬碰硬,還能說是抗爭者不理性嗎?

    她的疑問愈多,我愈掙扎

    隔年,從韓國職場回到台灣,三月適逢文林苑都更案爆發,想當然爾就決定一頭栽入,每天陪著沒有血緣關係的「王家人」抗爭,天天忙,忙著開會、忙著防警察、忙著想下一步,媽媽電話找不到人,也不瞭解我在做什麼,與家裡的關係愈來愈緊繃。

    媽媽開始追問,「為什麼非得是你?你是王家的女兒嗎?」她的疑問愈多,我也愈掙扎,我知道她是擔心我將來如何「養自己」,她怕我是「窮忙」,到最後一頭空,什麼都沒有。

    從小外公外婆就期待著,將來我能夠好好奉養他們的女兒──我的母親,一個人獨自帶大兩個女兒,她已經辛苦太久,如今我有能力了,應該要好好回饋、養她。

    但事實是,即使現在一個人身兼三份工作,卻都是兼職,收入十分不穩固,平均月收入還未滿最低工資。

    三十歲沒辦法養我媽,還得靠她繳我台大城鄉所博士班的學費,感覺非常無力、慚愧。三年來我們多次大吵,她不解我的堅持,我慚愧自己的無力,情緒不斷來回。

    直到今年過年,她一連串的問題,「為什麼一定要是妳,又不差妳一個?」「你什麼時候畢業?」「你什麼時候要去工作?」排山倒海,我們又再度爭執,抱著彼此痛哭,把心底話都說了出來。

    我的媽媽成了「櫃父母」

    原來她不只承受擔憂我的壓力,還得應付親戚的不理解。舅舅常會上網,將我在抗爭現場演講的影片播給親戚們看,親戚的反應卻是,「為什麼要拋頭露面,這樣會影響相親。」「為什麼小虹還不結婚?」「是為了爭名奪利,想從政吧!」只有外公和部分親戚支持我,認為這些事很有意義。

    這才瞭解,我的媽媽成了「櫃父母」,她替我承擔親戚的質疑,是她在我背後支撐我;我會盡量用淺白的話跟她解釋,現在的我在做些什麼,把資料、影片給她參考,我也將她加入臉書,跟她分享日常生活瑣事。

    前陣子,她看到洪崇晏的照片(按:台大學生洪崇晏於今年七月,於行政院前抗議苗栗大埔事件,被員警推倒,後腦勺跌破,到醫院縫了三針)也心疼地問,為什麼社會要這樣對待下一代?她開始能理解,為什麼我要起身抗議,也開始會跟她的朋友分享,讓更多人瞭解。

    陳虹穎的家庭革命,走來並不順利,她從小功課頂尖,親友都認為她的未來將會是一帆風順,但她選擇追求公平正義,選擇追求一條不同的人生路,她革家庭的命,讓家人成為她最堅強的後盾,也讓這個社會離公平、正義又更加靠近了些。


    *媽媽說:我會在背後為她禱告

    陳虹穎的母親蔡秋桂,雖然理解女兒之所以站上街頭的初衷,心底還是會不捨,她說,「希望小虹可以三餐吃好,作息要正常,自己的安全一定要照顧,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繼續戰鬥呀。」

    三言兩語,透露母親對女兒的心疼,蔡秋桂有點不好意思地笑,「小虹從小就很有正義感,聽到醜小鴨被欺負的故事還會難過大哭,我知道她就是要挺身為不公不義而戰,我也不能把她藏起來,這樣太自私了。」

    經過今年過年「家庭革命」後,蔡秋桂開始改變心態,陳虹穎一忙起來找不到人,她不會再憂慮,「我知道她在忙什麼,這是她的使命,我會在背後為她禱告。」蔡秋桂向記者說,一定要轉告小虹:若她在抗爭場合上受傷了,難過的會是最喜歡她的家人,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遇到瓶頸別自己悶著,回家告訴媽媽,家人會永遠支持她。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