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母性保護對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母性保護對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母性保護對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母性保護對象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賴川、祁明、高宇的民商法教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實務見解,分享:釋字807號!】 大家有關注前幾天發布的釋字807號解釋嗎? 先不論引起什麼樣的討論,你們對於內容都看完了嗎😆 要記得先看大法官的解釋文跟理由書,再加入討論喔😁 ───────── 🎈解釋爭點: 勞動基準法第49條第1項規定,限制女性勞工於夜間工作,是否違反憲法第7條保障性...

母性保護對象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7:50:44

《釋字807》:「限制女性勞工夜間工作」違憲 編輯|曾子薰 司法院大法官於8月20日召開第一五二一次會議,針對「限制女性勞工於夜間工作,是否違反憲法第7條保障性別平等之意旨?」此一爭點,作成釋字第807號解釋,認為相關法條《勞動基準法》第49條第1項違反憲法第7條平等權(註一),自該解釋公布之日起...

母性保護對象 在 HKIG留學生語錄丨語滴系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1 07:32:57

- 🌟12星座男生的夢中情人🌟 白羊座:神秘的冰美人 白羊座的人擁有強烈的征服欲望,外表神秘、柔順但是骨子裏充滿了叛逆精神的女性對于他們有特殊的誘惑力。一個有強烈個性,外柔內剛,冷靜理智,出門擰緊水龍頭,帶上環保袋子的異性是白羊低碳男夢寐以求的對象。 金牛座:真誠的富家女 金牛座,總是幻想有一天...

  • 母性保護對象 在 賴川、祁明、高宇的民商法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4 20:07:43
    有 107 人按讚

    【實務見解,分享:釋字807號!】

    大家有關注前幾天發布的釋字807號解釋嗎?

    先不論引起什麼樣的討論,你們對於內容都看完了嗎😆
    要記得先看大法官的解釋文跟理由書,再加入討論喔😁

    ─────────

    🎈解釋爭點:
    勞動基準法第49條第1項規定,限制女性勞工於夜間工作,是否違反憲法第7條保障性別平等之意旨?

    先說結論:大法官認為此條違憲!

    大法官認為勞動基準法第49條第1項之規定,#違反憲法第7條保障性別平等之意旨,#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
    (勞動基準法第49條第1項:「雇主不得使女工於午後10時至翌晨6時之時間內工作。但雇主經工會同意,如事業單位無工會者,經勞資會議同意後,且符合下列各款規定者,不在此限:一、提供必要之安全衛生設施。二、無大眾運輸工具可資運用時,提供交通工具或安排女工宿舍。」)

    🎈理由書(僅節錄實體部分)
    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國家應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兩性地位之實質平等,憲法第7條及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6項,分別定有明文。憲法保障人民之平等權,並不當然禁止國家為差別待遇。惟法規範如採取性別之分類而形成差別待遇,因係以難以改變之個人特徵、歷史性或系統性之刻板印象等可疑分類,為差別待遇之標準,本院即應採中度標準從嚴審查(本院釋字第365號解釋參照)。其立法目的須為追求重要公共利益,所為差別待遇之手段,與目的之達成間具實質關聯,始與憲法平等權保障之意旨無違。
      系爭規定雖以雇主為規範對象,但其結果不僅僅就女性勞工原則禁止其於夜間工作,且例外仍須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始得為之,因而#限制女性勞工之就業機會;而#男性勞工則無不得於夜間工作之限制,即便於夜間工作亦無須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顯係以性別為分類標準,對女性勞工形成不利之差別待遇。是系爭規定之目的須為追求重要公共利益,所採差別待遇之手段須與目的之達成間#具實質關聯,始為合憲。
      系爭規定之所以原則禁止雇主使女性勞工於夜間工作,其立法理由依立法過程中之討論,可知應係出於社會治安、保護母性、女性尚負生養子女之責、女性須照顧家庭及保護女性健康等考量(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47期第45頁至第89頁參照)。而主管機關亦認「衡諸女性勞動年齡期間,生育年齡占其大半;女性勞工上述期間,不僅身心健康負荷較諸男性為重,且其母體健康更與下一代是否健全有明顯直接關聯。從而,禁止雇主令女性勞工於夜間工作,以免有違人體生理時鐘之工作安排,影響其身體健康,係基於使社會人口結構穩定,及整體社會世代健康安全之考量……。」(勞動部110年7月6日復本院意見參照)。基此,#系爭規定之目的概為追求保護女性勞工之人身安全、#免於違反生理時鐘於夜間工作以維護其身體健康,並因此使人口結構穩定及整體社會世代健康安全等,固均屬重要公共利益。
      惟維護社會治安,本屬國家固有職責,且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6項更明定「國家應保障婦女之人身安全」。因此,就女性夜行人身安全之疑慮,#國家原即有義務積極採取各種可能之安全保護措施以為因應,#甚至包括立法課予有意使女性勞工於夜間工作之雇主必要時提供交通工具或宿舍之義務,以落實夜間工作之婦女人身安全之保障,而#非採取禁止女性夜間工作之方法。乃系爭規定竟反以保護婦女人身安全為由,原則禁止雇主使女性勞工於夜間工作,#致女性原應享有並受保障之安全夜行權變相成為限制其自由選擇夜間工作之理由,#足見其手段與所欲達成之目的間顯然欠缺實質關聯。
      其次,從維護身體健康之觀點,盡量避免違反生理時鐘而於夜間工作,係所有勞工之需求,不以女性為限。女性勞工於夜間工作者,亦難謂因生理結構之差異,對其身體健康所致之危害,即必然高於男性,自不得因此一律禁止雇主使女性勞工於夜間工作。至於所謂女性若於夜間工作,則其因仍須操持家務及照顧子女,必然增加身體負荷之說法,不僅將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拘泥於僅得扮演特定角色,#加深對女性不應有之刻板印象,#更忽略教養子女或照顧家庭之責任,#應由經營共同生活之全體成員依其情形合理分擔,#而非責由女性獨自承擔。況此種夜間工作與日常家務之雙重負擔,#任何性別之勞工均可能有之,#不限於女性勞工。又,前述說法,對單身或無家庭負擔之女性勞工,更屬毫不相關。
      此外,系爭規定之但書部分明定,雇主經工會同意,如事業單位無工會者,經勞資會議同意,且依該但書規定提供相關設施後,即得使女性勞工於夜間工作;亦即以工會或勞資會議之同意作為雇主使女性勞工於夜間工作之程序要件。就雇主對勞工工作時間之指示而言,工會或勞資會議之同意程序,通常固具有維護勞工權益之重要功能,避免弱勢之個別勞工承受雇主不合理之工作指示而蒙受生命身體健康之危害。然而,#女性勞工是否適於從事夜間工作,#往往有個人意願與條件之個別差異,究竟何種情形屬女性勞工應受維護之權益,#本難一概而論,未必適宜全由工會或勞資會議代表代事業單位所有女性勞工而為決定。況各種事業單位之工會組成結構與實際運作極為複雜多樣,工會成員之性別比例亦相當分歧,其就雇主得否使女性勞工於夜間工作所為之決定,是否具有得以取代個別女性勞工之意願而為同意或不同意之正當性,實非無疑。基此,系爭規定以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作為解除雇主不得使女性勞工於夜間工作之管制之程序要件,此一手段與系爭規定目的之達成間,亦難謂存有實質關聯。
      綜上,系爭規定對女性勞工所形成之差別待遇,#難認其採取之手段與目的之達成間有實質關聯,#更淪於性別角色之窠臼,#違反憲法第7條保障性別平等之意旨,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

    #追蹤賴川祁明高宇的民商法教室
    #追蹤實務見解不中斷

  • 母性保護對象 在 心理師的呢喃 王映之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2 23:02:21
    有 27 人按讚

    #電影聊心室—《女人碎片》

    近來有一部蠻受注目的電影 #女人碎片 在Neflix上映。
    這部主要圍繞著女性中幾個生命重要議題的片子,也成功讓女主角凡妮莎科比成功拿下威尼斯影展影后,甚至在接下來的奧斯卡影后也呼聲極高。

    其實,我的Neflix片單自從生孩子之後消化極慢。但在朋友的推薦下,我用了一整天看完了兩個多小時的電影。

    在我還沒開始看電影前前,我好像已經跟它產生了某種共鳴。

    有人曾說,你在家帶孩子剛好可以看片追劇!
    這樣的生活我曾經在產前也有如此美好的想像,但是我不知道其他的新手媽媽是否有此能耐,產後的我,要如此悠哉的狀態是少之又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整個人散了」。

    產後女人的身體,是骨肉分離的,這一點也不誇張。我們的恥骨為了生產自然分泌的鬆弛素讓韌帶鬆垮恥骨要分離,腹直肌早在孕中為了涵納日益長大的寶寶,硬生生地往兩側打開,還不說分娩當下的子宮收縮、胎盤娩出、陰道撕裂...

    產後第0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剛生產完的那個晚上,沒休息幾小時,凌晨的哺乳室只有我跟另一位媽媽,我忍住疼痛,用手支撐在兩旁扶手屁股左右掂坐在專為產婦設計挖空的椅子上,忍住疼痛,坐下,一聲「啊嘶」,馬上接著說「沒關係」把我的新生兒從護理師手裡抱過來餵奶,哺餵母奶造成的子宮收縮,我意識到我眉頭因疼頭皺起。那刻,女人即使已成碎片卻顧不及自身,她為了手中的嬰兒硬湊成堆...我不會說這很偉大,這幾乎是每個母親都經歷過卻不喊苦的母性。

    但,女人,如碎片一般,身體撕裂了、骨頭散了、時間被育兒的種種切碎了...我直覺,這不就是女人碎片?!

    但有嬰孩能抱在手中的我,和片中需要經歷孩子出生後馬上死亡的她,我想,女人碎片在她,是幾近灰飛煙滅那樣的悲傷狀態而沒了自己吧?!

    我在網路上看了一些影評,其中一則如此寫道:「凡妮莎柯比對於摯愛出走,毫無作為,雖然中間描述了夫妻關係的變質,但對比開場你儂我儂的化學效應,仍令人有頭重腳輕之感,稍嫌突兀與粗糙。」這跟我觀賞時有截然相反的觀點。

    這也是我想寫下我觀點的緣由,#我想跟妳談談悲傷,這是一個 #母親喪子的悲傷。(在這裡不多贅述影片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觀賞,但以下討論會爆雷,請小心的使用😉)

    🤷悲傷通常怎麼表現?什麼叫「面對悲傷」?

    我們來看電影裡一些經典對話

    ❓有做為=有面對?
    母親:「你毫作為,你需要看心理醫生!你必須面對!」
    瑪莎:「我已經在面對!!!」
    母親:「我不認為你有!」

    ❓要有人為傷痛付出代價?
    瑪莎(Martha)的媽媽希望瑪莎出庭對助產士提出控訴,「她(助產士)這麼無能,一定要讓她付出代價!」
    但顯然,這不是瑪莎面對悲傷的做法。

    ❓性行為帶來的親密與連結?
    正當西恩(Sean)的悲傷無所適從,想換個環境重新來過,與瑪莎討論之際,一陣性之慾襲來,他說:「我很想你。」(你覺得他想念誰?想什麼?」
    但此時的瑪莎卻仍在產後不久惡露未停前,穿著紙尿褲,難為情地推遲著....
    不難想見被打斷的西恩,情感締結的對象,開始向外發展...

    ❓時間能沖淡一切?
    一個友人在聚會裡說:「時間會治癒一切。」(瑪莎無言以對)

    自從寶寶突然死亡以後,看似沒有太多情緒、沒有太多作為的瑪莎,她正面對她的悲傷?我心中有答案,但讓我賣個關子,我想跟妳分享有關悲傷 。

    關於悲傷
    🔸每個人的悲傷反應都不同,即便是同一個家庭的不同成員,也都會有其個別化的悲傷反應。

    🔸悲傷的反應不只有情感層面;但凡身體的、心理的、想法層面的、行為層面的反應,都是悲傷正常的現象。

    🔸常見的悲傷反應可能會有感覺異常,
    🔺憤怒,那源自於挫折及退縮。
    🔺愧疚與自責,可能源自於非理性的責備自己的疏忽
    🔺無助、孤獨
    🔺麻木,是心靈面對百感交集的失落事件一種很正常的保護機制。
    🔸失去孩子是嚴重的失落,父母雙方都會覺得失落,但他們的悲傷經驗可能會因為各自和孩子的關係、個人的因應型態而有不同。但這個差異可能會帶來 #婚姻的緊張

    🔸孩子去世,嚴重的失落引發對親近和親密關係的渴望;也有人因為過度悲傷以至於對性生活沒有興趣。

    看到這裡,你有答案了嗎?
    🅰️答案就是,每個人都在經歷他的悲傷,也都在面對。
    但個人的悲傷因應❌個別差異❌既有的關係議題,讓整個悲傷因應的過程更加複雜,使得片中的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悲傷裡孤獨,曾想相互幫忙、相互取暖,但卻在巨大的悲傷中,擦身而過。

    女人碎片,在影片的最後逐漸走向一個修復的歷程,這個歷程的起點,在一張母親和孩子的合照。那張合照,讓破碎有了黏合的可能、那張合照,讓喪子的母親有了最初的溫存以及永恆的念想、那張合照,證明了曾經每個人都在過程中努力了,那散發片蘋果香的孩子,確實曾安然甜蜜的擁用在懷裡。

    這些美好,都是療癒的能量。就像在育兒之路上,孩子的成長、你和她親密的時光、那些灑落在日常的笑聲,都會讓女人碎片逐漸被拼回,就像被瑪莎領回細心照料後發芽的種子,有向前向上的力量。

    你都是怎麼面對悲傷?你對片中悲傷有不同的理解嗎?都歡迎你留言或私訊哦!

    #心理師的呢喃
    #王映之諮商心理師
    #喪子之慟
    #悲傷療癒
    #

  • 母性保護對象 在 榮格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0 22:06:42
    有 8 人按讚

    文章轉自Aletheia Pan

    今早讀愛智者林投姐的故事分析,真的好有感觸!鬼故事很恐怖,但更恐怖的是,這些故事卻是我生活中的日常。
    在我的工作場域當中,存在著許多主流社會以外的邊緣人。這則林投姐的故事,就令我想起許許多多在我長長的服務生涯中所見的無力母親。他們的孩子在學校的問題行爲既多、且激烈,當我發現針對孩子本身所進行的調整與行為介入施力困難,而過去所學的一切方法幾乎是毫無用武之地,正好那也同時是我個人有意識地進行個體化歷程的起點,我開始學習著觀察,推動這一切連鎖反應背後的心理動力究竟為何?而我身處的角色,能夠如何打破這個連鎖反應?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會認為孩子的問題行為就是屬於孩子本身,我們要解決問題就要解決孩子本身的問題,但如果問起在教育現場的工作者,絕大多數都會知道,孩子問題來源絕非始於孩子身上,反而孩子經常是一面鏡子,清清楚楚地呈現、映照出孩子身後家庭的模樣。當家庭的模樣開始改變,孩子的模樣也會隨之改變。
    這學期我有個孩子,國中就有拒學的紀錄,國中的個別化教育計畫就載明了經常就是有一天沒一天地上學,混到國中畢業。九月開學,孩子完全沒有出現,家長也完全聯繫不到。一直到十月中才聯繫學校說要註冊。註冊前一週,媽媽帶著孩子來學校先找我面談、認識環境,我才第一次仔仔細細有機會端詳這對母子。
    母子二人看起來都十分羸弱,媽媽說自己身上還有車禍舊傷,孩子期初沒有立刻註冊也是因為發生車禍,現在還不是很強壯。我問說怎麼不接電話呢?卻顧左右而言他地不回話。後來班上另一個孩子的母親打電話給我,告訴我,這個孩子的媽媽總是躲著老師,很難找。問孩子現在終於要來上學了,有沒有想問老師的事情?
    孩子看起來蒼白瘦弱,眼神卻是還算機靈閃亮的。我們坐在烘焙教室旁的教師休息室談話,他閃著一雙眼睛不停掃描未來的同學們,看起來有點不安。我問他:「你有擔心的事嗎?」孩子問:「會有人欺負我嗎?」我說:「你國中有被欺負過嗎?」他說有。我說:「如果有欺負人的行為是違反校規的,老師也會教你如何保護自己。如果你知道怎麼保護自己,你就不會被欺負。欺負只存在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人身上。」他點點頭,安心一點。但一旁的媽媽卻開始擔心起來,一直說自己的孩子很弱很怕被欺負,要老師一定要好好保護孩子。接著我們一邊參觀一邊互相了解學校與家庭雙方的現狀與期待,才慢慢拼湊出這個家庭的形貌。
    孩子的爸爸在他小六的時候就離開了,他還有三個兄姊,現在都已各自在工作了。媽媽年紀看起來並不大,我猜測很年輕就結婚,然後一口氣生了許多孩子。孩子說:「我媽媽身體很不好,哥哥姊姊都會照顧她,可是哥哥姊姊都長大了,他們以後就不會在,所以我要保護媽媽、照顧媽媽。」
    在這裡我看見的是一個年輕就失去丈夫守寡,失去生活動力的母親,孩子們也許很乖巧,加上一直有社福單位的支持和服務,前面三個孩子都長大獨立了。最小的這個和母親的連結最深,當後來開始來上學之後,卻又漸漸開始遲到、請假、缺席、不聯繫......,並且告訴我他不想來上學。我問:「那你又為什麼要來呢?」他說:「因為媽媽要我來。」「媽媽要你來怎麼不能每天把你叫起床呢?」「因為媽媽也起不來。」
    孩子在學校是乖巧但膽怯的,容易受到驚嚇,卻總是表現得一副鎮定的樣子,冷冷地觀察其他人來瘋的同學們,看得出來脆弱,但是有種被迫的早熟。
    在這裡我們已經開始可以看得到這個故事是否與林投姐的故事有著些微的重疊呢?年輕就進入婚育生活的女人,陽性面一直潛藏在自己的身後,也許丈夫離去之後,原本是一個能夠發展自己陽性力量的契機,但社福單位很快接手,補足了那個空缺,卻少了一點推力去推動她這個重要的發展。
    於是形成了什麼局面呢?這位母親的力量不但無法轉化為一股拼搏、求生的陽性動能,甚至往母親的陰暗面發展,她無法再給出母性的滋養、支持、關懷、生活照顧,而是成為一個黑洞,不僅無意識地將孩子轉為自己的替代性伴侶,並且把孩子的心靈與自己乾涸不再發展的心靈綁在一起,使得孩子逐漸失去鮮活的生命力。她無法展現正向母親的原則:給予、滋養,成為了負向的母親:吞噬、終結。
    看見這件事之後,我思考,在這個故事當中,若我們不要故事走向死亡的結局,那麼應該補上的角色,是什麼呢?
    我閉上眼睛就看見一個大黑洞的意象。這黑洞將一切可以吸入的全都納為己有,卻無法吐出些什麼。我站在黑洞邊緣,避免讓自己成為那個被吸入的一份子,我看見這孩子在黑洞邊緣掙扎著不讓自己掉下去,卻根本沒有力氣爬出來。
    於是我採取了「那我就讓你掉下去吧」的立場。我補上一個陽性的角色,迫使這兩人「必須採取行動」,製造一個「我們必須做點什麼」的局面,打破那個一直以來等待他人給予、配合、救援的黑洞模式。
    順著一次孩子隨口說他想休學想去工作的話。我說好,反正你想工作,不必在學校浪費時間(我是真心的,可不是做戲。因為我本不覺得人人都該上學,既然不想上學,想工作,那你就去。大不了後悔了,明年再註冊)。明天我就開始幫你申辦休學手續,也會通知媽媽來學校簽名辦理。因為你沒有辦法每天穩定出席,負起你該負的責任,學校也沒有義務給予你學分和學位。
    這孩子國中三年可以說是混畢業的,實際上學天數沒有幾天。因此不到我說這句乾脆休學,他依然是不痛不癢的。當我毫無懷疑地建議他休學,明天就不用來了,他反而開始猶豫,說媽媽不會准。我說那我打電話給媽媽請他准吧。(媽媽當然不會准,因為沒有上學就沒有補助了。)
    當我很嚴肅地告訴媽媽,以他不穩定的學習狀態,這學期不會拿到學分,繼續讀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反正畢業證書也拿不到。媽媽很遲鈍但是也很驚訝地說:「怎麼會這樣?國中都可以讀畢業啊!」我說:「沒有努力就沒有讀畢業這種事。休學吧!去工作也很好。」媽媽越來越緊張了,說:「他高中沒讀畢業哪有什麼工作可以做?」我說:「他又沒有來上學高中怎麼會讀畢業?」媽媽才說:「好啦我會叫他去上學啦!不要休學啦!」
    我說:「這要看你們努力的程度。從現在開始到學期末如果能夠穩定每天出席,我就願意讓他繼續讀,如果到下學期又開始無法出席,那也就不會有第二次機會了。」
    我看見了在這個故事裡,我遞補的角色,叫做「缺席的父親」,而我剛好是一個父親能量很旺盛的人。
    那天開始我看這孩子每天雖然看起來勉強,卻開始能夠「拖著自己」每天出席。即使整個人蒼白病厭,但我開始一點一滴指派給他各種發展陽性力量的任務,像是課程時當小組的組長、堅持完成困難又需要耐性的任務、堅決地和其他人溝通等等,感覺這個孩子終於像其他人一樣開始慢慢適應了學校的生活。
    我問他,你改變好多,是什麼讓你改變?
    答:
    1. 因為我養了一隻貓叫我起床,就在我決定不要休學那天。
    2. 因為你我才來的不然我討厭學校
    3. ......... 看一眼旁邊的女同學。
    綜合三個答案,就結論一下,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逃脫服向母親的吞噬?
    1. 補足孩子生命中缺乏的陽性動能:推動、規範、給予社會現實的自然後果、訓練、強化生活的基本技能。支持孩子但非給予壓迫。
    2.幫忙把阿尼瑪投射轉移到母親以外的對象......(誤)
    這件事最後算是以容易的方式解決。實際上採取行動的時間少,但觀察整個局面,思考與盤算所投入的時間多。我認為如果我沒有讀那麼多神話、不了解人類整體心靈的共同運作模式,我肯定會停留在表面打轉,甚至為了學校總是千方百計要把學生留住不鼓勵休學的態度苦惱不已,或是為了我居然要讓學生休學這種想法而感覺自責或不負責任。
    這學期還有很多其他的故事。當我翻閱著愛智者精彩的文字,以及十分務實在教育現場的應用,我理解到我們是同路中人。榮格心理學並不虛無飄渺,理解這些故事背後的原型與運作原理,他們能夠非常踏實地運用在生活當中,也能使我們更認清自己與他人現下的生命處境,我們該如何踏出下一步。
    並且更加謙卑而且深刻地認識到:生命之道無他,只有謙卑地呈上我們空空的雙手,接受生命給我們的一切,無論是痛苦或者甜美,每一刻當我們首先自認無知且心甘情願地領受「why me?」,隨之而來的轉化與圓熟,會是此生最大的祝福與恩典。
    由於這份學習榮格心理學應用在工作實務上的效益,當我知道愛智者不在台中辦理簽書會時真是非常失望,因為有很多想要討教交流來著!便留言邀請,也很感激愛智者與社長兩位真的義氣相挺一口答應。之前太過忙碌都沒有好好發心得文和宣傳文,今天終於結業式了!也讓我用這篇文章,來記錄一些小小的故事,並且誠摯推薦台灣第一本真正結合榮格心理學與教育、終生學習,實務性與應用性極高的榮格讀物。
    特別是台中的朋友,千萬別錯過與作者會談的機會喔!
    報名連結在這裡!
    https://pse.is/postc21
    第一次請各位朋友幫忙轉貼我的文章分享!如果您喜歡與認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