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母子公司合併報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母子公司合併報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母子公司合併報表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6的網紅Thekittycha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提早休眠,最近一直是讀書讀書讀書考試考試考試.......期中考馬拉松🏃♀️一個半月嗚嗚 - 今天早上沒有去跑步,但還是想維持每天都寫點什麼的習慣。 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最近每天都在讀的會計。 - 說到會計,這學期真的修了不少課,而且都是不得已才修的,諸如:初會、中會、高會、成管會...
母子公司合併報表 在 Thekittych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提早休眠,最近一直是讀書讀書讀書考試考試考試.......期中考馬拉松🏃♀️一個半月嗚嗚
-
今天早上沒有去跑步,但還是想維持每天都寫點什麼的習慣。
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最近每天都在讀的會計。
-
說到會計,這學期真的修了不少課,而且都是不得已才修的,諸如:初會、中會、高會、成管會、租稅法規、微積分......。
每天都要讀會計,真的都要哭出來了,但又想到如果是名 #理性的成年人 的話,就不能把情緒顯露出的吧,但......真的好難。
-
對於只修一年會計的我,就要面臨高會的挑戰,真的有些困難,也與大家分享一下高會的世界吧哈!
### 公司的合併
一般來說,企業合併有許多合併方式:吸收合併、創設合併、收購資產和營業、股權收購和無移轉對價的合併。
在這些合併方式中,如果透過吸收合併、創設合併後的公司,只會剩下一間存續公司、只有一套會計紀錄 ;
透過收購資產和營業的方式合併,則能保有彼此公司的存續,也互相獨立 ;
而由股群收購和無移轉對價的方式合併,雖然能存在獨立的法律個體,但是經濟實質卻是由一家公司控制另外一家。
(這才是最一開始的小兒科呢!哈,你可能看到這邊就想關掉這篇文章了!)
### 會計處理方法
說到股票投資的會計處理方法,有三種:成本法、公允價值法和權益法。
*母公司在合併子公司時,無論採用的是上述哪三種方法,取得子公司時,都必須依照移轉對價的公允價值入帳。
1.成本法
→只有認列股利收入(對子公司的現金股利依照持股比例認列股利收入)
2.公允價值法
→認列股利收入,在期末時也必須評價調整(將公允價值的變動認列為當期損益或其他綜合損益)
3.權益法(大部分母公司都會用權益法來合併子公司、做合併報表)
→除了認列股利收入之外,還會認列投資收益,但就不用在期末做評價調整ㄛ!
投資損益:反映了子公司的真實營業狀況,母公司每年能依照持股比例認列投資損益
投資帳戶:反映了母公司享有子公司的淨資產,所以當子公司宣告現金股利時,就會使投資帳戶減少。
*而雖然權益法能完整處理,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讓母公司本身綜合損益表上的淨利,和母子公司合併的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相同 ; 母公司本身資產負債表上的權益,和母子公司合併的歸屬於母公司的權益相同,但卻無法如合併綜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上,這麼清楚的認列子公司的項目,所以我們還是必須來編制合併報表!
-
結語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每天分享一點會計小知識給大家呢?
明天將與大家分享:合併報表有哪些呢?什麼是商譽?什麼是廉價購買利益?
#得到app #生活#會計 #筆記
母子公司合併報表 在 投資新手輕鬆看懂財報名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
◎非控制權益(Non-controlling Interest,簡寫NCI)
這兩個科目只有在合併資產負債表中會出現,也可以說是因為合併才產生的科目。
合併報表是在一家公司對另一家公司擁有控制時就需要編制。例如A公司持有B公司超過50%以上股權時,我們會說A公司對B公司有控制;或是C公司在D公司董事會席次超過一半時,會說C公司對D公司有控制。此時A公司和C公司都需要編制合併報表。
先說明一個概念:控制力是不可分割的。
有控制力就是有100%控制,沒有60%控制之類的狀況。想像一下,當C公司在D公司董事會席次超過一半時,就能夠決定D公司的營運策略,也就是說C公司可以運用D公司手中的資源。不會發生「C公司對D公司有60%控制、或70%控制」之類的情況。
因此,我們應該把C公司和D公司這兩家公司看作「一個經濟個體」,並以合併報表來表達他們的營運及財務狀況、績效。
但是,所有權是可分割的。假設C公司持有D公司70%股權,則C公司實際上只擁有D公司70%的權益,剩下30%是屬於其他股東(們)。
例如,可以想像一下,當D公司發生清算時,C公司其實只能分到70%,剩下30%是屬於其他股東。
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說C公司是母公司,D公司為子公司。而D公司那30%權益則是非控制權益(沒有控制力的權益)。
資產=負債+權益
當合併報表在編制時,資產和負債兩部分都是母子公司直接相加(當然還有一些調整,但這邊不細講,會太複雜),體現控制力不可分割。
但權益部分經過調整及沖銷後,呈現的會是「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和「非控制權益」。
「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就是屬於母公司的權益部分(含母公司自己的和持有子公司權益的部分)。「非控制權益」則是子公司非控制股東所持有的權益部分。
接下來,我們到「公開資訊觀測站」實際看看財報。以下以亞泥(1102)為例。
附圖為亞泥108年第三季的合併資產負債表的權益段。
可以看到將母公司的股本、資本公積、保留盈餘等權益項加總後,會得到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非控制權益會另外列出一行。兩個加起來就是權益總額。
大家可以到公開資訊觀測站找自己有興趣的公司的財報來看看喔!
母子公司合併報表 在 股人阿勳-價值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免費試閱 3 天:https://pros.is/KAX8Z
.
合併營收與非合併營收
一間公司除了本身的經營項目外,
也會進行一些 「股權投資」,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 轉投資/子公司,
通常被投資的子公司或企業,
都是與母公司營業項目相關 或
母公司有意發展的項目,
而我們常聽見的所謂合併營收,
就是在編制財務報表時,
將子公司之營收與母公司營收合併計算,
反之,非合併營收就是只算母公司的營收,
小細節要注意
財報在編列合併營收時,
如果母子公司有業務往來,
部分營收就會進行調整與沖銷,
不然就會重複計算~
.
https://www.pressplay.cc/project/vippPage/1226-%E6%A5%AD%E5%A4%96%E6%94%B6%E5%85%A5%E5%88%86%E8%BE%A8--%E5%AD%90%E5%85%AC%E5%8F%B8%E6%94%B6%E5%85%A5%E7%9A%84%E8%AA%8D%E5%88%97~/614214B7A168CC15DB3F4DBFCDD54A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