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母奶後進先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母奶後進先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母奶後進先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母奶後進先出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謝金河 投資理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讓我們一起看牛去! 大學時期,我喜歡黃大城作曲,陳明韶唱的歌「讓我們看雲去」,一大早,我們幾個好友相約一起去看牛。 我們從平等里內寮古道出發,先到竹篙南草原,再沿著迷縱繩,直上竹篙山,在往195草原的一段,芒草已長得比人高,原來山徑已被芒草覆蓋,也許這條迷縱繩的山徑,以後不會再有人走了。我們直上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木瓜廚房,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s://www.facebook.com/papaya.kitchen/ 意大利香草麵包: 我真係好鍾意食呢個包? 因為簡單易做,唔需要特別技巧,其實有少少似pizza ? 不過pizza要即時食先好味,呢個包我加左老麵,就算第二日食都仲係好鬆軟,加上本身已經有配料和味道,成為早餐的話,真...

  • 母奶後進先出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4 16:01:26
    有 405 人按讚

    讓我們一起看牛去!

    大學時期,我喜歡黃大城作曲,陳明韶唱的歌「讓我們看雲去」,一大早,我們幾個好友相約一起去看牛。
    我們從平等里內寮古道出發,先到竹篙南草原,再沿著迷縱繩,直上竹篙山,在往195草原的一段,芒草已長得比人高,原來山徑已被芒草覆蓋,也許這條迷縱繩的山徑,以後不會再有人走了。我們直上竹篙山,再右切下樂天草原、蕃婆草原,然後走雙溪古道,再到疊石草原、石梯嶺草原,然後進入3096草原。
    上次在3096草原,我們看到成群牛隻在牛澡堂泡澡,這回在3096草原沒有看到牛群。於是,我們進入杏林山,從杏林南草原走向北五指草原。一進入草原,我們就發現原來牛群都在這裡!最早發現的是,幾個月前,我們看到一頭母牛後面跟著一頭小犢牛,隔了兩個多月,這頭小牛已經長角了。
    坐在北五指草原,看著碩大牛隻埋首吃草,有的在牛澡堂泡澡,這是最美麗的風景。這個時候,哼唱著陳明韶的「讓我們看雲去」,在北五指草原,我們看著遠方的雲彩,又看見牛群自由自在在草原覓食,還有呼吸童年時期的牛味道。
    我在北五指草原下,我跟夥伴說,我已聞到牛味道,這是我最熟悉的味道。小學的時候,我可以一次牽8頭牛去吃草,也有一次,牽出去的牛把別人剛插下去不久的秧苗,吃掉一大片,情急之下,猛烈地想把牛拉上來,沒想到,那頭牛猛然回頭,牛角刺進我的藍色短褲的褲袋,我在想如果牛角刺進我的大腿,可能會改變我一生的命運,頓時,我嚇得魂飛魄散,找人來收驚。也有一次,我牽著一頭碩大的牛出去吃草,走到一棵大榕樹下,牛突然倒下來,我不知所措,沒想到是母牛生小牛,我目睹母牛分娩的過程,小牛吸了母奶,雙腳站起來,我牽一頭牛出去,回來變成兩頭牛,內心的喜悅,難以形容。
    這回靜靜地坐在草原上,看著牛群,想到童年往事⋯⋯

  • 母奶後進先出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7 17:44:24
    有 286 人按讚

    【國中孩子私開臉書和IG,還跟異性朋友私聊天、罵髒話,怎麼管?】

    最近因為疫情關係,親子為手機、上網的事情衝突很多。
    有一位媽媽來信跟我說,他們夫妻不是很贊成國中的孩子使用臉書、IG這些社交軟體。

    因為疫情改在線上上課,所以家裡增添筆電,沒想到無意間發現孩子自己申請了這些社交軟體,且發現孩子竟和異性的同學聊天,

    更難接受的是,孩子還和對方抱怨媽媽經常把密碼換掉,害她打不開手機和筆電,她非常生氣,用難聽的髒話咒罵媽媽。

    媽媽看到這些對話非常生氣,想到自己付出這麼多,孩子居然在別人面前用髒話罵她,覺得孩子不懂得感恩,

    為了這些社交軟體的使用,親子衝突不斷,雙方敵意愈築愈高,

    女孩為了躲避媽媽的監控,甚至跟對方說,她已經找到破除方法,這讓媽媽生氣孩子居然不誠實,且憂心無法管束孩子在網路上的行為。

    爸爸也覺得自從開放上線之後,就不斷焦慮孩子讀書上課不專心,因此傾向要完全斷絕孩子使用臉書和IG。

    以上案例,媽媽問我:

    1. 好像諜對諜,很累,到底要不要禁止國中孩子玩臉書、IG?
    2. 該不該知道孩子的帳號密碼?可不可以要求不定期看一下聊天內容?
    3. 一天該給孩子玩多久?怎麼知道她是在查資料還是在玩社交軟體?
    4. 每天都要討價還價說等一下、再等一下,真的非常令人厭煩。
    5. 無法接受孩子在網路上用髒話罵父母。

    【我的回覆】

    媽媽您辛苦了,我知道您的焦慮。

    數位世界是不變的趨勢,我的孩子都已經大學,最小的高一。

    我的作法供您參考,我的作法算是保守派的,也就是國中並沒有給他們智慧型手機,高中才給他們使用手機,

    因為高中無論是課業、分組討論或社團、補習,在在都需要手機,也必須開始練習怎麼自我控制、妥善的使用手機。

    臉書和ig有規定,13歲才可以申請帳號,所以,三個孩子上國中,我就開放讓他們使用。

    就如同我在《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的33個修練》裡提到,因為14歲以下的兒少是「無刑事責任能力人」,也就是他們所做的一切都要由父母擔負責任,

    因此,孩子在國二之前,我跟孩子協定好,臉書的帳號密碼要告知父母,

    但是我也擔保,我不會隨時隨意上網跟蹤查詢,我也幾乎不太在他們的臉書隨便按讚或是留言,以免讓他們感覺我隨時監控。

    直到國二之後,參考法律規定,孩子已達「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所以允許他保有帳密隱私。

    這個年紀,都需要和同儕保持互動,有自己的朋友圈才有歸屬感,若是沒有朋友圈沒有歸屬感,就感覺自我飄零無所依附,這對青少年而言,是很痛苦的感覺。

    因此,三個孩子我都是國中就開放臉書與ig(但國中無開放Line)。

    每天放學後可以使用30分鐘,有時會延長10分鐘,一開始就和他們都約定好,而且國中時期,他們沒有手機,所以都是用家裡客廳的筆電或是我的手機。

    一開始時當然少不了叮嚀,也是每天上演討價還價的劇碼,但是我都會通融一到兩次,5-10分鐘延長時間,

    直到九年級都還偶而發生討價還價的狀況,即便如此,我仍然堅守把關,最後,他們也都會乖乖地把手機歸還或是關掉筆電,然後進房間讀書。

    晚上讀完書,確實複習好課業,我也會開恩,酌量開放20-30分鐘給他們使用。

    國中時期,我不建議完全禁止使用臉書或ig,因為這對他們這個年代而言,是共同的話題,且是非常普遍的互動模式,

    在強烈尋求同儕歸屬感的國中階段,愈禁止愈會引起他們對父母的仇恨與敵意,甚至逼他們忍不住飆出狠話氣死爸媽。

    這個年紀,「朋友」就是最重要的資產,沒有朋友、沒有歸屬感,就像幼兒沒有玩具可玩,嬰兒沒有母奶可喝一樣痛苦,這一個前提必須了解。

    我建議,可以大方讓孩子使用這些社群軟體,但若不放心,可以坐下來,親子好好討論使用規則,

    至少在國二之前,參照法律,爸媽是有需要知道帳號密碼的,但絕對不會沒事一直懷疑、或跟蹤他們的數位足跡

    我們也可能要捫心自問,有沒有過度度災難化孩子在數位世界的行徑?

    另外,也要一起討論使用時間,放學後使用30分鐘是否OK?最多延長一次,10分鐘,請孩子遵守。

    若是孩子在提醒下有做到,請務必要大聲的讚賞鼓勵,讓他們知道,他們的行為讓父母感到開心,也因此能受到更多的信任;

    而孩子愈感受到被信任,就愈願意去遵守親子之間的約定,這就是「正向增強」,也唯有這樣,才能形成正向循環。

    這是個數位時代,誠如我在「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和「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裡所說的,我們爸媽不可能阻擋這個時代趨勢,

    國中時期需要使用手機來學習的機會還不多,到了高中,幾乎沒辦法不用手機,

    透過適度的使用,親子共同討論使用原則與合理後果對應(雙方都同意的適度罰則),讓孩子在國中階段先有機會練習如何在有限度的使用時間下,學習自我控制與收斂慾望,是值得的,也是必經的過程。

    另外,孩子因為生氣爸媽的不斷的監控與懷疑,因而飆出難聽的髒話,也千萬別太放在心上,我知道爸媽會痛心,覺得孩子怎麼可以如此忘恩負義、沒有良心,

    但是,這個年紀幾乎沒辦法想那麼多,他們腦袋裡只有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自己被嚴密監控、不被信任而不服氣,甚至根本沒想到髒話的真正涵義,我在書裡都說,這是因為他們的腦袋裡只有(我)這個字。

    現在的孩子和過去不同,很多品學兼優的孩子在網路上也都飆髒話,這是這個年紀裝酷的常用方法,千萬別太在意,我家孩子過去也如此,私訊時還忘了關,被我不小心看到,我都裝作不知道。

    整個世代的特質都在變化,也不是只有少數家庭的孩子如此,青春期似乎有向下延伸、向上延長的趨勢,父母的確辛苦了。

    等衝突過後一陣子,親子雙方的心比較能夠放下來,再找機緣破冰。

    通常,會放軟的都是爸媽,不是孩子,爸媽可以表達自己感到受傷的真實感受,告訴孩子,你們真的很傷心難過,相信,孩子會有感的,只是很難做好自我控制。

    過猶不及,過度的限制很可能引起更大的反彈,有句話:「嚴官府,出厚賊」

    防堵不如疏導,就每天開放適度的時間吧!但也要告訴孩子:

    要自由,就要展現自律!

    希望能做到親子之間的約定,為自己爭取值得信賴的自由。

    以上,辛苦了!

    【請參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7768?sloc=main

  • 母奶後進先出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14 13:39:33
    有 10 人按讚

    坐月子的正確觀念,讓身材、體力快速復原

    【早安健康/柳知沅(韓國未來小兒婦產科院長)】

    坐月子的由來

    當媽媽生下寶寶後,家裡長輩或周遭的人都會叮嚀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產婦的身心完全復原期約需100天,所以最理想的坐月子期間就是100天。過去人家因為生活窮困,需要從事種田等農作,所以一般以21天做為坐月子的期限,之後就需到外面去工作,因此也有三個星期內禁止外出或外人來訪的習俗。

    坐月子的正確方法?

    坐月子的必要性
    自古生完小孩的產婦需在家中被照顧、吃營養食物、坐月子。三個星期的坐月子期間,一般都是安穩地待在溫暖的床上、喝月子湯、禁止洗澡等。即使是炎熱的夏天,也會穿著長袖衣服與內衣,用以保暖身體。

    已經有生產經驗的婦女常告訴產婦,當身體吹到冷風時,全身有可能會出現痠痛等後遺症,甚至一生當中都因此而受苦。西方國家又是怎麼坐月子呢?美國、加拿大、法國等西方社會,在生產後不會另外食用特別的食物或坐月子。一般自然分娩後24個小時內,就可以回到家中過正常生活。

    產後風
    產後風又是什麼樣的疾病,為何會出現在孕婦身上呢?產後風是指產後脆弱的骨頭、關節等受到風寒的症狀,會產生痠痛、麻木等不適感。那麼生完後,若直接吹到冷風,骨頭就會受到風寒嗎?不是的。

    女性在經過懷孕、餵母奶的時期,體內的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會達到最低點。原本雌激素具有幫助骨頭留住鈣質的作用,可避免鈣質流失,但是到了餵母奶期間,雌激素濃度變淡,使得骨頭中的鈣質自然流失到血液中,因此骨頭變得脆弱,所以才容易受到風寒入侵。

    避免鈣質不足
    與西方相較之下,國人在牛奶等乳製品或鈣質上的攝取量都是不足的。孕婦一天的建議用量應要達 1000毫克。縱使攝取的鈣質已經補足,又會因為餵母奶的關係,使鈣質流失,骨頭密度因此快速變稀疏。換句話說,因為骨頭本身脆弱很多,所以關節腔的耗損會增大。生完小孩時,手掌或膝蓋等關節容易會感到非常刺痛,腰部、手臂、腿部也常有疼痛感。

    預防產後風
    即使為了要預防產後風,也沒有必要在炎熱的夏天裡包裹著厚被子。雖然產後免疫力變弱,有可能罹患感冒等疾病,但若不是遇上寒冷的天氣或強風,就無需過度擔心。室內維持適當的溫度與濕度,有助於產後復原。服用產後所需的鐵質、鈣質、維生素D等,並補充適量的營養補充劑,可以預防產後風。

    各個季節坐月子的要點

    夏天坐月子
    生完小孩後吹到冷風,有可能罹患產後風,所以要盡可能讓身體保持在溫暖的狀態。在連坐著都會流汗的夏天裡,該如何坐月子呢?結論是「適度」。氣溫不可過熱,也不可過於涼爽,平均溫度維持在微暖的23∼25度之間,濕度維持在40∼60%左右。不可以讓身體直接吹到冷風,天氣不管再怎麼熱,也最好蓋薄被子。不要用冷水洗澡,先用微溫的水洗澡後,再用乾毛巾拭乾身體。如果因為天氣太熱,就喝冷水或吃冷食,有可能造成牙齒損傷與胃腸障礙,需多加注意。

    冬天坐月子
    室內以「保溫」與「保濕」為核心重點。不僅房間的地板,整個房間裡的空氣,都需維持溫暖。若過於乾燥,更容易引發感冒。可以利用加濕器、除溼機或洗過的濕衣物,讓室內溼度維持在60%左右。洗澡時,浴室空氣常是冷的,所以先放熱水,讓浴室空間變暖之後再洗澡。

    讓身體快速復原

    生完小孩後,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坐月子中心或家中休息,一邊接受家人或專家的幫助一邊坐月子。
    有不少人會小心翼翼地不讓孕婦過勞,讓她們得到充分的休息,甚至連動也不動。為了未來辛苦的育嬰之路,在這個時期需做好充分休息與努力,請參考下列內容,以快速且健康的方法復原吧!

    坐月子期間該怎麼過生活?

    請勿一直躺著不動
    剛生完小孩的第一天,有可能因產後痛、會陰部疼痛、手術部位的傷痕而很難行動。建議到隔天再由家人協助,站起來活動看看。若因為很痛而繼續躺著,反而很難恢復。初期適當走路,反而有助於加速惡露的排出與身體的復原。

    開始洗澡的時間點
    第一天因分娩而導致的體力耗損與失血,自己獨自站著都會有困難。自然分娩的產婦,一般在第二天雖然可以較輕鬆地站立了,但仍有些吃力,想要洗澡的話,就用溫水洗個簡單的澡。剖腹生產的產婦,因為進行手術而有傷口的關係,五天內需避免洗澡。手術部位若沾到水,有可能引起傷口發炎,最後導致傷口裂開或留下疤痕。

    不要造成關節的過大負荷
    當孕婦的體內察覺到要分娩時,會增加鬆弛激素等身體荷爾蒙的分泌量,讓骨盆關節打開,同時也會對骨盆關節、全身各個部位的關節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手腕、腳踝等都很容易因姿勢不良或承受過大的壓力,而造成損傷。餵母奶時,手腕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即使有戴上護手腕帶,也盡量不要用手腕出力。

    TIP | 妊娠與鬆弛激素
    鬆弛激素是從卵巢、乳房、妊娠期胎盤與子宮內膜中分泌出來的荷爾蒙,男性則是從前列腺分泌出鬆弛激素。沒有懷孕的女性,會在排卵期從卵巢中增加鬆弛激素的分泌量,對心血管進行作用,維持適當的心搏次數與血管適應力。孕婦則從胎盤、子宮內膜、絨毛膜等中分泌出鬆弛激素,從懷孕第14週左右起分泌量開始攀升、達到最高點,所增加的鬆弛激素一直到生產前都維持在高濃度。懷孕期間鬆弛激素具有增加心輸血量、使血管鬆弛、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懷孕最後一個月時,這種荷爾蒙也對骨盆韌帶產生作用,幫助骨盆隨著子宮變大而順利變大,有助於分娩時恥骨的鬆弛。這種鬆弛激素的分泌量會在生產後急遽減少。鬆弛激素的影響期間因人而異,一般約為5∼6個月左右,也有12個月的情況。

    不要害怕排便
    會陰部切開後,會陰部與肛門周圍都會非常疼痛。有些孕婦在想要排便時,會擔心因排便刺激受傷部位而忍著。用力時,也擔心會陰部切開部位會裂開。事實上,會陰部上的縫合部位若沒有發炎,即使用力也不會再次裂開,所以無需因此而害怕排便。

    服用鐵劑
    在分娩過程中會流很多血,自然分娩的失血量約600cc,剖腹生產的失血量約1000cc。為了養出健康的新生兒,產後仍需繼續服用懷孕期間服用的鐵劑。想要補充在分娩過程中所失去的血液,需連續服用三個月左右。貧血症狀若得不到改善,就會感到異常地無力、頭部疼痛、容易疲倦等。唯有媽媽健康,才可以養出健康的孩子,請多加留意身體狀況。

    攝取牛奶或鈣質
    東方人較少吃牛奶或起司等乳製品,所以平常攝取的鈣質量就比西方人少。尤其女性們在懷孕、生產、餵母奶期間,骨骼中的鈣質會大量流失。為了不讓骨頭變得脆弱,需多喝牛奶或服用鈣片。

    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本來具有預防骨骼流失的作用,但在餵母奶時,雌激素會快速降低。此時期如果沒有攝取適量的鈣質,就有可能造成骨骼的損傷。即使不會馬上出現什麼問題,但已變脆弱的骨質將大幅提升引起關節炎、椎間盤、骨頭痛等症狀的可能性。

    攝取適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餵母奶時所需的熱量比懷孕期間更多,每天需要多攝取500大卡。可能有人會懷疑,這樣熱量不
    會太高嗎?的確,如果攝取過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反而會造成肥胖,為產婦帶來更多的煩惱。那麼為什麼還建議產婦要多攝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呢?

    初乳結束後,進入到成熟乳階段時,50%的母乳是由脂肪所構成的。母奶中的脂肪來自於媽媽,所以與媽媽身體的營養狀態息息相關,而營養狀態又以體脂肪率為重要指標。早期大部分的人因為營養不良,常常是皮包骨狀態,體脂肪率很低。這個時期產婦為了分泌營養的母乳,需攝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才可以順利餵母奶。但只要產婦的營養狀態良好,就沒有必要一直攝取高脂肪食物。以自己一天所需的熱量為目標,均衡攝取即可。

    不要執著於麻油雞湯
    麻油雞湯自古以來即是坐月子的代表性食物。雖然米酒、老薑、麻油都有溫補的作用,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無需天天吃或過量食用。三餐飲食還是營養均衡最重要,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都要攝取,食譜最好以含鐵質與鈣質的菜色為主。

    產後第二個星期浮腫完全消除
    到了懷孕最後一個月時,因為受到荷爾蒙的影響, 再加上血液循環不佳,孕婦的手、腳、大腿等身體部位會浮腫得很重。但在孩子出生後,過去累積在體內的水分開始往外排出。一般從分娩第2∼3天開始,尿液量會急遽增加,約有1∼2公升左右的水分被排出。消腫的速度因人而異,但一般在第 1∼2個星期內會大量排出體液,消除浮腫。

    南瓜或玉米茶等利尿作用佳的食物,最好等到浮腫現象自然消除後再食用。在這段透過尿液讓體液大量排出的時期,若再食用利尿效果佳的食物,就會使體液一次突然排掉過多,反而引起低血壓,進而導致嘔吐、暈眩等症狀,且母乳的量也會隨之減少。所以建議等兩個星期浮腫現象消失後,再食用這類食物。這時期也要記得隨時補充大量的水分,讓體液保持充足。

  • 母奶後進先出 在 木瓜廚房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23 01:58:26

    https://www.facebook.com/papaya.kitchen/

    意大利香草麵包:
    我真係好鍾意食呢個包? 因為簡單易做,唔需要特別技巧,其實有少少似pizza ? 不過pizza要即時食先好味,呢個包我加左老麵,就算第二日食都仲係好鬆軟,加上本身已經有配料和味道,成為早餐的話,真的是快靚正之選 ?

    材料:
    法國麵粉 / 高筋麵粉 190克
    低筋麵粉 60克
    老麵 80克
    奶 150克
    橄欖油 25克
    即溶酵母 3克
    洋蔥碎 1/4個(35克)
    糖 15克
    鹽 4克
    新鮮迷迭香 1支

    配料:
    橄欖油、車厘茄,無核黑橄欖,香草碎,海鹽
    各適量

    1. 先將麵粉、橄欖油、鹽、糖、酵母、奶、老麵拌勻至出現薄膜,再加入洋蔥碎拌勻

    2. 麵團發酵60分鐘至兩倍大

    3. 拿出麵糰用手輕壓排氣,將麵團摺疊成正方形,鬆弛15分鐘

    4. 在烤盤和手,抹上橄欖油,用指尖將麵糰輕輕推開,平均拉扯至四邊,然後進行第二次發酵,45分鐘

    5. 手指沾少許麵粉,戳入小洞,加入迷迭香、車厘茄、黑橄欖,再掃上適量的橄欖油,灑上少許鹽和香草

    6. 放入已預熱的焗爐,180度焗15分鐘,至表面金黃色即可

    ??老麵製作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papaya.kitchen/posts/845807732251623:0

    **如果麵團不放入洋蔥碎的話,水份或奶就用10克代替,而洋蔥本身有水份,所以不要添加太多

    **配料和味道可隨意因應自己加減就可以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