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毅力重要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毅力重要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毅力重要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licklabium (76600ferio)看板book標題[心得] 恆毅力時間Thu Jan...

毅力重要 在 Kiwi樂活食旅?台中.彰化.南投.雲嘉南.台灣美食旅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1 03:56:17

#運動到要瘋了 ✍️ 然後明天要投票了, 群組很多人都不想談論這樣的話題, 甚至酸民會連轟🤬 那,聊運動不撩妹🤭🤭 剛好進入運動第三個月 來點輕鬆的抬槓 一直有人問我最近在忙什麼? 1.就是,忙在 #亞樂健身房 然後運動瘦身 時間到了就在健身 沒有重訓就來有氧 讓身體習慣運動是第一步驟 基本上時間有...


這篇心得竟然花了我七個小時寫,打破自己的記錄了,真的很有成就感。

**************************************
   今年我新接任的後母班,有位在家自學的學生,一整個學期下來,只有和

家長用LINE聯絡過服務學習和流感疫苖的相關事宜,不曾見過面。側面從學生

的身上,知道這孩子有著學習障疑,無法在一般的教育體制中適應。直到期末

開IEP會議,我才看過家長和孩子。一進入會議室,孩子手上拿著一本小說,滿

臉笑容地跟我打招呼:「老師好!」我聽媽媽描述才知道,這孩子有著嚴重的書

寫障礙、語言障礙和閱讀障礙…
  
看完了「刻意練習」和「忍耐力」,接續著「恆毅力」一書,有種相見恨晚

的感覺,不論是我自己的成長過程、二十年的教學歷程所見,或是這孩子的成長

過程,似乎都替恆毅力一書下了註解。
  
忍耐力談的是冷卻現在、加熱未來,或者說延遲享樂的能力;恆毅力談的是

夢想、熱情與堅持的能力;而刻意練習談的是在堅持中如何追求進步。

**************************************
有潛力不代表能發揮潛力
  
西點軍校的招生程序,採計了高中成續和學術能力測驗(SAT)或美國大學入學

考試(ACT),並且需獲得眾議員、參議員或總統的推薦,而且得在跑步、伏地挺身

、仰臥起坐、引導向上等項目都獲得佳績。每年14000位高三生申請,只有4000人

獲得必要的推薦,其中又只有2500人達到嚴格的體能標準,最後卻只有1200人獲得

  錄取。這些人中龍鳳,最後卻有1/5輟學,且主要集中在第一個夏天的「野獸營」。

  然而,心理學家發現,入學的錄取總分,無法可靠地預測誰能完成野獸營的訓練。

那麼,什麼才能可靠的預測指標?重要的是,面對超出現有技能的挑戰時的態

,或者作者採用的書名「恆毅力」
  
書中羅列了各領域的研究:奧運選手、成功企業家、藝術家、新聞記者、作家

  、科學家、教練、醫生、法律界領導者…有些特質只限於某些領域,但「恆毅力」

  卻毫無懸念地貫穿了所有的領域。恆毅力以兩種方式呈現:一是過人的堅韌與努力

  ,二是他們打從心底認定,這是他們想做的。

真的與天份無關,努力加倍重要
  
作者從「拼字比賽」選手中進行研究,發現排名較高的選手,每天研讀的時間

  較多,也參加較多次的拼字比賽。反而語文能力測驗的分數,並無法預測拼字比賽

  的成績。作者自己擔任低收入住宅區擔任教師時也發現,有些學生的數學領悟力比

  其他同學快,不需太多提示就能看出不同題目間相同的根本型態;而另一些孩子卻

  得反覆教導,才能理解。然而在月考的表現,卻反而令他訝異:資質好的學生,考

  得未必比較理想;反而每天乖乖上課、不鬼混、用心做筆記,認真發問的孩子,在

  一再嘗試下,考出更好的成績。作者在書中舉了他自己一位學生,從數學檢定考不

  及格,到成為航太公司的火箭科學家。

資質不保証成就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公式:天分×努力=技能;技能×努力=成就

在公式中,努力更加重要,因為它被乘了兩次。

天才成為藉口
  
尼采說:「我們虛榮、自戀促成了對天才的崇拜。因為,只要把天才視為奇蹟

,我們就測有必要拿自己去跟天才相比,發現自己的不足…」

書中舉了陶藝家麥肯齊為例,他說:「最初一萬個陶器很難做,後來就愈來愈

  容易了。」;也舉了小說家厄文為例,他說:「身為作家,我晚擅長的是重寫。」

  獲葛來美獎的威爾史密斯說「我唯一與眾不同的是,我不怕死在跑步機上。」編劇

  兼導演伍迪說:「人生中80%的成功是靠持續『上場』。」不努力,天份只不過是

  尚未開發的潛力。

耐力,而非衝勁
  
恆毅力不只是非常努力而已,不只是對目標的投入很熱切,更重要的是長期不

  變的投入,也就是對目標的堅持有多久。三分鐘的熱度很常見,持久的熱情則很罕

  見。

   獲普立滋國際報導獎的傑夫蓋托曼,從十八歲發現他熱愛東非,開始持續地往

此目標前進,透過擔任記者、寫作的方式,而達到了目標。他不是單純出去尋找熱

情,他是自己創造熱情。西雅圖海鴈隊教練卡羅對熱情的看法是:「你有人生哲學

嗎?」那是一種直指向你人生想獲得的終極目標,而不是「今天」或「今年」想要達

成什麼而已。棒球名人堂傳奇投手湯姆西佛說「投球決定了我的飲食、睡覺時間、

清醒時的種種活動,也決我不投球的候時如何生活。」對他們而言,熱情不只是很

在乎某件事,而是持久關注同樣的終極目標。

成功的人先決定「不做什麼」
  
巴菲特給他的私人機師達成夢想的三個步驟:

一、寫下二十個職業生涯的目標

二、圈出最重要的五個

三、無論如何,盡力避開沒選中的那二十個。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想更接近你想要達到的目標,你得知道有些

  目標,你得放棄。

基因×經驗
  
不論是「刻意練習」、「忍耐力」或是「恆毅力」,或這二十年來腦科學上的

  發現,都不是要強調恆毅力或智能有多重要而已,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有很大的

  改變空間。
  
我在一場演講中,以二氧化碳濃度的些微變化,促成了大芻草演變成玉米,

  來說明後天環境的重要性;作者則以荷蘭的平均身高演變、孿生子實驗,得到了一

  個大概的數據:毅力的遺傳慌約37%,熱情則是20%。弗林效應解釋了「成就背後的

  科學」,弗林認為籃球技巧在這一百年內的進步,是「社群乘數效應」的原因,正

  如同這一百年來人類智商平均進步了15分一樣。

一代不如一代?
  
從美國的抽樣調查顯示,恆毅力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最低的是二十幾歲的年

  輕人,最高的是六十五歲以上的成人。一種解釋是:恆毅力呈現「反向的弗林效應」

。但更正確的解釋或許是:「恆毅力差異與世代無關,但與年紀有關。」隨著年齡

  增長,我們會漸漸長期懷抱熱情和毅力的能力。

由內而外培養恆毅力

(一)興趣
  
2014年蓋洛普民調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表示自己對工作不太投入,甚至有

24%是「積極與工作保持距離」,只有13%的人是投入工作。何以在強調尋找你的熱

  情多年後,顯示的結果卻是如此?
  
作者認為,熱情不是從天而降,不是找尋到的,而是「培養」的。
 
 奧運游泳金牌蓋恩斯在錄取游泳隊前,考過美式足球、棒球、籃球、高爾夫、
  
  網球校隊,而他一直以為他會被田徑隊錄取;獲得詹姆斯比爾德大獎的名廚馬克維

  特利,原本是想當音樂家;名廚茱莉亞柴爾德曾想當小說家,並說自己從小對「料

  理毫無興趣」,沒想到花了四十年才找到真正的熱情所在。

Fleeting interest in everything ,no career direction。
         (事事有興趣,生涯無志向。)
  
心理學家史瓦滋認為,很多人無法發展出認真的職業興趣,是因為抱持不切實

  際的期望。就像戀愛,你不可能找到各方面都很美好的對象。你得在專注在你最在

  意的地方,捨棄其他。另一個原因是,很多事情的微妙及令人滿足之處,是堅持投

  入一段夠長的時間,摸索後才能感受的到。
 
熱情是一輩子的深耕。工作的熱情來自於一點點的發展,加上大量的培育發展

  ,以及一輩子的深度耕耘。培養興趣需要時間和精力,也需要紀律和犧牲。當從「

  玩」入門,長期刻意練習,他們不只發現自己喜歡的事物發展成興趣,這也會讓他

  們學會繼續強化興趣。這不禁讓我想到前陣子我發給班上學生看的文章「練習的意

  義」…我自己在演講時也常以自身練習重訓的經驗下結論:「你舉得愈重,你就想

  舉更重。」
  
對初學者來說,新奇是從未遇過的事物;對專家來說,新奇是細微的差異變化

  正如同羅丹說的:「這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專家透過長期的訓練,培

  養了看見細微差異之間的美。

(二)練習
  
在「異數」一書提及「一萬個小時的練習」後,此神奇的數字開始聞名全球。
 
  但提出這研究的人艾瑞克森在「刻意練習」一書卻指出,單純的重複是沒有用的,投

入的品質更重要。訪問過許多超級成功人士的記者萊西說:「和自滿相反,那是一

  種正面的心態,並不是對過去的表現感到不滿意,而是向前看,想要持續成長。」


艾瑞克森發現,成就較高者在十年內累積了約一萬個小時的練習時間,而成就

  較低者累積的練習時數只有一半。但關鍵處不是專家累積的練習時數比較多,而是

  專家的練習方式不同。專家的練習方法如下:

(1)設下挑戰目標,不看已經表現很好的部分,而是針對尚未突破的特定弱點。

(2)在沒人監督下自發地挑戰

(3)尋求意見回饋,且更感興趣他們哪裡做錯了。

(4)再做一次,一次,又一次,直到「不自覺地游刃有餘」。

(5)設立新的挑戰目標,重複1~4。
  
卓越見於平凡,卓越由多項個別能力組合,而每項能力都可訓練。此部分我真

 心建議可以看「刻意練習」一書。
  
當然,即使是專家在刻意練習時,也會像經歷「小小的死亡」般的痛苦,但

  「心流」的作者米哈里。奇克森米海卻認為,能進入「心流」狀況,是專家之所以

  願意投入那麼多時間練習的原因。本書作者認為狂喜與痛苦並存,從我國羽球男單

  一哥周天成今年給年輕選手的公開話,我也認同狂喜和痛苦的確是並存的。

(三)目的
  
熱情的來源之一是「興趣」,另一來源則是「造福他人的意向」。台大葉丙成

  教授曾說,老師是全世界最棒的職業,此書的作者曾是麥肯錫的高階主管,卻自願

  辭職到低收入區擔任老師,她也說老師是全世界最困難的工作。以世俗的眼光看,

  這群人大概瘋了…
  
艾莉克絲檸檬擁基金會的發起人,或許是這群人中最瘋的。一歲診斷出神經母

  細胞瘤,四歲開始擺攤賣檸檬汁,只為了替癌症研究募款。他九歲過世時,已經募

  集了上億美元。

心理學家布隆姆認為,熱情的演變一般有三階段:

(1)早期:自我導向的興趣

(2)中期:學習自律的練習

(3)後期:努力和「他向目的」的結合
  
洛杉磯壁畫家高登在三十歲時被診斷出紅斑性狼瘡,開始對人生有了全新的觀

  點,現在他努力創作,讓更多人有機會創作及體驗藝術。她說:「我做的一切都是

  為了幫助更多人。」;知名的酒評家安東尼奧伽羅尼說:「品酒是我很想和他人分

享的熱情。」
 
 亞里斯多德認為追求快樂有兩種方法:(一)與個人良善的內在精神和諧一致

  (二)享樂。書中的「目的」一詞指的是前者,是和超越小我的外在世界緊緊相連,

  是包含著利他導向的。
 
 我們都渴望意義,而不只是週一到週五不斷循環地漸漸凋零,而任何職業都可

  是工作、職業或是志業,端看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如同泥水匠的寓言故事中,

  可以是在「砌磚」,也可以是「打建教堂」,當然也可以是「打造上帝的殿堂」。

  這也乎應了前面蓋洛普民調的解決方案:轉變你的思維。

史丹福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比爾。戴蒙認為,這種超越自我的導向是可以培養

  的,而重要的是,有人示範給你看,為了別人完成某件事情是有可能的。當自己在

  充滿挫折和障礙而非常艱難,最終達到目的時體會到成就感,便會意識到自己可以

  發揮影響力。
  
在我自己的教學課堂,我要求自己每一天都要分享一則小故事,也會不定期舉

  辦演講,持續很多年了。曾經我也懷疑這樣壓縮到課堂時間,是否值得。上次段考

  作文題目「一堂很有收獲的課」給了我明確的答案:超過半數的學生寫我的理化課

  。我挑選一篇供參考。


https://imgur.com/yBUqpGe

https://imgur.com/9yJ1lkh



(四)希望

希望有兩種。一種是預期明天會比今天更好。我們無需承受責任的重擔,讓事

  情變好是宇宙的責任。但培養恆毅力需要的是另一種:不只單純相信明天會更好,

  而是期待自己的努力能改變未來。我決心讓明天變得更好!
  
1964年的穿梭箱,告訴了我們「習得的無助」,絕望不是痛苦造成,而是自覺

  無法掌控。賽里格在提出此理論後多年,開始積極探索它的反面:「習得的樂觀」

  。當然,樂觀者成功的機率遠比悲觀者高上許多,因為樂觀者擁有成長思維,對他

  們而言,持續想辦法改善環境,就更有機會找到解決方案,如同萊西訪問成功人士

  得到的結論:「我不會從失望的角度思考,我認為每件事的發生都有值得學習的地

  方。」而悲觀者擁有固定思維,將自己的失敗歸咎給普遍、永久性的原因,如天份。

人的思維從何而來?一部分可能是天生氣質,而另一大部分則是在來個人的成敗

  經驗,以及週遭的人對那些成敗經驗的反應。幸而,思維是可以後天改變的!!

在忍耐力一書也多次被提及的KIPP(知識就是力量課程),幾乎所有人都來自低

  收入家庭,面臨重重困難,但幾乎所有KIPP的人都從高中順利畢業,80%的人繼續升

  上大學。差別來自於這兒的老師讚美努力,而非表揚天分,他們提醒學生「人生是

  不斷地挑戰自我,學習做以前不會做的事情。」
  
社會運動人士詹姆斯。鮑德溫曾說:「孩子向來不擅長好好聽大人的話,但模

  仿大人倒是很有一套。」身為一名老師,身為兩個小孩的家長,我感受特別深刻。

記得有一回我帶全家到宜蘭住宿,一大早我忘了將補給品放身上就出門參加挑

  戰蘭陽100K。兩個小孩醒來後,女兒很擔心地跟媽媽說:「爸爸忘了帶糖果出門,

  會不會騎不完比賽?」兒子馬上接口說:「不論多困難,爸爸一定會完成,就像他要

  我克服很困難的數學一樣。」

想教導別人成長思維,身教永遠比言教重要。面對困難勇於接受挑戰,只因為

  人有能力變得愈來愈好,永遠都還有機會再試一次。正如同尼采說的:「那些殺不

  死我的東西,會讓我變得更強。」

    你無法光用說的說服別人相信他們能夠克服難關,你得帶著他們突破難關!多年

  來我接任後母班,總堅持著「基本」的要求:每天認真寫札記、背四個英文單字、四

  個國文解釋。從一開始的哀鴻遍野,之後漸入佳境,慢慢地全班單字抽考都能滿分

  ,理化不及格人數從一半降到四個。記得一次帶他們去爬硬漢嶺,有女生體力不支,

  在三分之一路程的弱者俱樂部吐了,她卻告訴我:「都已經到三分之一了,怎麼能

  夠放棄?」最後,全班都登頂了。那天的台北盆地,真美!

    麥爾設計了一個實驗:一群五週大老鼠(青春期)遭到電擊,如果牠們用前腳轉

  動小輪子,就能停止電擊;另一群老鼠也受到同樣的電擊,但無法控制電擊的時間

  。電擊五週後(老鼠成年了),兩組老鼠都遭到無法控制的電擊,結果發現:青春期

  無法掌控電擊的老鼠,變得膽怯;青春期可掌控電擊的老鼠,長大後變得更大膽,

  且似乎對習得的無助感免疫了。幼年期那些殺不死牠們的壓力,讓牠們一輩子變得

  更堅強!
  
不禁讓我反思,當個直升機父母,幫孩子掃除路障,即使孩子的帳面上成績優

  異,是否間接使他們成為「脆弱的完美者」呢?
  
學習懷抱希望的建議有三步驟:

(1)更新你對智力和天份的看法

(2)練習樂觀的自我對話

(3)尋求協助。
  
EDGE(增進研究生教育多元化)計劃的創立者數學家希爾維亞。博滋曼一再強

  調:「解數學的能力其實是培養出來的,不要放棄!」深為曾經是放牛班,數學始

  終不到二十分,卻念物理系的我,完全同意,只是我們得找到堅持下去的支柱。

由外而內培養恆毅力

(一)家庭教育
  
上次我在版上分享「幸運的科學」中,描述到我帶小孩念書的狀況,有網友很

  激動地持反面意見。其實,嚴厲的愛是愛,放手飛的愛也是愛,因為你看到的很可

  能都只是表象,重要的卻是完整的脈絡。
  
舊金山49人隊的傳奇四分衛,兩度獲選NFL最有價值球員史蒂夫。楊,他有一個

  嚴格的父親,總是要他撐到底,他說:「爸媽給了我堅實的基礎,我希望每個人都

  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與培養。」。
 
「觀察家報」評選英國最好笑的諧星之一—法蘭崔絲卡,則是來自一個自由派

  教養的家庭,從小罹患腦性麻痺,被醫生斷定永遠無法過正常的生活。他的父親告

  訴她:「去追隨夢想吧,要是夢想無法實現,妳可以再重新思考。」法蘭崔絲卡說

  :「我的努力和熱情都不是我自己的功勞,那些特質是家人給我的,他們對我百分

  之百的支持和正面鼓勵。」
  
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我們從中學到什麼?作者認為:關愛與嚴格,不用二選一


,也不是彼此對立的選擇。史蒂夫的父母看起來很嚴厲,但他們也非常愛關孩子;

  法蘭崔絲的父母充滿關愛,但他們也有嚴格的規矩。在四種教養方式:明智型、威

  權型、放任型、忽略型。明智型同時兼具了嚴厲與支持。2001年心理學家賴瑞。史

  坦伯格以會長身分對青少年研究協會建議:很多証據已經証實嚴厲又支持的教養型

  態有許多好處,科學家應該把研究焦點轉到其他更棘手的問題。
  
    而嚴厲、高要求和尊重的並存,造成的不只是孩子的模仿(imitation),而是效

  法(emulation)。

    在「忍耐力」一書中,沃爾特.米歇爾將一群小孩分成三組進行實驗,每組有一

  個模範人員和數名小孩輪流擲球,並由模範人員引導孩子評估和獎勵自己的表現。

    「嚴格標準」組中,模範人員對自己和孩子都同樣嚴格,只有達到很高的分數

  才會拿籌碼獎賞自己,說些肯定自己的話;假如沒達到夠高的分數,就禁止自己拿

  籌碼。模範人員對孩子也是如此引導。
    
「對模範嚴格,對孩子寬鬆」組,模範人員對自己採取嚴格標準,但對孩子寬

  鬆,引導孩子在得分低時也獎勵自己。
  
    「對模範寬鬆,對孩子嚴格」組,模範人員對自己寬鬆,但教導孩子拿到高分

  時才能獎勵自己。
  
實驗中告訴參與的孩子,遊戲中獲得的籌碼可以換取禮物。情境參與完畢後,

  模範人員離開現場,實驗人員偷偷觀察孩子在自由情境下,會如何取用籌碼。

    「嚴格標準」組的孩子,在模範人員不在場時,仍然遵守得到高分才拿取籌碼

  的標準,僅管這分數真的很難達成,且孩子很想得到獎勵。而當孩子們認為模範人

  員很厲害時,效果會愈加顯著。

「對模範嚴格,對孩子寬鬆」組的孩子,即使看過模範人員對自己嚴格,但後

  來自己玩時,卻全都採對自己寬鬆的標準。
  

「對模範寬鬆,對孩子嚴格」組,則有一半孩子對自己嚴格,另一半對自己寬

  鬆。

在「恆毅力」一書,作者更直言:「若你想培養孩子的恆毅力,要先自問你對

  自己的人生目標有多少熱情和恆毅力。」
  
除了家長,可以成為孩子恆毅力的榜樣,可能是家長、老師、教練或上司。科

  第。高曼說:「即使不是家長,你也可以改變別人的一生,只要去關心,了解狀況

  ,你也可以發揮影響力。」

(二)課外活動
  
對許多人而言,課業是具挑戰性但枯燥的,和同儕玩樂是有趣但不具挑戰性的

  ,然而課外活動具可兼具有趣和挑戰性,是培養恆毅力的好場所。
  
我兒子喜歡騎腳踏車和打羽球,我常帶著他騎四十或六十公里,也每週固定請

  教練教兒子和女兒打球;我女兒喜歡跳舞,我讓她加入學校舞蹈社,連續三年都參

  加了市賽和全國性。每當我兒子在數學上想放棄,我就會告訴他,要像騎車一樣,

  不到終點不輕易放棄;我女兒則告訴我,每天要忙課業和社團,很充實。她熱愛這

  種充實的生活。這兩年我也陪著兩個小孩學會游泳,從一開始的抗拒到現在能來回

  游很多趟,現在天氣熱時總吵要去游泳。

    沃倫。威林罕是率先研究長期參與課外活動的科學家,他很清楚高中成績其實

  很難預測未來成就,但有個特質很明顯:堅持到底。他說:「堅持到底是指在高中

  有目的、持續也投入某種活動,而不是偶爾涉獵不同的領域。」而這項特質的預測

  很驚人。投入何種領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堅持到底,且有所進步。
  
蓋滋基金會贊助的研究也顯示,讀大學時參與課外活動多年的老師,畢業後擔

  任教職時,比較可能堅持下去,而與他們的SAT、GPA或是面談者對他們的領導潛力

  評分完全無關。(感謝我大學三年的羽毛球校隊生涯)
  
作者認為,在成長過程中對投入的事物堅持到底,同時需要恆毅力,也是在培

  養恆毅力。而恆毅力會轉移,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出來的精力、動力和堅持力,幾乎

  都會成功轉移到其他事物上。
  
然而,參與課外活動需要的家長支持和經費支持,是否無形中成了比成績更嚴

  重的貧富差距呢?

作者提供了家庭困難任務方式:

(1)每個人都得自選一項任務

(2)你需對任務進行刻意練習

(3)至少一季不能隨意放棄

(4)之後進階到至少維持兩年以上
  
休士頓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艾森伯格從老鼠實驗中發現:一開始被迫學習困

  難事情的老鼠,遇到第二個困難任務時,展現的活力和耐力較多。或者你可以稱它

  :習得的勤奮。與「終結糖漿課程」一書說的相呼應:不具挑戰性的目標,不叫目

  標。

(三)組織文化
 
 網路上有部影片,大家可以找來看「優秀的人為什麼不合群」,一針見血卻

  又發人省思。
  
海鷹隊的總教練卡羅說:「培養恆毅力正是海鷹隊的文化。」研究優秀游泳選

  手的錢布利斯認為:「想要成為卓越的游泳好手,真正的作法是加入卓越的團隊。」

  正如同芬蘭精神Sisu,代表的是一種團體中永不放棄的精神。
  
安森。鐸蘭斯是女子足球史上贏球記錄最多的教練,他說:「天分人皆有之,

  你投入多少心力去開發天分,才是衡量卓越程度的最後關鍵。」而他認為他們戰績

  優異的關鍵在於他們的文化。那是有尊重的嚴格要求,不是平庸的核心價值、光說

  不練;是發展模式的領導,而發消耗模式。當每個夥伴都是榜樣,你就會自然而然

  變成那樣。
 
 優秀的教練們不把比賽想成誰輸誰贏,而把對手看常是淬練自己的人。競爭

  不是戰勝別人,而是卓越。他們強調提早到場,強勢收場。為何強勢收場很重要?因

  為強勢開場很容易,到強勢收場代表的是自始自終每分每秒都全神貫注。
  
多令我嚮往的團隊!

重新定義天賦
 
如果你所謂的天賦是指輕鬆就成為卓越,那世界上沒這樣的人;若你所謂的天

  賦是透過培養恆毅力和刻意練習成為卓越,那人人都有這樣的潛力。

    但作者也強調,性格三面向

(1)向省,包含恆毅力和自制力

(2)人際:包含善良和情緒管理

(3)智慧:包含好奇心與智慧。

恆毅力絕對不是唯一重要,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作者說,若只能擇其一,他希

  望他的小孩有善良。我無法同意她更多了。
  
如果你書能看到結尾,或者我的文章能看到結尾,或許我們可以重新再思考,

  什麼叫失敗?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塔納哈西。科茨說:「失敗也許是我所有作品中

  最重要的元素。」從失敗看到成功,離恆毅力就不遠了。
**************************************

    我和孩子打了招呼後,媽媽告訴我九十歲的阿公,每天帶著孩子去游泳游泳,

  已經可以一次游2~3公里。

    「你有幫自己計時嗎?」我問孩子。

「沒有耶~我就只有記錄總長度。」

「或許你可以買一支錶,幫自己記錄每一趟來回花的時間,你可以愈游愈好。」

  我如此告訴他,然後跟他分享了我自學游泳的故事。

「好,我來試試看。」

媽媽告訴我,孩子很喜歡跑馬拉松,假日爸爸都會陪著他繞著石門水庫,爸爸

  騎單車陪著小孩子跑,他也常常參加十公里的比賽。(未滿十四歲,只能參加十公

  里)

「石門水庫旁邊有一條羅馬公路,從上角板山旁的路切過去,從羅浮到馬武督

  ,風景很美,你們有去過嗎?」他搖搖頭,然後我們聊起了跑步和騎車的趣事。

媽媽還告訴我,他們讓小孩去學圍棋,去年剛升段,而且他們堅持讓孩子參加

  困難度比較高的全國獎金賽。

「我們希望孩子的升段,是具有挑戰的實力的,而不只是升段而已。」媽媽這

  樣告訴我。

她告訴我,他們讓孩子利用時間去木柵動物園當志工。

「那你們有行前訓練嗎?」我問他。

「什麼叫行前訓練?」他不懂,解釋後他很開心地跟我說:「有啊,我們有訓

  練…」跟我分享著他在動物園當志工時的點滴。

媽媽告訴我,他接受語言治療,五年來從不間斷,語言治療師告訴他,已經達

  到可以畢業的程度。講到此段時,媽媽臉上流露著一股驕傲。她們真的值得這股驕

  傲,因為孩子和我對談的流暢,讓我絲毫感覺不出他的語言礙障。

「我們買了一台單眼相機給他,讓他自己拍各種照片,做了PPT簡報,讓訪視委

  員來時,由他自己講解自己的學習歷程。我們還帶著他看文茜周報,爸爸帶著他從

  國際金融的角度看;姐姐現在要升大學,也會帶著他用英文的方式教他唷。」媽媽

  詳細地跟我介紹他在家學習的情況,學生就靜靜地看著自己手上的書。

    「你現在在看的是什麼書呢?」我看了看他手上的書。

「老師,這是一本跟投資有關的小說唷~很好看,我已經看到第三集了。」他興

  奮地跟我分享著。


「我們還有請海洋大學副教授教他畫畫,她是我們的朋友。」媽媽說。

「那他有參加過比賽嗎?」輔導老師問。

「沒有耶。」

「那如果有比賽,不知道你們願不願意參加呢?」

媽媽看著孩子,孩子想了想說:「好哇!」堆了滿臉的笑容。

離開前,媽媽對著我說:「老師看起來好年輕(重點!!),而且他很喜歡老師呢,

  今天跟老師講了很多話。」

「你們真的很棒,很棒!」我對他比了比大拇指。

在他們身上,我看見了整個家庭的支持、嚴格的要求、愛與包容、接納與面對

挑戰,永不放棄的正向信念,能克服了孩子身上的障礙,著實令我動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15.2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79184268.A.89A.html
lost0816: 推 01/16 23:50
franklin1997: 推推 01/17 02:24
franklin1997: 請問刻意練習、忍耐力、恆毅力一起看,會有相輔相 01/17 02:26
franklin1997: 成的感覺嗎? 01/17 02:26
我自己看的順序是刻意練習>>忍耐力>>恆毅力

不過這只是按照我知道這書而購買的順序,如果問我的意見

我會認為從忍耐力>>恆毅力>>刻意練習,我的想法如下

忍耐力一書談的是適度延遲享樂,以取得更大益處的能力

不只包含在某領域的成功,而是包含健康、退休理財規劃、專業成就、婚姻關係

人際關係…屬於人生比較全面觀的指南

恆毅力一書則聚焦在某領域的長期專注以獲取成就,從內而外,討論個人可以如

何為自己培養恆毅力;由外而內,討論身為家長、老師或教練,可以如何替自己

子女、學生或隊員建立恆毅力

而刻意練習則是更聚焦在追求進步的策略與方法

以上供你參考



NrQ: 推 01/17 07:15
Dolce: 推 01/17 08:49
kd1523: 推分享 01/17 09:08
hyc0206: 推 看得很感動 01/17 09:55
wall: 推! 01/17 10:33
※ 編輯: licklabium (163.20.242.94 臺灣), 01/17/2020 11:59:34
franklin1997: 謝謝原po用心清楚的解釋~ 01/17 12:18
ericx790101: 謝謝分享 01/17 12:50
jnyaotn: 推! 01/17 13:37
jishiang: 推 原PO的學生很幸福也很幸運遇到這麼好的老師 01/17 16:46
ray90910: 寫得超棒 01/17 17:59
mepe1018: 謝謝分享^_^~我也有這本~但一直放桌上等我有恆毅力來 01/17 18:33
mepe1018: 看XD 01/17 18:33
em1234: 有點感動 謝謝你的付出 期許自己不要放棄 01/17 22:47
torah: 推,很感人,想找書來看了 01/18 09:59
powernew123: 強勢收尾那段很突顯堅持的重要 總是做好安全準備然 01/18 19:23
powernew123: 後中途就因為各種理由放棄 能全神灌注練習或做一項 01/18 19:23
powernew123: 事 或許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價值與生命意義 01/18 19:23
renbo1907: 能想像當您的學生有多棒。自己求學過程也遇過不少用心 01/18 20:54
renbo1907: 的老師,謝謝付出! 01/18 20:54
jw5502: 推 心得分享 01/19 15:58
WRATH: 推 01/20 03:23
Sarladin: 推 01/21 22:11
psp123456e: 其中提到美國的運動員很多是雙棲甚至多棲 除了同時接 01/21 23:05
psp123456e: 觸培養興趣之外 生理上也有好處:多元發展身體機能以 01/21 23:05
psp123456e: 及預防運動傷害 01/21 23:05
psp123456e: 不過很可惜我高中投入籃球很多 卻沒進步 還換得一身 01/21 23:10
psp123456e: 傷 有點悲哀 01/21 23:10
換個好處想,如果這激發了你現在重視運動傷害防護,反而可以延長你的健康人生

或者將這經驗,便成推動運動傷害防護的觀念給年輕人,也是好事一件呢
※ 編輯: licklabium (114.24.133.36 臺灣), 01/22/2020 07:57:51
nxuanr: 電擊實驗真的很變態 03/18 02:26
neiltsang: 破書一本講成這樣@@.... 孔子會哭 11/29 07:09
QLinQ: 推 10/26 17:08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