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殖民火星策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殖民火星策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殖民火星策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殖民火星策略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萬的網紅婷婷看世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香港光头警长刘泽基: 中国并不是崛起,而是复兴,回到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地位】 說得太对了。 中国并不是崛起,而是正在复兴,回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地位. -------------------------- Subject: 马来西亚人 认识的中国 你可以讨厌中国,讨厌共产党! 但是请你先认...

殖民火星策略 在 紙情 | 互動式兩性專欄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05 15:22:15

就到聖誕 武漢肺炎仲咁嚴重 睇怕今年都係冇得出去食同玩㗎喇 不過喺屋企都可以照樣慶祝! 你哋成日inbox問我玩開咩board game 扑game就唔講得 留番啲私隱畀我😏 board game就可以介紹畀你哋 . (以下game嘅玩法同感受只係我個人睇法 可能你哋有第二個玩法 想知詳細玩法就要自...

  • 殖民火星策略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1 12:52:01
    有 753 人按讚

    【香港光头警长刘泽基: 中国并不是崛起,而是复兴,回到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地位】

    說得太对了。

    中国并不是崛起,而是正在复兴,回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地位.

    --------------------------

    Subject: 马来西亚人 认识的中国

    你可以讨厌中国,讨厌共产党!

    但是请你先认识他,跟了解他,下面这篇是一个马来西亚人的见解.

    在网上引起轰动,马来西亚人在FB上写给中国人的一封信.(中英对照版)3天前,来自专栏 我在泰国看世界,作者.Aningo定居海外,独立评论员.

    原文为英文,马来西亚人如何看待中国的一篇文章;

    以下是中文版;

    来自马来西亚人:

    我来自马来西亚.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已有2000年.在那些年里,它们曾多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强国.但他们从未派兵侵占我们的土地.

    海军上将郑和,曾五次乘坐巨型舰队来到马六甲,并且是哥伦布“圣玛丽亚”舰队的八倍大.他本来可以轻松地占领马六甲,但他没有.

    1511年,葡萄牙人来了.

    1642年,荷兰人来了.

    18世纪,英国人来了。 然后我们接二连三地被他们殖民.

    当中国想要印度的香料时,他们与印度人进行贸易.当他们想要宝石时,他们与波斯人进行贸易.

    他们从不侵占土地.

    中国唯一一次扩张国界是在元朝,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窝阔台可汗(Ogedei Khan)贵由汗(Guyuk Khan)和忽必烈(Kublai Khan)征服了中国,中亚和东欧.但是,元朝虽属 中国,却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

    接着是屈辱的世纪!

    在英国人没有足够的白银​​来支付清朝的茶叶和瓷器贸易之后,英国把鸦片走私到中国来贩卖毒品,这是一种扭转贸易逆差的策略;

    在虎门销烟,中国关闭港口以遏制鸦片之后,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输了.香港被迫在谈判中向英国割让《南京条约》

    那个时期,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是全世界最大的毒品大亨,英国人拥有中国90%的鸦片市场,其余的10%由波士顿的美国商人拥有;波士顿的许多机构都是靠着发鸦片财而建立的 .

    《南京条约》签订12年后,西方开始变得非常非常贪婪;

    英国人要求清政府:

    1.开放中国边境,允许货物自由进出,免除关税!

    2.使鸦片在中国合法化!

    面对疯狂的要求,清政府说不;

    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中国又输了.

    英法军队突袭了颐和园!并威胁要烧毁皇宫,清政府被迫用港口,自由贸易区,30万公斤的白银进行了支付.香港九龙也被抢走!

    从那时起,中国的资源便通过这些贸易区和港口自由进出.在随后的条约修正案中,中国人被卖到海外当劳工.

    1900年,中国遭到八国联军的进攻(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北平(现北京)的无辜中国平民被谋杀,建筑物被毁,妇女被强奸.皇宫遭到袭击,宝藏最终落入了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的口袋.

    20世纪30年代末,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占领.数百万人在这期间丧命.仅南京大屠杀,就有30万中国人被杀害.

    毛泽东把中国从废墟中团结起来,中国迎来了和平,统一.

    接着就是邓小平和他著名的“黑猫和白猫”的故事.

    比起意识形态,他对实用主义的偏爱已经改变了中国.这种思想使中国可以一直发展,以适应国家的实际需要,而不是拘泥于意识形态.

    当前的社会主义+精英主义+市场经济模型,完美地贴合了中国人,并推动着中国的崛起;

    而新加坡也有类似的模式,可以说比香港更成功.因为香港是通往中国的门户,受惠于中国的经济繁荣而发展,而新加坡则完全自主发展.

    短短30年,中国共产党已经让8亿人摆脱了贫困.发展的速度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

    他们已经建立了最大的移动网络,全世界最大的高铁网络,并且成为了基建狂魔.

    他们把一个叫做深圳的渔村,打造成仅次于矽谷的世界第二大科技中心,他们正在成长为技术强国.

    它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电子商务和无现金支付系统.

    他们已经向火星发起探险活动.

    中国人过着美好的生活,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爱国主义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尽管取得了所有成就,但西方对此从来都是闭口不谈;

    中国正遭受西方强烈的反华宣传.西方媒体使用关键词“共产主义”来煽动对中国的恐惧和仇恨;

    中国所做的一切都被负面报道.

    他们声称中国用“奴隶劳动”来制造iPhone.而事实上,苹果公司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它赚走了大部分利润,只留一部分给富士康(一家台湾公司),而极少留给中国 的劳工.

    他们声称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是不人道的.可是同时,他们却又指责中国人口众多,污染地球.

    事实是,与美国相比,中国人均能耗仅为30%.

    他们声称中国在新疆进行了种族清洗.

    事实上,中国有优先考虑少数民族的政策.长期以来,少数民族被允许生育两个孩子,而大多数汉族只允许生育一个.少数民族的大学录取分数很低.

    中国有39000座清真寺,美国只有2100座.中国穆斯林的人均清真寺数量大约是美国的3倍.

    当新疆发生恐怖袭击时,中国有两个选择:

    1.在极端分子成为恐怖分子之前,对他们进行再教育.

    2.让极端分子在发动恐怖袭击和杀害无辜民众之后,轰炸他们;

    中国选择1,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不是杀生.

    美国如何解决恐怖主义问题?从战舰上发射导弹,从空中投下炸弹.

    在新冠疫情期间, 当中国采取封锁的措施时,他们被指责为不人道.

    而当中国因为采取积极措施而迅速恢复时,他们又被指责谎报实际数字.

    当中国的病例变得如此之低,以至于他们可以向其他国家提供医疗支持时,他们被指责具有政治动机.

    西方媒体总能找到借口抨击中国;

    和任何国家一样,中国也有不负责任的人在做坏事,但中国政府的整体表现很好.我却一再听到西方人的评论:我喜欢中国人民,但政府是邪恶的;他们真正想要看 到的是中国人推翻政府,因为目前的中国政府太好了.

    幸运的是,中国不是一个多党制国家,否则中国的反对党将得到美国臭名昭著的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例如NED(民主基金会)来推翻政府.

    美国和英国无法攻破中国大陆,因此他们在香港进行反华活动.

    在所有的前英国殖民地国家中.只有香港人被英国人提供BNO(英国海外国民身份).

    因为英国希望香港人以为他们是英国公民,而不是中国公民.

    这种分而治之的策略,他们经常在全世界的颜色革命中使用.

    他们采取低级下流的伎俩,例如扣留华为的CFO孟晚舟和禁止华为.

    他们发动了一场愚蠢的贸易战,无人受益.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总是存在贸易逆差.

    美国就像一个卖豪车的卖家,去问一个农民:为什么我总是买你的蔬菜,而你却没买我的车?

    30年前,当中国人为全世界做袜子的时候,全世界都听之任之.

    但当中国人开始制造像华为,大疆这样的高科技产品时,却引起轩然大波.

    因为当西方产品和日本产品在技术方面与中国不相上下时,价格方面却永远无法与中国人相提并论.

    第一世界国家希望中国人继续做袜子.他们不想提高自己,而是想扯中国后腿.

    美国最近针对中国的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背景.

    当利比亚,伊朗和中国决定放弃美元进行石油贸易时,卡扎菲被美国杀死,伊朗被美国制裁,现在轮到中国了.

    美国一直在无中生有地印美钞.美元之所以仍然被广泛接受,是因为它是唯一允许与石油进行交易的货币.

    美国与沙特达成一项协议;规定石油只能以美元进行交易.没有美元-石油的地位,美元就会贬值,美国国力就会下降.

    因此,任何企图违抗这个命令的人都会被消灭.

    但是中国很快将使用一种由黄金做后盾的数字货币,于是白宫的警报声像发疯了一样响起.

    中国的成就一直靠着艰苦奋斗.而不是靠掠夺世界.

    我对中国曾遭受的所有苦难深表同情,但现在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中国并不是崛起,而是正在复兴,回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地位.

  • 殖民火星策略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26 14:04:41
    有 11 人按讚

    應該怎麼看待世界首富們對於能源轉型的意見(02/26/2021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作者:Tony Yen(顏東白)/ 德國弗萊德堡大學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最近很碰巧地,世界兩位前任首富-比爾蓋茲和馬斯克都針對能源轉型和氣候政策,做出一定程度的意見表述。由於兩位富豪具有的財富和聲量非常人能比擬,其意見也對於全球能源轉型能否順利進行,有重要的影響。我們今天來簡單分析兩位富豪對於能源轉型政策論述的正確性和他們各自的社群影響。

    比爾蓋茲:下對診斷、開錯藥方

    先從近日打算出書的比爾蓋茲說起。我看了一些書評(最完整的可以參考https://nyti.ms/3qpzfpI),這本闡述比爾蓋茲對氣候變遷和能源轉型看法的新書其實是舊酒裝新瓶,不脫過去幾年比爾蓋茲一貫的立場(在2015年即有人討論過比爾蓋茲各種論述的問題,詳見https://bit.ly/3bgFZju)。

    比爾蓋茲雖然很重視人為氣候變遷的議題,但他一直以來都是以一種「悲觀式的科技樂觀主義」來看待這個世紀問題:在蓋茲眼中,人為氣候變遷將能完全以科技解決,只是使用的主要科技並不是已經存在的風能、太陽能等技術。所以比爾蓋茲的論述橫豎離不開一種「關鍵變革尚待某種科技突破」的思維,不論這種科技突破指的是地球工程、碳捕捉、還是先進核能。

    這造成甚麼結果?比爾蓋茲雖然真正地意識到人類本世紀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能盡快達成淨零碳排,對於這個問題他開出的藥方卻錯得離譜。其一錯誤在於一面嘲諷以推廣再生能源發展的綠色新政等計畫不可行、是在推銷幻想(可見https://bit.ly/3rZ49Wk),一面卻提出與推廣綠能相比更像是幻想的各種尚不存在、遑論量產的技術做為替代方案。其二且更致命的錯誤在於將氣候與能源議題扁平化成為單純的科技問題,而忽略解決此世紀問題中不可能避開的政治、經濟等等面向的權力角力。

    不論是從技術選項還是切向面相來看,比爾蓋茲的問題,顯然是一種比例性和優先順位的失衡。而做為世界前首富的聲量和曝光度,這些偏好上的失衡,會在全球尺度讓相關的社會討論嚴重失焦,這是他對解決氣候問題過程中最大的隱憂(比如說天下一篇對比爾蓋茲的專訪,一場關於解決氣候變遷的討論,綠能竟然可以被當成不成熟的配角討論,而通篇反而把核能的使用當成必要的突破,完全本末倒置......參見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7849)。

    比爾蓋茲再怎麼頻繁搭乘他的私人噴射機,種種個人行為的氣候效應就算遠大於常人,也不會是決定氣候問題能否被解決的關鍵,但如果某個國家的社會或政府看到他的新書後,覺得「綠能是丑角、先進核能才是真正的希望」,那麼一場不可逆的決策災難就很有可能發生。

    馬斯克:碳稅為氣候政策的必須

    另一方面,以電池、電動車聞名於是的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顯然對於氣候議題的政經要素有比較好的理解。近日有新聞便揭露,馬斯克在拜登政府還沒就任前,就曾向他們建議應該課徵碳稅(https://bit.ly/3u6KG85)。

    誠然,碳定價有不同選項,碳稅只是其中一種工具,重要的是馬斯克具有「處理氣候議題必須要有對應的政經工具」這樣的認知,這是在討論永續議題時許多富豪們最常忽略的面向。而特斯拉的支持者對於能源轉型的核心工作顯然也有比比爾蓋茲更正確的理解;他們大多充分認知到風能和光能在氣候問題解方的核心地位,也明白他們使用的電動車和儲能是協助綠能加速發展的重要技術(Clean Technica網站是這個社群最重要的代表,可參見https://bit.ly/3jVz570)。

    這些技術的加速推廣,固然科技研發的腳色不可磨滅,但怎麼樣將技術普及等等接地的操作面工作,才是不能忽略的眉角;在我看來,一個能透過增大一般客戶而加速的技術推廣模式,才是轉型過程中比較有意義的做法,因此在社群影響力上,特斯拉這種使用者有感的推廣方法,替能源轉型立下一種較可學習效法的案例。

    當然,馬斯克也不是只把事業核心放在對能源轉型有益的事業上;比如他殖民火星的計畫和對於比特幣的過度熱衷,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種優先順位失衡的現象(注)。但至少我們在討論馬斯克的航太產業時,不會有人把它視為能源轉型或氣候問題的核心解方;就這個面向上馬斯克的航太「副業」對於能源轉型討論上失焦的潛在危害,可以說相較比爾蓋茲的先進核能「主業」小很多。

    (注:很顯然地像許多富豪一樣,馬斯克的爭議不僅僅如此。但本文主要在分析兩位前世界首富關於氣候政策和能源轉型言行上的具體社群影響,這裡就不失焦發散了。)

    學界專家怎麼看待能源轉型?

    相較於鉅額身家押注特定產業的富豪們,關於哪種能源轉型路徑才是處理氣候議題或其他傳統能源帶來的問題中最適當的,或許尋求相關領域獨立研究專家的意見會有更清楚的理解。

    農曆新年前夕,知名的能源轉型學者專家,諸如100%再生能源模擬的專家Mark Z Jacobson和Christian Breyer、德國綠能躉購制度之父Hans-Josef Fell等人主推的一份關於全球尺度上推動100%再生能源策略的共同聲明,就是一份再清楚的典範性文件(參見https://global100restrategygroup.org/)。

    這份共同聲明中,明白說明能源轉型科學界中日益清晰的事實:100%再生能源的系統不僅技術面可行、長遠來看成本也會低於包括傳統能源的系統。而達成這樣目標真正且關鍵的阻礙,一直以來就都是政治意志的充足與否。

    或許關於能源和氣候議題,與其一股腦地將鎂光燈聚焦在前世界首富身上,聽他為自己的瀕危核能投資宣傳籌款(注),我們更應該把麥克風移給那些對這個領域有真正了解的專家們。

    (注:比爾蓋茲投資的TerraPower在推行其旗艦專案行波反應爐計畫時,本欲從中資尋求金主,告吹後目前改向美國能源部索求贊助。試想,一項技術如果昂貴到連世界前首富投資後都還需要政府贊助才能開始研發,距離商轉怎不會遙遙無期?)

  • 殖民火星策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26 09:36:59
    有 885 人按讚

    我們的下一代和美國pk科技,能贏在起跑線上嗎?

    分享一篇我的好朋友談教育的文章,作者郝景芳是大陸知名新銳科幻作家、教育企業「童行學院」的聯合創始人,比較東西方在兒童基礎教育思維上的差異,探討我們的下一代需要什麼、而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

    文章轉載自郝景芳的微信公眾號:晴媽說(id:qingmashuo),已獲作者轉載授權。

    前一段時間,有一所學校招生的新聞悄無聲息佔據了很多關注教育的人目光C位,紛紛議論:如果是你,會送孩子去這所驚世駭俗的學校嗎?

    ▎從一所學校引發的討論

    這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呢?原來是矽谷鋼鐵俠 Elon Musk 埃隆.馬斯克給自己孩子建立的私人小學,現在對外公開招生了。

    消息一經發出,瞬間擠破頭。加州有1000個以上家庭遞交了申請。 (注意!這只是本校Ad Astra的分校Astra Nova,雖然課程和模式照搬了本校,但畢竟只是子品牌,就已經如此轟動了。)為什麼?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所學校入學考什麼:

    試題一:首次殖民火星任務需要一位隊長。以下為六位候選人自評及他評的創造力、合作力、尋找資源力、定力、學習力、體力、意志力,七個方面的數值。

    1.1 請問哪位候選人最適合擔任隊長來完成以下任務:

    “存活並在火星建立基地,在兩年後返回地球。”

    1.2 如果任務變成以下,誰又更適合:

    “存活並在火星建立基地,使用火星的資源建立能源工廠。永久待在火星並等待三年後第二批殖民者。”

    1.3 我們是否應該派人去殖民火星?為什麼?

    試題二是一款自創的策略桌遊,讓孩子跟對手對戰二十次,摸清桌遊規律,並尋找出最佳策略。

    哇哦,這樣的入學測試題,是不是耳目一新呢?你家小朋友會如何回答呢?

    馬斯克原本建立的Ad Astra學校,只是給他的SpaceX員工家的少量小朋友辦的”子弟校“,也算是承襲了我們社會主義祖國”企業辦校“的優良傳統,有著濃濃的SpaceX企業風。那麼這所學校日常如何教學呢?

    Ad Astra的學生:
    - 不分年級:8-14歲的孩子一起上課
    - 側重科技:學習的科目主要是編程、AI、倫理和工程
    - 練習創業:每人都會建一家虛擬公司,使用學校的虛擬貨幣進行創業和交易
    - 接受複雜性挑戰:模擬、案例研究、製造和設計項目、Astra Nova開發的實驗室和企業合作夥伴;學生被複雜性和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所吸引。
    - 每年更新:每年根據學生和每個項目、實驗室、討論或戰略計劃的經驗教訓來重新設計。
    - 讓孩子們喜歡上學:如果學生被認真對待,他們的時間被充分利用,會怎麼樣呢?

    哈哈,就是赤裸裸地培養科技創業企業家啊!說不准其中就有SpaceX的繼承人,或是下一代矽谷獨角獸公司創始人。

    很想了解一下,這樣直奔主題、前沿酷炫、自由創新、前途未卜、不走尋常路、偏科嚴重的學校,如果是你,會給孩子報名嗎?

    ▎從科技之爭引發的思考

    Ad Astra對科技的重視,讓我們想到近期另一​​個持續火爆的話題:中國大陸的科技和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到底有多大差距?

    我們都知道,自從去年華為被美國針對性封鎖以來,中國科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敵人像窮凶極惡的野狼一樣圍追堵截,而我們在關鍵性技術——尤其是芯片上——受到了極大掣肘。美國進入了麥卡錫主義,對所有與科研有關的華人採取排擠和封鎖政策。這讓人議論紛紛、憂心忡忡、怒氣沖衝。

    這引發了很多討論:大陸和發達國家的科技差距,最主要的來源是什麼?

    對這個問題,我曾經寫過兩篇文章,從資金投入、資金結構、產業結構角度進行了分析:《創新中國仍然缺失的必要環節》和《特朗普貿易戰,為什麼是個教育問題》,在此不多展開。

    在此只想分析一種說法:“中國科研起步晚、投入少,暫時落後很正常,只要持續花錢投入,假以時日,一定能全方位超越歐美髮達國家。”

    這種說法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深入分析就會發現問題:如果認為中國20年後科研水平將全方位超越歐美發達國家,那就意味著,20年後,中國的科研主力軍實力水平要全面超越於歐美髮達國家科研主力軍之上,進一步推論,這就意味著,今天10歲的中國孩子,未來的科研能力要全面超越於今天10歲的歐美孩子。

    是這樣嗎?我們的少年真能贏在科研的起跑線上嗎?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書:《Cycles of Invention and Discovery——Rethinking the Endless Frontier》,是一本深入回顧科學和科技創新的研究,有不少紮實的工作和洞見(尤其推薦其中講貝爾實驗室的部分)。

    這本書裡詳細回顧了現代半導體和通信工業的發展歷程,其中重大的成果節點包括:
    - 1956年諾貝爾獎(1947/48年成果):晶體管的發現/發明;
    - 1964年諾貝爾獎(1954/58年成果):量子電子學的發展引發激光的發現/發明;
    - 1985年諾貝爾獎(1980年成果):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
    - 1998年諾貝爾獎(1982年成果):帶有分數電荷的新型量子流體的發現;
    - 2000年諾貝爾獎(1957/63/70年成果):半導體異質結構的發明;
    - 2009年諾貝爾獎(1966年成果):光纖波導的發明;

    可以看得出來,這裡面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現象:
    1)發達的信息工業背後,是強大的基礎研究作為水下冰山;
    2)發現和發明往往先於工業應用很多年。

    晶體管的發現/發明(1948年)先於英特爾公司成立20年(1968年),更早於286芯片上市(80年代)。再往前追溯,晶體管的前身電子管,是1884年的想法,1904年的專利。是100多年持續不間斷的強大的基礎研究才導向今天發達的工業應用。那是什麼力量帶來了這樣強大的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不同於應用研究。應用研究通常是把所有能獲取的科學成果整合在一起。結果是可控的、時間是可控的、成本是可控的、方向是可控的。但是基礎研究不是這樣。基礎研究方向是完全不確定的,它的目標就是發現和理解,是向未知前行。站在歷史節點上,我們會發現:

    半導體的發現不是為了電腦,是法拉第發現了異常電阻現象;電磁波的發現不是為了手機,是麥克斯韋從數學上整合電現象和磁現象;流體力學方程不是為了飛機,是伯努利為了解釋水流速不同的現象;激光的預言不是為了光纖和武器,是愛因斯坦發現的光電效應和量子力學能級理論的推演。

    所有這些帶來劃時代改變的重大發現,都是為了解釋自然現象、探索基本規律,背後是抽象思想帶來的快感,是科學家對自然不斷追問的樂趣。

    ▎教育系統需要作出的改革和困難

    從前面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到,真正劃時代的重大發現,都是去解決未知問題。但是我們目前的教育,讓學生練習的都是“解決已知答案的問題”,而不是“解決未知答案的問題”。我們練就了孩子們猜測出題人心思的能力,但是真正面對複雜未知的自然,該如何思考和探索,孩子們是毫無概念的。

    真正好的基礎教育,是讓孩子學習探索未知問題。這種教育需要教孩子的是探索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記住答案。

    馬斯克在接受采訪時說過,如果你想教別人如何使用引擎,你應該把引擎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動手拆卸,而不是簡單地在教科書上閱讀螺絲刀和汽車的知識。如果一個孩子把引擎拆開,他們會明白所有的部分是如何一起工作的,他們會明白整體,而不是部分。

    我們的傳統教育是告訴孩子電磁感應定律是什麼,然後讓孩子通過左右手定則做練習題,而真正培養創新者的教育,應該反過來:讓孩子理解法拉第到底在探索什麼問題,他觀察到什麼,他是怎樣想問題的,是怎樣提出理論猜想,怎樣做實驗驗證,遇到什麼挫折,又是怎樣找到答案,最後得出電磁感應定律。

    也就是說,傳統教育是從知識出發,培養創新者的教育是從探索出發,讓知識作為結果。

    我們有多少課堂帶孩子了解過科學定律的發現過程?我們有多少學生知道,胡克是為什麼研究彈簧?伽利略是為什麼研究慣性?如果不知道科學探索背後的思維邏輯,就很難做出未來的創新。可是引領孩子探索知識的發現過程太花時間了,沒有哪個課堂有這樣的耐心。

    對比中美教育創新,會發現,我們的基礎教育改革實在是太慢了、太難了,不要說一所像Ad Astra這樣顛覆式創新的學校,就連做一些教材和教學法方面的改革,都舉步維艱。

    制度政策先不說,人才培養方面,能夠做“以問題為引導”“探究式教學”設計的老師就十分稀缺;考核方式方面,目前之所以只強調應試,是因為其他教學方式缺乏統一評價標準,給舞弊開了口子;教育出路方面,現在仍然只有高考一條路能導向好的職場發展,缺乏和新興職場發展的鏈接;社會環境方面,現在整個大環境都急功近利,讓父母也充滿焦慮。這些方面都讓真正開創性的教育探索困難重重。

    ▎致力培養下個時代的革新者

    我之所以創辦童行學院,就是希望在中國也能做一些面向下個時代培養創新者的事情。辦學校不容易,我們就辦課外學校。

    童行學院採取線上課的方式,給孩子項目制的實踐機會,培養孩子知識、視野、思維,並讓孩子感受並學習科學、人文、藝術背後的思維方法。童行學院的所有課程和引導理念,都是以問題為出發,問題驅動的學習。我們在時空之旅課程裡,帶孩子探訪科學家,回到科學發現的現場,跟科學家一起發現知識。這種“問題驅動——激發好奇——引導思考——培養思維——學習知識”的教學思路,是一種從根本出發的教學方式。

    在童行學院的“火星探索”項目制學習營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孩子探索“如何讓火星車減速,安全抵達火星”。我們讓孩子準備一個煮雞蛋,用生活中各種能想到的材料,想辦法讓煮雞蛋從高空中落下而不摔碎。孩子通過動手,再和老師討論,會真正理解火星探索過程中的挑戰,也會對重力/空氣阻力/緩衝等等物理概念充滿好奇,熱情發問。

    我們希望有更多同路人參與,我們會積極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者,也希望更多家庭和孩子加入我們。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