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死亡之夜芯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死亡之夜芯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死亡之夜芯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死亡之夜芯片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萬的網紅蔡正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轉貼 「中國新冠疫苗是怎麼誕生的?」 「新冠疫苗的誕生有多麼不容易?」 「中國新冠疫苗產能為何這麼大?」 2020年1月21日, 武漢封城之前兩天, 中國科技部召開了一個會議。 當時可能沒人留意這個會議, 但現在回頭看, 這個會議真是太重要了。 因為這次會議決定: 全力研發新冠疫苗。 研發新冠...

  • 死亡之夜芯片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3 19:52:52
    有 3,627 人按讚

    轉貼
    「中國新冠疫苗是怎麼誕生的?」

    「新冠疫苗的誕生有多麼不容易?」
    「中國新冠疫苗產能為何這麼大?」

    2020年1月21日,
    武漢封城之前兩天,
    中國科技部召開了一個會議。
    當時可能沒人留意這個會議,
    但現在回頭看,
    這個會議真是太重要了。

    因為這次會議決定:
    全力研發新冠疫苗。
    研發新冠疫苗有五大路線:
    1、滅活疫苗
    2、核酸疫苗
    3、重組蛋白疫苗
    4、腺病毒載體疫苗
    5、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

    歐美國家基本選擇的是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有兩大優點:
    流程簡單,有效性高。
    但也有兩大缺點:無成功先例,
    運輸儲存難。

    中國也選此方向嗎,還是別的?
    會議最終決定:五條路線同時推進。
    當時也有不少人反對,
    覺得五路並進太燒錢,
    「疫苗研發非常燒錢,
    而且失敗率非常高,同時並進,
    會浪費大量資源和資金。」

    為什麼最終還是決定五路並進呢?

    第一,正因為疫苗研發失敗率高,
    所以才需要五路並進。
    不知道哪條路線會成功,
    但目標是確保成功。

    第二,疫苗種類越多,好處越多。
    每種疫苗都有自己的優缺點,
    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況的人,
    可能需要接種不同的疫苗。
    而且,病毒可能發生變異,
    一旦一種疫苗不適用,
    另一種疫苗可以做為後手。

    五路並進非常燒錢,
    但中共中央指示說,
    「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我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為什麼要不惜一切代價研發疫苗?
    因為最近這些年,
    中國吃的「卡制之虧」太多了。
    別的且不說,單就一個芯片,
    因為美國的封殺和卡制,
    中國好多企業受盡了屈辱和折磨。

    如果中國不能研發自己的新冠疫苗,
    將可能面臨以下幾種後果。

    1、買不到疫苗。
    2021年6月4日,
    全球健康與發展論壇發佈公告:
    「全球75%的疫苗流向了
    10個富裕國家,
    有些窮國直到現在
    還沒收到第一批疫苗。
    新冠疫苗的分配不均,
    可能導致死亡人數翻番。」

    加拿大只有3700萬人,
    但訂購了4億多劑疫苗。
    歐盟只有4.5億人,
    但訂購了23億劑疫苗。

    世衛組織覺得不公平,
    就找疫苗生產國
    美國和英國商量,
    建議他們考慮一下貧窮國家,
    結果得到的回復是:
    「目前考慮重新分配還為時過早」
    連一般國家購買英美疫苗
    都這麼困難,
    一直被視為對手的中國
    就更不用說了。

    2、只能買高價疫苗。
    等自己都打完了,
    等盟友都打完了,
    等一般國家都打得差不多了,
    美英應該還是會考慮賣給我們,
    但價格絕對低不了。
    價格再高也得買,
    因為世界各國都接種了,
    我們不接種不免疫,
    就沒辦法完全開放,
    經濟必然大受影響。

    3、賣給你還會附加條件。
    巴西算是美國的鐵桿小弟,
    但巴西向美國訂購疫苗時,
    因爲美元外匯不足,
    美國提出了苛刻的附加條件,
    「將巴西海外資產作為抵押,
    如果輝瑞延遲交貨,
    巴西不能罰款,
    如果疫苗發生嚴重副作用,
    巴西也不能罰款。」
    巴西官員眼淚都氣出了。

    阿根廷也一樣,
    他們向美國訂購疫苗時,
    也因爲美元外匯付款能力差,
    被附加了侮辱性條約,
    「把冰川和捕魚許可證等
    國家自然資源抵押給美國。」

    阿根廷、巴西尚且如此,
    何況是「 眼中釘、肉中刺 」的中國,
    儘管美元外匯充足,
    也難免被狠狠剁塊肉。
    鑒於以上三點,
    中國必須研發自己的疫苗。

    路線一定,
    科技部立馬領頭成立了
    「科研攻關應急項目組」。
    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小組,
    這個至今連名字都不為人知的小組,
    為疫苗的誕生真的付出太多太多了。

    這個小組肩負兩大任務。

    第一:組建研發團隊。
    「5條疫苗研發路線,
    每條至少要保證有2~3個科研團隊
    進行攻關。」
    這個任務看起來簡單,
    但其實超難。
    小組在春節之前,
    連夜致電46家疫苗生產企業,
    結果只有幾家有研發意願。

    為什麼不願?
    因為研發疫苗風險太大,
    「2003年的時候,
    就有企業投入巨資研發 SARS疫苗,
    結果疫情很快結束,
    投入了這麼多錢,
    連個水漂都沒打出來。」

    這次儘管有國家資金支援,
    但自己畢竟也要猛掏腰包,
    所以很多企業還是心有餘悸。
    但在小組的遊說下,
    很多企業最後都選擇了民族大義,
    「就算投資打水漂,也義不容辭。」

    第二個任務:統籌協調。
    每條路線都有多個科研單位參與,
    有高校,有科研院所,
    有高科技企業,
    有頂級國家學術機構,
    有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

    這麼多單位要想形成合力,
    統籌協調極其關鍵,
    「有什麼問題,
    就得解決什麼問題。
    需要什麼服務,
    就得提供什麼服務。」

    所以從1月23號開始,
    連續七個月,
    這個小組沒有休息過一天,
    小組組長趙振東,
    每天掛在嘴邊的總是那句話:
    「太慢了,應該再快一點!」

    2020年9月16日,因為勞累過度,
    在北京首都機場,53歲的趙振東,
    倒下去就沒有醒來。
    這般付出的,
    也不只是科研攻關應急項目組,
    還有各科研單位。

    大年初二,
    中國生物集團董事長楊曉明,
    指示子公司北京生研所:
    「選擇一個現存的車間,
    升級改造成滅活疫苗生產車間。」

    北京生研所所長王輝請示:
    「是否馬上將原有東西拆掉?」
    楊曉明:「等一天再說。」
    為啥要等一天?
    因為反對聲音太多,
    「建一個P3車間,投資上10億,
    如果疫苗研發不成功,
    或者疫情像SARS那樣很快結束,
    這麼大的投資打水漂,誰負責?」

    楊曉明想了一夜決定自己來負責。
    他致電王輝:「拆」!
    僅用了60天時間,
    北京生物所就建成了
    中國第一個新冠病毒疫苗生產車間。

    兩個月後,
    北京生物終於成功
    研發出了滅活疫苗。
    疫苗出來了,
    必須找到足夠願意接種的人,
    才能通過疫苗的測試。

    誰敢冒生命之危
    充當第一批小白鼠呢?
    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
    武漢生研所所長段凱,
    武漢血制副總李策生,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院士,
    站了出來。

    這四個被稱為
    「新冠疫苗四君子」的人,
    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們自己研制的疫苗,
    自己都不敢接種,
    讓別人怎麼敢放心接種?
    我們不當小白鼠,
    難道要別人來當?」

    在「四君子」帶動之下,
    中國生物138名幹部,
    接著加入了試驗團。
    其實不只是中國生物,
    其他研究團隊都一樣,
    幾乎都是
    領頭人和董事長打了第一針。

    比如院士陳薇,
    她也是第一個接種
    自己研發疫苗的人,
    她說了這麼一句話:
    「雖然大量實驗證明疫苗是安全的,
    但面對未知的第一次,
    我覺得我還是應該先上,
    如果犧牲了,
    也就我一個人。」

    正是有中央的不惜代價,
    正是有部委的前瞻規劃,
    正是有企業的民族大義,
    正是有科研單位的不捨晝夜,
    正是有很多人的捨生試藥,
    中國才有了多款疫苗的誕生。

    滅活疫苗路線,
    走出了國藥生物和科興。

    腺病毒載體疫苗路線,
    走出了康希諾。

    重組蛋白疫苗路線,走出了智飛。

    核酸疫苗路線,
    也有兩款mRNA疫苗艾博沃森,
    進入了2期及3期臨床試驗。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
    中國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
    擁有全路線新冠疫苗的國家。
    這是浪費麼?不。

    全路線不是多餘,而是協同和互補。
    目前,
    新冠病毒已出現多種變異,
    擁有全路線疫苗的國家,
    將成為一種獨特的優勢。

    截至目前,
    中國已經接種了近11億劑疫苗,
    這些劑量佔了全世界注射的40%。
    與此同時,中國還向國外
    提供了4億劑疫苗。
    在很多國家買不到疫苗的時候,
    中國人卻有5款疫苗可以選擇。
    不僅有五種疫苗可以選擇,
    而且還是全免費的。

  • 死亡之夜芯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01 14:37:04
    有 1,358 人按讚

    《國際新聞滙整》11/1

    * 美國總統選舉進入倒數階段,尋求連任的川普計劃在最後三天的競選活動中舉行多達14場集會,希望在最後一刻扭轉拜登的領先優勢,再次爆冷勝出。目前已有跡象顯示,川普的鐵人行程或許已經奏效,在川普全力衝刺的幾個關鍵搖擺州,他與拜登的差距正在縮小。

    川普和拜登如今都把競選火力集中在中西部、佛羅里達和賓州等關鍵州屬。根據民調顯示,川普全國平均落後拜登7.8個百分點,但在川普選前衝刺的幾個關鍵州,兩人的差距正在縮小或接近打平。—新加坡聯合早報

    「鐵人」川普全力衝刺 關鍵州與拜登差距縮小 https://www.zaobao.com/special/report/supplement/us-election-2020/news/story20201101-1097339?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川普抨擊賓州選舉規則使郵寄投票可以延長三天至11/6仍為有效票,這將使選舉結果數週都無法揭曉公平的選舉結果。川普接著説:而那些極端左派組織將出來鬧事,這將會使非常多天,非常多天,無法產生總統當選人。川普預測,11/3夜晚將不會有選舉結果出爐。—紐約時報

    In remarks in Newtown, Pa., and Reading, Pa., Mr. Trump stoked fears of an election left unsettled after voting closes on Nov. 3 and about the prospects that ballots would not count.

    “You’re going to be waiting for weeks” as votes are counted, Mr. Trump declared in Newtown.

    “Many, many days,” he went on. “So you’re going to be watching on Nov. 3. I think it’s highly likely you’re not going to have a decision, because Pennsylvania’s very big. We’re going to be waiting. Nov. 3 is going to come and go, and we’re not going to know. And you’re going to have bedlam in our country.”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31/us/politics/trump-biden-election-campaign.html?referringSource=articleShare

    * 英國首相強森星期六(10月31日)晚上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計劃從11月5日起,英格蘭地區開始實施第二次全面封鎖,直至12月2日結束。—-新加坡聯合早報

    英國宣佈英格蘭地區11月5日起二次封鎖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01101-1097417?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今年以來威力最強的颱風「天鵝」(Goni)登陸菲律賓,當地國家減災與管理委員會說,這場颱風或影響1900萬至3100萬人,即菲律賓四分之一人口。—新加坡聯合早報

    颱風「天鵝」登陸菲律賓 四分之一人口或受影響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01101-109743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總統選舉進入倒計時,提前投票人數創新高,目前已有超過9000萬名美國選民提前投票,約為2016年大選總數的65%。—新加坡聯合早報

    * 英國金融時報:中國科技巨頭華為正在制定計劃,在上海設立一座不使用美國技術的芯片廠,讓公司在美國的制裁令下,仍在核心電信基礎設施業務得到所需材料。—新加坡聯合早報

    * 中國國產C919大型客機昨天(10月31日)在南昌進行首次公開飛行表演,吸引民眾駐足圍觀。—-新加坡聯合早報

    中國國產C919客機首次公開飛行表演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01101-109742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位於南非開普敦(Cape Town)的著名景點桌山(Table Mountain)星期六(10月31日)發生森林大火。—新加坡聯合早報

    南非著名景點桌山發生大火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01101-1097422?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奧地利及葡萄牙宣佈因應新冠疫情全國或70%區域封鎖。奧地利所有餐廳晚上六點之後關閉,葡萄牙除了上學、工作、必要購買之外,居家隔離。—BBC

    Covid-19: Austria and Portugal announce restrictions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54766184

    * 【葡萄牙七成地區週三起封城 奧地利宣佈宵禁】歐洲新冠肺炎疫情趨嚴峻,多國加強防疫措施。 英國之外,葡萄牙也宣佈首都在內的全國七成地區週三起封城,奧地利則會在週二起宵禁,但不會全面封鎖。

    葡萄牙總理科斯塔(Antonio Costa)宣佈,週三開始在全國七成地區封城,包括里斯本和波爾圖等主要地區,政府每15天會檢討措施。 民眾除了上班、上學或購物外不可外出。 葡萄牙最近兩天單日確診病例都超過4000宗。

    奧地利總理庫爾茨(Sebastian Kurz)宣佈,全國週二起晚上8時至翌日早上6時實施宵禁,民眾不可離家探訪其他人,但可外出工作、散步或運動。 所有食肆全日禁堂食,只能外賣;健身中心和電影院等也要關閉。 不過商店、幼兒園和小學繼續開放,中學和大學則要遙距授課。 所有措施有效至11月底。 奧地利週六單日只錄得逾5000宗確診病例,但按人口比例計,疫情和英法等大國同樣嚴重。

    在義首都羅馬,週六晚有數千人響應工會號召,遊行到獨立廣場,要求政府向所有受嚴厲抗疫措施影響的民眾,發放與薪金相同的援助以度過難關。 義大利週六確診人數創單日新高,增至近3.2萬例。—香港信報

    *傷害川普選情的是川普的那些議題及言論?—BBC

    US election: The big issue that could hurt Trump https://www.bbc.co.uk/news/election-us-2020-54754797

    * 【麻生太郎:香港失去吸引力 日本研設經濟特區】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樞紐的能力正減弱,作為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正失去,這對日本是機會,正研究就全球銀行業務設立經濟特區。

    麻生太郎在國會下議院指出,日本若要在全球金融業獲得更多業務,需要鼓勵使用英語,淘汰部分傳統做法及調整對外國職員的規定。

    有分析認為,日本需要透過減稅等,吸引企業撤離香港轉投日本。
    —-香港信報

    * 【中國10月非製造業PMI升至56.2 勝預期】中國非製造業活動復蘇步伐有所加快,並優於預期。國家統計局公佈,10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升至56.2,比上月升0.3個百分點,連續8個月高於盛衰分界線,高於市場預期的56。

    分行業看,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9.8,低於上月0.4個百分點。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升至55.5,比上月升0.3個百分點。從行業情況看,鐵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住宿業、電訊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服務、文化體育娛樂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60以上,資本市場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臨界點以下。

    新訂單指數為53,雖比上月回落1個百分點,但仍高於臨界點,表明非製造業市場需求繼續改善。分行業看,建築業新訂單指數回落至53.1,比上月降3.8個百分點;服務業新訂單指數回落至52.9,比上月降0.6個百分點。

    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回落至62.9,比上月降0.1個百分點,繼續位於高位景氣區間,表明非製造業企業信心保持穩定。分行業看,建築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回落至67.1,比上月降0.7個百分點;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按月持平於62.2。

    10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升至55.3,比上月升0.2個百分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繼續加快恢復。—香港信報

    * 英國二次封鎖致使33家蘋果旗艦店關閉#【英格蘭將進入為期一月封鎖期:蘋果宣佈關閉33家旗艦店】英國首相鮑里斯·強森宣佈,英格蘭將進入第二次為期四周的全國封鎖,非必要商店關閉和旅行限制將迫使該地區所有的蘋果官方旗艦店將在整個11月面臨關閉的命運。約翰遜在週六宣佈計劃時表示,該計劃將從週四開始並一直持續到12月2日。

    在這四周的時間內,除了學校和大學以及提供外賣和配送服務的場所外,商店和其他以接待為基礎的服務機構都將被要求關閉。英國公民不能跟家中以外的人見面。在可能的情況下,鼓勵在家工作,但公眾仍可以乘車上班。對英格蘭的最新封鎖措施將迫使英國38家蘋果旗艦店中的33家從週四開始關閉。—Forbes

    * 邊用電腦邊刷手機會傷害記憶力。美國Stanford 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指出,一項在80名18-25歲的年輕人中進行的實驗顯示,同時使用多種形式的數字媒體,對青年人的記憶力具有負面影響,可能會導致注意力分散和記憶力下降。—Forbes

    * 【韓國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人數升至83人:韓國10月31日通報,截至當天0點,韓國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的人數上升至83人。據韓國疾病管理廳的通報,在死亡的83人當中,70歲以上的老人有71人,佔比達到85.5%。從接種流感疫苗到死亡的時間來看,在接種流感疫苗48小時及以上的死亡病例有50人,在接種後不到24小時就死亡的病例有13人。 —Forbes

    * 【#新加坡恢復使用韓國同款流感疫苗#】新加坡衛生部10月31日晚上發佈公告,較早前被新加坡衛生部暫時停用的SKYCellflu Quadrivalent和VaxigripTetra兩款流感疫苗,在當局進一步審查之後確認質量和安全性符合要求,醫療保健業者從當日起可以恢復使用。

    公告中指出,韓國衛生部門確認流感疫苗接種與死亡病例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的可能性很小,韓國72例死亡當中的71例,死因很有可能是由基礎疾病引起。新加坡衛生部也重申疫苗與任何藥物一樣有可能有副作用,流感疫苗的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酸痛或發紅,發燒、頭痛、肌肉酸痛、疲勞和惡心。這些副作用通常是輕微的,並可不藥而癒,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注射疫苗者會出現發高燒或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及眼部周圍腫脹,「出現這些症狀者應該立即就醫」。—Forbes

    * 【希臘群島發生6.9級地震引發海嘯 海水湧入城市 土耳其整棟樓房倒塌】10月30日19時51分,在希臘佐澤卡尼索斯群島發生芮氏規模6.9地震,震央位於海域,距最近的海岸線9公里,距最近的城市瑟凱54公里。據ERT電視台,希臘對地震後的薩摩斯發出海嘯警告。據現場視頻顯示,有海水倒灌進城市,土耳其受地震影響有整棟樓房倒塌。—Forbes

    ^ 【愛琴海地震 死亡人數上升至27】路透社31日報道,愛琴海發生強烈地震後,目前死亡人數上升至27人。土耳其官員說,土耳其西部沿海地區有25人喪生,希臘的薩摩斯島上的一堵牆倒塌後,有兩名少年(男孩和女孩)喪生。

    該國災難機構說,至少有804人在土耳其受傷。該地區遭受了大約470次餘震的襲擊。

    土耳其Izmir伊茲密爾至少有20座建築物被摧毀,數百起餘震襲擊該地區,救援工作正在進行。—Euronews

    * 【美國治療新冠40種藥品29種嚴重短缺#】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前局長斯科特·戈特利布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節目採訪時也表示,目前美國的疫情十分嚴重,但是「最壞的情況還沒有到來」,在美國部分地區,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將呈指數級增加。除了病床、醫務人員等資源緊缺,缺藥問題也日益嚴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日前發佈報告說,在美國醫院治療新冠病人常用的40種基本藥品中,29種藥品短缺嚴重。 —Forbes

    * 【巴基斯坦總理致信馬克·扎克伯格,要求Facebook撤下一切仇視伊斯蘭教內容】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10月25日通過社交媒體致信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呼籲Facebook平台撤下一切有關伊斯蘭恐懼症的內容,Facebook此前對一切否認或質疑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內容採取「零容忍」政策。伊姆蘭·汗在信中寫道:「我致信是為提醒您關注日漸滋生的伊斯蘭恐懼症正在全球範圍內助長仇恨、極端主義和暴力,這一現象在社交媒體尤甚,包括Facebook。我欣賞您關於刪除一切批評和質疑納粹大屠殺內容的決定,大屠殺是納粹針對在德和全歐洲猶太人暴行的最高峰。我們很不幸地看到針對穆斯林的類似暴行正橫行全球,在法國,伊斯蘭教與恐怖主義被聯繫在一起,瞄准伊斯蘭教和先知的諷刺漫畫被獲得許可。面對社交媒體上對穆斯林爆炸式的不公和負面化,我要求您如同對待納粹大屠殺那樣,撤下關於伊斯蘭恐懼症和仇視伊斯蘭教的內容。—Euronews

  • 死亡之夜芯片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1-07 15:33:38
    有 55 人按讚


    老頑童的退休宣言——前富士康總裁程天縱

    2014 年 8月6日原富士康 CEO 程天縱做客「深圳灣夜話」,得到了很多小夥伴的轉發,程老師也在朋友圈里轉發了,並隨著轉發的文章寫了好長一段文字,讓無數小夥伴感動的淚奔!經程老師允許,我將他的這些文字從微信朋友圈轉發到這裡,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夠從程老師的身上感受到年輕和力量。同時,我還為這篇文章配上了一副 iPad 手繪主題圖,一並送給程老師,感謝他對年輕人的提攜和幫助!

    我的退休宣言 - 程天縱

    老頑童?我又多了一個稱號。倒是滿貼切的。

    參加了深圳灣夜話活動,我又多了40位年輕小夥伴微信朋友。很是高興。忍不住在這跟朋友們得瑟一下。

    回顧我近乎40年的職業生涯,從惠普到德儀,從德儀到富士康,我都秉持一個原則,"天底下何處沒工作,何苦加入原東家的競爭對手和自己一手建立的團隊競爭?"。因此,僅管機會再多再誘人,不加入競爭對手成為我做為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原則之一。這也意味著,我必須離開原來的產業,進入一個新的產業做為一個新兵。於是從儀器、計算機產業進入芯片半導體產業,再進入製造業。

    如今離開富士康兩年了,由於富士康高達四兆台幣的營收,在高科技產業 幾乎包山包海,無所不在。要真正不跟富士康競爭,除了退休之外別無選擇。因此我也訂下了幾個原則自我要求。第一是,在兩年競業限制期間,不做三規的工作(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做規定的事),這是比退休更嚴格的限制。第二是低調再低調,在兩年之內不接受媒體採訪,不做公開演講。以避免洩露任何業務機密。

    退休以後,我開始大量使用微信做為我的社交工具。而且捨棄了PC和筆記本電腦,只用平板和智能手機。沒有了助理沒有了秘書,沒有了IT部門,只有簡單節約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一切自理。雖然沒有秘書幫我排行程訂約會,我卻重新享受到了可以自己自由的安排行程的快樂。沒有了專用車和司機,我可以享受搭乘地鐵的自在和在市區熙攘人群中步行的悠閒。

    去年開始接觸到創客運動,深深被年輕人的創意和活力所吸引。也開始回到引領高科技浪潮的移動互聯網和智能軟硬件的領域。先進科技的知識、年輕人創意的語言、創造的激情、創業的響往,這些都讓我著迷,徬彿遇見了三、四十年前,年輕的自己。同時我也看到了創業的困境、決策的榜徨、管理的問題、供應鏈和製造層出不窮的意外、用戶的吐槽、心情的鬱悶、何去何從的糾結。這些年輕人需要導師,這些年輕人需要協助。我突然知道了我喜歡做什麼,我想要做什麼,我應該做什麼。

    在去年初步和年輕創業的創客接觸中,我犯了幾個錯給了幾個糟糕的建議。我才領悟到我和年輕人之間確實存在的代溝。在不瞭解年輕人的思維和語言、在不瞭解互聯網浪潮衝擊的情況下,我的經驗和經歷對於協助這些年輕人反而成了一種負債,而不是資產。我首先得以年輕人為師,先學習。

    於是我放空自己放下身段,打破了兩年之內不公開演講的原則,接受邀請去北京參加了去年11月的移動開發者大會,做了"創新來自長尾,創業源於創客"的演講,開始大量的認識年輕創業家,迅速增加微信朋友。接下來在上海、深圳,借著演講、座談會,年輕朋友快速增加。我從這些小夥伴中挑選了有興趣有緣份的一部分初創企業,展開了挨家挨戶的拜訪。在我60歲以後重啓了我人生下半段的學習之旅。

    我要感謝感恩這些年輕的小夥伴們,沒有因為我的年齡而把我排斥在外。對於我問的一些傻乎乎的問題也樂於回答,而且不厭其煩的解釋。他們都是我人生下半段的貴人,引領我進入一個令人目炫神迷的年輕世界。我比我的同齡人幸運,或許因為年齡的衿持,或許因為沒有這些因緣,他們沒有機會體驗到我和年輕小夥伴在一起的這些付出與得到的快樂。

    最近很多微信朋友注意到我把微信頭像從煙花換成了我的近照,紛紛來問原因。借著這篇短文統一回答。在今年六月底我離開富士康滿兩年,這也是業界競業禁止的期限。我不在低調,可以真面目和年輕小夥伴們見面了。而且對於想成為我微信朋友的,我一概歡迎,全部加入。相逢自是有緣,讓我們彼此成為人生旅程中的貴人,彼此帶來正面的能量。或許從成為朋友開始就是人生的轉折點。

    這段短文標誌著我人生一個階段的結束,另一個更年輕階段的開始。

    2014年8月8日於深圳

    下文是程天縱於一年前上海新車間的演講內容,程老師在過去的一年中先後拜訪了許多創客團隊,身體力行踐行著自己的信念 「開放、開源、包容、分享」 將創客這一活動發揚光大。

    我這一輩子,都在外商大公司服務,沒想到等我去年6月退休以後,居然會對創客運動發生興趣。所以,我想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跟各位談一談創客運動。

    我在1979年,加入台灣惠普,在惠普大概19年時間。剛開始是在台灣,1988年,惠普把我調到了香港亞洲區總部:他們叫做「快速發展計劃」。惠普當時在挑選一個能到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總裁的人選。

    我那個快速發展計劃是四年,所以兩年在香港,先讓我接觸到國際化的經驗。那兩年,我在香港惠普亞洲區總部,成立了第一個所謂的市場部。

    兩年後,我被調到惠普總部,擔任資深副總裁的助手,幫他做五年規劃。我老闆講,如果在一個跨國公司,準備求發展,往上晉升的話,那麼最好你要進入權力核心。「你要知道跨國公司權力核心的運作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到總部去工作。」

    同時惠普幫我安排了「白天上班,晚上念MBA」的日程。當時我很奇怪,問我老闆,「在大企業工作,其實不看學歷,都看能力,為什麼要我先去念MBA,然後再派我到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總裁?」這時候他跟我講,如果選擇在美國的跨國公司作為職業生涯,那麼你就應該瞭解企業文化,瞭解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到學校去念書。

    經過4年的準備,在1992年1月把我送到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的總裁。我在北京工作了6年,也生活了6年。到了97年,我覺得中國惠普我已經待了差不多。整個惠普,主要是PC,而我認為,PC已經差不多走到盡頭了,不會有什麼大的突破跟發展。

    當時正好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找到我,給了我一個更大的舞台,擔任德州儀器亞太區總裁,東至日本,西至印度,都歸我管轄。亞太區裡面還有四個半導體封裝測試工廠,管理工廠給了我新的挑戰和經驗。

    在我進入德州儀器之前,我跟德州儀器的董事長和CEO談好條件,對於這輩子一直都在外資公司擔任職業經理人的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負責一個產品線的盈虧。

    當時德州儀器的董事長跟他的執行長答應我了。可是我在德州儀器乾了五年以後,我的老闆跟我講說,我乾得太好了,找不到人可以頂替我。所以我要繼續擔任德州儀器亞洲總裁繼續乾下去。

    我就知道我的「產品線盈虧」美夢實現不了。乾了10年以後,到了2007年,我培養的接班人已經準備好了,我在大陸培養了一個接班人(現在德州儀器大中國區總裁謝彬),我的副手也已經準備好接班,所以我就決定離開德州儀器,加入了富士康集團。

    富士康集團總裁郭台銘先生,答應給我一個舞台,完成我負責一個完整產品線的夢想。當時,許多朋友與我打賭, 認為以我的外資工作背景來看,在富士康這樣一個以製造為導向的企業,一定乾不了一年。結果出人意料,我在富士康工作了五年。

    我在富士康里歷任了多個職位,除了擔任集團副總裁外,還兼任事業群總經理。在這五年里,我經手過連接器、PCB、手機三個事業群。

    在墜樓事件之後,郭總裁把我派到FIH(富智康集團)擔任CEO。對一個以職業經理人為目標的人而言,我覺得這已經乾到頂了。我的身體狀況也不容許我再拼搏下去。因為在富士康是加速折舊,工作日以繼夜,非常辛苦。
    我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休。當時媒體有各種的報道和猜測為什麼我突然退休。對於這些揣測我不想多做解釋,於是我自己定下一個原則,在我退休的前兩年我不接受採訪,也不公開演講。

    各位看到我的經歷,我在參加大的企業總共服務了快35年。這一輩子都在做職業經理人,自己沒有創過業。雖然在企業內曾經創過業:在中國惠普,成立了七家合資公司,兩家獨資公司;在德州儀器,在大陸成立了三家企業。

    所以總結這三十五年的職業經理人經驗:第一,我都在大跨國公司工作。第二,我沒有真正自己創過業,我就是一個職業經理人;雖然在中國惠普,成立了七家合資公司,兩家獨資公司;在德州儀器,在大陸成立了三家企業,但那都是企業內部創業。第三,在這三家企業工作,接觸電子測試儀器、醫療儀器、化學分析儀器、計算機、小型機、PC、打印機,也接觸半導體,還經歷過零件、零組件一直到整機,手機。

    關心我的朋友們都認為我退休的太早。我也在休息了大概半年多以後,開始在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我發現這個創客運動方興未艾,在中國剛剛開始。我也認識了像李大維、潘昊、葉琛這些很優秀的年輕人。我想到,我要幫助他們。所以,我開始對創客運動產生了興趣。經過他們的鼓勵,我打破了我第一個原則:也就是說,離開富士康兩年之內不公開演講。

    半世紀的產業變革,暴露哪些問題?

    但為什麼一個在大公司工作三十五年的職業經理人,會對創客發生興趣,然後願意參與這個運動呢?在退休後,我就開始回想,這輩子經歷了半世紀的產業變革,我想了很多。

    在50年代的家電產業是最火爆的。我記得小時候,台灣大多數家庭都買不起電視,看到隔壁有電視,每天晚上幾個小孩圍在鄰居窗外看電視。1950年發明瞭電晶體和半導體,60年代開始進入電子時代,到了70年代進入IT時代。1975年個人計算機推出來,PC及筆記本計算機紅紅火火的。

    到了80、90年代,由於手機的普及讓全球步入ICT時代。緊接著網絡時代降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為許多年輕創業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進入雲端時代, 最紅火的終端就是智能手機。經過這些產業的變革,很多產業並不是消失了,它還存在,到今天你還買電視和電子產品。只不過引領科技潮流的產業發生了變化。這 些變化不僅影響了企業,更大的影響了國家競爭力。

    我曾跟著郭台銘總裁一起到日本夏普。富士康曾經考慮投資夏普。從產業角度看,日本曾經是全世界,包括美國在內,都非常尊敬的一個國家。他們的質量管理,他們電子產品的成功使許多美國企業徹底的改變了產品、管理思維,轉而向日本學習。

    但去年我到日本的時候,索尼、東芝、松下、夏普等日本大企業全都面臨每年幾千億日幣的虧損。到底日本出了什麼問題?虧損的原因有很多,跟他的股權結構,跟他經營理念都有關係。但所有的失敗都源自於高度的成功。
    日本的家電產品,日本的電子產品非常的成功。當有一個產業非常成功的時候,這個產業就吸收了大量的資源,包括資金和人才。成功讓人滿足於現狀,所以導致日本的產業停滯不前。

    日本的PC和筆記本電腦只能在日本市場銷售,跨不進IT時代,也跨不進ICT,日本的智能手機市場仍未徹底打開。日本停頓在了所謂的家電跟電子時代。停留在成熟產業,不跟上主流科技的浪潮,不僅僅影響到一個企業的存亡,也影響到一個國家高科技發展的成敗。

    台灣最近也出了很多事。台灣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最近有台灣媒體報道,大學畢業生月薪只有22000台幣。22000台幣的月薪,與16年前台灣的大學畢業生的薪水持平。對此,很多人將其歸結於政府的無能,不懂經濟和產業。

    而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成功來自於IT產業。當時很多人講IT就是印度與台灣,因為印度的軟件代工和台灣的硬件代工非常強。台灣和印度都由於在IT太成功,所以就種下失敗的誘因,沒有辦法跨過IT的檻,繼續往前走。最近,宏達電的智能手機市佔率出現了問題,最近宏碁的董事長也宣佈下台,第三季虧損130億台幣。這些都是企業停滯於IT時代造成的。

    歐洲幾個國家,以芬蘭為代表,瑞典、德國、法國等國家,他們的高科技產業走到ICT以後走不下去了。諾基亞被微軟收購,愛立信跟索尼合資也拆伙了。

    我退休後,一直在反復地思考,這些大企業太成功了以後,對國家是幸還是不幸,對國家的經濟產業的發展,是幸還是不幸?在中國大陸,現在很多新的年輕人都投身到互聯網。我們在互聯網,有了百度,有了阿里巴巴,有了騰訊,都非常成功,中國的資金與人才,全部投到互聯網裡面去了。

    那麼如果說歷史會重演,中國在互聯網這麼成功,會不會重蹈日本、中國台灣等的覆轍。所以我在想,究竟我們的下一波是什麼?

    第三次工業革命:原子與比特的結合

    我最近看到一些報道,說到2020年的時候,會有三百億件新的東西上網。那這些東西是什麼,就是物。這個代表一個很大的商機,所以我認為下一波是物聯網,而且創客運動是一個推動物聯網最重要的一個運動。

    回到《創客》這本書所講的三次工業革命。這本書將第三次工業革命定義為「從2005年開始」,為什麼?因為2005年開始出現了創客運動,創客運動將原子和比特結合了。

    在這半世紀的高科技產業變革歷史中,1950年發明瞭晶體管和IC,為什麼我們不說是1950年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1975年 PC誕生了,為什麼我們不說1975年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或者我們為什麼不說從互聯網誕生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

    我認為半導體及PC都創造了新的產業,但是沒有顛覆其他的傳統產業。互聯網非常的重要也確實顛覆了一些傳統產業。但是互聯網本身還不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因為互聯網的應用大部分在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真正人類生產力的大躍進,一定要發生在農業和工業。沒有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就沒有第三產業。假如說農業、工業滅亡了,何來第三產業?第三產業服務誰?
    當你的數字技術沒有辦法滲透到農業跟工業的時候,我認為就稱不上是第三次工業革命。

    在全球的創客浪潮里,我們中國已經走在了後面。2005年從美國誕生創客運動開始,歐美日都有飛快的發展。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2年宣佈,將以四年的期間,在美國1000個中學里建立創客空間,將創客培養往前推。反觀中國大陸,還是一片荒蕪,一直到2010年左右我們才有上海新車間的誕生。接著陸陸續續有一些創客空間誕生,到現在為止整個中國大陸才只有18個創客空間,而且都不具規模,以俱樂部形式存在。

    我個人認為創客的定義是:第一,創客一定要想辦法,擔負起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責任,要有比特和原子的結合,也可以說是軟硬件結合,或者是硬件智能化和網絡化。第二,一定要滲透到各種傳統的工業,而不僅限於電子、IT或第三產業。這對於中國將未來長遠的科技發展有莫大的推動力,希望在互聯網的成功不會變成將來我們失敗的原因。

    將來下一波產品是什麼?我認為將會是軟硬結合,網絡無所不在。過去很多企業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成功變大之後,都產生了一種抓大放小的心態,只重視大量的熱門暢銷產品,包括國家政策也一樣,輔助大的企業,因為大的企業帶動 GDP,但是忽略了很多的小微企業。

    為什麼企業滅亡是不可避免的宿命?

    接下來我跟大家談一談安德森的另外一本書《長尾理論》。書中講任何產業、任何產品一定有暢銷產品、熱門產品,根據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20%的熱門產品佔有80%的市場,這些產品叫做短頭產品。短頭之後就是利基產品,也許80%的利基產品只佔20%的市場份額。

    這本書里主要是提到了互聯網對這個長尾產品的影響,互聯網增加了很多長尾產品和密集產品的銷售機會。所以我根據這個長尾理論,也認為企業其實也是一樣的。你在任何一個產業,你可以把這個產業裡面的企業由大到小,根據它的營業額把它排下來,那麼一定有很多營業額很高,我們把它叫做短頭企業,因為它是在短短的頭那邊;那麼也有很多企業是長尾的企業,他營業額很小,但是他還是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那這個跟我們的貨品是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為什麼我認為,創新來自長尾,而不來自短頭的大企業?

    長尾很好的解釋了企業的生命週期。因為當你進入了這個產業以後,通常短頭的,一定是從長尾那邊開始的,然後他產品成功造成了他的茁壯,可是當他變成大的短頭企業以後,他就進入生老病死的循環,擺脫不了這個宿命。
    其實企業跟人一樣,有生老病死。從古至今我沒有看到哪一家企業永遠活著。今天的惠普已經不是我服務的惠普了,惠普也在分裂,分裂出很多小企業。

    我加入惠普的時候,IT剛剛開始。那時候有很多計算機公司,你們在座的年輕人可能都沒有聽過,你們聽過王安嗎?那時候有人跟我說王安電腦會倒閉的話,打死我都不信。我最早接觸了一本書,叫做《追求卓越》,在八零年代非常暢銷。我們今天把書里做例子的公司拿出來一看,90%不見了。
    當一個公司太成功的時候,他反而加速進入生老病死的時期。生老病死是企業必經的過程,越成功越大,越大則老的越快,老的快一定會生病,一定會死。

    有一本書,金.柯林斯寫的,《大企業如何滅亡》。他裡面講偉大企業衰退的五部曲:第一步一定是成功導致極度的自滿;第二階段就是毫無限制地任意擴張;第三個階段開始對風險危機視若無睹;進入第四階段發覺生病了,病急亂投醫;到最後第五階段不是投降就是滅亡。

    書里寫瞭解決辦法,當進入第三階段後,對風險、危機視若無睹的時候,你要正視殘酷的問題,不要逃避。第四階段要優先考慮恢復獲利能力,但是這些辦法只能救急不能治本,因為企業終歸要滅亡。企業老了以後就帶著成功原罪而生病,生病以後免不了死亡,這就是宿命。

    這些大的企業為什麼會滅亡?我覺得有很多原因,也有很多文章在探討,說公司變大以後變保守,變得很官僚,為了保護品牌反而不敢隨意嘗試最新的科技,不敢隨便用一個新的科技下去賭一賭。

    幾年前,我跟到諾基亞總部,跟他們的CEO見面。我當時就說,你們小心,中國的山寨會把你們打垮。那時候他們還哈哈大笑。我那時候也跟他們講,我說台灣有一家公司,叫做聯發科,將來有一天會把你乾掉。他們還不相信。結果你看,諾基亞現在被微軟買掉了,摩托羅拉被谷歌給買掉了。
    我覺得這些原因都對,但我今天要講就是,創新來自長尾,創新不來自這些公司。

    其實我在惠普的時候,碰到過HTC上班的,他說他在HTC十年,所參與研究開發的產品項目,沒有一個上市,沒有一個變產品。大公司你看養多少人,做了多少項目,結果他在那邊十年,居然沒有一個項目變成產品。大公司沒辦法創新。

    我坦白講一句,惠普我工作了快二十年,從發明瞭噴墨打印機跟激光打印機以後沒有創新。索尼各位知道,日本最大的牌子,索尼最有名的產品,最暢銷的一個產品叫Walkman,從Walkman以後我也沒看到什麼創新的產品了。

    產品創新一定是從目標客戶開始。目標客戶可大可小。大的企業,挑的目標客戶很大,因為大企業要成長,所以不能離開大眾市場。要知道大眾市場其實是由很 多小眾或細分市場構成的。這群人必須有相同的需求,或是有共同的問題,或是他們喜歡同樣的體驗。

    從目標客戶的需求、問題或體驗當中,產生了創意,接著創造、製造、營銷。創新其實跟技術沒有絕對的關係。我剛剛舉的這些例子,其實都無關技術,其實Walkman沒有什麼技術,它就是一個移動錄音機。你在運動的時候,在戶外的時候可以聽音樂。噴墨打印機、激光打印機其實也沒有很高深的技術。

    Walkman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索尼發現了一個沒有被滿足的用戶需求。一般人聽音樂不是只在家聽音樂,出去玩出去運動的時候也希望聽音樂。
    再談談惠普的激光和噴墨打印機。有一天惠普的一個銷售員到了銀行,銀行的文員就坐在古老的點擊式打印機旁邊,於是文員向這位惠普銷售員抱怨說,你們的打印機吵死了,就不能發明一個沒有聲音的打印機嗎?惠普的銷售人員把這個信息帶了回去,於是就發明瞭噴墨和激光打印機。

    一個產品要成功,首先你要瞭解客戶的需求是什麼,而且是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客戶的問題是什麼,而且是沒有被解決的問題;他們強調的體驗是什麼,沒有被滿足的體驗是什麼。當你選擇了目標客戶,找到了問題、需求、跟體驗之後,你很容易就可以產生創意。

    我在美國去了一個創客空間,垃圾筒上貼了一個紙條,說請把你的創意丟進這裡面。因為沒有創造出來的創意是「垃圾」。 創意是還沒有實體產品,創造則是做出了第一個原型產品。從創造再過來,你能夠滿足目標客戶需求,你就必須想辦法進入製造。製造出來以後,你就要營銷。

    這個過程,從創意到創造,是從0到1的過程;從創造到製造到營銷,就從1做到無限大。從製造到營銷就產生了企業。市場研究、研發、製造、銷售就是一個企業的四大功能部門。

    為什麼大企業沒有辦法創新?因為大企業承受著來自股東更大的壓力,每年必須有高速的增長,因為基數大,即使5%、10%的増長,也是不得了的數字。所以大企業只能關注在大眾市場,但是大眾市場是很多小眾市場、細分市場組成的。產品有許多屬性,但是在一個很大的市場中,你要找它的小眾市場重疊的屬性,才能找到共同的需求。由越多的小眾市場構成的大眾市場,重疊的部分就越小。越大的市場你能夠找到共同的部分就越小。當你能找到的共同的需求越小的時候,你創新的機會就越少。

    同時,大企業碰到的都是強力的競爭對手,創新的機會更加渺茫。但是長尾要創新,創客要創業,不要挑選大企業的主力戰場去打拼,要挑小眾、分眾市場做為創新的戰場。

    因為大企業只能滿足小眾市場、分眾市場5%到10%的共同需求。而這些需求通常就是基本產品規格及功能。君不見如今智能手機的競爭都只能比屏幕大小,CPU雙核、四核或八核等等硬件規格?這些能否稱為創新呢?

    創新來自長尾,大企業無法創新,造成了大企業生老病死的宿命,一定會滅亡。江山代有才人出,未來就看年輕的創客了!

    創業源於創客

    假如一個創客不能夠達到創新,形成一個產業,只把它當成一個愛好,停留在創意或者創造的階段,這也未嘗不可。自己做出一個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也行。但是你就肩負不起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責任。

    做為一個創客,夢想創造出來東西,滿足目標市場的相同需求,解決了共同的問題,增加了新的體驗,你就必須創業。

    創業一定要有四個要素。第一是資源,最大的資源是錢。第二你要有技術。第三,結合資源、技術和由市場回饋來的創意而產生產品,第四就是目標市場。這就是創業的四個要素。

    今天的創客要從事創業,比互聯網時代之前要容易得多。因為整個創客創業的生態系統已經趨近完善。

    在資源方面,最重要的是錢。過去有風投。企業等到病的時候,通常私募基金就會進來,操刀切割,或者工業銀行進來,幫助你活下去,但是會拿走經營權。

    但是往創業端看,會有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再往前走,由於創客運動,眾籌基金以網站的形式出現,讓創客能夠測試創意。在沒有產品之前,創客就能夠得到很多的訂單,來測試市場的接受度,並且得到消費者的直接注資。
    成功後,比如美國的Y Combinator,深圳的HAXLR8R,他們跟以前的風投又有所不同。他們協助你改善產品,重新設計,使其比較容易製造,他們會幫你找到供應鏈。

    在技術方面,有開源軟件、開源硬件Arduino、3D Printer等設備。這些設備可以擺在你家的桌面上,在家裡就可以做。所需要的創業資金,也比互聯網出現之前創業低很多。

    在創意方面,2005年,美國誕生了第一個創客空間。它像俱樂部一樣,很多有創意的人到這裡來尋找夥伴,尋求靈感。如果說你要成立一個團隊來創業的話,你當然需要四種角色:軟件人才;硬件人才;設計人才;銷售人才。這時候創客空間就扮演了一個很好的腦力激蕩的地方。

    我在這裡向各位推薦一本書,《Medici Effect》。Medici是一個家族的名字,歐洲經過黑暗時代,黑死病蔓延以後,極需要復興。這時候有一個Medici家族,有點像中國古代的孟嘗君,把最好的數學專家、美術專家、音樂家、手工藝家等等全部集合到他的家裡,這就是最早的創客空間。這本書強調創新來自跨業的結合,這也呼應到我剛剛講的移動互聯網和比特,一定要滲透到每一個原子空間,包括傳統的農業、工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里。這種跨業的激蕩能夠產生很多創新的想法。

    全世界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個創客空間,中國大陸到現在為止只有18家。在創客空間之後,就出現了Techspace、Techshop,這種開放的製造空間也是以俱樂部的形式出現,裡面有各種設備。你有一個產品創意後,拿自己的材料去那裡,就可以做出來。

    有了創意和創造之後,開始進入製造階段。過去,創客碰到最大的問題就是製造。我只要做100個產品,或1000個產品,拿到代工廠,比如富士康。富士康一定會說「你回去吧」。

    服務創客,必須要有能夠接受少量多樣訂單的服務業存在,我把它叫做服務業而不是製造業,是因為所需的量很少。

    現在深圳有Seeed Studio,它是五年前成立的,專門為創客做小批量生產的公司。這是在中國非常成功的典型。國外還有Sparkfun、EdaFruit等等。
    創客產品雖然剛開始量很少,但他們是未來的希望。現在量大的產品,哪一個不是從小批量開始的?大企業都抓大放小不協助小公司,這些小公司將來變大了也不會協助你。

    我這一次去美國,參觀了很多地方,有產品推廣的公司,專門針對服務創客的產品公司,有專門進行網絡銷售的公司,也有專門處理創客小量後台訂單的企業。整個生態系統已經存在了。

    一個多月前,我去硅谷,拜訪了兩家公司。兩家公司在一起共享著一些資源。典型的創客創業,一開始都是創客,進而創造,進而製造,現在都是非常成功的企業。

    第一家叫做Double Robotics,CEO是Marc DeVidts,大學輟學,跑到一家軟件公司工作了一年多。他發覺自己真的很喜歡硬件,而且只有軟件沒有硬件,軟件也發揮不出功能。

    所以他後來到邁阿密的一家醫療儀器公司上班,業餘時間自己當創客。做了一年多的創客後,最終決定創業。

    他創業做的產品是 Double Robotics。上面是一個iPad,下面是一個兩輪的可以自動平衡的自走器,可以使用iPad跟你在硅谷的分身機器人透過 WiFi互聯,使用 Face Time進行操控,使得這個硅谷機器人,作為你的一個分身巡視工廠或出席會議。一台設備的定價為2500美元,而這公司才成立一年半,已經出貨1000台,還有接近1000台的訂單在手上。公司目前只有15個人,組裝線就在公司里。

    另外一家公司,與 Double Robotics 共享很多的工具機和設備。這家公司叫做Boosted Boards。創始人Sanjay博士,剛開始與其他兩人組成創客團隊。他在拿到博士學位後,立刻創業。至今成立企業一年零四個月。他把陸地滑輪滑板下面加上電池、馬達,加上一些控制的電路板,加上去的東西大概有3公斤重,讓你可以用智能手機控制滑板,可以作為交通工具,而且可以上15度的坡,你可以把它擺在汽車的車廂里。停車離公司太遠的時候,你可以踩著滑板上班。它的定價是2000美元,已經接到5500台訂單,而且沒有做任何廣告,只通過自己的網站銷售。

    創客一定要創業,創新一定來自長尾,你們不要怕大企業,我這一輩子30幾年都在大企業服務,大企業沒辦法創新,大企業一定會滅亡,逃不出這個宿命。未來就靠創客。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創客的行業。

    如果創客今天只是為了興趣,那我幫不上忙。如果今天的創客,將來想要創業,那麼我幫得上忙。

    問:大公司收購一些小的剛創業成功的長尾企業,對大公司而言,是把一些好的創意吸引到大公司里,但這對小公司是好還是壞呢?你想,他本來是一個創業者,忽然跑到大公司去做辦公桌了。

    答:所謂收購,對小公司非常好。但是我看過所有大公司,包括惠普、德州儀器這些,他們每次收購小公司,收購進來以後,就把它消化吸收,然後就沒有了。像德州儀器,收購了一家在新加坡做半導體芯片的,收購進來不到兩年,就把它關掉了。我看到過太多大公司的收購,幾乎就千篇一律,收購完,消化吸收,把它消滅掉了。我還沒看到幾個成功的例子。

    對小公司是好事。因為小公司創業被收購,雖然會有一些條款綁著,但只要服務一年兩年,這個賣掉公司的人就可以繼續創客了,又創立另外一個公司。美國很多這種創業家,都創過很多公司。

    我認為收購對小公司是好事,是一個回報的機會。但對於大公司,我剛才講了,大公司死定了,再買還是會死。

    問:我目前做軟件,同時也是一名創客。現在擔心產品還沒上線,別人已經瘋狂抄襲了。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尤其創客在還沒有出產品之前,如何保護自己的產品?

    答:我給你兩個建議。第一,我覺得光軟件,門檻一定是低的。所以一定要想辦法軟硬結合。

    第二,很多軟件公司,出來都是找那種大眾市場,跟所有列強去競爭。所以我剛才講,創客最好是在長尾找到一個小眾市場,真正瞭解這些小眾市場他們的需求。小眾一般來講,不吸引人注意,大公司不會去小眾市場跟你打。
    問:我覺得台灣的硬件產業走在大陸前面,而且台灣出了一個HTC。你怎麼看他們的品牌?

    答:HTC你要我來點評,我認為王雪紅走的方向完全不對。HTC去找鋼鐵人的主角打廣告,你看在美國,它的市場佔有率反而下降到6.7。
    我認為HTC的問題是這家公司長得太快,而管理很糟糕。因為我有接觸過HTC,他的HTC one叫好,可是賣不出去。因為他設計好以後,他的振動老愛出問題,供應鏈也沒管理好。

    HTC在HTC One中使用意法法導體麥克風組件,是由諾基亞發明的,製造出來僅供諾基亞獨家使用。所以諾基亞知道以後,就去告供應鏈,後者不敢出貨給他。所以供應鏈管理,我認為有問題。

    HTC內部的管理也有問題。因為HTC長得太快,急著全球化,就從索尼挖了一幫老外,大概六七十個人。所以這個HTC內部就產生國際派跟本土派的鬥爭。最近最後一個老外也被鬥掉了,都走了,那六七十個全部不見了。本土派又有幾個山頭在鬥爭。

    所以他的問題,我不認為是什麼營銷做不好,什麼沒打品牌。

    我在我另外一堂課,叫「企業致勝」裡面有講,企業要能夠成功,能夠有序經營,要做好三件事。而且這三件事同時要做好:第一,策略;第二,管理;第三,價值觀跟企業文化。

    那麼越小的公司呢,你的策略越重要。因為小公司人少,管理跟企業文化價值觀相對比較不重要。但當公司變得很大的時候,後兩者相對就變得很重要了。所以這三件事情,假如你只做好兩件,一件沒做好,你的公司都有可能滅亡。

    問:創業時,對企業經營宗旨與利益分成的考慮?

    答:我在1985年的時候幫富士康辦了一次策略研討會,我那時候是郭台銘的顧問,我來帶領他們自己討論。他那時候,帶著四五十個公司的高管,關在一個酒店三天。我帶著他們討論經營宗旨。

    經營宗旨很簡單。你成立一個企業,你要有一個經營宗旨。你只要回答四個問題。第一,我的客戶是誰,你要選擇你的客戶;第二,我的產品是什麼;第三,我的增值活動是什麼,我是不是只做製造,還是只做銷售,還是只做研發,還是只做平台,還是只做方案,最主要的增值活動是什麼;最後,我對產業的貢獻是什麼。

    經營宗旨很重要。因為你要用這個經營宗旨,跟你的五種人去溝通,就是利益關係人。你的公司成敗誰關心,哪幾種人關心。

    第一個股東。第二個員工。第三個客戶。你的客戶買你的東西,結果你跑了他不是很慘。第四個供應商,你的供應商,你長大,他跟著你長。第五個,當地的政府,要靠稅收。

    所以你要讓這五個人瞭解,你這個公司到底是做什麼的。所以你要有個經營宗旨。經營宗旨一旦定了以後,你的所有企業活動,就跟這個經營宗旨有關係。

    問:中國山寨成風,我們也知道,一些硬件出來就是見光死,不知道您在這方面有沒有對我們這些硬件創客們有一些建議,對於我們如何去做市場,如何去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創意和產品?

    答:這個話題,談起來會很長,我只能跟你講一個。你要有兩個心態。第一,你要做,就做第一個。通常第一個會賺到錢。市場機會,就好像一個斷頭台的刀。你可以想象,機會就是把那個刀一拉起來,眼明手快地看到後面很多金銀珠寶,伸手抓一把。然後幾十隻手跟著伸進去,刀一掉下來,全部斷了。所以第一個,一定會吃到,後面很多跟著晚進去的,風險就很大了。所以很多模仿進去的,不見得會賺到錢。

    第二,我常在講,西湖那麼大,你只要一桶水。你看到成千上萬人在那邊拿桶舀水,你管他?你舀一桶走就是了。不要怕大家,越有山寨,表示那個湖越大。所以等到你賺了第一桶金、第二桶金以後,你再去擔心公司被模仿。光擔心,是不賺錢的。年輕人創業,最怕是賠錢,因為你沒有很多錢可以賠。所以你一定要創新,一定要想辦法做第一個,但不要怕被模仿,因為那個市場太大了,山寨表示這個市場非常大,你要關心得是賺不賺到錢。
    問:您的工作經歷是三十五年工作年限。我不太理解這個時間是不是有點長,或者說您覺得您當時沒有創業,缺少一些什麼樣的條件?因為我覺得,運營管理一個公司,工作經驗在一系列都已經研究透了以後,就可以創業。你在惠普十幾年,之後又九年德州儀器,五年富士康等。

    答:這個是一個蠻難的問題,我這個說法不應該對你們年輕人講。因為有的時候,蓋棺不見得能夠論定。你在某個階段的成功,過幾年一看,可能是失敗的。怎麼說呢?因為我在跨國公司太成功了,所以不斷地晉升,我始終碰不到我的天花板。由於我不斷地成功,我就一直沒有創業的念頭。創業的人我碰到了兩種。第一種,自己看到很多機會,有很多利潤空間。通常創業的話,都是利益驅動,想賺錢。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但大部分創業家都想賺錢,不然上班領薪水就好。

    第二種創業的人是被逼上梁山的。1992年,美國玉山科技協會邀請我去演講。我問他們,你們現在會員人數有多少,什麼時候增加最快。他說,會員人數增加最快,是美國經濟大不景氣的時候。因為美國公司一不景氣,首先就是砍人。砍什麼人,學歷越高的,博士第一個砍,第二個砍非白種的。裁掉以後也找不到工作怎麼辦,回去學校再念一個學位,或者只好自己創業。
    我一路一直到富士康,做完六十歲了,我始終沒有碰到一個天花板。這個是好還是不好呢?我在惠普,一直升,可有競爭不過的人,他跑到微軟,拿了一大堆微軟股票,後來微軟股票大發。當時在台灣好的人才,都是到外商去了。外商公司找不到工作的,去了宏基。現在各個都是不得了的人。

    所以我講這個意思就是說,人生當中,你會有選擇路的機會,但是你一旦選擇了你的路,就不要去跟別人比。每個人的價值觀追求的目標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創業,很多人是為了利益驅動想賺更多的錢,但也有人創業是為了理想。所以你一旦定下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追求什麼以後,不要到處去比。
    那我有沒有遺憾呢?我沒有遺憾。我覺得我這三十五年的跨國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我過得蠻精彩的。我曾經跟江 主 席在中南海吃過三次飯,第二天,我就到王府井路邊攤去吃。我覺得我的人生很精彩。當然,他請我吃飯,不是因為我,是因為我代表惠普。

    但我現在真的想幫年輕人創業。我現在正在思考,怎麼樣幫助創客。因為我認識李大維也是一個緣分,我覺得他在這邊默默推動著創客運動,讓我很感動。他已經把這個創客運動知名度炒高了。剩下我們要交貨,要交成績單,要有一些小米、大米、紅米不斷地出現,大麥、小麥什麼都要出來。我希望能夠從創客裡面出來。

    演講內容整理來自福布斯中文網

    文章来源:深圳湾
    http://www.shenzhenware.com/articles/40?from=searc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