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歐陸的閱讀筆記
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
森下典子
(2002‧2012)
/
世上的事物可歸納為「能立即理解」和「無法立即理解」兩大類。能立即理解的事物,有時只要接觸過後即了然於心。但無法立即理解的,像費里尼的《大路》,往往須經過多次的交會,才能點點滴滴領會,進而蛻變成嶄新的事物。而每次有更深刻的...
#卡歐陸的閱讀筆記
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
森下典子
(2002‧2012)
/
世上的事物可歸納為「能立即理解」和「無法立即理解」兩大類。能立即理解的事物,有時只要接觸過後即了然於心。但無法立即理解的,像費里尼的《大路》,往往須經過多次的交會,才能點點滴滴領會,進而蛻變成嶄新的事物。而每次有更深刻的體悟後,才會發覺自己所見的,不過是整體中的片段而已。(前言/p.16)
/
庸庸碌碌的大半輩子一直像水滴滴落杯中一樣,直到滴滿杯子,也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儘管杯裡的水因表面張力已高出杯面。但當某日某一時刻,決定性的一小滴水滴滴落打破均衡,那一瞬間,滿溢的水便朝杯緣宣洩而下。
(中略)
人總在時光的流逝中才開悟,發現自我的成長。
然而,唯有「茶道」能即時教人捐棄世俗之見,真實感受「自己難以見到的自我成長」。剛開始接觸茶道時,也許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但時候一到,自然豁然開朗、有所領悟。
因此,學習過程中不必太在意是否能立即理解,不妨將之分階段視為集水的小水杯、大水杯、特大水杯,順其自然等待杯中水滿溢,便可飽嘗那一瞬間豁然開朗的醍醐味。(前言/p.18-p.19)
/
與其因為找不到想做的事而焦躁不已,不如開始做些具體的事。(前言/p.28)
/
真正的學習之道,就是在教授者的面前將自己歸零,敞開心胸從頭學起。既然如此,我何必一直固執某些觀念來學習呢?心裡總有「這樣的事很簡單」、「我也可以做到」等不正確的想法,實在太過自傲了。
無聊的自傲,只會成為自己的絆腳石、甩不掉的心理包袱。一定要捨棄這些包袱,讓心淨空無一物,才能無所窒礙的容納任何事物。(知道「自己,一無所知」/p.49)
/
「停下來」、「不停下來」怎樣都無所謂,這並非「Yes」、「No」的問答。只要「到停下來為止,都不先放棄」就夠了。(這樣就好/p.184)
/
人生的意外,總是突然發生。無論今昔……
即使事前已明白道理,真正遇上時,心裡還是毫無準備。結果,不是難以掩飾的驚慌失措,就是悲傷不已。唯有親身遇上,才能了解真正失去的是什麼。
可是,難道沒有其他方式?人非得等到這樣的地步,在心裡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只能靠時間的流逝慢慢治癒悲傷嗎……。
也正因為如此,我深深以為:想見面時,就見面;有喜歡的人時,就明白對他說喜歡;花開了,就慶祝;談戀愛時,就好好愛個夠;有高興的事與人分享,就好好與人分享。
幸福的時候,好好擁抱幸福,百分之百真心體驗,因為這是人生唯一可以掌握的。
所以若有重要的人,就好好和他共食、共生,團圓在一起。
所謂的一期一會應該就是這樣吧……。(人生必有別離/p.193-p.194)
/
人生在世,雖然一切均應向前看、充滿光明才具有價值,然而,若無反向事物的存在,反而顯現不出「光明」的價值。兩者共存,才能相互映照深奧的真義。所以,不必妄下斷言何者必為善、何者必為惡,各有各的存在意義,人是同時需要兩者的。(傾聽內心深處/p.198-p.199)
/
「雨天,請聽雨。將身心都放在這裡,好好運用五官,專心品味當下,這樣便能有所領悟。自由之道,其實一直存於當下、這裡。」
我們總在懊悔過去,煩惱尚未來臨的未來。殊不知,過去的日子終究已過去,不再復返,而未來也非能萬全準備因應的。
一味考慮過去與未來,當然無法安心過當下的日子。其實,人生的道路不只一條,何不好好體驗當下。我發現唯有忽略過去與未來,專注當下這一刻,人才能無所罣礙、自由自在地活著……。(雨天聽雨/p.214-p.215)
/
想說卻不知該怎麼說,那種想法、感情完全無法形容,難以言喻,而且就算能說出口,內容也一定空洞無比。
所以只有無言地坐著,將滿腔激動的感情吞進心裡。那種說不出來的感受,令我濡溼了眼眶。
「……」
這時覺得心好痛,內在的感受竟然有口難言。
從外在看來,茶道的風景只不過是穩當坐著,但其實同時在看不見的地方,早已產生變化。
那種沉默是濃郁的。
「……」
內心一面飽受滿腔熱情、不可言喻的虛脫感,以及害怕說出口便索然無味的恐懼煎熬,一面窺探著沉默的深井。任由悶悶不樂的心情與不想糟蹋不容易獲得的感動共存,靜靜地坐著。(靜待成長/p.222-p.223)
/
在學校裡,我們學到的是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想出正確的「解答」。愈快找出解答的人,評價愈優秀;一旦超過一定時間,或是出現不同的解答,或者與整體結構制度格格不入,就被視為差勁。
可是,茶道的領悟並無時間限制,無論只需三年或需要二十年,都是個人的自由。該領悟時就能領悟,成熟的速度因人而異,就靜待個人的時機。
早理解的人,不因此獲得較高評價;晚開竅的人,也自然能展現自己的深度。
答案何者正確、何者錯誤,何者為優、何者又為劣,其實並無定論。「雪是白的」、「雪是黑的」、「沒有雪」各自都是答案。人本來就有不同,想出來的解答當然互異。茶道包容各式各樣的人。(靜待成長/p.225-p.226)
/
【附註】2018年為配合電影上映,出版社將此書改版並改名為「日日好日:茶道教我的幸福15味」(日日是好日: 「お茶」が教えてくれた15のしあわせ)。
—
紙:#2019老派的生活日曆
筆:MUJI 0.38黑色膠墨中性筆
—
#カオルの本棚
#20200403
#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
#森下典子 #もりしたのりこ
#2002 #2012 #橡實文化
#reading #読書
歸零地電影評價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精準「假設」,鎖定目標不失焦
PDCA系統運轉的越快,就能夠越早抵達設定的目標。實踐假設,並反覆檢視,調整,用開車來形容的話就好比「風險駕駛」藉由精確度極高的假設避免重大事故,同時把油門踩到底。使用這套方法,自然可以盡速抵達目標。
換句話說,若你想讓PDCA系統快速運轉,就非得提升假設的精確度不可。而這個假設的一精確度,全都建立在「因數分解」上。具體來說,就是要逐一列出構成「目標」和「現況」的因素。說到「因數分解」,文組出身的讀者也許會感到排斥,但原則上其概念和「邏輯樹狀圖」大致相同。
假設,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完美的上司」,那麼你該做的並不是立刻尋求「如何成為完美上司」的解決方案,而該先運用因數分解試著分析「什麼樣的上司算完美?」。例如,以我個人一|的解析,「完美上司」大致具備「個人魅力」和「商務魅力」兩大特質。
針對「商務魅力」,還能再細分為「領導能力」,「人脈」,「個人能力」,「應對能力」或「遠見」等元素。於是,你就會找出「要擁有領導能力需要做什麼?」,「想拓展人脈該怎麼辦?」等問題。」
「有關於財富與時間的話題。將會拆解成以下三個條目進一步探討:
1、投資財富與時間
2、浪費財富與時間
3、消費財富與時間
這三項的文字內容看似相近,但三者所包含的意義卻是天差地遠。接下來,我想試著向各位解釋這些條目有哪些具體差異。
首先是條目一,之所以使用「投資」這個詞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時間和財富經「過運用以後,報酬率提升的可能性非常高。
相反地,自己耗費掉的財富或時間很有可能會讓報酬率下降的情況,就屬於第二項的「浪費」。至於「消費」,則是介於投資與浪費之間的中立地帶。
就金錢的角度看來,人們在買了什麼東西之後,經常會根據個人判斷衡量「損益」「得失」。這點對於時間也一樣,例如看完電影之後人們常會以「白費時間」,「浪費」,又或者是一「這段時間真是愉快」,「它改變了我的人生觀」等話語,給予這部電影評價。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是懂得衡量風險和報酬率的。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一旦在這個習慣當中過度聚焦於「錢」,一定就會有人出現排斥反應。
但如果把焦點放在「時間」上,討論就能順其自然地進行下去。正如同我不斷在提醒各位的一樣,時間和財富對於我們而言,是種雙向持續交換且活躍於人生舞台上的重要資本,因此還是得妥善權衡兩者的平衡才是。
「這樣好像死要錢的人,總覺得很討厭。」「滿腦子都在想錢,真的很無趣。」
我知道很多人會被這種負面情緒束縛,結果始終不願意面對財富的問題。但我認為,這些都不過是漫畫或動畫裡出現的「有錢人」形象,被誇大渲染後植入在世人腦海裡的刻板印象,何況真正死要錢之人的骯髒撈錢手段程度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這種人由於不會受到身邊的人信賴,縱使再富有也難以長久維持。」
「將個人資產分成以上三類之後,接著就要以投資組合的方式妥善管理。順帶一提,理財規劃人員在替客戶制定理財計畫時常常使用這套方法,它又被稱作「替財富上色的程序」。接下來,我也來說明什麼是「時間投資組合」吧。
時間投資組合,會依照睡眠,工作,自我啟發等時間區塊,反省自己一天或一週以來的時間規劃。
有趣的是,藉由改變時間投資組合的構造,就能夠增加/減少資產,或是提升/降低個人在一各方面的表現。
比方說,把睡眠時間歸零增加工作時間,這麼一來收入很有可能在短期內增加。然而,熬夜導致隔天專注力顯著下降的結果,可以想見工作效率將大幅下滑,從中長期來看甚至會造成健康狀況的惡化,產生負面影響。
睡眠,堪稱是財富投資組合當中的「流動性資金」或「保障資金」,一旦把這類資金歸零,全數挪用為獲利資金進行投資,雖然也許可以在段時間內獲得極高的報酬率。然而,就如同金融「市場不振之際,投資人就得背負極高風險一般,一旦過度壓縮睡眠時間,身體狀況就會變得很不健全,稍有不慎就可能賠掉健康。」
「運用複利的優點在於「時間越久效益越高」,許多懂賺錢的人從年輕時就開始腳踏實地存錢,並自人生早期就積極運用複利的效果。因為他們十分清楚運用複利的優勢。當一筆龐大資金一到手,你該做的不是把它花掉,而是投入複利運用,這才是替自己的未來增加儲蓄的捷徑。
這套運用複利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複利運用的基礎概念是「資本越多,利益越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要說是「運用時間越長,複利的成效越高」也沒錯。就這個層面而言,財富與時間密不可分,兩者應該放在一起思考。
畢竟盡早積極投資工作中用得到的知識,技術,信用(品牌)等,將直接影響工作或財富人力資本,它必定能替自己帶來壓倒性的優勢。若「以複利來思考人生」,便知道即使是二十多歲一剛開始賺錢也不該停下腳步,持續投入大量時間,累積人力資本,接著再運用累積起來的人力資「本創造更多人力資本-這就是運用複利的模範。」
「一般人總覺得「有錢人都是鐵公雞」。以我用私人銀行經理人,創業者身分和許多有錢人來往的經驗而言,我重新體會到這類評價與大眾媒體營造的刻板印象非常類似。
現實中的有錢人,其實多具有強烈的互利互惠精神。這群人不但懂得照顧別人,也非常熱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越是有錢的人,具備的奉獻精神就越多,這就是我對富裕階層最深刻且直接的印象。
正因為這群人平時都以互利互惠的態度對待身邊所有人,內心抱持「此恩必報」想法者當然也與日俱增,因此碰上能夠把自己從商業危機中解救出來的好人,或是得到可遇不可求的投資機一會等「好事」自然會降臨。
對有錢人而言,這一切也許可以用「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就輕易交代過去,但以我個人的觀察,大部分的有錢人都是「能夠招來好運的人」。換句話說,他們施予別人的恩情,最終全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若忠於實踐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的概念,目光難免會離不開帳面上的數字,但我總認為真要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心理層面的因素也會成為重要的原動力來源。
我個人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一直以來,我總是非常珍惜和各界人士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我與過去遇見的所有人,長年以來幾乎都維持著良好的互動。例如前些日子,高中時期在補一智班認識的朋友才剛來找我商量專業執照的問題;小時候住在同社區的好友,如今也跟我建立起探討商務的夥伴關係。這種話由自己來說可能有點奇怪,不過正是多虧有這麼多人的照顧,才能成就現在的我。
這點在商務方面也一樣,創業第二年,由於公司正式上了軌道,那段期間我們真的非常需要資金周轉。那時恰好出現幾位願意給我們遠高於當時公司實質能力評價的天使投資人,挹注合計1億日圓(約二千八百萬台幣)的投資金額。
當時公司每個月能否達到百萬業績都很難說,然而那五位投資人連財務報表都沒看,只對我一說了一句:「既然是富田,應該不會有問題吧。」就答應調集資金交由公司運用。」
「打造「個人品牌」,能變現又有好感度
「只要把工作交給這個人,保證可以帶來豐碩的成果。」若他人以這樣的眼光看你,這就是你信用的基礎。
包括公司支付薪水這件事,大致上也可以視為公司對於該員工能力的信任。向銀行借貸的時候也一樣。正如同信用貸款一詞所示,金融機構會判斷「此人賺錢的能力大概有多少」,進而出借貸款給請者。
換句話說,在強化能力的同時累積個人信用,不僅能保障工作,還可以向銀行周轉資金。這種正向循環就有助於替自己建構賺錢的能力。
與人交流的過程當中逐步建立起來的信用,實際上是可以兌換成現金的。也許有些人會對「把情感方面的交流換算成金錢」感到反感,但若換個說法把信用視為「個人品牌」,你應該就」比較能接受了吧。
如果「我們公司是東大畢業生佔總員工數兩成,擁有許多優秀人才的企業」這點,是企業品牌形象的一部分,那就表示型塑企業品牌的每一名東大畢業生,也同樣具備獨自的品牌。而品牌的價值,取決於每個人一路奮鬥過來的軌跡,也就是各自的背景。就以上的例子而言,「東大畢「業」正是構成個人品牌的背景之一。
正是你至今一路奮鬥過來遇見的人們,給予自己的評價逐漸累積而形成了「信用」(品牌)。大學同班同學或從前在職場上共事的所有人,他們如何評價你,如何向別人介紹你,在一切都可透過社群網站視覺化的當今社會之中,其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語。雖說沒有必要過度刻意「接近或顧慮到其他人,但和周圍建立良好關係,提升他人對自己的信任仍顯得相當重要。即便是一從這樣的層面來看,人的信用依然取決於過往的經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183
歸零地電影評價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1/21 星期四 絕對音樂】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人人都有難唱的曲。」
別去評論他人,也別在意他人的話,
因為有一種修養叫做「守口如瓶」,
SO~~就放下過去,讓心歸零~~一起來試試吧!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考上清華的資優孩子,給所有父母們的建議】
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
他們品學兼優,乖巧可愛,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在羨慕的同時,作為家長,你是否想過,「別人家的父母」是怎麼做的?
分享一位考上清華的高材生的文章,
她從多個角度分析了父母對她的影響,
非常受啟發!
繼續看下去...
父母總希望能培育出優秀的孩子,卻時常忘了教育的本質,
出現了本末倒置的情形,我們應該來傾聽並了解,
孩子內心的聲音,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出了什麼問題。
1.關於分數
從小學開始,爸爸媽媽對我就是這樣要求的,
只要學習態度好,考試考多少分都不會怪我,
所以,我考試對分數沒什麼壓力,
所以很少有發揮失常的時候,成績也差不到哪去。
我的經驗就是:
像考試一樣認真做作業,
像做作業一樣地輕鬆考試。
初中了,媽媽重新告訴我:考試,只要考出你的真實水平,就可以。
比如,某次考試,你的真實水平是90分,你考了90分,就很好。
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你只考了70分,那爸爸媽媽就會為你遺憾,
因為你的努力付出沒有得到對等的回報。
在我們家,考100分也好,80分也好,沒什麼太大的反響。
人生處處是考場,從容面對,考出自己真實水平就好。
在我們家,物質也不與分數、成績掛鉤。
物質上的東西,能給生活帶來便利,而爸爸媽媽的經濟能承受的,
就會給我買,與成績沒關係。
爸爸媽媽認為,那種掛鉤很容易培養孩子的功利思想,
而偏離了學習和生活的本質。
我身上不缺零用錢,錢包裡有一張銀行卡備用,
家裡的小盒子裡,爸爸媽媽也常放了幾百元零錢備用。
爸爸媽媽的理念是,在當今充滿誘惑的時代,
孩子不缺錢、不缺愛,到外面走彎路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2.享受生活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創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
我們覺得,享受生活,不要說等你長大以後,
而是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
曾經有位奶奶對我說,你父母對你這麼好,
你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報答你的父母。
媽媽更正了這種說法,對我說:對父母的報答不是很高的分數,
而是從現在開始,好好活著,每一天。
所以,學習只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交朋友、看電影、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
適當上網玩遊戲、放鬆去鄉下陪伴疼愛我的奶奶、
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男生等等這些讓我的生活很豐富,
也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愛,生命之火激情燃燒。
3.閱讀經典
閱讀經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徑。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定有它的卓越之處。
從去年開始,我開始閱讀外國經典名著。
我強烈地感覺到,我的作文、考試做閱讀題目都上了一個台階。
在閱讀的時候,並不一定感覺到明顯效果,
但寫起作文來,筆下的文采仿佛不是自己的,
涓涓流出。這就是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了閱讀者的生命。
要讀經典的的世界名著。
可能剛開始讀,會找不著感覺,但讀上兩三本,就會找到節奏。
媽媽有次問我:你閱讀名著時,感受到愉悅了嗎?
我說,感受到了!那一刻,媽媽很欣慰。
因為,愉悅,是最高層次的享受。
4.潤物細無聲
現在的孩子叛逆心極重,我也不例外。
比如閱讀,聽音樂這些事情,我媽媽做得很隨意,不露痕跡,根據我的情緒來,
在我想休息或者做其他事的時候,她會尊重我的意見,不強行攤派。
5.關於粗心
經常聽見有家長這樣說自己的孩子,
我家孩子這次錯的題目好多都知道做,就是粗心啊。
在這裡,我想談一談我們家的觀點。
從五年級起,媽媽就告訴我:粗心,就是能力差,學得不紮實的表現!
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是因為粗心沒考好。
也請家長不要再為孩子找這個推脫責任的借口。
細心、沉穩、腳踏實地是必備的能力,
如果具備了這些能力,偶爾丟一兩分,
可以理解,超過兩分,就是能力還欠缺,學得不紮實。
這個觀點,媽媽五年級開始和我交流,我也漸漸認同。
所以,我正常情況下能考高分,成績穩定,
這個觀點應該起了很大的作用。
6.訓練獨立性
從小,爸爸媽媽就有意識地培養我的獨立性。
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最重要的。
因為,人生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個選擇,
可以有很多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有一定的道理。
不要用家長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
比如小學時,放學下雨了,媽媽並不會送傘給我。
她知道我總會想辦法,也許是和同學共用,也可能是去超市裡避雨。
因為,我曾對媽媽說過,你女兒沒你想像的那麼蠢,總會想到辦法。
又比如長大後,面臨大學科系的選擇,他們支持我的想法,不干預,但會給予建議。
尊重我的選擇,不作負面評價。
我漸漸長大,遇事不逃避,學會思考並且有主見。
7.培養孩子的能力
家長要放手,在可控的範圍下盡量放手。
比如,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
你不滿意,罵他,甚至代替他做了,當時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
但請家長注意,這90分,永遠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
如果,你讓他做,用他不反感的方式指點一下,
這一次可能只是30分,下一次就有可能是60分,
再下一次,可能就是95分,甚至比你做得更好。
所以,家長要學習聰明地示弱,把機會讓給孩子,並及時鼓勵肯定孩子。
爸爸媽媽終將老去,要學會把舞台適時地讓給孩子,讓他們發揮。
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
然後超越父母。長江後浪拍前浪,我爸爸媽媽常常很幸福地被我拍死在沙灘上。
8.賞識孩子,扶持自信,呵護自尊
東方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容易走入一個誤區。
不賞識孩子的優點,卻過份強調孩子的錯誤。
當我做得對的時候,父母會及時肯定我,表揚我。
媽媽平時在同朋友談話時,談到孩子的時候,
她會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優點。
我們偶爾聽到,表面會裝得不在意,
實際上,我們很在意,得到肯定的這些優點,
我們會繼續堅持,越來越好。
會按照父母描述的那樣優秀的樣子去校準自己的言行。
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就事論事地分析。
不哆嗦,不翻舊賬。正確面對事情並改正。
事情過了,繼續過美好的生活,不要把負面情緒過分強調和延伸。
在台灣,孩子從小受教育是天經地義,
但教育他們的「方式」,值得用心做得更好。
(文章來源: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42311)
***************************
歸零地電影評價 在 Ku da Yeast イース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重點在No.96,還望各方大德查閱。
【Q&A】
1. 星數在評價發佈一年內隨時可能變動,只能儘量給出相隔多時仍不會後悔的抉擇。
2. 與台饒較不相關的曲目留言機率不高。
3. 我是男的,哪怕形象偏人妖。
4. 有時一份清單裡某首歌會因為其他九首太糟糕而獲得昇華。
5. 大頭照很白,講話很黑。
6. 饒壇搞什麼階級制,你以為街舞圈啊?
7. *指進戲院。
8. +指創作手法特別或對本人具特殊意義。
9. ⓡ指多年前或日前欣賞過但忘記收錄進清單。
10. 閱聽時的情緒波動肯定會影響當下判斷,你我終非機器人。
11. 名字毫無意義,提醒自己講述歪理時必須填充更多意義。
12. 名字刻意小寫,以便緩和欲蓋彌彰的高調。
13. 素人作品比包裝過的明星更值得挖掘。
14. 「延伸聆聽」未必在主題或歌詞上有所連結才推薦,氛圍相似者同樣推薦。
15. 習慣隨手附上IMDb票數、導演姓名。
16. 每年第一天數字歸零然後重新計算。
17. 每年第一天更換如出一轍的大頭照和封面。
18. 語言不通,就從其他審美角度切入,歌詞阻礙不了你對音樂的理解。
19. 聽廣聽深二擇一,我選前者。
20. 幾乎不認識圈內任何人。
鄧肯. 球隊只支持馬刺。
22. 觀影起家(2011年),聽歌已是後來的後來的事。
23. 對非原創卻不附beat連結的饒人感到心寒。
24. 三星等於四星等於五星,依喜愛/深刻程度劃分。
25. 一至二星不代表質量差,更多時候只是愚鈍的我沒讀懂。
26. 今年才學會如何用粉專發文。
27. 今年才開始追劇。
28. 留言通常當晚或隔天發佈。
29. 向來只提供觀點、臆測與幹話。
30. 台中幫到底何時才來diss我?
31. 未使用臉書和水管以外的色情,不,社群網站。
32. 最欣賞藝人依序為元頁立里、許效舜、阿扣、泰慈泓、雞腿飯、替代役、GNO等,族繁不及備載。
33. 想成功先努力拓展你的黑特數量。
34. 你貼歌我就聽。
35. 比起探究不可能有解答的商業化,我更在乎作品是否娛樂到我。
36. 踏出尊重第一步,東西再爛也堅持聽完看完。
37. 客觀叫記者,主觀叫聽者。
38. 想靠次文化濫竽充數掩飾才氣不足者建議繼續沾邊直到被下一批投機客/複製人取代為止。
39. 年齡與實力毫無關係,再三強調反而惹人反感。
40. 社交型饒人更適合當YouTuber,因此我們迎來了878發明家。
41. 留言虛中帶實實中帶虛、貶裡含褒褒裡含貶,全視你看到什麼而定。
42. 「你行你來!」的腦粉邏輯通常從流行樂偷渡至饒舌圈。
43. 每種曲風都有佳作,不挾偏見全面客觀雖難,說出喜不喜歡倒很簡單。
44. 有字幕比較容易收錄。
45. 打字經過潤飾好比出門前化妝都表示禮貌,現實生活裡講話不會與網路一模一樣,閱讀門檻這麼低還跨不過去只好請您節哀順變。
46. 星數頂多作為重要參考,視之為一切不免顯得可笑。
47. 毫無幽默感的作品經常也空洞炫技,只能引來關心表面大於一切的跟風仔踴躍支持。
48. 有意義、有趣的聲響足以粉飾深度不足的歌詞,光會坐以待beat的就算了。
49. 你總得在膩口通俗與順口高冷之間找到你最愛的口味。
50. 總算掰到一半。
51. 近千首素人作品不選擇收錄,只因他們連最基本的藝名、歌名也標示不清。
52. 隸屬於某團體但以私人名義發表的作品視情況標示。
53. 單曲發行年份有誤懇請指正。
54. 不管私底下對某人或哪團感到厭惡或喜愛,認歌不認人。
55. 眼裡只有數字和點閱率的屁孩麻煩收回讚。
56. 討厭一首歌若少了理由,形同無動機殺人,意義奇低。
57. 我跟你一樣潛伏於台灣最大嘻哈社團。
58. 油腔滑調的饒舌歌未必都差,至少當它們在你耳裡抽送時無須另行潤滑。
59. 水管未顯示訂閱人數。
60. 本名藝名擇一採用,近年唯二例外當屬鐵巨人(汪庭蔚)以及莫宰羊(Young Yu)。
61. 這些新鮮出爐的陳腔濫調對我而言吸引力始終不小。
62. 暫為非營利組織。
63. 竭誠歡迎易怒體質玻璃系饒人找碴回來。
64. 無歌不聽,越獵奇越好,總能從中見到些次文化蹤影,此乃包容。
65. 一個熱愛隱藏或刪除留言的音樂廠牌注定走向滅亡。
66. 我把正方形單曲封面通通拉成電影海報規格般的長方形,旨在隱喻留言時並不會只針對音樂進行嘴砲大典。
67. 熱情足以取代知識。
68. 了無新意的翻唱與令人哈欠連連的原創等級差不多。
反骨男孩. 暗暗禱告惡名昭彰的"饒舌時間"能遭腰斬。
70. 你寫的故事虛構但逼真我仍給予好評。
71. 中國有嘻哈無論改幾次名,冠軍仍是習近平。
72. 為那些賺錢第一操粉第二藝術第三的創作者深感腥味。
73. 能勾起你循環播放念頭的便是好歌。
74. 一首破歌若用幹話來介紹應該合乎情理才是。
75. 暫時性藏私情有可原,長期不分享看法既吝嗇又愚昧。
76. 不介意你辦假帳號四處散播辣話,本尊只有一個,即加入日期為2014年11月28日、封面反白會浮出一顆人頭那隻。
77. 以前人們透過饒舌傳播思想、雕琢獨特性,現在人們透過饒舌傳播噪音、強調己身的不獨特性。
78. 東岸對我而言魅力較大,再來是南岸。
79. 單曲至上的年代,發行再多張混音帶或專輯都顯得吃力不討好,雖然把希望全投注在一炮而紅似乎不太健康。
80. 卓伯源並不是偶的菜。
81. 同時欣賞許多藝術家,但只喜歡過Pharrell。
82. 粗糙顯得平易近人,精緻必先蒙上一層高冷。
83. 放下邏輯立地成佛,偶爾一試將得到意想不到的反饋,不信瞧瞧Leo王和高浩哲等。
84. 直到三四年前我都深信饒人普遍不看/不回水管留言。
85. 喪失挖掘、探索精神,專打伸手牌的人已把自己歸類在嘻哈之外。
86. 很會押韻不代表節奏感好,當韻腳逐漸成為填詞包袱,便象徵你離語焉不詳語無倫次更近了。
87. 頻繁地發佈著平凡的作品恐將適得其反。
88. 蛋堡今年會出新專輯嗎?
89. 光頭哥哥still > 阿扣。
90. 呼,剩下十題!
91. 我不是犬叮噹。
92. 我不是陳老師。
93. 我不是BR。
94. 我不是老莫。
95. 我不是Dasu。
96. 我不是古尚恆。
97. 我不是呂佳德。
98. 我不是呂士軒。
99. 我不姓呂。
100. 我姓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