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歸納法是誰提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歸納法是誰提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歸納法是誰提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歸納法是誰提出產品中有16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運用心智模型衡量局勢 人類的思考需要運用各種心智模型(mental model,又譯為思考模型)。這些模型描繪著現實,能讓我們更容易理解這個世界,看出各種模式、預測事物的發展、瞭解自己遇到什麼狀況。要是沒有這些心智模型,現實對我們來說就像是怒滔洶湧的資訊洪流,又或是各種原始感官體驗與情感的叢林。...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黃國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昌調查局 KC Investigation ep.3「南方澳斷橋…黑心廠商全身而退?人民安全誰把關?」 昨天向大家揭露了負責南方澳大橋橋梁檢測的陳明正團隊,是如何將橋樑檢測當斂財工具。 這只是冰山一角。 運安會的結案調查報告中,針對南方澳大橋斷裂,歸納有三點重大疏失: ➡️鋼索鏽...

歸納法是誰提出 在 張庭律師《法律庭看聽》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0-08 04:45:26

「#分居久了,#婚就一定離得成 ?」 很多人抱持這樣的錯誤觀念。 其實就算是分居長達近二十年,還是有被法院駁回離婚請求的實際案例。 所以在對方不願意兩願離婚(協議離婚),而只能走判決離婚的情形下,千~萬~不~要~以為分居久了,婚就穩離得成。 ---------------------------...

歸納法是誰提出 在 白玉 BAI YU|時尚職涯導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8:58:42

講座成果分享之 「如何跟不熟且不同領域的人完美合作?」   ▫️開辦講座的始末  這場講座的成形也算是來的意料之外,原本只是對專門寫職涯故事的麥克感興趣想要找他合作,看他有沒有興趣來分享我的職涯故事,沒想到他直接下猛藥,隔天就邀約問要不要一起辦講座?當時我們都不太認識彼此,非常佩服他的直覺...

歸納法是誰提出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6:35:52

【林依晨宣布「暫時不演戲」/學習,不能只是看書跟進修】  女星 #林依晨 日前出席電影《#打噴嚏》台北電影節首映,透露自己決定暫停演藝工作1年,想要出國進修表演。  她說:「因為目前設定的目標沒有達到。」那麼目標是什麼?她坦言:「我覺得不用特別去講明。」  仍然有記者關心,追問林依晨之所...

  • 歸納法是誰提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5 07:15:39
    有 864 人按讚

    ▍運用心智模型衡量局勢

    人類的思考需要運用各種心智模型(mental model,又譯為思考模型)。這些模型描繪著現實,能讓我們更容易理解這個世界,看出各種模式、預測事物的發展、瞭解自己遇到什麼狀況。要是沒有這些心智模型,現實對我們來說就像是怒滔洶湧的資訊洪流,又或是各種原始感官體驗與情感的叢林。正是心智模型為我們帶來秩序,讓我們能夠無視不必要的事物而抓住重點—就像在雞尾酒會上,只聽到自己的對話,而不管四周其他人的吱吱喳喳。我們會在腦海中建構出一套現實的模擬,用來預測情況的發展。

    雖然我們可能並不自覺,但心智模型時時刻刻都在運作。但也有時候,我們會清楚意識到,自己正運用怎樣的觀點在衡量局勢,而且也能夠刻意堅持觀點或改變觀點。需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像是換工作、生小孩、買房子、關掉工廠、蓋一棟摩天大樓),就最常有這樣的感受,你會發現自己的決定除了出於客觀邏輯,還會有一些更根本的理由,像是看待當下情境的視角、認定世界運作的方式。而這種潛藏的認知因素,就是由各種心智模型組成的。

    我們必須去詮釋這個世界,才能真正存在於這個世界;我們對現實的感知,就會影響我們的行動。這些都是我們早就知道的事情,但也總是覺得理所當然而渾然未覺。

    所謂的思考框架(frame),也就是我們所選擇應用的心智模型,會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也決定我們如何行動。思考框架讓我們能夠歸納類推,得出抽象的概念,再應用到其他的情境當中。這樣一來,我們即使面對新的情境,也有辦法應對,而不需要每次都從頭開始學習。無論何時,思考框架都會默默運作。但我們可以刻意停一下、問問自己:現在我們運用了怎樣的框架?這真的是最適合目前情景的框架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能去選擇其他更好的框架,或是創造全新的框架。

    .

    ▍我們所謂的「框架」

    框架(framing)這個詞,在社會科學領域已經談了很多。心理學家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就曾清楚解釋過,對各種結果採用了不同的說法,會影響別人所做的選擇;他們把這稱為「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並認為這是人類推理的一項缺失。

    而在這本書,我們雖然也用了「框架」一詞,但含義卻有所不同:我們指的不是對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說法,而是要刻意掌握自己的心智模型,在下決定之前,先發掘出各種選項。面對特定情境,選錯思考框架肯定就會讓決策有所疏漏;雖然如此,建立思考框架仍然是人類為自己賦權賦能的重要能力,能幫助我們理解世界、重塑世界。無論是個人或是整體人類,要是少了這種能力,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可能有人會認為,另啟思考框架就好像是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也就是:某個特定領域的主要概念及實務有了根本上的改變。1962 年,科學哲學家孔恩(Thomas Kuhn)就提出主張,認為是一次又一次的典範轉移,推動了科學的進步。

    然而,典範轉移和改變思考框架並不完全相同。每次典範轉移,都是在另啟思考框架,像是哥白尼的地動說推翻了托勒密的天動說模型。但是,每次另啟思考框架,卻不一定稱得上是典範轉移;另啟思考框架是一件相對頻繁得多的事。有些時候,改變思考框架會改變整個社會對世界的觀點;但遠遠更為常見的現象是會為個人的生活,帶來一些小小但深遠的改變。

    不論是哪一種,如果另啟更適宜的思考框架,就能讓人做出更好的決定,創造更好的局面。

    說要建立或改變思考框架,可能讓人覺得很複雜、很困難。這確實需要一點技巧,但人們其實很懂這一套。雖然我們平常不見得意識到這點,但人類幾萬年來一直在建立及改變思考框架。

    思考框架並不只是個人的個別觀點,而是我們的基本認知模型。不過,若以「觀點」來打比方,確實有助於瞭解什麼是思考框架。義大利建築師布魯內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在1420年左右,確立了幾何透視畫法,而在這之前的繪畫是把世界畫成平面,各個物體的位置則是以重要性來決定。是在布魯內列斯基之後,畫家才學到了透視法,學會如何表現深度、如何畫出我們眼睛實際所見的景象。比較這項改變前後的畫作有何不同,有助於理解改變思考框架有何效力。

    每個人都會建立自己的思考框架,做出大大小小的各種預測和決定。而這就像是一直進行著某種心理上的時空旅行。有些人就是比別人更善於此道,但不論是誰,也都有一些可以再改進的地方。事實上,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有所改進。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在贈書直播中,我用我的理解舉了原生家庭與關係的例子,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思考框架對我們的影響。學習「思考框架」這個概念的重要性,在於覺知:我們如果持續使用不適合的框架,導致痛苦的結果,那是什麼原因阻礙我們使用更合適的思考框架呢?

    像這種練頭腦的書,偶爾看看,可以預防失智,強迫思考,也是蠻好的事情。這種自我挑戰,是我自己平常就會做的事,也跟您分享。

    祝願您,能建立適宜自己的思考框架!

  • 歸納法是誰提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7 16:42:00
    有 39 人按讚

    這陣子不少好書,先篩選了這三本書來看!
    沒意外,都會重新消化吸收後,在 #大大讀書 推薦給讀者!

    你會比較想看,哪一本呢? A , B , C (三選一或複選)

    A.《#亞馬遜逆向工作法》
    雖然看了不少有關亞馬遜的書籍,但這本是亞馬遜兩位累積27年資歷的前高階主管現身說法。本書,揭開Kindle、Amazon Prime和AWS等創新商品的開發內幕,特別是~詳細解析不用PPT、兩個披薩團隊、逆向工作法等亞馬遜獨有的領導思維。

    覺得對工作方法,有一些激盪和啟發!所以選讀推薦。

    B.《#20秒電梯簡報》
    書介紹中指出:從進入電梯到抵達目標樓層,在這短短不到20秒的時間,創業者必須將自己的計畫推銷出去,這就是電梯簡報的由來。如今,此種簡報技術在任何場合都可能發生,你要如何用20秒的時間歸納出你想說的重點?

    我很好奇也想學習20秒電梯簡報的技巧,於是選讀了這本書。

    C.《#疫後大未來》
    書中探討的議題,其實發生在現在也是未來。
    介紹指出,疫情過後,誰將被新世界狠狠甩在後頭?作者蓋洛威以招牌式幽默和敏銳產業洞察力,不時發出正義怒吼他對「後疫時代」提出警示和希望,更期望危機能帶來轉機

    疫情之後,我認為是常態必須關注,這本書或許是其中一本值得重新思考疫情後的轉變!

    以上三本。你對哪本也有興趣呢?
    A , B , C (三選一或複選)留言互動一下。

  • 歸納法是誰提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30 16:35:10
    有 502 人按讚

    【關於寫作】

    有讀者問我說:「你的創作靈感來源是什麼?為何每天都有文章產出。難道沒有靈感枯竭的時候嗎?」不瞞實說,我偶爾也會偷懶,但不知怎麼寫臉書文章似乎成了習慣,一天不寫就覺得渾身不對勁,就像刷牙洗臉一樣,總想著今天該寫什麼。

    過去幾年來,若真的要歸納自己的寫作方式跟創作靈感,我覺得還是可以分享給讀者的。

    #蒐集資料與時事觸及

    旅行寫作對我來說最為擅長,畢竟過去大半的時間幾乎都國外旅行,主要就是交代這一整天讓你印象最深刻的瞬間或是過程,分享的內容不需要過於生硬跟複雜,卻必須要讓讀者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疫情期間無法旅行,就可以改為生活寫作。有幾個方法我常使用也可以推薦給大家,第一,對有興趣的社群畫面截圖在手機相簿,第二、對敏感時事的連結蒐集到記事本中,第三,對於朋友聊天、粉絲問答感到有分享必要,一樣做截圖保留。

    靈感來源:社群討論、時事觀點、情緒抒發、旅程點滴等等,然後在挑一個項目進行寫作即可,一個主題之後做論述。

    #提出觀點批判或討論

    選定方向後,靈感來源通常是破碎或是單一。就必須去思考該怎麼針對主題進行文字內容答辯。你必定需要選定一個立場,針對想表達的立場進行好幾種論述。

    個人取向的文章大多都是帶著批判的觀點,很難做到中庸或是討好。但可以在文字敘述中不放入過多偏激字眼。並透過「回憶」、「歸納」、「引述」等將讓讀者更清楚你的觀點架構。

    #整理資料並撰寫

    文章撰寫方式有很多種,不同作者都有各自擅長的敘述模式,閱讀可以有效的增加字彙以及表達方式,但寫文風格往往模仿不來,這也是我不怕別人模仿的原因。文字可以被複製、章節段落可以被抄襲,但作者的觀點跟生活經歷卻無法。

    臉書的寫作方式跟很多文章又不太一樣,在前段落就必須將主題點出,不然讀者很容易感到無聊跳過,最好盡量在標題下的清楚簡單,可以吸引讀者往下探尋。

    #持續分享文章與寫作

    當今撰寫文章的平台眾多,包括臉書、部落格、方格子等等。如果你是一個新創作者,最難的就是將文章觸及到大眾身上,此時你就可以透過投稿、各種平台的撰寫將文章推送到陌生人前面,剛開始一定會很沮喪。因為你可能看到旁人專欄都有數百個讚,自己只有一兩個,很懷疑自己到底寫得好不好。

    事實上,文章好壞跟作者無關,很多時候大半的人只看內容,根本不清楚作者是誰,但好的文章絕對會引起讀者回饋、討論跟分享。當你的文章累積到一定數量時,才會有心細的讀者去看「作者是誰」。大部分會先注意到你的往往不是讀者,而是同為創作者的彼此。

    之前有人問我要不要開寫作課,我先翻了白眼!畢竟多年寫作也都是胡來瞎搞居多,我還常跟出版社編輯說:「我是不是該去上寫作課。」不過沒上過寫作課的我也是寫出了很多觀點文章,在文字創作走出一條花路,雖然不見得討好所有人,但還是有鐵粉支持。

    於是也想把多年寫作的想法整理給需要的你們!我的寫作法「思考、批判、整理、撰寫」,每日撰寫時間約一到兩小時,很快一兩千個字就會完成。因為日積月累成習慣,所以也不愛檢查稿子錯字,常常錯字連篇,不過粉絲都很有糾察錯字的能力,讓我感到欣慰。

    最近也很多粉專+我,希望這篇可以幫助到新創作者,也歡迎你把問題私訊給我囉!

    ✈ 韓國 首爾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博客來:https://reurl.cc/4yEqzV
    誠品:https://reurl.cc/qm79mN
    金石堂:https://reurl.cc/mq8Wn9

  • 歸納法是誰提出 在 黃國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3-31 20:00:04

    🖥國昌調查局 KC Investigation ep.3「南方澳斷橋…黑心廠商全身而退?人民安全誰把關?」


    昨天向大家揭露了負責南方澳大橋橋梁檢測的陳明正團隊,是如何將橋樑檢測當斂財工具。


    這只是冰山一角。



    運安會的結案調查報告中,針對南方澳大橋斷裂,歸納有三點重大疏失:

    ➡️鋼索鏽蝕承載力不足且管理不當
    ➡️檢測方式不完備,僅目視檢測

    ➡️事故前3.7年未檢測,最後一次檢測為2016年


    ⛔️問題是,真的只有這樣嗎?


    事實上,不僅是檢測方式不完備,而是檢測根本造假。南方澳大橋根本沒有橫桿,檢測紀錄卻能記載橫桿檢測良好,離譜至極。


    我在2019年早已提出過質疑,相關主管機關也承諾「徹查到底」。問題是,一堆橋樑檢測的造假責任,根本沒有追究,所謂的「徹查到底」到底在哪裡?



    更嚴重的是,陳明正團隊承接的橋梁檢測案,不只有南方澳大橋,而是遍及全國。



    ⛔️總括陳明正團隊所出現的問題:
    ➡️違法轉包,賺取暴利

    ➡️左手檢測,右手查證
    ➡️報價浮濫,登載不實
    ➡️剝削學生勞力,大發橫財


    荒謬的是,這樣不肖的橋梁檢測團隊,卻連續多年獲得交通部運研所評鑑檢測優良,評鑑究竟是怎麼做的?

    去年11月,交通部表示已編列了15億預算執行橋梁檢測及補強,但面對過去的橋梁檢測弊端,則是闃然無聲。

    在主管機關的縱容下,陳明正團隊如今又開始承接橋樑檢測標案。 造假釀災後,卻又能全身而退,要人民如何相信主管機關真的在意行的安全?

  • 歸納法是誰提出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14 22:00:17

    上一次美國大選,大家應該還記得吧,選完沒多久,美國就有很多人跳出來說,美國大選被鹹豬手揩油了。那隻鹹豬手就是俄羅斯。有很多人相信,俄羅斯總統普丁發動網軍用假新聞分化美國社會,讓川普當選。美國為此還成立了特別檢察官調查,調查的結果也證實了俄羅斯的確伸出了鹹豬手,只是川普沒有跟鹹豬手串謀。時光飛逝,美國馬上又要舉行大選,只剩下三個月不到,美國情報單位在8/7又出面警告,這次大選還是有鹹豬手,而且從一隻變成了三隻。

    那這三隻鹹豬手要幹嘛呢?NCSC也有說噢,俄羅斯想盡辦法要讓川普再度連任,但中國跟伊朗則是想盡辦法要讓川普選不上。所以外國如果也可以投票的話,選票看起來就是這樣,俄國會投給川普,中國跟伊朗就會投給民主黨的拜登

    俄羅斯的普丁為什麼那麼喜歡我們川貴人呢?專家分析,普丁看準川普和他有著相同理念,就是討厭全球化,因此積極向川普招手,想和美國重修舊好。NCSC的聲明就說,一些與克里姆林宮關係密切的人物,現在正利用社群網站與電視媒體,積極為川普助選,同時打擊向來對俄羅斯立場強硬的拜登;甚至連烏克蘭的親俄勢力也來參一咖。其實在NCSC這次的警告之前,美國情報單位就已經掌握情資,指出俄羅斯在2016年大選時,曾經試圖駭進全美50州的選務系統,還入侵了兩黨的全國委員會,偷人家的電子郵件和通訊軟體的資料,但這可不是俄國最擅長的,克里姆林宮的慣用技倆就是派出大批網軍,模仿或假冒美國候選人的競選標誌發文,藉此挑起族群對立、製造憤怒與恐懼,最終目的就是要煽動美國分裂、引發社會混亂、破壞美國人對政府的信心,這些是主要目的,接下來才是「順便」支持一下他們偏好的候選人,也就是川普。

    再看到中國。中國不想要川普當選的原因,應該不用情報人員來告訴你吧?過去三年多,只要不是住在月球的,大概都知道川普反中。但是人家俄羅斯又用駭客又買廣告,中國用什麼方法呢?根據NCSC中國目前主要的做法是,不斷利用疫情抨擊華府,我想大概就是像一直說川普的防疫做這麼爛,千萬不能讓他選上之類的,或是對阻撓中國利益的政治人物施壓、轉移與反駁中國受到的批評。像是對中國批評很多的美國聯邦參議員盧比歐 (Marco Rubio)、克魯茲 (Ted Cruz)就都登上了中對美的制裁名單。

    至於伊朗也是很不希望撕毀了核協議,又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的川普選上。因此積極發動網路攻擊手段,在社群網站上散播假消息以及反美內容,見縫插針分化美國社會,目的就是要顛覆美國的民主制度。

    這三隻鹹豬手哪隻比較厲害呢?《紐約時報》引述一位情報官員的說法指出,在「干預美國大選」這件事上,俄羅斯與中國完全是不同的等級。俄國有如龍捲風一樣,快又猛,會對美國民主體制造成立即的損害;中國比較像氣候變遷,緩慢但非常廣,但威脅程度恐怕更嚴重。至於伊朗呢?不重要。美國情報官員還說目前中國和伊朗似乎還在評估介入程度,而俄羅斯則是已經做出實際行動的積極干預了。也就是俄羅斯的鹹豬手已經伸出來了,但中國跟伊朗還在想,我到底要不要伸出去?伸出去可以摸到什麼呢?

    但是在全球化的環境中,平常錢流來流去,人也跑來跑去,一個開放社會如何在選舉的時候,可以杜絕外國的影響呢?這就好像漂亮女生你把她關在家裡,誰都不見,當然不怕鹹豬手。但就是要能讓妹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門,鹹豬手還沒辨法攻擊,這才是高招嘛!這個事困難度很高,但不是不可能,美國政治評論雜誌《Mother Jones》專欄,整理了歐洲各國都是怎麼對付俄羅斯鹹豬手,像歐洲老大哥德國採用紙張選票,駭客就不能駭進來改改數字就好,還制定了「反駭」策略,包括使用網路攻擊行動來對付駭客,同時為政黨提供援助,加強他們的網路安全,外加梅克爾政府三不五時就會提醒公眾,注意俄羅斯的干預行動,而且在政府鼓勵下,所有政黨都承諾不使用假帳號來打選戰。

    法國的各種媒體和Google都實施了「事實查核」,來對抗假新聞,選戰最後幾天會實施媒體禁令,防止駭客或假消息在最後關頭左右選情,政府也同樣會向民眾示警,小心外國干預行動。瑞典政府會定期公布選舉計畫的最新資訊,同時會教育選民提防外國干預,瑞典媒體也發展出一套事實查核的聯合行動,揪出來自國外的假新聞。結論就是政府帶頭祭出反制措施,才能有效抵抗「外侮」。但回到美國,川貴人自己都捲進勾結外國勢力的醜聞裡,好像也不太能指望他採取什麼行動。那國安專家們怎麼建議呢?我們歸納出幾點辦法。

    首先是要從法規上做出限制,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先前就發布了一份報告,建議針對社群媒體立法,要這些平台向用戶說明,他們為什麼會看到某些政治廣告,這些內容又是誰付錢刊登的,就類似廣播電視管理法之類的規範,好確保俄羅斯等外力將不能付費干預選情。
    根據統計,美國大選「黑錢」規模近年不斷暴增(2008年6900萬美元→2012年3.1億美元),美國國會2010年就提出一項《披露法》(DISCLOSE Act),規定候選人和各勞工團體、稅務編碼為501(c)(4)的公共慈善機構、Super PACs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等,必須公開競選活動支出明細和捐款來源,藉此打擊不當的政治獻金。

    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的黨內初選,就在愛荷華州出了大包,原本為了防止駭客攻擊計票系統,所以遲遲不願讓系統曝光,結果沒想到在正式開票的時候,計票App整個大當機,導致黨部最後只能尷尬地用手動計票,這件事情被川普笑了好久,還糗到登上國際媒體版面,現在一堆專家就呼籲,拜託好好加強票務基礎設施。錢要花下去,維護電力和網路設備,以及電子選票系統,最重要的是,萬一出現爭議,應該要使用紙本選票來查核選舉結果。
    尤其這一次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地方可能必需要投票站與郵寄投票兩個系統一起做,複雜度更高,出錯的可能性也更高,也給駭客更多可趁之機,最可怕的是,萬一選舉有些什麼瑕疵,選輸的人一定不服氣,選舉的公平性不被接受,那美國的民主制度真的就玩完了。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通俄門再起
    #三隻鹹豬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歸納法是誰提出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3-16 19:08:19

    新黨主席吳成典發表致中國國民黨江啟臣主席公開信,質疑國民黨放棄九二共識,引來網上對新黨提出三大挑戰,新黨發言人王炳忠回應如下:

    🔥挑戰一:是中共先不承認「各表」,我們國民黨才必須拋棄「九二共識」!

    ➡️回應:這完全是邏輯錯亂!所謂「各表」,就是你表你的、我表我的,雙方無法共同承認,不然就叫「同表」,不是「各表」。當年1992香港會談,國民黨政府派出的代表,和大陸代表就「一個中國」的涵義各持己見,但從一開始就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陸亦是中國的一部分」、「雙方共同謀求國家統一」,習近平將之歸納,即「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謀求國家統一」,此即原原本本還原當初兩岸「共識」的內容!現在是中國國民黨不認帳,既不再談統,甚至連「中國」也不認了!

    🔥挑戰二:新黨得票這麼低,還好意思對國民黨指手畫腳!

    ➡️回應:國民黨各種內鬥家務事,新黨從不干預,也毫無興趣。但是中國國民黨的路線到底是什麼,攸關該黨對台灣前途的主張,自有必要明確說明,我們才能與之辯證、競爭,比較誰的主張更有道理!新黨在大選失利,很大原因來自最後關頭國新合作,新黨提名不分區第一位的邱毅連番爆料,拉起韓國瑜選情氣勢,使不少藍營選民相信韓國瑜有機會當選,國民黨遂又釋放耳語「立委要集中支持國民黨,才能讓韓國瑜好做事」,在政黨票放棄新黨,結果最後韓國瑜落選,現面臨罷免壓力,國民黨竟又忙於內鬥,讓韓國瑜自生自滅!

    🔥挑戰三:新黨管真寬,管到國民黨!

    ➡️回應:前面已經提到,中國國民黨的路線到底是什麼,攸關該黨對台灣前途的主張,自有必要明確說明!如果中國國民黨已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謀求國家統一」,則等同於淪為小綠,我們自無與小綠團結之理。因此我們必須以公開信確認清楚,中國國民黨如仍無明確說法,日後新黨對中國國民黨路線的各種批判,就別再搬出「團結」大帽做擋箭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