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歸寧紅包包多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歸寧紅包包多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歸寧紅包包多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歸寧紅包包多少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564的網紅今生此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們的三部曲之二 — 提親記》 依照我一貫的行事風格,在決定要和歐吉桑結婚之前,我的父母親完全不曉得有這麼一號人物存在。不過,既然我已經口頭允諾要將歐吉桑從地下情人扶正為老公,也該是時候讓他來正式提親了。 那時候,我獨自在北高雄租屋居住。某個週末,我如常回父母家吃晚餐。 「爸、媽,過幾天我有...

  • 歸寧紅包包多少 在 今生此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25 21:16:12
    有 195 人按讚

    《我們的三部曲之二 — 提親記》

    依照我一貫的行事風格,在決定要和歐吉桑結婚之前,我的父母親完全不曉得有這麼一號人物存在。不過,既然我已經口頭允諾要將歐吉桑從地下情人扶正為老公,也該是時候讓他來正式提親了。

    那時候,我獨自在北高雄租屋居住。某個週末,我如常回父母家吃晚餐。

    「爸、媽,過幾天我有個朋友要來台灣拜訪你們喔!」
    「朋友?!」我的父母驚訝地張大了嘴,同時停下筷子。

    唉,這其實也不能怪他們。畢竟,我撲朔迷離的感情生活向來就跟那些農曆七月的好兄弟一樣:大家都只聽說過,卻沒人親眼見過;而且,在他們的印象中,我換”朋友”的速度一向比換頭家還快,因此,”朋友”這兩個字從我口中吐出來總是不太吉利。

    「對呀!」我若無其事地夾起一塊排骨:「因為我要結婚了。」

    這時,根據從巴黎傳來的SNG外電報導,歐吉桑也忙著和友人開緊急教戰會議,模擬被全然陌生的岳父母面試時可能會被拷問的難題。

    終於,那一天來臨了。

    我鄭重的介紹他們三位認識。一開始,歐吉桑就要跟準岳母來個法式擁抱吻頰的見面禮,把我阿母嚇的連連倒退三步。

    「嗯,那...再來...你們慢慢開港,反正以後都是自己人嘛!」我作勢要先閃了。
    「等一下,」我爸說:「他會講的六種語言裡沒有一種是我聽得懂的。妳 — 給我留下來當翻譯!」

    所幸,接下來事情進行的頗為順利。歐吉桑拿出精心準備的禮物分別送給我父母,兩老也很客氣的詢問他一些基本個人資料,比如家人,工作等等。

    不過,很快地,問題就出現了。

    「請問 — 歐先生,你...愛不愛我的女兒?」我爸一臉嚴肅。
    我馬上按鈴搶答:「很抱歉,本題作廢!」這...這到底叫我怎麽翻譯啊?

    「嗯,那你們打算做多少餅呢?」我阿母問。

    我只好開始跟歐吉桑解釋台灣婚禮做喜餅的習俗。

    阿母接著說:「妳嘛哉呀,屏東大姨家喜歡吃XX齋的烏豆沙,叔公家喜歡X記的綠豆椪,記得一定要訂有包魯肉的喔!再來,大伯他們家只愛吃棗泥的,還有.....」

    還有發帖、迎娶、宴客、歸寧等等...「法式婚禮要穿怎樣的媽媽裝呀?」阿母拉了拉阿爸的衣袖,悄悄地問:「企花狗不會喝香檳,甘乀鬨笑?」

    這下倒換我愣住了。我向來對這些繁文縟節避之唯恐不及。結婚不是兩個人手牽手去蓋印章就夠了嗎?

    「媽,那大姨、叔公、大伯家的小孩結婚時也有做餅嗎?」
    「當然有呀!」
    「但他們現在的婚姻狀況如何?」
    「嗯,好像都...離婚了...」阿母愈講愈心虛...

    「好啦好啦,你們先前不是還很擔心我嫁不出去嗎?」唉,準新娘還得兼任媒人婆的,我絕對是台灣史上第一個了。

    然後,我移坐到媽媽身旁,湊在她耳邊小聲地說:「現在好不容易有人自動送上門了,趁他還沒反悔前,你們就青菜一點唄!」

    我的父母彼此交換了意味深長的一眼...

    終於,我爸爸站起來,和歐吉桑握了握手:「以後...我女兒就麻煩你了!」他半是同情半是感激地看著歐吉桑。

    最後,這個小小的聯合國會議快速地達成了「四不一沒有」協議:不發帖、不收紅包、不做餅、不拍婚紗,至於那「沒有」,當然是沒有婚禮!

    兩個星期後,我帶著一只行李箱和唯一的嫁妝 — 台灣巴黎的單程機票 — 飛往法國...

  • 歸寧紅包包多少 在 鄭宗弦的美食與故事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9-03 14:18:41
    有 3 人按讚

    (下午茶時間,來篇配茶文)
    一生有禮--生命禮俗在我家

    一、我家開糕餅店

    三個月前,趁暑假時我到高雄參加夏令營。
    自我介紹時,我說:「大家好,我叫做鄭有禮,即將升上六年級,我住在嘉義縣的一個小鎮。我們家是一個大家庭,家裡有曾祖母、阿公、阿嬤、爸爸、媽媽、大伯、二伯、五叔、六叔、七叔、兩個姑姑,和十幾個小孩。我家是開餅店的………」
    或許你會以為,大家對於我有那麼多的家人會感到興趣或好奇,但是你錯了,底下聽眾們關注的焦點並不是這個。
    我話還沒說完,馬上有人眼睛發亮,流著口水說:「唉呀!好棒喔!我最喜歡吃歐斯麥的檸檬夾心餅,金黃色的外皮,薄薄的、脆脆的、裡面的奶油酸中帶甜,一股檸檬的清香,好好吃喔!你們家是歐斯麥嗎?還是可口奶滋的?孔雀香酥脆嗎?」
    這下誤會大了,怎麼把我家的餅說得那麼「乾燥」。
    我連連揮手說:「不是,不是,不是那種餅乾啦。」
    我正要解釋,另一個學員搶著說:「啊!我知道了,是蔥油餅,對不對?蔥油餅也很好吃。」
    我搖頭。
    「不然,是烙餅?」
    我又搖頭。
    「抓餅?餡餅?牛肉捲餅?」
    「胡椒餅?蛋餅?」
    「不是,不是,都不是。」我急了,怎麼把我家的餅說得那麼油膩。 「我家賣的是那種結婚時候要吃的『喜餅』啦!」
    「喔──」
    底下的學員統統發出恍然大悟的驚嘆聲,帶隊的老師還說:「那是糕餅店啦!對不對?」
    「沒錯!」我連忙回答。
    不知是不是聽我說到「結婚」兩個字,不少人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有些女生的眼中還發出幸福的光芒。
    「哇!你好幸福喔!」
    「真羨慕,有吃不完的零食。」
    「對呀!對呀!」大家不約而同的點點頭。
    被人家這麼一讚美,剛剛遭受誤會的尷尬瞬間消失,緊接著而來的,是一股濃濃的幸福感填滿心頭。
    是啊!我家開糕餅店,我好幸福呢!
    說起我家糕餅店「光大軒」,在我們小鎮方圓三十公里之內,那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你若是在街上隨便問個人說: 「請問一下,阿水伯……」立刻就會有人說:「你是說做糕餅的那個阿水伯嗎?」你如果問的是:「請問『光大軒糕餅店』在哪裡?」馬上會聚來一群人,熱心的比手劃腳跟你說:「菜市場走進去,最後面那一家老店就是啦!」
    我說的一點也不誇張,只因為阿公做大餅做了六十多年,小鎮上的人遇上婚喪喜慶,都要到我們店裡走一遭。當然,不是來收紅包、白包,而是來買大餅的。尤其是要婚嫁的人,都是整箱整箱的買回去的。
    我們的大餅種類繁多,有:滷肉餅、冬瓜餅、白豆沙餅、烏豆沙餅、綠豆沙餅、水晶餅、鳳梨餅、蓮蓉餅、棗泥蛋黃餅、五仁餅,每一種都香噴噴,甜滋滋,Q爹爹,綿綿綿,不管你要兩個裝一袋的,還是六個不同種類的裝成一大盒,隨便客人挑選。
    而且我們家的餅不止在鎮上有名,還傳播到了外縣市呢!常常有人打電話來訂,不然就是不遠千里,開車來光顧。
    記得有一回,大甲媽祖繞境進香經過鎮上,我們搭起臨時的鐵架子,將糕餅擺到路邊販賣。
    一位胖胖的阿姨臨上遊覽車前,好奇的買了一塊滷肉餅邊走邊嚐,想不到雙腳還沒跨上車門,她又旋回來了。原來,一塊半斤的滷肉餅被她兩三口吃完了,覺得好吃,不過癮,還要再買一塊。
    阿公對她說:「再買一塊怎麼夠,多買幾塊車上吃吧!」
    她張開圓呼呼的大嘴說:「不行!一塊就好了,我正在減肥。」
    結果,買好大餅,上了車,遊覽車開動。車子走沒二十公尺,忽然又停下來,打開車門。那一位胖胖的阿姨慌亂亂的衝下來,滿頭大汗的跑回我們店門口,苦著一張臉,氣喘喘的說:「我……我……我不管了……再給我包十塊滷肉餅………」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一點都不騙人的。
    大餅是我家的主力商品,除此之外,我們平常也做發粿、紅龜粿、紅圓仔、紅壽桃、綠豆糕、白鹹糕……等,拜拜的供品和點心,也都受到大家熱烈喜愛。
    我家生意這麼好,不只因為東西好吃,還有阿公博學多聞、待人親切的緣故。阿公會免費幫人「看日子」,也就是看「黃曆」,挑出適合婚喪喜慶的「好日子」,還會詳細講解婚喪喜慶的習俗和禮儀,讓客人有所依循,按部就班的完成該有的儀式。
    你大概不知道,按照傳統禮俗,一場婚禮的手續是多麼繁雜,先是說媒、議婚,再來問名、換庚帖、合八字,接著小聘、小訂、大聘、大訂、完聘、送日頭、安床、謝天公,才是迎親的真正婚禮,最後是歸寧。每一個步驟裡面還有大大小小的規矩和需要準備的禮品,過程非常繁複。
    現在是工商社會,為求簡便,有些程序都簡化了。而且在民主時代,每個人都可以表達意見,大家互相尊重,因此許多內容都隨著討論協調而變動。
    就拿完聘來說,根據我爸抄寫阿公口頭敘述的那本筆記本,基本上就要準備婚書、聘金、六色糖兩盒、伴頭花一對、長輩頭花兩盒、紅絲巾、新娘花稻穗一對、香菸、檳榔、喜酒、禮香炮燭兩份、炮城兩份、喜餅六盒以上、六禮紅包、金飾一組……等,好多東西。
    那只是男方喔,女方另外還要準備其他東西,例如:蓮蕉、芋頭、龍眼、五穀、木炭、鳳梨花、金玉滿堂盒、女婿財庫、香蕉、糕餅、戒指項鍊、女婿頭尾服飾。
    台灣雖然不大,卻有來自各地不同的族群,而各地又有他們特殊的習俗,因此當大家彼此通婚,常會出現不同的需求和意見。如何協調不同的婚俗,讓雙方人馬都滿意,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超級任務。
    曾經有北部的人說要女方準備鹿茸、燕窩,南部人認為是過份的要求,南部人要求男方備好檳榔、香菸,北部人會譏笑對方粗俗無理。一場一場的討論會下來,總是讓人口沫橫飛,頭痛傷腦筋,有時還會臉紅脖子粗,吵架傷和氣,甚至有人憤而取消婚約呢!
    不過,客人只要踏出我家糕餅店,包管都是笑瞇瞇的。
    因為,客人剛進門時,阿公會先請雙方坐下,送上一盤切好的滷肉餅,再泡上一壺香濃的烏龍茶,讓客人沈浸在餅和茶的香味中,熄掉心中的燥火。
    接著阿公會捋著他的白鬍鬚,慢慢的將婚俗中該準備的物品,該注意的事項,有條不紊的告訴客人。客人若是堅持自己族群的習俗,阿公就會勸雙方各讓一步,顧著雙方的顏面,協調出一場混合式的婚禮,讓雙方都滿意。
    還有,客人想要拜天公、還願、謝平安、完墳……,從事各種民俗信仰活動而不清楚禮節的,也都會來請教阿公,他都會鉅細靡遺的為客人解說。
    不只這樣,阿公的有名,還包括他做生意堅持的原則。
    我家的門聯,用紅漆為底,金漆做字,每年過年是不換的,阿公說那是為了時時提醒,代代相傳。上聯寫的是:「酥透千心層層好味道」下聯是:「香傳萬里陣陣美名聲」橫幅是:「光輝基業規模宏大」。
    阿公曾說:「大餅做得香酥是基本的功夫,生意要好靠的卻是真誠的服務。而想要一代一代的經營下去,靠的是真材實料,童叟無欺,光明正大,才能經得起顧客和時間的檢驗。」
    哦!原來「光明正大」是我家糕餅店「光大軒」的創業精神,也是阿公的糕餅店能持續飄香六十年的真正原因。
    阿公的觀念很傳統,他認為「多子多孫多福氣」,所以他和阿嬤生了九個子女,更擁有十六位內外孫。在這民國六、七十年代,這樣並不算多,我的同學,他的阿嬤生了十三個孩子,而且有許多人的家裡也是大家庭。
    我們以前住在一個三合院裡面,後來人口越來越多,叔叔伯伯們漸漸搬到旁邊去蓋透天的新房子。在白天,我們每一戶的大門和後門都是不關的,大家進進出出,不分彼此,到親人家像是走自家灶腳(廚房)那麼熟絡頻繁。
    我爸排行老三,克紹箕裘繼承了糕餅店的事業。阿公和阿嬤在店裡顧著,我爸另一處的工場裡負責領導師父們做餅。我媽是家庭主婦,三頭跑,工場忙時要幫忙做餅,店裡忙時要去幫忙顧店。
    別看阿公商場得意,每每跟客人閒聊時他都會發發牢騷,煩惱兒孫哪個沒娶沒嫁的,哪個工作沒著落?誰要升學了,學費多少?要住校還是租房子?安全嗎?常常有人勸他「兒孫自有兒孫福」,但是他還是依舊「操煩」個不停。
    就像三年前進門的六嬸,在兩個禮拜前證實懷孕了,阿公又警戒起來,下令全家總動員,所有五嬸懷孕時的禁令都必須展延一年,不可鬆懈。
    還有,五嬸剛生了二堂弟,阿公也很忙碌。他給小寶寶排八字,在康熙字典裡找了半天,給他取了「鄭有平」的名字,接著就聽到阿嬤傳來消息,說五嬸不肯好好「作月子」(作月內),阿公又開始焦慮。
    「這不行啊!少年未曉想,吃老毋成樣。『月內』若是沒做好,像你那樣,老來這裡痠那裡痛,後悔就來不及。」阿公對阿嬤說。「我做人大官(公公)的,不好去跟她講,你要好好的勸他。你先叫進福來找我……」
    看來在這件事上,阿公只能透過阿嬤和五叔,間接的傳達他的「關切」,而由於無法直接去跟媳婦開口,他顯得更焦急了。
    我相信你注意到了,說了半天,我完全沒有提到我的四叔。是的,其實我不這麼稱呼他,因為他是我的「契爸」(乾爹)。
    有關他的故事比較複雜跟「詭異」,等我講到後面,再慢慢告訴你。

    生命禮俗小百科
    生命禮儀的用品
    牲禮:五牲(豬、雞、鴨、魚、蝦)、三牲(豬、雞、魚)
    菜碗:各種素菜,例如:海帶、豆干、麵筋、素雞、青菜、金針、香菇
    供品:發粿(有發展、發達、發財等含意)
    紅龜粿(象徵長壽)
    紅壽桃(象徵長壽)
    紅牽仔(象徵財富)
    紅圓仔(象徵團圓、產婦奶水飽滿)
    綠豆糕、白鹹糕(有高昇的含意)
    雙連龜(象徵福祿壽,作壽時用)
    麵豬麵羊(酬神、拜天公、謝平安用)
    香:線香
    紙錢:各種金紙(祭拜神明用)、銀紙(祭拜祖先、好兄弟用)

  • 歸寧紅包包多少 在 I am Mrs. Ellis艾太太在英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10-27 22:10:00
    有 62 人按讚


    『英國人聽到的台灣婚禮』

    今天一大早頭都沒梳就趕著出門,碰巧遇到我們鄰居的女朋友(是位非常有氣質的英國女老師)。準備開口打招呼時,她先開口了:恭喜恭喜你們在台灣的婚禮(..應該是七月艾先生先從台灣回來跟他們提到的吧),她接著說:真的不敢相信你們竟然可以邀請到180個客人(對,我的台灣歸寧有18桌),你們真的有這麼多的親戚啊?我心裡在想一大早七點多我都還沒喝咖啡勒,一定要聊這麼帶勁的話題嗎!聽起來她沒有打算停止這話題,奇怪你不用趕上班嗎?啊,對英國學生休假中,當老師的她也休假中,那休假這麼早起幹嘛?心裡還在滴估的我,剛好走到路口,好加在她要左轉,我呢就算也要左轉也會改右轉。

    當初在台灣辦歸寧是為了我的96歲奶奶,我也跟艾先生說好我們不會在英國辦婚禮,也得到公婆的支持。當然,這台灣喜宴的桌數完全是讓我媽媽開心就好,她想邀請誰就邀請誰,做女兒的我能讓她開心最重要,畢竟,我後來還是嫁了她無法言語溝通的女婿。艾先生在被通知有台灣歸寧時其實已經參與我哥哥在台灣的婚禮(共33桌),當時他跟我飛回台灣一起參加,他到會場看到33桌曾一度無法說話,甚至緊張到一直口吃,我想他被台灣婚禮嚇到了。因為他說英國的婚禮非常小,不是很親的朋友或同事是不會被邀請的,也不一定會邀請親戚, 所以若我們會有英國婚禮可能就一桌而已,頂多兩桌(艾先生妹妹婚禮人數約20人)。

    我花了一小段時間跟艾先生解釋了為何台灣婚禮會邀請親戚朋友,包紅包的用意在哪,婚禮會有哪些活動,他其實非常訝異婚禮過程有一些小活動(幻燈片,致詞,迎娶)。很慶幸,籌辦歸寧的過程我們完全沒有吵架,非常平和,沒有要求對方要做什麼,我們連婚紗照都沒拍,我的婚紗還是回台灣前在英國Amazon 跟中國淘寶買的,歸寧現場沒有婚紗照或是幻燈片提供現場嘉賓看,反而是我很努力地扮演媽媽跟艾先生中間的橋樑,所有媽媽希望我跟艾先生做的我能擋掉的我都先跟媽媽溝通掉了,唯一我堅持讓艾先生一起配合的就是給媽媽的紅包,不管數字多少,看到媽媽收到時驚訝的表情就值得了。

    經歷這一段過程,我很慶幸我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完成婚禮,想不到我們倆竟然可以從頭至尾和平相處沒大吵,其實真的沒有一定的道理,主要是你跟你的先生都同意就好,因為以後日子更長,要吵的東西還很多,(像是洗碗這擋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