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歷歷成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歷歷成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歷歷成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歷歷成語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蘇治芬,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關於《勸世三姐妹》,因為討論實在太熱烈,所以我再補充一下 第一 #語感 有臉友私訊問我什麼叫語感,我想我說的太快,應該再多花點力氣說清楚點。 是的!我們的母語(不管是台語,客語,原住民語)都進入學校體系了。但我想請大家閉上眼睛回想一下:我們的母語有沒有毫無違和地在科學演講裡,傳遞知識;我們的母語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

  • 歷歷成語 在 蘇治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1 11:00:51
    有 5,065 人按讚

    關於《勸世三姐妹》,因為討論實在太熱烈,所以我再補充一下

    第一 #語感
    有臉友私訊問我什麼叫語感,我想我說的太快,應該再多花點力氣說清楚點。
    是的!我們的母語(不管是台語,客語,原住民語)都進入學校體系了。但我想請大家閉上眼睛回想一下:我們的母語有沒有毫無違和地在科學演講裡,傳遞知識;我們的母語有沒有在藝術的領域裡,傳遞情感;我們的母語有沒有在面對外來新事物的時話,被用來傳遞新概念?
    [舉例:老師,請問這個python語言若欲學,包括原始開放碼合CC創用,是欲安怎處理安排?]

    你聽起來、或說起來會不會覺得很彆扭?!這就是語感的疏離!我們的語言教育,沒有社會功能的安排,讓大家在學校的母語,只是圈圍在學校裡,沒有透過政治經濟的手段去安排(比方會雙語有加薪?!),讓母語真正在這些新生的事物裡被使用、被理會、被爭執、被喜歡、被討厭,這些都是語言的辯證過程,這樣才會形成語感。有語感的母語社群,才會有共同體。
    而這個音樂劇只是其中一小步。

    好,回來說,我的母語的歌謠已經變遷到旋律跟語言聲調,彼此之間脫鉤失聯的窘境。
    這裏我舉個例:當年很多翻譯日文歌曲的台語歌,其實很多是不合聲調地寫就,比如“黃昏的故鄉”第一句話:叫著我.....第一個字“叫”唱出來的時候,是兩個音so-do"(高音do)的滑音,變成了橋的台語。這就是不ㄠ韻。
    然而,這個唸謠式的音樂劇,或許俚俗,或許可以內斂,但創作這件事牽涉太多了(我早說了以下省略三千字)。我只就:我作為一個關心在地母語文化的人立場提出看法。
    我喜歡的是它循著說話的方式找旋律,寫出符合劇情推進的歌詞跟表達。

    第二 #藝術
    戲劇或是任何藝術的再現,常常找的是典型中的典型,或者你也可以叫罕見的類型,“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但要不要用髒話,我再說一次,我覺得不一定。

    不過,大家可以從過去文學史裡,從藝術表演裡,去找很多很多例子,一時風俗一地風物,此時被反對,彼時被奉為經典。
    例如山東話的水滸傳根本是下里巴人的語言,好好好,提台灣的。布袋戲“南俠翻山虎”裡頭對當時台灣的新生物,以及過往的語言之結合巧妙,我目眩“沈迷”。
    我要說的是,別這麼快下定論!

    藝術也不是只有談「美」,藝術也討論醜、善、惡、人類處境的歡喜與苦難。藝術扣連著時代,它反映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的脈絡,喚起我們在忙碌生活裡遺忘的感知,衝擊我們習以為常的感知結構,賦予我們反思「我們是誰?」的契機。
    我可以看到躍演劇團正努力在做。

    第三 #布爾喬亞
    至於,這齣戲是不是只是布爾喬亞(資產階級)的鄉野奇觀,我可不認為。我捫心自問,從我早年參與黨外運動,所有的本土文化運動,過與不及,或者矯枉過正,我都歷歷在目。我們正走在一個「不再需要去談:文化創作要有框架」的路上前進著。我對文化的欣賞,可以欣賞荒野裡,各個物種之間的辯證演化,我也會欣賞歐洲庭園裡,帶入巴洛克美學的修整線條,我也可以欣賞落地掃,也可以入得廳堂做御前清客。
    這樣一齣戲,是中產布爾喬亞的鄉野奇觀,實在太沈重。它的錯在於,劇情中個資的舖陳不夠細膩,道歉不夠草地化,這個要改。

    好啦,我寫太多了。
    內斂可以是文化,狂野可以是文化。
    下里巴人是文化,陽春白雪也是文化,只要只要「它從土地裡長出來」我都歡迎,或者不反對。
    我還是說一句話:喜不喜歡是一回事。你當然可以不喜歡。但別太快判它有罪。

    #最後的最後,
    我在這篇有史以來最文青的貼文的最後,貼一則「算是比較內斂」的表達;裡頭一直咒罵詈言,但最後卻說:「只是在腦海走一遍,不然你會死好幾遍」。
    這樣有比較內斂齁?! https://youtu.be/l81lcfnV2nc

  • 歷歷成語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6 16:32:27
    有 35 人按讚

    是的...今天又新增很多例, 直播中的留言走馬燈不斷閃出情緒性留言, 我想大多數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寫什麼? 接下來的幾天數字上升, 是很不希望看到, 但是應該是可以預期的?
    .
    昨天晚上在 行行出老母 主持的CH房間裡, 跟幾位在海內外的老母們一起聊 #在美國的封城生活經驗 以及現在 #台灣疫情變嚴重的焦慮如何平緩。是的, 我們在台灣多了一年多的緩衝時間, 讓許多在海外的人都覺得是活在平行時空。確診人數的上升再驚悚, 我們能做的也只是把自己顧好。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容易的, 各自有生活、經濟、家庭、事業...數不清的壓力。謝謝 成語故事伴讀 的紀錄, 讓我們可以跟大家分享幾句昨天聊天室的重點:
    .
    #病毒不會很快消失我們要學會怎麼跟COVID相處
    #加強彈性調整自己的腳步
    #把力氣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
    .
    是我們現在能夠也必須做的。恐懼與不安, 確實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最近在Netflix上追的一部英劇The Irregulars 中雖然劇情很老派, 但是講的就是心魔,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害怕的點, 就是那樣的恐懼(大多情況下都是自己限制住自己)會摧毀我們的意志。A Small but Real Family 的口譯老母Renee推薦大家可以做一些冥想的方式, 去面對自己的內在, 達到正向的釋放壓力效果。
    .
    #少看一點很可怕的訊息
    2020年初, 疫情開始在全世界爆發的時候, Lara的心情經歷過一段非常恐懼的階段, 我瘋狂的追蹤世界不同的數據, 看中國的城市數據、義大利、美國、俄羅斯等地的大爆發, 甚至在開車的時候偶有恐慌, 這一段心路歷程我很少跟別人提起, 因為當一個大人、尤其還是媽媽又是老師, 我不想因為自己的恐懼影響到身邊的人, 尤其是孩子們是更能感受到敏感的情緒波動。後來我越來越不願意在晚上開車, 尤其是高速公路, 會覺得看不到盡頭讓我有種非常不安的感覺...這些內心的感受別人是看不到的, 但是我自己知道。直到後來慢慢的強迫自己去思考, 到底我這樣恐懼的來源是什麼?家庭?經濟?工作?疫情?我想我的恐懼不是單一源頭, 而是在整個大環境下加上自身的狀況以及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這些加起來的綜合恐懼... 我知道我很不喜歡那樣的感覺、而且我不是只有一個人, 不能讓我自己影響到孩子....所以在一段時間的消極後, 強迫自己改變、不斷自我灌輸正面想法, 不斷讓自己接受不同的資訊, 而不是只看疫情相關新聞, 甚至改變自己的外觀, 慢慢的, 總算是戰勝了自己的心魔...
    .
    #這是歷史洪流裡的一個小點
    #拉大自我格局相對會降低某種程度的焦慮
    .
    當然疫情跟我們息息相關, Lara不是說要把自己的👀閉起來, 而是鑑古知今, 過去歷史中發生的大型傳染病事件, 大概都會是在幾年內消失。21世紀的科技跟醫療遠比13世紀中古時代高得多了, 人們的衛生習慣跟對病毒的認識也好得多, 所以請有信心, 我們一定會找到一個好的方式無論是與病毒共存或是消滅它。

    除了COVID19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外, 每天在海內外發生的事情, 其實也跟我們都會有關係。全球海運的堵塞、缺晶片無法生產、中東的情勢緊張, 看似沒有發生在我們島上的事件, 卻會造成油價上漲、原物料大缺、消費品的價格大漲, 如果有人會因為新聞報導說油價明天要漲1角而在怠速一個小時(更耗油)去排隊加油, 那是不是每天花10分鐘了解一下國際上發生的事情, 更划算呢?

    這個週末我上了三堂線上課, 年齡從5歲到成人都有, 主題除了更新疫情的狀況外, 還是放在最大的國際新聞上 - 以色列跟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我覺得這已經不叫做衝突, 可以稱得上是戰爭了.... ) 不同的年齡層, 可以從這個事件上得到不同的認識、甚至在課後的群組, 也有家長因此去深入研究這個議題。當我們看到原來還有這麼多“大事”正在發生時, 也許就不會過度放大身邊的事。

    #孩子活在未來請為他們做準備
    .
    即將四十的我, 活在當下。但是我們的孩子是活在未來的!孩子們的當下是在10, 20年以後, 所以拉大格局、放長時間, 不但能減輕焦慮, 更是為未來做準備。

    #現在能夠培養自律與自學的人
    #將來是會看得到成果的​
    .
    這兩天“停課的恐懼”開始蔓延在所有的台灣家長群中... 我們家的小孩去年4月就停過一個月, 明天開始也即將迎接 #HomeSchooling 兩週...學校非常超前部署, 去年的狀況我個人不太能接受, 但是這次確實不一樣, 我覺得這也許是好事。Lara從2005年開始就是SOHO族(這個詞感覺已經很老派了...現在應該要說 #WFH ( Work From Home - 看了一篇 雙薪爸媽100+生活實驗.Wei & Erin 介紹的年度代表字, 才覺得自己有點out of date了 😆 有興趣的人請看這篇 http://bit.ly/yearof2020 )...不管老不老派, 在家/遠距工作的模式Lara已經做了17年了!這麼長的時間, 我學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自律
    .
    2007年威爾史密斯演的一部電影 I'm Legend 我是傳奇 , 我想很多人人對於他必須親手殺掉他最好的夥伴德國狼犬歷歷在目....😿不過, Lara想強調的不是病毒跟疫苗的劇情, 而是在劇中他每天都照表操課, 維持著所有的生活、健身習慣, 甚至是太陽下山的時間一到就必須緊閉門窗, #自律 是讓他跟狗狗Sam能生存下去的唯一法則!
    .
    在家工作或是自學也是一樣的道理。到公司上班除了面對面溝通快速以及設備之外, 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群體力量”。我們知道幾點要開會、同事會經過螢幕,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不需要太過自制, 他人的存在就是一種控制自我行為的力量。但是在家因為“沒人管“或是“人家看不到” , 就很容易過於放鬆, 也會因為抽身處理許多的雜事,導致時間變多但是效率更低。所以即使網路的便利已經至少有20年了, 但是真的有能力在家遠距工作的人數卻無法快速上升, 直到這場疫情的出現.....
    .
    全球停課超過一年以上的國家比比皆是, 已發展的國家相較之下在硬體設備比較能即時補上, 教師們的軟實力也一直不斷地在進步當中, 去年4月我參加 #NationalGeographicCertificatedEducator 的教育者認證課程時, 看到有許多美國的老師們很努力的想要快速強化自己的線上教學能力。相信到現在一年過去了, 無論是老師或是學生也都很上手了。昨天在CH房裡, 之前在美國的 海洋學家的母體力學 也分享到 #其實孩子的適應力比我們想像的還好, 他的孩子四歲, 現在已經能線上學鋼琴(從零開始喔!)
    .
    而在發展中國家呢?印尼從疫情一開始就宣布停課, 不是所有人都有電腦的情況下, 作業還是要用email交, 城鄉差距在這個時刻更加凸顯。在外力引導不足的情況下, 孩子如何自學成了一大問題。全球發展的趨勢本來就已經不斷地在加大貧富差距, 我們都同意, 財富或社會階級的翻轉除了中樂透外, 教育可以說是唯一途徑。 經過這兩三年的疫情後, (好的)教育可能變成一種奢侈品。不是因為它(教育)不存在, 而是人們能不能更加主動積極的去尋找、去使用。都說免費的最貴, 現在網路上免費的資源真的很多, 但是反而造成了資訊過度爆炸、真偽難以辨別的情形。有能力、積極性夠的人, 能在翱翔在這一片資訊藍海中, 擷取自身所需的養分, 不斷壯大!習慣被餵食的人..恐怕會一被放生就迷失在這片大海中了....
    .
    寫了這麼一大篇心得感想, 最後來宣傳一項免費的資訊㊙️🆓
    這兩週大家都不會出門玩了吧~下週日下午在家吹冷氣, 聽Lara聊一聊, 怎麼在 #生活中培養國際觀 吧~
    📍:2021.5.23 (日)
    ⏰:下午14:00~15:30
    🏠:ZOOM 線上
    💲:免費
    .
    ✅報名表單 (請務必填報名表, 講座連結會透過email發送)
    https://yeslara.com/2021報名表

    .

    *這張照片是今天早上跟家人去河堤騎腳踏車時拍的。
    我們的家-台灣很美, 我們一起守護🥰
    出門口罩戴好, 到空曠無人的地方是相對安全的,
    無論大人孩子都需要新鮮的空氣、適當釋放壓力

  • 歷歷成語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04 22:31:33
    有 44 人按讚

    【高雄】關心地方建設進度,是濫用職權、拍照作秀?

    建議陸大副議長淑美女士,
    要刮別人的鬍子之前,先把自己的鬍子刮乾淨。

    最近已經好幾天沒有上來更新臉書,原因主要是忙於宣導防疫資訊、地方工作和選民服務案件;本來不太想理會一些吃飽太閒的韓粉和無聊的人事物,不過想了想,有些事情還是要講清楚。

    很遺憾,陸大副議長淑美女士服務處前的道路「通校路」多年未能爭取刨鋪,卻在責怪市民向本人反映並有所動作,更質疑本人的「議員基本功」。

    閔琳以下幾點回應:

    一、#自己服務處面前的道路沒能力處理又是哪門子基本功?

    陸大副議長是大岡山選區最資深的民代,然而,這麼多年來從縣議員到市議員,再當到副議長了,難道這些年都沒發現到自己服務處門前的通校路破損不堪?難道都沒在積極爭取、不曾提案要求、都沒有好好督促市府⋯⋯這麼多年毫無建樹和改善,這叫做哪門子的「議員基本功」呢?這不叫做「嚴重失職」嗎?

    二、#自打嘴巴還打臉韓國瑜?

    自己服務處門前的道路拖這麼多年沒處理,已經是自打嘴巴,而根據陸大副議長文章指出,該段道路錄案以後「遲未動工」⋯⋯所以,這是在打臉標榜「最會路平」的韓國瑜嗎?

    連國民黨自家的議員、自家的副議長努力向韓市府爭取,一樣也是「遲未動工」;這豈不是想打人結果打到自己,還提油救火打到韓國瑜?

    三、#議員的基本功? #應該不是疏於問政吧!

    身為議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問政監督,本人確實不太能了解,議員應該去監督市長監督市府;結果不去監督韓市長韓市府結果力氣都放在都在監督(找碴?衝康?)其他議員是什麼情形?

    而經常被公督盟評鑑為「嚴重疏於問政」的陸淑美議員/副議長,反過來質疑問政專業認真還頻頻榮獲「高雄十大優質議員」的高閔琳,說服力何在?

    此外,閔琳雖然目前僅是第二次擔任議員任期的一開始;但閔琳和團隊助理的基本常識,就是韓市政府「錄案辦理」卻「遲遲未辦」、公告要刨鋪要動工卻遲遲未動工、一再延宕的道路或工程何其多。(還我高雄輕軌!)

    身為議員,不去關心工程進度是否如期如時、不去實地會勘;不能提供更多不同團隊不同服務處的意見,不去轉達不同陳情民眾在乎的細節;道理何在?

    四、#護航韓國瑜跟著亂搞這才叫濫用職權

    本屆高雄市議會和韓國瑜市長到議會備詢的場景,相信市民朋友均歷歷在目。真正濫用職權的,是國民黨濫用多數暴力、是國民黨的正副議長濫用職權。

    高雄市民不會忘記,不遵守議事規則和行政慣例竟然限制議員質詢權,讓高雄市議會變成準時下班不能好好監督的橡皮圖章、讓議員質詢市長的基本職權變成要抽籤碰運氣⋯⋯上述的議會現場,絕大多數都是由陸淑美副議長所主持。

    而除了強渡關山、強勢護航落跑市長韓國瑜以外,大家也不會忘記就在上個會期閉幕式,陸淑美副議長公器私用、濫用職權公開助選!陸竟直接在主席台上高喊「韓國瑜高票當選總統!」,以及高呼唱名多位國民黨籍落跑議員(黃伯霖、陳美雅、李雅靜、陳麗娜等)高票當選⋯⋯這,才叫做「濫用職權」吧!

    而本人受市民所託、積極督促、關心地方發展,這叫做「善盡職責」,不叫「濫用職權」;顯然「不懂裝懂」還「濫用成語」,專業能力、語言能力和文學造詣有待加強,建議還是不要亂扯以免貽笑大方。

    五、#地方大小事大家一起來關心!

    地方公共議題既是公共事務有其「公共性」,自然是大家都可以共同來關心和參與。

    一個公共議題,有不同政黨、不分職位高低權責的民意代表或市民朋友關心參與,甚至表達相同不同的意見,都是很正常的事。

    本人區區一介讀書人,不是出身於政治家族,更是相對資淺的在野黨小議員;實在不懂地方公共議題連一個小市民都能關心參與,何以目光如豆、心胸狹窄,不准其他議員關心、有所反應積極處理?

    順帶一提,梓官區平安街的道路刨鋪,最早是我高閔琳在去年01月09日辦理會勘,也是我親自到現場與地方里長和相關單位一同研議討論改善措施、積極爭取改善經費。

    結果日前竟然看到陸大副議長淑美女士和其他的國民黨議員在爭相拍照,最後還演變成兩位議員在爭說是誰爭取的。啊!明明我才是去爭取的人、做事的人;我都沒出來講半句話了,也沒有加入兩位議員的戰局,更沒小鼻子小眼睛地公開PO文批評罵陸副議長大人或誰。

    #搞小動作小團體嫉妒排擠不會使人成長

    此外,我也遇過一些莫名其妙的瞎咖。

    但我也不曾因為自己的無知無能、不如人、嫉妒人,就狂找機會主動找人吵架鬧事、叫人閉嘴還錄音;傳一些五四三的line、小動作一堆包括推擠、趁機踩你的腳幹拐子、假意遞麥客風打人鼻樑(受到委屈的我也曾一度心情受到影響很沮喪,事後詢問在場目擊者⋯⋯覺得怎麼會有這種人?對,就是有!);輪到你講話時想搶麥克風來不及,於是叫人把喇吧當場載走讓你沒得講(這我真的笑了!);找人到你服務處鬧、跟蹤尾隨你或助理的座車(確定沒入錯行?比較適合當警察或調查局吧!不過必須考得上);自己做的爛事、骯髒事、搞砸的事,竟說成是別人幹的(跟韓國瑜一樣超愛說謊不知羞恥)、人前人後不一樣⋯⋯

    這些行為不只是沒家教、沒風度而已,而是真的太沒水準。low到沒極限還屢屢破三觀。

    只能說這些年我一直在修養心性盡量忍耐;但一樣米養百種人,天底下真的什麼人都有,我也當作是在地方開開眼界。

    #公道自在人心!#市民自有公評!

    我的想法很純粹,議場內就事論事、大家各憑本事來辯論;出了議場、回到地方,大家互相尊重,做人做事留一線。

    各個民代議員立委或里長都是各有支持者,難免大家都會關心到同樣的議題、同樣的案件;各自去宣傳自己有認真在做的事,這樣不是很好嗎?

    誰有沒有認真在做事,就交給市民來公評吧!

    六、#整天嫉妒使壞還不如實在做事好好做人

    閔琳個性簡單直率,也很陽光。我不是一個會算計別人、主動挑起爭端引發衝突的人;但我也不是一個會「打不還手」鄉愿軟弱的人。

    為人正直正派、認真服務、沒有「樁腳」的我,不會(也無法)到處亂放什麼謠言耳語或亂搞一些骯髒事。平時就認真做事的我,選舉時不需要靠買票也決不買票。

    不是我EQ有多高,人格多高尚,或從不會感到生氣;而是,每天無時不刻在計較誰「複製重演」我的質詢內容、計較誰又抄襲我的提案、誰關心我關心過的事、誰收割了我的政績⋯⋯說真的也是計較不完、生氣不完,而且明顯太閒沒事做。

    有時我不與理會,只是因為覺得太low不想一般見識拉低水平,而且我很忙懶得理你;但不代表我打不還手好欺負。

    #超越自我與自我提升之道
    #請跟自己做比較

    我認為,與一直計較、抱怨、生氣;與其整天嫉妒、使壞、戴假面具;真的不如好好做人、實在做事。這才是王道。

    坦言,我個人和我助理每天都忙到不行,只感覺到每天都還有無數的更重要的人事物、地方議題和案件該被關心、重視和處理。把事做完做好都來不及了(還有睡飽),哪來心思餘力在計較啊。

    把事做好之外,如果還有時間;我會認為這時間應該用在有意義的人事物之上。

    例如,可以多讀書。可以多運動提升體力和免疫力。可以提升自己的問政品質、提升團隊素質、服務品質和效率並減少客訴。可以努力創新。可以把心思放在全方位的自我提升、把自己變得更專業更強;超越自己,把自己變成更好的人⋯⋯這才是正道。

    七、 #心胸要寬闊 #格局視野要提升!

    閔琳認為,任何的地方事務,有更多民意代表共同來關心、甚至跨黨派一同來促成、通力合作;這何嘗不是一樁美事?這才是市民之福、地方與國家社稷之福吧!

    無論遇到什麼衰人鳥事、挫折挑戰,閔琳會持續勉勵我自己和閔琳的團隊,除了認真回應市民的託付、善盡職責;更要心胸寬大、視野開闊、志向高遠、目光遠大。

    勉勵自己,勉勵我的團隊,也與大家共勉。

  • 歷歷成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6-17 19:00:0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迷思。

    我相信很多人都想要成功,有些更積極努力的人,甚至於因為太渴望成功,所以會刻意找一些成功學啊、提升自信啊、自我激勵,這樣的課程來上。

    這些課程也確實給我們一些乾貨,比如說他們會教你「十二個成功致富的條件」、「邁向成功的五個步驟」… 類似像這樣子的部分喔。

    無論是什麼樣的條件和步驟,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起手式,那就是要「設定目標」。

    只要稍微有點社會歷練的人,一定就會知道我們做事,一定要有目標,我們才能夠前進的有方向和有規畫,做起事來也才會更起勁、更有動力。

    所以廣泛來說,這個觀念很好、也很正確,但你一定不知道,關於「目標激勵」其實有一件很弔詭的事;那就是當你把目標設得越大,你反而越容易掉坑,離你要的成功會越來越遠。

    那你一定很好奇,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關於「目標激勵」的方法,最有力的實驗支持,是在1953年,有一個很著名的叫做「耶魯目標研究」。

    當年的研究人員,訪問所有耶魯大學即將畢業的大四的學生,問他們有沒有想要達成的人生目標;如果有明確目標的人,研究人員就把他們記錄下來。

    過了二十年之後喔,這些研究人員再去調查同一批的受訪者,發現之前有寫下人生目標,那3%的學生,在這二十年來累積的個人財富;會比其他那些沒有寫下目標、沒有目標的97%的另外的學生,他們的總財富會來得多很多。

    你聽到這裡,是不是也覺得這樣的結果好激勵、好鼓舞人心啊!

    事實上呢,在2007年之前的勵志類的書籍,或者是各種跟「激勵」相關的研討會上面;你都還會經常聽到有老師引用這個案例,來說明「目標設定」的力量。

    相信聰明的你,你已經聽出關鍵了,沒有錯啊!這個研究只在2007年之前有效。

    這是因為喔,在2007年的時候,《高速企業》這個雜誌的一位作家,叫「羅倫斯・塔巴克」。

    他想追蹤《耶魯研究》的始末,所以聯絡了幾位引用過《耶魯研究》的作家;還有呢1953年,當時耶魯大學的秘書,以及想要探討這個研究,是否真實發生過的研究人員,一起來做一個共同調查。

    結果啊!不調查沒事,一經刻意的揪團追查之後,卻發現當年參與這個實驗的人,沒有一個人能夠提出任何證據來證明,曾經進行過《耶魯研究》。

    所以呢,塔巴克推論,這個激勵人心的研究,事實上是一個毫無根據的傳聞。也就是說喔,塔巴克的調查,結果發現什麼鬼影子都沒有找到。

    只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那些勵志大師,只會提出《耶魯研究》來佐證他們的論點;卻沒有人想過要去求證,這個研究是否真正存在。

    所以導致長久以來,社會大眾跟商業界,都對於現代心理學,這個「激勵實驗」深信不疑。

    那你會不會覺得塔巴克很無聊、很解氣喔,沒事幹嘛戳破大家的美夢,幹嘛管《耶魯研究》是真的還假的,反正只要能夠讓人成功不就好了,不是嗎?

    我來說個故事喔,你馬上可能就會意會到我的意思。

    你想像有一個彈跳能力非常出色,很嚮往要去打NBA的19歲男孩。他目標設定,立志要成為第二個NBA的球星「柯比.布來恩」。

    於是他才參加他們的籃球校隊,就會要求自己,必須跟柯比.布萊恩在19歲的時候一模一樣,一出場就技驚全場。

    但是呢,他空有遠大的目標,卻沒想到在基本功不足的狀況底下,一上場就被打趴,落得很挫敗的下場,於是呢,這一輩子因為這樣的挫折感,遠離了球場。

    其實這就是「盲信」的結果,只會設定目標,沒有能夠把所有的主、客觀因素,都設想周延,矇著眼睛往前衝,結果讓人直接送死的「目標繆誤」。

    如果你聽到這裡喔,有一種背脊發涼,往事歷歷在目,覺得自己的生命在空轉,就是因為掉進「設定目標」然後「不斷失敗」的「目標繆誤」裡。聽到這裡呢,你其實不用太擔心,你還是很有機會翻盤的。

    接下來呢,我要提供給你,哈佛大學的艾倫・南格,所做過的一個經典研究。不過我要先聲明喔,像這種明確找得到研究人員、有人掛名負責的實驗,它就跟耶魯研究是不一樣的,這絕對是真實可靠、有指標意義、有據可查的。

    艾倫.南格的研究呢,主要的場域是發生在療養機構。他帶了很多那種小盆栽到療養院,發給所有的病友,並且呢,把這些院友一分為二,一組是實驗組,另外一組就是對照組。

    其中的差別是,當他們發小盆栽給「實驗組的院友」的時候,這個時候特別叮嚀他們,要「親自」好好的照顧這個盆栽;並且發給「對照組院友」小盆栽的時候,跟他們說「院方」會負責照顧這些(盆栽)你不用管。

    就這樣的一個小差別,六個月之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在「對照組」裡面呢,也就是「沒有要照顧盆栽」的這些院友,有30%的人死亡;而「獲淮照顧盆栽」的實驗組,這一組裡面,只有15%的院友過世。

    這也就說明了,「照顧盆栽」雖然是一個很微小的掌控感,但是它卻足以讓這些院友,變得比較快樂、健康、活躍,比較不容易死亡。

    更讓人振奮的是,當艾倫.南格發表這樣的實驗研究的結果,他也帶動了其他領域,投入類似的實驗。

    結果各方研究人員發現,不管在教育、職場、健康、關係、飲食…這些領域,都再次印證了艾倫.南格的結論。

    那就是沒有掌控感的人,也會相對的沒有成就感,身心方面會比較不健康,容易死亡。

    換句話說喔,即使只有一點點,那怕只有「照顧盆栽」,這樣的小小的掌控感,就能夠讓人更有自信、快樂、活得更好。

    那麼,如果我們依著艾倫.南格的實驗結果,我們回頭來看;當你陷入了「目標繆誤」這個死循環的時候,請先讓自己得到一點點的掌控感、成就感,先讓自己好好的活下去,再往下走!

    就像前面提到的19歲男孩,如果他一剛開始設定的目標,不是以柯比.布來恩為標準;而是「我只要在這場球賽,投進一球就好!」。

    那這樣的期待,相信他就不會被巨大的挫折感打敗,持續能夠在球場上活躍下去。

    這也像是我在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面提到的,「讓起步只是起步」就好。

    無論你的目標再好、再大,要是你在抵達終點之前,你就先掛點;那你想想看,再大、再好的目標都沒有意義,不是嗎?

    所以你最應該做的事情,是把所有的目標切小、切碎,讓自己往前走的每一個小碎步,都像呼吸一樣的簡單,就能夠漸漸的找回,讓你活下去的掌控感。

    有一句成語我很喜歡,叫做「日拱一卒」。

    在東方的象棋裡面,這個「卒」啊,它不像「車」、「馬」這些棋子,一次呢可以走很多步,或者是有特殊的步法。

    它一次就只能走一步,而且表面上看起作用還不大,但別忘了,它前進的方向,始終是「前方」。

    這也是我一直很喜歡「日拱一卒」,這句成語的主要原因。

    你想要「設定目標」,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但是重點你要像一顆卒子一樣,進步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這才是更務實、為你想要的成功買保險的方法。

    其實就像「一天聽一點」的精神一樣,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所以千萬別小看「小目標」跟「一點點」的力量!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同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果今天內容提到的【時間駕訓班】;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凱宇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