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歷史考古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歷史考古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歷史考古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歷史考古學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明周文化 MP Weekl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全民運動】迴力鏢好玩,好玩,但係小心打到自己。 這個大家都聽過但應該未接觸過的玩意,因有著特殊的外形設計,能夠在投出後,借助空氣動力學原理飛回來。迴力鏢嘛,大多人都認為源自澳洲,是原住民用來打獵的武器 ── 但有指這個說法其實不完全正確,因為原住民使用的武器名為「Kylie」,類近一種投擲棒(...

 同時也有6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亞特蘭提斯 #亞特蘭提斯轉世 #外星人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上兩集我們有提到前兩集我們講到類人族外星人, 以及爬蟲族外星人(蜥蜴人)這兩種。 其實還有另外幾種,只是如果前兩集就提到,怕你們無法吸收。 如果大家還沒看過前兩集, 可以點擊你的右上角先去看了再來看這集...

歷史考古學 在 許藍方 Gracie Hs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06 22:20:17

#drgracieofficial 關於⋯《講性的專家竟然不知道足交怎麼進行?!》 因為我在這次可樂的性癖好影片中問了「足交怎麼進行?」這個問題,有網友提出:「專家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這還叫專家嗎?」 請把我的文章看完! 性交種類中包含了足交,我知道是用腳跟生殖器完成性交或這只是前戲的一部...

  • 歷史考古學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9 08:00:41
    有 60 人按讚

    【#全民運動】迴力鏢好玩,好玩,但係小心打到自己。

    這個大家都聽過但應該未接觸過的玩意,因有著特殊的外形設計,能夠在投出後,借助空氣動力學原理飛回來。迴力鏢嘛,大多人都認為源自澳洲,是原住民用來打獵的武器 ── 但有指這個說法其實不完全正確,因為原住民使用的武器名為「Kylie」,類近一種投擲棒(Throwing Stick),比我們認知的迴力鏢(Boomerang)來得更大更重,而且是直線飛行,能擊中遠距離外的敵人或獵物。而現代「返回式」的迴力鏢,則是以此原型慢慢演變出來的。

    另一方面,其實除了澳洲外,在古埃及、歐洲等地同樣可見迴力鏢的蹤跡。波蘭曾發現一支由猛獁象牙製的迴力鏢,經過鑑定後,推算其製作年代約為西元前18000年,有近20000年的歷史;考古學家也曾在古埃及法老王圖坦卡門的陪葬品中,發現了為數不少的迴力鏢收藏品,其尖端甚至是以黃金製作。

    來到現代,不少人只視迴力鏢為一種玩具或紀念品,但其實近年在澳洲、歐洲及北美都已經發展成一項體育競技。你以為比賽只是投出和接回迴力鏢?其實簡單如穩定地投接迴力鏢,已經需要極高的個人技巧和體能,選手還需鍛鍊各種投接方式、對物理及空氣動力學有相當的了解,還有根據不同天氣及項目,使用多種版本和形狀的迴力鏢,迴力鏢更大多是他們自製的。

    玩迴力鏢,絕不簡單,還是小心點好。
    ---
    《明周文化》推介:
    石籬遊樂場 半世紀前的夢幻樂園
    https://bit.ly/3CMZqMP
    全港首創 巴士瞓覺團
    https://bit.ly/3EIcjtn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迴力鏢 #回力鏢 #澳洲 #原住民 #打獵 #武器 #物理 #空氣動力學 #法老王 #圖坦卡門 #Bommerang #ThrowingStick #我就是我

  • 歷史考古學 在 張麗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9 08:00:26
    有 954 人按讚

    #國史館110年度臺灣文獻獎
    #雲林勇奪3大獎
    #古笨港媽祖文化
    #百年藝鎮與傳統工藝之美

    近年來我們對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相當重視
    縣府自107年開始執行文化部補助
    「#雲林縣北港百年藝鎮再造歷史現場計畫」
    以 #媽祖信仰 為核心及其衍生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
    將文化資產透過編輯出版保存
    《北港地區的傳統音樂在地歷史》
    《神工傳藝Beigang:雲林北港地區傳統工藝職人》
    《古笨港的歷史考古學研究》
    榮獲國史館110年度臺灣文獻獎肯定
    拿下三項獎項殊榮👍
    我常說雲林是塊瑰寶
    內含深厚的文化底蘊
    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的資產
    透過保存、紀錄、傳習與推廣
    深入探討雲林就知道!

  • 歷史考古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6 21:37:03
    有 145 人按讚

    #處長的日常
    #出版界的精品LV
    #國史館文獻獎認證
    #雲林文化觀光獎不斷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再小的事都會變得很有事!」

    不應該浪費紙張出版ㄧ些沒人想看的書!
    每次遇到出版時ㄧ定會語重心長的提醒同仁。

    公部門的刊物往往流於形式,
    不接地氣不食人間煙火,
    為何不好製作ㄧ本讓自己覺得驕傲的書?
    擺脫舊思維,
    ㄧ樣的工作、不同的態度,
    成果絕對不會ㄧ樣。

    去年我們完成了幾套很棒的書籍,
    很快的,今年成果豐碩!
    迫不急待與大家分享!

    《 #北港地區的傳統音樂在地歷史》、《 #神工傳藝Beigang:雲林北港地區傳統工藝職人》、《 #古笨港的歷史考古學研究》榮獲 國史館Academia Historica 110年度台灣文獻獎肯定,拿下3獎項殊榮,預定9月30日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頒獎。

    當中 #神工傳藝Beigang:雲林北港地區/傳統工藝職人》這套書,
    堪稱出版界的精品,
    感念在地的工藝師們ㄧ生懸念的奉獻,
    我們希望以最高規格的方式,
    將他們用生命粹鍊成的文化讓更多人看見,
    集結北港七組八位各擅勝場的傳統藝師及傳統工藝:#蘇純亮 藝師(小木作技法)、#魏幼謙 藝師(哨角工藝)、#許哲彥 藝師(巧手剪黏)、#張旭輝 藝師(精細鑿花)、#蔡明山 與 #蔡榮堂藝師(錫工藝)、#陳明洲 藝師(粧佛雕刻),#顏三泰藝師(藝閣創作) ,
    將工藝之美以及匠人心思鉅細靡遺的呈現在世人面前。

    每ㄧ項出版都應該是精品,
    尤其是這些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與人文歷史,
    我們以製作頂級工藝的精神與態度來產製與累積雲林的文化精品。
    感謝 盧泰康 、#邱鴻霖 與 #范揚坤 3位教授以及 聯經出版 ,
    讓雲林縣文化資產的保存,
    透過專業的編輯與出版而得以傳世流芳!

  • 歷史考古學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23 20:30:04

    #亞特蘭提斯 #亞特蘭提斯轉世 #外星人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上兩集我們有提到前兩集我們講到類人族外星人,
    以及爬蟲族外星人(蜥蜴人)這兩種。
    其實還有另外幾種,只是如果前兩集就提到,怕你們無法吸收。
    如果大家還沒看過前兩集,
    可以點擊你的右上角先去看了再來看這集
    今天我們將會提到「半人族外星人」與「透明人」,
    完整的名稱為「半透明類人族外星人」。
    首先,我們回顧有哪些種族,以及對應的天體。

    人族—地球人
    類人族外星人—金星人、火星人、太陽人、昴宿星人、大角星人、
    天琴星人、天狼星人、仙女星人
    爬蟲族外星人—獵戶星人、天龍星人、澤塔星人、月球人

    接著,我們講「半人族外星人」。
    這個就會把大家帶入歐洲神話與中國神話的世界了。
    在中國神話裡,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聽過以下這些神話人物:
    女媧—女媧是類人族的上半身,以及大蛇(蟒蛇)的下半身。
    她就是其中一個「半人族外星人」。

    女媧造人、女媧補天,這些都是有關她的神話故事。
    上一集提過,地球、金星、火星是星球;
    昴宿星、大角星、天琴星、天狼星則是星團;
    仙女星則是星系,是最大的天體。
    而仙女星人處於7~9次元的狀態。
    雖然上一集講到仙女星人是「類人族外星人」,
    但是仙女星系這麼龐大,其實也居住著不少「半人族外星人」。
    其中,女媧就是處於8次元的狀態。

    關於造人,天琴星人是最擅長以超高科技基因工程
    「創造」人族的光明勢力外星人。
    然而女媧所居住的仙女星系,這些光明勢力外星人
    一樣能使用超高科技基因工程「創造」中國遠古時代的人族,
    當時的地球人有8成是處於4次元的狀態,有2成是處於5次元的狀態。
    這裡留個伏筆,其實當時的中國遠古時代的人族,
    是「雷姆利亞文明」當中,雷姆利亞人的後代。
    Lemuria 雷姆利亞 Lemuria意思是:
    他們來自火星,昴宿星和天狼星,是傳說中的史前超文明大陸,
    雷姆利亞也稱之為Mo,就是motherland的mo,
    據說是人類的起源地,島上充滿美麗的現在已絕種的動植物。
    那為何一夜之間消失呢?
    它可能是發生某種天災(例如海嘯)或是地塊變動而淹沒了,
    或是分散到整個太平洋區,其中可能就是復活島,大溪地,
    夏威夷和薩摩亞等等的島嶼。
    但是很多考古學家堅信它是真實存在的,
    而且是和亞特蘭提斯有很多類似的超文明。

    簡單來說,現在的亞洲人,
    有9成就是雷姆利亞人轉世的,當然也有1成例外。
    相對的,現在的歐洲人、美洲人、澳洲人,
    有9成就是亞特蘭提斯人轉世的。
    所以你們可以看見,東方人的長相、輪廓、外觀、性格、習性,
    與西方人的長相、輪廓、外觀、性格、習性,兩者相差很大;
    其實就是因為兩方人前前世來自不同的古文明,在不同的文明大陸上生存。
    伏羲—伏羲是類人族的上半身,以及大蛇(蟒蛇)的下半身。
    華人世界常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在中國古書《尚書·序》、《帝王世紀》裡
    記載著5000年以前,三皇五帝開創了中國的最初文明
    (被歷史書籍歸類為夏朝之前的『傳說時代』)
    伏羲、神農與黃帝,就是三皇,各自在中國不同地帶,
    建立了不同文化和文明。
    在中國古書中,記載著,伏羲是女媧的哥哥,他倆是兄妹關係。
    所以,伏羲跟女媧一樣,是處於8次元的狀態。

    神農—神農是類人族外星人,
    特別的是,他能「透視」自己的「身體各器官」。
    這就是他擁有的「超感知能力」(超能力)。
    他以這個特異功能,嚐了百草,所以對各種藥草、植物,
    非常熟悉它們的功能、用處、五行屬性與副作用。
    不僅如此,由於熟悉各種植物,他帶領著人們開始了「農耕」的文明。
    神農也是處於8次元的狀態。

    黃帝—黃帝是類人族外星人,
    他與炎帝一同斬殺了蚩尤,開創了華夏文明。
    蚩尤是「半人族外星人」,上半身是人族,雙腳是牛蹄;
    特別的是,牠有四隻眼睛、六雙手臂、八根手指。
    因此,黃帝也是處於8次元的狀態,屬於光明勢力。
    而蚩尤則是處於7次元的狀態,屬於黑暗勢力。
    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在其他國家的傳說中,
    都有出現過牛頭牛身的怪物呢?例如好像在希臘神話裡面的,
    或是更早的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也有出現過。
    大家有沒有看過三眼神童這本漫畫嗎?
    裡面有個很大膽的假設,就是遠古的神話裡面出現的都是外星人,
    在很多神話裡面的神,都有三隻眼睛或多只眼睛,
    其實只要是擁有三隻眼睛或更多眼睛的「遠古外星人」,
    都是100萬年前,「根達那文明」的後代或轉世的。
    「根達那文明」是100萬年前存在於地球上的古文明;
    當時根達那大陸的國王,非常有智慧,花了1000年的時間,
    終於將「植物種子發芽生長的原動力」提取出來,變成令全國各地,
    通通都佈滿了「藤蔓」樣式的「遠古超高科技」,
    這些「藤蔓」能將「植物種子發芽生長的原動力」
    變成類似「亞特蘭提斯水晶的效力」一般,
    能夠令超高科技遍佈全國各地各戶。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當時的科技,
    比「亞特蘭提斯文明」的科技還要先進相當多。
    根達那文明的男性,每一個人都擁有三隻眼;
    每個族群的男性,具有的「超感知能力」都各不相同。
    例如,有的族群擅於用第三隻眼「透視」,
    有的族群用第三隻眼「預知未來」,有的族群用第三隻眼「醫療」
    有的族群用第三隻眼「射出雷射」(擅於戰鬥),
    有的族群擅於用第三隻眼「設立結界和防護罩」(擅於防禦)……。

    下一集我們繼續我們的「半人族外星人」的介紹。
    是不是看到很過癮呢?如果大家喜歡這些主題,
    記得訂閱賢賢的奇異世界,
    我們下一個亞特蘭提斯重啟檔案裡面尋找答案,Bye Bye

  • 歷史考古學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18 22:42:43

    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三十餘篇。英國權威出版社 Routledge給予 "中國和西方頂尖學者(lea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

    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三星堆人骨
    #蘇美爾文明
    #習近平考古學

  • 歷史考古學 在 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5-06 17:53:23

    重要文資古墓遭破壞,公有地處分流程應改進

    本日為文化局業務報告,森堡質詢內容如下:

    1. 森堡曾提案要求文化局能成立文資建材保存銀行,文化局回應現在文化園區已有收集了構件,後續也會去台南參訪,但後續進度不明,森堡要求文化局提供規劃的進度以及預計的期程。

    2. 去年文化局委外辦理「金門庶民印象」一案,今年某競標廠商投書,內容提到許局長在評選會上的諸多言行,還說到是因為「政治不正確」才遭到棄標,依政府採購流程評選會都會有錄影、錄音,如果該投書內容為真,這樣處理標案流程實在不妥,倘若該投書不實,森堡希望文化局長要為了捍衛自己與金門的名譽提告自清。
    ▶️ 投書內容: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63720

    3. 西園鹽場從2004年開始就有很多調查與再利用規劃,而位在台南的井仔腳瓦盤鹽田的歷史並沒有西園鹽場來的久,但他們卻在十年內成功的把這個景區OT出去並成為重要觀光景點,我們還去把別人的內容抄過來卻辦得比別人差不說,相關的研究計畫一直都在持續,今年還要辦理「西園鹽場考古學調查研究計畫」,然而,工務處刻正規劃金沙人工湖案,考古研究恐成為西園鹽場的遺作,對此文化局卻沒有任何具體保存規劃。

    4. 前日夏墅村郊發生盧氏明代祖墳遭破壞一事,該地本為縣有地,為整合莒光國小地權問題,由縣府提案送本會審議進行公私地交換,近日卻發生地主進行開發行為時,挖掘破壞該地墳塋,共計三門五具先人長眠地遭破壞,對此森堡認為在縣有地交換前,地政局有無做過地上物清查,管理單位財政處有沒有確認地上物,甚至我們議員也應在縣府送案到議會時到現場去看狀況(或是要求送案時附上縣有地現況影像),很遺憾的是我們都沒有做到!在此,森堡要鄭重向盧姓宗親致歉。後續森堡也會正式提案,建請縣府未來在公有地處分時,要落實清查地上物,避免憾事再度發生。

    5. 縣府新聞稿中強調縣民卡可一卡多用,包含到圖書館借書,但文化局仍要求縣民到圖書館辦證,增加行政流程不說,更顯得打臉楊縣長。

    6. 本年度文化局要以金門水文化為主題策劃展覽與體驗活動,日前森堡曾發布擎天水廠這個蚊子空間,空間就有類似的內容,請慎重思考是不是重整擎天水廠,不要浪費公帑。

    7. 肯定增加出版販售點,但除了民營站點外,應該也可以跟觀光處的站點合作,同時,森堡也請觀光處考慮出版品販售事宜。

    8. 有民眾陳情提到文化局村史叢書,有部分作者是掛名出版,且盜用文史工作者的照片內容,文化局應要落實監督之責,契約書也要記得註明類似侵權相關責任的釐清,以免連帶受害。

    9. 本年度文化局發包圖書館的總館與分館LOGO設計案,森堡質疑中心圖書館都沒有出來,到時候logo會不會有問題?另外,森堡亦堅決反對雙乳山設置中心圖書館,因時間有限,相關的質詢內容我們留待總質詢再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