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歷史系讀書計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歷史系讀書計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歷史系讀書計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歷史系讀書計畫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的財經產業趨勢單元,邀請新創企業人資經理 何則文來到空中,在這個網路互聯網的時代,除了名片上的抬頭之外,個人名牌更顯為重要,如何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是當代非常重要的課題。節目當中也請何則文來與我們導讀書籍《個人品牌:斜槓時代成就非凡的7個自品牌經營守則》/ 遠流出版 📻聽重播按這裡!https...

歷史系讀書計畫 在 張永玄 │ 九哥 Nine 아홉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48:14

#學員效果分享 #九哥教練 第100篇文選幾個學生來分享吧! 不妨嚐嚐九哥的方式🔥 或許有和你類似狀況的人唷💜 2⃣️ 許爺 @npp.824 她的效果應該很多人都知道 熱舞社的妹妹為了表演都會節食 甚至還吃過減肥藥...... 她IG精選也有故事! 一個多月5kg 然後維持到現在 現在就偶爾來...

  • 歷史系讀書計畫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22 09:10:00
    有 107 人按讚

    今天的財經產業趨勢單元,邀請新創企業人資經理 何則文來到空中,在這個網路互聯網的時代,除了名片上的抬頭之外,個人名牌更顯為重要,如何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是當代非常重要的課題。節目當中也請何則文來與我們導讀書籍《個人品牌:斜槓時代成就非凡的7個自品牌經營守則》/ 遠流出版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NgQvyg3NNwU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內容介紹
    在這個連阿公阿嬤都滑著手機,擁有社群帳號的年代,數位形象就是每個人的第二分身,個人品牌化已成為時代趨勢。不管你是要找工作、申請大學,還是想要拓展商務機會,考核者與潛在客戶都將在網路上搜尋你的訊息,了解你的過往以及你的成就。

    該如何塑造個人品牌,從中創造價值與機會,就成為當代所有年齡層朋友們共同的課題。未來時代,不先定義自己的成功,率先找到自己的方向,就可能被他人定義本書作者以多年外派經驗,結合全球500強企業人資整合行銷主管的實戰觀察,以系統化理論化全面解析個人品牌塑造方法,透過獨創的個人品牌PRADA黃金法則:
    ✦專業成就Professional achievement
    ✦聲譽管理Reputation management
    ✦人脈連結Association
    ✦傳播計畫Dissemination plan
    ✦危機預防Accident Prevention

    一步一步的引導你正確的方法,找到屬於自己的品牌藍海。

    ◎來賓介紹:何則文
    1990年生於台北,前世界五百強企業人資整合行銷主管,現於一新創團隊負責人才戰略規劃與雇主品牌塑造。大學就讀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經濟部國際企業經營班結業。曾派駐越南河內、西貢、中國深圳、河北等地。他是知名的人氣專欄作家,網路文章總流量合計達千萬點閱。學生時期便開始寫專欄,目前在《換日線Crossing》、《商業周刊》、《關鍵評論網》、《經濟日報》等網路平台開設專欄。

    何則文也是著名的青年職涯教練,每年受邀到百餘家機關、學校、企業演講,主要講授青年職涯發展、寫作與演說簡報技巧、人力資源創新、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等議題。他著作有《別讓世界定義你》(遠流出版)、《用地圖看懂東南亞經濟》(商周出版)、《青年寫給青年的東協工作筆記》(寫樂文化)等書。

  • 歷史系讀書計畫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2-31 18:32:42
    有 123 人按讚


    2018的最後一天,就用書單來告別這一年吧!

    2019年說書將有全新的計畫,敬請期待。明年也請多多指教!

    在過去一年中,你讀過哪些令你印象深刻,深受啟發的好書呢?

    今年,故事和說書與「研之有物」攜手合作,邀請了九位中央研究院的學者,以及八位國內外的年輕學者、作家和文化人,請這些專業讀書人,談談這一年的閱讀中最值得推薦一本好書。連假期間,不妨把這些書找來讀讀。

    你呢?你的一本好書會是什麼呢?

    新的一年,也別忘了繼續閱讀!

    --

    推薦書單:

    1. 《與中國無關》
    推薦人:陳昇瑋(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2. 《啟蒙與反叛:臺灣哲學的百年浪潮》
    推薦人:洪子偉(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

    3. 《百年孤寂》
    推薦人:陳俊安(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研究員)

    4. 《不當行為》
    推薦人:楊子霆(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助研究員)

    5. Life of Pi
    推薦人:劉瓊云(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6. How Did the First Stars and Galaxies Form?
    推薦人:陳科榮(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研究員)

    7. i 世代
    推薦人:張仁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8. Letters to a Young Scientist
    推薦人:薛雁冰(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研究員)

    9. Sweetness and Power: The Place of Sugar in Modern History
    推薦人:曾品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10. 《想你到大海》
    推薦人:蘇碩斌(臺灣文學館館長)

    11. 《低端的真相:街頭律師眼中的東倫敦華人移工》
    推薦人: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12. 《為母則強,偶爾也要放過自己》
    推薦人:林蔚昀(詩人,作家,譯者)

    13. 《曼德拉的獄中書信》(The Prison Letters of Nelson Mandela)
    推薦人:Martha Nussbaum(芝加哥大學講座教授,《從噁心到同理》作者)

    14. 《隨著時間的音樂起舞》(Dancing to the Music of Time)
    推薦人:David Blackbourn(《征服自然》作者)

    15. 《血之書:毛時代的聖徒林昭》(Blood Letters: The Untold Story of Lin Zhao, a Martyr in Mao's China)
    推薦人:郭婷(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16. 《余英時回憶錄》
    推薦人:傅揚(東吳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17. 《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與夏王朝》、《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穿越吧吉祥話:周朝的漢字劇場》
    推薦人:游逸飛(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 歷史系讀書計畫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4-26 17:47:54
    有 104 人按讚


    上次直播提到參加鏡傳媒的客座總編輯

    【客座總編面對面】焦糖:媒體應該要把對新聞的評斷全部還給讀者
     
    READr 計畫現在還在封測中,我們每週會邀請到兩位客座總編來幫讀者選新聞,任務結束後,倘若客座總編願意,我們也做了一個簡單的訪問,請客座總編聊聊此次任務的想法、以及對新聞媒體角色的看法。
     
    上週的客座總編,我們邀請到兒童台出身的「焦糖哥哥」陳嘉行。焦糖自己就常在臉書上分享議題時事,表達對人權弱勢的關懷,這次在 READr 為讀者選的新聞偏重台灣獨立、轉型正義、婚姻平權、還有一些娛樂圈的時事。但他對現實社會的「啟蒙」卻原來只是近幾年發生的事,來看看是什麼改變了他,以及他對新聞媒體有什麼期待吧!
     
    ——
    記者:你平常就會看新聞嗎?會從哪裡獲得新聞資訊?
     
    焦糖:我現在不看電視,自從我家狗狗把電線咬斷,已經快三年沒有電視可以看。現在就看網路上的新聞,大部分從臉書,媒體的粉絲專頁看。寫得比較好的我會設定搶先看,就不會漏掉。
     
    記者:比較好的是指?可以跟讀者們推薦一下嗎?
     
    焦糖:我會看風傳媒、關鍵評論網、上報、自由時報、蘋果、新頭殼、報導者,端傳媒以前會看,但現在付費制,不容易讀完。
     
    記者:平常會特別關注哪一類的新聞?
     
    焦糖:中國跟台灣的新聞、社會議題、教育類、生態環境、創業,還有婚姻平權,就是人權類的,例如樂生事件,我也有替他們在臉書上發聲。
     
    記者:會關心這些是因為個人興趣嗎?
     
    焦糖:跟自己的成長背景有關係。雖然我現在生活蠻好的,但畢竟曾經苦過來,看到貧窮、身體殘障等特殊狀況、或是本身是性少數被壓迫,自然會有感覺。
     
    另外就是老一輩常怪年輕人不努力,我後來去瞭解台灣的歷史後,會知道是社會結構的問題,跟年輕人有沒有努力沒有關係。現在我收入不錯,我還是會幫年輕人講話,也順便提醒年輕人可以怎麼努力。
     
    不然以前我也覺得是我自己錯,是我不夠努力才領兩萬多元,後來發現不是這樣的。
     
    記者:你關心的領域的確都跟成長背景有關,只有一項我有點疑惑,為什麼會特別關心中國跟台灣的新聞?
     
    焦糖:因為我在娛樂圈工作,大家都有一個中國夢。但我去過那邊工作,也在那邊做過生意,也有朋友在那邊當台商。我知道的,以及當地人跟我講的,都沒有像特定媒體講得那麼美好。
     
    假設真的那麼容易賺錢,那邊就沒有窮人了。一切都是政治上統戰的手段。很多人是拿著自己身家去的,敗光了,整個全家都毀了。我會提醒那些想去的朋友,不要過度憧憬,可以去試試看,找個機會,但不要以為躺著就會賺。加上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歷史一直以來都是敵對的。所以去那邊任何的好處跟限制,都有它的政治目的。
     
    中國有它的能力去干涉台灣的娛樂圈,你要來這邊工作,就要政治正確。很多人以為政治正確就有錢,但也不一定。我寧願選擇政治不正確,我從小就在這裡長大,我們沒有敵對,但如果一直要用這種方式干涉我們,會讓人不舒服。當好朋友就好了,不一定要當一家人。
     
    但我完全支持在那邊有賺錢的朋友,就在那邊好好耕耘,就把它當另一個國家,你也會去美國、日本賺錢啊,只要你有本事,只是不要做傷害台灣的事情就好了。
     
    記者:所以你選新聞、看新聞的角度是因為你是公眾人物,為了你的粉絲著想嗎?
     
    焦糖:應該說,我每次寫什麼就會有人按讚、有人退讚、有人讚聲、有人來罵,所以我想寫什麼通通都是我自己喜歡的,你們要不要接受不重要,我本來就沒有要服務你們,我又沒有收你錢!但你想來看的人就來,好奇我為什麼要這樣講的人,我會好好說給你聽。
     
    我以前完全不知道歷史、政治,因為藝人不能聊政治嘛,不能關心社會議題,藝人要像水一樣乾淨啊(笑),什麼都不懂,很傻很天真。但我後來發現這樣不對。
     
    那既然已經站出來,頭已經洗下去了,乾脆身體就洗一洗,順便泡個溫泉。我覺得我在欣賞風景,也邀請你一起來,你一直跟我說「水很燙!」、「講這些很危險!」,我就活得很好讓你們知道,講這些不危險。
     
    你看歐美國家,哪一個頒獎典禮、哪一個巨星,沒有在聊政治?他們從來沒有要討好他們的粉絲啊,為什麼人家同樣也是自由民主的國家,他們可以講,我們不行。就代表說我們民主化還沒有透徹。唯一能講政治梗的,現在算有進步了,金馬獎、金鐘獎、金曲獎,但平常還是不能講啊。
     
    媒體都有特定立場,會選擇性的報導,有些年輕人也只會解讀到部分的意思。我的角色就是當那個白目的人,告訴你這媒體講得不一定正確。當然大家在交流辯論的時候,會有更多的想法進來,即便是反對我也沒有關係。
     
    最好的就是有爭執、有辯論,好過大家什麼都不講。感覺水很乾淨,但底下都是爛泥巴,我的角色就是去把爛泥巴都挖出來。
     
    記者:你說自己以前完全不知道歷史、政治,到現在可以侃侃而談,中間的轉變是什麼?被誰啟蒙?
     
    焦糖:其實郝柏村也算是我的啟蒙老師(笑)。台北市長選舉的時候,聽到郝伯村在公開場合罵柯文哲的爸爸是皇民。我聽不懂,就問了我的合夥人(他爸爸是日本人)。他跟我大概講了一些歷史,我也上網去查,就有點嚇到。但當時我也沒有那麼了解,公眾人物不能了解政治嘛。
     
    還有三一八太陽花學運,想說到底發生什麼事?為什麼學生那麼瘋狂地衝進立法院?那是我第一次覺得,不暸解政治是不行的。最後在婚姻平權的時候,對護家盟那邊的言論覺得太不可思議了,覺得需要站出來講話。
     
    就是因為這樣,開始認識一些過去不太會認識到的人,開始買他們的書來看。
     
    朱宥勳有一本叫《學校不敢教的小說》,我看一看,看不懂他在講什麼。「盟軍轟炸台北」、「盟軍轟炸總統府」?我們中華民國不是盟軍嗎?為什麼要轟炸台灣呢?日本統治有發生有發生那麼多事情?開始產生疑問。
     
    後來還讀周婉窈《少年台灣史》、《台灣歷史圖說》,我嚇死了。我第一次讀她的書,手都在發抖,那種感覺是,你長這麼大,才有人跟你說你不是你爸媽親生的。你以為的身世都是假的,我很生氣,有被騙的感覺。
     
    後來去了台大歷史系陳翠蓮教授的課堂旁聽,也買了她的書。以前二二八我也覺得,幹嘛每年都要講二二八?製造對立啊!有什麼好講的,都那麼久的事了。但後來發現加害者根本沒有被找到啊,只有受害者出來。這件事沒有被好好檢討,你怎麼知道哪天民進黨也會宣布戒嚴?
     
    我去台大旁聽都坐第一排第一個,超認真的。
     
    記者:也太認真了吧!
     
    焦糖:因為我想知道答案啊。
     
    後來又去花亦芬老師轉型正義的講座,才發現說,正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檢討本省人、外省人、台灣人、中國人的問題,歷史教育都不願意說清楚。不要覺得講清楚人家就會討厭你,那沒有關係,大家會去評斷,因為那是過去的事。國外的經驗,韓國也是,就是要講清楚,大家才能好好一起「拚經濟」。不然大家都有自己的立場,怎麼一起前進?
     
    大部分的人,像我們這種平民百姓,要維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但獨立思考要下功夫,不是以為自己像佛陀在樹下坐著就會獨立思考了,不會的!達賴喇嘛都要讀書。全世界最聰明的霍金,也要讀書,你怎麼會覺得自己不讀書就會變聰明?
     
    我自己家裡就是貧窮過來的,我姊姊又是智障,被笑、被欺負、被污名化的。我後來才發現,原來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就是被霸凌的人。還好傻有傻的好處,小時候不知道那就是霸凌,被藏鞋子、被挖衣服的破洞、被笑,連老師都羞辱你說沒有錢。這就是歧視、污名化,被啟發之後,我也下定決心要好好讀社會學。
     
    開始讀書之後,發現很多東西真的不能只相信學校教的,學校教得很有限。還好台灣有出版自由,什麼書都能看,你只要願意去書局待一個下午,就有答案了。你可以不用相信我講的,你就去找答案,但當所有的書都告訴你這個論點是這樣,你還不相信,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
     
    我想向大家證明,像我這樣完全無知的人,可以靠自學懂得大家在講什麼,貧窮階級、任何被歧視的階級,是可以改變的,但是要努力。我也想給其他藝人看,講政治有什麼,國外人講政治、酸川普你就哈哈大笑,那我們講一下國民黨、講蔡英文,你就生氣?
     
    記者:這次在 READr 選新聞,跟你自己在經營粉絲頁上轉貼的新聞有什麼不同的標準嗎?
     
    焦糖:因為是封測,比較少人看到,我就比較常用反串的語氣。如果之後(READr)正式開放,我應該會稍微修飾一下⋯⋯,因為有閱讀障礙的人很多,怕他們會當真。
     
    在自己的粉絲專頁,會盡量把事情講清楚,但還是很多人斷章取義,也沒打算聽你講,把髒東西倒一倒就走了。就算你解釋,他還是會從你的解釋裡再胡亂截取,就像滑坡一直滑滑滑不知道滑到哪裡去,留言到最後跟你原本討論的已經完全沒有關係了。這是網路上一個很糟糕的生態。但我覺得,只要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懂你在講什麼,這樣就值得了。
     
    可是這對很多公眾人物來講犧牲太大了,我管好我的事就好了,我管你要怎麼抱怨你的人生?但我覺得,既然我講話有人要聽,那我就把握這個機會,講到別人不想聽為止。
     
    記者:你覺得新聞媒體對你來說代表什麼?你期待它成為什麼樣的角色?
     
    焦糖:現在新聞媒體太多了,品質參差不齊,有些只為了自己特定族群講話,這樣很可惜。也不是要真的超然中立理性,只是你要把事情的全貌講出來,不能選擇性地報導你想要的部分。就像服貿,你只報導他好的,不報導背後存在的其他原因。
     
    當媒體都為特定立場在寫的時候,對閱聽眾很不公平。
     
    而且很多媒體喜歡下結論,結論常常就放標題上面,大家看了認同就點進去、不認同就不點,但搞不好內文跟標題是兩件事啊!這樣就只為了流量,反而沒辦法讓更多人暸解發生什麼事。
     
    我希望媒體可以盡可能把事情的全貌寫出來,不要下結論,尤其電視新聞讓人受不了⋯⋯。電視新聞很多記者就直接在OS自己下註解,你為什麼要教我怎麼去想?你的新聞如果做得好,我自然就知道你在講什麼,為什麼你要教我怎麼想?
     
    現在應該要把對新聞的評斷全部還給讀者、還給觀眾,網路新聞的好處是,你亂講什麼,我可以在下面回你,但電視新聞不行。電視台搞不好也不知道自己的新聞有什麼問題,你靠NCC也不可能,每天有多少訊息量?最後還是回歸到公民自己的素質。
     
    公民素質好的話,自然就會選擇媒體。誰有流量,誰講話就大聲,沒有流量,要嘛就檢討,要嘛就直接倒閉。
     
    再來就是,幫你按讚的人的素質怎麼樣,不要講假帳號,有時候幾十萬個人,點進去看留言超智障的,萬一我的粉專都是這種留言,我也會很害怕。有些人會有迷思,好像讚數愈多愈好,但來看的人就會覺得這是低級、不入流的媒體。他們不知道這種品質糟的東西,對媒體是好的嘛?還是只要有流量進來就是好的?
     
    像我自己的粉絲專頁雖然只有五萬人,但我對留言品質感到很滿意,不是說他們是同溫層,但至少會試著去講道理,不管贊同或是反對。相對的,常常會有一些網軍來鬧,我都不會刪,我就是要讓你們看看,跟你們立場一樣的人留言品質就是這樣的。
     
    雖然不知道臉書還能夠持續多久,但這是一個契機,讓大家可以好好去檢討新聞的品質。傳統媒體已經坐大太久了,不知道這一套不能用在社群媒體上。他們或許可以花很多錢去做廣告、買假帳號來按讚,但終究,這不是支持他們的力量。
     
    我有時候也很好奇,我臉書才五萬人,每次寫什麼媒體就要去寫。但我也沒有想要跟誰吵架,只是把一些事情的狀況寫出來,大家來思考、來討論。不管認不認同我,這就是一個公開的場合讓大家討論。但像電視台,你今天播新聞,站在主播台上照稿念,不知道觀眾有什麼反應,在臉書上是一清二楚的。
     
    ——
    目前READr正在進行封閉測試,如果你也想知道客座總編選了哪些新聞,請填寫表單加入我們!
    https://goo.gl/forms/3SPmtKiJRn0UloOp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