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歷任台北市長名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歷任台北市長名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歷任台北市長名單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高雄好過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何中國黨派出的市長候選人都是這等貨色?】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被民意唾棄的「被罷免人」韓國瑜,今晚將回到高雄,推薦李眉蓁為他的繼任人選。 很多高雄人都很好奇,為何中國黨在高雄,只剩下這樣的貨色能競選市長? 言必稱庶民的韓國瑜,當然不是「菁英」,但頂多是「墅民、土豪」,而...
歷任台北市長名單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何中國黨派出的市長候選人都是這等貨色?】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被民意唾棄的「被罷免人」韓國瑜,今晚將回到高雄,推薦李眉蓁為他的繼任人選。
很多高雄人都很好奇,為何中國黨在高雄,只剩下這樣的貨色能競選市長?
言必稱庶民的韓國瑜,當然不是「菁英」,但頂多是「墅民、土豪」,而不是「庶民」,他象徵了黃復興黨部與數股非主流利益的合流。然而在中國黨打倒在高雄執政二十年的民進黨,爽的要死的時候,背後顯示出來的警訊,卻是中國黨人才培養系統的徹底崩潰。因而在韓國瑜被罷免後,只能推出學歷造假,連話都講不清楚的二流派系政二代李眉蓁。
全台第二大黨,把高雄人藐視到這種程度,恐怕連在地的一些中國黨支持者都不一定能接受。
這篇文章又是一篇長文,但若你是「解嚴後」一代,我們邀請你花點時間,了解中國黨是怎樣在高雄政治佈局,怎樣培養地方到中央的行政人才,卻佈局佈到全盤敗退,連在地市長的人選都派不出來;又是怎樣不得先用叛將,再被一個養出大批親衛軍的黃復興鐵藍+雲林土豪挾持的?
#省轄市時代的派系政治
這個故事當然很長,最關鍵的那年,還是1979年。
當年7月1日,高雄升格院轄市,資源變多同時,其實很重要的就是「#再也不用選高雄市長了」,每一屆市長,從此都會由中國國民黨直接指派,在選舉制度改變前永無政黨輪替可能。這招,在台北升格時中國黨已經嚐過甜頭。中國黨在台北市長的選戰中,先是意外輸給黨外的高玉樹,好不容易做票贏回來,卻又被美國警告首都市長作票試試看而再輸。在台北升格後,終於可以無後顧之憂,任意的安插自己人。
在1979年以前,高雄市長大致上是派系輪替的格局,由於高雄是1920年代後才快速成長的移民城市,因此在早期,高雄的地方政治由外縣市移民基於同鄉情誼產生的派系維繫,大致分為澎湖派、台南派,和本地政治家族三大勢力。
在實施地方自治後,第一、二任市長謝掙強是澎湖派,第三任市長陳武璋是台南派,但在陳武璋任內,由於十全路開闢工程、愛河原木浸泡等案圖利岳父,而被議員巫義德發動高雄史上的第一次市長罷免,但中國黨動用國家機器,硬是透過威脅利誘,讓已經連署罷免的市民紛紛放棄,巫義德也被列為重點觀察名單,但他仍然繼續爭取「真普選」(國會改選)而被警備總部以「中(華民)國版國安法」逮捕,判處十年徒刑,顯示雖有選舉,但沒有人民表達政治理念的空間。
然而,中國黨也發現陳武璋的施政引發眾怒,因而第四任市長提名本地派的陳啟川參選,並連任到第五屆。陳啟川家族實力、名望都足夠,震得住各方,但在他卸任時,中國黨因再次提名過了風頭的台南派陳武璋,引發認為應「派系輪替」的澎湖派不滿,導致中國黨分裂,雖然在選戰過程,中國黨不斷打壓政敵,黨外的楊金虎(也是台南出身)仍意外當選第六屆市長,成為第一位非中國黨籍市長,亦是戰後學歷最高(台大醫科,日本醫科大、南洋大學博士)的市長。
不過,楊金虎並非堅持民主改革的堅定反對派,在中國黨統治的環境下,也受到「中央」種種政治干擾,不得不妥協求生,在任內將壽山和愛河改名「萬壽山」與「仁愛河」來諂媚蔣介石,但又涉及市府顧問洪劍鋒「賣官鬻爵」案,詳情如何雖不得而知,但結果就是楊金虎一屆任期結束就被收押,官司纏訟17年,至死都未定案。
1973年,中國黨提名本地出身,政商雙棲的前市議會議長王玉雲競選,擊敗已退黨的「澎湖派」謝掙強成為第七屆市長,這顯示了兩點:
一、派系與中國黨的結合大抵只出於利益,而若得到黨的加持,一對一廝殺大致都能獲勝。
二、到了1970年代後,高雄成為人口近百萬的工商大城,早期同鄉移民的「人親土親」影響力漸漸減弱,地方的家族取而成為政壇要角。
有趣的是,王玉雲原本僅小學(公學校)畢業就出社會發展,但擔任議長後,竟然取得「日本產能短大工商管理系」學位,引起對手謝掙強質疑。謝掙強敗選後還一狀將王玉雲告上法院,控告偽造文書(學歷),並向庭上表示,如果王玉雲能從頭到尾把26個英文字母寫完,他就不姓謝,改姓王。當然,在當時的環境下,揭發中國黨籍的政治人物偽造學歷還是不了了之,眉蓁若活在當時可能會很羨慕吧!
#官派時期
在王玉雲連任第八屆高雄市長就任期間,高雄升格直轄市,「高雄市長」這個職缺在升格後,與台灣省長、台北市長並列,成為層級最高的地方行政首長職位。由於中央部會官僚和行政首長政務性質仍有不小差異,因此當時黨國想培養的重點對象,大多要經歷「院級地方首長」歷練。但對中國黨來說,高雄在他們眼中最低下,因此也成為一個「入門級」職務。
在高雄升格院轄市之前,中國國民黨的選舉要擺平各方不同的派系勢力,還要抗衡黨外逆襲,升格之後就沒這種煩惱,因而王玉雲當完任期後,中國黨不再讓地方派系出任市長,在院轄市官派時期,前後共指派四位市長,分別是楊金欉、許水德、蘇南成和吳敦義接掌高雄,其中楊金欉和許水德卸任便升任台北市長。以下我們就簡單介紹為何是這四位。
楊金欉是「台電幫」出身,典型的「技術官僚」,他能獲派素無淵源的高雄市,是因為擔任行政院長的老長官孫運璿力挺。楊金欉剛進台電時,被派到水力發電廠,就曾讓前來孫運璿留下好印象。因在台電表現優異並曾赴沙烏地阿拉伯擔任技術團團長,1978年在台電協理任內被拔擢擔任台灣省建設廳長,又以黑馬之姿出任高雄市長。但僅做不到一年就「升任」台北市長,是史上任期最短高雄市長,看來只是來高雄過水,但孫運璿中風後,楊金欉身體亦有狀況,政治道路最高止於台北市長。
接下來三位,許水德、蘇南成、吳敦義則是延續蔣經國「催台青」風潮下,逐漸成為中國黨主流的「本土藍」地方政治菁英。
在1970年代,中國黨政權在長期堅持僵化與脫離現實的外交政策下,最終走進死巷,退出聯合國,也和美國漸行漸遠。當時蔣介石的生命已如風中殘燭,稍微務實一點的中國黨人也都知道「反攻大陸」無望,自己的命運和他們佔領的這個島嶼再也分不開,於是實際領導人蔣經國,在1973年掌握大權後,一面繼續鎮壓反對運動,一面把把中國黨加入本土化的成分,推動了「催台青」政策,提拔台灣籍的官僚進入政府較高層位置,讓台灣菁英有支持政府的誘因。
在蔣經國統治下,台灣人能做到最大的實權行政長官職位是「台灣省長」,而在內閣裡面只能做到「內政部長」,而與外交、國防無緣。這隱含著你們台灣人跟英國統治下的印度、馬來人一樣,地方可以給你們族人「自治」,提拔你進中央政府已經是極大恩惠,但我們「中華民國」的法統還不能直接給你。至於打破這點的人叫李登輝,其政治手腕實在無人能及。
1931年生的許水德,教育界出身,歷任高雄市、屏東縣、台灣省教育,社會等公職,在王玉雲任內擔任市府秘書長,自創「水車哲學」,認為現實與理想要兼顧,屬於處事圓融之官僚,卸任後出任台北市長。
1936年生的蘇南成,曾退出中國黨,在1977年參選台南市長當選,其貼近民眾,舉辦活動,大興土木的風格,已是嫻熟於選舉的一號人物,當選後被蔣經國再度「收編」回到中國黨,於1985年空降高雄,任期中和地方家族派系為主的議會頗多摩擦,在1990年卸任後轉任國策顧問,侯任國大代表與議長。
接下來這位,大家就很熟悉了,他是年輕許多,1948年出生的吳敦義。
台大畢業,由中國時報記者從政,歷任台北市議員,南投縣長,當時是中國黨培養的新生代政治人物,成為末代官派市長,他和議會的關係稍微圓融,也順利當選第一屆民選市長,然而,吳敦義任內市政格局突破不大,無法解決市民關切的交通、環境等議題,而在1998年敗選。
吳敦義在1998年的敗選,以及接下來2000年中國黨失去政權,李登輝被趕出黨內,讓中國國民黨地方的發展,從此走上另一條道路。
最大的直接影響,就是中國黨差不多忘了有高雄這個地方。
#後李時代的地方崩潰
在後李登輝時代的中國黨,黨內保守勢力復辟,排擠所謂本土藍,先是造成一波親李登輝人士出走,仍有強大勢力的黃復興黨部等死硬組織,從此對「台籍人士」充滿戒心,並將中國黨路線帶向極端化,在李登輝之後,20年間,竟然沒有所謂「本省人」再度代表中國黨參選總統!
當「高雄市長」不再是個可以培養領導人的方便空缺,而天龍人也不願意「下」高雄深蹲打辛苦選戰,中國國民黨在吳敦義的副市長黃俊英兩戰皆墨後,只能再次由派系中擇人出戰高雄市長。
然而,在長期地方勢力缺乏向上發展機會的狀況下,地方派系以佔領議會,鞏固地盤為優先,在高雄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幾大家族紛紛跨足地產、金融等多元產業,形成政商複合集團,既然中國黨殖民體系不容許本土派進入層峰,那對政二代而言,守護家族的地方利益,就比起政治上的專業更加重要。
再者,由於中國黨既失去地方執政權,又不願意從頭培養專業素人參政,在沒有一套世代交替的遊戲規則下,地方黨部放任小諸侯政治分贓,割據一方,卻又沒有一個明顯霸主。在金權政治影響下,2002朱安雄議長賄選案中,許多家族雖被牽連其中,包含李眉蓁父親在內,但都隨即派出妻子兒女出馬競選,更令年輕一代選民感到厭惡。
因此,當中國黨要從地方政治人物中挑選市長候選人,不是自己有案底、就是家族或樁腳涉案,就算我們看本人就好,這些地方議員的學經歷或談吐,大多一看就是靠爸才有辦法從政的。
在2010年黃昭順慘敗,首次落居第三後,中國國民黨迫於無奈,只能在2014年啟用叛將楊秋興出戰。可以看出,在韓國瑜出現之前,中國黨地方人才庫已經山窮水盡。
#中國黨引狼入室
韓國瑜的背景特別之處,是作為黃復興鐵桿深藍出身,但又娶了雲林地方砂石派系的女兒,成為中國黨「外省權貴」和「本省派系」的匯流,因而能調動許多高雄境外資源參與選戰。
但在韓國瑜靠著矇混詐騙的風格獲勝後,沈溺在勝選中的中國國瑜黨,不知耕耘地方,治理能力一塌糊塗,把高雄當墊腳石落跑,惹惱93萬高雄人,進而將他罷免成功。
韓國瑜任內,其實也沒有培養任何人才,一幫挺韓市議員在議會荒腔走板的護航,一下唱歌,一下追蹤器,當主子被罷免後,要從這其中挑人出戰,還真是不容易的任務。
因此,我們就看到李眉蓁,一個二流政治家族,講話講不清楚,比韓國瑜還草包的地方政客,竟然雀屏中選。在短短一個多月的選戰中,鬧出申辦已經截止的亞運與世大運,用抖音拍片侵權,發明丹丹沒有的食物,論文整本抄襲還不誠懇道歉,主張全民種甘蔗釀蘭姆酒,全市引海水沖馬桶.......除了給予市民一些樂趣外,只是讓中國黨難堪而已。
中國黨在高雄提名這些人選,等於在羞辱全部高雄市民。
事實證明,中國國民黨永遠沒有下限,而且從來都輸得不夠慘。明天再一次出門投票教訓中國黨,讓他們連陳其邁的1/3票數都拿不到,早早瓦解進入墳墓,才是唯一正途。
歷任台北市長名單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危機即是轉機!?英賴黨內初選,讓民進黨的黨內初選機制,成為華人世界的民主典範。
賴清德這三個字已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上必然要記一筆的名字。他歷任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台南市長與行政院長之後,他進一步加入民進黨的2020總統候選人初選,與現任蔡英文總統競爭提名。單單歷史寫到這裡已經很有衝擊力了,如果寫下去,他得到黨提名,甚至在2020一月十一日當選為台灣總統。這段歷史的風雲變色,政治重組因而改變的不只是台灣自身,而且對印太民主聯盟區域及全球的和平產生巨大的衝擊。如果他沒得到黨提名,而是蔡英文總統續任,也可能是她能夠在共產黨與泛藍與白的暗算下殺出血路,為台灣維持了民主香火的一個轉折契機。這是賴清德發球局,勢不可擋。一個黨內初選的決定,一下子扭轉了原本低迷的泛綠選情。
禮讓柯文哲 成民進黨過去四年最大的錯誤
過去四年,民進黨的執政最大的錯誤是禮讓柯文哲選台北市長。事實上,從當時的政治大氣候看,如果民進黨提名了姚文智,也是可能當選的,但民進黨選了錯的歷史路徑。以致於今日一個粉紅色的柯萊爾,成了共產黨與國民黨共用的制約民進黨的工具。到了2018民進黨半醒狀態,提名了姚文智選台北市長,卻因為黨內同志與柯文哲之間的利益糾結,無法全黨一致支持自己人,加上中共用網路及民調的假消息干涉滲透,還有離譜的邊開票邊投票的台北市荒謬選舉(選舉無效的官司也該判決了),姚文智敗在民進黨自己的荒腔走板,更令人無法忍受的是,民進黨所謂的英派要角,把自己的兒子送去柯文哲身邊當官,而且綠營中這麼做的人大有人在,未來都會被一一起底。而蔡英文總統自己在選後最大敗筆是,與柯文哲的北門會,讓很多人看不下去。而隨後柯文哲的親共言行到了胡言亂語的程度,民進黨的容忍度也高了。一個被國際質疑與中共活摘器官罪行有著千絲萬縷關係問號的政客,民進黨政府可以不聞不問嗎?如果蔡總統一直覺得她很努力,卻沒有得到支持者熱烈的回報,這個關鍵問題是核心,值得她放在自己的備忘錄中,如果柯文哲三個字還繼續留在她未來政治合作的清單,而她身邊的英派還是一樣的與柯文哲一家親,這個錯誤將有導致十分沉重的反作用力。
除了捍衛民主本質 小英還需進行新改組
蔡英文總統的有利點是,她在今年初反擊了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這是舉世公認的勇猛。沒有這種勇猛的弘毅不可能有保衛民主的善行。她的民主本質在今年年被李遠哲及四大老的當面質疑後,有了一次精彩的大爆發。最近她的國安團隊也進行了小幅的變動,也是一步好棋,可是排山倒海而來的台灣危機,所需要的恐怕不是這些點狀的防務。而是從基本面全面改組的革新。
賴清德的登記 彰顯出民進黨為台灣民主機制的先鋒
這是關心國事的知識界人士共有的分析。英派立委站出來,大喊團結,卻不面對自己的私心自用,他們的口號當然不起作用。這是民進黨的民主生病,必需用更多的民主來醫。還好民進黨的黨內初選有完好的設計,現在派上用場。一切只要賴清德去黨部登記,這個更多的民主馬上發揮振衰起蔽的功效。
所以說,並不是賴清德一人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讓台灣歷史從黑白變成彩色,而是感謝民進黨的先聖先賢留下了一個堅定民主民主再民主的總統初選制度,讓任何受民眾支持的民進黨人可以適時挑戰現任者。
無論這個現任者做得多麼的好,仍然必需接受檢驗與挑戰。這樣的民主是台灣最重要的資產,而做為本土台灣的守護者民進黨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制度設計而能夠長期執政受信賴。
民進黨的黨內初選機制 將是華人民主世界的榜樣
政治是個相互的比較,對岸的共產黨才在去年走回頭路從一黨獨大,走向帝制一人獨大成了世界笑柄。而國民黨更是荒唐,一個初選與徵召,全部都因人設事,大私無公到上下交爭利,已沒有任何可信賴的機制來解決總統候選人的提名,而四年前的換柱風暴,今年持續上演。這個自我毀滅模式在一人救一黨的封建復辟口號之下被瘋狂起動,好像蔣光頭的藉屍還魂。
這是一段值得記憶的歷史,我們正在一同創造,台灣保衛戰給了台灣選民用民主的機制來實踐自己的理想。在賴清德登記成功,蔡英文總統也加入登記,開始走初選的機制,大家在理性辯論的基礎上,將有智慧火花的激盪,不但蔡英文現任總統要受挑戰,賴清德 一樣要受到嚴厲的檢驗。一場民主的大場景,就在台灣,而全世界都在看。
歷任台北市長名單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危機即是轉機!?英賴黨內初選,讓民進黨的黨內初選機制,成為華人世界的民主典範。
賴清德這三個字已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上必然要記一筆的名字。他歷任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台南市長與行政院長之後,他進一步加入民進黨的2020總統候選人初選,與現任蔡英文總統競爭提名。單單歷史寫到這裡已經很有衝擊力了,如果寫下去,他得到黨提名,甚至在2020一月十一日當選為台灣總統。這段歷史的風雲變色,政治重組因而改變的不只是台灣自身,而且對印太民主聯盟區域及全球的和平產生巨大的衝擊。如果他沒得到黨提名,而是蔡英文總統續任,也可能是她能夠在共產黨與泛藍與白的暗算下殺出血路,為台灣維持了民主香火的一個轉折契機。這是賴清德發球局,勢不可擋。一個黨內初選的決定,一下子扭轉了原本低迷的泛綠選情。
禮讓柯文哲 成民進黨過去四年最大的錯誤
過去四年,民進黨的執政最大的錯誤是禮讓柯文哲選台北市長。事實上,從當時的政治大氣候看,如果民進黨提名了姚文智,也是可能當選的,但民進黨選了錯的歷史路徑。以致於今日一個粉紅色的柯萊爾,成了共產黨與國民黨共用的制約民進黨的工具。到了2018民進黨半醒狀態,提名了姚文智選台北市長,卻因為黨內同志與柯文哲之間的利益糾結,無法全黨一致支持自己人,加上中共用網路及民調的假消息干涉滲透,還有離譜的邊開票邊投票的台北市荒謬選舉(選舉無效的官司也該判決了),姚文智敗在民進黨自己的荒腔走板,更令人無法忍受的是,民進黨所謂的英派要角,把自己的兒子送去柯文哲身邊當官,而且綠營中這麼做的人大有人在,未來都會被一一起底。而蔡英文總統自己在選後最大敗筆是,與柯文哲的北門會,讓很多人看不下去。而隨後柯文哲的親共言行到了胡言亂語的程度,民進黨的容忍度也高了。一個被國際質疑與中共活摘器官罪行有著千絲萬縷關係問號的政客,民進黨政府可以不聞不問嗎?如果蔡總統一直覺得她很努力,卻沒有得到支持者熱烈的回報,這個關鍵問題是核心,值得她放在自己的備忘錄中,如果柯文哲三個字還繼續留在她未來政治合作的清單,而她身邊的英派還是一樣的與柯文哲一家親,這個錯誤將有導致十分沉重的反作用力。
除了捍衛民主本質 小英還需進行新改組
蔡英文總統的有利點是,她在今年初反擊了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這是舉世公認的勇猛。沒有這種勇猛的弘毅不可能有保衛民主的善行。她的民主本質在今年年被李遠哲及四大老的當面質疑後,有了一次精彩的大爆發。最近她的國安團隊也進行了小幅的變動,也是一步好棋,可是排山倒海而來的台灣危機,所需要的恐怕不是這些點狀的防務。而是從基本面全面改組的革新。
賴清德的登記 彰顯出民進黨為台灣民主機制的先鋒
這是關心國事的知識界人士共有的分析。英派立委站出來,大喊團結,卻不面對自己的私心自用,他們的口號當然不起作用。這是民進黨的民主生病,必需用更多的民主來醫。還好民進黨的黨內初選有完好的設計,現在派上用場。一切只要賴清德去黨部登記,這個更多的民主馬上發揮振衰起蔽的功效。
所以說,並不是賴清德一人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讓台灣歷史從黑白變成彩色,而是感謝民進黨的先聖先賢留下了一個堅定民主民主再民主的總統初選制度,讓任何受民眾支持的民進黨人可以適時挑戰現任者。
無論這個現任者做得多麼的好,仍然必需接受檢驗與挑戰。這樣的民主是台灣最重要的資產,而做為本土台灣的守護者民進黨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制度設計而能夠長期執政受信賴。
民進黨的黨內初選機制 將是華人民主世界的榜樣
政治是個相互的比較,對岸的共產黨才在去年走回頭路從一黨獨大,走向帝制一人獨大成了世界笑柄。而國民黨更是荒唐,一個初選與徵召,全部都因人設事,大私無公到上下交爭利,已沒有任何可信賴的機制來解決總統候選人的提名,而四年前的換柱風暴,今年持續上演。這個自我毀滅模式在一人救一黨的封建復辟口號之下被瘋狂起動,好像蔣光頭的藉屍還魂。
這是一段值得記憶的歷史,我們正在一同創造,台灣保衛戰給了台灣選民用民主的機制來實踐自己的理想。在賴清德登記成功,蔡英文總統也加入登記,開始走初選的機制,大家在理性辯論的基礎上,將有智慧火花的激盪,不但蔡英文現任總統要受挑戰,賴清德 一樣要受到嚴厲的檢驗。一場民主的大場景,就在台灣,而全世界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