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武陵四秀雪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武陵四秀雪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武陵四秀雪季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嗨*我波卡,我的日記迷路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聞📢登山正夯❗️雪霸國家公園今年大增約2萬5000人次】 2020.11.16 受肺炎疫情影響 目前國人出境旅遊受限 不少民眾都選擇到國內各地旅遊 加上山林開放政策 登山成為不少民眾出遊的熱門選項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統計 今年至10月份 已有7萬6429人前往雪霸處轄內各路線登山 較去年同期5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90的網紅Adult mountaineering te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半夜一點半起床,二點半集合, 路上遇到一些小狀況後, 等真正到達桃山登山口準備起登時已經快九點。 為了怕摸黑不斷趕趕趕, 最後走了九個多小時還是摸了一點小黑。 沿途一路墊底的我一直在思考我的人生到底出了什麼差錯, 為什麼我現在在這裡(墊底拖速度壓力很大+很想睡覺)。 然後這問題我沒想通,反倒是另...
武陵四秀雪季 在 吳佳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07:56:21
天氣太熱來看個清涼照 #眼力大考驗 #猜猜照片裡有幾個人 #猜對沒有獎品 . 上週去爬劍龍稜整個中暑 當日體感溫度飆破40度 前一天又睡太少 才走一小時就喝掉1/3的水... 然後頭暈 想吐 無力 還以為高山症了!!! . 在使出全力跨過某個平易近人的大石後 ,我真的覺得不行了,站在原地好久....
武陵四秀雪季 在 逍遙山野-暫離人為造作空間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2 15:07:06
2019回顧 1/1玉山前五峰出乃(哇哈) 1/12羅馬縱走 1/26-27雪季奇萊主北 2/3-8南二段 2/27-3/3干卓萬 3/16剪刀石接大崙頭畢祿前訓part.1 4/6-7雪山主東(哇哈) 4/13-14麻平暮山&馬海濮岩窟 4/28東內湖群山畢祿前訓part.2 5/4-6基隆山西北...
-
武陵四秀雪季 在 Adult mountaineering tea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1-02 23:42:13半夜一點半起床,二點半集合,
路上遇到一些小狀況後,
等真正到達桃山登山口準備起登時已經快九點。
為了怕摸黑不斷趕趕趕,
最後走了九個多小時還是摸了一點小黑。
沿途一路墊底的我一直在思考我的人生到底出了什麼差錯,
為什麼我現在在這裡(墊底拖速度壓力很大+很想睡覺)。
然後這問題我沒想通,反倒是另一件事我想通了。
有些人你以為他們不是人,但他們的確是人。
不過他們只有上半身是人,下半身不是人。
你們沒睡覺+開夜車然後連續陡上,不會累嗎?= =
其實你們在我沒看到的時候都在偷幫腳換電池吧?XDDDDD
2018尾聲,桃山單攻,成功~~
#武陵四秀
#登山
#桃山單攻
武陵四秀雪季 在 嗨*我波卡,我的日記迷路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聞📢登山正夯❗️雪霸國家公園今年大增約2萬5000人次】
2020.11.16
受肺炎疫情影響
目前國人出境旅遊受限
不少民眾都選擇到國內各地旅遊
加上山林開放政策
登山成為不少民眾出遊的熱門選項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統計
今年至10月份
已有7萬6429人前往雪霸處轄內各路線登山
較去年同期5萬1893增加近5成❗️
雪霸處統計
各登山路線以雪山主峰最受歡迎
人數超過3萬5000人
增加近1萬人
而武陵四秀線與大霸線今年登山人數目前都突破1萬人
較去年也增加不少。
另外,因時序已經入冬
雪霸處將於明年1月4日起至3月31日
施行「雪季服務期」
雪霸處呼籲
雪季期間請山友應事前準備好雪地三寶:
岩盔、冰爪及冰斧。
💡新聞參考: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353460
👇👇阿波的雪山主峰紀錄看這裡👇👇
武陵四秀雪季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在從事登山的友人寫下的分享文,絕非最專業,但肯定是經驗累積之談。正好回應最近沸沸揚揚的登山募資事件。
這兩天,台大學生的 Climb for Taiwan募資計劃 (http://climbforteam.wix.com/climbfortaiwan) 引起許多撻伐和反彈,癥結點多半圍繞在「你去爬山我為什麼要贊助」上,對這件事情的合理性或可調整性,已有很多相關評述,且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就不多說了。但在眾多討論中,對「登山計畫」本身的關注相對是較少的。畢竟我老公尼克是高山嚮導,我也是百岳愛好者,所以很認真的看完了他們的企劃書。我很支持「爬山時能看出一個人真正的個性」以及「激發個人潛能」這樣的訓練,但老實說,這份簡單的縱走企劃書,看起來蠻危險的,也反映出台灣普遍缺乏正確山岳認知的現象。我雖然是登山後輩,雖然人在泰國、用手機打字很累,但還是忍不住想給大家一些正確觀念。
1. 先認識一下「縱走」的難度
看到朋友爬上台灣第一高峰玉山,你或許會覺得很厲害,事實上若把百岳行程難度分為五顆星,我們多半把玉山主峰(兩天兩夜)歸類為初階者可挑戰的一顆星難度。合歡山系、雪山主東峰,也屬於一顆星。近幾年很紅的嘉明湖,大致被歸類在兩顆星難度。四天四夜的南湖大山行程,則大概是三顆星。三顆星難度的山系還包括武陵四秀、奇萊連峰,已經需要有百岳經驗,才適合攀登了。但到三顆星難度時,基本上都還算看得到明顯的路徑。而「縱走」是指連走數座同一山系之山頭,很多時候是在叢林中行走、完全看不到路徑的,較適合進階者。Windy 自己是接觸爬山三年、完成十六座百岳(重複去的山系不計算)後,我老公才敢帶我去縱走的,身邊許多山友已爬超過二十座,也還不敢貿然挑戰。而台大同學們選擇的南湖大山縱走,大略被歸在四顆星難度裡,非常不適合只有郊山經驗的他們(從同學的簡介資料上看來,也許有幾位爬過高山,但似乎也是初階山系。)而且高山氣候瞬息萬變,海拔 616 公尺的觀音山及海拔約 1200 公尺的松蘿湖,是無法比擬的。尤其夏天縱走,熱對流旺盛,很容易在稜線遇上下冰雹、打雷,這都十分危險(回想縱走Y聖稜時,我們已經因變天放棄登頂一座百岳,直接下撤,結果還是被雷追著跑,真真切切是在山上逃命,重點是還無處可逃,至今憶起仍心有餘悸。)若縱走時受傷、高山症、體力不支,就算有撤退的決心,實際情況甚至會無法馬上下撤,那麼,屆時又要出動直昇機,全民買單嗎?第一次爬百岳就挑戰縱走,發生山難的機率非常高,若這門課程可以調整成嘉明湖、雪山或南橫三星,一樣可透過分工、協調、登山去訓練能力,我覺得是比較可行的。
2. 負重30公斤
嗯⋯不知道大家對公斤數的概念是什麼,以我自己為例,雪季爬南湖大山的負重大約 15 公斤,縱走 Y聖時大約 20 公斤。30 公斤可以想像是背了一個小學一、二年級的小男生在爬山,在我看來是非常非常厲害的!尤其南湖縱走的話,意味著要背這小男孩每天走超過八小時、背著他過五岩峰斷崖、80 度陡上攀爬、拉繩陡下碎岩石區、陡繩下切中央尖溪⋯負重登山跟負重走平路完全不同,差1公斤,感覺就會差很多,在氣壓低的高山上,負重 30 絕對會讓人喘到不行。一般對初登山者,我們都建議負重不要超過 12,遑論 30。也許有人會說,縱走十天九夜非得需要這麼多東西,那怎麼辦?所以說縱走不適合初階者,若真要走,建議請山青協助背負,會安全得多。
3. 嚮導呢?企劃書裡完全沒看到嚮導人選或計畫
山岳嚮導在台灣一直是個被忽視的角色,因為大家覺得「爬山就是健行走路,我自己去也行。」事實上山岳嚮導就像衝浪教練、攀岩教練、高空彈跳教練一樣,是必要的,也是一個專業領域。一個經驗充足的嚮導,可以預先洞悉很多危險、避免山難發生,也能在迷路、受傷等意外發生時,第一時間做最好的處理。台大同學的計畫書中,確實有針對登山醫學做練習預備,但只有急救包紮、傷口消毒等項目,高山肺水腫與腦水腫呢?失溫呢?熱衰竭呢?高山醫學之外,山域知識無遠弗屆,迷路時的定位定向呢?過峭壁斷崖時的攀登運用呢?有人走不動時的即時處置呢?尼克教練有好幾次,碰到山友走不動了,就直接背起山友的背包、或甚至背著山友下山。他說過一句話:「要當高山嚮導,就要有這樣的guts!」而這種 guts,不要說初登山者,有經驗者都不見得扛得起來。沒有百岳經驗的同學可以輪流擔任領隊,去協調溝通工作分配,但領隊不等於嚮導(或說教練),專業的山域知識,還是交給高山嚮導吧!
4. 裝備的認識
很多人不知道,爬百岳的裝備有功能上的不同。現在相當流行露營,但一般的帳篷睡袋,也許並不適用高山。如果你在大賣場買一顆1999元的睡袋,去露營可能很OK,但去高山過夜你會非常危險(若有山屋還好,若搭帳篷又遇到下雨,真的會GG)高山裝備會盡量謹守輕量化、防風防水的原則,所以單價也會比較高。同學們的裝備預算是每人一萬元,我不確定他們打算租用還是購買,但兩者皆不合理。先不論個人衣著的部分,我大致列出裝備購買、租用的花費(購買部分以百岳登山用品專賣店「最便宜但適用高山」的物件為主,租用價格則參考公館森林租價):
1. 四人帳篷(買7520,租1000)
2. 大背包(買4999,租400)
3. -10度睡袋(買7000,租400)
4. 登山杖(買850,租130)
5. 睡墊(買700,租180)
6. 綁腿(買472,租130)
⋯
⋯
接下來我有點懶得打也懶得算,直接說結論:用買的話,這預算不加個人衣著已經爆表(是的登山就是這麼花錢!)用租的話,每人一萬元的預算實在有些多了。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有人怕冷、有人怕熱、有人不需要綁腿、有人背包不夠貼背⋯所以一般我們會建議第一次爬百岳者先用租的,確定自己的需求和使用習慣後再買,才不會花冤枉錢。
5. 每月跑量 30-60 km,就可以爬百岳?
可以。但是爬南湖縱走,不行。就算是月跑量 60km,但要重裝爬山,即使是只挑戰一顆星或兩顆星難度的山系,個人覺得還要加上負重爬樓梯、肌力訓練及先去合歡山區適應高度等訓練才行。
因為企劃書很簡單(沒有每日登山行程、留守計畫、撤退計畫⋯等等)所以大致先從這些問題點給大家一些基本登山觀念。不知道這些同學們若集資不成功,是否還會照常出發,但我想說的最大重點是:高山非常值得敬畏,和郊山、中級山完全不同,希望他們、或任何人,都可以做好準備再上山。
P.S 台大的指導老師晚間接受訪問時說,50萬不是要用來買裝備的,而是吃、住和高鐵交通費用,但⋯但南湖大山登山口在思源啞口,去宜蘭為何要搭高鐵啊?(暈)
(圖:南湖大山五岩峰 by Karen)
武陵四秀雪季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專業!
這兩天,台大學生的 Climb for Taiwan募資計劃 (http://climbforteam.wix.com/climbfortaiwan) 引起許多撻伐和反彈,癥結點多半圍繞在「你去爬山我為什麼要贊助」上,對這件事情的合理性或可調整性,已有很多相關評述,且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就不多說了。但在眾多討論中,對「登山計畫」本身的關注相對是較少的。畢竟我老公尼克是高山嚮導,我也是百岳愛好者,所以很認真的看完了他們的企劃書。我很支持「爬山時能看出一個人真正的個性」以及「激發個人潛能」這樣的訓練,但老實說,這份簡單的縱走企劃書,看起來蠻危險的,也反映出台灣普遍缺乏正確山岳認知的現象。我雖然是登山後輩,雖然人在泰國、用手機打字很累,但還是忍不住想給大家一些正確觀念。
1. 先認識一下「縱走」的難度
看到朋友爬上台灣第一高峰玉山,你或許會覺得很厲害,事實上若把百岳行程難度分為五顆星,我們多半把玉山主峰(兩天兩夜)歸類為初階者可挑戰的一顆星難度。合歡山系、雪山主東峰,也屬於一顆星。近幾年很紅的嘉明湖,大致被歸類在兩顆星難度。四天四夜的南湖大山行程,則大概是三顆星。三顆星難度的山系還包括武陵四秀、奇萊連峰,已經需要有百岳經驗,才適合攀登了。但到三顆星難度時,基本上都還算看得到明顯的路徑。而「縱走」是指連走數座同一山系之山頭,很多時候是在叢林中行走、完全看不到路徑的,較適合進階者。Windy 自己是接觸爬山三年、完成十六座百岳(重複去的山系不計算)後,我老公才敢帶我去縱走的,身邊許多山友已爬超過二十座,也還不敢貿然挑戰。而台大同學們選擇的南湖大山縱走,大略被歸在四顆星難度裡,非常不適合只有郊山經驗的他們(從同學的簡介資料上看來,也許有幾位爬過高山,但似乎也是初階山系。)而且高山氣候瞬息萬變,海拔 616 公尺的觀音山及海拔約 1200 公尺的松蘿湖,是無法比擬的。尤其夏天縱走,熱對流旺盛,很容易在稜線遇上下冰雹、打雷,這都十分危險(回想縱走Y聖稜時,我們已經因變天放棄登頂一座百岳,直接下撤,結果還是被雷追著跑,真真切切是在山上逃命,重點是還無處可逃,至今憶起仍心有餘悸。)若縱走時受傷、高山症、體力不支,就算有撤退的決心,實際情況甚至會無法馬上下撤,那麼,屆時又要出動直昇機,全民買單嗎?第一次爬百岳就挑戰縱走,發生山難的機率非常高,若這門課程可以調整成嘉明湖、雪山或南橫三星,一樣可透過分工、協調、登山去訓練能力,我覺得是比較可行的。
2. 負重30公斤
嗯⋯不知道大家對公斤數的概念是什麼,以我自己為例,雪季爬南湖大山的負重大約 15 公斤,縱走 Y聖時大約 20 公斤。30 公斤可以想像是背了一個小學一、二年級的小男生在爬山,在我看來是非常非常厲害的!尤其南湖縱走的話,意味著要背這小男孩每天走超過八小時、背著他過五岩峰斷崖、80 度陡上攀爬、拉繩陡下碎岩石區、陡繩下切中央尖溪⋯負重登山跟負重走平路完全不同,差1公斤,感覺就會差很多,在氣壓低的高山上,負重 30 絕對會讓人喘到不行。一般對初登山者,我們都建議負重不要超過 12,遑論 30。也許有人會說,縱走十天九夜非得需要這麼多東西,那怎麼辦?所以說縱走不適合初階者,若真要走,建議請山青協助背負,會安全得多。
3. 嚮導呢?企劃書裡完全沒看到嚮導人選或計畫
山岳嚮導在台灣一直是個被忽視的角色,因為大家覺得「爬山就是健行走路,我自己去也行。」事實上山岳嚮導就像衝浪教練、攀岩教練、高空彈跳教練一樣,是必要的,也是一個專業領域。一個經驗充足的嚮導,可以預先洞悉很多危險、避免山難發生,也能在迷路、受傷等意外發生時,第一時間做最好的處理。台大同學的計畫書中,確實有針對登山醫學做練習預備,但只有急救包紮、傷口消毒等項目,高山肺水腫與腦水腫呢?失溫呢?熱衰竭呢?高山醫學之外,山域知識無遠弗屆,迷路時的定位定向呢?過峭壁斷崖時的攀登運用呢?有人走不動時的即時處置呢?尼克教練有好幾次,碰到山友走不動了,就直接背起山友的背包、或甚至背著山友下山。他說過一句話:「要當高山嚮導,就要有這樣的guts!」而這種 guts,不要說初登山者,有經驗者都不見得扛得起來。沒有百岳經驗的同學可以輪流擔任領隊,去協調溝通工作分配,但領隊不等於嚮導(或說教練),專業的山域知識,還是交給高山嚮導吧!
4. 裝備的認識
很多人不知道,爬百岳的裝備有功能上的不同。現在相當流行露營,但一般的帳篷睡袋,也許並不適用高山。如果你在大賣場買一顆1999元的睡袋,去露營可能很OK,但去高山過夜你會非常危險(若有山屋還好,若搭帳篷又遇到下雨,真的會GG)高山裝備會盡量謹守輕量化、防風防水的原則,所以單價也會比較高。同學們的裝備預算是每人一萬元,我不確定他們打算租用還是購買,但兩者皆不合理。先不論個人衣著的部分,我大致列出裝備購買、租用的花費(購買部分以百岳登山用品專賣店「最便宜但適用高山」的物件為主,租用價格則參考公館森林租價):
1. 四人帳篷(買7520,租1000)
2. 大背包(買4999,租400)
3. -10度睡袋(買7000,租400)
4. 登山杖(買850,租130)
5. 睡墊(買700,租180)
6. 綁腿(買472,租130)
⋯
⋯
接下來我有點懶得打也懶得算,直接說結論:用買的話,這預算不加個人衣著已經爆表(是的登山就是這麼花錢!)用租的話,每人一萬元的預算實在有些多了。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有人怕冷、有人怕熱、有人不需要綁腿、有人背包不夠貼背⋯所以一般我們會建議第一次爬百岳者先用租的,確定自己的需求和使用習慣後再買,才不會花冤枉錢。
5. 每月跑量 30-60 km,就可以爬百岳?
可以。但是爬南湖縱走,不行。就算是月跑量 60km,但要重裝爬山,即使是只挑戰一顆星或兩顆星難度的山系,個人覺得還要加上負重爬樓梯、肌力訓練及先去合歡山區適應高度等訓練才行。
因為企劃書很簡單(沒有每日登山行程、留守計畫、撤退計畫⋯等等)所以大致先從這些問題點給大家一些基本登山觀念。不知道這些同學們若集資不成功,是否還會照常出發,但我想說的最大重點是:高山非常值得敬畏,和郊山、中級山完全不同,希望他們、或任何人,都可以做好準備再上山。
P.S 台大的指導老師晚間接受訪問時說,50萬不是要用來買裝備的,而是吃、住和高鐵交通費用,但⋯但南湖大山登山口在思源啞口,去宜蘭為何要搭高鐵啊?(暈)
(圖:南湖大山五岩峰 by Karen)